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柳樹葉做的帽子叫啥啊
柳條帽。由帶有柳葉的條編織而成。
『貳』 用柳條編草帽 片段作文 100字
今天,我意外地發現,柳樹發芽了,看著一個個鵝黃色的柳芽,我感覺到:春天已經來到了。在媽媽的提議和指導下,我開始學習「編柳條」。
我小心翼翼地從柳樹上摘下幾根柳枝,先將一根柳枝環繞成一個小圓圈,打一個結,再將第二根柳枝重疊在第一根上反復環繞,第三根、第四根……這樣,一個柳條編成的空心小草帽便完成了。看著這頂小草帽,我想起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獲獎運動員頭上帶的橄欖枝編織的草帽。瞧!我編織的草帽說不定還能與奧運會上橄欖枝編織的草帽比一比呢!還有一種編織的方法,是將柳條根部的皮扒掉一點,然後用嘴咬住它的莖,將柳條的皮往下劃,待到尾部的時候,停下來,這樣,就像一個狗尾巴草一樣,十分可愛、好玩,如果皮都扒掉了也沒關系,可以把剩下的莖曬干,然後放在瓶子里做裝飾品。
『叄』 編柳條帽子作文550字
孩提時代的游戲豐富多彩。春天來了,柳絲吐綠,孩子們就折下柳條戲耍,枝葉飄飄,孩童如仙子。折柳枝還有一個重要任務—編帽子。柳條柔韌,方便編,編好以後還要在周邊插上幾條柳枝。當孩子們戴上柳條帽時,感覺自己儼然成了小八路、偵察兵,頑皮地模仿著電影里小八路的樣子。他們腰扎皮帶,腰間別個小木槍、小彈弓,手裡拿著紅纓槍、竹竿、麻稈之類的「武器」,好勇敢,好神氣,好威武。孩子們相互比試,打來打去,甚至匍匐前進,一邊向前還一邊用柳枝帽遮擋著自己的小臉,生怕被「敵人」發現。
『肆』 環保時裝秀怎麼做帽子
原料;柳條,剪刀或小刀
做法;可以用新鮮的柳條編織,這樣的柳條比較柔軟,易操作。將柳條像編麻花辮那樣變出一個環形,然後再用柳條縱橫交錯的在這個環形上面編織,用剪刀剪去多餘的枝椏,再用鮮花裝飾,一頂清涼環保漂亮的帽子就做好了。
『伍』 清明節為什麼要插柳條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
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 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
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裡,活到哪裡,年年插柳,處處成陰。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為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
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里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清明節簡介 :
清明節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節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節。」
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節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節》:「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節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由來 :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 「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節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陸』 清明節為什麼掛柳條
柳是清明節的重要習俗。每到清明,不論大江南北,家家戶戶都要折柳枝插在自家的門楣上,大戶人家還要將燕子狀的節日食品串在柳條上。前往郊外掃墓的時候,人人都會在自己的衣物上插上柳枝,小孩將柳條編成帽子戴在頭上,姑娘們則將柳枝斜插在鬢角,搭乘的車轎上也要插掛柳枝,在《清明上河圖》中,就有郊外踏青歸來轎頂插柳的圖景。在南方一些地區,清明前還把井溝清理得乾乾凈凈,並在井邊插上柳條。由於清明期間城中柳枝奇貨可居,街頭巷尾甚至出現了為數不少的叫賣柳條的小販。這種種景象,誠如近人楊韞華詩雲:「清明一霎又今朝,聽得沿街賣柳條。相約毗鄰諸姐妹,一株斜插綠雲翹。」
人們如此迷信柳條,並不完全是心理因素,應該說跟柳樹自身的生長習性有關系。柳樹得春氣之先,每年冬春轉換之際,當四野還是一片蕭條時, 總是它最先吐出新綠。
豐子愷在一篇散文中曾這樣描述每年初見嫩柳的心情:「我最喜歡楊柳與燕子,尤其喜歡初染鵝黃的嫩柳。……每逢早春時節,正月二月L之交,看見楊柳枝的線條上掛了細珠,帶了隱隱的青色而『遙看近卻無』的時候,我心中便充滿了一種狂喜,這狂喜又立刻變成焦慮,似乎常常在說:『春來了,不要放過!趕快設法招待它,享樂它,永遠留住它。』」的確,作為春天的使者,柳樹易栽易活的生存特性,總是顯示出其生命力的旺盛。因此,在古人觀念中,柳樹並非普通林木,它有著神奇的力量。春季改火時,清明新火往往就取自柳木,民間新火的傳遞也是通過柳條來進行。正如唐代詩人賈島雲:「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柳樹旺盛的生命力,使得它除了在鑽取新火時被人重用,而且在很早的時候就被人們寄予驅邪避鬼、護佑生靈的厚望。據當代學者研究,民間向來有以桃弓柳箭削減煞氣的做法,柳木也因此被稱作「鬼怖木」。被稱為中國較早具有科學思想萌芽的北魏賈思勰,在其所著的《齊民要術》中甚至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因此,舊時的清明節,人們插戴柳條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習尚。
新中國成立以後,清明節插戴柳條的迷信色彩逐漸被人們所遺棄,而是賦予了插戴柳條更加健康和積極的含義—「插柳留春」得到人民群眾歡迎。因「柳」和「留」諧音,自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小雅》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句起,折柳贈友,依依惜別,就具有祝願「春光常在」的意味。可以想見,人們在暮春時節互相用青青的柳枝祈求對春天、對青春、對生命的挽留,確是一幅動人的畫卷。後來,插柳留春逐漸演變成植樹留春,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等到若干年後鬱郁蔥蔥的滿眼綠意向自己也向每個人彌漫而來的時候,那就是留住了春天,留住了青春,也留住了生命。
民諺曾這樣形容與祈望春天的綠意:「新火才從竹屋出,綠煙吹作雨紛紛。楊柳最是無情物,也逐春風上鬢雲。」有理由相信,當全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能主動參與並自覺實踐植樹造林的偉業,那麼離真正實現植樹留春願望的日子就會越來越近了。
『柒』 柳樹枝編織的帽子送人寓意是什麼
古代有折柳送別的習慣,一般是在驛路或橋邊,這些地方是離人的必經之路然後送柳樹枝編織的帽子,既遮陽,且柳含有留得意思,顯示出送行人對離人的留戀。
『捌』 綠柳條編帽子綠到頂了猜一生肖
屬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