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舌帽的一種,也叫前進帽、
⑵ 為什麼80年代以前中國男士喜歡戴帽子
文革期間流行軍裝,軍裝是有帽子的,所以那時候的男士喜歡戴帽子。
⑶ 60年代一般帶什麼帽子
中國舊時解放軍軍帽
⑷ 帽子的分類介紹
1、貝雷帽
貝雷帽是一種無檐軟質制式軍帽,通常作為一些國家軍隊的別動隊、特種部隊和空降部隊的人員標志。歷史上最早佩戴貝雷帽的軍隊是英國軍隊,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曾組建了一支特種部隊,其隊員頭戴綠色貝雷帽,因而貝雷帽俗稱「綠貝雷帽」。
2、棒球帽
棒球帽是我們平時見到的最多的,也是百搭的一種帽子類型,在任何季節里我們都會看到相對應的棒球帽,無論是運動系列的還是時尚系列的都隨處可見。出品棒球帽的品牌也有許多,通常來講只要是一個出品帽子的公司肯定就會有棒球帽。
3、毛線帽
毛線帽大多是用在冬季的保暖帽子,毛線帽子多採用針織的形式,編織花樣層出不窮,這樣使得帽子的樣式非常的時尚,而且休閑的毛線帽在冬季也是百搭聖物,適合各種風格的搭配。
4、太陽帽
太陽帽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因為太陽帽包含的帽子樣式有許多,可以遮陽的帽子應該都歸為太陽帽中。但是通常我們所指的太陽帽是指帽子的周邊帽檐很大,如大帽檐的沙灘帽就屬於典型的太陽帽;太陽帽也被稱為遮陽帽,因為大多數太陽帽都是用來遮陽。
5、大禮帽
大禮帽分為冬夏兩式,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絲葛,是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初期一種闊邊、平頂、高筒的男用帽子。製作多用圓頂,下施寬闊帽檐,在許多有趣的魔術表演中,都能看見一頂大禮帽。
6、氈帽
土耳其氈帽,曾是60年代摩洛哥親王哈桑二世的最愛。帽子質地柔軟,並且沒有帽檐的氈帽,是當時土耳其一種必佩的飾物,當時的土耳其人出門都必須佩戴。
7、鴨舌帽
鴨舌帽最初是獵人打獵時戴的帽子,因此又稱狩獵帽,因其扁如鴨舌的帽沿,故稱鴨舌帽。鴨舌帽的帽頂接近持平,跟無邊帽一樣可以將它捲起,根據鴨舌帽體積的大小,又被為無邊帽或制服帽。
8、無邊帽
無邊帽是以帽檐為目標適合頭部的帽子的總稱,它的種類也有很多,有美國式的無邊帽、制服帽和布制的。
(4)40年代的帽子擴展閱讀:
帽子的種類帽子的品種繁多, 按用途分:有風雪帽、雨帽、太陽帽、安全帽、防塵帽、睡帽、工作帽、旅遊帽、禮帽等;接使用對象和式樣分,有男帽、女帽、童帽、幼兒帽、少數民族帽、情侶帽、牛仔帽、水手帽、軍帽、警帽、職業帽等;按製作材料分,有皮帽、氈帽、毛呢帽、長毛紱帽、絨絨帽、草帽、竹斗笠等;按款式特點分,有貝雷帽、鴨舌帽、鍾型帽、三角尖帽、前進帽、青年帽、披巾帽、無邊女帽、龍江帽、京式帽、山西帽、棉耳帽、八角帽、瓜皮帽、虎頭帽等等。
帽子的大小以「號」來表示。帽子的標號部位是帽下口內圈,用皮尺測量帽下口內圈周長,所得數據即為帽號。「號」是以頭圍尺寸為基礎制定的。帽的取號方法是用皮尺圍量頭部(過前額和頭後部最突出部位)一周,皮尺稍能轉動,此時的頭部周長為頭圍尺寸。根據頭圍尺寸確定帽號。
⑸ 香港人 特別是男性 以前出門時為什麼都會戴帽子大概六七十 七八十年代
當時香港由英國統治,然而歐美等國家的 男性,從政客、商人到演 員都要戴帽子。基 一時風尚的起落很難 說清楚原因。帽子在那個 年代被視為身份的象徵, 有錢人固然要戴好帽子, 窮人出於體面也得花大價錢在帽子上。比如二〇年代在匪幫社團 里流行的 Fedora 就跟幫派之間的炫富攀比文化有很大關系。而美 國黑人在五六十年代開始爭取社會地位的時候也是對帽子極為重 視的。
⑹ 請問有一種帽子圓圓的叫什麼帽子詳情看內容!
是不是這種?可叫爵士帽或禮帽,款式很多
價錢從淘寶上看從8元到99元不等,感覺正常的價格應該在40元左右
⑺ 英國鬥牛士的高帽子有什麼歷史
英國鬥牛士的高帽子有三層歷史原因,分別是帽子視為紳士風度的象徵、牛仔賽前的脫帽祈禱、征服公牛後的扔帽慶祝。
在歐洲,高帽子的歷史是非常悠久的。曾經在二十世紀90年代初,考古學家在義大利與奧地利交接的地方發現一具保存相對完好的古屍體,而屍體的年代也非常久遠了,大概在公元前3000多年前,比木乃伊都還要早1000多年。
這具屍體的頭上就帶著一頂熊皮帽子,很像現在歐洲流行的牛仔高帽子的原型,不過那時候的帽子主要是禦寒用,並非是現在的耍酷。現在高帽子的作用除了禦寒,更多的被人們用在遮陽和時尚感上面了。
3、征服公牛後的扔帽慶祝
牛仔在鬥牛取得勝利後,都會把帽子拋向天或扣在地上,表示自己戰勝公牛,也是對公牛的一種鄙視,告訴保護者自己比賽勝利了,可以把牛牽下場或就地處理了。
對於英國鬥牛士的高帽子,你是否有更多了解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⑻ 請問懂帽子的人,這種造型的古董帽叫什麼三四十年代時候好多外國人都戴這種的
這種古董帽 叫夾頭式,不限頭圍,是很高貴優雅!類似寬發箍,但是比發箍要精緻,和面積小
⑼ 氈帽的起源
關於氈帽的來歷,紹興過去曾流傳過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在越王勾踐時期,會稽山有幾個獵人相約上山打獵,打傷了一隻大老虎,老虎帶傷進穴而斃.旁邊還有剛出生的小老虎。抬虎捉虎之餘,獵人發現小老虎躺過的鍋底狀的氈塊,既結實松軟,又光潔暖和,原來是由吃剩的羊毛豬毛長年累月躺壓疊積而成,獵人一試感覺不錯,受此啟發,氈帽由此演化而成。但是傳說畢竟是傳說,細細考證,氈帽的歷史源遠流長。
在新疆樓蘭羅布泊孔雀河北岸的古墓溝出土的氈帽,經碳「測定,距今約3880年(+90年),這說B丹在新石器時代我國的大西北就有戴氈帽的事象。《周禮註疏》卷七日:「共其毳毛為氈,以待邦事。」說明在2700多年前的周代已有用細毛制氈的生產活動。後在樓蘭遺址和羅布淖爾墓又有漢代氈帽出上。唐代有用白氈製作的氈帽,稱之「白題」,為三角形、高頂、頂虛空、有邊、卷檐。系漢魏時從西北地區傳人內地,隋唐廣行民間。
明代張岱在《夜航船》記述:「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這與明代會稽入曾石卿嘲人戴「鵝黃蠶繭燕氈帽」之戲言,均認為氈帽源自「羌人」和「燕地」。
在《紅樓夢》第九十幾時,忽見有一個人頭上戴著氈帽,身上穿著一身青布衣裳……」從曹雪芹的描述中,反映了清乾隆時期氈帽已是一般平民的帽飾。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紹興有個叫潘尚升的人,從農村袍瀆搬人城區,在繁華鬧市西營口北側,使用原來生產紅氈的「潘萬盛」招牌,生產氈帽。這是紹興城區歷史上首家專業氈帽店,店堂兼作坊,在單間店門內的黑色青龍牌上,書「真不二價」四個金字,僱工三四人,年產約2000頂左右,自產自銷,每頂價格銀圓一元貳角,生意不錯。在店面兩側掛有「貨真價實」、謹防假冒」兩塊木製掛牌。遇淡季時生產一種低檔氈帽,銷往金華、蘭溪,當地婦人燒飯遮頭多用此帽,名「灰帽」,亦為一俗。
此後,城區又有二家規模較小的氈帽店先後開張,一家是板橋頭火神廟隔壁的「嚴聚泰」,一家是上大路日暉弄口斜對面的「王永興」,但均在1930年左右倒閉,部分師傅進入「潘萬盛」,自此「潘萬盛」名聲漸大。
1940年10月下旬,日寇侵入紹興,燒毀城區大善寺至水澄橋一段店鋪房屋,「潘萬盛」亦遭其難。1942年重建後,友人送去一幅老虎畫志賀,掛於店堂,老虎是氈帽徂師的傳說大概與此有關。40年代後期,陶堰有氈帽作坊5家,年產約7000頂以上,可見氈帽當時銷路不錯,頗受歡迎。紹興城區在1940年至1956年合作化前,還有設在偏門的「沈寶記」,設在馬務橋的「丁有記」,設在縣東門的「韓金記」等兼作坊的氈帽小店數家。
紹興氈帽取材為一般的羊毛,用干泥土法脫脂後製成帽坯,加濕加熱。反復用手工擠壓揉搓,通過縮絨的物理作用製成。以野生植物花葉果汁與皂礬染色,能不褪色。它是厚達五厘米左右的雙層無紡織物,質量以厚薄均勻、質地堅挺、厚實柔軟、牢固耐磨為上品,經久耐用,一般可戴用八年十年甚至更久,破了打上補丁還可以再用。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習俗的變化,現在戴氈帽的人越來越少,但它曾長期是紹興農民特有的帽飾,在人們心目中已經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為頗具文化特色的烏氈帽,它與烏篷船、烏乾菜一樣,張揚著紹興的民俗文化和歷史文脈。直到現在人們一看到它,就會想起紹興這個歷史文化名城,就會產生無限遐思和美好的回憶。
⑽ 3、40年代上海上流男士的著裝有什麼名堂
舊上海的男裝,有傳統的大褂,有朝氣的中山裝,還有初興的洋服、禮帽。
禮帽,帽名,分冬夏兩式,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絲葛。其制多用圓頂,下施寬闊帽檐。近代時,穿著中西服裝都戴此帽,為男子最莊重的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