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維吾爾族花帽介紹
維吾爾族傳統的帽子有三種—皮帽、單帽和花帽, 總稱為「巴西克依木」。其中花帽最具民族特色, 其花色式樣約二十餘種, 各具地區、性別、職業、年齡等特點。如南疆地區的維吾爾族人多喜歡戴以巴旦木杏核圖案為主的巴旦木花帽, 為黑底白花; 吐魯番地區的維吾爾族男女老幼則喜歡紅花綠葉、花大底空小、顏色火紅鮮艷的吐魯番花帽; 知識分子多喜歡戴奇曼花帽, 又稱「奇曼塔什干朵帕」, 它以米字為骨架, 花枝葉交錯, 花紋以枝桿連結或以線條分隔, 成多個正反三角, 菱形格局, 用冰裂紋或點線綉成底紋與主花相映襯, 色彩多為淺綠色底小紅花; 維吾爾族姑娘最愛再爾花帽, 它用金銀線盤綉, 所綉花多為立體。戴再爾花帽在陽光下行走, 花帽熠熠閃爍, 給人以華貴之感。做禮拜時戴的帽子稱阿克多帕, 即白色帽, 以白色線扎花紋,維吾爾族婦女所蒙面紗或蓋頭, 多為咖啡色、黑色、灰色和白色。其頭巾花色鮮艷,以紅、黃、藍、綠色為主。
最具維吾爾族民族特徵的維吾爾族花帽, 式樣繁多。因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職業、不同地位的人愛好不同, 花帽的花紋圖案式樣都各不相同。但不論何種花帽, 其圖案紋樣都是以新疆花卉果實等自然物象為素材, 加以藝術提煉而成。花帽中最負盛名的是南疆喀什地區盛產的男式巴旦木花帽。
關於巴旦木花帽還有一傳說: 公元955 年, 黑汗王朝的蘇里唐蘇托克·布格拉接受伊斯蘭教, 並定其為國教, 定「星月藍旗」為國旗。公元1176 年, 由中國東北西遷的西遼(契丹) 人滅黑汗王朝, 改制國旗, 禁用「星月藍旗」。莎車、和田、阿克蘇、庫車及中亞部分的人民不甘淪亡, 在黑布上綉制形似「半月星辰」的巴旦木花紋, 縫製成代表「星月藍旗」的巴旦木花帽。這一傳說, 既說明維吾爾人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 又說明維吾人喜愛巴旦木花帽所孕含的宗教情結。
⑵ 新疆文化藝術元素是什麼新疆人的帽子上的花是什麼花紋
新疆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色澤艷麗、五彩繽紛、種類繁多。維吾爾、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婦女愛穿色彩鮮艷的連衣裙,外套坎肩。維吾爾、烏孜別克族連衣裙寬大,胸前多褶,而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連衣裙下端多皺襇,塔吉克族婦女喜歡在裙子上繫上圍裙。維吾爾、烏孜別克等民族的男子多穿過膝、無領、無袋的「裕袢」(外衣),喜歡在腰間系一條腰帶。蒙古族、達斡爾族喜歡穿袍子,腰扎紅、黃、綠彩色緞帶。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還非常喜歡在衣服的領口,胸前、袖口、肩、褲腳等處用各種綵線綉上各種精美的花卉花紋圖案,有時綴上彩珠和各色亮片等裝飾品。
帽子
戴帽幾乎是大多數少數民族共同愛好,尤喜歡戴花帽,但又隨民族與地區不同而互有差。綉花帽「花帕」是維吾爾族最具特色的頭飾。無論男女老幼都喜歡這種做綉工精細的四棱小花帽。維吾爾族花樣繁多,多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出各種花紋圖案,花紋變化多端、千姿百態。哈薩克族的帽子也很有特色,帽頂綉花,帽檐用珠子鑲成各種美麗圖案的圓斗形綉花帽「塔合亞」是姑娘們最喜歡戴的帽子,帽頂插一撮貓頭鷹羽毛,戴上不僅美麗動人,而且也象徵勇敢、堅定。柯爾克孜族男女則喜戴各色絲絨圓頂花帽。塔吉克族婦女喜戴刺綉精美、帶耳圍的綉花棉帽,這種帽子戴上不僅美觀,而且還能禦寒。塔塔爾族婦女尤喜歡戴鑲有彩珠的平頂花帽,帽子上喜披一塊彩色頭巾。
腰巾
維吾爾男子的傳統長袷袢,一般沒有扣子,特別是寒冷的冬季一般總要扎腰巾。除當腰帶巾外,腰巾還有多種用途,如攜小物體、食品等;又是男子服裝的重要裝飾品。做工一般都比較精細,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表現了維吾爾人熱愛卑劣的審美情趣。它可分為兩種式樣:
方形腰巾。使用時折成三角形系在腰間,圖案花紋向外。它多是用各色布、綢緞、織錦料綉制而成。有些青年人的腰巾色彩艷麗,而中老年的較雅淡。
長形腰巾。是一種線織長腰巾,多是黑色或黑綠色,。用艷麗跳躍的色彩在兩端織上數層幾何形紋樣,別具特色。
馬靴
新疆的各少數民族,幾乎都有比較悠久的游牧生活的歷史。為適應這種生活,他們逐漸養成了喜穿馬靴的習俗。雖然人類生活在不斷進步、發展,但這些民族依然保留著穿馬靴的習慣。它已成為新疆許多少數民族人民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的特需用品。在喜慶的節日里,歡快的舞會上,新婚日子裡,他們仍喜足登油光鋥亮的馬靴,配上獨特的民族服裝,將這些民族剽悍英武的體魄和豪爽開朗的性格表現得更加突出。
⑶ 維吾爾族花帽上的圖案有什麼意義么
維吾爾族花帽
維吾爾花帽不僅選料精良,且工藝精堪,製作小花帽的維吾爾工匠,都有一套「絕活」。花帽的圖案與紋樣千變萬化,各不相同花帽的樣式、花紋與圖案也與各地域環境的有關,各地的花帽,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喀什地區花帽樣式繁多,尤以男花帽顯著,那種以黑底白花紋為主,色彩對比強烈、格調典雅的「巴旦木」圖案,按紋飾的線構成的,凌角突起而顯出立體感,卻把黑白色深印在人們的腦海中。和田、庫車地區的花帽則以優質的絲絨面料,又配色彩各異的絲絨編織紋樣,疏密有致的穿插,致使紋樣透溢出獨特韻味。有的花帽鑲飾串珠、金銀飾片,珠飾圓潤光澤,巧妙地運用圖案本身結構的因素,使花帽繁花似錦。還有的花帽頂部紋飾凸起,綵線編織細膩,綵球串綴閃亮奪目,是新娘的喜愛之物。吐魯番地區的花帽則以色彩艷麗著稱,那大紅的花紋配上翠綠的花紋,宛如朵朵絢麗的奇葩。伊犁地區的花帽,不僅突出線紋的流動感,它的特色具有素雅、大方的優點,花帽造型扁淺圓巧,紋樣簡煉概括。
網路搜索可以找到詳細的說明
⑷ 這個帽子上的羽毛是什麼來歷
他們也通過插在帽子上的羽毛表示某人獲得的成就或者榮譽。據說,當時的匈牙利人每消滅一個敵人就在帽子上插一根羽毛,所以,帽子上羽毛越多就表示那個人作戰勇猛,值得尊重。這一傳統在別的國家也得到認同,後來,人們...
⑸ 維族人穿的服裝叫什麼
維吾爾族穿的服裝叫維吾爾民族傳統服裝!
維吾爾族服飾——花樣較多,非常優美,富有特色。 維吾爾族男性——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 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色彩,使紅得更亮,綠得更翠。 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綉花帽,著的是綉花衣,穿的是 綉花鞋,扎的是綉花巾,背的是綉花袋,衣著服飾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
男裝
維吾爾族的服裝一般都比較寬松。男裝比較簡單,主要有亞克太克(長外衣)、托尼(長袍)、排西麥特(短襖)、尼木恰(上衣)、庫依乃克(襯衣)、腰巾等。維吾爾族將外衣統稱為裕袢。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藍、灰、白、黑等各種本色團花綢緞料等製作。
過去的維吾爾族男子一般多穿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的長外衣,穿時腰間系一長腰巾,腰巾可以起到扣子和口袋的作用,攜帶食品和其他一些零星物件,隨用隨取。腰巾長短不等,長的可達2米多,也有方形腰巾,系時在腰間露出一個角。腰巾多為黑、棕、藍等深色,平常腰巾不怎麼講究,節日系的腰巾一般十分鮮艷,有的印花、有的綉花。維吾爾族男子穿上裕袢繫上腰巾,顯得別有一番風度。過去富有的人還在裕袢外再穿長袍。
維吾爾族男子的襯衣多不開胸,長及膝部、臀部。年青人及小孩的襯衣多綴花邊。宗教職業者多用長的白布纏頭,維吾爾語稱為「賽蘭」,外衣外邊不系腰帶,多穿長袍,與一般人有明顯的區別。
袷袢是現代的維吾爾族民族式男裝,是以「袷袢」式服飾為主要款式。與古代形式雖然相似,但現代的民族服飾講究面料的質地,式樣寬松合體,典雅大方。式樣多以長外衣過膝,對襟、長袖過手指、無領、無鈕扣,一攏腰巾束系既緊身連體,又舒暢保暖。
「袷袢」(長袍),喜用彩色條狀綢作面料,這是一種深受歡迎的傳統式衣料名「切克曼」,其次是「拜合散」,它織造細密,衣質輕軟,是縫制「袷袢」的好面料。年老的則以黑色、深褐色等布料裁製,顯得古樸大方。下身多著青色長褲,蓋及腳面。講究的男褲,則在褲角邊繼飾花卉紋樣,多以植物的莖、蔓、枝藤組成連續性紋飾,顯得雅緻美觀。
青年男裝顯得朝氣勃勃,復季為白色布面料縫製成合領式衣,其領口、前胸、袖口皆續飾花邊,腰部束續花「波塔」(腰巾),其名「托尼」、或「葉克台克」,此衣裝不僅淡雅、涼爽,穿著也極便利,再配上青色長褲,著皮靴,全身穿著融匯成濃郁的民族服飾特色,更顯青春活力與健美。
維吾爾族的褲子過去通常為大襠褲,樣式比較簡單,分單褲、夾褲、棉褲三種,主要用各種布料做,也用羊皮、狗皮等做。男褲通常比女褲短,褲角窄一點。大多數維吾爾人男性都穿西褲。
女裝
維吾爾婦女愛穿裙裝,喜選擇鮮艷的絲綢或毛料裁製裙裝,常見的有紅、大綠、金黃等色的質料,內穿淡色對裙。更偏愛本民族獨創的「艾得來絲綢」縫制連衣裙。每逢節日或喜慶佳節,甚至周末,從街市、鄉村、山野,隨處都可見到身穿不同花色、紋樣的艾得來絲綢縫制的花裙。絲綢的花紋如彩雲飄飛,色澤明麗,濃郁華麗,透出創造者內含靈性的天賦。維吾爾人譽稱它「玉波甫能卡那提古麗」,即給人們帶來春天氣息之意,美好的祝福。女褲褲角肥大,褲長及裸骨。
維吾爾族婦女衣服式樣很多,主要有長外衣、短外衣、坎肩、背心、襯衣、長褲、裙子等。過去維吾爾族婦女普遍都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和褲子。裙子大都是筒裙,上身短至胸部,下寬大,長及腿肚子。維吾爾族婦女除用各種花色的布料作連衣裙外,最喜歡用艾德來斯綢,這是一種專門用來做衣裙的綢子,富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維吾爾族婦女多在連衣裙外面穿外衣或坎肩。裙子裡面穿長褲,褲子多用彩色印花布料或綵綢縫制,講究的用單色布料做褲料,然後在褲角綉上一些花。婦女的長外衣主要有合領、直領兩種,年青婦女喜歡穿紅、綠、紫等鮮艷的顏色,老年婦女喜歡穿黑、藍、墨綠等團花、散花綢緞或布料,衣服上綴有銅、銀、金質圓球形、圓片形、橄欖形扣袢,講究的在衣領、袖口等處綉花。女式短外衣有對襟短上衣、右衽短上衣、半開右衽短上衣三種。
維吾爾族不僅喜歡養花種花,而且喜歡將各種花卉圖案綉在服裝上。維吾爾族婦女喜歡在衣服領口、胸前、袖口、肩、褲腳等處綉花。就男子穿的服裝上也綉有花紋,主要在合領襯衣的領口、胸前、袖口等綉花,表現了維吾爾族濃郁的裝飾美感。
維吾爾族婦女非常喜歡戴耳環、戒指、項鏈、胸針、手鐲等。女孩子從五、六歲開始,甚至更早就開始扎耳眼,佩帶耳環。喜歡用「奧斯曼」的液汁描眉,在沒有奧斯曼的冬季,用「蘇爾麥」(石墨)或菖蒲來描眉,使本來就濃密的眉毛顯得更黑,用「海乃古麗」(風仙花)染指甲,用「依里木」(沙棗樹膠)抹頭發,用紅花的花瓣作胭脂和口紅,有用櫻桃和玫瑰花汁相混合,用於塗臉和嘴唇,這些都是維吾爾族婦女普遍使用的最理想的天然化妝品。
每逢節日盛會、走親訪友,維吾爾族婦女就把絢麗多彩、斑斕奪目的首飾帶齊全,穿上鮮艷的衣裙,精心裝飾打扮,更增無限風韻。這些風俗表達了維吾爾族婦女對美的追求。維吾爾族以長發為美,婦女多喜歡留長辮。過去未婚少女多喜歡梳很多小辮,婚後改梳兩條長辮子,但仍留劉海和在兩腮處對稱向前彎曲的鬢發。辮梢散開,頭上喜歡別一新月形的梳子,作為裝飾,也有把雙辮盤結成發結的。現在由於現代生活節秦的加快、生活條件和環境的改變,審美價值觀念的變化等原因,在城市裡留有長辮的維吾爾族年輕婦女已不多見了。但在維吾人對女性美的文化傳統里,以婦女濃密的黑發和粗長的辮子為美的觀點,仍然是根深蒂固的。
在維吾爾族的服飾中,和田地區的於田、民豐、且末一帶婦女服飾與其他地方的維吾爾族婦女的服飾不同,有其獨特的特點。她們多頭披白紗巾,頭右側戴頂「塔里帕克」(小帽),這種帽子口大頂小(直徑約8厘米左右),形如扣碗,遠看如一朵花,別有一番情趣。她們的長裕袢(外衣)有依次排列、七條尖頭對稱的藍色綢補條形圖案,袖領、底部有同樣顏色綢單邊緣。此外內著一件配套合領半開口套頭襯衣,襯衣右側依次排列九條呈扇面形,綉成寬條形圖案,圓領口處有一條寬邊,底口綉有羊角紋和碎花紋,領中部有兩條相同顏色的繩帶。據傳這種服裝是古代打仗和狩獵男女穿的一種箭服,兩側的七條圖案,原是箭袋,後來演變成裝飾圖案。
⑹ 帽子上有羽毛的民族是什麼族
帽子上有羽毛的民族是哈薩克族。
1、哈薩克族女性的服飾比男性服飾要復雜一些,款式繁多,做工極為講究,而且隨著年齡的變化,著裝上也有所不同。婦女的頭飾主要有帽子和頭巾兩種。女孩子從小戴「塔克亞」,這種帽子帽殼較硬,平頂,頂上插有表示吉祥的貓頭鷹羽毛,上面綴有光彩奪目的珠玉。
2、哈薩克族服飾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吐馬克」是哈薩克族男子冬季戴的帽子,帶有兩個耳扇,後面有能夠遮風雪、避寒氣的長尾扇。帽子里層一般用黑羊羔皮或狐狸皮,面子用色彩鮮艷的綢緞。冬季還戴一種稱為「波爾克」的圓頂帽。
(6)維吾爾帽子上是什麼羽擴展閱讀:
」沙吾克列「是姑娘們出嫁時戴的尖頂帽,里層為薄氈,外罩綢緞,帽壁綉有以花草和獸角的各種變形體為內容的花紋,鑲嵌五光十色的金銀珠寶。小女孩的衣服上多綴滿銀銅或紐扣,姑娘和少女穿袖口飾有十字綉花邊、下擺帶多褶的連衣裙,上身外加半截緊身黑、紅、綠色的坎肩,坎肩的對襟兩邊綴滿亮晶晶的銀飾。
未出嫁的姑娘身穿白色內衣,衣領、袖口綉有幾何花紋,外穿飾有花邊坎肩,其下擺是雙層花邊的連衣褶子裙,胸前兩側飾有琳琅滿目的銀元、鈕扣、珠貝等。中年婦女於暖季穿胸前和下擺用彩絨綉邊,兩邊有兩個衣袋的半截袖長襟袷袢和坎肩;冬季用狐腿皮、羊羔皮裁做的「衣什克」,用水獺皮壓邊,前襟和下擺有各種圖案,罩綢緞布面的皮大衣「庫魯」等。
婦女的鞋和靴有許多樣式,一般穿的是「買斯」(軟底皮靴),外套「開布斯」(套鞋)。富裕人家女子的靴子和鞋襪較講究,她們所穿的「開布斯」上有各種裝飾物,「買斯」上綉有花紋。
隨著經濟大潮的沖擊,哈薩克人的服裝式樣都已更新,與大多數民族所穿的服裝沒有多大區別。
⑺ 哪個民族的姑娘帽子是有插羽毛的
哈薩克族
帽子上是白色的羽毛
他們自己的民族來源神話說哈薩克人是白天鵝的後代,天鵝毛代表祖先
⑻ 新疆人的戴帽子叫什麼
新疆花帽。
新疆花帽產於新疆,維吾爾語稱「朵帕」。是維吾爾族人民精心製作的民間工藝品。也是新疆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喜愛佩戴的一種用於裝飾的物品。
新疆的花帽因地域各異而具有不同的獨特品種。如南疆和田地區主產的塔什乾花帽,四角突起,狀如升斗。
採用大地散花圖案與彩色平綉技術,經精心綉制,全帽色彩對比強烈,火紅閃耀,有如盛開的花海。和田產金片花帽,採用壓、鏤花紋,以金片點綴裝飾,金光閃爍,富麗堂皇,為女式高檔花帽。
(8)維吾爾帽子上是什麼羽擴展閱讀:
新疆人是長期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內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四個地州市和新疆地區所有的人。
新疆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新疆原有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回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錫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滿族、達斡爾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等13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其餘藏族、彝族、布依族、朝鮮族等55個民族。
狹義上的新疆人是指新中國成立時在新疆的各個民族的人及其後裔,廣義上的新疆人是指長期生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各民族的中國人。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新疆花帽
網路-新疆人
⑼ 維吾爾族人戴的帽子怎麼稱呼
維吾爾族的帽子叫皮帽和花帽。
一、皮帽主要用於禦寒,大多用羊皮製作,也有狐皮、狸皮、兔皮、旱獺皮、海獺皮、貂皮等。主要有以下幾種:
1、白吐馬克
主要由青年男子戴,形似深缽,羊皮製,絨毛在內,皮板在外,頂部有四個厚大的菱角,在下沿,有一圈白色或黑色毛邊。
2、阿圖什吐馬克
帽面由黑色平絨或絲絨製成,形似缽形,較喀什吐馬克淺,下沿的一圈毛邊為旱獺或貂皮製成。
3、賽爾皮切吐瑪克
形狀同白皮帽,但布料用平絨或絲絨製成,沿邊較細,而用貂皮或其它獸皮作成,此帽一般由中老年男性和宗教人士戴。
4、歐熱吐瑪克
該帽約高30公分,形狀類梯形、柱形,分里外兩層,以一般羊毛皮為里子,黑色羔皮作面,男女農民均戴,女帽主要由老年婦女戴。
5、開木切特吐瑪克
沿邊較寬,用海獺皮縫制,帽圈帽頂用黑色或咖啡色平絨、絲絨作面子,此帽子過去多為貴婦佩戴。
6、庫拉克恰
是維吾爾族群眾冬季常戴的皮帽,基本形狀是圓形,兩側帽瓣較長,可以上下活動。庫拉克恰的主要種類之一的羔皮庫拉克恰,是較有特色的一種,用羔皮作成,色彩部分為黑色或灰色,它的兩側瓣不能翻下,只是一種裝飾;喀力帕克(氈帽),內氈外布,等等。
二、花帽
1、巴旦姆花帽
是用巴旦姆杏核變形和添加花紋的一種圖案,其紋樣姿態豐富多樣,多是黑底白花,莊重、古樸、大方,維吾爾族男性老幼都喜歡戴這種花帽。
2、塔什乾花帽
原是塔什幹流行的一種花帽,是對格刺綉幾何形紋花帽的通稱,深受廣大男女青年所喜愛,一般色彩對比強烈,火紅閃耀如盛開的花叢。
3、格來木花帽
即扎絨花帽,帽似地毯絨面,綉法費工,比較少,但廣為男女青年喜愛。
4、曼波爾花帽
頂綉四組圓開紋樣,邊有四組長方或圓形紋樣,是最常見的一種男女老幼都可戴的花帽。
(9)維吾爾帽子上是什麼羽擴展閱讀
維吾爾族服飾的特點有:
1、維吾爾族的服裝一般都比較寬松。男裝比較簡單,主要有亞克太克(長外衣)、托尼(長袍)、排西麥特(短襖)、尼木恰(上衣)、庫依乃克(襯衣)、腰巾等。
2、維吾爾族將外衣統稱為裕袢。這些衣服多用黑、白布料,藍、灰、白、黑等各種本色團花綢緞料等製作。維吾爾婦女愛穿裙裝,喜選擇鮮艷的絲綢或毛料裁製裙裝,常見的有紅、大綠、金黃等色的質料,內穿淡色對裙。更偏愛本民族獨創的「艾得來絲綢」縫制連衣裙。
3、在維吾爾族的服飾中,和田地區的於田、民豐、且末一帶婦女服飾與其他地方的維吾爾族婦女的服飾不同,有其獨特的特點。她們多頭披白紗巾,頭右側戴頂「塔里帕克」(小帽),這種帽子口大頂小(直徑約8厘米左右),形如扣碗,遠看如一朵花,別有一番情趣。
⑽ 維吾爾族的穿著是什麼
男的穿袷袢,女的穿連衣裙。
維吾爾族傳統的男子外衣稱為「袷袢」,長過膝、寬袖、無領、無扣,穿時腰間系一長帶。
女子普遍穿連衣裙,外罩坎肩或上衣。婦女和姑娘都喜歡用天然的烏斯蔓草汁畫眉,染指甲,戴耳環、手鐲、戒指、項鏈等。
維吾爾族不論男女老幼都喜歡戴「尕巴」(四楞花帽),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出各種民族形式的花紋圖案。過去未婚少女都梳十幾條發辮,以長發為美。頭上別有各式各樣的頭飾,也有將雙辮盤成發髻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除了傳統的服裝和服飾之外,在城市普遍流行穿時裝。
(10)維吾爾帽子上是什麼羽擴展閱讀: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
維吾爾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講究。如果來客,要請客人坐在上席,擺上饢、各種糕點、冰糖等,夏天還要擺上一些瓜果,先給客人倒茶水或奶茶。
待飯做好後再端上來,如果用抓飯待客,飯前要提一壺水,請客人洗手。吃完飯後,由長者領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離席。
吃飯時,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可隨便到鍋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時注意不讓飯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來放在自己跟前的「飯單」上。
共盤吃抓飯時,不將已抓起的飯粒再放進盤中。飯畢,如有長者領作「都瓦」,客人不能東張西望或立起。吃飯時長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飯前飯後必須洗手,洗後只能用手帕或布擦乾,忌諱順手甩水,認為那樣不禮貌。
男女青年要結婚時,由阿訇或伊瑪目(均為宗教職業者)誦經,將兩塊干饢沾上鹽水,讓新郎、新娘當場吃下,表示從此就像饢和鹽水一樣,同甘共苦,白頭到老。
婚宴要在地毯上鋪上潔白的飯單,最先擺上饢、喜糖、葡萄乾、棗、糕點、油炸饊子等,然後再上手抓羊肉、抓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維吾爾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