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服裝的工藝流程是什麼
衣服製作流程
一、設計:
一般來說,大部份中型和大型的制衣廠都會僱用設計師來創作服裝系列,以滿足顧客的需求。在設計工作方面,電腦的應用日益廣泛。
設計工作可分為兩個不同的范疇:
1,創作設計
就是設計師參考時裝潮流和市場走勢來設計並草繪各款衣服。
2,技術設計
設計師嘗試製成自己設計的服裝,他們要知道該選用甚麼衣料,以及制衣廠的設備和員工技術。
二、頭樣製作:
當有了初步的設計之後,下一步就是按照設計的圖樣繪畫所需的紙樣。第一個由原設計繪出的紙樣,在成衣行業中,一般稱為頭樣或原樣,而頭樣通常是標准尺碼或中間的尺碼。而繪制頭樣所需的技術要求較高,在行內一般被尊稱為師傅。
三、樣辦製作:
當完成初步的頭樣後,下一步的工序就是根據頭樣裁製樣辦。這個程序一般都是安排在廠內的辦房完成的,可分為裁辦及車縫樣辦等工序。樣辦製作通常只做一件或數件,所以成衣廠內的辦房員工一般都是挑選較熟練的技術工人,例如辦房的車縫工人一般都能將件樣辦的車縫工序完成。當樣辦完成後,如果某些地方不能滿足顧客的要求,或顧客有某些地方或款式需要更改,通常的過程都需從初步的頭樣開始在紙樣改動再從新做樣辦,可能需反覆數次,直至顧客完全滿意為止,樣辦製作才算完成。
四、紙樣放碼:
當服裝的樣辦為顧客接納之後,下一步是按照顧客的要求來繪制不同尺碼的紙樣。在紙樣放碼的工作方面,電腦的應用在成衣生產的過程中最為廣泛及最早發展之電腦生產輔助設計之一。
五、訂購所需布料及輔料:
顧客接納了樣辦之後,制衣廠就需要根據所需用量訂購布料及輔料,以供生產之用。很多制衣廠在這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最多,
例如:
估計用量不準確,供應商所供應的布料及輔料的質量和數量出現問題,延遲交貨。
這些最終導致阻礙生產,延誤交貨給客人,質量問題在成品時才出現嚴重者可能導致客人退貨。
六、裁剪布料:
這項工作可以再細分為以下各項工序
1.計劃衣服裁片的尺碼和數量及裁剪的布料層數等通常是根據客人所訂購(訂購合同)的指示的尺碼及件數的配搭,來計劃拉布的層數及所需裁剪的床數。
2.排嘜架製作
一般而言,制衣廠將布匹裁成衫片形狀,然後組合為可穿著的成衣。為了准確剪裁大量成衣,需採用特別的裁剪儀器及安排嘜架。檢查了紙樣的准確性之後,把紙樣片鋪在紙上排列,造成一個組合,這個組合在行內叫嘜架。嘜架的作用是以最省料的原則下安排,使直接成本減至最低,最准確的用量是從嘜架計算出來。嘜架的編排是一項技巧工作,必須考慮多項技術需求,
例如:
布紋的方向、布料的闊度、布料的性質、尺碼的組合及預備拉布的長度等等,電腦輔助嘜架設計亦是最早及最廣泛為制衣業所應用之技術之一。
② 衣服的工藝要求大概要怎麼寫
一:服裝製作的工藝標准:
批量生產前每個定單必須有正確合理的工藝標准。
1.產品名稱、定單號、款式號、客人名稱、生產數量、編制人員、審核人員、實施日期
2.服裝款式結構圖、包括正面、背面成品結構圖,正確面料及輔料的顏色和樣式。
3.成品規格表。(按客人規格擬訂,同時將公差系數列出供檢查人員參考)。
後衣長: 公差 0.7CM (後領口中---下擺邊緣)
半胸圍: 公差 0.7CM (正常平量,棉服\羽絨服須壓低厚度1\2測量)
下 擺: 公差 0.7CM (羅紋下擺須兩手打開後測量).
總肩寬: 公差 0.5CM (左肩點---右肩點
袖長: 公差 0.5CM ( 肩點---袖口中)
袖長: 公差 0.5CM (後領口中點—袖口中)
半袖口: 公差 0.3CM (羅紋袖口按正常放平測量即可)
領 圍 : 公差 0.5CM (正常為領子下口規格)
裁剪工藝要求。
一: 核實樣板是否與生產通知單相符,樣板片數是否與樣品相符
二: 到料後是否按規定時間進行自然通風,保證成品規格正確.
三: 各部位紗向是否按版規定,對格\對條\陰陽格.
四: 各部位訂眼、剪口是否按版規定,
五: 拉布時注意正反面及色差(如發現有色差必須排色差版同時測試實際單耗上報公司).
六: 推刀,訂眼不能有偏離現象上下層不能超過0.2CM,
七: 打號要清晰,位置適宜,成品不能漏號.
5:原輔材料規格及使用部位要求:
一:必須按客人制單規定的部位使用執行如:
面料、里料、配料、商標、吊牌、洗滌襯布、填充物、拉練、繩、卡環等等。
二:原輔材料的樣式、品質、顏色、規格、要認真核對是否正確。
三:具體要求:面料里料是否有色差、中邊差、色杠、斷紗、疵點、污跡、現象。毛皮是否有版寬、版長、顏色、品質、硬度不符合原樣品或要求的現象.
羽絨是否有顏色、氣味、克重、絨質、異物、現象真皮是否有漏洞、薄厚不均、染色不透、皮板過硬、整體顏色不符現象。粘合襯是否有膠粒不均、厚度不一、粘合不順現象。拉練是否有顏色、品質、規格、刻字字母與商標不符現象。其他特殊輔料色顏色、規格、品質是否與定單規定相符合。商標等其他標識是否與制單相符
③ 怎樣算服裝的每道工序的工價
要加算工時。
比如是1件衣服總加工費為15元,加工完這1件衣服,要經過機台後道後勤三道工序,機台加工數為1小時,後道後都各為2小時。那麼每小時加工費為3元。機台耗用了1小時而人數為14人,則每人每件加工費為3/14元後道耗用了2小時而人數為4人,則每人每件加工費為6/4元。後勤耗用了2小時而人數為4人,則每人每件加工費為6/4元.。
④ 衣服的處理工藝是什麼意思
服裝生產工藝
│驗布│→│裁剪│→│印綉花│→│縫制│→│整燙│→│磨練│→│包裝│
(一)面輔料進廠磨練
面料進廠後要中止數量清點以及外觀和內涵質量的磨練,契合消費請求的才幹投產運用。在批量消費前起首要中止技術預備,包括工藝單、榜樣的制定和樣衣製造,樣衣經客戶確認前方能進入下一道消費流程。面料經由裁剪、縫制製成半廢品,有些梭織物製成半廢品後,依據非凡工藝請求,須中止後整頓加工,例如成衣水洗、成衣砂洗、扭皺效果加工等等,最後經由鎖眼釘扣輔助工序以及整燙工序,再經磨練合格後包裝入庫。
(二)面料磨練的目標和請求
把好面料質量關是節制廢質量量首要的一環。經由對進廠面料的磨練和測定可有效地提高原文的正品率。
面料磨練包括外觀質量和內涵質量兩精緻面。外觀上首要磨練面料能否存在破損、污跡、織造疵點、色差等等問題。經砂洗的面料還應留意能否存在砂道、死褶印、披裂等砂洗疵點。影響外觀的疵點在磨練中均需用標志注出,在剪裁時避開運用。
面料的內涵質量首要包括縮水率、色牢度和克重(姆米、盎司)三項內容。在中止磨練取樣時,應剪取分歧消費廠家消費的、分歧種類、分歧顏色具有代表性的樣品中止測試,以確保數據的精確度。
還對進廠的輔料也要中止磨練,例如松緊帶縮水率,粘合襯粘合牢度,拉鏈順滑水對等等,對不能契合請求的輔料不予投產運用。
(三)技術預備的首要內容
在批量消費前,起首要由技術人員做好大消費前的技術預備工作。技術預備包括工藝單、榜樣的制定和樣衣的製造三個內容。技術預備是確保批量消費順利中止以及最終廢品契合客戶請求的首要伎倆。
工藝單是原文加工中的指導性文件,它對原文的規格、縫制、整燙、包裝等都提出了仔細的請求,對原文輔料搭配、縫跡密度等細節問題也加以邃曉。原文加工中的各道工序都應嚴肅參照工藝單的請求中止。
榜樣製造請求尺寸精確,規格完整。相關部位輪廓線精確吻合。榜樣上應標明原文款號、部位、規格、絲綹傾向及質量請求,並在有關拼接處加蓋榜樣復合章。
在完成工藝單和榜樣制定工作後,可中止小批量樣衣的消費,針對客戶和工藝的請求及時修正不符點,並對工藝難點中止攻關,以便多量量流水功課順利中止。樣衣經由客戶確認簽字後成為首要的磨練依據之一。
(四)裁剪工藝請求
裁剪前要先依據榜樣繪制出排料圖,「無缺、合理、節約」是排料的根起原根底則。在裁剪工序中首要工藝請求如下:(1)拖料時點清數量,留意避開疵點。(2)關於分歧批染色或砂洗的面料要分批裁剪,避免同件原文上呈現色差現象。關於一匹面估中存在色差現象的要中止色差排料。(3)排料時留意麵料的絲綹順直以及衣片的絲縷傾向能否契合工藝請求,關於起絨面料(例如絲絨、天鵝絨、燈芯絨等)弗成倒順排料,否則會影響原文顏色的深淺。(4)關於條格紋的面料,拖料時要留意各層中條格對准並定位,以保證原文上條格的跟尾和對稱。(5)裁剪請求下刀精確,線條順直流利。鋪型不得過厚,面料上基層不偏刀。(6)依據榜樣對位記號剪切刀口。(7)採用錐孔標志時應留意不要影響成衣的外觀。裁剪後要中止清點數量和驗片工作,並依據原文規格分堆捆紮,附上票簽註明款號、部位、規格等。
(5)縫制縫制
縫制縫制是原文加工的中間工序,原文的縫制依據樣式、工藝作風等可分為機械縫制和手工縫制兩種。在縫制加工過程執行流水功課。
粘合襯在原文加工中的應用較為普遍,其浸染在於簡化縫制工序,使原文質量均一,避免變形和起皺,並對原文外型起到一定的浸染。其種類以無紡布、梭織品、針織品為底布居多,粘合襯的運用要依據原文面料和部位中止選擇,並要精確控制膠著的時候、溫度和壓力,如許才幹抵達較好的效果。
(6)鎖眼釘扣
原文中的鎖眼和釘扣平日由機械加工而成,扣眼依據其外形分為平型和眼型孔兩種,俗稱為睡孔和鴿眼孔。
睡孔普遍用於襯衣、裙、褲等薄型衣料的產品上。鴿眼孔多用於上衣、西裝等厚型面料的外套類上。鎖眼應留意以下幾點:(1)扣眼位置能否精確。(2)扣眼大小與鈕扣大小及厚度能否配套。(3)扣眼啟齒能否切好。(4)有伸縮性(彈性)或十分薄的衣料,要思考運用鎖眼孔時在里層加布補強。鈕扣的縫制應與扣眼的位置相對應,否則會因扣位禁絕構成原文的扭曲和傾斜。釘扣時還應留意釘扣線的用量和強度能否足以避免鈕扣零落,厚型面料原文上釘扣繞線數能否足夠
(七)整燙
整燙人們常用「三分縫制七分整燙」來強調整燙是原文加工中的一個首要的工序。
避免以下現象的發生發火:(1)因熨燙溫渡過高時候過長構成原文表面的極光和燙焦現象。(2)原文表面留下藐小的波紋皺折等整燙疵點。(3)存在漏燙部位。
(八)成衣磨練
原文的磨練應貫穿於裁剪、縫制、鎖眼釘扣、整燙等整個加工過程之中。在包裝入庫前還應對廢品中止周全的磨練,以保證產品的質量。
廢品磨練的首要內容有:(1)樣式能否同確認樣溝通。(2)尺寸規格能否契合工藝單和樣衣的請求。(3)縫合能否精確,縫制能否規整、平服。(4)條格面料的原文搜檢對格對條能否精確。(5)面料絲縷能否精確,面料上有無疵點,油污存在。(6)同件原文中能否存在色差問題。(7)整燙能否優越。(8)粘合襯能否堅固,有否滲膠現象。(9)線頭能否已修凈。(10)原文輔件能否無缺。(11)原文上的尺寸嘜、洗水嘜、商標等與實踐貨色內容能否分歧,位置能否精確。 (12)原文整體形態能否優越。(13)包裝能否契合請求。
(九)包裝入庫
原文的包裝可分掛裝和箱裝兩種,箱裝通俗又有內包裝和外包裝之分。
內包裝指一件或數件原文入一膠袋,原文的款號、尺碼應與膠袋上標明的分歧,包裝請求平整美觀。一些特殊樣式的原文在包裝時要中止非凡措置,例如扭皺類原文要以絞卷體式格局包裝,以對峙其外型作風。
外包裝通俗用紙箱包裝,依據客戶請求或工藝單指令中止尺碼、顏色搭配。包裝體式格局通俗有混色混碼、獨色獨碼,獨色混碼、混色獨碼四種。裝箱時應留意數量無缺,顏色尺寸搭配精確無誤。外箱上刷上箱嘜,標明客戶、指運港、箱號、數量、原產地等,內容與實踐貨色相符。
⑤ 服裝工藝指的是什麼
所謂服裝工藝即指從服裝量體、結構制圖到排料、畫料、裁剪、縫紉、熨燙等整個成衣加工成型過程。主要由服裝結構制圖、紙樣設計(俗稱打版)和服裝縫制兩大部分組成。
服裝基礎工藝是縫制工藝的基礎部分,是成衣製造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包括手針工藝、機縫工藝和熨燙工藝等。其中手針工藝也稱手工縫紉,手針工藝也稱手工縫紉,是服裝縫制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工藝,指不用機械而以手用針在布料上穿刺縫紉的方法,其針法具有靈活多變的特點。
(5)衣如何算工藝擴展閱讀:
每每看到工藝精細靈巧的服裝,總是令人產生一種賞心悅目的快感。從而進步了生活的情趣,使我們精神煥發地投進到生活工作中往,這就是服裝工藝產生的審美價值吧!
以前的老裁縫們做服裝時,講究四個功、九個勢、十六字標準的基本功。
一、服裝工藝之「四個功」:
1、刀功:是指裁剪水平。
2、手功:是指在一些不能直接用縫紉機操作或用縫紉機操作達不到高質量要求的部位,運用手上工夫進行針縫,主要有:扳、串、甩、鎖、釘、撬、扎、打、包、拱、勾、撩、碰、攙等14種工藝手法。
3、車功:指操作縫紉機水平,要達到直、圓、不裂、不趨、不拱。
4、燙功:指在服裝不同部位,運用推、歸、撥、壓、起水等不同手法的熨燙,使服裝更適合體型,整齊、美觀。
二、服裝工藝 之「九個勢」:脅勢、胖勢、窩勢、凹勢、翹勢、剩勢、圓勢、彎勢、戤勢。如袖籠山頭必須做到圓順,袖子要做成有彎勢,後背要有戤勢使兩手伸縮方便,子口要有窩勢,不向外翹,前胸要有胖勢,肩頭要有剩勢等。
三、服裝工藝 之「十六字訣 」:平、服、順、直、圓、登、挺、滿、薄、松、勻、軟、活、輕、窩、戤。這十六字,都是相互聯系,統一在一件服裝上,就能顯示出傳統服裝工藝特色。服裝工藝手法歷史悠久,且形式多樣。
⑥ 你們知道服裝設計的工藝有哪些最好能舉例一些品牌說一下
關於服裝設計的工藝有很多,我知道的一些我列舉出來:
1. 刺綉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刺綉作為最常在衣服中出現的的傳統工藝之一,分別為:錯針綉、亂針綉、網綉、滿地綉、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現在都很流行刺綉,尤其是很多品牌注重這種工藝,例如秒優衣櫥的品牌女裝,大多數都是採用重工刺綉的工藝,手工鑲鑽等來增加服裝的調性和高級感,所以相對這類服裝價格偏高,但是重工手藝很費時費力,所以貴有貴的道理。
2. 印、染
使染料或塗料在織物上形成圖案的過程為織物印花。
現常見的印花方式又分為:數碼印花、絲網印刷、噴墨、水漿印花、膠漿印花。
印染又稱之為染整。 是一種加工方式,也是前處理,染色,印花,後整理,洗水等的總稱。
3. 膠印
膠印,又名柯式印刷,是廣泛使用的印刷技術,是先把上墨的圖像轉移到橡皮布上,然後再轉移到印刷材料表面的一種印刷方法。
4. 拼布
5. 壓褶
壓褶是通過設備在面料上壓制出規則或不規則的褶皺。通常褶皺設計的充滿肌理效果,量感豐富,成為現在很多時尚設計師的設計元素,打造時尚單品。
6. 編織與針織
編織和針織常被結合運用,在毛衣中加入不同的織物,比如皮繩、織帶、麻繩、牛仔條等,既又不同材質的對比運用又能對比毛衣具有更加的挺括感。
7.面料改造
服裝面料的再造也稱服裝面料的二次處理,是在原有的服裝或面料上進行第二次處理。
面料改造的方法有:堆積、抽褶、層疊、凹凸、褶襇、褶皺等,多數是在服裝局部設計中採用這些表現方法,也有用於整塊面料的。一般是用單一的或兩種以上的材質在現有面料的基礎上進行黏合、熱壓、車縫、補、掛、綉等工藝手段形成的立體的、多層次的設計效果。
⑦ 毛衣怎麼算工藝
要看它的材質,是用的什麼毛。 是毛還是絨。
其次看它的織法。
⑧ 羊毛衫工藝單演算法
你好,你的這個問題,其實問的很含糊,你是要男衫工藝,還是女衫工藝?是雞心領還是套衫?我在這里給你簡單的說一下:衣片各部位的計算方法,A計算胸寬《針數.》=胸寬尺寸X橫密+擺縫耗X2;注意:縫耗細機2--4針;粗針1--3針。B前後片身轉數分配:1,平肩和拷針的前身比後身長1---1.5公分。2平袖斜肩的前後基本相同。3斜肩袖的後身比前身長2---6公分。C掛肩收針的針數=前後胸寬針書減去前後上大身肩寬的針數然後除以每次兩邊收去的針數就可以了。注意;收針長度男的為7--10公分,女的為8--12公分。D袖的計算;1平袖袖長=袖長尺寸---袖口羅文長度X直密,2;斜袖袖長=袖長尺寸--袖口羅文X1/2領寬--領邊寬X直密。E袖寬針數=袖寬尺寸X2X橫密,F袖山頭針數=《前身掛肩平搖轉數+後身掛肩平遙轉數》除以直密再x橫密,此法是算平袖品種,斜袖品種,其山頭寬度男女衫為4---10公分。G袖膊收針=袖寬針數---袖山頭針數然後除以每次兩邊收去的針數。問題就會答到這里,不知對你也沒有一點幫助?說實話,羊毛衫的計數的工藝,想三言兩語說完,哪是不可能事情。因為裡面涉及的因素太多了,希望我的回答多少對你有點用。套衫領寬針數=前領寬尺寸+領邊X2--兩領邊縫耗X橫密。
⑨ 服裝的工藝流程是什麼誰可以詳細介紹呢
中國古代文化-中國古代紡織印染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⑩ 羊絨衫工藝怎麼算
上衣後片計算方式: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計算方式: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袖片計算方式: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計算方式:
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