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西哪裡是瑤族
廣西的瑤族已有130萬多人,主要聚居在金秀、巴馬、都安、富川、大化、恭城等6個瑤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灌陽、龍勝、三江、防城港、全州、八步、南丹、凌雲、西林等60多個縣(市、區)。八步區又以黃洞、太平更為集中。沙田、里松、步頭、鵝塘、賀街也有一部分。
2. 瑤族服飾名稱
瑤族婦女善於刺綉,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綉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綉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發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
瑤族頭飾頗具有特色,她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頭飾:有「龍盤」形、「A」字形、「月牙」形、「飛燕」形等;有的戴竹箭,有的豎頂板,有的戴尖帽,有的戴竹殼。廣西賀縣的瑤族婦女戴十餘層的塔形帽子,頗為壯觀。湖南瑤族的女子以蜂蠟塗發,椎髻於頂,無論寒暑,均以花帕包裹呈梯形,用蛾冠形的斗篷罩在上面,避風遮陽,清秀大方,猶如「學士帽」,又似宮妃綉冠,婚後則取下蛾冠,表示已成家立業,開始新的生活。
3. 中國瑤族的分布情況如何
根據最新的人口資料反映,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有瑤族264萬,2008年,中國約有瑤族280萬。廣西是中國瑤族人口分布最多的省份,瑤族人口達 萬,佔中國瑤族人口的80%左右.湖南是瑤族分布第二大省,瑤族人口71萬;雲南是瑤族分布第三大省,瑤族人口18萬;廣東瑤族15萬, 貴州瑤族3萬.還有一些瑤族人口分布在江西和海南兩省。中國瑤族的分布 中國瑤族人口較集中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貴州五省的瑤族自治縣境內,其中有: 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建立於1952/05/28)。 金秀瑤族金秀瑤族 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建立於1953/01/25)。 連南瑤族連南瑤族 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建立於1955/11/25)。 江華瑤族江華瑤族 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建立於 1955/12/15)。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建立於1956/02/06)。 雲南河口瑤族自治縣,(建立於 1963/07/11)。 河口瑤族河口瑤族 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建立於 1963/10/01)。 乳源瑤族乳源瑤族 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建立於1984/01/01)。 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建立於1987/12/23)。 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建立於 1990/02/03)。作者:李筱文
4. 瑤族帶紅帽帶帽子為什麼要拔頭發
辣雞,諧音垃圾。罵人的話,網路上的語言,也可以是調侃的語氣,看使用場合你的理解了
5. 請問廣西有幾種瑤族幾種壯族
我只知道我們凌雲的瑤族哦
廣西凌雲縣瑤族分為藍靛瑤、背隴瑤和盤古瑤三支。
背隴瑤自稱「布努」,因頭帕喜用紅綉,紅須,又稱紅頭瑤,又因住高山峻嶺,女人男人背籠,故現稱背隴瑤。縣境背隴瑤人口有2.2萬人。背隴瑤系古時長江武陵蠻的一個支系,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的苗語支,原從湖南遷到桂林、東蘭、凌雲山區。趕山吃飯,又稱趕山瑤。背隴瑤有自己的傳統民族服裝和語言,其民間習俗仍保留傳統習慣,服飾男穿開襟特短藍色或白色上衣,下著藍色或黑色寬腳長褲,平時愛背煙袋或掛包;女人愛穿無領(有些有領)花邊上衣,下穿青藍色(黑色)滾邊褲或百褶裙,以白或藍色布條裹腿,頭盤發髻,好戴銀質項圈、手鐲、耳環、戒指等。凡瑤族,上衣是女的較男的長,褲子系男女相同。色均藍靛,從古至今不變。背隴瑤酷愛唱山歌,有七種曲體,他們一邊勞動,一面唱歌,逢農閑,青年男女便尋機唱山歌,連續三日,為一大娛樂。背隴瑤男子愛養雀,手不釋畫眉籠。
因住高峒峻嶺,其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的苗語支。藍靛瑤自稱"謙門",原稱"山子瑤",因種植南板蘭泡製蘭靛漂染土布,又稱"蘭靛瑤",其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語支的綿荊方言荊門土語。凌雲縣藍靛瑤族居住在大山裡,他們熱情好客純朴善良,每當有客入寨他們都會設攔路酒、唱山歌、跳舞、吹長號迎接遠方的客人
凌雲縣盤古瑤自稱"勉",因崇敬盤古王為祖先,故稱"盤古瑤",他們以"過山榜"為族著,又稱"過山瑤",使用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文綿荊方言尤綿土語。縣境盤古瑤很少,僅有280多人,分布在力洪鄉靠近田林縣邊界地帶。
瑤族總的分支好像是有10多種的吧
6. 瑤族分布在哪
亞、歐、美、澳等各大洲。
瑤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國華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傳說瑤族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 。
瑤族廣泛分布在亞、歐、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體在中國,分布在廣西、湖南、廣東、雲南、貴州和江西五省(區)的130多個縣里,其中以廣西為最多,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瑤族人口數為2796003人。
(6)瑤族帽子廣西擴展閱讀:
瑤族自稱和他稱名目繁多。
1、自稱
自稱,大多與本民族語言相關。凡語言相同或相近的,其自稱也相同或相近。自稱,可分為如下四種:
第一種,自稱Mien(勉)。
第二種,自稱Pu nu(布努)。
第三種,自稱Lak jia(拉珈)。
第四種,自稱為Pin to yiu(平地瑤)。
2、他稱
他稱,大多與本民族崇拜、生產方式、服飾、居住等相關。主要列舉如下六種:
第一種,有的因崇拜「盤瓠」(盤王),被稱為「盤瑤」。
第二種,有的因一山過一山地進行游耕生活,故稱為「過山瑤」。
第三種,有的因該區盛產茶葉,故稱之為「茶山瑤」。
第四種,有的因善於種植藍靛,被稱為「藍靛瑤」。
第五種,有的是以穿著的顏色來命名。如喜穿紅衣服的稱為「紅瑤」;穿花衣服的稱為「花瑤」或「花藍瑤」;喜歡穿白褲的稱為「白褲瑤」等。
第六種,有的是根據他們居住的位置或村落的不同來命名的。如「山子瑤」、「坳瑤」、「平地瑤」、「東山瑤」、「西山瑤」等。
瑤族的「瑤」字有個演變過程。唐初寫作「莫徭」;宋代寫作「徭」;元代至民國時期將「彳」旁改作犬旁「犭」中國共產黨主張各民族一律平等,於是寫作「傜」;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稱為「瑤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瑤族
7. 瑤族的習俗特點
1、瑤族的婚俗
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都是適齡男女必說之事。中國傳統,女方嫁給男方,生的子嗣歲隨父親姓,這也成為千百年不變的規定。但在我國少數民族當中,嫁郎嫁女都有一個樣的說法。
2、爬樓
茶山瑤年輕人「爬樓」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習俗。
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是瑤族的一個支系,意即住在山上的人。茶山瑤的小夥子為了尋求愛情,至今流行著的「爬樓」風俗,獨具民族風情。茶山瑤村落一般依山傍水,較大而集中,其住宅均為兩層木樓。
門面和吊樓部分,雕龍刻鳳,塗油抹彩,好似一頂花轎懸掛山中。清靜的吊樓是成年姑娘社交活動的場所。走進吊樓樓的大門,便會發現聚居在廣西大瑤山的瑤族同胞,受居住地域的影響,在婚嫁上基本保持著傳統習俗。這里生活在大瑤山的茶山瑤。
3、嫁女又嫁郎
瑤族自治縣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瑤族自治縣,境內因匯聚著盤瑤、花藍瑤、茶山瑤、山子瑤、坳瑤等5個支系的瑤族而被稱為「世界瑤族之鄉」。
已故的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曾說:「大瑤山的瑤族是全國支系較多,民俗表現最為典型的。目前世界人類研究的兩個民族熱點,其中就有瑤族。世界瑤族研究中心在中國,中國瑤族研究中心在金秀。」
瑤族群眾在生活中形成了深厚質朴、絢麗多彩的瑤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瑤家婚嫁禮儀,涵蓋了瑤族豐富。盤瑤婚期大多在秋收之後,春節之前,分「嫁女」和「嫁郎」兩種。舉行正式婚禮之前,必須經過擇偶、提親、訂婚等過程。
婚宴「正酒」三餐,「偏酒」(早餐、宵夜)六餐。第四日早上親客告辭,男家各送一份「奶頭禮」(亦謂小源禮),即:送岳父母豬腿各八至九公斤,其它豬肉四到五公斤。第四或第五天,夫妻回門住一宿,同回後方圓房。
4、瑤族的宗教信仰
瑤族的宗教信仰比較復雜,有些地區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圖騰崇拜佔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區則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道教對瑤族影響很大,凡屬喪葬一套祭祀儀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進行,只是其中摻雜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內容。
5、舞蹈
瑤族舞蹈多與宗教祭祀有關,其中最著名的是長鼓舞和銅鼓舞。長鼓舞主要流行於盤瑤支系的瑤族地區。
(7)瑤族帽子廣西擴展閱讀:
瑤族的飲食習慣:
瑤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紅薯等為主。日常菜餚有黃豆、飯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廣西金秀大瑤山瑤族利用「鳥盆」捕捉候鳥,腌制為酢,是款待貴客的美味佳餚。
桂北地區的一部分瑤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葉煎湯,佐以生薑、辣椒、食鹽調味,趁勢沖泡炒米、炒豆、米花之類同飲,具有特殊的風味。
瑤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牆瓦屋。房屋一般是一棟三間,中為廳堂,兩側房前部為爐灶或火塘,後部為卧室,屋前屋後,分設洗澡棚或豬牛欄。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他們以務農為主,實行輪耕,兼營狩獵、捕撈與採集,手工業較發達;聚居區出產優質紅米和葯材。
過去,瑤族常在米粥或米飯里加玉米、小米、紅薯、木薯、芋頭、豆角等。有時也用「煨」或「烤」的方法來加工食品,如煨紅薯等各種薯類,煨苦竹筍、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區的瑤族,有冷食習慣,食品的製作,都考慮便於攜帶和儲存,故主食、副食兼備的粽粑、竹筒飯都是他們喜愛製作的食品。勞動時瑤族均就地野餐,大家湊在一塊,拿出帶來的菜餚共同食用,而主食卻各自食用自己所攜帶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種瓜類、豆類、青菜、蘿卜、辣椒,還有竹筍、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黃花等。瑤族地區還盛產各種水果。蔬菜常要製成乾菜或腌菜。雲南的一些瑤族喜歡將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鹽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過之後,蘸用鹽和辣椒配製的蘸水,以保持各種不同蔬菜的原味;肉類也常要加工成臘肉。廣西的瑤族烹調肉類一般用干炒、水煮,放鹽調味,用佐料的較少;而肉類則要做成味道十分濃郁的菜餚,鮮肉或臘肉,先炸烤焦黃,然後再煮。
瑤族人喜愛吃腌制食品。「鳥酢」,是瑤族獨具風味的著名食品,用鳥肉腌制而成。將捕獲的鳥去毛洗凈、晾乾,拌以米粉及食鹽,放入一個小口瓦壇內,用芭蕉葉封住壇口,數日後即可取食。瑤家人常用「鳥酢」來招待貴客。有時,還用這種方法腌制豬、牛、羊肉等。
瑤族人也喜歡吃蟲蛹,常吃的有松樹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瑤族人還喜歡利用山區特色自己加工製作蔗糖、紅薯糖、蜂糖等。
瑤族人大都喜歡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紅薯等自釀,每天常喝2、3次。雲南瑤族喜用醪糟泡製水酒飲用,外出時,常用竹筒盛放飲時對水。
瑤族還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認為這種茶有提神、清除疲勞的作用。很多地區的瑤族喜歡打油茶,不僅自己天天飲食,而且用油茶招待賓客。逢清明節時,各家各戶都要做染色花飯吃。
網路-瑤族
8. 誰知道瑤族的習俗呀
瑤族風俗習慣很有民族特點,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區不同而產生服飾、飲食、居住的差別。近代瑤族服飾式樣多姿多彩。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對襟兩種。褲子長短不一,以藍黑色家機布為主。
南丹白褲瑤男子空白色燈籠褲,長至膝蓋,故稱之為"白褲瑤"。婦女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長衫長褲,有的穿短衣百褶裙。頭纏黑色或白的綉花巾,束腰帶,上衣、裙、褲、頭巾、腰帶均綉彩色花紋。飾耳環、手鐲、銀牌。
大瑤山茶山瑤婦女愛戴一斤多重的弧形銀板。靈川、融水的瑤族婦女戴一種高聳支架,上覆布巾,下垂彩色纓絡的帽子,顯得高雅獨特。
瑤族主要從事農業,少數從事林業。食物以大米、玉米、紅薯為主,喝酒吸煙比較普遍。桂北瑤族盛行"打油茶",大瑤山盤旋喜歡腌制"鳥酢"、"獸肉酢",有的瑤族腌制熏乾的豬肉和牛肉。這些都是具有獨特風味的食品。
瑤族對祖先很尊敬,習慣在進餐之前先念祖先幾輩姓名,表示祖先先嘗後子孫才能受用。尤其對豐盛的餐食更是如此。每逢節日必備豬肉、雞、鴨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飯座次也有講究:老人和尊貴的客人須坐上座。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熱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雞冠獻給客人。瑤族在向客人敬酒時,一般都由少女舉杯齊眉,以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為客人敬酒,被視為大禮。
在達山瑤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習慣敬三大碗。名為"一碗疏、二碗親、三碗見真心"。瑤族老人也喜歡飲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飲料。款待客人時,雞、肉、鹽一排排地放在碗里,無論主客,必須依次夾吃,不得紊亂。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飯都由婦女代為裝飯。
鹽在瑤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瑤區不產鹽,但又不能缺少鹽。鹽在瑤族中是請道公、至親的大禮,俗叫"鹽信"。凡接到"鹽信"者,無論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丟開,按時赴約。
崇拜盤王的瑤族過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瑤族過去則禁食母豬肉和老鷹肉。湘西南辰溪縣的瑤族農歷七月五日前禁食黃瓜。絕大部分瑤族禁食貓肉和蛇肉。有的地方產婦生產後頭幾天禁食豬油。
許多瑤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機會進行擇選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雙方的家長就可通過媒人去說親,並以豬肉和酒為禮品。舉行婚禮時,都要大擺筵席,按傳統習慣,婚宴上必須要請寨老參加,新郎新娘飲交杯酒。
9. 瑤族服裝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曾有「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在風俗習慣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傳統特點,尤其在男女衣著上更為明顯。瑤族婦女善於刺綉,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綉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綉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發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著大褲腳長褲。 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志著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
具體特點:
白褲瑤與紅瑤
瑤族支系眾多,分布廣闊,各支系服飾也不盡相同。所以,過去瑤族曾因服飾的顏色、褲子的式樣、頭飾的裝扮不同而得各種族稱。廣西南丹瑤族男子穿交領上衣,下著白色大襠緊腿齊膝短褲,因而得"白褲瑤"之稱;龍勝的瑤族由於穿紅色綉花衣而得"紅瑤"之稱,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瑤族服飾的色彩、款式之豐富。
多彩多姿的頭飾
瑤族頭飾頗具有特色,她們創造了多姿多彩的頭飾:有"龍盤"形、"A"字形、"月牙"形、"飛燕"形等;有的戴竹箭,有的豎頂板,有的戴尖帽,有的戴竹殼。廣西賀縣的瑤族婦女戴十餘層的塔形帽子,頗為壯觀。湖南瑤族的女子以蜂蠟塗發,椎髻於頂,無論寒暑,均以花帕包裹呈梯形,用蛾冠形的斗篷罩在上面,避風遮陽,清秀大方,猶如"學士帽",又似宮妃綉冠,婚後則取下蛾冠,表示已成家立業,開始新的生活。
精湛的藍靛印染
瑤族婦女精於藍靛印染,至今仍保留著一套完整的印染技術。她們將自己種植的藍草經過浸泡加工後,提取藍靛,加入白酒,經草木灰過濾、發酵呈黃色後便可染布。在染布過程中經過數次浸染、晾乾,直到布料呈深藍帶暗紅色為止。為了使布堅挺耐用、顏色深重,還把已染好的布放入燉縮的牛皮溶液或豬血溶液里,進行蒸曬。
綉上多神的服飾
瑤族服飾美還是集中地反映在挑花的構圖上。挑花圖案以及服飾的特徵在某種程度上是宗教的反映。廣西西林縣瑤族保留著一件已有數百年的"師公"(宗教)服飾,上面綉有許多天神、山神、雷神、日神等,表達了瑤族人民多種崇拜的心理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