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顏回輸冠原文及出處
出處最早見於論語,但實為後人編寫的哲理小故事,不是真實事件。
② 問"顏回輸冠"這個典故
《顏回輸冠》出自《論語》,講述了顏回跟人打賭的一件事情。
顏回在街上碰到買布人與賣布人在吵架,買布人理直氣壯的說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什麼要我二十四錢?於是顏回說,三八就是二十四。
買布人急了要與顏回打賭,並且要讓孔子評判,如果自己輸了願意輸自己的人頭,顏回說要是自己輸了就輸自己的帽子。兩個人找孔子評理,孔子卻出乎顏回意料的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啊。
顏回於是輸了自己的帽子,顏回聽了老師的話,將自己的帽子乖乖的送給了買布人。但是顏回卻覺得孔子老糊塗了,於是決定不再跟隨孔子學習。
顏回借口回家有事,跟孔子告別,孔子囑咐顏回說,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顏回走到路上,忽然下起雨,顏回趕緊跑到一個千年古樹的樹洞中避雨,可是想到老師的話,馬上跑出來,剛剛出來就見到一個閃電將大樹劈倒,於是心中佩服老師的先見之明。
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深夜,顏回不願意打擾別人了,於是用佩劍撥開妻子的房門走到床邊,卻摸到床頭睡著一個人,床尾睡著一個人,於是大怒,舉起佩劍要砍,又想起老師的話,於是點上燈,卻發現妻子與妹妹各睡一頭,於是顏回非常震撼。
天明的時候顏回返回老師那裡,見到老師就跪倒在地,說了自己的經過,問老師何以有先見之明。孔子說,你走的時候我見到要下雨了,於是囑咐你一句,見你帶著佩劍生著氣走了,覺得不放心也囑咐你一句,並不是有什麼先見之明。
顏回又問為什麼老師一定要說三八是二十三,孔子說,你要是輸了只是輸掉一頂帽子,如果是買布人輸了就是一條人命,難道你想要人家的命嗎?顏回大徹大悟,從此之後再也沒有離開過孔子。
從這則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智慧與思想的深邃,也可以見到顏回一開始的時候對孔子也是存在著疑惑的,認識需要一個過程,這是必然的。
創作簡介:
《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
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於格言」(《文心雕龍·征聖》);書中不僅有關於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於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
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記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為仁的表現之一為克己復禮,有所不為)。
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己與人之間的關系,以欲施做答,欲是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之取捨,施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實踐,用好心壞心來說,要防止好心辦壞事,就要慎施。)答司馬牛「仁者其言也訒」。
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牛則答以細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論語》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還有就是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同時語言淺近易懂,接近口語,也是一個特點。
③ 顏回輸冠中顏回為什麼感到慚愧
顏回愛學習,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日,顏回上街,見一布店前圍滿了人,乃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買布的大嚷: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上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
買布的指著顏回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多少只有他說了算!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若評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走,二人打著賭,去找孔子評理。
孔子問明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不跟老師頂嘴,見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買布的得意地走了。
對孔子的評判,他表面上服從,心裡卻想不通,認為孔子已年老昏聵了,便不想再跟他學習。第二天,借故家中有事,要告假,孔子明白他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允了。顏回臨行前,孔子要他辦完事即回,並囑咐兩句話: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
顏回應聲:記住了。回家路上突然遇上了雷雨,電閃雷鳴,顏回急忙鑽進路邊一棵大樹,想避避雨。猛然想起老師「千年古樹莫存身」的話,心想,老師也是好意,且聽他的吧,就從樹下走了出來。他剛離開不遠,一個炸雷,把那棵大樹攔腰劈斷,顏回大吃一驚:老師的第一句話如此靈驗,難道我還會殺人嗎?
顏回回到家已是深夜。不想驚動妻子,就用隨身佩劍,撥開了住室的門栓,點上昏暗的蠟燭,忽然看到妻子的床上睡著兩個人,他怒從心頭起,以為妻子不守婦道,拔下佩劍,舉劍欲砍,此時他又想起了孔子的第二句話「殺人不明勿動手」,他端近燈燭一看,床上睡的只是妻子和妹妹,內心不禁羞愧萬分。
天明,顏回返回,見了孔子,跪地打躬說:老師料事如神,學生十分佩服!您那兩句話救了我、我妻和我妹三個人哪!您事前怎麼會知道要發生的事情呢?
孔子扶起顏回笑著說:沒什麼,只是觀昨日氣象,估計會有雷雨,因而提醒你「千年古樹莫存身」。你又是負氣走的,身上還帶著佩劍,因而才告誡你「殺人不明勿動手」。孔子又開導顏回:我知道你回家是假的,實則以為我年老昏聵,不願再跟我學習。你想想:昨天我評你輸了,不過輸個冠;我若說你是對的,他輸的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呢?
顏回恍然大悟,撲通一聲跪在孔子面前: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確以為老師年高昏聵呢,真是慚愧萬分!從此後,孔子無論去到哪裡,顏回就再也沒離開過他。
謝謝,望採納!
④ 顏回輸冠的故事中為什麼孔子說3×8為23
因為孔子若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顏回輸了,不過輸個冠;但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那人輸了, 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且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老師所以孔子是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
⑤ 三八二十三,算錯不為瞞,你知道這個典故嗎
顏回在街上看到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在吵架,買布的大聲說:「三八二十三,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顏回上前勸架,說:「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錯了,別吵了。」那人指著顏回的鼻子說:「你算老幾?我就聽孔夫子的,咱們找他評理去!」顏回問:「如果你錯了怎麼辦?」那人回答:「我把腦袋給你。如果你錯了怎麼辦?」顏回說:「我就把帽子輸給你。」
於是,兩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後,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顏回心想,老師一定是老糊塗了。雖然不情願,顏回還是把帽子遞給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興地走了。
接著,孔子對顏回說:「說你輸了,只是輸了一頂帽子;說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是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顏回恍然大悟,撲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學生慚愧萬分!」孔子淡淡地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孔子的這種精神就是寬容他人的典型。明知是對方無理,或者是對方錯了,卻不爭不鬥反而認輸,雖然自己吃點小虧,但使別人不受大損。這種寬容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⑥ 孔子的弟子和某一個人打賭,那個人的賭注是把頭割掉,兩個人爭執不下,問孔子,孔子說弟子輸了。
顏回在街上看到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人在吵架,買布的大聲說:「三八二十三,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顏回上前勸架,說:「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錯了,別吵了.」那人指著顏回的鼻子說:「你算老幾?我就聽孔夫子的,咱們找他評理去!」顏回問:「如果你錯了怎麼辦?」那人回答:「我把腦袋給你.如果你錯了怎麼辦?」顏回說:「我就把帽子輸給你.」
於是,兩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後,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顏回心想,老師一定是老糊塗了.雖然不情願,顏回還是把帽子遞給了那人,那人拿了帽子高興地走了.
接著,孔子對顏回說:「說你輸了,只是輸了一頂帽子;說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是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顏回恍然大悟,撲通跪在孔子面前,恭敬地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學生慚愧萬分!」孔子淡淡地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孔子的這種精神就是寬容他人的典型.明知是對方無理,或者是對方錯了,卻不爭不鬥反而認輸,雖然自己吃點小虧,但使別人不受大損.這種寬容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
⑦ 顏回輸冠的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麼
狂喜勿語,語必浮誇;暴怒勿言,言必傷人。
⑧ 簡要概述《顏回輸冠》,要求語言精煉,明天我還要演講。拜託。
顏回愛學習,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門生。 一天,顏回去街上辦事,見一家布店前圍滿了人。他上前一問,才知道是買布的跟賣布的發生了糾紛。 只聽買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為啥要我二十四個錢?」 顏回走到買布的跟前,施一禮說:「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麼會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錯了,不要吵啦。」 買布的仍不服氣,指著顏回的鼻子說:「誰請你出來評理的?你算老幾?要評理只有找孔夫子,錯與不錯只有他說了算!走,咱找他評理去!」 顏回說:「好。孔夫子若評你錯了怎麼辦?」 買布的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頭。你錯了呢?」 顏回說:「評我錯了輸上我的冠。」 二人打著賭,找到了孔子。孔子問明了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顏回,你輸啦,把冠取下來給人家吧!」 顏回從來不跟老師鬥嘴。他聽孔子評他錯了,就老老實實摘下帽子,交給了買布的。那人接過帽子,得意地走了。對孔子的評判,顏回表面上絕對服從,心裡卻想不通。他認為孔子已老糊塗,便不想再跟孔子學習了。第二天,顏回就借故說家中有事,要請假回去。孔子明白顏回的心事,也不挑破,點頭准了他的假。顏回臨行前,去跟孔子告別。孔子要他辦完事即返回,並囑咐他兩句話:「千年古樹莫存身,殺人不明勿動手。」 顏回應聲「記住了」,便動身往家走。路上,突然風起雲涌,雷鳴電閃,眼看要下大雨。顏回鑽進路邊一棵大樹的空樹干里,想避避雨。他猛然記起孔子「千年古樹莫存身」的話,心想,師徒一場,再聽他一次話吧,又從空樹干中走了出來。他剛離開不遠,一個炸雷,把那棵古樹劈個粉碎。顏回大吃一驚:老師的第一句話應驗啦!難道我還會殺人嗎?顏回趕到家,已是深夜。他不想驚動家人,就用隨身佩帶的寶劍,撥開了妻子住室的門栓。 顏回到床前一摸,啊呀呀,南頭睡個人,北頭睡個人!他怒從心頭起,舉劍正要砍,又想起孔子的第二句話「殺人不明勿動手」。 他點燈一看,床上一頭睡的是妻子,一頭睡的是妹妹…… 天明,顏回又返了回去,見了孔子便跪下說:「老師,您那兩句話,救了我、我妻和我妹妹三個人哪!您事前怎麼會知道要發生的事呢?」 孔子把顏回扶起來說:「昨天天氣燥熱,估計會有雷雨,因而就提醒你『千年古樹莫存身』。你又是帶著氣走的,身上還佩帶著寶劍,因而我告誡你『殺人不明勿動手』」。 顏回打躬說:「老師料事如神,學生十分敬佩!」 孔子又開導顏回說:「我知道你請假回家是假的,實則以為我老糊塗了,不願再跟我學習。你想想:我說三八二十三是對的,你輸了,不過輸個冠;我若說三八二十四是對的,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冠重要還是人命重要呢?」 顏回恍然大悟,「撲通」跪在孔子面前,說:「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小非,學生還以為老師因年高而欠清醒呢。學生慚愧萬分!」 從這以後,孔子無論去到哪裡,顏回再沒離開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