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吉思汗是不是禿頂
為了回答你這個問題,我特意查看了一些資料,從成吉思汗的畫像來看,成吉思汗年輕的時候頭發很濃密,到了年老的時候,頭發明顯少了不少,至於是否禿頂,由於沒有他不戴帽子的畫像,因此估測不出來。如果成吉思汗脫發嚴重的話,換做是有今天的技術,也可以把脫發部位用補發增發的方式讓頭發濃密起來,其實,那時候民間也有現在的所謂織發補發術了,只是可能皇室不知情而已。
話說古時禿頂的人士也非常多,特別是在唐朝時期,曾經因為禿頂的人太多導致出家做和尚的也非常多,正是因為禿頂的人太多,有一個叫潘天佑的盤發師發明了稀脫禿發織補術,為宮廷織發補發,潘天佑由於精力有限,無法惠及平民百姓,普通民眾即使脫發嚴重也因沒有人會織發補發而享受不到這樣的服務。,因此當時因為脫發原因導致出家和尚太多還發生過滅佛事件,自從發生滅佛事件之後,潘天佑心灰意冷,告老還鄉,回到其湖北老家,因此,潘天佑發明了稀脫禿發織補術在當時的長安城也沒有流傳開來。
所以就算到了成吉思汗時代,潘天佑的稀脫禿發織補術也只能在民間潘氏家族裡流傳,再也沒有登上大雅之堂,為皇室貴族服務。因此,如果成吉思汗就算是禿頂,也只能用帽子一遮了之。潘氏稀脫禿發織補術一直到了新中國改革開放90年代之後才由潘氏後人潘翠先女士重新發掘出來,並發揚光大,現在潘氏稀脫禿發織補術也叫哆來咪發補發法,已經為10萬頭發稀少、白頭發等頭發問題困擾了的人士找回了昔日的風采,哆來咪發補發為頭發脫發白發人士帶來了福音。看到了希望。希望這樣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⑵ 成吉思汗家系
簡單的說:
大皇後孛兒台生子四人:長子術赤 次子察合台 第三子窩闊台 第四子拖雷
忽蘭皇後生一子闊列堅
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和別兒哥為術赤之子 蒙哥 忽必烈 阿里不哥 旭烈兀四人為拖雷之子 拜答兒為察合台長子 貴由為窩闊台長子
========================================
成吉思汗家族
在中國北方很寒冷的地方,山野、草原、沙漠、樹林里的人以打獵、捕漁和游牧為生。
他們分為許多不同的部族,後來都稱為蒙古人。有兄弟兩個,哥哥的眼力很好,所以傳說中
他有三隻眼睛,額頭中間還有一隻。有一天,兩兄弟站在高山上望,看見一群人沿著河過
來。哥哥對弟弟說:「那邊車上坐著一個美麗的姑娘,可以做你的妻子。」弟弟走過去一
看,見那姑娘果然美貌動人。兩兄弟把那姑娘雅蘭花搶了來,做了弟弟的妻子。雅蘭花生了
兩個兒子。後來她丈夫死了。她又生了三個兒子。兩個大兒子暗地裡議論:「爸爸死了,媽
媽卻又生了三個兒子。我們家裡只有一個男僕,這三個孩子是他的兒子罷?」雅蘭花知道了
兩個大兒子的議論。在春天裡的一天,她煮了臘羊肉給五個兒子吃,然後叫他們並排坐在一
邊,每個人給一支箭,叫他們折斷,他們很容易的就折斷了;又把五支箭合起來叫他們折
斷,五兄弟輪流著使勁拗箭,都折不斷。雅蘭花說道:「大孩兒,二孩兒,你們懷疑三個弟
弟是怎麼生的,是誰的孩子。我也不怪你們。你們不知道,每天晚上,有一道光從天窗中照
射到我帳幕里,變成了一個淡黃色的男子,來撫摸我的肚皮,後來那人又變成了一道光,從
天窗中出去。這三個孩子是天神的兒子。你們五人都是從我肚皮里生出來的,如果一個個分
散開,就會像一支箭那樣給任何人折斷。要是大家相親相愛,同心協力,就像合起來的五支
箭那樣堅牢,誰也折不斷你們了。」
母親雅蘭花死後,五兄弟並不和睦。四個哥哥說小弟勃端察兒不喜歡說話,是傻子,不
分牲畜給他。小弟弟只得騎了一匹禿尾巴生瘡的瘦馬,沿著斡難河出去打獵過活,揀拾野狼
吃過後剩下來的殘肉。
但勃端察兒可不是傻子,是狼。他搶劫別人的牲口,搶了一個孕婦做妻子,又娶了別的
女人做妻子,俘擄別族的人做奴隸。他是成吉思汗的祖先。
勃端察兒和四個哥哥都是子孫眾多,一代代的繁衍下來,分成蒙古人的許多部族。勃端
察兒的子孫所組成的許多部族之中,有一部的酋長叫做也速該。有一天,他在野外放鷹捕
雀,看見一個男子帶了美麗的新婚妻子經過。也速該就回到家裡,叫了哥哥和弟弟,來追趕
這對夫妻。那男子名叫赤列都,是篾兒乞惕部人,見到三個人惡狠狠的追來,很是害怕,騎
了馬急奔,三兄弟在後追趕,赤列都繞著山岡逃了一圈,又回到妻子坐著的車前。他妻子訶
額倫(「雲」的意思)說:「那三個人追來,想殺死你。只要保住性命,不難再娶得妻子。
每個車座上都有女子,每輛車中都可以找到夫人。你如果想念我,另外娶一個妻子,叫她用
我的名字好了。現在你快逃,聞著我的香氣逃走罷。」把身上的衫子脫下來給他。赤列都剛
接過衫子,看見那三個人繞過山坳追來,忙拍馬逃走了。
三兄弟追了一會,追他不上,回來把訶額倫帶走。她大聲哭叫,也沒有法子。也速該把
她帶回家去,和她成親。也速該和訶額倫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生下來的時候,
左手掌里握著一塊凝結的血塊。那時也速該和敵人打仗,捉來的俘虜中有一個人名叫鐵木
真,就把兒子取名為鐵木真,紀念這個勝仗。
鐵木真就是後來的成吉思汗。
鐵木真九歲
(有的書上說是十三歲)
的時候,父親也速該帶他到外婆家去求婚,半路上遇見了一個親戚德薛禪。德薛禪見鐵
木真眼睛明亮,臉有光彩,很是歡喜,說他有個女兒,請他父子去看看。也速該見到小姑娘
眉清目秀,就向德薛禪求婚。德薛禪答應了。那小姑娘名叫蒲兒帖,比鐵木真大一歲,十歲
了。也速該將帶來的馬匹當作財禮,把兒子留在德薛禪家裡,就回去了。路上遇到一群塔塔
兒人在宴會。塔塔兒人請他喝酒,但想起也速該以前搶掠過他們,便在食物里放上了毒葯。
也速該在回家途中,覺得很不舒服,勉強支撐著走了三天,回到家中,毒發而死;臨死時把
妻子兒女托給親信蒙力克照顧。蒙力克依著也速該的囑咐,去把鐵木真領回家來。鐵木真見
父親死了,撲在地下大哭。
也速該是部族的領袖,他死之後,兒子幼小,部族中人拋棄了訶額倫夫人母子,去歸附
另一個部族泰亦赤兀惕人。訶額倫夫人趕上去苦苦哀求,也是沒用。有一個忠心的族人勸大
家不要走,反給他們用刀砍死了。
訶額倫夫人一家生活很苦,她採拾野果野菜,撫養孩子長大。也速該另外一個妻子生了
兩個兒子,一個叫別克惕,一個叫別勒古台,也跟訶額倫夫人和鐵木真住在一起。有一天,
鐵木真和比他小兩歲的親弟弟合撒兒,還有別克惕、別勒古台四人一起去釣魚。鐵木真和合
撒兒釣到了一條銀魚,另外兩兄弟恃強搶了去。鐵木真兄弟氣憤得很,回去告訴母親。訶額
倫夫人勸他們要和好,說大家同是一個父親的兒子,不應該爭鬧,要齊心合力,向泰亦赤兀
惕人報仇。鐵木真和合撒兒不聽母親的話,說道:「昨天射到一隻雀兒,給他們搶了去,今
天又來搶魚。咱們可不能老是受他們欺侮。」兩兄弟氣憤憤的奔了出去。
別克惕坐在山岡上牧馬,忽然看見鐵木真從後面掩來,合撒兒從前面過來,手裡都拿著
弓箭,知道事情不妙,說道:「咱們正受泰亦赤兀惕人的欺辱,仇還沒有報,你們為甚麼把
我當作眼中釘?我們大家孤零零的,除了影子之外,沒有旁的朋友;除了馬尾之外,沒有旁
的鞭子。為甚麼要自相殘殺?請你們不要殺弟弟別勒古台。」說罷,盤膝而坐,也不抵抗。
鐵木真、合撒兒二人一前一後的把他射殺了。兩兄弟回家。一進門,訶額倫夫人看了二人的
神氣就明白了,大大生氣,狠狠的責罵了他們一頓。鐵木真長大了,泰亦赤兀惕人把他捉了
去,想殺死他,但給他逃了出來。後來鐵木真去娶了幼年時父親給他定下的妻子蒲兒帖。蒲
兒帖帶來一件名貴的黑貂皮襖做嫁妝。鐵木真將這件貂皮襖拿去送給父親老朋友王罕。
王罕念著也速該的舊情,對鐵木真很是照顧,認他為義子。有一天半夜裡,篾兒乞惕人
忽然前來襲擊,幸虧訶額倫夫人的女僕耳朵好,遠遠的就聽見了,忙叫醒眾人逃跑。鐵木真
躲在不兒罕山裡,敵人尋他不到。可是鐵木真的妻子蒲兒帖沒有馬騎,躲在一輛牛車里,給
篾兒乞惕人發現了。篾兒乞惕人就是訶額倫夫人的前夫赤列都的族人,他們為了報復訶額倫
夫人被奪的仇恨,所以半夜裡來襲擊。他們捉到了年輕美貌的蒲兒帖,怨仇已報,又找不到
鐵木真,就收兵回去,把蒲兒帖給了赤列都的兄弟做妻子。
鐵木真去向義父王罕求救。王罕點起了兵,又約了另一個義子札木合,和鐵木真三路會
師去攻打篾兒乞惕人。打了很久時候的仗,才把篾兒乞惕部打垮。鐵木真把妻子奪了回來,
很是高興。蒲兒帖在歸途中生了個兒子,沒有嬰兒襁褓,就把他裹在麵粉里。這個兒子是篾
兒乞惕掠奪者和她生的。鐵木真也不介意,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親兒子,給他取名為術赤,那
是「客人」的意思。鐵木真聰明勇敢,很有見識,勢力越來越大,打敗了無數敵人,做了蒙
古許多部族的共同領袖。大家尊他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頌揚他和海
洋一樣偉大。他的妻子蒲兒帖和他生了三個兒子和幾個女兒。成吉思汗報了仇,把泰亦赤兀
惕部滅了,把害死他父親的塔塔兒部也打垮了。成吉思汗和部屬商議,怎樣處置塔塔兒部的
俘虜。大家說,塔塔兒部的男子,只要高過車軸的,一概殺死,婦女兒童就分給大家做奴
隸。成吉思汗的異母弟別勒古台開完了會,從帳房裡出來。塔塔兒部中有人問他:「你們商
量些甚麼?」別勒古台說:「決定將你們高過車軸的男人都殺死。」塔塔兒的俘虜知道後就
奮力抵抗,使成吉思汗部下遭到很大損失。成吉思汗很是生氣,下命令說,以後開親族會
議,不許別勒古台參加。成吉思汗娶了塔塔兒部美麗的姑娘依速甘做妃子。依速甘說:「我
的妹妹也遂比我還要美麗。」成吉思汗道:「如果我找到你的姊姊,你肯讓位給她么?」依
速甘說:「肯的。」成吉思汗便派人去找尋。也遂和她丈夫正在樹林中避難,終於被兵士捉
住,她丈夫卻逃跑了。也遂的確美麗非凡,成吉思汗很是愛她。有一天,成吉思汗坐在也
遂、依速甘兩姊妹中間飲酒,聽得也遂長嘆一聲,神色鬱郁不樂。他就起了疑心,把博爾術
和木華黎兩員大將叫來,吩咐說:「把所有的人一部一部的分開。自己部里不準有別部的
人。」
這樣分開之後,剩下一個年輕男子無部可歸,查問出來,原來是塔塔兒人,就是也遂的
丈夫。成吉思汗怒道:「這個人心懷惡意,混在我們這里,想幹甚麼?塔塔兒部中凡是比車
軸高的男人都要處死,還有甚麼說的?快快斬了。」就把他殺了。成吉思汗對也遂還是一樣
的寵愛。
成吉思汗東征西伐,捉了不少俘虜。
他分給母親和幼弟斡赤斤一萬戶百姓,作為奴隸。他母親訶額倫夫人心裡嫌少,但沒有
作聲。給長子術赤九千戶,次子察合台八千戶,三子窩闊台五千戶,幼子拖雷也是五千戶。
給二弟合撒兒四千戶,三弟合赤溫二千戶,異母弟別勒古台一千五百戶。他叔父曾經投降過
敵人,成吉思汗不分俘虜給他,還想殺了他。大將博爾術、木華黎等苦苦相勸,說他叔父和
他父親從小在一個帳房中居住,在同一隻鍋子里吃飯。成吉思汗想起了父親,才饒了叔父不
殺。
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臨死之時,將妻子兒女托給蒙力克照料。蒙力克有七個兒子。他
又娶了訶額倫夫人為妻,成為成吉思汗的後父。蒙力克的七個兒子中,有一個名叫闊闊出,
是個巫師,在蒙古人中是最有學問的人。「成吉思汗」這個尊號就是他提議的。他裝神作
怪,自稱常常騎馬到天上,所以蒙古各部的族長都很尊敬他。闊闊出越來越狂妄,有一次聯
合了六個兄弟,把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兒捉住了,吊起來狠狠的打了一頓。合撒兒是草原上
出名的勇士,據說力氣比三條牯牛還大,射箭能射到五百丈遠。他身材高大,人家說他一餐
可以吃完一隻小牛。那當然都是誇張,然而他總是個了不起的好漢。成吉思汗那時候心情正
在不好,聽到了合撒兒被吊打的消息,就罵他道:「人家說,世上凡是活的東西,都打你不
過。為甚麼你給人家打敗了?」合撒兒很難過,流著眼淚走了,三天沒見哥哥的面。闊闊出
去向成吉思汗挑撥離間,說道:「上天有指示:這一次讓鐵木真執掌大權,下一次讓合撒兒
執掌大權。所以你如果不提防合撒兒,後患可大得很。」
成吉思汗信了,當即出發去逮捕合撒兒。訶額倫夫人得到了訊息,急忙乘了白駱駝轎
車,連夜賓士,黎明時候趕到,只見成吉思汗已把合撒兒的衣袖縛住了,除下他的帽子,正
在那裡嚴厲審問,想要殺死他。他見母親趕來,就避在一邊。訶額倫夫人怒氣沖沖的下車,
親手解開合撒兒的袖子,盤膝坐下,解開衣衫,露出了兩只乳房,說道:「鐵木真孩兒,看
見了嗎?你是吃這奶長大的。你三弟、四弟一個奶還沒吃完,你二弟合撒兒已把我兩個奶都
吃完了。他吃完了我兩個奶的乳水,使我胸頭舒暢,心裡快活。合撒兒力大無比,箭法了
得,打倒了無數敵人。現今敵人打完了,你就不要合撒兒了嗎?」成吉思汗為了要使母親息
怒,就說:「母親責備得是,我很慚愧,以後我不敢這樣了。」
他雖然沒有殺死合撒兒,但總是擔心合撒兒會搶他的權位,暗中奪取了合撒兒所領的大
部分百姓,原來的四千戶百姓,只給他剩下一千四百戶。後來訶額倫夫人知道了,很是愁
悶,老得很快,不久就死了。合撒兒手下的人有許多很害怕,都悄悄逃走了。巫師闊闊出的
勢力漸漸擴大,許多部族都去投奔他,擁他為領袖。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的奴隸有些逃到闊
闊出那裡,斡赤斤派人去討還。闊闊出把他的使者打了一頓,不許使者騎馬,叫他背負了鞍
子,徒步回來。
斡赤斤親自去講理。闊闊出七兄弟圍住了要打他。斡赤斤害怕得很,只得認錯。七兄弟
強迫他跪在闊闊出的面前悔過。
第二天早晨,成吉思汗還沒有起床,斡赤斤就到帳里跪下哭訴。和成吉思汗睡在一起的
蒲兒帖夫人坐起身來,拉被子遮住自己赤裸的胸膛,見斡赤斤痛哭,不禁也掉下淚來,對丈
夫道:「他們吊打了合撒兒,又逼迫斡赤斤下跪,欺侮你的好兄弟。將來你逝世之後,你留
下來的廣大國土,當然就給他們搶去了。」成吉思汗對斡赤斤道:「闊闊出就要過來,你會
知道怎麼報仇的。」斡赤斤拭幹了眼淚,走到帳外,預備下三個大力士。過不多時,成吉思
汗的後父蒙力克老翁領著七個兒子,一同走進帳里。斡赤斤抓住闊闊出的衣領,說道:「昨
天你強迫我下跪悔過,現今我們角力去。」闊闊出返身也把斡赤斤的農領扭住。成吉思汗
道:「到外面去,你們摔一場交。」斡赤斤把闊闊出拉出去,預先伏下的三名大力士迎上
來,捉住闊闊出,折斷了他的腰。斡赤斤回進帳去,說道:「闊闊出跟我摔交,打敗了,耍
胡賴,躺在地下不肯起來。」
蒙力克老翁明白了原因,對成吉思汗道:「當你廣大的國土還只像小小土塊的時候,我
就跟你做同伴。當洶涌的大江還只像小溪的時候,我就跟你相識了。你怎麼不念舊情?」他
六個兒子攔住了帳門,圍繞著火盆,挽起了袖子要打。成吉思汗急了,喝道:「讓開!」沖
出帳去,眾衛士便上來保護。成吉思汗見到闊闊出的屍身,命人取來一頂舊帳幕,搭在屍身
上。第二天早晨,帳幕本來關著的天窗打開了,帳幕的門仍然關著,闊闊出的屍身卻不見
了,再也找不到。
成吉思汗對大家說:「巫師闊闊出打我的弟弟,又說壞話離間我們兄弟,違犯了天意,
所以上天把他的性命和屍身都取去了。」成吉思汗又責備蒙力克不對,看在母親的分上,沒
有處罰他和他別的兒子。成吉思汗率領大軍去討伐花剌子模。那是在蒙古人西方的回教大
國,土地廣大,人民眾多,兵力很強。花剌子模的蘇丹摩訶末傲慢而胡塗。成吉思汗出兵的
前夕,妃子也遂對他說:「大汗越高山、渡大河,長途遠征。如果你高山似的金身忽然倒塌
了,你的蒙古國家由誰來治理?你像樑柱似的金身忽然倒塌了,你的神威大纛由誰來高舉?
你四個兒子之中,由誰來執政?請大汗留下旨意。」這件事大家心中都早已想到了的,但誰
也不敢提。也遂是成吉思汗寵愛的妃子,所以她說了出來。
成吉思汗召集眾人,說道:「也遂雖是女子,她這話倒是很對。我的弟弟、兒子、博爾
術、木華黎,你們都不說。我倒不知自己已經老了,好像是不會死的,竟把這件事給忘了。
術赤,你是我長子,你怎麼說?」
術赤還沒開口,次子察合台大聲道:「父王叫術赤說話,要派他做甚麼?我們能讓著篾
兒乞惕的雜種管轄么?」術赤聽察合台這樣說,跳起來抓住他的衣襟,怒道:「我父王從來
不把我當作外人,你為甚麼老是跟我過不去?你甚麼事勝過我了?你不過暴躁驕傲而已。我
和你比箭,要是我輸了,就割下大姆指。我和你比武,要是我輸了,就倒在地上永遠不起
來。請父王下令。」兩兄弟互相拉著衣襟。博爾術搶上去拉住了術赤的手,木華黎拉住察合
台的手。成吉思汗鐵青了臉不作聲。大臣闊可搠思說道:「察合台,你為甚麼說這樣的話?
你們出生之前,各部各族的人都打得昏天黑地,連睡覺的時候也沒有,大家日夜只是打仗、
擄掠。察合台啊,你的話讓你母親傷心。你們同是蒲兒帖夫人的兒子,是同胞親兄弟,你這
樣的話,忘了母親的大恩,令她灰心落淚。你們英明的父王建國之初,何等艱難困苦,忍飢
挨渴,汗流腳底。你們的母親一同吃苦,把好吃好喝的東西留給你們,清洗你們的屎尿,直
到你們會站立騎馬。你們母親盼望的是愛子幸福,你們千萬不可令她憂愁。」成吉思汗道:
「不能這樣說術赤。術赤當然是我的長子,這種話不許再說。」察合台笑道:「術赤是有本
事的。術赤和我,都是父王的大兒子。我二人齊心合力為父王出力。三弟窩闊台仁慈,我推
舉他將來繼承父王的大業。」
成吉思汗問術赤:「你怎麼說?」術赤知道自己沒有希望繼承大位,便道:「察合台的
話不錯。我們二人齊心為你出力。我也推舉窩闊台。」成吉思汗道:「世界廣大,江河眾
多。你們只要出力去攻打外國,地方有的是,你們盡可去占來做牧場。術赤、察合台,你們
兩個今後一定要和睦,不可讓人恥笑。」兩人都答允了。成吉思汗問窩闊台:「你有甚麼話
說?」窩闊台道:「父王恩賜,兩位兄長推舉,我只有勉力去做。要是我的子孫不行,雖然
包著草,牛也不吃,雖然包著油,狗也不吃,那麼自有兄弟們的子孫來高舉父王的大纛。」
成吉思汗點頭稱是,問四子拖雷道:「你有甚麼話說?」拖雷素來和窩闊台很是友愛,
說道:「我願全力輔助窩闊台三哥。他忘了的,我提醒他。他睡著了,我叫他起來。他出去
征戰,我總是在他身旁。」於是成吉思汗便立窩闊台為繼承人。
在攻打花剌子模之時,術赤和察合台兩人仍是不和,兩軍不能協調,征戰不利。成吉思
汗派窩闊台做總司令,統率兩軍,這才節節勝利。
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攻花剌子模的首都玉龍傑赤大城。三兄弟分取了城中的百姓工
匠,沒有留給父王。三兄弟回來時,成吉思汗惱怒得很,三天沒有傳見。博爾術、木華黎等
大將勸他說:「為了教訓花剌子模的蘇丹,我們已把他打得落花流水。玉龍傑赤的百姓雖然
被大汗的三個兒子分了,也和大汗自己所有一樣。我軍大勝,大家都很歡喜,大汗何必發
怒?兒子們做錯了事,心裡很害怕,以後一定會小心謹慎,請准許他們謁見罷。」
成吉思汗接受勸告,命三個兒子進見,引述祖言古語,重重責罵。術赤、察合台、窩闊
台三人站著,汗流滿面,又是慚愧,又是害怕。三名親衛箭筒士勸大汗道:「兒子們打了勝
仗,大汗這樣重責,令他們灰心。兒子們已經知錯了。從日出的地方到日落的地方,敵人還
很多,讓我們去攻打他們,去攻打巴格達的蘇丹,去搶奪他們的金銀、綢緞。大汗請息怒
罷。」成吉思汗怒氣平息,重賞勸他的大將和三名親衛箭筒士,與三個兒子和好。
成吉思汗的皇後妃子很多,他讓她們分住在五個地方,蒙古人在帳幕里居住,所以稱為
五個斡兒朵,斡兒朵是「宮帳」的意思。第一斡兒朵的正後是元配蒲兒帖皇後,其次有五個
皇後,再下面有許多妃子。各斡兒朵的情形都相同,不過後妃的數目有多有少。蒲兒帖皇後
生了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兒子,五個女兒。第二斡兒朵的正後是忽蘭皇後。她
父親是篾兒乞惕部的一個酋長,本來跟隨乃蠻部的塔陽汗對成吉思汗作戰。塔陽汗敗死後,
那個酋長帶了女兒去向成吉思汗投降,要把美麗的女兒獻給他。走在路上,遇到成吉思汗部
下的一名將領納牙阿。納牙阿說:「現今戰事激烈,你們父女倆如在路上遇到軍隊,恐怕會
遭難,你女兒會受到污辱。你們留在我這里,等戰事結束,我護送你們去見大汗。」於是父
女倆在納牙阿的帳幕里住了三天,再去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大怒,要殺納牙阿,說他不該將這樣美麗的姑娘在帳幕里留了三天。忽蘭和納
牙阿忙說明經過。成吉思汗發覺忽蘭果然仍是處女,對她很是寵愛,對忠誠的納牙阿也大加
重用,覺得這樣美麗的姑娘在他帳幕里住了三天,居然仍是處女,這人可以付託大事。
成吉思汗很喜歡忽蘭,稱她為「我那嬌小的美人兒」。忽蘭皇後生了一個兒子,叫做闊
列堅。成吉思汗待他如同四個嫡子一樣。後來闊列堅隨拔都西征,在俄羅斯中箭而死。第二
斡兒朵的次後叫做古兒八速,是塔陽汗的後母。當塔陽汗和成吉思汗打仗的時候,古兒八速
曾說蒙古人身上很臭。這句話給成吉思汗聽到了,後來將她俘虜了來,就問她:「你說我們
蒙古人身上很臭嗎?」當晚就娶了她,大概要她聞聞自己身上臭不臭。第三斡兒朵的正後是
也遂皇後。在諸後之中,她和忽蘭皇後兩人最為得寵。成吉思汗出征,有時帶忽蘭同行,有
時帶也遂同行。第四斡兒朵的正後是依速甘皇後。她是也遂皇後的妹妹。由於她舉薦姊姊,
成吉思汗才得到也遂皇後。她嫁給成吉思汗較早,但甘心位居姊姊之下。
第四斡兒朵的三後名叫合答安皇後,是四大功臣之一赤老溫的妹妹。成吉思汗少年時被
泰亦赤兀惕人俘虜,脫逃後躲在赤老溫家裡的羊毛車中,才得免難。後來成吉思汗滅了泰亦
赤兀惕部,合答安的丈夫被亂兵殺死,她給蒙古兵俘虜了。她遠遠望見成吉思汗,大叫:
「鐵木真救我。」成吉思汗就收她為妻。四大斡兒朵之外,又另有一個「公主斡兒朵」,正
後是金國的公主。成吉思汗率兵圍困燕京,金國皇帝送女兒歧國公主求和。當時金國皇宮中
未嫁的公主共有七人,歧國公主最美麗聰明,宮中稱她為「小姐姐」。這位「小姐姐」嫁了
成吉思汗後,很受到敬重,蒙古人稱她為「公主皇後」。成吉思汗為她特別成立一個「公主
斡兒朵」。
五個斡兒朵分設在不同地方,相隔很遠。成吉思汗征服西夏,把西夏百姓殺了一大批,
於豬兒年(丁亥,一二二七年)七月十二日在西夏去世,年七十三歲。去世的地方在今甘肅
東部清水縣。也遂皇後一直陪伴著他。車子載著大汗的金棺東歸,走到一個地方,車輪陷入
了地里不動,許多駿馬也拖拉不動。一個善歌的歌手唱道:「大汗啊,你棄掉天下而去了,
你的皇後、皇子、親族、故土都在等你回去。你所出生的故鄉,還在遙遠的地方。你的蒲兒
帖皇後、忽蘭皇後,你的夥伴博爾術、木華黎他們,都在等你回去。由於西夏的姑娘們美
麗,你忘了蒙古的親人么?」這樣唱了之後,車子動了,把成吉思汗的遺體送回蒙古。諸將
嚴守秘密,路上遇到行人,一概殺卻,免得消息泄漏。大汗的靈柩在各個皇後的斡兒朵中逐
一陳列發喪,最後葬在不兒罕山中。成吉思汗年輕的時候被篾兒乞惕人追逐,避入不兒罕
山,躲過了大難。不兒罕山是斡難河和怯綠連河的發源地。成吉思汗曾在山谷中一株大樹下
默思多時,說過要葬在這棵大樹的下面。兒子們遵從他的遺命。葬後不起墳墓,蒙古兵將騎
了大群馬匹踐平土地,後來四周長起密林。至今還沒有發現真正的所在地。
成吉思汗所征服的大帝國,從中心騎馬向四方奔跑,據說東南西北都要賓士一年才到邊
界。他把這個大帝國分給四個兒子。長子術赤的封地,在今日蘇聯的鹼海、頓河、伏爾加河
一帶,稱為「欽察汗國」。因為那時候這些地方叫做欽察。術赤是長子,但不得繼承大位,
封地又遠,所以怏怏不樂,後來就生病了。成吉思汗派他去征討裏海、黑海北方諸地,術赤
沒有很快的出動,成吉思汗很不高興。後來成吉思汗征伐了西域回蒙古,沿途幾次叫術赤來
相會。術赤生了病,不能來見。那時有個蒙古人從術赤的領地到來,成吉思汗問起術赤的病
況。那人說大王子身體很好,行前還見到他帶了大隊人馬在打獵。成吉思汗大怒,便率兵去
征討問罪,派窩闊台與察合台作先鋒。大軍剛要出發,術赤的死訊由快馬傳到。成吉思汗十
分悲痛,問起死因,才知他生病已久,那次行獵的其實是術赤的部將。大汗要將傳假訊的人
捉來治罪,那人卻已逃走了。術赤死時四十九歲,有十四個兒子。長子鄂爾達,次子拔都。
鄂爾達自知才能不及弟弟,兄弟倆又友愛,所以將繼承父位的權利讓給了拔都。
察合台的長子叫做莫圖根。成吉思汗在他的眾多孫子之中,最鍾愛莫圖根。在攻打花剌
子模時,有一次圍城,莫圖根被敵人射死。成吉思汗很是悲痛,城破之後,把全城的百姓都
殺光了,為孫兒報仇。
那時察合台還不知兒子已死,旁人都不敢告訴他。有一天,成吉思汗和幾個兒子一同吃
飯,假裝大發脾氣,說兒子們都不聽話,對察合台尤其惱怒。察合台很是惶恐,說道:「我
如不聽父王的吩咐,甘願被父王處死。」成吉思汗道:「我不論甚麼吩咐你都聽,是嗎?」
察合台道:「是。兒子決計不敢違命。」成吉思汗道:「那麼你聽我吩咐。你的兒子莫圖根
已經死了。我叫你不可悲傷。」察合台大驚,拚命的忍住眼淚,裝作並不悲傷,安安靜靜的
吃完了飯,才獨自到野外去放聲大哭。察合台脾氣暴躁,但很會辨別是非,軍中如果有甚麼
爭執,疑難不決,由他來判斷,總是十分公平。窩闊台能夠繼承大位,察合台擁立的功勛最
大。窩闊台繼位後,遇到甚麼大事,總是派人去徵求二哥的意見,對他十分尊敬。察合台的
封地在新疆、阿富汗、蘇聯烏孜別克共和國一帶,稱為「察合台汗國」,地域也十分廣大。
窩闊台的領地「窩闊台汗國」在今蘇聯中亞細亞巴爾喀什湖附近。他是蒙古的共主,統
治蒙古本部和中國北部,所以作為特別領地的「窩闊台汗國」,地域就很小了。窩闊台做了
十三年大汗,死時五十六歲,因酗酒得病。他個性光明磊落,寬大溫和,曾公開檢討自己,
說:「我繼承父皇的大位以來,做了四件好的事情。第一,征服金國;第二,成立了驛站,
因而數萬里之間交通便利;第三,在許多沒有水的地方開掘了水井,使得百姓有豐富的水
草,繁殖牲口;第四,在所征服的各城各地設立治民官,讓眾百姓能安居樂業。但我也做了
四件錯事,第一,我繼承大位,受命統治萬國,但我時時飲酒大醉;第二,我強娶叔父斡赤
斤所屬部眾中的女子,這是不合道理的;第三,我誤信讒言,殺死了父親手下的功臣朵豁勒
忽,他是忠義人,我十分後悔;第四,我下令構築圍牆,圈定兄弟們的牧地,以致兄弟們
⑶ 蒙古國紙幣中一個人不是成吉思汗(帶著古代尖尖的帽子)哪個人是誰
蒙古紙幣面額100圖格里克以下(5圖、10圖、20圖、50圖和100圖),正面的人像是蒙古人民革命黨和軍隊的締造者——蘇赫巴托爾;面額100圖格里克以上紙幣正面的人像是蒙古帝國的締造者——成吉思汗。
⑷ 跪求高手指點 急 急 急 我養的大白鯊(成吉思汗鯊魚)腦袋上怎麼都長個白色的小圓點呢不是疙瘩是小白點
既然每條鯊魚頭上都長小白點,而且位置一樣,所以是正常現象。
⑸ 蒙古人為什麼一白為吉祥
他們的圖騰是狼,白色的狼就是他們所崇拜的。
⑹ 蒙古帽是什麼樣的元朝皇帝的帽子是什麼帽子
這就是蒙古帽啊
⑺ 頭山戴白色小帽子的是那國人什麼民族
這是禮拜帽,是識別穆斯林的外部特徵。 禮拜帽: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頂帽」、「孝帽」、「回回帽」或「號帽」,意為回族的號頭和標志。此帽源於伊斯蘭教發祥地阿拉伯地區,那裡天氣炎熱,日照時間長,人們普遍帶白帽,藉以反射陽光輻射。禮拜帽從顏色上看,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雲南的回民還有戴尖頂紅帽的。阿訇多戴綠色帽,特別是「穿衣」的阿訇一般均戴綠帽。《固原州志》說:「阿訇,由各庄公送四角尖頂冠,長領袍,尚綠色,而回民尋常帽式,則多用白色者」。 從過去到現在大多數回族喜歡戴白帽。 白色帽子一般用的確良、滌卡、棉布等料子製作,還有用白棉線鉤制的。黑色是用平絨、花達呢做的,也有用粗毛線鉤的。 回族禮拜帽的樣式也很多,因教派和地區不同,有戴小圓白帽的,有戴白色角帽的(有四角帽、六瓣帽),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白色和黑色圓邊六角尖頂帽。其帽由六個等邊三角形縫合而成,上尖下寬,帽頂綴一個同顏色的布料結成的疙瘩,形似阿拉伯式的圓形屋頂。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帽頂表示真主獨一無二。 回民有些白色禮拜帽很精緻,鑲有金邊和美麗的花紋。泉州、海南等地的有些回民,在帽前正中用金黃色線綉著阿拉伯經文「真主至大」,有的綉有「清真言」,即「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北方回民到了冬天,裡面戴一頂小白帽,並故意把小白帽戴斜,然後戴上棉帽露出小白帽的邊子。這樣做,一則為了襯汗,更重要的是表示自己是回回民族。 回民為什麼喜歡戴無檐小白帽呢?這主要與伊斯蘭教有關。回民在禮拜叩頭時,前額和鼻尖必須著地,為了方便,他們就戴上了無檐小白帽。有個別回民戴遮陽帽後,遇到聚禮活動,把帽檐的一段挪到後面。可見戴無檐小白帽比戴遮陽帽方便得多。由於宗教的原因,逐步養成了回民戴無檐小白帽的習慣。現在回族男子無論是百歲老人,還是四五歲的兒童,上寺禮拜和不上寺禮拜的都喜歡戴這種標志回回民族的「禮拜帽」。當回民過節參加會禮時,你放眼望去,白帽帽白得耀人眼目,好像一片銀河。 伊斯蘭教於公元七世紀傳入中國後,戴禮拜帽的風俗也隨之傳入,後發展為信仰伊斯蘭教少數民族風俗之一,成為識別穆斯林的外部特徵。
⑻ 有十頂白帽子和九頂黑帽子,有10個人,每人頭上一頂帽子
白色
首先重復一下問題:有十頂白帽子和九頂黑帽子,有10個人,每人頭上一頂帽子
。前後排成一列,每個人只能看到前面所有人的帽子的顏色,從第三個人開始到第十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帽子的顏色。第二個人知道自己帽子的顏色,問第二個人的帽子的顏色是什麼?
原因:
如果第10個人看到前面9個人都戴黑帽子就會知道自己戴白帽子,所以,他能看到的人(前面9個人)裡面至少有一個人戴著白帽子;於是,如果第9個人看到前面8個人都戴黑帽子就會知道自己戴白帽子,所以,他可以看到的前8個人裡面也有人戴白帽子;已此類推至第三個人為止都因為看到自己前面人戴的帽子有人戴白帽子所以不能判斷自己的帽子顏色。
接下來,如果第1個人戴白帽子那麼同理第2個也不能判斷自己戴什麼顏色的帽子,只有第2個人看到第1個人戴黑帽子的時候才可以判斷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因為前面9個人全部戴白帽子的時候3-10人也不能判斷自己帽子的顏色)。
問題的答案到此結束,但是問題里有個隱含條件——第2個人知道了自己的帽子顏色,表示第1個人戴黑帽子,所以第1個人也是知道帽子顏色的,這一點在問題里被省略!
⑼ 成吉思汗的帽子叫什麼
據人類學家研究,帽子起源於巾。巾原是人們在勞動時圍在頸部搽汗的布,由於大自然的風、沙和太陽對人類頭部的襲擾,人們將巾從頸部移往頭上,裹住頭以防風沙,擋寒遮曬,漸漸地演變成今天各種各樣的帽子。蒙古人的祖先發明和使用帽子也不例外,高原四季分明的氣候環境,使帽子成為了蒙古人不能或缺的生活用品,其功能和樣式更加豐富,凝結為一種蘊含深邃的文化載體。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帽子的功能超出了使用價值范疇,上升為審美個性,社會身份的標志物。不同時期和不同款式的帽子,能夠折射出蒙古人的物質生產、加工工藝、精神境界、藝術水準。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獸皮製作帽子的。後來逐漸有了棉、麻、絲等製作材料。其材料主要來自周圍的農業地區。雖然說頭巾的產生早於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並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頭巾的方法、樣式與婦女有所區別,而且一般不戴顏色鮮艷的頭巾。
蒙古帽子大體上有冬、夏兩種類型。在12~13世紀,蒙古男士在帽頂插上海青鳥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設計成猛禽形狀,這就是後來稱其為棲鷹冠的帽子。棲鷹冠的由來與蒙古某些部落把海青鳥當作自己的祖先_——圖騰有關。當時的蒙古成年男子戴尖頂或圓頂棲鷹冠,貴族或汗(部落首領)的棲鷹冠還要講究質地,夏天用上等錦緞,冬天用狐、貂皮製作,並配以金、玉頂珠。貴婦人則戴寶革卡(寶革塗革或罟罟)帽。
蒙古帽子原先分為男女、禮儀、官吏、軍戎、僧侶等不同的種類。在古代社會里,蒙古人的帽子是表明社會身份的最明顯的標志之一,因此有貴族與貧民、黃金家族與百姓之區分。在不同服飾中帽子的象徵意義最重要,所以蒙古族在漫長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有關帽子的內容豐富的風俗文化。
器重帽子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在人體器官中,頭顱被蒙古人認為是身體的代表部位,是靈魂的寓所這種信仰有關。古代中亞或北亞草原民族有祭奠重要人物頭顱的風俗。《蒙古秘史》中就有王汗(人名)死後,別的部落貴族找到他的頭顱進行祭奠的記載。蒙古語里,把社會地位高的首領人物稱之為「陶勞概奇」(相當於漢語的頭兒),口語中「人群有頭兒,衣服有領兒」等意思的諺語比比皆是。人的頭顱是非常重要的,它已經超出了生理范籌的意義,具有了社會的特殊屬性,從字面理解的「沒有腦袋」的蒙古語意思是說沒有主見的人,「不知腦袋」是指自己做不了主的人。
蒙古人正因為如此看重腦袋——頭顱,所以與頭顱有關的一切,諸如五官、頭發、眉毛、胡須等是不許讓別人隨便觸摸的。自然,腦袋上戴的帽子也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它代表的是作為人的一切及其尊嚴。如果別人無意中碰到自己的帽子,就被認為可能要遇到倒霉的事,故意讓人碰到帽子則意味著受到侮辱,有尊嚴的人當場就會做出反擊。
在古代,可汗去世後,夫人們哀悼的方式之一就是取下帽頂之修飾物,以示失去尊嚴或惡運之降臨。蒙古人有時用同樣的方法對付敵人(對手)。對待俘虜的首要措施是把他的帽子和腰帶取下來,其意相當於今天的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對方尊嚴的一種「程序」。成吉思汗懲罰他的弟弟哈斯爾時也是採取了這種措施。在蒙古人的意識中,帽子和頭顱同等重要,甚至帽子有時就是其主人的代替物。「牲畜好賴,要看是誰放的,帽子如何,要看是誰戴的」(直意:畜隨主,帽隨顱)。「二人行,長者為上,一人行,帽子為上」。如果兩個人到人家做客,歲數大的人必須坐在上面,另一個則把帽子放在高處,自己找一位置坐下。這樣主人馬上就明白你是一個懂禮貌、有修養的人。這時就可以說「放下帽子是我家,明天走了又是你家」。這句話,表明既然來了就不要客氣等人際交往方面的直率共識以外,也強調了帽子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在任何重要場合蒙古人都注意帽子及其戴法。迎接客人時不論男女也要戴好帽子出來見面。這有雙層意思,一方面證明自己的體面,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客人。尤其是古代,女人如果沒有帽子或來不及戴帽子就不能出現在陌生人面前。到了近、現代之後,蒙古社會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貧、富差別,但是再窮的人家也要想盡辦法置辦好出嫁姑娘的頭飾。這與蒙古人尊重帽子的習俗不無關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風俗文化中有個別極端的例子。如拜見特別重要的人物或舉行祭奠活動時,反而要摘下帽子。祭奠天地、向佛祖磕頭、見德高望重的長輩時都是如此。在史書中明確記載,成吉思汗小時候,逃脫了三姓蔑兒乞惕的追殺,躲進不兒罕山之後,摘下帽子,揭開腰帶,向這座聖山磕了九頭,行了長跪禮。所以磕九頭行長禮是蒙古人最虔誠的禮節。
蒙古人雖然特別看重帽子,但要忌諱撿起別人丟下的帽。認為,口子朝下的物品盛不住好運氣,或者把自己的人氣遮住。而且不能帽子套帽子——疊加帽子戴。這種戴法預示著將受制於很多官人。可見歷史上蒙古人不喜歡官兒多。有些地方的民俗中,如果婦女戴雙層帽子就可能嫁兩次男人等等說法。有些部族的人們也撿口子朝上掉地下的帽子或用腳踢三次以後口子朝上落地的帽子。在一般情況下,如果無意中誰的帽子掉下就不撿它,這是惡運離開的預兆,是好事兒。同樣的道理,丟帽子的人也不會專門去尋找帽子的。
正常人必須把帽子戴正。小孩或頑皮的孩子,無疑中歪戴或反戴帽子也要受到大人們「這孩子沒有朝氣……」「象俘虜兵……」「連帽子都戴不好,長大能幹啥……」等等訓斥話。同齡年輕人則用「老人罵你了?老婆不要你了?」等言語諷刺一番。蒙古人特別小心不讓帽子掉地下。如果無意中掉了地下,就用右手輕輕托起,親吻一口再戴起帽子。如果別人踩踏或跨過帽子的話,用火「凈化」後才能戴帽子。摘帽子放下時,必須擱置高處或者折疊好的衣服之上。男人的帽子不可以放在女人衣服之下。
蒙古人在所有的服飾中最珍惜和尊重帽子,所以遇到特別忙亂或事情的緊要關頭,總會聽到「沒有時間撿起帽子」(沒有機會跟你說話)等言語。對蒙古人來說,帽子代表著他們的人氣、人格以及尊嚴。
⑽ 有一個人頭上戴帽子,旁邊有一個人騎馬是哪個國家的紙幣
看看是不是這張:蒙古的紙幣,紙幣正面是成吉思汗,背面是成吉思汗出征圖(裡面有一個戴帽子的人,旁邊跟著一個騎馬的人)。
如果不是這張,請上傳圖片或提供紙幣上的文字,以便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