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丁馬甲魚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丁馬甲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2月2日起對丁馬甲魚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一)苗種來源。
來源於山東丁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省級中華鱉原種場。
(二)生產技術要求。
1.池塘要求:形狀為長方形,坡比為1:2.5,防逃牆高大於0.9m,養殖水面4800㎡至5400㎡,水深1.2 m至1.6m。
2.環境、土質要求:環境安靜,無工業污染。水源充足,水源水質符合GB 11607的要求。土質符合國家無公害中華鱉生產場地土質標准。空氣質量符合國家GB 3095規定的無公害中華鱉生產場地空氣質量標准。
3.水質要求:養殖用水必須使用黃河水與地下水調配,水質符合無公害中華鱉生產用水標准。pH 7.2至7.6,溶解氧4 mg/L至12mg/L,總硬度70 mg/L至79mg/L,透明度25 cm至30cm。清塘消毒用生石灰200ppm化漿後全池均勻潑灑。水質調節每隔半個月用60ppm的生石灰或0.5ppm的聚維酮碘交替全池潑灑,定期補換水,使水質保持相對穩定。
4.養殖密度:放苗規格450 g/只至500g/只,密度1隻/㎡至2隻/㎡。
5.飼料要求:人工配製飼料質量符合GB 13078和NY 5072的規定,嚴格遵守《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國務院[1999]266號令)的規定。定期在飼料中添加中草葯和微生態制劑,增強甲魚的免疫力避免疾病的發生。
6.日常管理:嚴格按照養殖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管理,每天投餌、巡池2次,保持養殖環境衛生清潔。
7.飼養時間:100至120天。
(三)商品規格要求。 類別 小 中 大 特大 規格(g/只) 500~600 600~750 750~1000 1000以 (四)產品質量要求。 項目 一級 二級 三級 活力 行動活潑有力,反應敏捷 寄生蟲 不得檢出 氣味 具有活甲魚固有鮮、腥味,無異臭味 背、腹甲 無傷疤 有極少傷疤 有少傷疤 體重與體高比(g/mm) ≥22.6 ≥22 ≥21.4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體形橢圓,8對肋板骨明顯,前窄後寬,體薄片大,裙邊大而厚,背甲土黃色或茶褐色,腹甲淡黃色。
2.理化指標:蛋白質≥16%,脂肪≤0.7%,氨基酸≥14%。 丁馬甲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山東省臨清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Ⅱ 丁馬甲魚是在聊城的特產中有名嗎
丁馬甲魚還是挺出眾的,是山東省臨清市魏灣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馬甲魚個大裙肥、肉細味美,是中國水產品第 一個-綠色食品
Ⅲ 丁馬甲魚的生產情況
1994年,為了挽救黃河品系野生中華鱉種質資源,丁馬養殖場派出一大批技術人員開始收集黃河品系的中華鱉,在國家和行業無標準的情況下,制定了嚴格的野生中華鱉原種選擇標准,從黃河、古運河、馬頰河、徒駭河四河系中精心收集了4.2萬只野生中華鱉原種,並按河系分池分別放於自然生態養殖池飼養培育,再次進行優選。經山東省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其結論為:選用的野生中華鱉為原種。這為中國保存和保護黃河流域野生中華鱉種質資源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中國優質中華鱉養殖奠定了基礎。
在優選野生中華鱉之後,丁馬科技公司又進行了高科技優質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研究與開發。利用優選的四河系親本野生中華鱉原種先分別進行自繁,優選培育出野生子代親本中華鱉,利用野生子代親本中華鱉分別進行相互交配,繁育出非親緣關系、基因相同的「黃運」牌中華鱉良種和新的親本原種,從而發明出了「425—1—30」優質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工藝。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工藝一周期為30年,每個周期為4個培育期和2個繁育期,其中親本中華鱉培育期為5年、繁育期為10年,在每個繁育期內得出4種非直接血緣關系的中華鱉和親本良種中華鱉,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工藝既優選了黃河品系中華鱉品種,又避免了中華鱉的近親交配造成的中華鱉畸形、品種退化、品質差、免疫力低、成活率低、生長慢等缺點,確保了中華鱉的品質的優良性、穩定性和安全性,從而為保護和繁育黃河品系優質中華鱉親本原種和良種提供了技術保障。
為保護黃河品系中華鱉的優良性、穩定性和安全性,他們建立了科學的種質鑒定方法,確保「425—1—30」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工藝培育的「黃運」牌中華鱉為良種。採用形態測量和結構觀察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選種;採取同工酶法進行生化分析,判定所培育的「黃運」牌中華鱉良種的生化遺傳特性和遺傳結構保持原種種質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應用多聚酶鏈式反應(PCR)技術和限制性長度多態(RELP)方法,將多個中華鱉群體的線粒體DNA(mtDNA)的細胞色素(cyt)基因進行分析,得出「黃運」牌中華鱉在基因組上與其它群體鱉存在明顯歧化,群體遺傳多樣性較高,其生長速度較快;採用雙向電泳技術分析中華鱉肌肉組織特異性蛋白,得出「黃運」牌中華鱉蛋白明顯高於其它中華鱉,說明保留了其遺傳的多樣性。
採用「425—1—30」優質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工藝繁育出的「黃運」牌中華鱉良種,經2000年至2003年與野生中華鱉原種子代鱉養殖對比,「黃運」牌中華鱉具有體薄片大、裙邊大而厚、背甲土黃色或茶褐色、腹甲淡黃色、體質健壯、活動靈活、免疫力強、生長速度快、成活率高等特點。
2005年,丁馬科技公司選用的野生中華鱉原種和繁育的「黃運」優質中華鱉苗種,經山東省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分別審定為中華鱉原種和良種,2006年獲得山東省中華鱉原種場認證、2007年獲得國家級中華鱉原種場認證。
2005年3月,丁馬科技公司制定的「425—1—30」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工藝,經山東省科學技術廳技術成果鑒定,結論為「國內首創」;《優質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研究和產業化養殖》榮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5年公司研發的《優質中華鱉良種繁育及綠色養殖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列入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黃河品系中華鱉良種繁育示範項目》被國家發改委列入現代農業示範項目;2006年《甲魚苗種繁育及養殖高技術開發》被科技部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 丁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中華鱉養殖中進行了科學、大膽地探索和開發,總結出一整套中華鱉養殖新技術及規范化、標准化操作規程。
野生親本中華鱉、子一、二代「黃運」牌野生親本中華鱉、成品中華鱉,採用自然生態生物綠色技術進行培育養殖,養殖用水採用深層地下水,水質符合國家養殖用水的水質標准,合理搭配放養花白鰱,使其調節浮游動植物的含量,保持水質的相對穩定和清新,給甲魚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創造了養鱉用水的現代養鱉新技術。飼料採用適時適量投喂符合國家綠色食品標準的優質全價飼料,為中國中華鱉綠色健康養殖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中華鱉疾病預防採用綜合的防疫技術,在中華鱉養殖中不使用國家禁用葯品,少量或避免使用限量葯品,其具體的防疫技術措施為:搞好清塘消毒;做好生態調水;保持養殖水位;定期水體消毒;嚴把投料關;工具、人員、環境按時消毒;體內葯物定期預防等。中華鱉疾病預防嚴格按照農業部NY/T5071的規定進行適時定向預防,使用規定用量的抗生素加入飼料中投喂,每月1次,每次需5天,或用中草葯粉劑加入飼料中投喂,每月兩次,每次需5-7天,或用微生態制劑經常添加於飼料中投喂,抑制體內致病微生物的繁殖,保持其體內的生態平衡,調節腸道消化功能,提高飼料的轉化吸收率,增強免疫力,使其健康生長,確保了中華鱉綠色食品的質量。2001年,公司的中草葯防治甲魚病被國家授予「優秀項目成果獎」。
自2001年以來,公司採用自然生態生物綠色技術養殖的「黃運」牌中華鱉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中國第一個水產系列「A」級綠色食品;2002年在中國綠色食品福州博覽會上被評為「暢銷產品獎」;2005年被山東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山東省綠色食品十大品牌;2007年被認證為山東省名牌農產品;「黃運」牌商標被認證為山東省著名商標,深受中國消費者信任和青睞。
多年的生產實踐和技術科研,使丁馬科技公司在中華鱉良種繁育和優質中華鱉養殖中成功地總結出自然控溫、控濕、生態孵化技術,稚鱉自然控溫控濕生態養殖技術和稚幼鱉保溫、恆溫強化培育技術,從而使稚鱉孵化率達98%以上,用保溫、恆溫強化培育出來的幼鱉體質健壯、增重快,比一般控溫養殖的幼鱉體重增加1.5—1.7倍,然後轉放於自然塘內易飼養,生長快、品質好、產量高、效益大。這些養殖技術經山東省科技廳成果鑒定,技術居國內領先。
丁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先進的繁育和養殖技術使企業得到壯大,成為中國惟一的黃河品系中華鱉原種場。2007年繁育「黃運」牌優質中華鱉苗種450萬只,年產「黃運」牌優質商品中華鱉40萬公斤,帶動了更多的養殖戶發家致富,極大地推動了中國優質中華鱉養殖業的發展,創造了更高的經濟效益。
鱉全身是寶,鱉甲、頭、肉、血、膽等都可入葯,據《本草綱目》記載:鱉甲膠可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滋陰、補血、退熱、消瘀;鱉肉可治久痢、虛癆、腳氣等病;鱉甲主治骨蒸勞熱、陰虛風動、肝脾腫大和肝硬化等;鱉血外敷可治顏面神經麻痹、小兒疳積潮熱,並有急縮走血的功能,兌酒可治婦女血癆;鱉卵可治久瀉久痢;鱉膽汁有治痔瘺的功效;鱉頭干制入葯稱「鱉首」,可治脫肛、漏瘡等。《中葯大辭典》記載的用葯部位就有8種之多。鱉還被人們認為是很有效的壯陽劑。日本東京大學葯學部研究認為,吃鱉可以快速消除疲勞,近年更是提倡運動員比賽前服用鱉湯。 在發展良種繁育和綠色養殖規模的同時,2003年公司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合作,開始利用優質丁馬甲魚進行甲魚膠保健食品的技術研究和開發,採用國內先進的多級逆流提取技術提取甲魚膠,利用納米均質噴霧乾燥技術獲得甲魚膠粉體,利用流化床氣流粉碾技術得到甲魚骨粉,利用真空乾燥和超臨界萃取技術得到甲魚油,利用先進的食品甲魚工藝加工甲魚方便食品。經功能研究,甲魚膠系列保健食品具有抗疲勞、提高免疫力、抗輻射、增強體質等功能,經進一步研究,甲魚膠系列保健食品還具有軟堅散結,預防癌症、降血糖、軟化血管、美容等葯用保健價值。該系列保健食品採用國內獨創的技術工藝進行深加工,大大提高了產品的有效成分的含量、生物學活性和功效,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甲魚膠的研究與開發》項目通過了山東省科技成果鑒定並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
Ⅳ 丁馬甲魚的歷史淵源
據《詩經·魯頌·閟宮》記載,中華鱉之文化始於山東。又據《清平縣志》(清平縣1956年建制撤銷。其轄區分別劃歸臨清縣和高唐縣。)記載:公元前5-3世紀時(戰國時期)趙簡子就開始人工養殖甲魚,以壯雄師;原清平縣丁馬村西北有一湖,叫馬家湖,這里綠樹成蔭,碧波盪漾,風光秀麗,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盛產甲魚。公元923年-942年,後唐皇帝李嗣源、後晉皇帝石敬瑭先後曾在此駐扎17年,屯兵萬余,曾時軍中瘟疫肆虐,嗣源百般焦急。百姓告知食鱉可防治瘟疫,遂捉而食之,疫情迅解,李嗣源贊譽馬家湖丁馬甲魚為「聖鱉」。
《清平縣志》還記載了馬家湖為明清宮內養殖特供御品丁馬甲魚的歷史。清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都要御臨原清平縣清陽驛館(臨清魏灣),一賞馬家湖煙雨,二品丁馬甲魚美味。並題字:「黃運甲魚甲天下,天下烹飪看客家」。」因此,「丁馬甲魚」又叫「黃運甲魚」更名動天下。
2003年,「黃運」牌丁馬甲魚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全國水產品第一個A級綠色食品;2007年,又被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為中華鱉惟一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Ⅳ 丁馬甲魚還有葯用價值嗎
是的,丁馬甲魚是屬於聊城魏灣鎮特產,是中國水產品第 一個-綠色食品,有相當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呢
Ⅵ 丁馬甲魚的榮譽認證
「黃運」牌甲魚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中國水產品第一個A級綠色食品、被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實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山東省綠色食品十大品牌」、山東省名牌農產品「山東省著名商標」。基地承擔的《優質中華鱉良種繁育及綠色養殖高技術產業化項目》被列入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黃河品系中華鱉水產良種示範項目》被列入現代農業示範項目,《甲魚苗種繁育及養殖高產技術開發》被列入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基地研究開發的《大規格中華鱉種培育技術研究》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甲魚膠的研究與開發》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優質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養殖》通過山東省科技成果鑒定,其中制定的425—1—30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工藝結論為「國內首創」,《甲魚規模化養殖深加工研究與產業化》項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優質中華鱉良種繁育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養殖》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丁馬甲魚生態養殖科普示範基地先後榮獲「山東省漁業標准化基地」、「山東省中華鱉原種場」、「山東省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區」、「國家級綠色農業示範基地」、「國家級中華鱉原種場」、「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區」、「全省優秀科普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2008年,被中國科協、財政部評為「全國優秀科普示範基地」。
Ⅶ 丁馬甲魚的介紹
丁馬甲魚,又名「黃運甲魚」,山東省臨清市魏灣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因原產於該鎮丁馬村的馬家湖而得名。該地甲魚養殖歷史悠久,所產丁馬甲魚個大裙肥、肉細味美,是中國水產品第一個A級綠色食品,有相當高的食用和葯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