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做孔明帽子形狀的孔明燈
工具和材料:A.拷貝紙 B.裁紙刀 C.剪刀 D.尖嘴鉗 E.棉線 F.工業酒精 G.502膠 H.電線 I.棉花 J.竹條;
注意事項:孔明燈必須要在無風的天氣和空曠的場地上放飛,否則不但不能飛上天,而且可能會引起火災。放飛時,需要2-3人的共同協力,強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燈底部拴上線,這樣既可以重復放飛,又能控制起飛高度和范圍,避免引起火災。
步驟
A.用裁紙刀將竹條削到厚薄3毫米以內,然後,把竹條彎成一個圈,用棉線或502膠固定。竹子有彈性,竹圈可能會不圓,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圓形。
B.用尖嘴鉗把廢電線外面的絕緣層去掉就可以得到細銅絲。不過,銅絲不能太細,否則容易燒斷,可以用3根銅絲擰在一起避免這個問題。
C.用薄紙剪成如圖所示規格的紙片.將第一張紙片的一邊與第二張的一邊粘在一起,再將第三張,第四張......依次同樣粘上去,直到拼成一個兩端漏空,直徑約60厘米的球狀物.再剪一張圓形薄紙片,把上面圓空口糊住.待干後,把氣球吹脹,找一條薄而窄的竹條,彎成與下面洞口一樣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內交叉兩根互相垂直的細鐵絲,並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紙邊上,糊成的氣球不能漏氣
D.把銅絲綁在竹圈兩端,再把做好的燈罩粘在竹圈上。在銅絲上綁上棉花,浸上酒精,點燃後就可以放飛了。孔明燈不能太小,否則很難升上天。
放飛
2. 為什麼魯班這么聰明
傳說魯班妻子雲氏是一位巧匠。《玉屑》上記述,她是雨傘的發明者,第一把雨傘就是她送給丈夫出門給人家蓋房屋時用的。"傘"字早有出現,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撐合的傘。雲氏為了使丈夫蓋房子不受日曬雨淋之苦,受小孩以荷葉當帽子的啟示而發明了傘。房子可擋雨,但不能移動,傘則能攜帶到千里之外。
3. 天龍八部帽子打造圖8級從哪購買
7-10級打造圖在洛陽NPC賽魯班處購買獲得(賽魯班隨機刷在洛陽71.95、228.129、107.147三個地方,每小時隨機刷5個武器防具飾品6-10級的打造圖,多數時間他都刷在洛陽九州驛站的左邊)。或用善惡值在蘇州NPC李樂施191.94處購買獲得。或在元寶商店用元寶購買獲得(強烈不推薦)。
4. 請問魯班書上說的各種整人的法術是真的嗎有人試過嗎靈嗎我不要網上復制。謝謝
魯班法術-鐵泥鰍法
就是讓人家牆垮掉(過去是土牆,現在是水泥牆。是沒用的)。記得小時候一位叔叔會鐵泥鰍法,跟我爸較勁。我爸讓他對著破土牆試試,叔叔使完法,土牆上中間開始冒水,我爸拿來鋤頭就把冒水的那一塊牆土挖掉。除了用解法之外,這是破鐵泥鰍的硬辦法。不然水就會越冒越大,土牆也就會沖垮掉。當然現在不用怕了,鋼筋混泥土,即使九牛造也不一定弄得跨。
魯班法術-推磨法
就是讓你家的磨子不停的跳,那樣就磨不出粉來。這個法也可以用硬辦法破解,石磨的中心有根木頭做的磨心,用錘子敲三下磨心底部。石磨就不會再跳了,用萬破法也能破解,我的魯班師傅是石匠,也破過這種。
5. 王者榮耀帽子能不能增加魯班火箭彈的傷害
並不能,魯班的二技能是附帶目標5%生命值的法術傷害,雖然是法術傷害並不依靠法術加成,不過可以享受法術穿透,大帽是純粹加法強的裝備,所以不能
6. 天龍八部 7級帽子打造圖 在哪弄的 詳細點
賽魯班 在洛陽九州傳送點 台階右邊,每小時隨即刷新5個圖,並不一定有這個帽子7級得,你得搶才能買的到。否則只能元寶商店或者是蘇州善惡商人了,不過這兩個不靠譜。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7. 魯班為什麼能發明出傘
傳說傘是由魯班妻子雲氏發明的。雲氏為了使丈夫蓋房子不受日曬雨淋之苦,受小孩以荷葉當帽子的啟示而發明了傘。房子可擋雨,但不能移動,傘則能攜帶到千里之外。
8. 帽子最著名的政治活動業績是什麼
關於墨子政治活動的業績,最著名的是止楚攻宋。當時,著名匠師公輸般(魯班)為楚王製造了雲梯,將發兵去攻打宋國(都城商丘,在今河南商丘南,擁有今河南東部和山東、江蘇、安徽間地)。墨子得悉這個消息後,立即一面派遣禽滑厘率領三百名弟子,帶著自己設計和製造的守城器械去宋國協助守城;一面親自從魯國出發,趕往楚國(今陝西商南東南、安徽含山西北、河南南陽以南、洞庭湖以北一帶)。一到達楚國的都城郢城(今湖北江陵附近),墨子便冒著被殺的危險,用辯理和科技知識,使楚王和公輸般折服,放棄了攻宋的計劃,從而消弭了一場攻殺戰爭。除止楚攻宋外,墨子還曾勸止魯陽文君攻伐鄭國(都城在今河南新鄭),勸止齊(今山東北部,都城在今淄博東北的臨淄)王攻伐魯國。
9. 王者榮耀這是妲己還是魯班
這應該是玩家,對其兩者進行的組裝。你看他的帽子明顯是魯班的電,玩小子皮膚上面的帽子。可他偏偏卻長了一個像妲己一樣的尾巴。本質上說應該是妲己,只不過穿了一個魯班的衣服。
10. 魯班為什麼發明傘
傳說傘是由魯班妻子雲氏發明的。雲氏為了使丈夫蓋房子不受日曬雨淋之苦,受小孩以荷葉當帽子的啟示而發明了傘。房子可擋雨,但不能移動,傘則能攜帶到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