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作文:幫忙人爺爺撐傘
《幫爺爺撐傘》 一天,放學了,忽然,天空烏雲密布,不久便下起了傾盆大雨。小紅和小剛同撐一把傘,雨不停地下著,有的穿上雨披,有的跑走了,有的撐起了傘,還有的在避雨,他們倆有說有笑地離開了學校。突然,前面有一位老爺爺冒著風雨,拄著拐杖,在馬路上往前走,他倆立刻跑過去,說:「老爺爺,我們來為你撐傘吧。」老爺爺說:「那太好了!」說完小紅就為老爺爺撐傘,小剛撫住老爺爺。 他們走呀走,漸漸地烏雲散開來了,雨也停了,太陽好像剛剛睡醒,伸出了身子,正朝我們笑呢。他們把爺爺送到家門口,老爺爺撫摸著小剛和小紅的頭,「你們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謝謝您的誇獎,我們還會努力的。」他們齊口同聲地回答。紅領巾在胸口迎風飄盪,他們想:我們為紅領巾爭添了光彩。
❷ 故事續寫 老爺爺的帽子
冬天到了,北風呼呼地吹,天氣很冷。有一隻小鳥真可憐,它在樹枝上冷得直發抖。
一位老爺爺走來,看見了小鳥,心想:"這只小鳥多可憐呀,這么冷的天,它一定會凍死的。"小鳥對老爺爺說:"風把我們的窩給走了,我們沒有家了。"老爺爺說:"別著急,我來幫你們想辦法。"老爺爺就用自己的帽子給小鳥做鳥窩,帽子真暖和。
小鳥想到樹林里還有許多怕冷的小鳥,就把它們都叫來,一起飛進了老爺爺的帽子。它們非常感謝老爺爺。以後老爺爺也天天來看小鳥,小鳥們每次都唱歌給老爺爺聽。
有一天老爺爺沒有來,原來他病了。小鳥想:"一定是爺爺把帽子給了我們,自己著涼生病了,我們趕快給老爺爺做頂帽子吧。小鳥們就用自己的羽毛做了一頂帖子送給老爺爺。老爺爺非常感謝小鳥,他的病很快就好了。
❸ 畫畫的老爺爺作文360字
放寒假了,我到爺爺家去玩。爺爺是個書畫迷,他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也很喜歡畫畫,特別喜歡畫孫悟空。說起孫悟空,他神通廣大,有七十二變,我也很喜歡。於是,我請求爺爺教我畫孫悟空。
爺爺拿來一張很大的畫紙,擺在我的面前。我拿出畫筆,爺爺在旁邊教我怎麼畫。爺爺說:「畫猴哥的時候,它的頭和嘴要畫稍微大點,身手要畫輕巧點,這樣才能讓它顯得更機靈。」我聽了爺爺的話,就拿起了手中的畫筆,開始畫猴哥了。我照爺爺說的去畫,先畫了它的頭,又畫了它的身子,畫了許多許多,最後還畫上了一根神奇的金箍棒,一個可愛又勇敢的孫悟空終於畫好了。我看了看,高興地拿給爺爺,爺爺說:「畫的很好,要繼續努力。」聽了爺爺的誇獎,我心裡美滋滋的。
爺爺還教我畫了各式各樣的孫悟空,我真開心。
❹ 二年級作文老爺爺的帽子
爺爺喜歡帽子,一年四季,他的頭上總有一頂帽子,連睡覺都戴著。另外,他還有一隻小木箱,裡面裝的就是他幾十年來戴過的所有帽子。
其中有一頂最破舊,樣式最土。聽爺爺說這是他的第一頂帽子,裡面還有故事呢。每次拿起它,爺爺總會端詳半天,感慨半天,在我們好奇的追問下,爺爺便講起了這頂帽子的故事。
五十年前,爺爺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帥小伙,喜歡讀書,但是家裡實在太窮,連吃飯都成問題,供不起他上學。於是,太爺爺決定讓爺爺輟學到生產隊里掙工分以減輕家裡負擔。爺爺就是死活不同意,在萬般無奈之下,知道爺爺喜歡帽子的太爺爺就把家裡惟一一隻下蛋的母雞賣了,買了一條白毛巾,讓太奶奶連夜趕製成了一頂帽子。這便是爺爺的第一頂帽子。爺爺看了看帽子,又看了看日漸消瘦的太爺爺太奶奶,再看看貧窮的家,流了一夜的淚,第二天,他便把書本賣了,拿起農具,戴著新帽子下地了。
這頂帽子,爺爺一戴就是二十幾年,二十年間,太爺爺太奶奶去世了,爺爺被歲月由小夥子雕飾成中年男子,這頂帽子也從原先的白色變成了黑色,並磨得像紙一般薄,但家還是那樣窮。
說到這里,爺爺的手緊緊地攥著帽子,像是把那段日子緊緊地攥在手裡,眼眶裡也充滿了淚水。他撫摸著我的頭,聲音顫抖著:「你們是不知道,那窮日子沒法過啊!看著你們的爸爸、姑姑餓得直哭,我心裡急啊!」
我們彷彿也回到了那個時代,看到了一個艱難的父親為子女能有口飯吃而四處奔波、日夜操勞。
但我們很快拉回了目光,急忙問爺爺:「後來呢?」
爺爺聽了,從眼睛裡射出一道光芒,說:「後來啊!改革開放了,日子好過嘍!」
爺爺話音未落,就從箱子里又拿出一頂帽子,是用布做的,顯然比剛才的強多了。對我們說:「這就是改革開放不久後,我給自己買的。」我們都搶著這頂帽子,想體會當時爺爺的快樂心情。
過了一會兒,他又拿起一頂棉帽子,說是十幾年前流行的款式,他對我們說:「這是你爸爸剛去上海給我買的。」語氣里充滿了驕傲,眼眶裡的淚水也不知什麼時候消失了,只剩下滿眼的笑意。
前幾天,剛從蘇州打工回來的堂哥,興沖沖地對爺爺說:「爺爺,您看我給您帶的禮物。」我們聽到後,齊刷刷地把目光投向他,只見他從身後變魔術似的拿出一頂新帽子。哇塞!還是棒球帽,真帥!
在我們的「嘖嘖」贊嘆聲中,爺爺笑得合不攏嘴,把帽子戴上了,直誇哥哥孝順。
五歲的堂妹不甘示弱,撒嬌的爬到爺爺的腿上,沖著爺爺喊道:「爺爺,爺爺,我以後買皇冠給您戴,肯定比哥哥買的好。」爺爺聽到這奶聲奶氣的叫聲後,不住地說:「好好好,好好好……」我們都笑了。
❺ 忘記自己名字的老爺爺作文
寫作思路:把自己生活中與不知名的老爺爺發生的一個故事寫下來。
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需要我們去關心,幫助的人。當我們看到這些人時,我們會覺得他們很可憐,很同情他們。X天就有一件事發生在我身上。
一天下午,剛我輪到我們掃地,我高高興興地拿著垃圾桶去倒垃圾,到了垃圾堆那裡時,我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背影——那個撿垃圾的老爺爺。
他長得骨瘦如柴,長著一雙長滿老繭的手,從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得出他的生活很貧困。
我拿垃圾去倒時,他正蹲著在撿紙瓶子……那時,我看到他這樣,覺得他好可憐,好可憐,我把垃圾拿過去,親切地對他說:「這次垃圾倒在要倒在那裡?」那時,我很想直接把那些垃圾倒在他帶的那個垃圾袋上,可他卻回答:「你倒在這地上吧!」
我便倒了下去,他開始撿了,他在撿時,我還故意看了一下,突然我發現他長著一雙長滿老繭的手。這時,我真的好想好想蹲下來和他一起撿,可是我想到了我要掃地便沖沖離去。走到半路時,我還不忘記回頭看他一眼,他依然還在埋頭苦腦地撿著垃圾。
有一次,我也剛剛好要去倒垃圾遇到了他。那天的天氣很冷很冷,他那時候沒有在撿垃圾(因為他那時沒垃圾撿了)他蹲坐在一旁,縮著身子,身體在發抖著,手也已經凍僵了……他一看見我拿著垃圾要來倒,就立即拿著袋子跑了過來……
他好可憐,好可憐……我好同情他,我想,他的兒女應該是拋棄了他吧,要不然他怎麼會來撿垃圾呢?怎麼會連這么冷的天氣都來撿垃圾呢?
❻ 描寫老爺爺人物的作文400字
那是一個盛夏的晚上,我下樓去散步,碰見了我的原來的好朋友武文斌。我們倆有很長時間沒見面了,所以一見面便興致勃勃地聊了起來。聊著聊著,他突然問我;「毛毛,你能做幾個俯卧撐?」我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沒等我說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來,一邊做,一邊還說:「我能做20多個,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剛說完不久,他便站了起來說:「一共做了25個,你也去試試吧。」我沒辦法,只好硬著頭皮去作。要知道,我在體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為,我太胖。我趴在地上,做了不到5個,便力不從心地敗下陣來,武文斌看了便說:「想不到你才做5個,我以為你多棒呢?!」聽到這話,我的臉刷地一下紅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條縫,我真想鑽進去,但這是不可能的。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心裡暗暗地想,他能做25個,我為什麼不能呢?難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絕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練習的少罷了。對,我一定要努力鍛煉,超過他。於是,從那天開始,我便下定決心,每天堅持做5個俯卧撐,一天、二天隨著天數的增加,漸漸的,漸漸的,我一口氣能做30多個。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鍛煉,我已經能做40多個了。
一年很快過去了,還是在一個盛夏的夜晚,同一地點,我再次碰見了武文斌。我便先發制人,提出再比賽俯卧撐。他滿不在平地答應了。還是他先做,仍是做了25個。做完後,他得意洋洋地看著我,好像在嘲笑似的對我說,你能做這么多嗎?現在該輪到我了,我想起一年前那個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鍛煉時所付出的代價,我便不由得為之一振,突然爆發出一種無名的力量,一口氣做了50個。我做完後,一看武文斌已經看傻了。過了好長時間,他才緩過勁來,傻獃獃地問我:「你怎麼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這得感謝你呀。要不是你觸動了我的好強心,我怎麼會這么刻苦訓練呢,怎麼能超過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著說。
這就是我要告訴你的一件事。
其實,我在其他方面也很好強,正因如此,所以我總能取得勝利。
這就是我,一個好強的人。
我的太姥逝世了,她於1992年9月份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享年88歲。 太姥離開了我們已經有好幾年了,在這些日子裡,我心裡每時每刻都懷念我的太姥。她的音容笑貌,她的所作所為和她對我的滴滴點點的愛,就像烙鐵一樣,永遠烙在我的心上。我的太姥屬於那種瘦小、精乾的老人,臉上整天掛著笑容,花白的頭發梳得整齊,走起路來,像一陣風,連我(都)走不過她,而且(刪掉)她最大的快樂就是幫助別人。人物外形的描寫還可以細一些。記得那年的暑假,太姥和媽媽帶我去動植物公園玩。一下了公交車,便看見地上坐著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披頭散發,衣衫不整,又哭又舌(鬧),嘴裡還不住地念叨兩句呢!有許多圍觀著(的)人,但看見這場面,都搖頭嘆息的離開了。太姥急忙上前,蹲在她跟前,一隻手扶著她的肩膀,另一手輕輕地拍她,並拿出手絹為她擦眼淚,像母親對孩子那樣說:「沒事了,別哭了,我們起來吧!」然後慢慢地扶起她,坐在我們的座上,(已經下了公交車,坐在哪裡?應交待清楚)從我手中拿過雞腿和一瓶可樂給了她。她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還發出痴笑聲。原來她因為所有錢全被小偷偷走了,氣瘋了。太姥流淚了,她對周圍的人說:「請幫忙看她吧,行嗎?我去車站找負責人,請求幫助。」立刻有幾人過來了說:「沒問題,放心吧!」不一會兒,太姥便帶著兩位乘警疾步而來,他們對乘客說:「請你們放心,我(們)一定會聯系她的家人,在此期間,一定會照顧好她的。」然後對太姥敬個禮:「謝謝」。我的眼睛濕潤了,覺得太姥是(刪掉)在我心中是那麼高大、偉岸。太姥(就)這樣無聲無息地離去了,結束了她八十八年辛勞的生涯。親愛的太姥,你的走將是我永遠的心痛,但我會把這種心痛和懷念化作一種動力,更好的學習、做人,把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發揚下去。
❼ 作文一個老爺爺拉車、小朋友去幫忙
三輪車,一架破舊的三輪車,一架簡陋的三輪車,只是摸上去很溫暖。
——題記
偶然在電視中與其相見,白發蒼蒼,衣衫襤褸,老人只能依靠一腳一腳蹬踏三輪車來維持生活。騎著破舊不堪的三輪車,經歷塵世歲月滄桑,難言人間時光荏苒。支教,19年,一個青春;蹬車,56年,半世沉淪。
踏著三輪車,辛辛苦苦踏了1公里,卻只有對我們而言,不堪入目的5毛錢。
呵,又是一聲嘲笑。
怒雷後依舊會天晴,暴雨後依舊有彩虹。含辛茹苦,攢夠了35萬,這筆錢財,已足夠讓他安度晚年了。
不料,不料。怎料?
老人將35萬元毫無保留的捐助給了300多名學生,自己卻分文未取。
當老人要來參觀學校,學校爭著要派專車接送,老人笑了笑:「何必呢?將省下來的汽油錢給孩子們買書吧。」自己還是靠著雙腿,蹬著三輪車,來到了學校,老師將這件事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只聽台下哭聲一片,老人卻一臉寵愛的望著孩子們:「我過的是苦,但我的心靈卻是無比的舒暢,看到學生們能被我做的這一點點小事中喚起一份報答之心,我高興啊!」台下哭聲更大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老人看著因努力學習而知識越來越充實的學生,心裡很是欣慰。二話不說,又踏起那三輪車,四處奔波。目的僅有一點——為了學生們的知識而奮斗。
93,終年,「馱在車軲轆上的豐碑」,含笑九泉。他這一生,沒有享盡榮華富貴;沒有看遍世界奇觀。奔波了一生,燃燒一個青春;耗盡一個中年,烏有了一個晚年——僅為學生焉能讀好書,如此甚好。
只願老人精神流芳千古。
❽ 求!急!《老人的黑帽子》的主要內容
老人的黑帽子
我得了肝炎,而且越治越重,住進了醫院。
晚上,秋風起了。病房裡一片凄涼。
我裹緊被子,蒙上頭,終於昏昏沉沉地睡去了。
半夜,門忽然響了,燈忽然亮了。
我一驚,坐了起來。
原來是又送進一個病人。
這是一位很老的病人,人很瘦,頭發白白的,臉色並不太難看,肚子很鼓。我知道,這是腹水。又是一個晚期病人。看樣子,他是肝昏迷以後,經過搶救,送到病房來的。
老人並不太討厭,他一夜也沒有叫一聲。但是,我卻再也沒有睡著。
天還沒亮,老人忽然輕輕地叫起來:「一床的同志,您醒了嗎?」
我「嗯」了一聲。
「我怕攪了您的覺,早想叫您。」原來,老頭兒也一宿沒睡。
我沒有說話。
老人繼續說:「同志,我求您個事兒行嗎?謝謝您了。我知道您也是病人,真不想麻煩您。可這事,求您千萬幫個忙,我沒兒沒女,恐怕也活不了幾天了,就這一件心事……」
哎,老頭兒也怪可憐的,我就幫助他吧:「您說吧。」
「我就求您七點以前下趟樓,拿上我的黑帽子。在臨街的那個小橋那頭,您會看見一個穿灰褂子、藍褲子的小男孩,您就沖他說聲:『戴黑帽子的老爺爺問你早上好。』他也會對您說聲:『早上好。』然後,他說:『再見。』您也說聲『再見』,您的事就算辦完了。噢,還沒完。您告訴他,那個戴黑帽子的老爺爺,生了點小病,就住在您的病房裡,以後,他不能到橋上來了。您聽清楚了嗎?」
我活了四十年,還從沒見過這樣的老頭兒,也沒辦過,連聽也沒聽說過辦這樣的事!
我問:「沒別的事啦?」
「沒了。」
「那孩子是您的孫子嗎?」
「我沒兒沒女,哪來的孫子?」
「那他是誰?您辦這事有什麼用?」
「您別問了,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我以後慢慢告訴您。您就快去吧。」
我慢慢地穿著衣服。說實在的,我對辦這件事毫無興趣,有的只是好奇。
老頭兒呢,不時地看著表,然後焦急地看看我。我知道這是在催我,又不好開口。
我穿好衣服要走了,老頭說:「別忘了拿我的帽子。」
我拿起老頭兒的帽子,仔細看著,這是一頂極普通的呢子帽,沒有什麼新鮮之處。
我下了樓,穿過馬路,來到小橋那兒已經七點多了。我順著小橋向橋的另一頭看去的時候,卻真的看見了一個小男孩,他很瘦,灰上衣,藍褲子,一臉焦急不安的神色。
沒想到,他還在等著。
我舉著黑帽子向他走去。
看到了黑帽子,小孩急步朝我走來。
我說:「戴黑帽子的老爺爺問你早上好,小朋友。」
「你好!」小孩的臉上充滿了歡樂和愉快,剛才的焦急和憂愁一掃而光。
可孩子並沒有按老人說的那樣,說聲再見然後走開。他問我:「老爺爺呢?」
我說:「他生了病,和我住在一起,我們的病房在四樓,窗戶臨著這條馬路。他說,以後,他不能每天到這兒來,早晨的時候,你只要看到四樓晃動的這頂黑帽子,那就是他在向你問好了。」
「我要去看他!」
「老爺爺說,你別去,他很快就會出院的。」
「那好,再見啦,叔叔,我要上學啦。替我問老爺爺身體好!」
「再見!」
孩子走了。我糊塗了。難道那老頭兒半夜起來,那孩子等了半天,就是這句「早上好!再見!」真是不可思議!
不過,那孩子走了以後,我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些,我為自己還沒有完全成為廢物,還能給別人干點什麼,而感到安慰。那孩子,不就是因為我的到來,變得歡樂起來嗎?
可是,為什麼老人的一句問好,就能掃去那男孩的一臉愁雲呢?他們到底是什麼關系呢?這一聲「早上好」,既不解渴,又不解餓,怎麼就使這個病危的老人如此難忘,又使那個孩子如此感到滿足呢?
我一定要弄清楚。
我走回病房,老人早迫不及待地等著了。
他問:「你見到了嗎?」
「見到了。」
「他說什麼?」
「早上好,再見。」
「沒啦?」
「還問你好,他問你身體好。」
「好啊,好啊,謝謝您啦,太謝謝您啦。」老人的聲音微微發顫,我才注意到,老人已經滿臉是淚了。我不明白,我到底給他帶來了什麼,竟使他如此激動。
「老人家,您能給我講講您和這孩子的事嗎?」
「行啊。說起來,這是五年以前的事啦。」
五年前,老人退休了,廠里也沒要求他留下來「補差」。一種被社會拋棄的感覺,襲擊著這位老人。沒兒沒女的孤獨使老人感到異常痛苦,他渴望著和誰說句話,渴望著能幫助別人干點什麼,但是別人都忙得很,沒有誰陪他說話,想幫別人又往往力不從心。
有一次,他看到一位工人蹬著三輪車上橋十分艱難。就想從後面幫著推一下。可沒想到車太重了,在快到坡頂的時候,車子突然向後滑下來。幸虧旁邊有幾個人,用力頂住才使老人沒被壓到車軲轆底下。
蹬車人下車一看,臉都嚇白了,嗔怪地說:「您都什麼歲數了,以後這類事少干吧,顧好自己就不錯了,也省得給別人找麻煩。」
老人難過極了,他感到誰也不能理解他,他幹事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表揚,只希望別人說一句「這老頭還有用」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沒有誰知道這句話有多麼重要。
後來,老人打了張游公園的月票,每天成了公園的第一批遊客。他到公園或學太極二十四式,或看看別人家的百靈鳥,消磨時光。
這小橋是老人到公園去的必經之路。
一天,老人走到橋上,忽然刮來一陣風,老人一捂頭,可是沒捂住,他的黑帽子被風刮跑了。這東西在橋欄桿上蹦了一下,掉到橋下去了。好在橋下沒有水,老人順著干河坡,走到橋下。
這里臟得要命,碎紙、爛磚頭、破皮鞋、果核混在一塊,甚至還有幾攤糞便,臭氣熏人。
老人捂著鼻子走到自己帽子的旁邊,一貓腰,撿了起來。他剛要走,覺得前面黑乎乎的,像有什麼東西。他回頭細看了一下,可把他嚇壞了。
原來,這里躺著一個人。
這是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穿著灰上衣,藍褲子,蜷在那兒。
是不是誰扔在這的屍首?老人聽了聽,男孩傳出了均勻的呼吸聲。
這是誰家的孩子?為什麼不回家?是父母不在了?還是後母虐待?或者賭氣從家裡跑出來的?……
老人想問問,勸孩子回去,別著涼。可是想起推三輪車的事,他又閉了嘴。
我還有什麼用喲!他沒了父母,我又能怎麼樣?後母虐待,我管得了嗎?說不定是家裡攆出來的呢?我送回去不是找罵挨?
唉!少管閑事吧。
老人搖搖頭,走開了。沒走幾步,又刮過一陣風,老人一哆嗦。不由回過了頭,他忍不住喊了一聲:「喂!起來吧,小心凍著!」
那孩子一驚,一滾便爬了起來,他驚恐地四下看看,發現了眼前的老人。
老人見孩子的一雙大眼睛無神地看著他。他覺得孩子怪可憐的,想開口問一聲:「孩子,怎麼不回家?」
可沒等他開口,那孩子飛一般向橋的另一頭跑去。
第二天,老人因為有點咳嗽,晚起了一點,當他照例向公園走去的時候,在橋頭上忽然看見幾個孩子正扭成一團。
四個高些的男孩圍著一個矮些的男孩打著。一邊打,一邊嚷嚷著:
沒有爹,沒有娘,
打他比打誰都強。
打起他來沒人勸,
有便宜不佔是王八蛋。
……
那孩子拚命的掙脫著,四個孩子中一個把那孩子拖住,另三個胡亂地打著。老人細一看,被打的孩子正是他在橋下看到的那個。
老人憤怒了。
他一跺腳說:「我看你們誰再敢動他一下!我就是他的爺爺!」
那四個孩子吃驚地一齊朝老人看去,又彼此看了一下,「哄」地一聲跑散了。
老人顫顫巍巍地走過去,左手摟著孩子的肩,右手撫著那孩子的頭發,說:「孩子,打疼了吧?」
那孩子不說話,只是用兩只大眼睛感激地看著老人。
老人繼續說:「他們干嗎老欺負你?你的爸爸媽媽呢?」
老人正想問下去,一看,那孩子的眼淚已無聲地流到了腮上。
老人不知如何是好,忙說:「噢,是我不好,我這個老糊塗不該問個沒完沒了的。」
孩子止住了淚,甚至隱約笑了一下。
老人繼續說:「你每天都是一個人上學嗎?」
孩子點點頭。
老人說:「那我求你一件事,你能答應嗎?」
「求我?」孩子奇怪地看著老人。
「對。」老人嚴肅地說:「求你讓我每天陪你上學好嗎?」
孩子疑惑地看著老人:「這該我求您才對呀?」
「你求我啦?那就是說,你同意了!」老人興奮地看著孩子。
孩子點點頭:「我願意天天看見您,看到您我覺得心裡踏實。可這不耽誤您時間嗎?」
「不,不,孩子,你讓我陪你上學,我高興極了!」
老人一把將孩子摟在懷里,兩行老淚止也止不住。
孩子感到老人在抽泣,抽出身來說:「老爺爺,您哭了?您怎麼啦?」
「我高興,看來我還不老。孩子,我還不老,是嗎?」
孩子點點頭。
老人又一次把孩子緊緊摟在懷里。
還不大懂事的孩子,他不知道自己究竟給老人帶來了什麼,使老人如此高興。他還不知道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
從此以後,每天清晨人們都能看到這一老一少、一高一矮的兩個人互相扶著從橋上走過。陽光,把他們鍍上金色的輪廓,把他們的身影從橋的這一頭拉到橋的另一頭。
孩子的臉上開始有了光彩,孩子的嘴角開始有了笑容,送給了老人無限的安慰,可是老人身體漸漸地不行了,他終於爬不上那個橋了。
後來,他只是每天早早地站在橋頭上,等著那個孩子。
等孩子來了,他們彼此說一聲:「早上好!」然後道一聲「再見」,孩子便要上橋了。
老人每次都是摘下頭上的黑帽子,晃動著一直把孩子送到看不見為止。
漸漸地兩個人覺得誰也離不開誰了,這聲「早上好,再見」使他們心裡得到了無限的滿足。這裡面有友愛,有信任,有寄託,有祝願,有人世間最純潔、最美麗的感情。他們誰也不能離開這聲問候,就像空氣,就像陽光。
有一天,老人在橋頭等到十一點了,還不見孩子來,老人焦急起來。生病了?被車撞了?被人打了?把我忘了?……無數的猜想在老人的腦子里翻騰。
老人不時用黑帽檐擋住刺眼的陽光向橋頂上望著。
孩子忽然從橋頂上跑下來,像一隻鳥兒。他一邊跑,一邊高喊著:「老爺爺,早上好!」
周圍的人都莫名其妙地看著他們。老人說:「孩子,你怎麼才來,都什麼時候了,還說早上好?讓人笑話。」
「因為今天我還沒問候過您呢!老爺爺您看,我入隊啦!就是因為開少先隊發展會,我上學早了點兒,沒等您,您怪我嗎?」
「不怪,不怪,爺爺高興還高興不過來呢!快讓爺爺好好看看。」說著老人捧起鮮紅的領巾,細細地看著,一邊看,一邊說:「你長大啦,好好往前奔吧!」
孩子默默地點著頭。
「人老了,就怕別人說自己沒用了,自打有了這孩子,我覺得活著也有勁兒了。因為這孩子他離不開我,我還有用……」老人說著,用手撣著帽子上的灰。
我在想,老人並不富有,也不好看,他做的事情是如此的簡單,可他為什麼那麼強烈地吸引著孩子的心,讓人總在想著他呢?
是因為他用自己的真誠,使孩子感到了這個世界還有溫暖,還有希望。
老人還在興奮地說著他的經歷,好像在數著他的家珍。
看著老人深陷的眼、堆滿皺紋的臉,我感到慚愧。
老人看了看我,說:「唉,我真怕我哪天沒了,見不到那孩子了。那孩子站在橋那邊兒,沒人理他,他會多難過!想到這我又覺得死不踏實……」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但我知道,這時候只有那孩子的身影才能安慰這位老人的心。
天黑了,我想著老人的這段經歷,久久不能入睡。大概人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可以有精神的支柱,靠著這根支柱,人可以耐飢,抗寒,可以忍受一切痛苦。這支柱,就像黎明前的那一小點的亮光,為了這個亮光,人可以戰勝整整一個寒夜。
多麼寶貴的曙光!
老人整宿都在擺弄著他的帽子。一會放在床頭櫃上,一會放在枕邊上,一會放在胸口上。我看得出,老人的心在翻騰,這是對希望的盼望。
天終於亮了。老人老早就守在窗前,他伸著脖子向外望著,花白鬍子垂在他的胸前。他右手舉著帽子,眼睛眯著,帶出慈祥和盼望,真像是一尊雕塑。
忽然,老人用力地揮起帽子,興奮得叫起來:「你看,他在那兒!他在那兒向我招手呢!」老人的臉上放出了光彩。
我向下望去,遠遠的橋頭上,有一個小小的人影,那中間的一點紅,是他的紅領巾。他太遠了,我看起來都很費勁,老人卻能夠憑他的感情准確地判斷出他尋找的目標。
老人用力地揮了三下黑帽子。
底下的紅點也閃動了三下。
這是感情的交流。從老人的表情,我看出了他得到了無限的幸福和安慰,這種幸福是金錢所買不到的。因為他埋在自己的心裡,寄託在別人身上。
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這以後,老人每天都如此,都在清晨揮動自己的黑帽子,向那孩子問候,那孩子也每天都准時地出現在橋頭上,向老人晃著紅領巾。
但是,從今天起,老人將不會再晃動他的黑帽子了,他也不會再看到那孩子的身影和紅領巾了。
老人死了。
到臨死,他還抱著那頂黑帽子。以致醫務人員很費勁地才從他的手裡面把帽子抽出來。
老人被蒙上了白布,醫務人員在換床單和清理老人的遺物。
一個護士拿起這頂黑帽子問一位大夫:「這里還有他的一個帽子,怎麼辦?」
「一起送去燒了吧!」
我猛地站起身,說:「大夫,這帽子請您留下,珍貴的東西,不應該在世界上消失了。」
我又是一宿沒睡,不為自己的病,不為自己的孤獨。而是為了一種神聖的責任。
天還不亮,我就趴在窗口。
我等啊,等啊,終於盼來了那小小的人影,我用力地揮動著那頂珍貴的黑帽子。
在遠遠的橋那邊,我看到那紅領巾的舞動。就像一面旗,一團火。
我心裡無限激動。今天,我才感到做人的尊嚴,做人的神聖,做人的意義,做人的價值。
我的眼睛模糊了……
註:本文選自《小溪流的歌》(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
********************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曾經發問:「人生的價值在哪裡?」這篇小說試圖回答這個問題。你在小說中找到答案了嗎?對這答案滿意嗎?不妨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中,在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同時,注意揣摩小說的議論部分。例如,「一個善良的人不僅需要別人的愛,更需要愛別人。在愛別人的過程中,才會真正體會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和自己存在的價值。」試為這段議論補充一個實例。
❾ 我記憶中的賣書的老爺爺五百字作文
記憶深處的爺爺
我的爺爺雖然已經80多歲了,但是他看上去很年輕,因為他從來都不發脾氣,偶爾喝點酒養生,不吸煙,很注重保養。爺爺在家裡總是閑不住,每天都會主動找一些事來做,比如喂豬,做飯菜,抱孫子,調解鄰里矛盾,他就像一個勤務班人員,哪裡需要,他就去哪裡,一輩子不辭辛勞。
爺爺名字叫吳廷龍,身體不高不矮,身材偏肥,頭發花白,面孔有些清瘦,滿臉皺紋,有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個與眾不同的鼻子,一雙布滿老繭的手,他看起來既嚴肅,又顯得很慈祥,身體硬朗,和藹可親。
爺爺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他年紀最小,兄弟姐妹們都喜歡叫他老五。
爺爺是一名軍人,為人做事通情達理。他那筆直堅挺的腰桿、標准到位的軍禮、鏗鏘有力的步伐,做事情總是帶著一身正氣,辦事情很精煉,說做就做,從來不拖拉放棄。在我心裡,他是我的偶像,更是我們家族的榜樣。
我從小就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爺爺卧室里,放著他年輕時在部隊獲得的各類獎章,並藏有一把已經生銹的鋼刀,聽母親說,那時他參軍時部隊獎勵他的,房中還藏有一個小盒子,不是很重,裡面放有田地證明之類的舊紙張,密密麻麻的宋體字,可惜那時候不識字,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爺爺總是喜歡說他年輕時的部隊生活,跟隨部隊到過哪些地方,哪裡有什麼風俗,做些什麼事情,那些都是爺爺難忘而抹不掉的回憶。
除了講述當兵的生活,他嘮叨最多的就是幾個叔們的趣事了,常跟我講滿叔小時候讀書有多努力,早上在山上舞刀割草,中午在坡上勤懇挖地,每天頂著驕陽,滴著汗水;砍菜、討豬食、犁田等數不清的活路,晚上到了家,便努力的看書。
每當我貪玩的時候,爺爺瞪著大眼睛對我說:「學習每天都要堅持,「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不學習以後你能幹什麼呀,像我這樣天天幹活嗎,你滿叔小時候電燈都沒出現呢,都是用煤油燈看書的,多辛苦啊,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聽了爺爺的話,我坐了下來,拿著書本又認真的看了起來。
我也時常問爺爺,我爸和小叔讀書厲害嗎?爺爺竊竊私語的說,小叔在初中的時候,讀書特別厲害,有一年考得了全班第三名,就是貪玩,最後讀不成書了。由於這家境不好,你父親讀到初中就讀不起書了,那時候沒錢啊,只能供滿叔去讀。每當說道這里,爺爺就閉上眼睛,若有所思,盡管他自己也清楚如煙往事不可追,但還是在心理留下了遺憾....
爺爺寫得一手好字。不管是楷書還是行書,他都是提筆就來。有一次周末,我和爺爺一起練習書法。剛寫完一張我就沒耐心了,因為我寫的字總是不好看,爺爺發現了說練字不能急躁,如果以前打仗的時候遇到點困難就退縮,現在就不會有你們的幸福生活啦。」聽了爺爺的話,我又一次靜下心來,仔細的觀摩爺爺的揮手動作。爺爺的臉上立刻由「陰」轉「晴」了,臉上的烏雲都散去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付出總會得到回報。」就這樣,爺爺每周都會陪我一起練字。偶爾我在爺爺的言傳身教中漸漸長大,在生活學習中教會了我很多道理 。
爺爺做事不僅精煉,而且會講解很多大道理,記得當年讀高中的時候,我實在不想去讀了,爺爺就會坐在我身邊,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吃的東西進了肚子,很快就沒有了,但是多讀書,裡面的知識永遠會留在你的頭腦里」。萬物皆為下品,唯有讀書高,多讀書,就算讀的不好,只要努力了,就不會留下遺憾,將來也就不會後悔了。
那年夏天,祖母過世了,父親也回到家中,正值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廣西到家中,看到了爺爺,不禁潸然淚下,爺爺安慰我說:花開也有花落,世間萬物都有始有終,屬於自然規律,我們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最終也要回歸自然,所以不要太傷心。爺爺的話總是蘊藏著大道理,給我啟發很大,激勵著我們一家人茁壯成長,他就像一座燈塔,把我們家這一葉方舟引向光明的前途。
我兩歲的時候,父親一直在外面務工,母親則每天去坡上幹活,每天很晚才歸來。從此我就經常爺爺住在一塊了,我和哥哥跟著爺爺擠在一張床上,爺爺總是安排我睡最裡面,他在中間,哥哥就睡在外面,記得上小學那年,家裡新建了5平方的木房,裡面擺著兩張床,我和爺爺睡在一起。這么多年來,在爺爺奶奶的庇護下,我在外面的犯的錯,吃的苦,都是他們幫我吃掉了,我已經習慣了他們的存在,無論什麼事,我都要問我奶奶或爺爺,從來就不必要考慮,連說話都沒有經過大腦思考,因為不需要,他們是我最親的人,無論說什麼,做什麼,他們都會包容我,我也常常這樣想,那時候哥哥常欺負我,爺爺教育他說,你是家裡的老大,要學會照顧弟弟,幫助爺爺,知道嗎。那時候我常跟在爺爺後面,他去哪,我去哪。那時的我很小,覺得這個「小老頭」很好,經常給我買好吃的,逗我笑,送我零花錢,把我抱起來,放在腿上搖一搖,有時候也舉得很高很高,我笑的情不自禁。
長大了,我知道那個「小老頭」是我的爺爺。爺爺經常帶著我去趕集。有時候爺爺在鄉里幫著滿叔守店鋪,賣東西,許久沒看到他,每當放學回家都很不適應,記得一次放暑假,就和表弟說,去永從走不走,兩人意見吻合,都沒跟家裡說說,就直接偷偷的跑到鄉里去了,回到爺爺的身邊。父母找了半天都找不到,急得像熱鍋中的螞蟻,四處請人幫找,最後知道我們在鄉里,氣的發飆,但又無可奈何。
我們家一直傳承著勤勞朴實的家風。從我記事起,每天天剛亮,爺爺就已經下地幹活了。春天來的時候,他就組織鄉親搭建牛棚,為大家提供一個憩息之所。有空就到田間犁田,在耕地上種植蔬菜,在荒地上種植橘子、桃子、柿子、葡萄等。印象最深的就是橘子園了,每到秋天的時候,黃晶晶的滿地一大片,當地幹活的鄉親每到「八王」這個地方,總要來品嘗一下爺爺種植的水果。
那時,我總是不知道爺爺什麼時候起床的,反正等到我到地里給他送飯的時候,田地已經犁了一大片了。當時我還小,以為犁田地很容易,一會兒就可以犁好多地,很好玩,就試一試,難度很大,我一直學不會。後來聽爺爺說犁田地有許多講究:草多的地方要把草除掉,除草是犁田地的主要目的;有大草難犁田的還要用力將它拔掉,以免它和麥苗爭水爭肥;犁田要講究方法,手腳靈活,雙臂張開,三點一線,舒張有序,才能犁田得快;腳步也不能亂。原來犁田地也有還么多講究呢!
到了秋天,該收割稻穀了。我們一家人集體去收割稻穀,爺爺割得又快又好,我也學著爺爺的樣子割了起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割不好,割得又慢,手壁上留下稻穀葉割傷的痕跡。割了稻穀之後,還要用一把稻穀砸在木框里,直到把穀粒全部收回,最後讓太陽曝曬,等到太陽曬幹了,再放進房間里,爺爺每次幹活都累得滿頭大汗,但心裡很高興。爺爺告訴我,自己累不要緊,你們有吃有住,過著幸福,我就滿意了。我當時雖不懂爺爺的話是啥意思,看到爺爺笑了,我也跟著笑了。長大後才明白爺爺的用心良苦。
爺爺的力氣很大,經常去離學校100米的地方開山造地,每當放學回家,就會看到爺爺一個人在哪裡挖,聽爺爺說,幾個叔們都成家立業了,肯定是要分家的,趁早把這個小坡推了,以後建房子就方便多了;這里能建兩棟房子,爺爺笑著對我說,他雖然滿臉大汗,但精神抖擻,有時候挖了一整天,腰酸背痛的,第二天依然看見他挖掘的背影,數月下來,小坡也慢慢消失在大眾的視野;推山雖然很累,但每次和爺爺挖掘時,他臉上總帶著的一絲絲微笑。
爺爺經常去鄉里趕集,除了去賣東西,就是去交糧稅,肩上總是挑著一百來斤的擔子,清晨早早的出發,十五里地,來回都要翻過大山, 6個小時的路程,那時候不通路,十分辛苦。
往事回眸,已數不清有幾多寒暑,爺爺雖不曾給我血夜,卻對我千叮萬囑,不曾讓我回報多少,他總是用最無聲、最溫暖的臂膀,給我撐出一片高飛的天空。他是一個平凡的而偉大的人,總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施以一片甘露,澆開幸福之花,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那份不平凡的愛。
謝謝你,廷龍爺爺,是你給我們留住了不一樣的美麗,不一樣的愛,不一樣的溫情。(作者 吳化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