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維吾爾族花帽介紹
維吾爾族傳統的帽子有三種—皮帽、單帽和花帽, 總稱為「巴西克依木」。其中花帽最具民族特色, 其花色式樣約二十餘種, 各具地區、性別、職業、年齡等特點。如南疆地區的維吾爾族人多喜歡戴以巴旦木杏核圖案為主的巴旦木花帽, 為黑底白花; 吐魯番地區的維吾爾族男女老幼則喜歡紅花綠葉、花大底空小、顏色火紅鮮艷的吐魯番花帽; 知識分子多喜歡戴奇曼花帽, 又稱「奇曼塔什干朵帕」, 它以米字為骨架, 花枝葉交錯, 花紋以枝桿連結或以線條分隔, 成多個正反三角, 菱形格局, 用冰裂紋或點線綉成底紋與主花相映襯, 色彩多為淺綠色底小紅花; 維吾爾族姑娘最愛再爾花帽, 它用金銀線盤綉, 所綉花多為立體。戴再爾花帽在陽光下行走, 花帽熠熠閃爍, 給人以華貴之感。做禮拜時戴的帽子稱阿克多帕, 即白色帽, 以白色線扎花紋,維吾爾族婦女所蒙面紗或蓋頭, 多為咖啡色、黑色、灰色和白色。其頭巾花色鮮艷,以紅、黃、藍、綠色為主。
最具維吾爾族民族特徵的維吾爾族花帽, 式樣繁多。因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職業、不同地位的人愛好不同, 花帽的花紋圖案式樣都各不相同。但不論何種花帽, 其圖案紋樣都是以新疆花卉果實等自然物象為素材, 加以藝術提煉而成。花帽中最負盛名的是南疆喀什地區盛產的男式巴旦木花帽。
關於巴旦木花帽還有一傳說: 公元955 年, 黑汗王朝的蘇里唐蘇托克·布格拉接受伊斯蘭教, 並定其為國教, 定「星月藍旗」為國旗。公元1176 年, 由中國東北西遷的西遼(契丹) 人滅黑汗王朝, 改制國旗, 禁用「星月藍旗」。莎車、和田、阿克蘇、庫車及中亞部分的人民不甘淪亡, 在黑布上綉制形似「半月星辰」的巴旦木花紋, 縫製成代表「星月藍旗」的巴旦木花帽。這一傳說, 既說明維吾爾人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 又說明維吾人喜愛巴旦木花帽所孕含的宗教情結。
2. 維吾爾族的帽子象徵什麼
維族男人的帽子叫巴達木帽子,帽子外邊兒有著巴達木的形狀,裡面是紅的.聽說,裡面的紅色象徵著以前戰場上的英雄們流過的血. 外邊兒有巴達木的原因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是因為巴達木里的營養成分比較高,而且對身體,對人腦的有絕對的效果和營養. 女人的帽子估計是從伊斯蘭教進入之後的影響吧.但,我想那個也是古老的傳統,象徵的是思念和道德吧...
3. 維族為什麼戴帽子
風俗吧
4. 維吾爾族為何戴帽子
因為新疆的天氣夏天很熱,太陽大。冬天又冷凍耳朵。所以夏天帶上帽子擋住太陽對頭頂的照射,冬天則是為了保暖。帽子的花紋則和他們民族的習慣和個人愛好有關系。
5. 花帽的歷史
在各種花帽中,「巴旦木」花帽的歷史最悠久。它又名「吐斯」花帽。花帽上綉有似「半月」、「星辰」的花紋,據說,這種花紋還有一段悲壯的傳說。公元995年,黑汗王朗的蘇里唐克蘇托克·布格拉接受了緣於阿拉伯半島的伊斯蘭教,並把它定為自己國家的國教,而且還將國將定為「星月藍旗」。到了公元1176年,由東北西遷的契丹人所建立的政權西遼攻滅了黑汗王朝,為了便於自己的統治,西遼政權改制了國旗而禁止使用「星月藍旗」。但是,人民不甘受奴役的命運,莎車、和田、阿克蘇、庫車以及中亞部分地區的人民,在黑布上綉了半月星辰的圖像,縫製成花帽,戴在頭頂,以示不肯放棄「星月藍旗」,不願做異邦人的奴隸。所以說這種「巴克木」花帽也是維族人不屈精神的象徵.
6. 為什麼維族人 又叫皮帽子
有些地區的維吾爾 冬天戴的真皮的帽子。
但是並不是說 維族人又叫做皮帽子。那隻是一種帶點損人的不太文雅的稱呼。
7. 維族人為什麼叫做皮帽子
皮帽子:漢族人調侃維族男人的稱呼,因為維族人非常喜歡戴帽子,質量最好的就是皮帽子。那種四方的,據說是已婚維族男人戴的,圓的淺色的則是未婚小夥子戴的。
維吾爾族帽類及頭飾種類很多,在維吾爾族服飾中最有特色維吾爾族男女都喜歡戴帽子。
因為戴帽不僅具有防寒或防暑的功能,更重要的是作為生活禮儀中的需要,社交、探親、訪友以及節日聚會等場合均需佩帶。維吾爾族的傳統帽子主要有皮帽和花帽兩大類。
皮帽主要用於禦寒,大多用羊皮製作,也有狐皮、狸皮、兔皮、旱獺皮、海獺皮、貂皮等。主要有以下幾種:
1、白吐馬克(喀什白皮帽)
主要由青年男子戴,形似深缽,羊皮製,絨毛在內,皮板在外,頂部有四個厚大的菱角,在下沿,有一圈白色或黑色毛邊。
2、阿圖什吐馬克
帽面由黑色平絨或絲絨製成,形似缽形,較喀什吐馬克淺,下沿的一圈毛邊為旱獺或貂皮製成。
3、賽爾皮切吐瑪克
形狀同白皮帽,但布料用平絨或絲絨製成,沿邊較細,而用貂皮或其它獸皮作成,此帽一般由中老年男性和宗教人士戴。
4、歐熱吐瑪克
該帽約高30公分,形狀類梯形、柱形,分里外兩層,以一般羊毛皮為里子,黑色羔皮作面,男女農民均戴,女帽主要由老年婦女戴。
5、開木切特吐瑪克,沿邊較寬,用海獺皮縫制,帽圈帽頂用黑色或咖啡色平絨、絲絨作面子,此帽子過去多為貴婦佩戴,現在多為老年人佩戴。
擴展材料:
特色花帽:
1、巴旦姆花帽
是用巴旦姆杏核變形和添加花紋的一種圖案,其紋樣姿態豐富多樣,多是黑底白花,莊重、古樸、大方,維吾爾族男性老幼都喜歡戴這種花帽。
2、塔什乾花帽
原是塔什幹流行的一種花帽,是對格刺綉幾何形紋花帽的通稱,深受廣大男女青年所喜愛,一般色彩對比強烈,火紅閃耀如盛開的花叢。
3、格來木花帽
即扎絨花帽,帽似地毯絨面,綉法費工,比較少,但廣為男女青年喜愛。
4、曼波爾花帽
頂綉四組圓開紋樣,邊有四組長方或圓形紋樣,是最常見的一種男女老幼都可戴的花帽。
5、奇曼花帽
也是普通常見的花帽,帽以米字為骨架,花枝葉交錯,花紋以枝桿連結或線條分隔,成多個正反三角、菱形格局,帽面圖案似地毯排列,也稱奇曼塔什干朵帕,女性穿戴。
6、再爾花帽
即金銀線盤綉花帽,是姑娘、婦女最喜愛一種花帽,所綉的花多是立體的,在陽光下熠熠閃耀,給人以華貴端莊之感。
7、瑪日江朵帕
即串珠亮片花帽,是姑娘和小女孩最常戴的花帽之一。
8、金片花帽
是用壓、鏤花紋金片綴在帽上加以裝飾,是舊時富家婦女戴的一種很貴重的花帽,已見不到戴這種花帽的人了。
9、吐魯番花帽
是吐魯番、鄯善、托克遜地區流行的一種男女老幼都戴的花帽。其特點是花大底空小,而且顏色特別火紅鮮艷,只有這一地區的老年人還戴這種艷麗奪目的花帽。絕大多數使用綠色為底色。
10、伊犁花帽
是流行在伊犁地區的一種大方、雅緻,男女都可戴的花帽。它的花紋纖細、色彩柔和。五瓣花帽,維吾爾語稱「白西塔拉多帕」。
一般花帽是四瓣拼縫成的,而這種花帽比一般花帽多一瓣,是一種男孩、女孩戴的花帽,帽子較小,紋樣比較簡單。絕大多數使用紅色為底色。
11、夏帕克帽
即瓜皮帽,是新疆南部地區男性老幼夏季戴的一種便帽,有時冬季作為襯帽,多為素麵,有些在帽口有水紋。
12、賽里甫西吐瑪克
即高筒花帽,也有人稱賽蘭多帕,多為宗教神職人員戴,上纏賽蘭。
13、阿克多帕即白色帽,帽上有白色線扎花紋,是做禮拜時戴的一種帽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維吾爾族
網路-小花帽
8. 新疆的維族人為什麼都戴帽子呢
維族人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義頭頂對著天空是不禮貌的,所以男人帶帽子,女人戴頭巾
9. 維吾爾族服飾的由來
推薦答案
2011-3-5 11:38 服飾圖案, 既具有審美功能, 也標志著某種信仰的涵義。我們經常會在漢民族的服飾和飾物上發現可愛的小動物圖案, 在時尚的T 恤、文化衫上也會有一些青少年崇拜的偶像的畫像。但在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族的服飾和飾物上,禁繪帶眼睛的動物圖案, 即便在個別飾物如地毯、毛巾、枕巾上出現小鳥等動物, 也僅是圖中一小小的點綴而已。這是因為伊斯蘭教禁忌偶像崇拜之故。
由於伊斯蘭教禁忌偶像崇拜, 禁忌在服飾、飾物和建築物上描繪人物、動物的造型,聰慧愛美的維吾爾人對美的追求轉向對以自然物象為內容的圖案藝術創作。也因為維吾爾族曾信奉過的薩滿教、祆教、拜火教等對大自然的崇拜等因素的綜合作用, 維吾爾族把以大自然物象為內容的圖案藝術創作發揮到極致。他們以各種花卉紋樣, 以植物的枝、葉、蔓、果實圖案紋樣, 以現實生活中的壺、盆、瓶、爐、壇、琴等物的圖案為裝飾紋樣, 並以直線、曲線、弧線構成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菱形、星形、新月形、鋸齒形等各種各樣的規則或不規則的幾何圖形, 盡情裝點著維吾爾族服飾, 維吾爾族婦女的裙褲、坎肩, 維吾爾族男子的袷袢、腰巾等, 無不展示著獨具伊斯蘭濃郁風格的維吾爾族服飾之美。
最受維吾爾族女性青睞的「艾得萊斯」綢裙料, 為新疆維吾爾族獨創。它採用中國古老的扎經染色工藝, 在經紗上扎結進行染色, 圖案為黑、藍、紅、綠與白相間的不規則的幾何圖形和線條波浪式紋樣。這些圖案紋樣多被認為是水紋、樹枝紋、木梳紋、木板紋、巴旦木花紋等的變形紋樣。筆者曾詢問過身著艾得萊斯綢的維吾爾族女性艾得萊斯綢圖案紋樣的寓意, 她們之中的不少人認為: 紅的代表火, 藍的代表水, 綠的代表樹。實際上它是維吾爾族曾信奉薩滿教而崇拜火神、水神、樹神等大自然物的一種宗教意識的反映。
最具維吾爾族民族特徵的維吾爾族花帽, 式樣繁多。因不同地區、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及不同職業、不同地位的人愛好不同, 花帽的花紋圖案式樣都各不相同。但不論何種花帽, 其圖案紋樣都是以新疆花卉果實等自然物象為素材, 加以藝術提煉而成。花帽中最負盛名的是南疆喀什地區盛產的男式巴旦木花帽。
巴旦木盛產於新疆南疆地區, 在乾旱的沙漠地區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其果實富有營養, 是維吾爾族人十分喜愛的乾果食品。其果核形似新月。因為以上原因, 巴旦木圖案成為維吾爾族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飾圖案。巴旦木花帽的圖案, 就是由按前後順序旋轉排列的四個巴旦木紋樣構成, 線條豐富多樣, 花色莊重素雅, 深受維吾爾人喜愛。
關於巴旦木花帽還有一傳說: 公元955 年, 黑汗王朝的蘇里唐蘇托克·布格拉接受伊斯蘭教, 並定其為國教, 定「星月藍旗」為國旗。公元1176 年, 由中國東北西遷的西遼(契丹) 人滅黑汗王朝, 改制國旗, 禁用「星月藍旗」。莎車、和田、阿克蘇、庫車及中亞部分的人民不甘淪亡, 在黑布上綉制形似「半月星辰」的巴旦木花紋, 縫製成代表「星月藍旗」的巴旦木花帽。這一傳說, 既說明維吾爾人反抗侵略的斗爭精神, 又說明維吾人喜愛巴旦木花帽所孕含的宗教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