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乾隆年間大臣們頭頂帽子上配戴的珠子
清朝頂戴的區分:一、二品都是紅色的,三、四品是藍色,五、六品為白色,七品以下為金色
一二品分為純紅和雜紅,三四品分為亮藍和暗藍,進士、舉人、貢生都帶金頂,生員、監生戴銀頂
具體帶的東西是:一品帶珊瑚、二品起花珊瑚、三品藍寶石或者藍色明玻璃、四品青金色或藍色涅玻璃、五品水晶或白色明玻璃、六品白色涅玻璃、七品素金頂、八品起花金頂,九品鏤花金頂。
有頂戴不能不說花翎,花翎分為:藍翎和花翎,藍翎是鷂翎,花翎是孔雀翎,它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六品以下官員只有藍翎,五品以上賞給單眼花翎,雙眼花翎賞給大官,三眼花翎則是賞給親王、貝勒等皇族和有特殊功勛的上臣!
㈡ 為什麼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前後都有幾串珠子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叫冕,前後的珠子叫旒。
冕旒的作用是:把眼睛遮住,叫蔽明——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看清楚,水至清則無魚;而且,冕旒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讓皇帝保持坐姿端正,一旦搖頭晃腦,冕旒就會嘩嘩作響,有失威儀。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2)古代上朝帶帽子上珠子分幾種擴展閱讀:
其實皇帝頭上的叫「冠」,一般冠還要配上「冕」。而最上面長方形的東西就叫做「廷」了,像門簾一樣的玉珠串叫做「玉旒」。在耳朵上面還有東西,有著玉做的兩塊「黈纊」,但是特別小,就是一個小的圓珠子,大小剛剛夠堵住耳朵。
不僅皇帝是「掛珠簾」,一些朝代的諸侯也會帶著相似的裝飾。然而上面的珠數不一樣,帝王所帶的冕旒,一般是前後各12串,每一串上有12顆玉石,周朝時諸侯王公所戴的冕旒數量次於帝王。
發展到後來,冕旒成為帝王的專屬了。雖然冕旒上的冕板的大小可以不一,但有基本的形式,就是前低後高,寓意著謙恭勤勉。
㈢ 關於清朝官員帽子頂上的珠子顏色分為幾品 有重賞
按照清朝禮儀:一品官員頂珠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六品用硨磲,七品用素金,八品用陰文鏤花金,九品陽文鏤花金。頂無珠者,即無品級。戴涼帽的官吏。
暖帽的形制,多為圓型,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製,也有用呢制、緞制及布制的,視其天氣變化而定。顏色為黑色為多。皮毛之類也有分別。最初,以貂鼠為貴,其次為海獺,再次為狐,其下則無皮不用。由於海獺價格昂貴,後用黃狼皮染黑代替,名為騷鼠,時人爭相仿效。
(3)古代上朝帶帽子上珠子分幾種擴展閱讀:
清代男子的官帽,有禮帽、便帽之別。禮帽俗稱「大帽子」,其制有二式:一為冬天所戴,名為暖帽;一為夏天所戴,名為涼帽。便帽,也稱「小帽子」以六瓣合縫,綴檐如筒;俗稱瓜皮帽。創自明太祖洪武年間,取其六合一統之意。
這種小帽形式很多,有平頂、尖頂、硬胎軟胎之別。平頂大多為硬胎,內襯棉花;尖頂大多為軟胎,取其便利。等級不同,帽子不同。
㈣ 古代官員上朝的時候必須佩戴朝珠 都有哪幾種形狀
原標題:古代官員的朝珠有哪幾種形狀 經過幾千年的積累,我們文化中對珠子的認知程度應該說是非常高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願意說珠圓玉潤、珠光寶氣、珠聯璧合。只不過我們今天對珠子的理解跟古人有一點差異今天一般認為珠子一定是圓的,而實際上還有方珠子;另外圓也有兩種,一種是標准圓的,還有一種是扁圓的,比如算盤珠。再早期的珠子,比如說遼代盛行的管形珠,就是長形的。 清代朝珠清代規定官員上朝的時候必須佩戴朝珠 上圖是一串標準的朝珠,大家看清宮戲可能都比較熟悉。上朝的時候,從皇帝到大臣都必須佩戴朝珠,這是清代的規矩。 這三小串珠子有一個很奇怪的名字紀念,名字具體的來歷我們不是很清楚。朝珠的構成有著深刻的含義,除了紀念的含義外,108顆琥珀珠代表一年12個月;4顆翡翠大珠子叫節珠,象徵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垂於背後的佛頭、背雲,寓意一元復始。 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它垂下來三串,是不對稱的:一邊雙串,另一邊一串。有人說一串代表十天,那麼這三串就代表一個月,也是一種紀事方法。男性佩戴的時候要求雙串的在左邊,一串的在右邊;女性正好反過來,也就是男左女右。注意看皇帝的畫像,雙串的都在左側,一串的是在右側;但是皇後佩戴的是反過來的,一串的在左側,雙串的反而在右側。用黃帶子穿的部分叫背雲,就是佩戴的時候它在身後。材質是琥珀的,大概是三品官佩戴的,相當於省一級幹部。 珠子的材質與官級相關,皇帝才能佩戴東珠 珠子的材質反映的是佩戴之人的身份地位,清代對什麼身份的人佩戴什麼樣的朝珠是有嚴格規定的。史書上記載,皇帝、皇後、皇太後、皇貴妃以及妃嬪,以至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官員,皆可佩戴朝珠。但根據等級身份不同,朝珠的質地亦不相同,只有皇帝、皇太後和皇後才能佩戴東珠。此外,朝珠還有青金石、碧璽、瑪瑙、紅藍寶石、貓眼石等多種寶石材質。 現在已經很難買到成串的朝珠了,因為清代滅亡以後,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認為那個朝代是腐朽的,所以它的很多東西就被人為剪斷了,然後拆分了挪作他用。現在很多朝珠的絛帶都不是原來的,而是按照古制後配的。 我們對珠子文化的研究遠遠不夠。一般人可能都認為,只是一個時期有一個時期特性的珠子而已。但實際上,在中國乃至人類的文明進程中,珠子文化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珠子也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是圓潤之美、柔光之美、溫和之美,可以呈現出各式各樣的美態。 遼代瑪瑙水晶珠遼代天河石簪花金珠賞析這串遼代的瑪瑙水晶珠(上圖),距今1000多年了,但是它的裝飾風格是後來新加的,那時候珠子的穿法不是這樣,這是按照現代的穿法重新穿的。契丹是一個游牧民族,而游牧民族對身上的裝飾都比較講究,他們對珠子的感情有時候高於農耕民族,到今天為止也是這樣。 這是一串遼代的天河石簪花金珠(下圖)。它和那串瑪瑙水晶珠明顯不同,它非常暗淡。這是一種很特殊的石材,叫天河石,穿制的方法也是現在新的設計,古代也不是這樣。注意看,它的耳環是不對稱的,就要求做成這樣。這個珠子看上去暗淡無光,但是很多人就喜歡這種暗淡無光的,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希望它發出光芒的。 A。大蛇相贈B。漁人獻寶C。祖傳之寶D。大蚌遺落 馬未都評:這里的隋侯不是隋代的諸侯,而是隋國的諸侯。戰國時代,除了我們大家已知的七國,還有很多小國,隋國就是其中之一。隋侯姓姬。據古籍上記載,他有一次出行時碰見了一條受傷的大蛇,按照現在的說法,他很愛護動物,給大蛇塗了葯,並幫它包紮起來,然後就把它放掉了。過了若干年,有一次他在船上,趕上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這時候河就開了,出現了一條口銜寶珠的大蛇。大蛇把寶珠舉起來,送給了隋侯。隋侯遇到這條大蛇的時候是傍晚,天已經昏暗了,這顆珠古籍上記載叫明月珠,就是夜明珠。 A。珍珠B。銀珠C。金珠D。石珠 馬未都評:在古代,夜明珠又稱夜光碧、明月珠等。夜明珠在中國文明史中是最具神秘色彩的珍寶,並為皇家私有。夜明珠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早在史前,神農氏就有石球之王,號稱夜礦;春秋戰國時代,有懸黎和垂棘之碧,價值連城;秦始皇以夜明珠陪葬,在陵墓中以代膏燭。最著名的要數慈禧口含的那顆為保屍身不化的夜明珠了,據說此珠夜間百步之內可照見頭發。那麼為什麼把夜明珠說得這么玄呢?這個很簡單。歷史上,黑暗中的光源必須用火,火有一個特性是不能直接觸摸,一摸人就灼傷了。而只有這種夜明珠可以攥在手裡,它沒有溫度卻又有光線,這個對古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試過拿著一個不大的夜明珠貼在紙上,它的光線足以讓人看見紙上的字,所以古人就覺得這東西太神奇了。 A.99顆B.101顆C.108顆D.180顆 馬未都評:朝珠是清代獨有的一種禮儀,上朝時才佩戴,它是從佛珠演化過來的,所以它的珠子的數量就保持了佛珠本來的數目,即108顆。 我們在前面提到了朝珠的品級。最高品級就是皇帝佩戴的,這在清宮檔案里記載得非常清楚,就是東珠。東珠就是珍珠,滿族發跡於白山黑水之間,黑水珠就是指黑龍江流域生產的珍珠,他們認為是家鄉出產的,所以認為東珠最好。東珠也叫北珠,因為它產於東北方。 A。屈原B。傅玄C。白居易D。曹雪芹 馬未都評:首先看屈原,我們查遍屈原的著作,也沒有找到過這個概念。再看晉代的傅玄,他寫過一首《短歌行》,其中說昔君視我,如掌上珠,何意一朝,棄我溝渠。意思就是說,過去你看我的時候像掌上明珠似的,而今天怎麼又把我扔到溝渠里了呢?這是一個很悲哀的概念。我們今天說掌上明珠一般是指女兒,而傅玄那時的概念跟我們今天的意思還不大一樣。 第二個引入這個概念的人是白居易。白居易是香山九老之一,活到了75歲。但他人生有一個遺憾,他58歲的時候,曾經得過一個兒子,他取名叫阿崔,結果這兒子在3歲的時候也就是白居易60歲的時候夭折了。白居易寫過豈料鬢成雪,方看掌弄珠,提出了掌上明珠這個概念,而且他不止一次在詩歌中提過。他在《哭崔兒》中寫道:掌珠一顆兒三歲,鬢雪千莖父六旬,說的是我的兒子才三歲就去世了,跟掌中珠似的,但是我已經60歲了,頭發都已經白了。 最後是曹雪芹。大家都知道,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的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 我們從這整個過程的排列中可以看出來,掌上明珠最早是一個珍重的概念,慢慢由男孩子演化到女孩子身上。今天我們一般說掌上明珠就單指女孩。
㈤ 古代皇帝戴得帽子上的珠子叫什麼名字
一品為紅寶石,二品為珊瑚,三品為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六品用硨磲,七品為素金,八品用陰紋縷花金,九品為陽紋鏤花金。你那個估計是四品的青金石
㈥ 在古代時,官帽珠子各種顏色代表什麼級別
在清代時,官帽珠子各種顏色代表不同的級別:正、從一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鶴,武官前後均綉麒麟。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其形狀如鹿,頭上長有獨角,全身遍生鱗甲,尾似牛,古人拿它象徵祥瑞。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紅寶石是含鉻而紅色透明的剛玉,常見的有玫瑰紅、大紅和暗紅等,血紅和鴿血紅為稀世珍品。
正、從二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錦雞,武官前後均綉獅。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顆,上銜珊瑚。珊瑚是由生長在海洋中的一種腔腸動物珊瑚蟲的石灰質骨骼娶集而成,形似樹枝,質地堅硬,多為紅色,亦有白色或黑色的,以艷紅為最名貴。
正、從三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孔雀,武官前後均綉豹。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紅寶石一顆,上銜藍寶石。藍寶石是含鈦而藍色透明的剛玉,色彩奪目,與紅寶石一樣同為珍貴的寶石。
正、從四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雁,武官前後均綉虎。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青金石。青金石的硬度較大,具有很強的玻璃光澤,顏色美觀,常呈極為鮮艷的深藍、天藍、紫藍及淡綠藍等色彩,作為帽飾閃光耀眼。
正、從五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白鷳,武官前後均綉熊。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水晶。水晶一般是指無色透明的石英晶體,但常因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而分顯各色,分別稱為薔薇水晶、黃水晶、煙晶、茶晶、紫晶、墨晶等等。
正、從六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鷺鷥,武官前後均綉彪。彪即指小老虎。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顆,上銜硨磲。硨磲是熱帶海域中的一種軟體動物,其貝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呈黃綠青紫等色彩,極為美麗,可作為裝飾品。它與金銀、琉璃、瑪瑙、珊瑚、琥珀、珍珠,同為中國古代七寶。
正、從七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鸂鶒,武官前後均綉犀牛。鸂鶒是古書上指象鴛鴦的一種水鳥。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金座,中飾小水晶一顆,上銜素金,常稱素金頂。
正、從八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鵪鶉,武官如武七品,前後均綉犀牛。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陰文金頂,無其他裝飾。
正、從九品官的官服,文官前後均綉練雀,武官前後均綉海馬。帽頂,文武官皆為縷花陽文金頂,無其他裝飾。
從九品以下未入流的低級官員,其官服圖案及帽頂裝飾,亦隨九品官之制。
㈦ 清朝王爺帶的帽子和皇帝的一樣只是上面的珠子不一樣,有什麼講究嗎
珠子是用來分等級的,上網找服飾的內容可能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