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那些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都是光陰的過客,您能記得幾件
那些七八十年代的老物件,都是光陰的過客 ,您能記得幾件?
80年代的30個老物件,已經見不著幾件了,令人懷念的歲月有一些物件是陪伴我們長大的,也是我們童年裡的一些回憶。看到的時候,多少會思念當時的歲月,也隨著歲月的發展,青春的逝去,它們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小編給大家做一個測試,看看這些即將消失的老物件,大家是否還能認識。
五、搓衣板
在那個時候,洗衣服用的搓衣板上大多是用木頭做的,而且兩頭都刻有玫瑰花,可以說是很精緻了,而且在80年代的時候,根本不會有女人讓自家丈夫貴搓衣板的,那個時候的搓衣板就是讓洗衣服的。
六、暖壺
看到這個大家一定知道是什麼,但是現在很少有用的了,以前暖瓶作為七八十年代的常備物件,每家每戶都有,那個時候並沒有飲水機、養生壺,大多數都是在爐灶上用燒水壺將水燒開然後灌到暖瓶里,或者是去公共水房打水喝,想喝熱水並沒現在這么方便。
⑵ 六七十年代的中國時興帶趙本山小品里那種帽子這是為什麼那帽子叫什麼帽子
趙本山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才初露頭角。
他戴的那種帽子叫做 「解放帽」 、或叫做 「便帽」 。
⑶ 帽子的發展史
人們對帽子這種很表面化的配飾一直很迷戀。據說在20世紀初的西方,如果女性不戴帽子便猶如向人宣稱「我是不正經的女人」。帽子因此不只是時尚潮流,而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翻閱帽子發展的歷史,從最早的寬得不能再寬的式樣,到花卉、標本鳥、水果籃——什麼東西都可以往上「堆」,帽子往高空發展,而不是打橫出現。
1917年,鍾形帽問世,這種帽檐擋住一隻眼睛的設計,風靡一時,一直主宰到1920年,也就出現了所謂的「時髦從眉毛開始」一說。
到了1930年代,超現實主義與帽子糾纏一起,頭巾式女帽、三角帽,甚至鞋子反轉擱在頭頂的誇張設計,都是當時流行的款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物資貧乏,帽子的款式趨向實用而缺乏創意,但到了1947年,迪奧的天才大手筆成功塑造的「新形象」時尚系列又叫「花冠線條」,以一朵向上的花朵為基礎勾勒成而得名,細腰大擺裙再加一頂燈罩式寬帽成為那個年代最經典和有品味的裝扮。
「新形象」造型的出現,使寬檐軟邊帽和平頂硬帽再度流行,制帽的材料也出現人造纖維、塔夫綢、法蘭絨,以及艷麗的羽毛。
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夫人傑克琳的出現,使無邊平頂小筒形帽成為50年代的時尚寵兒,而後,帶面紗和織物襯里的帽子在一股懷舊熱潮下,亦風行一時。
然而,文化的必要性逐漸衰退,帽子很快成為正式場合或有實際需要時才使用的飾物,霸權地位一去不返,只有少數像英國王太後和黛安娜王妃,一直對帽子情有獨鍾。
誰想到,電影《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的明星效應促進了戴帽風氣,另外,像StephenJones和PhilipTreacy等女帽設計大師的出現,也把帽子帶回時尚潮流的舞台。
⑷ 一個人帶一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軍帽猜七個字
一個人戴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軍帽,很自然的讓現在的老年人想起:
不愛紅裝愛武裝。這幅畫面很具有時代的特點。
⑸ 八十或七十年代的服飾圖片
http://www2.ttcn.ne.jp/~camouflage/image/italianarmy1970sparatrooper.jpg
http://www2.ttcn.ne.jp/~camouflage/image/korea_70-2.jpg
⑹ 為什麼六七年代人們都愛戴帽子還都是藍色和綠色的,衣服也是那倆色(照片上看到的80%都是)
國人最傳統的顏色實在是黑白兩色。白色為單衣,黑色為棉衣。你看看六七年代陝西農民的服裝就知道了。1967年我們穿了藍色的工作服、戴藍色長鴨舌帽到陝西支援三線,還被穿黑白兩色的當地人『圍觀』呢!
六七年代城市裡的人們都穿藍色和綠色的服裝應該有兩個原因:1,城市工人發的工作服幾乎都是藍色的---那時候上海工人在相親時,能在上身穿一件左上方口袋上面印有「安全生產」的藍色工作服,下身一條呢絨褲子就蠻時尚了。2,戴綠帽子是在十年動亂開始後,與綠軍裝配套的款式了。再配一個印有『為人民服務』的綠色挎包就能算是最革命的裝束啦!
所以你的問題確切一點是「為什麼六七年代『城市裡的』人們都愛戴帽子還都是藍色和綠色的,衣服也是那倆色。」
⑺ 七八十年代套袖開始流行了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什麼時候結束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幾乎人人戴過的東西。 這些套袖的布料都是用的確良的。
大姑娘、小媳婦戴;小夥子、大叔也戴;幹活的工人戴;坐辦公室的教師也戴。
它真的能保護衣袖不會弄臟、磨破。有了它,幹活時不必謹小慎微怕臟了袖子沒個幹活的樣子。
家境雖然不至於缺吃少穿,但每家大都有幾個孩子,年齡大小相差不了幾歲,都讀書,每天要吃要喝,要買必要的學慣用品,還有每學期的一筆不算小的學費,父母平時都是自己省吃儉用,牙縫里擠出來的錢都用在了子女身上,能吃飽穿暖,有書讀就感覺很幸福了,沒有多餘的錢給買自己稱心的衣服,因此也特別愛惜自己的衣服。
那時佩戴套袖一不是流行,二也不是為了好看,因為每天兩只胳膊要趴在課桌上來回的磨蹭,總是衣服沒破,衣袖先破了,其實最愛臟的地方也是衣袖,基於這種情況,大家每天幾乎都要佩戴套袖,這樣還能減少洗衣服的次數,每次只洗套袖就好了。
⑻ 六七十年代的這種帽子叫什麼
1965年6月1日,全軍取消軍銜制,同時裝備65式軍服,55式軍官大檐帽、水兵帽、無檐帽都被取消,全軍單軍帽只有一種———解放帽,佩戴全紅五角星帽徽。從這時起至1974年5月1日,是解放帽的「鼎盛」時期,因為全軍官兵不分軍種、不論男女,統統都戴解放帽,解放帽因此成為65式軍服的重要標志。當時美聯社的一條消息稱,這一時期中國軍隊服裝的特徵是戴解放帽。
⑼ 有沒有八十年代人門常帶的那種帽子
發不了照片
⑽ 香港人 特別是男性 以前出門時為什麼都會戴帽子大概六七十 七八十年代
當時香港由英國統治,然而歐美等國家的 男性,從政客、商人到演 員都要戴帽子。基 一時風尚的起落很難 說清楚原因。帽子在那個 年代被視為身份的象徵, 有錢人固然要戴好帽子, 窮人出於體面也得花大價錢在帽子上。比如二〇年代在匪幫社團 里流行的 Fedora 就跟幫派之間的炫富攀比文化有很大關系。而美 國黑人在五六十年代開始爭取社會地位的時候也是對帽子極為重 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