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patagonia帽子

patagonia帽子

發布時間:2021-08-06 12:30:55

❶ 戶外巴塔哥尼亞與山浩哪個好

巴塔走低調品質路線,MHW走專業亮騷路線。風格不同,年紀大平時穿為主,還是巴塔好些。價格上巴塔大部分高於MHW。要是戶外用兩者都夠用了。不過MHW被哥倫比亞收購開始也有休閑路線了。

❷ 沖鋒衣什麼樣才好

沖鋒衣選購要點
1、每件沖鋒衣褲要做到完全防水,在所有的線縫處就必須用熱壓膠條來防止針眼處漏水,仔細看衣服裡面的壓膠條是否平整、有無起泡。這一點對服裝的防水性能非常重要。
2、有很多沖鋒衣褲在兩個或幾個壓膠條的 結合處會多加一個圓點壓膠,用來防止長時間使用膠條頭部起翹。這種工藝在高檔的三層壓膠沖鋒衣褲上多用。
3、沖鋒衣褲的主拉鏈要麼採用防水拉鏈,要麼使用門襟來防止雨水滲入。如果是普通拉鏈加門襟,要注意門襟處是否有回折邊,這個設計可以讓雨水順著回折邊流下去而不會滲入拉鏈裡面。
4、帽子是否能夠很好的遮擋風雨,戴上後頭部的活動是否自如。如果用於攀冰、雪山攀登等活動,還要考慮到戴著頭盔後的活動情況。
5、沖鋒衣袖口部位的收緊方式是否合適,這個涉及到帶著厚厚的手套時在雨雪天氣中的活動。
6、沖鋒衣的下擺或腰部是否有防風裙,如果沒有防風裙是否有抽繩可以把衣服抽緊,防止在惡劣環境下風雪從下擺處灌進身體里。

❸ 關於Patagonia Torrentshell 沖鋒衣

兩件衣服的面料都是H2No和工藝應該是一樣的,parka要比jacke長一點。前襟大約相差10CM左右,後襟應該差不多。
也就是說一個是長款一個是短夾克款。

❹ patagonia棉服有帶帽的么

有帶帽的,
品名: patagonia/巴塔哥尼亞 MICRO PUFF保暖帶帽子棉服(自帶收納袋) 來源:美國 產地:越狗 尺寸:美版M碼,前拉鏈全長:69CM(衣領高8CM),後衣長:74CM,胸圍:116

❺ 絨的種類

1、保暖抓絨

這類抓絨多數為單一材料採用編織或粘合的方法加工而成抓絨。目前材料多數為滌綸,我想主要是因為這種材料有快乾的特性吧。早期採用過羊毛,隨著科技技術的進步,逐漸被化纖材料代替,近期好像又有回朝的趨勢。

實際上這類抓絨非常多,一般休閑類也有,戶外面料中更是不計其數,花樣繁多,既有專業面料廠家的,也有各大戶外品牌自有的,選擇起來還真的比較麻煩。以下所涉及的面料只是我接觸過的,我沒有見過的還很多,有空大家補充。

1)、Decathlon Creation Novadry2。迪卡隆的Novadry2基本上用在其品牌的大部分抓絨服裝、帽子、手套上,面料的厚、薄不一,這個Novadry2我還沒搞清楚是作為一個技術,還是抓絨的型號。其中190 g/m 2 搖粒絨所做的套頭衫僅49,說是穿在內衣外,我常常直接貼身穿,沒有什麼不適,其保暖性能趕上兩件羊毛衫,而且輕巧,有點類似POLARTEC CLASSICS 100,所以從此我再也沒有穿過羊毛衫,不足就是無彈性,當配合的外衣不當時有點靜電。其他還有一些比較厚的,也有號稱防風的,我估計是通過密植絨來實現的類似POLARTEC Wind Pro的性能,但是個人感覺壓縮性能不行,所以沒有嘗試。

2)、Marmot DriClime。在marmot的產品目錄中,它被歸於防風抓絨類的,但是其防風性能是依靠與其配合的外層尼龍面料實現的,故我將其獨立出來,在marmot的產品中使用較為普遍,那件著名的DriClime WindShirt Jacket就不說了,與其相同面料的還有褲子,marmot的一些兩層沖鋒衣、手套、羽絨服都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

marmot對其有相當的自信。這個抓絨非常輕薄,絨毛並非常細小,幾乎看不出,壓縮性也很高,保暖類似POLARTEC CLASSICS 100,但厚度要小很多,大約只有一半吧。不足之處是只能貼內衣外穿,如果裡面是毛面抓絨,穿脫不是很順滑。

題外話:這個DriClime WindShirt Jacket曾經出現過國內標價(660元)低於國外標價(100美金)的事情,遺憾的是現在已經提上來了,是不是網上有朋友推薦的結果?

3)、marmot Radiant P-825。8.25oz/m2,這是marmot自主品牌的抓絨,厚度類似POLARTEC CLASSICS 200,保暖性能也相當,在marmot的產品中,好像只有一款夾克使用,但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國內的標價低於國外的標價,我拿的對折才335。但與POLARTEC CLASSICS 200相比,略重,壓縮性略差一點,面料的手感柔順性也有點差距。

4)、Polartec。這個大名鼎鼎,美國Malden Mills公司的拳頭產品,提到抓絨不能沒有它的存在,個人認為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最好的抓絨之一,目前沒有一個著名戶外服裝品牌沒有它的身影,可以看出其成功的一面。其產品線齊全,應用廣泛。其共同的特點是比一般的抓絨衫輕、軟、暖和、快乾、易打理、抗靜電、易壓縮,而且不易掉絨。

(1)、POLARTEC CLASSICS 100。主要用於內衣、帽子、手套。厚度相當於羊毛衫,保暖性肯定好於一件羊毛衫,壓縮性能較好,一般我都是以它做參考來比較壓縮性能,有一定彈性。

(2)、POLARTEC CLASSICS 200。保暖層的主力產品,廣泛運用在中層保暖、帽子、手套甚至是襪子。保暖性以個人的實際使用體會,穿在沖鋒衣內,5度以上很舒服,壓縮性能一般,無彈性,經過處理的有一定的防潑水能力,手感柔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廠家的這個面料有所不同,一般名廠的更好,同材料不同廠家的價格差異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3)、POLARTEC CLASSICS 300。據說這種抓絨的保暖性能相當於一件羽絨內膽,一般用於中層保暖層,因為這樣的服裝用在長時間處於嚴寒環境的戶外運動,並且還有另一種性能更好的替代,所以這個材料的產品不是很多。我比較怕冷,有一件,保暖的確很好,有一定防潑水能力,但是重、無彈性、壓縮性能一般。如果你和我一樣怕冷也可以來一件,因為它的確保暖。

(4)、POLARTEC THERMAL PRO。唉,這個抓絨是我看到抓絨裡面品種最多的,有點頭疼。這個系列相對於POLARTEC的其他抓絨,主要是保暖、壓縮性能更好。也因為其保暖性能超群,其運用范圍已有超過POLARTEC CLASSICS 200的趨勢,服裝、手套、帽子都可以,面料厚度很多、品種也花樣百出,薄的如羊毛衫的厚度,厚的我看過標POLARTEC THERMAL PRO 300的,選擇時需要注意其單位平方米重量,保暖還是離不開厚度。各廠選用的也大相徑庭,價格差異較大。其保暖性以個人的感受來看,mhw的棉猴與POLARTEC CLASSICS 300相當。

(5)、POLARTEC power dry。這個是不是該歸到抓絨?POLARTEC是作為一種快乾材料開發出來的。但是我自己按照個人的理解,還是歸為抓絨來看,因為這種面料裡面是一層小田格的細絨,厚度相當於羊毛衫,彈性很好,觸膚感舒服,有很好的壓縮性能,保暖不如POLARTEC CLASSICS 100,快乾還沒有體會,一般作為內衣,也有作為手套的,但是很少見。冬天的話,我願意穿這個材料的內衣,因為真的舒服。

(6)、Polartec Power Stretch。同上面一樣,也是一種內衣材料,一面光滑,一面是細小的絨毛,厚度相當於羊毛衫,可以兩面穿分別為更排汗、更保暖。有人說觸膚感不好,可能我皮比較糙,我穿的很舒服,這個面料彈性非常好,保暖應該和POLARTEC CLASSICS 100相當,其性能介於POLARTEC CLASSICS 100和POLARTEC power dry之間。如果配合mhw的棉猴的話,我穿在0度應該沒有問題。

現在有點fb了,越來越喜歡有彈性的面料,如果各位有機會,一定要試試。

5)、TECHNOWARM 200。對於關注POLARTEC的朋友來說,這個可能比較陌生,擁有這個面料純屬偶然,是樂飛葉沖鋒衣的內膽,在我只知道抓絨和沖鋒衣這個名詞的時候買的東西,後來查了一下,TECHNOWARM也是一個比較齊全的系列,只是僅樂飛葉在用,其他品牌沒見過,會不會和哥倫比亞的那個抓絨一樣是自有品牌就沒有考證過,宣傳稱等同POLARTEC CLASSICS 200,實際感受其手感倒是差不多,但是薄了點,因此保暖也有點差距,壓縮好像要好點,穿的不多,未見起球。

6)、Patagonia Synchilla。Patagonia一個與鳥齊名的戶外品牌,其經營理念讓我贊嘆不已,用回收的可樂瓶做的抓絨是不是這個,還需要考證一下,這個抓絨好像也是一個系列,厚薄均有,我接觸過的是號稱如狗熊的那款有帽的抓絨衣,但是遺憾的是這個面料沒有給我留下太好的影響。面料的厚度與POLARTEC CLASSICS 300有一比,外觀為長毛絨,很密,手感不佳,柔順不足,保暖未試,因二手的尺碼不合,送人的。

2、防風抓絨

由於早先得抓絨不防風,需要與外層配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抓絨的使用范圍。一些廠家通過改良,在保有原有的性能上,使得防風性能得到改善,同時其他綜合性能也有較大提高,我簡稱防風抓絨實際上並不準確,但由於防風性能的改進是重點,所以姑且這樣簡單一點,見諒!這類抓絨目前我看到的有兩種形式,一是密絨;二是復合。所謂密絨,就是通過提高面料的抓絨密度,增加面料的防風性能,而復合的形式確復雜很多,基本上為三層三明治結構,通過中間的膜來大幅提高面料的防風性能,由於三層材料的不同,這類面料的變化可想而知。

一般情況下同等厚度,抓絨材料保暖性能接近的防風抓絨,保暖性能好於保暖抓絨。需要注意的是厚度仍然是決定保暖性能的主要因素,防風抓絨因為有一層膜的存在,保暖性能得到提高。

1)、密絨

(1)、Polartec Wind Pro

關於這個抓絨的相關說明,網上很多,我就不多羅嗦了,個人感受壓縮性能尚可,好於200的抓絨,但不如THERMAL PRO,防風性能比一般抓絨稍好,但是我不會用它作為防風衣來穿。絨在外,不宜單獨外穿。

(2)、Polartec Power Shield

居然又是Polartec的東西,不過我比較喜歡這個面料,據說能防98%的風,不過沒有測試過,這個面料外面光,裡面短絨,絨的厚度與POLARTEC CLASSICS 100差不多,有彈性和良好的防潑水能力,防風感覺與尼龍類防風材料差不多,沒有有膜的好,壓縮性能一般。

(3)、POLARTEC THERMAL PRO

比較奇怪的是POLARTEC THERMAL PRO本身是作為保暖抓絨的,但是我看到Patagonia的圓點夾克的面料卻有所不同,故在此提及一下,這個面料外面是光面,裡面是長毛絨,其防風能力比Polartec Wind Pro好,但是不如Polartec Power Shield,比較適合外穿不宜起球,壓縮能力一般,有防潑水能力,但易濕,保暖與POLARTEC CLASSICS 200相當。

2)、復合

隨著技術的進步,這類面料的發展最為迅速,功能性也更強,已經突破原有軟殼的概念,成為目前應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戶外面料。由於復合的方式與材料的不同,這類面料我已經無法單獨介紹,而且手上的這類面料成品所涉及的僅是這類面料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故只能在後面成品的介紹中談談感受,這類面料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防風能力更強,有的幾乎接近沖鋒衣的,但是壓縮能力和面料手感不是太好。

二、一些抓絨服裝的感受

由於本人比較怕冷,因此比較熱衷於采購抓絨類成品,寫這篇文字並非炫耀,只是想以本人實際感受給大家一個參考,也正因為是一個個體的感受,所以也僅能作為參考。也許同樣一樣東西,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請大家見怪不怪。哈哈。

由於我手上有的都是目前國內市場能買到的東西,網上基本上都能找到相關的介紹,我就不一一羅列技術參數之內的東西,直接談談日常生活使用的感受供參考。

1)、Patagonia R2 Jacket

Patagonia的東西很有意思,不同版本的同一型號的,常有些變化,雖然是POLARTEC THERMAL PRO材料,但是這個r2我看到的大概有4個版本,因此我覺得很有意思,手上有最近的兩個版本。

新款由什麼時候開始我不是很清楚,這個新款面料外表面的長絨呈一縷一縷狀,剛拿到手我以為是壓倉造成的,後來上Patagonia官方網站,才發現原來就是這個樣子,郁悶了一段時間,面料的裡面是很細的捲曲絨,整個面料比較薄,迎光透亮。衣服貼身裁剪,一些部位好像用的是Polartec Power Stretch,易出汗的地方更易干,同時利用其彈性使衣服更貼身。保暖比200的抓絨略差,10度左右外加防風外衣貼身Power Stretch很舒服,壓縮性能很好。

❻ patagonia 的C4東北的冬天能過冬么

戶外衣服都是要搭配的,一般情況下要遵從三層穿衣的原則。你說的C4算得上不錯了,還有W4。再頂級的保暖內衣,也要有合適的搭配,哥們。

❼ patagonia guide

軟殼中,有帽子的不多,而且這款內部植絨還很長,比一般的軟殼保暖性好(個人體感不同,具體溫度上會有差異)。

❽ 戶外品牌哪個好

OR(OR 戶外品牌)
1980年,美國物理學家Ron Gregg在麥金利峰登山時遭遇困境,他的登山同伴因為使用了設計非常糟糕的雪套而被冰雪侵入高山靴,腿腳凍傷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同伴最終被直升飛機救走,登山行動中止,但Ron立刻開始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以免悲劇在將來重演。於是,一款實用、保暖的雪套--X-Gaiter誕生了,它可以配合各種登山靴使用。隨著X-Gaiter產品的面世,outdoor Research公司(以下簡稱OR)也於1981年成立。

OR
正如OR的名稱含義,此後二十多年中,Ron一直專注於為戶外運動愛好者在野外遭遇到的各種難題研究解決方案和提供實用的、功能性的裝備,如他早期研發的防結冰水瓶Water Bottle Parka和首款戶外探險急救軟包。
在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個十年間,因為大力開發戶外手套、帽子、雪套,OR得以快速成長。1984年,Molar Mitts無指手套再次在業界引起轟動,尼龍搭扣固定的Moonlite Pile抓絨襯里,GORE-TEX外殼,防止手套遺失的「傻瓜吊繩」,適應多變環境選擇的多功能性設計使其超越了當時的其他無指手套,多天行動的攀登者從此可以在夜裡烘乾手套里襯,而在白天開始攀登操作時就能戴上乾燥手套了。在80年代中期問世的Seattle Sombrero防雨寬邊帽,是OR最暢銷的GORE-TEX面料帽子,成為至今仍在生產的經典產品。1988年問世的Brooks Ranger Overboots全雪套,二十年來一直陪伴眾多探險者挑戰世界高峰和極地嚴寒環境。
成長
90年代,OR將創新的觸角伸向了新領域。Ron在一次旅行中使用露營袋度過潮濕、不適的數個夜晚後,決心對這種輕量化的宿營裝備進行革新。OR的露營袋利用兩桿系統提供了包括頭部看星星位置在內的多重空間,這下野外習慣性失眠症患者該高興了。
OR其他為戶外愛好者津津樂道的產品還有獲得1999年度BACKPACKER雜志編輯選擇獎金獎的Crocodiles雪套,防水袋,以Wild Roses冠名的女性功能服裝,Soft Shell手套,北美最早的Soft Shell外套以及WINDSTOPPER抓絨帽。
隨著業務量的增長,OR公司將工廠和辦公室搬到「戶外品牌的矽谷」西雅圖附近並開了一家展示全系列產品的零售店。90年代早期,美國政府注意到OR的專業技術和研發能力,OR隨即成為美國軍方的高質量手套和帽子的供應商。
到世紀之交時,OR迎來了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階段,擁有男子服裝系列、戶外附件系列和輕量化宿營系列產品線。走過二十年歲月後,OR已經成長為全球戶外愛好者心中值得信賴的戶外品牌。新增的服裝產品,使得OR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OR不再僅僅局限於生產世界頂級戶外附件產品,而是為廣大用戶提供從頭到腳、從里到外,功能性與舒適性俱佳的產品。
挫折
2003年3月17日,Ron和一個朋友在加拿大的British columbia地區滑雪時遭遇雪崩罹難。噩耗傳來,震驚了他的家人、朋友、OR團隊、消費者、業界。作為核心領導者,Ron創立、運營、影響著他的OR公司,即便在雪崩事故當天,Ron還在測試新產品。他的逝世,使OR公司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
經過數月權衡,Ron的遺產繼承人決定出售OR公司。在眾多的感興趣的買家中,一位戶外運動愛好者、成功企業家決定接受繼續書寫OR新輝煌歷史的挑戰。他就是Dan Nordstrom,西雅圖人,剛剛從他那著名的北美零售業家族企業里退休,是位鐵桿滑雪、騎行、登山運動愛好者,也是鐵桿的OR產品用戶。2003年6月,Dan Nordstrom成為OR的新主人。危急時刻,OR逃過被巨型企業吞並而消失的結局,創新的激情、戶外的血統得以維持並發展。
復興
在Dan的領導下,OR公司度過短暫的低谷得以復興,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堅持了Ron生前倡導的為人力戶外探險活動提供真正的功能性解決方案的創造激情和奉獻精神。從2003年夏天開始,OR公司的所有部門,從產品開發到客戶服務到市場推廣、物流等等,都進行了調整優化。所有的產品類別經過徹底拆分,經典產品得以升級和改進,Seattle Sombrero獲得了BACKPACKER雜志2005年度編輯選擇獎金獎,同時還涌現出許多第二代經典產品,如Alti Mitts,Alibi Gloves,DryComp Summit Sack,NightHaven,LightHaven,M『s Chaos Jacket,M』s ZEALot Jacket,W『s Enigma Jacket和W』s Solitude Pants等。男裝和女裝統一歸並在OR品牌下,成為公司研發的重點。
2003年,OR開始實施針對用戶的Lab Rat方案。這套方案在產品研發人員和最終用戶之間建立起溝通渠道,成千上萬的用戶提交了他們對自己的OR產品的使用感受,這對OR產品發展趨勢產生了很大影響。根據眾多反饋意見,獨立產品得到了改進,系列產品也開發出來。Lab Rat方案的成功,表現了OR堅持的一條重要理念:我們相信通過聽取和採納用戶對每一件產品的每一個真實而清楚的意見,我們的產品就能無限地得到改進。
OR品牌理念的核心所在Designed By Adventure,在OR產品的功能性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OR的輝煌也將繼續下去。
2008年冬季,OR品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深圳市喜馬拉雅貿易有限公司作為OR中國大陸地區總代理商,首先在北京設立了OR產品專櫃,並將在業界渠道內廣泛拓展,把OR品牌、產品的輝煌延伸至中國市場。

與patagonia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士一根繩褲頭內褲 瀏覽:559
我穿襯衫好難看 瀏覽:1000
今年流行什麼服裝女裝春裝 瀏覽:404
格格褲子配什麼襪子 瀏覽:111
裸色裙子配什麼顏色的鞋子 瀏覽:699
男士衣編織過程 瀏覽:422
春秋長袖女裝連衣裙品牌 瀏覽:928
品牌羽絨服女士折扣 瀏覽:528
泰安羽絨服定製 瀏覽:119
男生白色運動鞋配褲子好看 瀏覽:65
我的體育老師睡衣是什麼牌子的 瀏覽:811
鱷魚羽絨服新款 瀏覽:1
帶高帽子的布娃娃 瀏覽:334
北京第四女子中學校服 瀏覽:164
短款皮衣搭配短褲 瀏覽:779
58cm帽子 瀏覽:667
褲子xl對應尺碼 瀏覽:878
制服絲襪手機a天堂 瀏覽:404
風衣大了怎麼穿 瀏覽:664
生產手套的設備和多少錢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