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

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

發布時間:2021-08-28 00:05:29

A. 古代君王冕旒上為什麼要加垂珠,其作用是什麼

中國古代舉行大祭奠儀式時,君王、諸侯和卿大夫一定佩禮冠,在其中冕旒極其高貴,只能君王才可以穿戴。相信大夥兒都有在影視作品中見過這類冕旒,許多人想知道為何皇上冕旒上要加垂珠,把自己的臉給遮擋住一點。

事實上這里邊也是有許多講究,冕旒前後的玉串全部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每旒長12寸,一共有12塊五彩玉,每一塊玉間隔一寸,其目的便是為了防止臣子能見到皇上的臉。

玉珠的料一定是白玉,綖板前後分別有垂珠,代表君王目不斜視,是非分明。並且旒冕左右耳旁也各垂一個黃色的珠玉,走路時珠玉在後部晃動,提示君王勿信讒言,四字成語「充耳不聞」同樣是由此而來。與此同時旒還有一個功能,便是提示君王儀容端正,如果君王左顧右盼,那麼旒就會盪來盪去,具有提示功能,讓君王維持肅穆,與此同時臣子們也沒法隔著冕旒注視君王。

B. 我想知道古代皇帝的帽子前的垂珠有什麼說法么

禮記·玉藻》中記載:"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龍卷以祭。"龍卷是鄉有龍紋的袞服;玉藻是將玉珠穿在五色絲線上做成的垂飾,也叫垂旒。天子所戴的冕版上前後各懸掛12串玉旒,每串玉旒上穿有12顆玉石,共長12寸。周代的玉旒是用紅、白、蒼(深藍色)、黃、黑這五種顏色的玉石互相間隔穿成的,漢代以後的玉旒就全部使用白色的珍珠來穿了。冕版要前俯後仰,表示君主有謙恭的美德;12串玉旒是極數,表示君主的地位最高,玉旒則是遮蔽臉靣,提醒君主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涵養,以免政治流於嚴酷;耳邊的垂飾是在提醒君主不可聽信讒言,要"充耳不聞"。總之,冕的這些部件表現了古代國君"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而放小過,無求備於一人"的政治哲學。

C. 古代皇帝戴得帽子上的珠子叫什麼名字

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你那個估計是四品的青金石

D.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麼作用

皇帝的帽子前垂下的珠子叫做旒,也叫作玉藻,其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身份象徵;二是「蔽明」(屏蔽眼睛)。

一、身份象徵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二、「蔽明」(屏蔽眼睛)

對於旒蔽明的作用,東方朔有一個很好的解釋。他講:「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

(水太清澈了就沒有魚了,一個人過於苛求明白就會曲高和寡少了信徒和朋友。——這是理論思想基礎。所以,作為統治萬民的帝王,頭上戴個特製的帽子,帽子前面墜上珠簾,正是用來適當遮擋視線的,兩耳旁邊堵上玉塊,正是為了適當降低聽覺的。)

(4)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擴展閱讀

明代魯王朱檀九旒冕出土

1971年,明代魯王朱檀墓出土的九旒冕,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件保存完好的明初親王冕冠實物。冕冠通高18厘米、 板長49.4厘米、寬23.5厘米、筒徑18.5厘米。為藤蔑編制,表面敷羅絹黑漆,鑲以金圈、金邊。

冠的兩側有梅花金穿,貫一金簪。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魯荒王這個九旒冕前後共垂著9道旒,每道上9顆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顆,垂懸九旒正是明代親王冠冕的定製。

E. 古代時期皇帝帽子垂著珠簾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古代時期皇帝帽子垂著珠簾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在歷史上你知道古代時期皇帝帽子垂著珠簾的主要作用是什麼?一起來聊聊吧。

冕旒其實是皇帝專屬的"帽子",它是由"旒"、"纓"、"冕板"等組合而成,頂端是一塊長形冕板,前後垂有多串珠玉,以綵線穿起。其中,我們從影視劇中看到的秦漢時期的皇帝帽子造型就是最具代表性的。相傳帽飾起始於黃帝,也並不像如今的帽飾是為保暖或裝飾,而是權力和尊貴地位的象徵,平民自然不能隨意佩戴。到了周朝時期,隨著禮教等級秩序的建立,也逐漸形成了整套的服飾制度。尤其是在盛大活動如祭祀以及某些大典場合,上至帝王,下至諸侯、卿大夫等都必須帶上冕旒。屬於一種禮冠。玉珠簾子擋住視線,是在提醒皇帝什麼事情不必看的太清,否則會造成法令嚴苛。耳朵用玉質的黈纊蓋住,意思是提醒皇帝不要輕信溜須拍馬之人,也體現出古代對皇帝的要求。

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xì,鞋)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於周代,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清代,綿延兩千多年。 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據說冕旒還能夠起到以下作用:首先,對言行舉止有警醒規范作用。因為,冕旒前後的玉珠很容易晃動並發出聲響,無論說話時的動作還是走路甚至坐姿都要端莊穩重,若動作幅度太大走路太急,就會被打臉;如果坐姿不端正,頭歪身斜則冕旒就會滑落。如此一來,佩戴者就會逐漸養成抬頭挺胸大氣威嚴的氣派。

經過以上大概了解你明白了嗎。

F. 圖片中皇帝頭上所戴的帶垂珠的叫什麼名字

頭上帶的這個號帽子叫九旒冕,也叫平天冠,「旒冕」是古代天子、諸侯在重大儀式上戴的前後墜有玉珠的禮帽,在古裝劇中經常能夠看到。據《明史》記載,明朝天子之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這東西想來也不好做啊,要工藝技術。有珠簾的,天子所戴的冕版上前後各懸掛12串玉旒,每串玉旒上穿有12顆玉石,共長12寸。


冕,是帝王的禮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明朝禮制規定(根據北京定陵出土實物),皇帝冕前後各12旒,太子用11旒。親王只能用9旒、9珠,共用珠162顆。冕服制度在清代被廢除,冕冠形象,現在只能在繪畫中見到,如梁武祠漢代刻石上的黃帝像,唐代閻立本畫的歷代帝王圖,宋人作的晉文公復國圖,明人作的聖跡圖中的孔子像等等,但今天能見到的實物,除了袁世凱那件未被國人認可的「皇帝冕」之外,只有魯荒王朱檀陵出土的九旒冕,所以特別珍貴。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G.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上垂下的小珠子到底有什麼作用

其實,皇帝冠冕上的這一排排垂珠有個官方名稱,叫做「旒」,置於冠冕之上,稱為「冕旒」,這種帽子是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皇帝的冕頂部前圓後方的板狀叫做「延」,通常是前圓後方,代表著天圓地方,一般為黑色,表示莊重和威嚴。延板前後垂掛旒,旒的數量也有講究,帝王為九,加上天地人,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皇帝的冕頂部前圓後方的板狀叫做「延」,通常是前圓後方,代表著天圓地方,一般為黑色,表示莊重和威嚴。延板前後垂掛旒,旒的數量也有講究,帝王為九,加上天地人,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


天子的垂珠為12串,稱十二旒,依次往下諸侯的是九串,上大夫為七串等等。地位越高頭上戴的旒的珠子的排數越多,清朝詩人黃遵憲曾在《西鄉星歌》里寫道:「上有一人戴旒冕,是為日神之子天帝孫。」所以垂旒的玉珠對於皇帝來說非常重要。

H. 皇帝帽子前面垂下的珠子起什麼作用呢

皇帝帽子前面垂下的珠子為旒,標準的科學稱謂叫玉藻。

旒的作用:

1、「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2、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珠簾的根數是有講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總共二十四旒)。諸侯九旒(共十八旒),上大夫七旒(共十四旒),下大夫五旒(共十旒)。



(8)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擴展閱讀:

1、冕冠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冠式,始於周代,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冕:《說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紞纊。」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2、冕冠主要由延、旒、帽卷、玉笄、武、纓、纊、紞等部分組成。周朝禮儀規定,戴冕冠者都要身著冕服,冕冠的基本樣式以及這套冕冠制度也一直被後代所沿用。唐代進行改制,使用二十四旒。明滅以後,在滿清主導的剃發易服下,冕冠也隨之消失,代之以朝冠。


I. 皇帝帽子前垂下的珠子有什麼用

珠子叫做 旒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J. 為什麼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前後都有幾串珠子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叫冕,前後的珠子叫旒。

冕旒的作用是:把眼睛遮住,叫蔽明——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清楚,水至清則無魚;而且,冕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讓皇帝保持坐姿端正,一旦搖頭晃腦,冕旒就會嘩嘩作響,有失威儀。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10)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擴展閱讀:

其實皇帝頭上的叫「冠」,一般冠還要配上「冕」。而最上面長方形的東西就叫做「廷」了,像門簾一樣的玉珠串叫做「玉旒」。在耳朵上面還有東西,有著玉做的兩塊「黈纊」,但是特別小,就是一個小的圓珠子,大小剛剛夠堵住耳朵。

不僅皇帝是「掛珠簾」,一些朝代的諸侯也會帶著相似的裝飾。然而上面的珠數不一樣,帝王所帶的冕旒,一般是前後各12串,每一串上有12顆玉石,周朝時諸侯王公所戴的冕旒數量次於帝王。

發展到後來,冕旒成為帝王的專屬了。雖然冕旒上的冕板的大小可以不一,但有基本的形式,就是前低後高,寓意著謙恭勤勉。

與古代皇帝帽子上的垂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純棉的褲子會縮水 瀏覽:55
白鞋搭什麼顏色額褲子好看 瀏覽:937
親子裝加盟就選親尚親子裝怎麼樣 瀏覽:424
灰色褲子更配什麼腰帶 瀏覽:959
嬰兒羽絨服性價比高品牌 瀏覽:600
春季是牛仔外套的天下 瀏覽:329
金絲絨衛衣怎麼搭配褲子 瀏覽:287
法師帽子怎麼做 瀏覽:697
女裝女絨長馬甲 瀏覽:662
北京女裝批發凵找楊哥拼貨 瀏覽:748
褲子上的粘貼標志怎麼能清除掉 瀏覽:411
如何織露指手套 瀏覽:710
黑夾克可以內搭黑格襯衫嗎 瀏覽:709
校服可以使用漂白劑 瀏覽:600
尺碼對照表褲子 瀏覽:831
羊圍巾縮短了怎麼辦 瀏覽:955
小孩睡衣冬 瀏覽:242
灰褲子穿什麼顏色上衣好看 瀏覽:407
一條圍巾英語怎麼寫 瀏覽:786
濟南高新一中校服圖片 瀏覽: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