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畢業典禮上教授把帽穗從右撥到左是什麼意思啊
還未授予學位證書時,學位帽的流蘇是在右邊,當導師將學位證書授予你時,就會將學位帽的流蘇從右邊撥到左邊,也就意味著你已經畢業了。
② 明朝的九章冕服和七章冕服的區別就是帽子上面的穗子是九個還是七個嗎
冕服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六種,主要以冕冠上「旒」的數量、長度與衣、裳上裝飾的「章紋」種 類、個數等內
容相區別,但都是黑色上衣配紅色下裳,即所謂的玄衣纁裳(註:此六冕之制,後世各代多不完照搬)。
大裘冕:王祀吳天上帝所用,配十二旒冕冠,大裘、玄衣纁裳。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紋,下裳綉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紋,共十二章,因此又稱十二章服。 大裘冕系六冕制度里頭至尊貴嗰衣裳,一般系搦材質上乘嗰黑羊羔皮做嗰。大裘揀烏色,系因為「取其與冕服玄衣相承」;用羔皮,系因為羔羊「跪乳馴順」、「群而不失其類」。裘衣又拕分做好幾只級別。依得穿著場合、人員身份、衣裳用途做工,裘衣拕分做大裘、良裘、功裘、廞裘四款。做為裘衣里頭嗰至高等級,大裘光系做為天子祭天嗰時間著嗰祭服。《司裘》話「裘言大者,以其祭天地之服,故以大言之,非謂裘體侈大,則義同於大射也。」古時間諸侯不得祭天,天子不得搦大裘賞賜把諸侯。《禮記·玉藻》話「服之裘也,充美也」。大裘嗰外首得著裼衣,即「裼,謂裘上又加衣也」。古人覺得文身盈充才克氣。有身份嗰人走門嗰時間不得光穿裘衣,故系《玉藻》話「表裘不入公門」。裼衣嗰外首哈有上衣,「與裘同色」,「當以袞龍十二章為襲」。
袞冕:王之吉服,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紋,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九章。
鷩冕:王祭先公、饗射所用,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紋,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紋,共七章。點擊此處添加圖片說明
毳冕:王祀四望山川所用,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紋,裳綉黼、黻二章紋,共五章。
絺冕:王祭社稷、先王所用,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綉粉米一章紋,裳綉黼、黻二章紋。
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時所用,配三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無章紋,裳綉黻一章紋。
③ 黑色粉領的學位服、黑帽黑流蘇是什麼專業的什麼學位的服飾
是文科學士
下邊是關於學位服的小知識
一、學位帽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
戴學位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蘇
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校( 院、所)長帽流蘇為黃色。
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 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三、學位袍
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 ,校長服為紅、黑兩色。
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合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四、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角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 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垂布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 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 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學士帽上的流蘇顏色有什麼區別嗎
學士帽在顏色上,不分學位級別和校長、導師,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學士流蘇為黑色,校長的流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學士帽是本科生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戴的帽子。它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
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採用流蘇,既為世界各國學位服所常見,合乎世界慣例,又使得學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學位帽的禿呆之嫌,而且又通過流蘇區分出學位的級別和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
(4)帽子上流蘇穗是黑色擴展閱讀:
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士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戴學士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流蘇的方向放在帽子的左側
切勿在人多處亂拋學士帽,因學士帽內通常都有一塊2mm厚的硬塑料板,每年拍畢業照時,都有一些學生因為疏忽,被下墜的帽子所傷。建議學生,拋學士帽要格外小心,切勿在人多處亂拋學士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士帽
⑤ 學位帽上的黃色、紅色、藍色流蘇分別代表什麼學位
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學士流蘇為黑色,校長的流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
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
通過流蘇區分出學位的級別和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士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5)帽子上流蘇穗是黑色擴展閱讀:
最簡單的流蘇是將一把繩子彎曲,形成一把穗子,掛在一根懸著的繩子上面做成流蘇。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木質的流蘇頭,這個流蘇頭外面用布或其它飾品包裹起來,在頭的中心鑿一個洞,中間可以穿過一根繩子,連接頭和穗子,並可以將流蘇掛起來。
當然,到了21世紀,隨著社會的發展,流蘇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流蘇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採用不同的設計,製造出不同的工藝效果。流蘇的作用,可以用來掛在窗簾上,鑰匙上,還可以用來做裝飾品,比如大家熟知的學士帽上面都有一個小流蘇。
中國在1994年5月以前,沒有關於學位服的統一規定。
1994年5月10日,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於制定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向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的決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及其附件《學位服簡樣》和《學位服著裝規范》。
⑥ 學位服,帽子的穗在左邊還是右邊
未獲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
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學士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
(6)帽子上流蘇穗是黑色擴展閱讀:
學位服穿戴指南:
學位帽
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在戴學位帽時,帽子的開口部位置於腦後的正中位置,帽頂須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流蘇
校(院、所)長、導師帽流蘇為黃色。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學士學位流蘇為黑色。
學位袍
校長袍為全紅色,導師袍為紅、黑兩色,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學士學位袍為黑色,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得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色兜型,飾邊處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附屬著裝
內衣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⑦ 畢業典禮上學士帽上的流蘇的意義
流蘇在右邊指尚未畢業,由校長親自將流蘇從右撥到左邊,表明畢業,成為學士。
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學士流蘇為黑色,校長的流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通過流蘇可區分出學位的級別,也可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
(7)帽子上流蘇穗是黑色擴展閱讀
據《學位服著裝規范》,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袍為黑、紅兩色,碩士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
1994年5月10日,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關於制定一套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統一規范的學位服,向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的決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及其附件《學位服簡樣》和《學位服著裝規范》。
校(院、所)長、導師帽流蘇為黃色。博士學位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流蘇為深藍色,學士學位流蘇為黑色。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
參考資料
網路--流蘇
網路--學士帽
⑧ 帽子下面的穗子叫什麼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築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製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的人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禮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後來,長袍和頭巾開始採用較為明亮的色調,不同學位的禮服也逐漸變得有些不同。學士,碩士,博士的禮服樣式的差別,主要出現在頭巾上。過了一段時間,頭巾不再與長袍相連,單獨成了一件物品,人們把它戴在頭上。到了十五世紀,帽子開始流行,頭巾幾乎成了飾物,人們穿它時,把它從頭頂順著脖子往下套,披掛在肩上,向後背垂下來。於是,學校禮帽應運而生。最初的學校禮帽的形狀起源於碩士學位的符號,有幾種不同的形狀,有的是圓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裝飾物。今天的流蘇(tassel)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只不過更精緻罷了。牛津大學最先採用平低方形禮帽(mortarbard,意即灰泥板),民間則建議學校禮帽應做成學者的一本書那樣的形狀,這樣更能表現它的學術含義,更有書卷氣。
學位帽流蘇。據《學位服眷裝規范》,學位帽為方形黑色,博士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帽流蘇為深藍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袍為黑、紅兩色,碩士袍為藍、深藍兩色,校長袍為紅、黑兩色。由於我國暫不推薦使用學士服,故學士服尚無統一標准,大多數參照國外高校的樣式,有「牛津版」、「劍橋版」等幾種樣式,一般學士帽的流蘇為黃色、學士袍為黑、紅兩色。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由校長、院系領導或嘉賓將學位獲得者位於右前側的流蘇隨帽檐移至左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流蘇由右而左這一撥弄,表明校方准允這個學生走出師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