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回族人帶的小白帽,怎麼帶上去就不掉呢
因為帽子比較深,通常大家去穆斯林用品店買的時候會選擇一個大小合適,剛好卡在腦袋上的, 因為質地硬, 帽子是剛好被撐開卡在腦袋上的, 所以就不會掉下來了。
回族的回回帽一般用的確良、滌卡、棉布等布料製作,也有用白棉線鉤制的。黑色是用的多為平絨、棉粘毛氈、花達呢等材料,用毛線鉤織也可。此外還有用牛羊皮革製作的帽子也很受人歡迎。
(1)回族帽子的戴法視頻擴展閱讀:
回族回回帽的來歷:
乾隆八年,地處西北黃土高原的河洲,一位年青的哈志回國了,他的名字叫馬明心(教內尊稱道祖太爺)。相傳他九歲那來隨同叔父去麥加朝覲,不了中途遭遇沙暴,父子失散。他無意中與一位神秘的蘇非老人邂逅,蒙真主的佑助,他被老人援救,脫離沙海,後又經老人指點,步入葉門道堂。
二十五歲那年,他受葉門篩赫的指令回國傳教,同時,他帶來了三件法寶:《麥達藝海》、《穆罕麥斯》、「奧拉特」。他所傳教門名為哲合忍耶。從服飾上講,他唯一與眾不同的是禮拜和干「爾麥里」時頭戴六角號帽。
從此,凡哲合忍耶教下,都把禮拜和干爾麥里時戴六角帽看得比什麼都重要。二百多年來,從末改變過,使之成為一種傳統和特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回回帽
⑵ 回族人為什麼要戴帽子
這主要與伊斯蘭教有關。回民在禮拜叩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為了方便,他們就戴上了無檐小白帽。有個別回民戴遮陽帽後,遇到聚禮活動,把帽檐的一段挪到後面。可見戴無檐小白帽比戴遮陽帽方便得多。
由於宗教的原因,逐步養成了回民戴無檐小白帽的習慣。現在回族男子無論是百歲老人,還是四五歲的兒童,上寺禮拜和不上寺禮拜的都喜歡戴這種標志回回民族的「號帽」。
白色帽子一般用的確良、滌卡、棉布等料子製作,還有用白棉線鉤制的。黑色是用平絨、花達呢做的,也有用粗毛線鉤的。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是中國人口較多的一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0586087人(2010年,不包括台灣省),當代回族通用漢語,不同地區持不同方言。關於回族分布總體上看,主要表現為「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
因為信仰伊斯蘭教,回族每年主要過三個重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聖紀節,節日均以伊斯蘭教歷計算。
回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學術界一般認為回族大致形成於明代,而元代是回族形成的准備時期,明代是回回民族最終形成的時期。
回族人民具有反壓迫斗爭的光榮傳統,各地回族還以不同的形式參加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斗爭,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為回族人民的徹底解放指明了方向。
不論在政治、經濟、文化上,回回民族在歷史上都涌現過不少傑出的人物,對當時人民生活和生產建設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⑶ 穆斯林戴頭巾的方法圖片
穆斯林的頭巾戴法:用別針把蓋頭中間扣上;把左邊頭巾的尾端拉到頭部後面,然後扣上;將其餘的扣在左肩。
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稱為穆斯林。 「穆斯林」是「伊斯蘭」一詞的派生名詞,意為「順從真主者」,「實現和平者」。別忘了我們說過「伊斯蘭」的意思是順從真主,實現和平,那麼信仰伊斯蘭的人,自然就要成為「順從真主的人」、「實現和平的人」。
穆斯林戴頭巾的原因:
真主在《古蘭經》中啟示說﹕「先知啊!你應當對你的妻子﹑你的女兒和信士們的婦女說﹕她們應當用外衣蒙著自己的身體。這樣最容易使人認識她們﹐而不受侵犯。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
(3)回族帽子的戴法視頻擴展閱讀:
風俗習慣
婚禮
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同意,雙方父母同意,必須有證婚人到場,男方給女方一定數量的聘金。一般必須與相同信仰的人結婚。
結婚儀式由阿訇主持,阿訇先詢問雙方是否同意,接著念「尼卡哈」(主婚經文),最後把事先准備好的核桃、紅棗撒給親屬,婚禮就此結束。
迎親與送親要互贈「份子」(喜錢),有的地方也有鬧房的習慣。結婚當天置辦筵席款待賓客,一般都是九碗一盤端或十三花(8個行菜,5個佐菜)。親友贈送禮錢、禮物祝賀。
葬禮
人赤裸裸的來到世界所以應該赤裸裸的回去,穆斯林葬禮沒有棺材和任何陪葬品,只有三尺白布裹屍。 穆斯林葬禮的基本特點是:土葬、速葬、薄葬。土葬:「入土為安」,墳墓不得點綴,不用任何賠葬物或殉葬品待葬期間不宴客、不披孝、不磕頭、不設祭品、更不吹打敲奏。
衛生習俗
從伊斯蘭教教法的嚴格規定逐漸演繹為生活習慣。穆斯林除了特別注意飲食衛生,對生理衛生也非常注重。如男性兒童要行割禮,即割去生殖器官包皮,以免儲存臟物,感染疾病。穆斯林也非常注重保護婦女的身心健康。
教法規定,婦女在行經期間不得進行房事,婦女分娩後過四十天才能交媾等等。在宗教生活方面,教法規定,身體不潔凈者是不準進入大殿禮拜的。
因此,從穆罕默德時代起,穆斯林就養成了人人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並將講衛生作為對伊瑪尼(信仰)虔誠的表現。世界上清真寺星羅棋布,每座清真寺必有沐浴室。
條件允許的穆斯林家庭都有按教規進行沐浴的設備,這是因為穆斯林每天五次禮拜以及聚禮、會禮、婚前、紀念先人祈禱活動前都要沐浴。
穆斯林沐浴分大凈和小凈。大凈,阿拉伯語稱「胡蘇里」,即用凈水按程序洗滌全身。古老的方法是頭頂上掛一盛滿清水的吊桶,桶底有一塞著的孔。沐浴時,壺頸很長,盛水後持壺進行沖洗。先洗大、小便處,稱之為「凈下」。
再將兩手洗凈,以右手窩水漱口、嗆鼻孔、洗臉和兩肘,並摸頭、耳、脖,最後沖腳。大凈是全身淋浴,然而淋浴前也要凈下、漱口、嗆鼻孔,浴後也要沖腳。凡在房事、遺精、月經和產期血凈後必須進行大凈。
凡在嘔吐、流血、睡眠和便後等再作禮拜時,必須進行小凈。無論大凈或小凈,其洗滌方式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必須是淋浴式的,而絕不許用盆和桶洗滌,更不能在浴池內洗滌,因為手和肢體一進入盆和桶內其水便被認為是污水,即不能用手再洗滌其他部位。
教法還規定穆斯林要常剪甲、理發、凈腋毛和臍下毛等。在日常生活中,穆斯林養成了飯前、便後用「湯瓶壺」盛水洗手的良好習慣。
如果你到穆斯林家庭去作客,豐盛的筵席旁,必定放有一壺清水,這是專門給您食前凈手用的。
⑷ 回族,回民戴帽子,戴紗巾有講究嗎、3
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回族婦女常戴蓋頭。回族老年婦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頭巾,夏季則戴白紗巾,並有扎褲腿的習慣。
青年婦女冬季戴紅、綠色或蘭色頭巾,夏季戴紅、綠、黃等色的薄紗巾。山區回族婦女愛穿綉花鞋,並有扎耳孔戴耳環的習慣。
(4)回族帽子的戴法視頻擴展閱讀
回族的禁忌
1、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
禁食一切形象丑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
2、回族忌說「死」
將「逝世」一般稱為「無常」,有些地方稱「歸真」或「毛提」。「歸真」是回族群眾對篤信宗教和宗教職業人員以及宗教上層人士的稱法。
3、回族禁求簽、玩賭、拜偶像習俗
回族禁止求簽、玩賭、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讓陰陽、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命,也不去給別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風水陰宅,不求仙方神葯,不搞驅鬼治病等等。回民認為求簽、算命等這一切都是不正當的污穢行為。
因為回民受伊斯蘭教的影響,認為人的命運是真主安排的,人的一切都由真主前定,所以不搞其他的迷信活動。
4、回族禁煙酒:回族不喝酒,在家裡也不備酒具,家裡來客人一律不擺酒,有時為了接待客人,在參加宴會時,別人敬酒和碰杯時,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飲料代替。
⑸ 回民頭上的帽子是如何戴穩的
拿個木簽子插頭上
⑹ 回族戴蓋頭的手法或者方式
其實不講什麼主要蓋住頭發就好了。第一種戴法:
1.用別針把蓋頭從中間扣上。
2.把左邊頭巾的尾端拉到頭部後面,然後扣上。
3.將其餘的扣在左肩。 第二種戴法:1.把頭巾扣在下巴部位。2.把右邊的頭巾拉向左肩,然後扣上。
3.將其餘的拉向右肩,然後扣上。
第三種戴法:
1.把頭巾的位置固定好,然後將細小的針扣在頭巾的左右部。
2.把左邊的頭巾拉到右肩,然後扣上。
3.其餘的放到左肩,然後扣上。
第四種戴法:
1.把頭巾中間的部分扣好,然後將頭巾左邊的部分拉到右邊。
2.一直拉到頭的後面。
3.用別針將它扣好。
4.最後將左邊的部分扣在左邊。
第五種戴法: 1.需要兩條不同顏色的頭巾,先將裡面的頭巾扣好。
2.用針把外層頭巾的左右兩邊固定好。
3.整理頭巾,讓其中一部分的頭巾遮蓋到胸部,其餘的用別針扣在左肩上
第六種戴法:
1.將頭巾固定於下巴,然後扣好。
2.把右邊的頭巾拉到左肩,扣好。 註:這種戴法簡單有好看,適合上班族。
⑺ 回族,回民戴帽子,戴紗巾有講究嗎
男士多戴白帽,女士不一定啊,有些地區女士也戴白帽,有些地區就戴紗巾。老年人戴白色紗巾,年輕的婦女多戴墨綠色或黑色紗巾(顏色較深的),再年輕一點的小姑娘是可以稍稍鮮艷點的。
至於藍色的帽子是這幾年才興起的,實質上和白帽沒有區別。紗巾也不能一概而論,還是要分地區的。不同地區的回族,習慣上還是有所不同的。
⑻ 回族戴白帽子的圖片
⑼ 中國女士回族頭巾新奇戴法
就算是早春,也能給久居寒冷的人們帶來發自心底的暖意。春回大地、春暖花開、春意融融……我一向認為,在漢語言的語境中春是溫暖
⑽ 回族頭巾各種各樣的戴法
從小到大 我接觸的回族女性都很漂亮,如果為了美觀,頭巾不戴也罷,如果是風俗,那麼,我喜歡半蔗面的那種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