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的博物館裡面有哪些東西
可怕的懦夫快樂句阿婆都母牛么哦流口水年輪不脫口秀懦夫就我們
『貳』 世界名牌帽子有哪些
選帽子要結合自己的臉型,什麼帽子適合什麼臉型戴,選對了戴起來才好看哦,這邊給您一個參考,例如,瓜子臉:適合戴各種帽子,只是帽型深度要適中,以露出臉型的1/3左右為好;方型臉:帽子造型要按比例高一些,臉部露出3/4為宜,適合八角帽、牛仔帽、卷邊帽、禮帽等;圓臉型:帽子應設計成方形、尖形或多邊形為好,適合貝雷帽、鴨舌帽、工兵帽、騎士帽等;長臉型:帽子不宜過高,不然會使臉型顯得更長,臉部以露出2/3為佳,適合漁夫帽、大檐帽。具體的名牌帽子有很多,我建議樓主去十大品牌網買購上看看吧,上面的相關信息很詳細,值得你去看看
『叄』 博物館有什麼東西
生物、歷史藏品等,不同類型的博物館展出的東西也不一樣,具體如下:
1、自然科學類館
以分類、發展或生態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體的方法從宏觀或微觀方面展示科學成果,如中國地質博物館、中華指紋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台灣昆蟲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等。
2、歷史性博物館
綜合展示地方自然、歷史、革命史、藝術方面的藏品,如:南京市博物館、建川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山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3、綜合性博物館
以博物館為主體,另設有陳列區、綜合商務區、物業辦公區三部分的綜合性博物館,如直銷博物館。
4、科學技術館
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三維圖形圖像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立體顯示系統、互動娛樂技術、特種視效技術,將現實存在的實體科學技術館的三維立體的方式完整呈現於網路上的科技館。
(3)博物館有哪些帽子擴展閱讀:
博物館的其它相關介紹:
博物館的功能包括收藏、保存、維修、研究、展覽、教育和娛樂。形式包括建築、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室外歷史遺址、古鎮博物館、長期模仿古代生活展覽(民俗村)以及視聽廳、圖書館、表演廳、檔案館、資料館等。
博物館的內容一般分為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人類學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區域博物館和專題博物館。博物館的內容以其獨特的風格和收藏為基礎。
『肆』 世界著名博物館有哪三件寶
法國盧浮宮(Musee Louvre)
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
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於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
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崙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
盧浮宮是一座真正的迷宮,尤其對於一名外國人而言,想在宮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難的。這座龐大的宮殿里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斷臂的:「維納斯」,沒有頭的「勝利女神」,「蒙娜麗莎」進入凡爾塞宮的人們都會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躍馬揚威的銅像。宮內共計500多間的大殿小廳被油畫、壁畫、天頂畫裝飾著,這些畫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宮里還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藝術氛圍絲毫不遜於盧浮宮。
交通:往盧浮宮可乘地鐵在LOUVRE站下車。
門票:40法郎,逢每月之第一個星期日或持教師證可免費參觀。在其它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後入場,也可獲半價優惠。所有門票當天可多次進出。
開放時間:9:45-18:00,逢星期二及公眾假期休息。
倫敦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
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一的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
由於大英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布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准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我,一是中國磁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里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
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准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
我國的蘇州園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十分吸引觀眾,不時聽到遊客問:「中國花園在哪裡?」為了避免擁擠,規定了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檐、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一些美國遊客坐在涼亭里閉目養神,宛如中國的墨客騷人,甚至搖頭晃腦的姿勢也帶上了「中國味」,十分可笑。
被認為科學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濃厚興趣,實在發人深思。可能由於美國歷史很短,博物館的主辦者不滿足於單件展品的陳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財力,製造一些風格迥異的環境來讓人懷古。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布置了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了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
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面積極大,在藝術上卻難稱登峰造極。最明顯的特點是:藝術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法國大雕塑家羅丹作品的復製件展覽。美國人對法國文化的崇拜是出人意料的,在美國,不止一次有人對我說:「您會講法語,您是真正的高級知識分子。」
博物館通訊地址: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1000 Fifth Avenue at 82nd Street
New York, NY 10028
Tel:(212)535-7710
Web:www.metmuseum.org
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
建在法蘭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流博物館之一。
1763年,以德國著名的醫生和大慈善家森根堡先生的遺產建立了森根堡基金會,用來促進科學的發展。1815年,德國最偉大的詩人和文學家歌德回他的出生地法蘭克福探訪時參觀了森根堡基金會並首先提出創建森根堡自然協會的倡議。1817年11月22日,法蘭克福的17位自由公民自發地組成了民間性的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靠私人的捐款開展起各種活動。1818年,協會開始籌建博物館。貝特曼先生在這一年一次就捐贈了3000古爾盾金幣,並在隨後的年代中每年都向協會捐贈相當數量的款項。1883年,包什先生將高達80萬馬克的遺產捐贈給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使其在很多年裡獲得了工作保障。此外,還有許多人向森根堡博物館捐贈了許多稀世珍貴的私人收藏品作為展品。
在創始後的100多年裡,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的工作人員都是自願組成的。直到1901年,才有1人開始得到政府津貼;到1950年,領政府工資的工作人員也才只有10人。森根堡博物館的發展與所有這些工作人員對自然科學的執著熱愛和無私奉獻是密不可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遭受了嚴重的創傷,許多城市被炸成了廢墟,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的10幾位會員自發地將博物館的藏品轉移隱蔽起來,最終使100多年來收集的館藏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避免了被戰爭破壞。
森根堡自然研究協會創始之初只有17名會員,現在,會員人數已經發展到了4500人,此外還有大量的通訊會員和榮譽會員,其中包括歌德、達爾文、居維葉、黑格爾等許多世界著名的詩人、科學家和哲學家。最另他們驕傲的是,魏格納關於大陸漂移學說的第一個學術報告就是在森根堡自然博物館里作的。大陸漂移學說對地質學界的革命性作用就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在物理學界中的重要作用一樣具有深遠的影響。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從世界各地收集的動植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和礦物岩石標本有數百萬件,許多館藏都是稀世之寶。其中的古生物展品非常豐富,包括各種古魚類、恐龍、魚龍、翼龍、始祖鳥和哺乳動物等各種門類。博物館中的陳列也非常講究,例如其中的象類展廳,以各種古象的臼齒化石為實證反映了象類的起源與演化關系,然後以這些象類化石為依據形象地繪制出象類在整個地球上發展、散布和演化的過程圖,給觀眾以直觀的印象,最後,將幾種大象的骨架和同等大小的復原模型與現代鯨魚的巨大骨架陳列在一起,使觀眾感受到生物界大千世界裡各種生物「萬類霜天競自由」般的奇異。
森根堡自然博物館不僅僅將自身的展覽設計和實施得完美無瑕,而且還設立了專門的博物館教育計劃,德國中、小學生到博物館里來接受自然科學教育已經成了必修課之一。在這里,學生不僅參觀,還要回答參觀試卷上提出的各種問題作為成績考核。具1989年的統計,這一年來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參觀的觀眾人數達30萬,其中45%是成年人,55%是中小學生。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已經成了一所自然科學的啟蒙大學校。
奧地利盔甲博物館
格拉茨(Graz)市是現代奧地利的第二大都市,位於奧地利和匈牙利的邊境。該市在中世紀時是奧地利向南用兵的中框、轉運站和邊防重地,市區的Zeughaus(德語軍械庫之意)就是中世紀時奧地利對土耳其軍作戰用的武器庫。建築物本身是在1642年建成的,現仍藏有近3萬件以上的甲胄和冷兵器,是一所規模相當大的中世紀武器和甲胄的博物館。
火器展覽
45磅重的鋼制臼炮,前方白色球狀物為其炮彈,此炮的主要用途是攻擊城堡和野戰臨時工事。
館內第一層主要是存放各式輕重火器、一些步兵用的黑色鐵制胸甲和輕騎兵用的甲胄。此層樓內大量存放的各式火槍包括了火繩槍、燧發槍、輪發發火機槍等。
火繩槍最早於15世紀初出現於歐洲,早期是發射石彈,後來改發射圖形的鉛彈或鐵彈,是一種從槍口用木製通條裝填彈葯、再用火繩點火發射的火槍,這種火槍的口徑通常在23毫米以內,重8至10公斤,彈丸重約9克,射程則在150至250米之間。
燧發槍於17世紀未開始出現。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用燧石槍機點燃裝葯,發射速度較快,口徑小、重量輕且後座力小,燧發槍口徑約在20毫米以下,帶刺刀時全重5至5.5公斤,彈丸重32克,燧石槍機上的火鐮同時又是火門的蓋,槍托的彎曲度較大,便於瞄準和提高射擊精度。
甲胄陳列
第二層和第三層存放步兵、輕騎兵和重裝騎兵的甲胄。甲胄主要是由胸甲、頭盔、葉片甲、金甲、臉甲和頸甲組成。胸甲可保護士兵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的殺傷,以胸板和背板組成,上面用環扣和較鏈連接,下面用皮帶系緊。胸甲有時有壓制的花紋或鑲嵌著飾物,但通常只有軍官和貴族的階級才有特權在胸甲上雕刻花紋,而且花紋和飾物多寡皆按階級而定。胸甲重量約在6至10公斤之間,厚1至3毫米。
冷兵器展示
第四層主要是存放冷兵器,除了其中一部分冷兵器是來自歷次戰役中土耳軍遺留在戰場上的戰利品外,其餘均是奧地利產的冷兵器。
冷兵器一般構造都很簡單,通常用於白刃戰斗。按其使用特點,可分為打擊兵器,例如狼牙棒、流星錘;刺殺兵器,例如劍、長矛、長槍、刺刀等;砍劈兵器,例如戰斧、鉞、鐮等;以及兩用刺劈或劈剌兵器例如軍刀、戟、馬刀等。
梵蒂岡博物館(The Vatican Museum)
梵蒂岡博物館的館址是世界上博物館中最早的,公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在16世紀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分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還包括屋頂花園。梵蒂岡博物館是歐洲宮廷式建築。裡面連成一體,九曲十折,幽深莫測。落地高窗,採光很好,延綿不斷的畫頂、漆壁雖然極盡富麗堂皇之能事,卻給人不無憋悶的感覺。梵蒂岡博物館像故宮一樣分為A、B、C、D路,脈絡清楚,對初游者十分方便。屋頂花園是梵蒂岡博物館一絕,不但佔地面積很大,而且繁花似錦,一掃博物館的沉悶氣氛。走累了,還可上到開闊寬敞的屋頂花園,環視整個羅馬,賞心悅目。
就搜集寶物而言,梵蒂岡博物館可謂豐富多彩,羅馬教廷藉助遍布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了各地的寶物,其力量之大不亞於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興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寶物。位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受到古羅馬藝術傳統的深遠影響,雕塑的收集堪稱一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紀元前,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大理石以人形,還賦予了它生命的情與力以及無以言表的思想,令人無不嘆服。館中另有一室,集中了獅、虎、象、蛇等幾十種動物的石雕,宛如一個石頭動物園,別有風味。
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畫聖就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聖把近10年時間貢獻給了梵蒂岡博物館,所以被西方稱為現代化源泉的文藝復興的收藏,梵蒂岡堪稱世界一絕了。其中西斯廷小教堂里世界名作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都以宗教故事為主題,出自一代巨匠米開朗基羅一人之手筆。而拉斐爾則於1508—1518年為梵蒂岡做壁畫10年,建立了他的畫室,總稱為《教權的建立和鞏固》,其中希臘哲人的《辯論會》和描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大數學家歐幾里得的《雅典學院》堪稱極品。
令人感嘆的是拉斐爾組畫的題目是《教權的建立和鞏固》,但他以復興古希臘藝術的內容和手法,表現了古希臘人講科學、允許不同意見發表的百花齊放精神,反而從根基上摧垮了教權,真是最大的諷刺。看來先進科學和文化的方向是任何權力都難以阻擋的,規定了宣揚教權的創作題目,卻限制不住其表現方法,反而促進了對教權抑殺創造性的懷疑,真是螳臂當車,傳為千古笑柄。
本以為羅馬、梵蒂岡的雕塑已嘆為觀止,而到了佛羅倫薩就只好再「嘆」了。究竟是羅馬的雕塑「最」好,還是佛羅倫薩的「最」好呢?究竟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最」好?還是皮歐菲迪的雕塑「最」好呢?
故宮博物院(故宮)(The Palace Museum)
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寧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明清兩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和古代藝術品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多為歷代藝術珍品。故宮展覽有「宮廷史跡陳列」和「歷代藝術陳列」兩大體。
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西路養心殿、儲秀宮等宮廷原狀陳列;後者分布在中路各宮殿的兩廡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館、青銅器館、繪畫館等,展示了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陶瓷館為「陶瓷通史陳列」,展出了各時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銅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戰國各時代青銅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國青銅文化的基本面貌。繪畫館以專題展覽為主,輪流展出館藏繪畫精品。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Hermitage Museum)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
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爾米塔日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牆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該館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日(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游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
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具、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些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家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里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許多是他親手製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本人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伍』 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品
1、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也稱司母戊鼎。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中國古代對財富的標準是計重製,越重越值錢。大鼎重達832.84公斤,在當時屬於國之重器了。器身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耳外廓飾雙虎食人紋。腹內鑄有「後母戊」三字,字體雄健豐腴。
該鼎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於1939年3月在安陽出土,險些被切割賣走。村民將其埋在土裡,終於熬過了八年抗戰。戰後大鼎被運到南京,由於太重,沒被運到台灣。1959年轉交國博。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尊腹為羊的前胸。此尊集線雕、圓雕、浮雕等各種技巧,端莊典雅,鑄造精細,是商代泥范法鑄造工藝的巔峰之作。
這個器物解放前出土於湖南寧鄉,抗戰期間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直到解放後才被修復,現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3、人面魚紋陶盆
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發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
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
4、虎紋石磬
1950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 , 長84厘米、寬42厘米、厚2.5厘米 。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有了石磬。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婦好墓中出土5件長條形石磬,製作比較精細,磬身上分別刻有文字和鴞紋,其中有3件,均為白色,泥質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編磬。
這件虎紋石磬可稱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紋,據測定此磬已有5個音階,可演奏不同樂曲。
5、大盂鼎
大盂鼎,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為圓體,口沿下環飾六個曲折角獸面紋,足上端飾卷角獸面紋,襯以雷紋為地,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銘文字體雄渾,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鼎於清道光年間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內三寶之一。
『陸』 中國的博物館有哪些
1.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市城區中心,正式成立於1925年,是我國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館內所藏中國歷代藝術瑰寶和明清宮廷歷史文物共有90餘萬件,其中珍品即達8000多件,如清代典章文物展覽室展出的有從重達5330公斤、用整塊玉石雕成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到一件小小的頭飾。又如歷史藝術館展出了從春秋戰國時期起直到清代的各種藝術品和歷史文物,比較系統地展現了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發展歷程及其成就。
2.陝西省博物館:陝西省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三學街文廟舊址。文廟始建於宋徽宗宣和年間,距今已有870多年,歷經元、明、清各代,屢經修葺。該館建於1952年,共有10個陳列室,陳列面積為4000多平方米,是一座古典建築形式和園林化的博物館。所藏珍品有87000餘件,全部是當地出土的舉世矚目的瑰寶,有青銅器、壁畫、瓦當、石刻、碑石墓誌、銅鏡、唐三彩、陶俑、金銀器等。陳列內容分為歷史陳列、石刻藝術和碑林三大部分。其中碑林部分收藏有各代碑碣2300餘件,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座書法藝術的寶庫。
3.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位於江蘇省南京市中山門中山東路321號,始建於1933年,面積約9萬平方米。它的前身即「中央博物院」,為中國著名文物薈萃地,收藏有歷代藝術瑰寶、明清宮廷文物、少數民族珍品等數十萬件,是一所全代史博物館,又是一所藝術博物館。展出以江蘇發掘的歷史文物為主,再現了自遠古時代至1919年人類的發展史。
4.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位於上海市延安東路河南路口,是中國大型博物館之一。該館建於1952年,現有藏品逾11萬件,以收藏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和古代書畫之精善而蜚聲海內外。其中西周大克鼎、春秋晚期的牲尊等青銅器、唐越窖海棠式大碗等陶瓷器和晉王獻之《鴨頭丸帖》、唐孫位《高逸圖》等書畫,都是舉世矚目的稀世珍品,而宋王安石之手書《楞嚴經旨要卷》更屬首次披露的存世孤墨
『柒』 帽子的種類有哪些
帽子的種類帽子的品種繁多, 按用途分,有風雪帽、太陽帽、安全帽、睡帽、禮帽等。
1、風雪帽
現代帽類名稱,又稱「羅宋帽」,是一種保暖性能特好的男式冬帽,尤為老年人所喜愛。用雙層駱駝絨製作,帽牆成三翻式,把帽牆翻下,前面臉部只露出一蛋形圓孔,耳朵、後腦、脖子等都可罩去。
(7)博物館有哪些帽子擴展閱讀
中國帽子的規格從46號開始,46~56號為童帽,55~60號為成人帽,60號以上為特大號帽。號間等差為1cm,組成系列。帽子的質量一般從規格、造型、用料、製作幾方面來反映。
具體地說,規格尺寸應符合標准要求;造型應美觀大方,結構合理,各部位對稱或協調;用料應符合要求。單色帽各部位應色澤一致,花色帽各部位應色澤協調。
經緯紗無錯向、偏斜、面料無明顯殘疵;皮面毛整齊、無掉毛、蟲蛀現象;輔件齊全;帽沿有一定硬度。帽子各部件位置應符合要求,縫線整齊,與面料配色合理,無開線、松線和連續跳針現象。
『捌』 進博物館 為什麼不能戴帽子
前面的長篇大論好混亂。還是沒把問題說清楚
我覺得可能就是一種尊重吧。比如對於職位等等比你高的人戴著帽子都是不禮貌的,同樣我們也要學會尊重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