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體的帽子的製作方法是:畫圓--取半徑--剪紙--卷紙
2. 製作紙帽(小尖帽)的圖解哪裡有
1、首先准備一張正方形紙,從上方向下折疊將正方形折疊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頭朝下放置。
(2)圓形帽子做法圖解擴展閱讀:
關於折紙的起源,因為無從考證,有中國起源說、日本起源說和西班牙起源說,莫衷一是。雖然這些說法都無外乎推測,但是中國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以大麻和少量薴麻纖維製造的紙張,而日本直到公元610年才由朝鮮僧人曇征將造紙術獻於當時攝政的聖德太子。所以不少人相信,折紙2000多年前起源於中國,再經由日本傳播到全世界。
但是,中國西漢時期的遺址中有紙張出土,卻沒有證據表明當時已經存在折紙。在日本,折紙始於平安時代(公元794年至1185年前後)的說法佔主流,但是真正能夠通過文獻確認的最早的關於折紙的記錄,是江戶時代俳句詩人井原西鶴於1680年寫下的俳句。
3. 數學圖形帽子的簡單做法
將正方形紙對折成三角形
4. 圓錐形帽子製作方法
1、先在紙上畫一個圓形
2、在圓形上面隨便取一條不相鄰半徑
3、沿著半徑剪紙
4、用剩下的圖片捲起一個圓錐帽子
5. 手工圓形帽子怎麼織
起所需針數,並以環編從下向上編織一針高一針低,或兩針高兩針低;
用快速的減針或簡單縫合組成或帽頂縮針(把毛線剪斷, 用線頭穿起針眼, 拉緊綁好即可)。
尺寸、毛線用量
與工具:
小童
帽圍(頭圍)闊約47cm(1歲) / 50cm (4歲) / 52cm (8歲) / 54cm (12歲);
長/深約15-18cm;如帽邊需向上反起,可加深兩寸。
毛線用量 :
約35-50gm (毛球1個)
成人
帽圍(頭圍)約50cm(加細碼XS) / 55cm(中碼M / 59cm(大碼L);
長/深約18-21cm;如帽邊需向上反起,可加深兩寸。
毛線用量:
約50-85gm (毛球1-2個)
工具
4枝一組或5枝一組沒有針頭(沒有"的")的棒針
或用40 / 60cm輪針/ 蛇針一支
(用太長(即80cm以上) 的輪針編織時不方便,因為針過長,而帽子不夠闊來圍繞輪針一圈)
編織時, 先要定了帽子的闊度(即頭圍),帽子的深度(高度)可隨意加減,也可不需刻意數行數,只要用尺量度是深度是否足夠。
如果您是新手,請留意:初學者宜用4mm以上的針,太幼要織很久;同時,選講的毛線宜買凈色、花冷(一個毛線有二至三種色)、或漸變色(段染),不宜買長毛或忽粗忽幼的毛線,因為長毛會遮蓋針眼,編錯了編漏了不易辨別,發現後要拆掉也不易,因為長毛會繞纏一起,拆時會掉毛,又使毛線看上去舊了
。不過,如有信心,也可一試。
針數行數:
棒針粗幼要配合毛線的粗幼,一般在毛線上有一個標簽,上面註明要用幾號的棒針,所以在選講時,可以先選毛線,然後在店內即時再配上適合的針便可
。
針數要視乎棒針/毛線的粗幼而定,越粗所要的針數越少,也織得越快
。
實際上,要起多少針,織多少行,要留意毛球上的
標簽,有一個編織松緊標准(或稱織片密度),如下圖 :
以左圖的標簽為例,即以5-7號織針,起23-24針,即有10厘米闊,正面織低針,反面織高針,編織29-31行,就有10厘米高,然後收針,這一小方塊應是10厘米x10厘米。如製成品大於10厘米x10厘米即是較松;若小於於10厘米x10厘米即是較緊。
若要編15厘米寬的圍巾:
24針x(15÷10)=36針
若要編150厘米長的圍巾:
30行x(150÷10)=450行
注意:針數行數需按個別花樣而調整。
編織最簡單的一針高一針低帽子之步驟:
1.
起所需針數2.
將針眼平均分別穿在3枝棒針上,放在桌上排成三角形。小心放成三角形時,棒針/針眼會反轉。
如用輪針編織,起針後即可開始編織
。
3.
拿起最下那支棒針
,用第4枝棒針以環編從下向上編織一針高一針低編織,編成圓柱狀。
6. 如何製作紙帽
工具/原料
長方形紙
彩紙.白紙.廢舊紙
方法/步驟
1首先將一張「長方形紙」擺放在桌面。
2將「長方形紙對折」。
3接著又將長方形對折。
4然後將上左邊按成「三角形狀」。
5接著左邊沿直線向「右邊關閉」。
6右邊半閉,之後,將後面反過來,在將右邊頂端折成「三角形」狀。如下圖所示
10折疊好後,將最下邊一面分別也左右「向內折疊」
11然後將最下方沿直線「向上折起」。
12接著把最下面那邊反到前面來,也沿著直線「向上折起」
13最後全部步驟將完成,我們用手往中間打開就形成了一個帽子。
注意事項
以上方法是個人一步一步的製作過程,在製作過程中折紙一定要平整,不可長得長.短的短,但一定要對齊。
至於選紙方面可根據自己愛好進行選擇,可大可小。如果在製作過程使用「彩紙」會更加漂亮。
還可以選用一張,大的硬紙來做「帽子」,一方面硬度強的帶頭上會更好。而另一方面做出來的帽子還可用來裝東西。
7. 自己做帽子的做法大全
只需要一件閑置的毛衣就行。
可以做出多種款式的帽子。
一起來看下是如何簡單製作的吧!
我們的毛衣是必不可少的。
製作教學
1、首先,將毛衣的下邊緣(正面和背面)對齊,然後剪出漂亮的圓形帽子形狀。確保它能夠覆蓋頭部,然後能蓋住耳朵。
為帽子點綴自己喜歡的圖案。
2、接下來,將兩個帽片放在一起,沿著帽子的曲線縫合。接縫處也要記得鎖邊。
3、將帽子翻回正面,然後用熨斗燙平。
4、為了製作帶蝴蝶結的粉紅色帽子,以同樣的方式剪出帽片,然後還要剪一片毛衣,用於製作蝴蝶結。
5、然後將條帶,放在帽子的底邊,沿著兩端縫制,將條帶連接在帽子上。
6、在剪下一塊小毛衣,將它包裹在剛剛貼在帽子上的條帶中心,然後手工縫制小條帶的兩端。
最後將前後帽片拼接在一起,完成我們的帽子。
7、還可以給帽子添加兩個按鈕,做裝飾。
8、也可以在帽子上裝飾條帶。
9、將這些條帶切成短片。
10、然後將小碎片組合在一起,在中間繫上線。
11、在底部纏繞線。
12、最後縫制在帽子上方。
這樣就完成咯!
8. 手工帽子的做法和圖解法
老年人戴的鴨舌帽怎麼樣裁剪縫制
9. 蒙古族女性戴的圓頂帽怎樣製作
蒙古族婦女頭飾,是蒙古族服飾中最華彩的部分。當你親臨那達慕大會、敖包祭祀、隆重的婚禮場合時,總能看見戴著華麗頭飾的蒙古族女子。特別是每當姑娘出嫁時,新娘子那銀光閃爍、珠寶垂面的頭飾,總會讓人眼前一亮。蒙古族無論屬於哪個部落,還是生息繁衍在何地,婦女的頭飾都會成為當地的亮點和人文景觀。古韻猶存的頭飾,融匯了民族的集體智慧,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也記述了蒙古族的歷史和文化。
蒙古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把一些勞動和生活用品加以美化,使之成為服飾的一個組成部分。華麗的蒙古族頭飾,是由金銀珠寶裝飾而成,顯然,這與蒙古族的生活習俗有關,除了自然環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外,也有顯示民族個性和自尊心的因素。蒙古族自古就以游牧為主,自然環境、生產生活方式,造就了他們對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追求。到了近現代,這種生活方式仍然占據著他們的生活,為此,牧民們把自己的主要財富,轉換為金銀珠寶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遷徙。佩飾在漢文化中是作為服飾的點綴而存在的,而在蒙古族文化中,尤其對女性而言,用渾身披掛形容更為貼切,她們喜歡珠光寶氣的裝飾自己,並且把頭飾看作是財富和美的象徵。蒙古族大多生活在高寒地區,以畜牧業為主,與這種生活相適應,頭飾也形成了自然古樸的風格。它除了裝飾功能外,又是一種文化的象徵。
蒙古族婦女頭飾,是部族間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自然環境中形成的,其造型自然淳樸,天成一韻。據有關史料記載,在青銅器時代,蒙古高原就有了頭飾的製作工藝。從遺存文物中發現的耳環、耳墜、頭戴等青銅裝飾品,就可以說明這一點,可見這一時期人們的想像力和審美觀,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從匈奴、鮮卑游牧民族出土的實物中可以看到,頭飾多數採用金銀、蚌、玉石、水晶、瑪瑙、金屬和赭石等原料製作。其結構和形制類似於近現代鄂爾多斯和察哈爾婦女的頭飾,整個裝飾紋樣,顯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情感和愛好。到了蒙元時期,民間手工技藝的發展更趨進步。婦女頭飾以多、以大、以重為美,戴大圈耳環,大的寶石項鏈。寶石種類、工藝造型,圖案紋樣在婦女的頭飾上體現得最為充分,豪華程度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如今,民間流傳下來的婦女頭飾,大多是清代的遺存。由於清政府對蒙古族地區實行盟旗制,至使部族間經濟狀況、文化觀念和生活習俗愈加的明顯,同時也促進了部族服飾文化的快速形成。這一時期頭飾的造型,較前趨向更加纖細、復雜和精緻。或雍容華貴,或古樸凝重,或精緻秀美,或簡約大方,呈現出特色鮮明的頭飾種類。一個盛裝的蒙古族婦女,其頭飾輕者有三、四斤,重者達十幾斤。這些流傳在民間的頭飾,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裝飾品了,而是植根於蒙古族社會生活中的文化載體,它不僅詮釋了蒙古民俗文化的深邃內涵,也是民族手工技藝絕美的見證。
由於蒙古族除了在我區聚居外,還在國內多省區分布,頭飾的種類豐富多樣,各具特色。不同地區、不同身份、不同年齡,頭飾的組合也不盡相同,就是同一部落,也因地域不同而略顯差異。有的部落還分為姑娘頭飾,新娘頭飾和已婚婦女頭飾,有的地區在戴法上也有講究。與頭飾組合的飾件更是多達幾十種,有簪、釵、發掐、扁方、步搖、吉祥座、耳墜、珠鏈及各類墜環,銀鏈、裝飾性大耳環、金銀項圈等飾件,裝扮起來可謂珠簾垂面,琳琅璀璨。如鄂爾多斯、土爾扈特、和碩特、烏拉特、喀爾喀、杜爾伯特、巴爾虎、察哈爾、布里亞特、烏珠穆沁、科爾沁等。頭飾的結構有石珠鏈墜式、盤羊角式、簪釵組合式、帽子辮套式、珠鏈辮套組合式、額箍後簾組合式等幾十種。工藝上多採用捶打、編結、鏨花、鑲嵌、雕紋等技法。飾件圖案多以各種花卉、蟲草、盤腸、吉祥紋樣居多、造型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