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冬天適合買什麼漢服
很多小夥伴冬季都喜歡買襖裙,紅色在冬季尤其受寵。尤其走在白雪皚皚的雪地中,配上紅色的襖裙,分分鍾帶入意境。可現實的你,如果沒有做好保暖措施,早就美麗「凍」人了。
其實襖裙的保暖方法很簡單,如果你在寒冷的北方,想要穿漢服出門時就可以選擇厚一些的布料製作成的上襖,如毛呢、燈芯絨、麂皮絨等,上襖的襯里之中可以加棉或者選擇用親膚的絨面布料,如法蘭絨、珊瑚絨等製作內襯,裡面再穿上領子較低的毛衣或者保暖衣,在寒冷的冬天穿漢服就不再怕冷啦!裙子裡面可以直接穿保暖褲或是羽絨褲等,若是怕裡面的襯褲漏出,還可以再穿一件襯裙,不僅可以擋風,還非常美觀哦。如果肯定自己的褲子不會無緣無故露出時,就可以不用穿著襯裙了,只需要注意裙子的長度,盡量不要把褲子的邊角漏出來哦。
偏暖的的地方上襖裡面穿中衣就好了。沒有中衣的小夥伴也別慌,可以選擇豎領長襖,裡面穿著一件保暖的低領秋衣就好,相信豎領長襖的領子會遮住秋衣的。如果買的漢服有些松大,可以根據自身的抗寒程度加減衣服。如果在非常寒冷的時候,還是要考慮穿漢服的保暖性,畢竟太冷的天氣還是羽絨服更加保暖哦。除了穿這些之外,還能加一些毛領或者圍巾,冬天容易手冷的小姐姐可以買一個小的暖寶寶隨時帶在身上,防止凍傷。
比甲
那麼如果一件襖無法讓你暖和,但是又想要穿著漢服出門,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在襖子外面搭配一件厚一些的布料製作成的比甲,半袖或是無袖的比甲不僅保暖,而且還非常方便,不會因為衣服過厚而影響到平常的活動,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哦。
褙子
冬天除了穿襖裙,還能穿什麼呢?除了襖裙之外,如果冬天天氣不是非常冷的話還可以選擇穿著厚一點的布料製作成的褙子或是披風。
厚褙子的搭配其實也很簡單,可以當做一件日常的外套來穿著,下裝搭配一件時裝就非常帥氣,而且因為褙子的長度可以到達腳踝,所以保暖效果還是不錯的。褙子里搭配一件高領的毛衣,想想就非常暖和啊。
如果不喜歡這種混搭的風格,那麼褙子裡面穿一件厚中衣,再搭配一件喜歡的下裙,同樣是非常好的選擇哦。
披風裡面穿時裝可能就顯得不是那麼好看了,但是披風裡面穿上長襖,真的可以說是一個既暖和又好看的搭配哦,各位小夥伴不妨試試這樣既美麗又不凍人的搭配吧!
Ⅱ 你覺得漢服可以搭配牛仔褲嗎如果可以,怎麼搭配好看
可以搭配。穿漢服的時候,把漢服比較長的地方撩起來,穿高腰牛仔褲,這樣搭配好看。
Ⅲ 馬面裙的搭配方法
1. 在不同的時代,馬面裙的搭配方式各異。明代女性遵循傳統著裝規則,以襖配裙,保持著漢族的服飾特色。
2. 明代的著裝習慣中,襖與裙的搭配形成了所謂的「襖裙」風格。晚清時期,漢族女性的上衣(襖或衫)下搭馬面裙,裙內穿著褲子。
3. 晚清時期,上衣下擺較長,常覆蓋馬面裙的上部,而褲腳則長於裙擺,使得綉花褲腳得以露出。
4. 到了民國初年,女性的上衣下擺普遍變短,下身穿著簡化版的馬面裙或其他款式的裙子,裙內穿著絲襪。
5. 民國初期的馬面裙裝飾較為簡單素雅,腰帶通常選用黑色或其他深色調,以突出知識女性的形象。
6. 現如今,人們通常將馬面裙與現代元素相結合,比如搭配古風服飾或現代襯衣,創造出新的穿搭風格。
Ⅳ 傳統端午節穿什麼衣服
傳統端午節可穿著的衣服如下:
Ⅳ 襖裙裡面穿中褲好還是中裙好
這個因人而異。如果你襖裙的形狀很漂亮,可以在裡面穿中褲。
如果形狀不是很好,可以拿中裙托一下,修下形狀。
另外,冬天的話推薦穿中褲,畢竟還是挺冷的。
【最後,個人的一點經驗,本人在襖裙裡面直接穿自己的褲子,一個是因為我的那套中衣很薄,再有一個就是穿中裙中褲的時候要系帶子,和襖裙的腰帶重疊起來顯得腰略粗。】
最主要的還是看自己穿什麼舒服。
Ⅵ 朝鮮族衣服啥樣
朝鮮族人民不僅能歌善舞,喜愛音樂,
而且注重衣著打扮,講究儀表。
遷入中國後的朝鮮族的服飾多沿用朝鮮李朝民間服飾,並有日常服、儀禮服(婚禮、喪禮、祭禮等)、特殊服(舞蹈服、農樂服等)等服裝之分。朝鮮族比較喜愛素白色服裝,故有「白衣民族」之稱。朝鮮族服裝的特點是斜襟,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婦女傳統日常服裝為短衣(「則高利」),長裙(「契碼」),斜襟,以長布帶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結。男子服裝為短上衣,外加坎肩,下身穿褲腿寬大的長褲,外出時多穿斜襟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現在改制服或西服。姑娘和少婦的衣裙,五彩繽紛鮮艷奪目,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兒童上衣的袖筒多用「七色緞」(七種顏色相配的綢緞)做料,穿起來好象彩虹在身。青年婦女和少女在上衣袖口和衣襟上鑲色彩鮮艷的綢緞邊。飄帶也是用紅、紫、藍色等綢緞製成。老年婦女喜著白色衣裙,並習慣用白布包頭,冬天加穿以毛衣為里、綢緞為面的坎肩。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不穿筒裙。朝鮮族早期穿木屐、革履,後來也穿草鞋、麻鞋、膠鞋,現在普遍穿布膠鞋或皮鞋。[5]
傳統男裝
朝鮮族男子一般穿素色短上衣,外加坎肩,
下穿褲腿寬大的褲子。外出時,多穿以布帶打結的長袍。男子短衣朝鮮語也叫"則高利";成年男子的上衣衣長較短,斜襟、寬袖、左衽、無紐扣,前襟兩側各釘有一飄帶,穿衣時系結在右襟上方。他們還喜歡黑色外套或其它顏色的帶紐扣的"背褂"即「坎肩」,"坎肩"朝鮮語叫"古克", 一般套在"則高利"上衣的外面,多用綢緞作面,毛皮或布料做里,有三個口袋,五個扣,穿上顯得特別精神。
朝鮮男子愛穿"燈籠褲",這種褲子褲長腰寬,而且白色居多。"巴基"是指傳統的朝鮮族服飾"褲子",其褲襠、褲腿肥大。由於朝鮮族傳統房屋都有火炕供暖系統,人們常常是坐卧在地面的墊子或席子上,穿這種褲子便於在炕上盤腿而坐,隨便輕松,褲腿系有絲帶,外出時可以防寒保暖。
朝鮮族的傳統男子服裝,褲襠肥大,宜於盤腿而坐,褲腳繫上絲帶,並喜歡在上衣上加穿帶紐扣的有色坎肩,形似老年婦女的坎肩,但不鑲邊,講究合體。顏色多為灰、棕、黑色。出訪時再加穿長袍(式樣與上衣相同,只是長及膝蓋)。朝鮮族長袍能體現男性持重的風度和雄健的體魄。長袍、禮帽是朝鮮族男性外出的服飾。現在,傳統的長袍已無人問津,但男性襖褲仍是老年人「花甲」慶典必穿的禮服。男性所穿的上表.在斜襟上都鑲著白布邊。這種白布邊可以常拆洗,使衣服保持干凈。
傳統女裝
朝鮮族服裝根據穿著者的年齡和場合,選用各種質地、
顏色的面料製作。女子婚前穿鮮紅的裙子和黃色的上衣,衣袖上有色彩繽紛的條紋 ;婚後則穿紅裙子和綠上衣。年齡較大的婦女,可在很多顏色鮮明、花樣不同的面料中選擇。
朝鮮族婦女的短衣長裙,是朝鮮族服飾中最具傳統的服裝,這也是朝鮮族婦女服裝的一大特色。上衣在朝鮮語中叫"則高利",是朝鮮族最喜歡的上衣,以直線構成肩、袖、袖頭,以曲線構成領條領子,下擺與袖籠呈弧形,斜領、無扣、用飄帶打結,在袖口、衣襟、腋下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顏色以黃、白、粉紅等淺顏色為主,女性穿起來瀟灑、美麗、大方;長裙,朝鮮語也叫做"七瑪",是朝鮮族女子的主要服飾,腰間有長皺褶,寬松飄逸。這種衣服大多用絲綢縫制而成,色彩鮮艷,分為纏裙、筒裙、長裙、短裙、圍裙。年輕女子和少女多愛穿背心式的帶褶筒裙,裙長過膝蓋的短裙,便於勞動。中老年婦女多穿纏裙、長裙,冬天在上衣外加穿棉(皮)坎肩。纏裙為一幅未經縫合的裙料,由裙腰、裙擺、裙帶組成。上窄下寬,裙長及腳面,裙擺較寬,裙上端有許多細褶,穿時纏腰一圈後系結在右腰一側,穿這種裙子時,裡面必須加穿素白色的襯裙。
傳統的朝鮮族女性服裝,其特點是襖短裙長。襖的衣領同襟連成一條斜線,衣襟右掩,沒有紐扣。朝鮮族傳統女性服裝,以黃襖粉裙為典型。襖長及至現在上衣三個紐扣之上.裙長及膝蓋或腳面不一。襖袖呈圓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兩根長長的結帶在右胸前打一個蝴蝶結,長長的飄帶給人以飄逸的美感。襖的領口、袖口多以不同顏色的布條鑲邊。年輕婦女和少女在襖(則羔利)袖口和衣襟上鑲有色彩鮮艷的綢緞邊。年輕婦女襖的面料色彩綻紛,亦有專以諧調、淡雅為基本格調的筒裙和纏裙。纏裙把裙的右側下擺稍稍提起,掖在左側後背腰帶上,十分巧妙地勾勒出女性優美的線條。
朝鮮族老年婦女喜著素白衣裙,並習慣用白絨布包頭。到冬天,加穿以毛皮為里、綢緞為面的坎肩。中老年婦女多穿孔機纏裙,不穿筒裙。穿纏裙時,必須在裡面加穿素白色的襯裙。簡裙是縫合的筒式裙子,但與其他民族的筒裙不一樣,它的腰間有許多細褶,達到合腰身為止,上端還連上一個白布小背心,前胸開口扣紐扣。穿時從頭部往下套。這種裙長過膝蓋,利於勞動、步行。
朝鮮族老年婦女舊時衣著以白、灰最常見,襖裙外多配以帶兔毛等毛邊的坎肩,坎肩兩襟由一瑪瑙狀橢圓形墜子連結。現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也和年輕人一樣喜著五彩繽紛、質地精良的短襖長裙,卻很少有人系白頭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