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中國古代服飾分類
還有冕服,弁服,玄端,深衣,褕翟,禕衣,闕翟,純衣等。
冕服:禮服中最專貴的一種,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等要件所組成。冕服的主體是玄衣、衣裳上面繪綉有章紋,而在最隆重的典禮時,穿九章紋冕服。
衣裳之下,襯以白紗中單,即白色的襯衣,古代襯衣通常是白色。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為硃色,諸侯為黃硃色。鞋是雙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較高,周代天子,在隆重典禮時穿赤色的。
弁服:其隆重性僅次於冕服,衣裳的形式與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為爵弁,韋弁、冠弁等幾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顏色。
玄端:為天子的常服,諸侯及其臣的朝服。
深衣:古代凡是服禮都是上衣下裳不相連,惟此種衣裳是上下相連,分開裁但是上下縫合,因為「被體深邃」,所以稱為「深衣」。
禕衣:為王後從王祭先王的俸祭服。
褕翟:為王後從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助君祭服。是青色衣,畫褕翟紋十二章紋,褕翟羽色亦為五采。
闕翟:為王後助天子祭群小神和子男夫人從君祭宗廟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繒的翟紋。
鞠衣:為王後率領命婦祭蠶神告桑的禮服,亦為諸侯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展衣:又稱襢衣為王後禮見王及宴賓客的禮服,亦是卿大夫之妻從夫助君祭宗廟的祭服。
祿衣:為王後燕居時的常服,亦為士之妻從夫助祭的祭服。
純衣:為貴族之女的嫁衣。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
西周時遺留下來的人像材料更少。從洛陽出土的玉人及銅制人形車轄來看,衣、裳、帶、市仍是貴族男裝的基本組成部分。其衣用正色,裳用間色,並特別重視裳前之市。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漢服上衣下裳,束發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西周的建立,使社會生產力大大發展和提高了,物質明顯豐富起來,社會秩序也走向條理化,並有了規章制度。漢服服飾形制也由於尊卑等級的存在、禮儀的需要而進一步規范化,被納入"禮治"范圍,尊卑貴賤,各有分別。
上衣下裳:那時的常服還是上衣下裳為主流,款式不變。只不過袖日趨發展變大,形成大袖,祛袂款式。衣裳也逐漸變寬。
滿族的旗裝,外輪廓呈長方形,馬鞍形領掩頰護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盤紐為飾,假袖二至三幅,馬蹄袖蓋手,鑲滾工藝裝飾,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馬褂。
時至今日,它對現代服裝也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隨時代發展,經過加工曲線突出體態優美的旗袍,挽回了滿服缺少美感的一面。
旗袍或短裝有琵琶襟、大襟和對襟等幾種不同形式。與其相配的裙或褲,以滿地印花、綉花和襇等工藝手段作裝飾。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滾、綉等為飾。
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滿族婦女不纏足、不穿裙,衣外坎肩與衫齊平,長衫之內有小衣,相當於漢族婦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稱"烏龍"。
㈡ 傳統服裝的分類
漢族的民族服裝為漢服,中式服裝之一,全稱華夏衣冠(簡稱華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衣裳。主要款式有深衣、直裰、襦裙、襖裙、鶴氅、披風、短褐等等。漢服包括衣裳、首服、發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綉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漢服自古禮服褒衣博帶、常服短衣寬袖。漢服的袖子又稱「袂」,其造型在整個世界民族服裝史中都是比較獨特的。袖子,其實都是圓袂,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袖寬且長是漢服中禮服袖型的一個顯著特點,但是,並非所有的漢服都是這樣。漢服的禮服一般是寬袖,顯示出雍容大度、典雅、莊重、飄逸靈動的風采。一直以來,漢服袖子的標准樣式就是圓袂收祛,先秦到漢朝所反映的實物無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來,除了唐以後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漢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圓袂收祛。「袖寬且長」是漢服禮服袖型的主要特點,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點,漢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較多見。主要有這幾種用法:參與日常體力勞動的庶民服裝、軍士將領的戎服、取其緊袖保暖的冬季服裝等。有時候歷史上各朝代的經濟文化和審美關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漢唐時期貴族禮服多用寬廣大袖,宋明時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一般情況下,漢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隱藏起來,而不顯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服。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所有的帶子都是用製作衣服時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實用性的,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系住完成穿衣過程。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著權力。漢服的大帶與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寬。 內衣,男穿白色綢緞襯衫,女以紫紅綢緞為多見。襯衣式樣,男女都喜歡穿大襟,袖長過手,腰身短寬,一般蓋不住肚臍。富裕藏胞家穿的綢緞襯衫,還在領口和襟邊鑲上不同色彩的錦緞。
靴、帽、佩飾
藏靴,通常藏族穿的一種藏靴,藏語叫「罕木」。這種藏靴式樣,男女不分,以紅牛皮做靴腰,黑牛皮做靴面,靴背用紅牛皮里填氈製成硬「鼻樑」,靴尖翹起,紫色氆氌或石羊皮做靴筒,薄氈做里,生鞣牛皮做靴底縫制而成。其靴結實、耐磨,一雙靴子要穿好幾年。
皮帽,藏胞冬季多戴狐皮帽和羔皮帽,用紅、綠、黃、藍彩緞和織錦緞做面。
藏禮帽,藏語叫「甲壓」。這種禮帽帽沿寬大,即可遮日曬,又可防雨淋,美觀大方。夏日藏胞十分喜歡愛戴。 身上佩帶各種飾品,婦女把頭發梳成許多小發辮,向後攏在一起,用辮套系在背後腰帶上,辮套上系琥珀和花貝殼。耳戴金、銀耳環,頸戴珊瑚、瑪瑙、金、銀項鏈。珊瑚、瑪瑙以個大色鮮紅為名貴。藏胞家有盈餘時,便購買名貴珊瑚、瑪瑙給婦女戴。通常婦女脖子上佩戴的飾物價值數千元至萬元,個別達數萬元。男女手上都戴象牙、碧玉、金、銀手鐲、戒指;身帶銀制護神盒,藏語叫「尕吾」,內裝經文,以驅邪護身。腰配長短藏刀,作割肉、防身、裝飾之用。
婦女在綢緞腰帶上面還系一條藏語叫「恰瑪」的腰帶。 這種腰帶是用紅牛皮縫成,中間寬一掌,兩頭兩指寬,皮帶頭包銀子,上鑲銀泡珊瑚。一般藏族家庭只用紅牛皮圖案花鑲邊。它不只起裝飾作用,還有勒緊藏袍,勞動方便利落。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
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男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古代壯族蒼梧部活動區域),發現了人類在15000年前用來作陶器「墊布」的植物纖維編織紋,不管這植物纖維編織紋是如何地簡陋粗糙和幼稚,它卻是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見到的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件手工紡織品,是全世界紡織工業的萌芽。
㈢ 我是做服裝的,這個商標的分類是
服裝的分類是在25類。但具體你的商標類型是什麼,我建議你咨詢一下八戒知識產權顧問,這樣更加方便快捷的辦理商標
㈣ 我想在淘寶開個店,主營女裝,女包,帽子和圍巾之類的,取什麼名字比較好聽
可以自己的名字想一個。有意義。
㈤ 女裝有哪些類型風格
女裝的風格有:百搭、淑女、日風、韓版、民族、歐美、學院、通勤、中性、嘻哈、田園、朋克、街頭、OL、簡約、波西米亞、簡潔、華麗、前衛、鬆散、瑞麗、嘻皮、嚴謹等服裝風格。
1.百搭風格:百搭,一般為單品,可以搭配各類衣服,很實用的單件服飾,與其他款式、顏色的服飾均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一般都是比較基本的、經典的樣式或顏色。如純色系服裝,牛仔褲等。
5.田園風格:田園風格的設計,是追求一種不要任何虛飾的、原始的、純朴自然的美。以自然隨意的款式、樸素的色彩表現一種輕松恬淡的、超凡脫俗的情趣。純棉質地、小方格、均勻條紋、碎花圖案、棉質花邊等都是田園風格中最常見的元素。
㈥ 冬季帽子的種類有哪些 今年冬天流行的帽子款式
氣溫驟降,一件惹眼的配飾要比重金投資一件新外套的時尚價值來得高。
今年冬季還肩負著復古風潮的任務。總體來說,流行的時尚帽子種類有如下幾種:毛呢大沿帽子、平頂軍帽、嘻哈平沿帽、時尚報童帽。這些款式都緊密地跟隨著當季服飾的流行趨勢。
改良版時尚平頂軍帽
今季大熱的簡約風讓軍裝主義風格橫行無忌,特別是具有貴族氣質的古典軍裝是本季女裝的主打款式,因此,改良軍帽自然成為熱點。這類改良軍帽無論與大風衣還是小皮衣搭配,都能顯示出穿著者的颯爽英姿。(蝶訊網流行報告)
個性嘻哈平沿帽
一襲皮草、一件小禮服,走在都市街頭,演繹的是女人的風情無限。而將皮草元素與冬季的平沿帽相結合,儼然就是高貴奢華與青春活力相碰撞的產物,颳起的必然是一股混搭的時尚風。黑色仿皮草帽子,融入時尚元素,鑲嵌著娃娃領、蝴蝶結、桃心等,可愛又俏皮,搭配毛呢大衣或者長款棉衣都很有范兒。
時尚優雅大沿帽子
不規則的大沿帽子詮釋的是與生俱來的優雅動人,戴上之後看起來成熟中又略帶些風情萬種。同時,大檐帽沿還具有收斂瘦臉的功效,奧黛麗·赫本尤其喜歡這種帽檐偏寬的帽子,可以把她的臉襯得嬌小可愛,突出優美的臉型。
時尚報童帽
今季報童帽最大的特點在於不同材質的拼接,例如粗毛呢搭皮革、毛線搭棉布、不同皮革搭配等,簡簡單單,朴實無華。特別是復古的粗呢質料,古典的英倫氣質,搭配漫不經心的散亂發型,流露出一股濃郁的英倫風情。
此外,在帽頂或帽檐兒上裝飾華麗的小飾品更顯時髦,搭配任何風格的服裝都很適合。記住,格子、條紋都是英倫風格的最佳標志,豐富的層次感是最佳的塑造手法,所以要想穿戴出真正的英倫風尚,除了報童帽外,還要准備一條漂亮的英倫式圍巾與之搭配。
氣溫驟降,一件惹眼的配飾要比重金投資一件新外套的時尚價值來得高。今年冬季還肩負著復古風潮的任務。
總體來說,流行的時尚帽子種類有如下幾種:毛呢大沿帽子、平頂軍帽、嘻哈平沿帽、時尚報童帽。這些款式都緊密地跟隨著當季服飾的流行趨勢。
㈦ 淑女裝配什麼帽子
粉色的鴨舌帽,白色帶亮點的鴨舌帽
㈧ 女裝配件包括那些類目產品
墨鏡、項鏈、耳環、手鏈、胸針、手錶、包包、腰帶、圍巾、帽子、還有假發
㈨ 帽子怎麼分類
帽子還可以按規格來劃分。帽子的規格從46號開始,46~56號為童帽,55~60號為成人帽,60號以上為特大號帽。號間等差為1cm,組成系列。
帽子的質量一般從規格、造型、用料、製作幾方面來反映。具體地說,規格尺寸應符合標准要求;造型應美觀大方,結構合理,各部位對稱或協調;用料應符合要求。單色帽各部位應色澤一致,花色帽各部位應色澤協調;經緯紗無錯向、偏斜、面料無明顯殘疵;皮面毛整齊、無掉毛、蟲蛀現象;輔件齊全;帽沿有一定硬度。
(9)女裝帽子分類名稱擴展閱讀:
戴帽益處
1.為頭發保暖防寒
頭被稱之為「諸陽之匯」。醫學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總熱量的60%。
2.為頭發防塵防污染
冬天風沙大、塵土多、特別是在當今污染越來越嚴重的時代,這時候,戴一頂舒適時尚的帽子,無異於給頭發穿了一件既美觀又具有保護功能的外衣,有效的阻擋了灰塵和微生物的侵襲。
3.為頭發防曬防輻射
為了避免紫外線的傷害,選一頂款式和顏色與服裝相匹配的帽子,不外乎是一個既時尚又實用的高明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