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部外國的動畫,講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多功能帽子,但後來帽子出問題開始控制人類的事情,求片名
我也在找這個片子 哭了,熱度太低找不到
❷ 空條承太郎帽子上的漫畫家之手是什麼來頭
荒木老師工作室的logo
❸ 有誰知道一個日本漫畫家 名字里好像帶奈字的 專門畫個小女孩戴帽子的求幫助
奈良美智
❹ 有一個高考狀元帽子掉地上.這副漫畫說得什麼意思
不是自己的拿著也沒用。
❺ 誰有 四種典型氣質類型 『丹麥』皮特斯特魯普 畫的關於被坐了帽子的漫畫,急求,謝謝了
第一節 氣質的理論研究
一、什麼是氣質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性情急躁,易發脾氣,喜怒形之於色,遇事缺乏三思而後行;有人說話、做事總是慢條斯理,不輕易動肝火,遇事猶豫不決;有人活潑好動、善交朋友、易適應環境;有人則喜歡獨處、安靜,少言寡語,雖然內心不快,但不立即暴露出來等,這些心理活動的差別是人們不同氣質的表現。所謂氣質(Temperament)是指個體不以活動目的和內容為轉移的典型的、穩定的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是一個人心理活動在發生速度、靈活性、強度和指向性等方面特徵的綜合。心理活動的速度和靈活性,主要指知覺的速度、思維的靈活程度、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等;強度主指情緒的強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指向性即個體的心理活動是傾向於外部現實還是傾向於自己的內心世界。
氣質是個體心理活動的動力特性,影響著個體活動的一切方面,彷彿使一個人的整個活動表現都塗上了個人獨特的色彩。具有某些氣質特徵的人,常常在不同的活動中顯示出同樣性質的動力特點。例如:有些學生上課時總是坐立不安、考試總是十分慌張、遇事總是沉不往氣等等。說明這些同學具有情緒易激動的氣質特徵。無論人干任何事情,氣質總是表現為不以活動動機、目的為轉移的穩定的心理動力特性。
氣質是相當穩定的。當把氣質同其他個性心理特徵(如能力、性格)進行比較時,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氣質是非常穩定的。「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有人曾對同卵雙生子進行14年的追蹤研究,發現他們的氣質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當然,氣質並不是一點不變,在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它可以被掩蓋並緩慢地發生變化,使之符合社會實踐的要求,但其穩定性是主要的。
氣質受遺傳影響較大,主要決定於個體的生物學因素(如人的高級神經活動特徵)。這也正是氣質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原因。研究表明,新生嬰兒已具有氣質差異。在醫院嬰兒室,可以看到有些新生兒很愛哭,哭起來也很厲害,而有些則文靜一些。蓋賽爾(Gesell)、斯卡爾(Scull)及我國心理學家林崇德(1982)等對同卵、異卵雙生子的研究,均證實了氣質的天賦性及個體間的差異性。
二、氣質研究概況
(一)氣質的早期探索
氣質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古今中外都有對它的研究。早在古希臘時代,著名醫生希波克拉特(Hippocrates,公元前460~公元前370)在其所著的《論人的本性》一書中就論及氣質的問題。他認為人體內有四種液體,即生於腦的粘液,生於肝的黃膽汁,生於胃的黑膽汁,生於心臟的血液,這四種體液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人體的特質」。即血液占優勢為多血質,粘液占優勢為粘液質,黃膽汁占優勢為膽汁質,黑膽汁占優勢為抑鬱質。具有不同特質的人有著不同的行事風格。後來,羅馬醫生蓋倫(Galen,130~200)用拉丁語「Temperamentum」一詞來表示這種「人體特質」,這就是英語中氣質(Temperament)的最初來源。
在我國也有對氣質的早期探索,如我國《內經》根據人體陰陽之氣,稟賦不同,將人的氣質分為:太陰之人、少陰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還有運用五行學說將人的氣質分為,木、土、水、火、金五類,也有運用五音類比的。孔子也曾把人分為「狂」、「狷」、「中行」之類,等等。這些早期探索,雖然缺乏科學根據,但由於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確實存在著氣質差異和這些氣質現象,因此多血質、膽汁質等四種氣質類型的名稱一直被眾多學者沿用至今。
(二)氣質的體質分類研究
科學心理學建立以來,學者們對氣質進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許多有關氣質的體質分類學說,其中較為著名的有:
1.氣質的體型說
1921年,德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克雷奇默(Kretshmer,E 1888~1964)在《體型與性格》一書中提出了氣質的體型學說。他基於對精神病人的研究,將人的體型分為三類,肥胖型、細長型和結實型。肥胖型的人具有躁狂性氣質,善交際,表情活潑,親切熱情;細長型的人具有分裂性氣質,不善交際、孤僻、神經質、多思慮;體型勻稱結實的人,謂之結實型,這類人具有粘著性氣質,固執、認真,理解緩慢,具有沖動性。
美國心理學家謝爾頓(Sheldon,1899-1977)也是氣質體型說的代表人物。為了對人的體質進行分類,謝爾頓從正面、側面、背面拍攝了4000名大學男生的裸體照片,通過對這些照片的分析,發現人體體型主要有三大類,即內胚層體型、中胚層體型和外胚層體型。這三種體質類型相當於克雷奇默所說的肥胖型、結實型和細長型。謝爾頓在對2000名被試進行體型與氣質的研究後發現,體型與氣質關系密切。其關系見表11-1。
表1-1 體型、氣質類型和行為傾向
體 型
氣質類型
行 為 傾 向
內胚層型
內臟緊張型
動作緩慢、愛好社交、情感豐富、情緒舒暢、隨和、有耐心
中胚層型
身體緊張型
動作粗放、精力旺盛、喜愛運動、自信、富有進取性和冒險性
外胚層型
頭腦緊張型
動作生硬、善思考、不愛交際、情緒抑制、謹慎、神經過敏
克雷奇默和謝爾頓的體型說對後人研究氣質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但後來研究表明,體型與氣質之間雖然有某種相關,但相關並不高,也並不像他們所講的那麼簡單與直接。因此該學說並未被科學界所接受。
2.氣質的血型說
氣質血型說是由日本學者古川竹二於1927年最先提出,後經西岡一義等人加以發展。該學說提出以後,在日本、中國及西方都得到廣泛傳播。目前,一些日本和西方學者仍在進行所謂的「血型氣質判斷」。這種學說認為血型和「性格」(日本學者一般把氣質與性格不作區分)二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相應的氣質也有這些類型(見表11-2),可以根據人的血型判斷人的氣質,甚至預測愛情和事業。學術界普遍認為,憑人的血型來判定人的氣質類型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也有不少人根據自己的實際體驗認為血型說並不可靠,它已為許多心理學家所否定。
表11-2 血型與氣質之間的關系
血 型
氣質
心理特徵
A
消極保守
性情溫和,老實穩妥,多疑慮,怕羞,順從,常懊喪追悔,依靠他人,獨居少社交,感情易沖動
B
積極進取
感覺靈敏,不怕羞,不易受事物感動,長於社交,多言,好管閑事
AB
A型為主,含有B型的分子
外表是B 型,內里是A型
O
積極進取
志向堅強,好勝霸道,不聽指揮,愛支使別人,有膽識,不願吃虧
3.氣質的激素說
生理學家柏爾曼(Berman)提出,人的氣質是由某種內分泌腺的活動所決定的。他以某種腺體特別發達或不發達為標准,將人分為六種類型:腎上腺型、垂體型、甲狀腺型、副甲狀腺型、性腺型和胸腺型。不同類型的人,具有不同的氣質特點。如甲狀腺分泌多者,感知靈敏,精神飽滿,意志力強;腎上腺分泌多者皮膚濃黑,乾燥,精神旺盛,好鬥等。研究表明,內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缺乏或過剩對人的情緒和行為確有影響,但激素說過分強調激素的重要性,忽視神經系統對人氣質的重要影響,這是其致命的局限。
4.氣質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學說
巴甫洛夫用高級神經活動來解釋氣質。他發現高級神經活動有兩個基本過程,興奮過程與抑制過程。兩種神經過程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強度即大腦皮層細胞經受強烈剌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二是平衡性即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強度對比程度,若強弱相似為平衡,強弱不相似(一強一弱)為不平衡;三是靈活性即對剌激的反應速度和興奮與抑制過程相互轉變的速度。由此,巴甫洛夫確定了神經活動的四種類型及其外部特徵,並認為高級神經活動類型是氣質類型的生理基礎,兩者有一定的對應關系(見表11-3)。巴甫洛夫關於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學說為氣質提供了自然科學基礎,對後來人們研究氣質的生物學性質具有很多啟示。許多學者的研究也發現神經活動類型並不總是和氣質類型相吻合,個體的身體組織、所處的社會環境等其他因素對其氣質也有重要影響。
氣質的體質分類研究雖然對以後的氣質研究有重要啟示,但由於其理論依據、研究手段的局限,大都僅發現了人類氣質的局部規律,所以應辯證地加以分析和對待。
表11-3 高級神經活動類型與氣質類型的對應關系
高級神經活動過程
高級神經活動類型
氣質類型
強度
平衡性
靈活性
強
強
強
弱
不平衡(興奮大於抑制)
平衡
平衡
不平衡(抑制大於興奮)
靈活
靈活
不靈活
不靈活
興奮型(不可遏止型)
靈活型
安靜型
抑制型
膽汁質
多血質
粘液質
抑鬱質
(三)現代氣質理論
50年代中後期是現代氣質理論研究的開端。人們開始用心理測量等方法來研究氣質的結構和特質,並重視氣質與個體活動及行為的關系。形成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種:
1.氣質調節理論
20世紀80年代,波蘭華沙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簡·斯特里勞(J·strelau)在巴甫洛夫學說的基礎上經過25年的實驗研究,提出了氣質調節說。認為氣質是生物進化的產物,但又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它在人的整個心理活動中,在人與環境關系中起著調節作用。氣質可以在行為能量水平(反應性與活動性)和行為時間特點(反應速度、靈活性、節奏性等)中表現出來。此外,他還提出了一系列氣質的心理測量法,並探討了氣質與性格、氣質與活動的關系。斯特里勞的理論雖然是現代氣質心理學史上的一個重要理論成就。但它並沒有脫離巴甫洛夫學說的基本思想。在氣質與人格關系問題上,有些觀點難以為多數心理學家所接受。
2.氣質EAS理論
1975年美國心理學家巴斯(A.H.Buss)與普朗明(R.Plomin)經過多年研究形成了氣質的EAS理論。在他們看來,氣質是人格的一部分,是指那些在生命第一年就出現、持續終生並得益於遺傳的人格特點。根據人反應活動的特性,把人分為四種氣質類型:⑴ 活動性的人。這類人愛活動,總是搶先接受新任務,不知疲倦。嬰兒期表現為手腳不停地動,兒童期在教室里閑坐不住,成年時有強烈的事業心。⑵ 社交性的人。這類人渴望與別人建立親密的聯系,愛好社交。嬰兒期要求其保護人在其身邊,孤單時大哭大鬧,兒童期容易受環境的影響,容易接受教育,成年時與他人很融洽。⑶ 情緒性的人。這類人覺醒程度和反應強度都大。嬰兒期經常哭鬧,兒童期容易激動,成年時喜怒無常,難以合作相處。⑷ 沖動性的人。這類人缺乏控制能力。嬰兒期等不得成人喂飯、換尿布等,兒童期注意容易分散,常常坐立不安,成年時行動帶有沖動性。
EAS理論是當代氣質理論中的典型代表,它所提出的幾種氣質特質及其測量方法為絕大多數氣質研究者所接受和支持,所論及的氣質的性別差異、氣質與學習、環境的關系以及問題行為,都是氣質研究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3.托馬斯、蔡斯的氣質發展理論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中心教授托馬斯(A.Thomas)和蔡斯(S,Chess)認為,氣質「最好可視為涉及一個人行為方式的一般性概念。它與能力相區別,又與動機相區分……氣質則可視為人的行為的一般風格」(Thomas,A.&Chess,S.(1977),Temperment and Develo-pment,p7)。他們通過對新生兒大量的調查、測驗,發現了在l—3個月新生兒中,存在著明顯的、持久的氣質特徵,這些特徵不容易改變,一直持續到成年。由此,他們提出了九個氣質維度,並根據其中的五個,把兒童氣質分為開朗型、難養型、啟動緩慢型和中間型。他們的研究被稱為「世界上最過硬的心理學研究」。此外,現代氣質理論還包括傑羅姆·凱根(Jerome Kagan)的氣質行為抑鬱性研究等。直至今天,學術界對氣質的探討從未停止過。
三、氣質的心理特徵及其類型
(一)氣質的心理特徵
氣質的心理結構十分復雜,它由許多心理活動的特徵交織而成。這些特徵主要包括:
1.感受性。人對內外界剌激的感覺能力,這是神經過程強度特徵的表現。
2.耐受性。人在接受剌激作用時表現在時間和強度上的承受能力,也是神經過程強度特徵的反映。
3.反應敏捷性。心理反應和心理過程進行的速度(如記憶的快慢、思維的敏捷程度、注意轉移的靈活性等),這是神經過程靈活性的表現。
4.可塑性。人根據外界環境變化調節自己以適應外界的難易程度,它與神經過程的靈活性關系密切。
5.情緒興奮性。包括情緒興奮強弱與情緒外觀的強烈程度。情緒興奮性既和神經過程的強度有關,也和神經過程的平衡性有關。
6.傾向性。心理活動、言語和動作反應是表現於外部還是內部的特性。傾向性與神經過程強度有關,外向是興奮過程強的表現,內向是抑制過程強的表現。
(二)氣質的類型
氣質類型是指在一類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動特徵的有規律的結合。由上述氣質心理特徵指標的不同結合便構成各種不同的氣質類型(見表11-4)。
表11-4 氣質類型的心理指標
氣質類型
感受性
耐受性
敏捷性
可塑性
情緒興奮性
傾向性
速度
膽汁質
低
較高
靈活
小
高
外向
快
多血質
低
較高
靈活
大
高
外向
快
粘液質
低
高
不靈活
穩定
低
內向
慢
抑鬱質
高
低
不靈活
刻板
體驗深刻
內向
慢
一般認為典型的氣質類型有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和抑鬱質。具體表現如下:
1.多血質。活潑好動,反應迅速,動作敏捷,思維靈活,但往往不求甚解,注意力易轉移,情緒不穩定,感情易表露且體驗不深,易適應環境,喜歡交往,做事粗枝大葉,具有外傾性。
2.膽汁質。精力旺盛,反應迅速,智力活動具有極大靈活性,直率熱情,表裡如一,情緒體驗強烈,易沖動,有頑強拼勁和果敢性,但缺乏耐心,整個心理活動籠罩著迅速而突發的色彩,具有外傾性。
3.粘液質。安靜沉穩,喜歡沉思,反應緩慢,靈活性不足,比較刻板,注意穩定,不易習慣新環境、新工作,情緒不易外露,善於忍耐,堅韌執拗,具有內傾性。
4.抑鬱質。敏銳穩重,情感體驗深刻、持久、少外露,行動緩慢,膽小、孤僻、不善交往,遇困難或挫折易畏縮,有較強敏感性,容易體察到一般人不易覺察的事件,具有內傾性。
丹麥皮特斯特魯普的一幅漫畫生動地描述了四種具有典型氣質類型人對同一事件的不同反應(見圖11-1)。
圖11-1 四種典型氣質類型人對同一事件的反應
值得指出的是,人的氣質特徵千差萬別,上述四種氣質類型的分類只是相對的,實際生活中純屬某一典型氣質類型的人很少見,大多數人屬於不同氣質類型的混合型,或近似於某種類型,或介於某些類型之間。
第二節 氣質對個體心理和實踐活動的影響
氣質是重要的個性心理特徵,它不僅與人的其他心理現象有密切關系,還在個體活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了解氣質,對大學生來說既有理論意義,又對其社會實踐活動,如學習、求職、人際交往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氣質對能力的影響
(一)氣質與智力活動
大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學習是一項認知性很強的智力活動。氣質雖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與成就大小,但它影響智力活動的特點和方式。前蘇聯心理學家列伊切斯的一項研究表明,氣質對智力活動特點和方式有明顯影響。某班有兩位學生A和B,A具有明顯的多血質和膽汁質的特徵,B有明顯的抑鬱質特徵。學生A在學習時表現出精力充沛,在緊張的學習和工作後,只需短時間休息就能恢復精力,很少見他疲勞和學習間歇;他能一下子關心很多事物,復雜情況和變化不會降低他的精力;他對了解新教材特別感興趣,新的知識信息使他精神煥發、興奮,且感到滿足,但復習舊教科書時,缺乏興趣。學生B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很容易感到疲勞,需要休息或睡一會兒才能恢復精力;對簡單作業要進行准備和沉思;學習新教材時常感到困難和疲憊,對復習舊教材表現出主動性,思維有著驚人的准確性和明晰性,抑鬱質並沒有妨礙他成為一個優秀生,也不妨礙他的智力發展和畢業時獲得金質獎章,其思維的深刻性和細致性補償了他智力活動的困難。
國內外研究表明,在中小學時期,學生的不同氣質類型會影響其學業成績,特別是氣質中的情緒性與活動性對學業成績有一定影響。但對大學生的研究沒有發現氣質類型對學業成績有影響(朱瓊瑤,1999)。
(二)氣質與運動能力
氣質雖與能力不同,但彼此又相互影響。有研究表明,某些氣質特點有利於某些能力的發展,而有些氣質特點則會阻礙某些能力的發展。對國家優秀運動員的調查表明,優秀運動員由於運動項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氣質類型的分布。例如,乒乓球運動員中進攻型選手以多血質、膽汁質者為多,防守型選手則以粘液質為多,短跑、跳高、擊劍、摔跤等運動項目膽汁質者較為適宜,體操則以多血質者為宜,長跑、登山活動以粘液質者較佳。日本學者對圍棋選手的氣質類型作過更全面的研究分析,認為氣質類型與運動能力的關系極為密切。
二、氣質對職業活動的影響
氣質作為人行為方式的影響因素,雖對活動效果不起決定作用,但對職業活動,尤其是一些特殊職業活動來說卻具有重要作用。了解氣質,可以幫助大學生選擇合適的專業和職業,也可以根據興趣來「改造」或「掩蓋」自己的氣質。
(一)不同職業對從業者可能有不同的氣質要求,不同氣質的人對職業的適合度不同
世界上的職業,林林總總,各具特色。有些需要從業者有較強的耐受性,注意力能長時間集中,而有些則要求從業者反應敏捷、動作靈活。例如,對於從事紡織工作的紡織女工,要求具有注意穩定且善於轉移、動作敏捷等品質。對醫務人員則要求具有反應靈敏、耐心、細致等品質。一般來說,要求速度的工作,多血質和膽汁質特徵的人更適合;要求穩定、持久性的工作,粘液質特徵的人更適合;要求精細、敏銳的工作,抑鬱質特徵的人更能勝任等。在一般性的學習和工作中,這種影響並不顯著,這是由於氣質的積極方面對其消極方面有補償作用。例如多血質的人注意轉移靈活可彌補其注意不穩定的特點;粘液質的人細致耐心可適當補償其速度的不足。而且,後天形成的性格也會掩蓋其某些氣質特徵。如一個膽汁質的醫科學生可能因為他專業的要求,而在後天培養起謹慎的性格特徵,從而掩蓋其粗心、沖動的一面。
不同氣質特質的人,對不同類型職業活動的偏愛也有所不同。研究發現,在律師、辦公室人員及圖書管理員這三種具有不同刺激負荷的職業中,高、低反應性被試的分布不同:在19名喜愛律師職業的被試中,14人為低反應性的,在23名喜歡圖書管理員職業的被試中,15人為高反應性個體。這說明氣質特徵與個體活動愛好有關,人可以通過選擇活動、職業和環境來滿足由自己氣質特點決定的心理需求。
(二)氣質與特殊職業
氣質對人職業活動的影響在一般職業中表現得並不明顯,而在一些特殊職業人員中,如宇航員、參加國際比賽的運動員、雷達觀察員等,職業對其氣質特質的要求則較為嚴格。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必須經過氣質特質的測定,進行嚴格地選擇和培訓,才能勝任這類活動。比如,一級方程式賽車手,其氣質特質對其職業運動成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在起飛前7分鍾還能睡得很好,情緒穩定性是他成為宇航員的重要條件。英國學者艾森克(H·J·Eysenck)指出,外向的人不能很好地擔任「警戒」任務,據此雷達管理員應該由內向的人來擔任。
(三)氣質與職業成就
在一般職業活動中,氣質並不決定一個人的職業成就,這已為眾多氣質心理學家所公認。在同一職業領域內,人們可以找出不同氣質類型的代表;在不同領域內的突出人員中,也可以找出同一氣質類型的代表。研究發現,俄國四位著名文學家,普希金屬於膽汁質,赫爾岑屬於多血質,克雷洛夫屬於粘液質,果戈里屬於抑鬱質,他們雖屬不同氣質類型,但在文藝領域內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達爾文和果戈里雖都屬於抑鬱質類型,但都在他們的專業方面獲得了偉大的成就。因此,氣質並不能決定一個人職業活動的社會價值和成就高低,任何氣質類型的人,都可以在各自的專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為出類拔萃的人。
三、氣質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氣質並無好壞之分,但每種氣質都有有利或不利於心理健康的一面。例如,多血質的人情緒豐富,容易適應新環境,但注意力不穩定,興趣容易轉移。抑鬱質的人工作中耐受力較差,易感到疲勞,但感情比較細膩,做事審慎。比較而言,在環境不良的情況下,那些典型或較典型的膽汁質或抑鬱質的人,尤其是膽汁質—抑鬱質混合型的人較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進而影響學習、生活和成功。從神經類型的角度看,對神經系統弱型的人來說,承受外界剌激的能力較低,容易在不良因素的剌激下產生心理障礙或心身疾病,如神經衰弱、抑鬱症或胃潰瘍。而對於神經系統強而不均衡的人來說,經常處於
❻ 黑帽子有個大M的漫畫人物是誰
上杉達也——日本漫畫家安達充代表作《TOUCH》里的男主角。愛好是偷看女生換衣服和色情雜志,卻是漫畫里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
上杉和也——上杉達也和上杉和也是一對雙胞胎兄弟,除了相貌一模一樣之外,個性和對生活的態度都有南轅北轍的差別。哥哥達也性格樂天散漫,弟弟和也則是積極嚴謹。
❼ 求這個帽子上的圖畫是哪個漫畫里的人物
美國的漫畫英雄總共有7000多個,美國漫畫中的超級英雄主要來自於兩個巨頭的漫畫公司,一個是DC漫畫公司,一個是驚奇漫畫公司。DC漫畫公司是美國最具實力且歷史最悠久的漫畫公司之一,始建於1935年。Marvel旗下有5000多名漫畫英雄,始建於1939年。
❽ 漫畫家 的帽子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2-.jhtml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db2-.htm
http://item.taobao.com/auction/item_detail-0db1-.jhtml
希望能幫到你
❾ 外國漫畫著名的漫畫大師有哪些。其作品是
宮崎駿 世界最著名的動畫大師。有人也將他和金庸相提並論,同樣淵博廣闊的知識,同樣深沉厚重的依託,同樣被認為是通俗幼稚以至低級的文藝形式成為經典。宮崎駿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被日本三代動畫家中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他在打破手冢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精神為下一代動畫家做出了榜樣。宮崎駿創建的CHIBLI工作室至今仍是動畫追隨者心中的聖地 他的作品風格是 夢想、環保、人生、生存 1978年第一部全程由宮崎駿監制的作品《未來少年科南》在NHK 播出 1982年長篇漫畫《風之谷》在德間書店的Animage 雜志上開始連載 1980年劇場版《魯邦三世Caliostro城》 1984年劇場版動畫《風之谷》上映 1986年《天空之城》 1988年《龍貓》、《螢火蟲之墓》 1989年《魔女宅急便》 1991年《歲月的童話》 1992年《紅豬》 1993年《聽見濤聲》 1994年《百變狸貓》 1995年《風之谷》、《側耳傾聽》 1997年《On Your Mark》、《幽靈公主》 2001年《千與千尋》 2002年《貓的報恩》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 1978年第一部全程由宮崎駿監制的作品《未來少年科南》在NHK 播出 1982年長篇漫畫《風之谷》在德間書店的Animage 雜志上開始連載 1980年劇場版《魯邦三世Caliostro城》 1984年劇場版動畫《風之谷》上映 1986年《天空之城》 1988年《龍貓》、《螢火蟲之墓》 1989年《魔女宅急便》 1991年《歲月的童話》 1992年《紅豬》 1993年《聽見濤聲》 1994年《百變狸貓》 1995年《風之谷》、《側耳傾聽》 1997年《On Your Mark》、《幽靈公主》 2001年《千與千尋》 2002年《貓的報恩》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 鳥山明 是日本愛知縣人,生於1955年4月5日。1974年從縣立工業高中設計科畢業,進了一家廣告設計公司,從事設計工作。由於他經常遲到,只幹了3年就辭職了。有一天,他在茶館里看見《少年跳躍》周刊,被漫畫徵稿的獎金吸引住了,滿心歡喜地把應徵稿件送去,卻落選了。他沒有甘心,又畫了一幅送去。就這樣,不斷的投稿,終於在1978年,他的《島上漫遊》在《少年跳躍》上刊登了。這是他第一次嶄露頭角。他自己說:"鳥山這個姓在日本很少見,所以一開始就給讀者留下了一些印象"。1979年,他的《阿拉蕾》(即《IQ博士》)開始在《少年跳躍》上連載。最終,鳥山明成為了日本最具影響力的漫畫家之一。 鳥山明的畫風是十分卡通化的,無論人物還是別的什麼,總是圓頭圓腦的,而且頭和身體的比值特別大,很可愛。雖然這樣,但鳥山明深厚的繪畫功底還是體現得淋漓盡致,每一頁都畫的十分精緻。 鳥山明的主要作品有: 《龍珠》(大陸以前譯作《七龍珠》,共43冊) 《IQ博士》(大陸以前譯作《阿拉蕾》,共18冊) 《鳥山明作劇場》 《sand land》 《無能君漫畫研究所》 《COWA!心慌慌》 鳥山明最具影響力的作品其實只有《龍珠》和《IQ博士》。 先講講《龍珠》。(啊……《龍珠》實在是太有名啦,真怕評的不好)故事中的主角叫"孫悟空"(還長了條尾巴),在第一冊就上場的還有一個叫"烏龍"的小豬以及牛魔王。儼然一負照抄《西遊記》的架勢,可是過不了幾本,故事的發展就和《西遊記》沒什麼關系了,"烏龍"、"牛魔王"在以後的故事中也是罕有出現,後來就更是差之十萬八千里了,可見鳥山明在剛開始畫的時候是很想參考《西遊記》,可後來改變了想法。 從人物形象上看,因為故事是發生在現代,所以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牛魔王"差別很大,最明顯的就是牛魔王了,居然是個普通的大叔,只不過帶了個有牛角的頭盔,呵呵。 《龍珠》的打鬥場面實在是很精彩,動作瀟灑而且合理,畫面流暢,各種招勢層出不窮,實在可算是技擊類漫畫的經典之作。 就我個人認為,《龍珠》到第35冊打完沙魯就應該結束了,不論從第35冊的最後一頁的畫面,從封面以及標題(再見了,戰士們),還是從整體的情節安排看都是如此。但後面硬是還有8本,不知是為什麼。 《龍珠》實在是太成功了,被改編成動畫,做成電子游戲,各種招貼畫……但在肯定它的同時人們也提出了很多不滿。比如,連載數年來,打鬥場面逐漸升級,但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大不如前,畫的也越來越粗糙了,故事情節也走入了殺關的套路。想想也是,"界王拳"從一倍變成了幾十倍,超級賽亞人變身也從最普通的變成了所謂的"超級賽亞人之三"。哎……其實這是個通病,很多漫畫(其實不光是漫畫),如《聖鬥士》、《北斗神拳》都是如此。對於一個長篇的作品,故事總要有新異、有變化,實在是很難的,如此看來,北條司那一貫的單元劇形式確實是個很明智的選擇呢。 現在來說說鳥山明最具特色的作品:《IQ博士》。可以說,沒看過《龍珠》不要緊,但一定要看《IQ博士》。這部作品使我覺得鳥山明真是個不一般的人。 鳥山明式的幽默--《IQ博士》。在眾多的幽默漫畫中,這是很特別的一部,它使人耳目一新。故事是單元劇的形式,講生活在一個叫天神村中的人們的故事,主角是個叫"則卷小雲"的機器小女孩。故事中有幾個典型的搞笑要素:"大便"、"超人"、"作者自己"。 "大便"(如果您正在進餐,那實在是對不起啦,呵呵)。在《IQ博士》中,大便的出現頻率頗高,小雲和小吉(們)總是在玩大便,有時大便還會被擬人化,長出眼睛和腿。其實,小孩子對大便是很感興趣的(小孩子對有特點的東西都感興趣)。小孩子如果在大街上發現一堆大便,一定會驚喜的大叫。鳥上明對大便這種大多數人不喜歡的、不屑於放入作品中的東西毫不避諱。我還記得書中有一幕,有一個外星人(從外形上來說,就是地球人戴了個蒼蠅頭形狀的帽子),發現地球上這種叫大便的東西真是香,饞的直流口水,用手指挑起一沱就往嘴裡塞,連吞帶咽的把一堆大便吃了下去,好吃的他直說以後要帶一些回去。哎……現在人活得很累,在人前總是需要裝作一本正經,但在《IQ博士》中,盡情的笑吧。 "超人"。和美國的超人在外形上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是Q版的了(其實,《IQ博士》中的人物和北條司、原哲夫的一比,全要屬於Q版的了)。但是不同的是,這里的超人再也不是那個本領超強、勇敢正義的超人了,而是個一心想模仿超人的普通大叔,梳著超人式的頭發(臉也和真的超人一模一樣),平時戴著眼鏡,還剛巧在報社工作,變身了就穿超人服。但他不會飛,於是趴在一塊滑板上向前滑,兩手平舉,故作在飛狀;有時披風洗了還沒晾乾,就用一塊棉被代替;有時剛好碰到電話廳里有人在打電話,他就把人家強行拉出來,自己進去變身(就是從書包里那出超人服來換);而壞人往往比他強,於是貪生怕死的他只好就地投降,等壞人走了,他就說,哎……跑的真快,於是在夕陽下,他一本正經的說:"我又再次挽救了地球!太偉大了!到底什麼時候才會有真正的和平到來呢?"這樣的一個超人是否會給你耳目一新的喜劇效果呢?我個人認為這是肯定的--超人是《IQ博士》中設計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作者自己。在漫畫中出現作者自己的形象是不多見的。在《IQ博士》中卻經常出現。鳥山明把自己畫成一個帶著口罩的機器人,融入了天神村的人們中,有時在漫畫中會有這樣的情節,某某人會對漫畫中的鳥山明說:"喂,既然你是作者,把我的腿畫的長些如何?";有時鳥山明會來做某某比賽的裁判,比賽結束了竟然把獎金獨吞了,然後說我是作者,然後眾人大罵。哈哈……是不是很有趣,看過才知道。 在《IQ博士》中,一切都是卡通化的,太陽、小豬……都會說話;在漫畫中也有出現日本有名的黑社會"三口組",不過在漫畫中他們只不過是三個吃著"草莓棒棒"、戴著墨鏡的大叔;漫畫中也常出現鳥山明的編輯,因為他常向鳥山明催稿,所以他的形象在漫畫中可想而知%A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