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叫帽正,又叫帽准,俗稱「一塊玉」。吳語「准」、「正」音近,故曰「帽正」,屬於帽子上的裝飾物。多為正圓形,上大下小扁而平,底下有象鼻眼,綴在帽子前面,戴上的對准鼻尖,所以叫帽正。唐宋元三代已有流行,明清兩代使用較多。即過去有德之士鑲在帽子上的飾物,代表著正人君子以玉比德。
以玉石、翡翠、瑪瑙等材料製成,有圓形、方形、多邊形等,鑽孔後縫綴在帽子前端。明、清時期較為流行。清邃園《負曝閑談》第二十五回:「皮困秋兒上一塊碧霞璽,鮮妍奪目。」其中「一塊碧霞璽」,即指「帽准」。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八回「沈月卿只穿了一件玄色縐紗皮襖。。。。。。頭上戴了一頂烏絨女帽,連帽准也沒有一顆」。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四十二回:「俚幾對珠花同珠嵌條,才勿對,單喜歡帽子浪一粒大珠子,原拿來做仔帽正未哉,
帽正的出現與帽子是分不開的,其本身的實質就是帽飾,民間俗稱帽花。帽花是指裝飾於帽上的飾物,多用於小孩出生或小孩滿月、滿周歲等喜慶節日,大小排列成組。還有一些婦女用的帽花,以團花、團壽、團鶴、福祿壽喜、牡丹、菊花、蜘蛛、蝴蝶等圖案為主。多為老年婦女所用,很多是婆婆做壽時兒媳贈送的祝壽禮物。
帽正與一種便帽的關系十分密切,便帽在北京有多種叫法。如"小帽"、"帽頭"、"瓜皮帽"、"六塊玉"等等。無論老少也無論尊卑都可以戴。因這種帽子是由6塊同質料子拼制而成,據說早在明代初年,就取它有代表天地四方的"六合統一"之含義而盛行於京城了。清入關後,同樣取"六合統一"這一吉利之詞,同時這種帽子又摘戴方便,博得人們喜愛,因此仍盛行不衰,便帽的6瓣呈下寬上尖狀,縫成後,形如半球。帽的底邊分有檐與無檐兩種。有檐的即在底邊上鑲上1寸寬的小檐;無檐的只用緞子包個窄邊而已。小帽在天熱時,多選用黑紗為面;天涼時,則選用黑緞子為面。帽頂是用緞子編成一個"疙瘩",北京人管它叫"算盤結",顏色有紅有黑。在小帽的前方正中要釘上一塊"帽正",以示帽子的前後。帽正的質料有好有差,好的用翡翠,白玉和珍珠;差的則用料器或金屬片。 、梅花紋、荔枝紋等等,豐富多彩
② 古代官帽子前面正中間有一塊東西,那是叫什麼
應該是配合官位等級裝飾所用。
朝冠,顧名思義是上朝時戴的,頂子分為三層,上為尖型寶石,中為球型寶珠,下為金屬底座,用所飾的珍珠(東珠)的數目來加區別。親王冠頂裝飾有10顆東珠,親王的世子冠頂裝飾有9顆東珠,郡王的冠頂裝飾有8顆東珠,貝勒冠頂裝飾有7顆東珠,貝子的冠頂裝飾有6顆東珠,鎮國公冠頂裝飾有5顆東珠,輔國公,不入八分公以及民公冠頂均裝飾有4顆東珠。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3顆,伯爵的冠頂裝飾有東珠2顆,一品官冠頂裝飾有東珠1顆。一品以下不能鑲嵌冬珠,改為其他小寶石。
吉服冠,是穿著吉服時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時官員戴的帽子,所謂吉服,是僅次於朝服的禮服,吉服冠頂子比較簡單,只有球型寶珠及金屬底座兩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銅的,上面鏤刻花紋。頂珠的顏色及材料有多種,反映不同官員的品級。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54892.htm
本人查找多方資料均為發現有關 lz 所說的 官帽「凸起」為何物,故以為乃是飾物而。
以下有各朝代(文化時期)的官帽,lz可細看,如有發現 敬請告知,本也很好奇此為何物,隱約記得 烏紗帽 前端正中有一凸起扣狀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8eee70100bwoh.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8eee70100bwos.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
③ 小孩滿月都有哪些習俗
小寶寶的出生是一個家庭新希望的開始,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撫養也是細心呵護的,所以在寶寶的滿月、周歲、成人禮等傳統節日上,就會特別的在意。
那麼,嬰兒滿月有哪些習俗?1.滿月酒
所謂的滿月酒就是寶寶滿月了(30天),在這一天里,寶寶的家人要擺酒告知家裡的其他親人,我家寶寶從軟綿綿的小嬰兒升級到滿30天的小寶寶了,這是非常值得慶祝的。
寶寶的滿月酒要擺的隆重些,越隆重就代表大家越在乎寶寶,寶寶的將來也是越好的。所以在擺滿月酒這天,大家會包好多的利是給寶寶,紅彤彤的真是一片喜氣。
總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特色,寶寶滿月就是好的開始,大家只要不太鋪張,幫寶寶慶祝下還是不錯的。
④ 嬰兒滿月剃頭的典故
滿月剃頭,在舊時稱作「落胎發」。古代衛生條件差,月子里不敢給孩子洗澡,生怕感冒了無葯可醫,頭發也只能拿毛巾擦擦了事。到了滿月這一天,才敢為孩子認認真真地洗第一次澡,並把污穢粘結的頭發颳去,乾乾凈凈地抱出來給親戚朋友們看。 習俗流傳得久了,總會出現理解偏差、以訛傳訛的情況,一些人就認為,滿月必須剃光頭,滿月剃光頭可使孩子成年後毛發粗黑亮麗;又有一些人認為,可以預防頭上長瘡。而真相究竟如何呢? 滿月剃光頭,不能使頭發粗黑亮 人的頭發並非靜止不變,而是每天都在除舊迎新。
⑤ 在古代,兒子滿月怎麼說
在古代,兒子滿月,人們會稱為開燈啊!!!^^v
⑥ 古代社會小孩子出生滿月會擺「滿月酒」,怎麼由來的
為什麼古代社會小孩子出生滿一個月,會有擺“滿月酒”的習俗?
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原動力,除了與土地、農耕、畜牧業有關系之外,其實最為重要的就是國內人口數量。唐宋兩朝經濟發展之所以會達到空前繁榮,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口基數特別大。
據史料記載唐代天寶十四年人口數量,就已經達到了8050萬之巨,並且戶數也高達一千三四百萬戶。
在龐大的人口數量影響之下唐朝社會的,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這也是唐朝能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重要根基。
筆者認為擺“滿月酒”這種習俗,其實具有極其濃郁的地域特色。北方人在擺“滿月酒”時,一般都會邀請至親或關系比較近的朋友。而南方人則會在這一天邀請整個村莊的人一起聚會,相比較北方來說南方的“滿月酒”習俗更為隆重。
從周代開始人們就會對各種宴席樂此不疲,尤其是對宴會上的瓊漿玉液更是著迷。
“酒”在古代社會被視為神聖的液體,只要是祭祀儀式都離不開酒。祭天地、祖先以及各路神明等,都需要在祭壇上擺放美酒以示尊重。
而“滿月酒”、“百日酒”等民間習俗,其實都與酒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古代女人生完孩子之後需要喝米酒調養身體,孩子滿月之時還要擺“滿月酒”表示祝福。這種為慶賀嬰兒滿月而擺設的宴席,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十分盛行。
結 語
筆者認為“滿月酒”這種極具古代民俗特色的習俗,之所以會在古代社會被視為祝福孩子安康的習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古人對祭祀文化的崇拜。
小孩子出生之後由於會發生很多不可預知的事情,所以只有在滿月的時候才能度過難關。
而作為家長為了表達對孩子的祝福,所以就會大擺筵席並邀請老親少友齊聚一堂。前來參加宴會的人也會隨手帶一些禮品,其實就是為了祝福剛滿月的嬰兒一生安康。而這種習俗在現代社會中更為火熱,很多人甚至會專門訂酒店宴請賓朋。雖然看起來有一些鋪張浪費但總體來說,對“滿月酒”習俗的繼承也比較完善。
⑦ 做滿月有什麼風俗
古代,重男輕女思想比較嚴重,生了男孩,除辦滿月酒外,還要辦三朝、周歲等酒筵慶賀,生了女兒則不慶賀或降低檔次。
現在許多人已經把孩子滿月視為很平常的事,也沒有特別舉辦滿月酒,但在一些農村和舊觀念比較強的老人還比較重視,往往要請滿月酒。
嬰兒要剃滿月頭,戴狗頭帽,穿一口鍾、虎頭鞋,由長輩托著,撐著涼傘,串街走巷兜一圈,鄰人互抱相看,戲稱兜圈的男孩尋老婆、女孩尋老公等等。
滿月這天,嬰兒多用公鵝頭冠瘤開葷,意謂兒童跌跤時會像鵝頭一樣昂起,不傷頭面。
(7)古代小孩滿月帽子擴展閱讀:
注意飲食:
1.雞蛋:雞蛋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而且還含有卵磷脂、卵黃素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容易消化,適合產婦食用。
2.紅糖:由於紅糖所含的萄葡糖比白糖多得多,所以飲服紅糖後會使產婦全身溫暖。紅糖中鐵的含量高可以給產婦補血,紅糖中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能夠利尿、防治產後尿失禁,促進惡露排出,紅糖還有生乳、止痛的效果。
3.湯:雞湯、魚湯、排骨湯含有易於人體吸收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而且味道鮮美可刺激胃液分泌,提高食慾,還可促進泌乳。
4.小米:小米含量豐富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能夠幫助產婦恢復體力,刺激腸蠕動,增進食慾。但是專家提醒,小米粥不宜太稀薄,而且在產後也不能完全以小米為主食,以免缺乏其他營養。
5.蓮藕:產婦多吃蓮藕,能及早清除腹內積存的淤血,增進食慾,幫助消化,促使乳汁分泌,有助於對新生兒的喂養。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月子風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