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漢族葬禮寄帽子視頻

漢族葬禮寄帽子視頻

發布時間:2022-03-07 06:20:46

⑴ 漢族葬禮的卸 孝

安葬完畢,隨靈到墓的四門親家要給女兒取下「孝幛」、整理孝服、整理頭發,俗稱「收頭」。孝子們脫掉孝服,按男左女右將孝衫的一隻袖子翻轉,或從後背翻起從頭翻轉脫下,團成團,但是鞋上縫的白布不能取下。只能在穿的過程中慢慢踢掉。
下葬後的孝子回來時,不能直接回院中,首先要將孝衣團從院牆外扔進院中。大門口還放有一張桌子,桌上放一盆水,內放一些碎散硬幣,放一碗碎塊饅頭盆邊放一把菜刀。凡從墓地回來的親朋、孝子回院中都要用刀在盆上磨一下,從盆內撈一個硬幣,吃一塊饅頭,最後吃一次亡者留下的「食祿」。再從大門外拿少許的土,回院要放在停靈棺的地方,俗稱「刀割水清」,意思是從此和死者刀割水清,再也沒有任何關系了。

⑵ 有人知道漢族喪葬習俗的具體過程嗎

喪葬,是人的最後一項儀式。所謂喪葬禮俗就是處理死者時殮殯奠饌的禮節與習俗。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喪葬禮俗有著重要作用。它不僅僅是為了避免死者屍體腐爛而加以掩埋的活動,也不只是活著的人對死者表示悲哀悼念的禮節習俗,儒家通過喪葬儀式宣揚並實行「慎終追遠」的孝道,統治者通過喪葬制度強調並維系社會等級,達到調控社會的目的。所以,中國的喪葬制度有著極為豐富的內蘊。隨著時代的流逝,繁瑣的喪葬制度也日趨簡化。我們這里介紹的主要是近代江蘇各地的喪葬制度。
1.領路經。病人或老人將死,預先請尼姑至床前念領路經。從寢室到大門一路插上蠟燭。人在臨死前須將其床上蚊帳取起,否則以為人死後將會落入「網屍城」。將小塊銀子放在死者口中,稱為「含口銀」,據說是怕在陰間因為飲孟婆湯而迷了心。要將死者移至堂屋之中的停屍床上,頭南腳北面朝天,大開家中的門,以利死者靈魂離去。親生兒女在老人斷氣前後燒錫箔壽紙,叫「引路錢」。門口燒紙轎、草鞋,庭中燒錠庫以及死者生時衣服數件(但要除去皮衣,否則死者來世將變成犬馬)。
2.在吳地,人死後以水抹身,富者以綢綾十三件,貧者以布衣七件給死者穿上,都是有扣而無紐。在蘇北地區如高郵,是在死者停止呼吸前穿壽衣,又叫老衣。壽衣講究「五領三腰」。「五領」為五件上衣,即襯褂、棉襖、棉袍、罩衫、馬褂;「三腰」為三條褲子,即襯褲、棉褲、罩褲。女喪改棉袍、馬褂為大棉襖、夾襖,改罩褲為裙。有家人守夜。死者頭前供一碗生米飯,叫做「倒頭飯」。頭前足下各點一盞油燈,叫「引路燈」(在吳文化區域如崑山等地,死者腳邊點燃的燈稱為「長明燈」或「幽明燈」)。死者臉上蓋張黃紙,叫蒙臉紙。至夜請僧尼禮懺,稱為「轉斂」。
3.喪服。上輩或平輩人死要戴孝,下輩人死不戴孝。兒子披麻戴孝:頭戴麻布帽(有的帽後垂麻絲),帽子左右兩角掛棉花球,用白布做成袍子穿在身上為孝服,鞋面上蒙上麻布,腰中扎一條反搓成的稻草繩子。女兒和兒媳披發扎麻,穿白布衫裙,腳蹬麻布蒙面布鞋。孫輩帽上縫一小塊紅布。死者同宗每人發孝帽一隻,女發孝巾一條,名曰「散孝」。家有喪事要「變白」,服飾及傢具物件凡是紅色的,一律搬開或用白紙蒙上。門上貼兩張寬十厘米左右的白紙條作訃告。
4.「吃倒頭飯」。孝子招待親友一律素食,叫做「吃倒頭飯」(吳地稱為「吃豆腐飯」)。死者年齡大,且生前吃葷,在喪事辦完後,最後一頓用酒招待,叫做「謝紅」。
5.引路焰口。喪事須按風水先生的安排辦事。家人要請和尚超度亡靈,叫做「引路焰口」。有的請道士做道場,驅邪捉怪。
6.大小殮。大殮和小殮無大區別,只是小殮不釘尾,不合棺縫。棺木要由族長和孝子的母舅殮收,得其同意後方可入殮。入殮要按風水先生確定的時刻,禁忌屬相的人在入殮時必須迴避。大殮在死後二三日,預先小殮。棺內放石灰墊襯。屍將入棺時,先檢屍衣之珠玉,然後由孝子捧頭納入,用水抹屍面,並灑酒屍口。屍體用紅線正位人棺,身下墊以銅錢 (有的用紙錢),伴以死者生前心愛之物作陪葬晶。入殮後,子女親友繞棺一周向死者看最後一眼。接著置登升柩,由孝子磕「四方頭」。在蘇北,蓋棺時,棺釘用子孫兒媳頭發纏繞,隨釘釘入棺內,叫做「挽釘」。「封釘」,男喪由族長執斧,女喪由母舅操柯。孝子必給執柄者以彩帛或封釘禮金。
7.做七。死後每七日,請僧侶道士禮懺誦經,共七次,稱為「做七」。
8.回煞。回煞俗稱接眚,又稱撇青,在死後十餘日內進行。這天,先將寢室中鋪設恢復當日死 者氣絕時之原狀,然後以死者衣服放在床中,衣服整齊,幻為人形。屋內要懸掛尖嘴雞爪、形狀可怖的眚神於其側,設三牲祀之。
9.出殯。殯葬有三種形式,一是停柩三年後殯葬,二是擱置「六七」即死後第四十二天殯葬,三是入殮後隨即殯葬。一般入殮後三天內安葬。殯葬時間、地點由風水先生確定。親友子女隨棺送葬。子女手執「哭喪棒」(尺許長的柳樹棍)。送葬路上一路丟「買路錢」。挖長方形坑,坑內燃燒稻草,叫「暖坑」;再將銅錢或紙錢放在坑內四角和中央,然後棺材入坑,叫「登位」。子孫兒媳們用衣襟兜些土放在棺木上,叫做「羅裙兜土」;接著揮鍬填土,做成圓錐體似的土堆,有的在墓前立碑。孝子將手中的哭喪棒栽在墳前,子、孫、重孫各栽一排。不久,柳樁做的哭喪棒會發芽吐枝,若枝繁葉茂,則象徵子孫繁盛,家業興旺。這些樹後代不得砍伐。殯葬後,在墓前後左右燒些紙錢給野鬼,名為「和鄰紙」;再為死者燒「安位紙」,最後燃放鞭炮。回家路上不許回頭望,忌走回頭路。到家門口,送葬人從點燃的紙錢上一躍而過。
10.燒七。歿後每隔七日舉祭一次,稱「燒七」或「做七」,共七次。逢七時,全家團聚靈前,設食供奉,或請僧道誦經。「六七」時,親朋好友前來追悼,孝子請僧尼做佛事,或請道士齋醮,焚紙制冥房和用具。出嫁女兒辦飯菜供奉亡靈,名為「換飯」。七期之翌日逢農歷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則此日為「犯七」,家人以為死者靈魂回歸,預將湯罐水缸空壇之口全部蓋好,恐其墜入;又將枕簟被褥鋪好供其服用,謂之「閉殃」。欲辦喜事之家需抓緊在「六七」之內完婚,叫「七內招」,否則必須三年之後才能辦喜事。
11.百祭日。死者死後一百天舉行祭奠叫「百祭日」,死後一年舉行祭奠叫「做頭周年」,此後每年紀念日叫「燒周年」。喪者之家春聯第一年為白紙,第二年為綠紙,第三年為黃紙。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影響並支配民間喪葬習俗的觀念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靈魂不滅和祖先崇拜的觀念,而其中佛教和道教中的陰間和來世想像對喪葬中的許多習俗有深刻影響;二是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觀念,這種中國特有的儒家倫理思想在喪葬上的反映就是上述繁縟的喪葬禮俗,其中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⑶ 回族人在參加漢族人的葬禮時可不可以戴禮拜帽,我就是回族,我媽媽是漢族我姥爺去世了,問問大家,謝謝!

我遇到和你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問題啊,我爺爺昨天去世了,我爸爸家都是漢族人,我媽也不信教,我長大後自己信教了,不過我是女的。
我覺得沒必要戴禮拜帽,去火葬場戴禮拜帽影響不太好……你姥爺的親戚會不滿意,覺得你顯擺,不知情的人還以為你是來故意顯示什麼的;或者覺得,你看,回族人不也上火葬場了,這樣可能會給別的回族兄弟姐妹帶來麻煩,人家不想參加漢族葬禮的時候,有人就會說,我在火葬場還見過戴白帽的呢!
我的原則是我可以出席葬禮,不過燒紙,上貢品那些事情我不會靠前,我也不戴孝布,我爺爺明天火化,我准備遺體告別的時候也不鞠躬
求安拉饒恕我們!給我們容易!!!!生長在回漢通婚家庭里的孩子太不容易了!一邊是教門,一邊是親情,堅持信仰要頂住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不然人家說我們穆斯林不忠不孝……

⑷ 漢族葬禮的報 孝

報孝即送孝,又叫「報喪」,是將死者亡故的消息報告其至親,同時按照「五服」禮儀給對方送去孝衣或孝布。報孝分為向人主家報孝和給其他近親戚報孝。向人主家報孝一般由亡人的長子或長孫擔負。
人主家俗稱主兒家,指死者娘舅家的人。出嫁女人的人主,包括姥爺姥姥、舅父舅母、父親母親、從兄、弟與嫂、弟媳、從舅表兄表弟、從侄子侄媳、從舅表侄、表侄媳。男子的人主隨自己的母親,即姥爺姥姥,父親母親,舅表兄表嫂及舅表弟表弟媳。舊時辦喪事時,人主家是最重要的,最惹不起的,如果慢待了人主家,則會遭來許多麻煩,甚至會出現開棺驗屍、掘墓驗屍等令主家難堪的事。因此,父母亡故後,在入殮前,必須到人主家報孝送孝,讓人主家的人及時趕到,見自己的親人最後一面,同時,也勘驗亡人的屍體,見證其死亡。這既是重要的禮節,也是理所應當的事。當地有「養女三詐」的說法,為家族中嫁出的姑娘或為姑娘的後代做主,是「三詐」中最後的一詐。當聽到報孝人的報孝後,人主家的人會表現得非常悲痛,最後說一些安慰報孝人的話,有的表示關心,有的提出疑問,有的也會即刻前往,為在入殮前看一看死者。
報孝時,孝子進院不能開口說話,未進門時摘掉帽子,不能戴孝帽進家。進家後,雙膝跪地對長輩磕頭,無論是長還是小都要磕頭,要為死者免罪,俗稱「免罪頭」。磕頭起立後方能開口,敘述亡者死亡的時間、原因、經過等,並告知喪葬的日期,請前來幫助照應(驗屍的隱語)和送葬。如果到人主家報孝,須將應送的孝布送給人主家。對姑姑、姨姨家也要送孝,送孝的人既可是長子(大孝子),也可是其他孝子。如在途中或外面遇到親人也是同樣的方法告知。
報孝的目的是為了使喪禮公開化,死人是家庭、家族乃至村鎮最大事件之一,喪禮也是鄉土社會中的大事,是民間各種儀式活動中最為隆重、也最為鋪排講究的儀式。因此,不可能也不應該由幾個孝子來單獨完成,但當地又有喪事不發請柬、不主動通知一般關系的親戚朋友的習俗,只有靠這種報孝方式向死者親朋好友發出亡親信息。一般情況下,親朋好友得到這樣的信息後,會主動前來致哀、弔唁,並商議解決喪事活動中的一些具體事宜。

⑸ 漢族葬禮的謝 孝

為安葬亡故先人置辦的酒席稱為「白肆筵」,其規模程度和熱鬧程度絕不亞於為兒女操辦的「紅肆筵」。
早在將亡人入殮後,孝子們在忙碌喪葬儀禮的同時,也開始了肆筵的操辦。請代東先生、請辦事人、殺豬宰羊、砌灶安鍋、蒸炸煮熘,一如辦紅肆筵。到孝子們安葬完畢回到家中後,代東先生就宣布「開席了」。
人主家不論男女都是最尊貴的客人,當然坐首席,本家親屬按尊長大小作陪。姨夫姨姨、姑夫姑姑、表兄弟姐妹等也是首席。席間,代東先生引領孝子孝媳身穿孝衣,從主子家開始挨桌鞠躬、敬酒,稱為「謝孝」。 復三即「覆三」,是第三天葬後第三天清晨太陽未出來時,到墳地給新墳圓土安墓門,故又稱「圓墳」。同時把用白麻紙給死者製作的鍋灶、鍋、鏟、勺、碗、碟、筷、水瓮等生活用品,室內擺設等等,安放好擺在墓前燒掉,意思是死者 此後開始陰間正式生活了,需要一切日用品,故稱「安鍋灶」。
到墳地後,先焚化部分紙錢,口中許告說:今兒給你安門安鍋灶來了。你在那邊好好照應個人的等等。接著,瞅著墳丘哪不圓,鏟些土上去,使之既高又圓,不偏不斜。圓好了墳後,將紙傘蓋插在墓頂上。而後用四塊新青磚在墳丘南面砌成門的形狀。最後,將所帶的冥幣與紙鍋灶等一齊燒化。
墓門是死者與活人溝通的通道,從今以後家人孝子賢孫祭掃上墳,紙錢紙火在此燒化,所帶祭品也在此擺放。
有的地方復三時,要帶一桌酒席,向墳頭四周潑散部分後,孝子們將剩下的在墳地食用,意為與死去的親人再共吃一頓飯。還有的在下葬時,留下一部分紙火,在復三時一並焚化。 人死一百天時,稱「過百天」,也是隆重的祭供日,又稱「百日祭」。孝子要攜帶祭品到墳地祭奠。這天,重孝服的要改穿常孝服,一般人多除去孝服,百日過後,男子可以剃頭,女子可以洗衣服。
上墳燒紙要用茭桿編制用紙糊制「斗」,俗稱「五七升、百日斗……」 靈柩入土,葬禮結束,兒孫們隨即謝絕世事(做官的還得辭職),在家認真遵守居喪禮儀,其餘族人也要依照相關的規定,約束自己的言行,以表示對亡人的哀悼、思念。到一定時間後,才能夠解除禁忌,重新過正常人的生活(其實在大家族中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因為上下幾代人同一處或一村,平輩人中也年齡懸殊,在三年的守喪中,沒等守完又有新喪,只能接著再守,如此循環往復不休,一些新娘只能在結婚那天穿大紅大紫的衣服,佩戴各式首飾,以後就很難再有機會了)。傳統的觀念是小孩子出生後三年不離母親懷抱,時刻要父母的呵護照料,因此,父母亡故後,兒女應該還報三年。
早在戰國時期,三年之喪已受到統治者的重視並開始為民間所接受,後又依親疏關系對時間作了具體規定、安排,即五服制度。在民間遵照執行的,主要是孝子居喪的三年間不能外出做官應酬,也不能住在家裡,而要在父母墳前搭個小棚子,「寢苫枕塊」即睡草席,枕土塊,而且要粗茶淡飯,不吃肉、不喝酒,不與妻妾同房,不聽絲弦音樂,直到期滿為止。
當地還講究第一年春節不貼對聯,糊素窗紙;第二年春節貼藍紙對聯,糊藍窗花,穿粗布灰衣服;第三年春節可貼紅對聯,糊彩色窗花、籠旺火、放鞭炮。

⑹ 漢族葬禮上孝子戴的帽子的樣式怎麼

是有規定的,哪可不是瞎來的,孝帽有五種,分別:單邊孝帽,穩圈子孝帽,三角孝帽,方片孝帽,七節子孝帽。現在年輕人懂的很少了,

⑺ 我是漢族入回族教門了,參加漢族葬禮要帶蓋頭嗎

如果你是漢族,入回族教了你參加漢族葬禮,還是按照漢族來定,入鄉隨俗

⑻ 參加葬禮,著裝有哪些忌諱和講究

黑色是哀悼的顏色,人們常穿黑色衣服參加葬禮。

中國傳統以白色為孝服,去探望時別談開心的事,別大聲喧嘩、別大笑。喪服是黑色的,孝服是白色的。自古就有披麻帶孝一說。黑色是參加葬禮的人穿的,表示哀悼。白色是死者晚輩穿的真正的孝服。這本是中國人喪禮的傳統禮規習俗。

不宜穿著的服裝是發亮的深色服裝是絕對不能穿的,晚禮服、運動服、休閑服、洋裝也是屬於不夠嚴肅的服裝,因此是不可以穿的。

(8)漢族葬禮寄帽子視頻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是講究喪禮著裝的,親人去世時,要穿孝服。長輩去世,子孫要披麻戴孝。即身披麻布服,頭上戴白布,表示沉痛和哀悼。

披麻戴孝一類喪服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喪服制度。這種制度有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等級制。按照親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服裝。在三國兩晉時期開始確立了五服制度,根據血緣親疏遠近的不同規定了五種不同的喪服,服制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其服喪期限的長短、喪服質地的粗細及其製作均有不同。

按規定,血緣關系越親、服制越重;血緣關系越疏、服制越輕。在喪葬上,中國人忌穿華麗衣服,家庭成員會披麻戴孝,稱為「上孝」。孝服的顏色是白、黑、藍和綠。兒子、媳婦、女兒的關系最親密,要穿棉製的白色衣褲。戴孝則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則戴在左袖,女的則在右袖。

中國傳統喪服的第二個特點是白色。中國古代喪服自周代起,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燕國太子丹為荊軻送行時,送行者全是白衣白帽,實際上含有送終的意思。白布喪服,現在還流行於某些地區的農村。孝服是白布衣服或麻布衣服。

至親的頭上會披上一塊大的白布。鞋子上也要縫上白布。一般的友人、鄰居束上一根白腰帶,肩上披著一根白布。

⑼ 漢族葬禮上拍照

可以,最近幾年是可以的,原來不行,也沒有那個條件.只要你不是一直拍死人,因為那是一種忌諱!切記!因為後人不想你一直打攪死去的熱鬧,常言道:死後安息!就是這個道理.

⑽ 漢族葬禮的介紹

臨終

到了近現代,七八十歲才算壽終,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今天的人們認為80歲以上才算是壽終正寢。對於這種正常的死亡,家人早有準備,兒女子孫都要在死者臨終前日夜守候,稱為"送終"。

裝裹

壽衣,當地俗稱"裝老衣"。舊時,人到了六七十歲時,就要自己縫制壽衣。自己沒有能力縫制的,子女為其縫制或預先購置。人在臨終時候,親屬為其剃頭、洗腳、穿戴"裝老衣"(壽衣)等,俗稱"裝裹"、"裝穿"。有的地方則在咽氣後進行裝裹。

壽衣的顏色基本為紫、藍色。沒有扣,都用帶系,表示後繼有人。男性頭上要戴一頂蘭色的帽子,帽頂上要用紅布做成桃疙瘩,用來驅除煞氣,這樣,對子孫有吉祥之意。鞋必須是布底,底上貼蓮花,表示腳登蓮花,修成正果。

孝子們要立即戴孝。直系兒子兒媳、孫子孫媳均為重孝,即用白色粗麻布製作的不緝邊的孝衣(即五服中的第一服"斬縗"),上衣叫"孝衫",下衣叫"孝褲兒"。兒子、兒媳還要將麻紕辮成麻辮拴在腰間。孝衣、孝褲早在死者彌留之際就已做好。

同時,還要將白布包縫在鞋面上,稱為"鞔鞋(hái),此即為孝鞋。穿戴好孝衣後,就要為死者安床、點下炕紙了。

安床

人死氣絕後,不能老讓亡者躺在原來的炕上,必須要從自家的門上卸下一塊門扇或者是壽材的上蓋放在炕上,把死者移在門板或材蓋上,叫"停屍"。停屍是有方位的,多取東西方位,但死者的頭部的位置不得對准梁下,並要仰卧。死者停好後,在臉上苫一張白麻紙,叫"苫面紙",古代稱"面衣"。

停屍後,兒女們和親人自披重孝,跪在地下,點燃長明燈俗稱"照屍燈",同時焚燒紙錢,俗稱"燒下坑紙"。安好床,停好屍,點了下炕紙後,首要的是立即請陰陽先生。陰陽先生到了以後,畫了符,貼在門楣、窗框、大梁等有關地方,以防殃氣落在上面。

接著便擇日子,批"殃榜"。之後,孝子們便分了工,各自忙碌起來。主要有報孝送孝、破土打墓、請鼓匠、訂紙火、搭靈棚、砍引魂幡、請辦事人、准備肆筵等等。

訃告

訃告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大門外掛通天紙;一種是張貼書面訃告。亡者停在門板上以後,孝子首先要在大門口外的一側吊上"通天紙"。通天紙俗稱"歲頭紙",具有報喪的性質,掛上通天紙,則表示老人亡故了。書面訃告,民間稱"殃榜"、"告牌"。訃告要請陰陽先生書寫,訃告用白麻紙寫。

內容為死者的姓名、出生和死亡時間,傍列三股之內孝子名泣血叩首等字樣。另外還要註明妨、庢(音zhì,當地讀如"值",入聲,義為妨礙、妨害)什麼屬相之人等。末了還要寫上出殯日期。

(10)漢族葬禮寄帽子視頻擴展閱讀:

漢族葬禮說的是一種喪葬禮俗,大都是上世紀50年代之前的,記述下來,目的是讓後人知曉,我們的祖先原來是這樣「打落」(打發)死人的。過去民間習俗認為,凡享有50歲以上因老、病而死的,都算壽終,稱之為「喜喪」,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白喜事」。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後入殮。「殮」的儀式分為小殮和大殮。小殮是給屍體裹上衣衾,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要盡量做得好,有的富貴人家是用珍貴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還要油漆彩畫。

辦喪事要隆重,舉行數日甚至十幾日的弔唁祭奠活動,還要請和尚道士念經,為的是讓死者的靈魂早日升天。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里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系的遠近。

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輓歌詩》三首。

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

《紅樓夢》里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經,出殯時的隊伍「浩浩盪盪,壓地銀山一般」。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

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屍體,草草埋掉。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 ,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與漢族葬禮寄帽子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短款的衣如何搭配 瀏覽:522
女裝手提袋塑料袋 瀏覽:638
寶藍色白條褲子怎麼搭配鞋子 瀏覽:50
古代各階級帽子 瀏覽:60
保暖內衣加厚老品牌排行榜 瀏覽:494
粉帽子牛仔外套好看嗎 瀏覽:131
5歲寶寶總是拉褲子怎麼辦 瀏覽:571
他想買一件裙子嗎英語怎麼說 瀏覽:279
boy冬裝衣服正品一般多少錢 瀏覽:315
嬰兒衣的英語怎麼 瀏覽:889
穿校服的日漫有什麼意思 瀏覽:992
想買外套的圖片 瀏覽:317
2個xl女士是多大尺碼褲子 瀏覽:110
這件褲子很常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792
高幫鞋校服搭配 瀏覽:8
秋天穿裙子怎麼搭學生 瀏覽:664
紅色羊皮衣長霉斑有黑色印怎麼辦 瀏覽:451
黑色波點襯衫搭酒紅色裙子好看嗎 瀏覽:633
有什麼好羊衫男士 瀏覽:161
牛仔外套配發型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