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詩盪千秋陪什麼褲子好看

詩盪千秋陪什麼褲子好看

發布時間:2021-09-08 02:28:39

『壹』 跪求描寫美女盪鞦韆的詩

描寫美女盪鞦韆的詩比較少,這邊就列舉一首,具體如下:

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代: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譯文:盪完鞦韆,慵倦地起來整理一下纖纖素手。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花兒含苞待放,因盪過鞦韆涔涔香汗滲透著薄薄的羅衣。

忽見有客人來到,慌得顧不上穿鞋,只穿著襪子抽身就走,連頭上的金釵也滑落下來。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明明看的是客人卻要嗅嗅門前的青梅以此掩蓋。

(1)詩盪千秋陪什麼褲子好看擴展閱讀:

上片盪完鞦韆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盪鞦韆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鞦韆」以後一剎那間的鏡頭。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像得出少女盪鞦韆時的情景,羅衣輕颺,像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

「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鞦韆上下來後,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 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藉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

「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盪鞦韆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託了人物嬌美的風貌。

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盪完鞦韆後的神態。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盪完鞦韆,正累得不願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迴避。

「襪剗」,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鬆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

最後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獲「曲盡情悰」之譽。

『貳』 形容一個清純少女盪鞦韆的詩句

1.《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代: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2.《木蘭花·鞦韆院落重簾暮》

宋代:晏幾道

鞦韆院落重簾暮,彩筆閑來題綉戶。牆頭丹杏雨余花,門外綠楊風後絮。朝雲信斷知何處?應作襄王春夢去。紫騮認得舊游蹤,嘶過畫橋東畔路。

3.《蝶戀花·春景》

宋代: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里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4.《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宋代: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5.《蝶戀花·春暮》

宋代:李冠

遙夜亭皋閑信步。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雲來去。桃杏依稀香暗渡。誰在鞦韆,笑里輕輕語。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叄』 帶鞦韆的詩詞 十首

還是你啊?老樣子哦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題 】:病中多雨逢寒食
水國多陰常懶出,老夫饒病愛閑眠。三旬卧度鶯花月,一半春銷風雨天。薄暮何人吹(上咸下角)篥,新晴幾處縛鞦韆。彩繩芳樹長如舊,唯是年年換少年。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題 】:東樓南望八韻
不厭東南望,江樓對海門。風濤生有信,天水合無痕。 (益鳥)帶雲帆動,鷗和雪翻浪。魚鹽聚為市,煙火起成村。日腳金波碎,峰頭鈿點繁。送鞦韆里雁,報暝一聲猿。已豁煩襟悶,仍開病眼昏。郡中登眺處,無勝此東軒。

【年代】:宋
【作者】:仇遠
【 題 】:薄倖
眼波橫秀。乍睡起、茸窗倦綉。甚脈脈、闌干憑曉,一握亂絲如柳。最惱人、微雨慳晴,飛紅滿地春風驟。記帕折香綃,簪敲涼玉,小約清明前後。昨夢雲何處,應只在,春城迷酒。對溪桃羞語,海棠貪困,鶯聲喚醒愁仍舊。勸花休瘦。看釵盟再合,鞦韆小院同攜手。迴文錦字,寄與知他信否。

【年代】:宋
【作者】:仇遠
【 題 】:兩同心
踏青歸後,小步西園。翠袖薄、新篁難倚,綠窗潤、弱絮輕黏。春風急,暮雨凄然。早聽啼鵑。憶昔幾度湖邊。款曲花前。約俊客、同傾鑿落,看游女、同上鞦韆。春無主,落日低煙。芳草年年。

【年代】:宋
【作者】:仇遠
【 題 】:西江月
暗柳荒城疊鼓,小花靜院深鐙。年年寒食可曾晴。今夜晴猶未穩。豆蔻梢頭二月,杜鵑枝上三更。春風知得此時情。吹動鞦韆紅影。

【年代】:宋
【作者】:儲泳
【 題 】:齊天樂
東風一夜吹寒食,枝頭片紅猶戀。宿酒初醒,新吟未穩,憑久欄桿留暖。將春買斷。恨苔徑榆階,翠錢難貫。陌上鞦韆,相逢誰認舊時伴。輕衫粉痕褪了,絲緣餘夢在,良宵偏短。柳線經煙,鶯梭織霧,一片舊愁新怨。慵拈象管。待寄與深情,難憑雙燕。不似楊花,解隨人去遠。

【年代】:宋
【作者】:杜安世
【 題 】:浪淘沙
又是春暮。落花飛絮。子規啼盡斷腸聲,鞦韆庭院,紅旗彩索,淡煙疏雨。念念相思苦。黛眉長聚。碧池驚散睡鴛鴦,當初容易分飛去。恨孤兒歡侶。

【年代】:宋
【作者】:杜安世
【 題 】:踏莎行
閑院鞦韆,又還拆了。綠苔遍地青春老。畫樓日晚燕歸巢,紅稀翠盛梅初小。窈窕身輕,怎禁煩惱。羅衣漸減怯風峭。韶華好景想多才,厭厭只為書音少。

【年代】:宋
【作者】:杜安世
【 題 】:行香子
黃金葉細,碧玉枝纖。初暖日、當乍晴天。向武昌溪畔,於彭澤門前。陶潛影,張緒態,兩相牽。數株堤面,幾樹橋邊。嫩垂條、絮盪輕綿。系長江舴艋,拂深院鞦韆。寒食下,半和雨,半和煙。

【年代】:宋
【作者】:范成大
【 題 】:秦樓月/憶秦娥
香羅薄。帶圍寬盡無人覺。無人覺。東風日暮,一簾花落。西園空鎖鞦韆索。簾垂簾卷閑池閣。閑池閣。黃昏香火,畫樓吹角。

唐白居易病中多雨逢寒食(水國多陰常懶出) 唐白居易東樓南望八韻(不厭東南望) 宋仇遠薄倖(眼波橫秀) 宋仇遠兩同心(踏青歸後) 宋仇遠西江月(暗柳荒城疊鼓) 宋儲泳齊天樂(東風一夜吹寒食) 宋杜安世浪淘沙(又是春暮) 宋杜安世踏莎行(閑院鞦韆) 宋杜安世行香子(黃金葉細) 宋范成大秦樓月/憶秦娥(香羅薄) 宋高觀國蘭陵王(灑虛閣) 宋高觀國杏花天(遠山學得修眉翠) 宋高觀國夜合花(斑駁雲開) 宋葛長庚沁園春十一首(吹面無寒) 宋韓淲菩薩蠻十六首(春來晴雨常相半) 宋韓淲月宮春(柳嬌花妒燕鶯喧) 宋韓玉卜運算元(楊柳綠成陰) 宋韓玉且坐令(閑院落) 宋賀鑄辨弦聲/迎春樂(瓊瓊絕藝真無價) 宋賀鑄鳳棲梧/蝶戀花(挑菜踏青都過卻) 宋賀鑄憶仙姿/如夢令十一首(白紵春衫新制) 宋賀鑄月先圓/好女兒(才色相憐) 宋賀鑄暈眉山/踏莎行(鏡暈眉山) 宋侯置漁家傲(過盡百花芳草滿) 宋黃廷璹蘭陵王(絮花弱) 宋黃廷璹齊天樂(十年漢上東風夢) 宋黃庭堅驀山溪(朝來風日) 宋江開杏花天(謝娘庭院通芳徑) 宋蔣捷絳都春(春愁怎畫) 宋蔣捷柳梢青(學唱新腔) 宋蔣捷喜遷鶯(游絲纖弱) 宋李處全驀山溪(梨花過雨) 宋康與之風入松(畫橋流水欲平闌) 宋康與之舞楊花(牡丹半坼初經雨) 宋李冠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 宋李結浣溪沙(花圃縈回曲徑通) 宋李萊老點絳唇(綠染春波) 宋李萊老浪淘沙(榆火換新煙) 宋李彭老木蘭花慢(正千門系柳) 宋李彭老清平樂(合歡扇子) 宋李彭老祝英台近(杏花吹) 宋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李清照浣溪沙(淡盪春光寒食天) 宋李清照怨王孫/憶王孫(帝里春晚) 宋李元膺鷓鴣天(寂寞鞦韆兩綉旗) 宋李曾伯水調歌頭三五首(壁壘壯西塞) 宋劉辰翁蘭陵王(送春去) 宋劉辰翁烏夜啼(何年似永和年) 宋劉辰翁虞美人十八首(花心定有何人捻) 宋劉辰翁摘紅英(花朝月) 宋劉塤賀新郎(辦著春遊費) 宋柳永促拍滿路花(香靨融春雪) 宋柳永斗百花(煦色韶光明媚) 宋柳永黃鶯兒(煦色韶光明媚) 宋柳永拋球樂(曉來天氣濃淡) 宋樓采二郎神(露床轉玉) 宋樓採好事近(人去玉屏間) 宋樓采玉漏遲(絮花寒食路) 宋樓枎菩薩蠻(絲絲楊柳鶯聲近) 宋樓枎水龍吟(素蛾洗盡繁妝) 宋盧祖皋倦尋芳(香泥壘燕) 宋盧祖皋烏夜啼(漾暖紋波颭颭) 宋盧祖皋夜行船(暖入新梢風又起) 宋陸游採桑子(寶釵樓上妝梳晚) 宋陸游滿江紅(危堞朱欄) 宋陸游烏夜啼(金鴨餘香尚暖) 宋陸游烏夜啼(世事從來慣見) 宋呂渭老二郎神(西池舊約) 宋呂渭老極相思(西園鬥草歸遲) 宋呂渭老江城子(聞君見影已堪憐) 宋呂渭老惜分釵/擷芳詞(春將半) 宋馬子嚴海棠春(柳腰暗怯花風弱) 宋馬子嚴水龍吟(東君直是多情) 宋毛並滿江紅(潑水初收) 宋毛滂浣溪沙二四首(本是青門學灌園) 宋梅順淑望江南/憶江南(風漸軟) 宋歐陽修蝶戀花二二首(百種相思千種恨) 宋歐陽修洞天春(鶯啼綠樹聲早) 宋歐陽修浣溪沙(堤上遊人逐畫船) 宋歐陽修滿路花/促拍滿路花(銅荷融燭淚) 宋歐陽修漁家傲四七首(八月秋高風歷亂) 宋歐陽修越溪春(三月十三寒食日) 宋彭履道蘭陵王(章台路) 宋彭元遜蝶戀花(日晚遊人酥粉涴) 宋彭元遜隔浦蓮近/隔浦蓮近拍(夜寒晴早人起) 宋秦觀滿庭芳(曉色雲開) 宋秦觀阮郎歸(褪花新綠漸團枝) 宋丘崈撲蝴蝶(鳴鳩乳燕) 宋史達祖南浦(玉樹曉飛香) 宋史達祖玉樓春(玉容寂寞誰為主) 宋舒亶浣溪沙(燕外青樓已禁煙) 宋舒亶木蘭花(琉璃一片春湖面) 宋宋祁好事近(睡起玉屏風) 宋宋無名氏點絳唇十七首(春日芳心) 宋宋無名氏風流子(淑景皇州滿) 宋宋無名氏滿江紅三六首(安樂窩中) 宋宋無名氏滿庭芳二七首(北斗將移) 宋宋無名氏莫思歸/拋球樂(花滿名園酒滿觴) 宋宋無名氏鞦韆兒詞(小子里) 宋宋無名氏西江月四四首(八月秋中玉律) 宋蘇軾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宋蘇軾蝶戀花十五首(別酒勸君君一醉) 宋孫惟信晝錦堂(薄袖禁寒) 宋太尉夫人極相思令/極相思(柳煙霽色方春) 宋譚意哥極相思令/極相思(湘東最是得春先) 宋唐琬釵頭鳳(世情薄) 宋萬俟詠戀芳春慢(蜂蕊分香) 宋萬俟詠三台(見梨花初帶夜月) 宋萬俟詠武陵春(燕子飛來花在否) 宋萬俟詠卓牌兒/卓牌子(東風綠楊天) 宋王采蝶戀花(鏤雪成花檀作蕊) 宋王萬之踏莎行(柳外寒輕) 宋王之道滿庭芳(麥野青深) 宋王之道菩薩蠻(小庭過雨莓苔滑) 宋翁元龍瑞龍吟(清明近) 宋翁元龍西江月(山色低銜小苑) 宋吳潛二郎神(小亭徙倚) 宋吳潛南柯子/南歌子(池水凝新碧) 宋吳文英朝中措(晚妝慵理瑞雲盤) 宋吳文英丁香結(香裊紅霏) 宋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宋吳文英浪淘沙(燈火雨中船) 宋吳文英齊天樂(新煙初試花如夢) 宋吳文英青玉案(短亭芳草長亭柳) 宋吳文英如夢令(鞦韆爭鬧粉牆) 宋吳文英望江南/憶江南(三月暮) 宋吳文英醉桃源/阮郎歸(翠陰濃合曉鶯堤) 宋趙長卿謁金門(春睡足) 宋向子諲鷓鴣天十七首(斗帳歡盟不計年) 宋蕭允之點絳唇(花徑相逢) 宋謝懋憶少年(池塘綠遍) 宋辛棄疾□□□(鶯未老) 宋辛棄疾滿江紅三二首(半山佳句) 宋辛棄疾醉太平(態濃意遠) 宋徐□真珠簾(落紅幾陣清明雨) 宋許棐相見歡(綉圍春水錦籠山) 宋許棐虞美人(杏花窗底人中酒) 宋續雪谷念奴嬌(砌紅慵掃) 宋嚴仁蝶戀花(院靜日長花氣暖) 宋晏幾道採桑子二五首(白蓮池上當時月) 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催花雨小) 宋晏幾道浣溪沙二一首(唱得紅梅字字香) 宋晏幾道木蘭花十六首(阿茸十五腰肢好) 宋晏幾道破陣子(柳下笙歌庭院) 宋晏幾道菩薩蠻(嬌香淡染胭脂雪) 宋晏幾道生查子十二首(春從何處歸) 宋楊冠卿謁金門(傷漂泊) 宋俞國寶風入松(一春長費買花錢) 宋曾覿鷓鴣天(故鄉寒食醉酡顏) 宋張輯倚鞦韆/好事近(人在玉屏閑) 宋張矩應天長(曙林帶暝) 宋張磐浣溪紗/浣溪沙(習習輕風破海棠) 宋張拭向湖邊(萬里煙堤) 宋張樞風入松(春寒懶下碧雲樓) 宋張先木蘭花十首(龍頭舴艋吳兒意) 宋張先青門引/青門飲(乍暖還輕冷) 宋張孝祥長相思(小樓重) 宋張孝祥醉落魄/一斛珠(輕黃澹綠) 宋張炎採桑子(西園冷罥鞦韆索) 宋張炎阮郎歸(鈿車驕馬錦相連) 宋張炎踏莎行(柳未三眠) 宋張炎玉蝴蝶(留得一團和氣) 宋張元干好事近(老去更思歸) 宋張元干蘭陵王(綺霞散) 宋張震驀山溪(青梅如豆) 宋張鎡蝶戀花(楊柳鞦韆旗斗舞) 宋張鎡宴山亭/燕山亭(幽夢初回) 宋趙必�綺羅香(辦一枝藤) 宋趙令畤浣溪沙(槐柳春餘綠漲天) 宋趙令畤小重山(樓上風和玉漏遲) 宋趙善括好事近(風雨做春愁) 宋趙善括摸魚兒(被楊花) 宋周紫芝千秋歲(送春歸去) 宋周紫芝清平樂(東風庭戶) 宋周紫芝生查子(春寒入翠帷) 宋朱淑真生查子(寒食不多時) 元張翥蘭陵王(晚風惡) 宋趙師俠行香子(春日遲遲) 宋趙聞禮好事近(人去綠屏閑) 宋趙聞禮千秋歲(鶯啼晴晝) 宋鄭楷訴衷情(酒旗搖曳柳花天) 宋仲並浣溪沙(清遠湖山佳麗人) 宋仲殊柳梢青(岸草平沙) 宋周密大�(又子規啼) 宋周密浣溪沙(蠶已三眠柳二眠) 宋周密解語花(晴絲罥蝶) 宋周密眼兒媚(飛絲半濕惹歸雲) 宋周密鷓鴣天(燕子時時度翠簾) 宋周紫芝風入松(禁煙過後落花天) 宋朱敦儒清平樂(春寒雨妥) 宋朱敦儒杏花天(殘春庭院東風曉) 宋朱敦儒昭君怨(朧月黃昏亭榭) 宋朱孫真珠簾(春雲做冷春知未) 宋朱埴南鄉子(花柳隔重扃) 元白樸玉漏遲三首(碧梧深院悄) 元蔡松年驀山溪三首(清明綠野) 元段克己漁家傲七首(不是花開常殢酒) 元梁寅破陣子(黯黯凄凄草色) 元歐陽玄漁家傲一二首(八月都城新過雁) 元邵亨貞河傳五首(春殿) 元邵亨貞蘭陵王三首(錦江綠) 元宋*滿庭芳(雨意**) 元王寂漁家傲(前日河梁修禊罷) 元王元鼎正宮(聲聲啼乳鴉) 元吳澄木蘭花慢四首(好風流詩老) 元姚燧木蘭花慢(暢光風裊裊) 元元無名氏天凈沙(春山暖日和風) 元張可久落梅風(東風景) 元張可久塞鴻秋(疏星淡月鞦韆院) 元張翥綺羅香(燕子梁深) 元張翥玉漏遲(病懷因酒惱) 清項鴻祚減字木蘭花(春夜) 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二一) 近代王國維《人間詞話》(三) 印度泰戈爾你不飲我心杯的瓊漿 印度泰戈爾超越輪回 唐白居易寒食夜(四十九年身老日) 唐白居易和春深二十首(何處春深好) 唐曹松鍾陵寒食日與同年裴顏李先輩鄭……(寒節鍾陵香騎隨) 唐成彥雄柳枝辭九首(輕籠小徑近誰家) 唐杜甫清明二首(朝來新火起新煙) 唐馮延巳莫思歸(花滿名園酒滿觴) 唐馮延巳菩薩蠻(金波遠逐行雲去) 唐馮延巳上行杯(落梅暑雨消殘粉) 唐馮延巳思越人(酒醒情懷惡) 唐馮延巳醉桃源(南園春半踏青時) 唐韓翃想得(兩重門里玉堂前) 唐韓偓閨怨(時光潛去暗凄涼) 唐韓偓寒食夜(惻惻輕寒剪剪風) 唐韓偓偶見(鞦韆打困解羅裙) 唐韓偓鞦韆(池塘夜歇清明雨) 唐韓偓效崔國輔(澹月照中庭) 唐韓偓夜深(惻惻輕寒翦翦風) 唐和凝宮詞百首(紫燎光銷大駕歸) 唐花蕊夫人宮詞(五雲樓閣鳳城間) 唐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洛陽芳樹映天津) 唐李山甫寒食二首(柳帶東風一向斜) 唐李商隱評事翁寄賜餳粥走筆為答(粥香餳白杏花天) 唐李商隱無題(八歲偷照鏡) 唐李商隱向晚(當風橫去幰) 唐李煜蝶戀花(遙夜亭皋閑信步) 唐李煜謝新恩(櫻花落盡春將困) 唐李煜謝新恩(櫻桃落盡春將困) 唐劉禹錫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何處深春好) 唐柳中庸寒食戲贈(春暮越江邊) 唐路德延小兒詩(情態任天然) 唐毛文錫虞美人(鴛鴦對浴銀塘暖) 唐毛熙震小重山(梁燕雙飛畫閣前) 唐孫魴柳(蘢蔥二月初) 唐王建鞦韆詞(長長絲繩紫復碧) 唐王維寒食城東即事(清溪一道穿桃李) 唐王涯宮詞三十首(白人宜著紫衣裳) 唐王周無題二首(冰雪肌膚力不勝) 唐韋庄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五首(滿街楊柳綠絲煙) 唐韋庄長安清明(蚤是傷春夢雨天) 唐韋庄浣溪沙(欲上鞦韆四體慵) 唐韋庄清平樂(何處游女) 唐徐鉉柳枝辭十二首(把酒憑君唱柳枝) 唐薛能寒食日題(美人寒食事春風) 唐薛能晚春(征東留滯一年年) 唐元稹寒食夜(紅染桃花雪壓梨) 唐元稹雜憶五首(今年寒食月無光) 唐張仲素雜曲歌辭·春遊曲三首(煙柳飛輕絮) 唐鄭谷旅寓洛南村舍(村落清明近) 宋寶月柳梢青(脈脈春心) 宋曹冠喜朝天/踏莎行(翠老紅稀) 宋曹冠夏初臨(水榭風台) 宋曹邍蘭陵王(杏花坼) 宋曹邍瑞鶴仙(爐煙銷篆碧) 宋曹組阮郎歸(檐頭風佩響丁東) 宋晁補之洞仙歌(青煙冪處) 宋晁沖之感皇恩(蝴蝶滿西園) 宋晁端禮一斛珠(傷春懷抱) 宋陳策滿江紅(倦綉人閑) 宋陳克豆葉黃/憶王孫(鞦韆人散小庭空) 宋陳克南歌子(看月憑肩棖) 宋陳克鷓鴣天(小市橋彎更向東) 宋陳人傑沁園春三○首(把酒西湖) 宋陳允平大�(霧幕西山) 宋陳允平丹鳳吟(暗柳煙深何處) 宋陳允平蝶戀花(牆外鞦韆花影後) 宋陳允平渡江雲(青青江上草) 宋陳允平絳都春(鞦韆倦倚) 宋陳允平清平樂(鳳城春淺) 宋陳允平思佳客(壓鬢釵橫翠鳳頭) 宋陳允平瑣窗寒(禁燭飛煙) 宋陳允平小重山(岸柳黃深綠漸饒) 宋陳允平迎春樂(垂楊影下黃金屋) 宋陳允平玉樓春(西園斗結鞦韆了) 宋陳允平月上海棠(游絲弄晚)

『肆』 盪鞦韆有哪些習俗

盪鞦韆也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的習俗之一。鞦韆,本意就是人們揪著皮繩而搖晃遷移。

鞦韆的歷史很古老,最早的時候也叫「千秋」,但後來為了避免忌諱,才改為鞦韆的。

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作為鞦韆架,上面再栓上綵帶做成鞦韆,後來才逐步發展。

古代人們盪鞦韆一般是在清明節和寒食節前後,而且盪鞦韆的人也僅僅局限於王公貴族家的紅男綠女們以作游戲之用。盪鞦韆在中華大地上是很多民族共有的游藝競技項目。據現有文獻記載,它起源於先秦時期。據清代著名文學家翟灝所著的《通俗編》記載:

鞦韆乃北方山戎之戲,以習輕者。這句話意思是,鞦韆是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山戎族的游戲,是一種用來鍛煉人敏捷的游戲。山戎是我國古代北方的一個少數民族,而鞦韆原是山戎族進行軍事訓練的一種工具。

至春秋時期,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帶兵打敗山戎後,將其國土劃歸了燕國,鞦韆也隨之向南流傳了起來,到後來逐漸演變成游戲的用具。

盪鞦韆,在古代多為宮中和閨中女子的游戲,同時它也是我國傳統節日的習俗之一。漢武帝時宮中盛行盪鞦韆,唐代著名文學家高無際在他所著的《漢武帝後庭鞦韆賦》寫道:

鞦韆者,千秋也。漢武祈千秋之壽,故後宮多鞦韆之樂。

所以,在西漢時期,人們盪鞦韆主要是為了強身健體。

唐宋時期之後,盪鞦韆習俗普及全國,盛況空前。後來唐代宮廷把盪鞦韆稱為「半仙戲」,五代著名文學家王仁裕在其筆記《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

天寶宮中,至寒食節,競豎鞦韆,令宮嬪輩嬉笑以為宴樂。帝呼為半仙之戲,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後來,宋代又出現了一種「水鞦韆」的游戲。據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吳自牧所著的《夢粱錄》中的記載,不管是在北宋時期都城汴梁的金明池,還是在南宋時期都城臨安的西湖、錢塘江,這些地方都舉行過這種「水鞦韆」的雜技表演。

每逢夏季舉行水鞦韆表演時,上自皇帝妃子、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競相觀看。表演之前,人們先在水中放置兩艘雕畫精美的大船,船頭豎起高高的鞦韆架。

表演時,船上鼓聲大作,船尾上雜耍藝人先耍練上竿,然後表演者按次序登上鞦韆,奮力悠來盪去。當鞦韆悠到和鞦韆架的橫梁相平之時,他們雙手脫繩,借鞦韆回盪之力躍入空中,在空中翻個跟斗,然後投身入水。

因表演者姿勢各異,看上去驚險優美而又變化無窮。所以「水鞦韆」是宋代鞦韆娛樂活動的新發展,在我國鞦韆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頗有影響。

唐宋時期,民間多愛在清明踏青時節,在郊外用竹子架成一種臨時性的「竹筍鞦韆」,就此舞盪嬉戲。因為清明節處處盪鞦韆,所以古代也有人把它叫做「鞦韆節」。

唐宋時期舊式的鞦韆,比較原始笨拙。首先,人們在土地上立起一個「冂」字形的鞦韆架子,再在橫樑上綁兩個柔韌粗樹枝彎成的圈,一般是用葡萄樹、桑樹、石榴樹、柳樹和榆樹等做的,很少用鐵環。

人們在兩個木條圈上繫上兩根粗麻繩,叫做「鞦韆梗」,繩子下端繫上一塊條形木板,叫做「座板」。打鞦韆的女人或坐或站在座板上,雙手把住梗繩,或先助跑幾步或由別人幫助推動幾下,鞦韆就啟動起來,而後就可以越盪越高了。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有許多關於鞦韆的描述。唐朝著名詩人韋庄曾有《長安清明》詩寫道:

紫陌亂嘶紅叱拔,綠楊高映畫鞦韆。

這詩是寫唐代清明節前後,春風拂柳,女郎們三五成群在郊野樹下盪鞦韆,確實充滿了詩情畫意。盪鞦韆在宋代更是非常普遍的游戲之一,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在《點絳唇》詞中有這樣的描述: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伍』 描寫美女盪鞦韆的詩有哪些

1.《點絳唇·蹴罷鞦韆》

宋代:李清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陸』 李清照在盪鞦韆,看到了誰,驚得連鞋子沒穿好就跑了

看到了前來拜訪父親的客人,而這位客人正是自己思慕的對象,因此羞怯之下,連鞋子都沒顧得提便跑回了自己的房間。李清照宋朝時期非常著名的女詞人,她的詩詞清新婉轉,別具一格,不僅對宋朝詩詞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還一直流傳到後世,被稱為千古第一女詞人。

玩了好一會之後,李清照準備回房,但是剛一回頭便看見了那位自己思慕的學子,李清照立刻覺得羞愧不已。暗想自己剛才盪鞦韆的一幕肯定被他看了去,不知道會不會覺得自己太輕狂了一些,因此立刻慌張的像後院走去,匆忙之間連掉在地上的發簪都沒撿起來,踩著鞋子便回了房間。

『柒』 積累盪鞦韆時的動作

點絳唇·蹴罷鞦韆》賞析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戔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此詞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

上片盪完鞦韆的精神狀態。詞人不寫盪鞦韆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鞦韆」以後一剎那間的鏡頭。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像得出少女在盪鞦韆時的情景,羅衣輕颺,象燕子一樣地在空中飛來飛去,妙在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鞦韆上下來後,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藉以形容雙手的細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盪鞦韆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恰如在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在春天的早晨,地點是在花園也烘託了人物嬌美的風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盪完鞦韆後的神態。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她盪完鞦韆,正累得不願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迴避。「襪剗」,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鬆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後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節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獲「曲盡情悰」之譽。全詞風格明快,節奏輕松,反用四十一字,就刻畫了一個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卻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謂妙筆生花。

『捌』 盪鞦韆是什麼運動的形式

民族體育運動
關於鞦韆的起源說法頗多。其中一種流傳較為廣泛的說法是鞦韆起源於少數民族,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到了漢代進入宮廷之中。
鞦韆運動的形式有多種多樣,盪鞦韆、紡車鞦韆、磨鞦韆、磨盪鞦韆等,其中,盪鞦韆最為常見。積直木為架,上積兩繩,下繩拴一橫板,人立於板上,做鍾擺式運動,以盪高者為勝。
宋代歐陽修《越溪春》中有這樣的描述:「三月十三日寒食,春色遍天涯,越溪陽苑繁華地,傍禁垣珠翠煙霞。紅粉牆頭,鞦韆影里。臨水人家。」從古人詩中可以看出,盪鞦韆活動在古代是寒食節中的一項游戲運動。由於這一活動極具娛樂性,所以自古至今一直是婦女所喜好的一項運動。為了使這項運動更為普及,1986年在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鞦韆被正式列為競賽項目。鞦韆比賽的形式有盪高和觸鈴兩種。盪高(高度)比賽是以在規定的試盪次數內盪達的最高點也就是盪鞦韆的高度計算成績並取勝;觸鈴(踢鈴)比賽則是在規定的高度上和時間內以運動員觸鈴的次數計算成績並決定勝負。按照傳統,鞦韆比賽只限女子參加。分團體、單人、雙人賽。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設了個人高度和觸鈴,雙人高度和觸鈴及團體賽五個項目。第七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鞦韆比賽將安排在銀川市游樂園進行。7月18日,籌委會舉行抽簽儀式確定了本屆民族運動會鞦韆比賽的項目和日常安排。
鞦韆比賽場地為20米×8米的長方形平坦地面。鞦韆架高12米,起盪台(供運動員試盪開始時腳踏用)高1.3米。
高度比賽,單人或雙人比賽均有6次試盪機會。鈴桿的起盪高度均為6米。極限高度:雙人10.5米,單人10米。
觸鈴比賽,鈴桿高度:單人6.2米,雙人7米。單人或雙人觸鈴比賽均有一次試盪機會,時間10分鍾。
鞦韆運動在寧夏開展得較晚,基礎薄弱,是寧夏的弱項。為在本屆民族運動會上取得好的成績,寧夏已經派出鞦韆代表隊奔赴河北進行緊張的訓練。

『玖』 求一首詞,是李清照寫的,寫的是一個女孩在盪鞦韆的!!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拾』 描寫盪鞦韆的唯美句子

我獨自一人坐在鞦韆上,輕輕搖盪。曾經的鞦韆上留下了太多童年的歡笑,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個深秋,那棵大樹下的鞦韆上,兩個女孩快樂的盪著鞦韆,那是童年裡最美麗的風景,那是記憶中抹不掉的童趣。
小時候,父母經常出差,留下孤零零的我,孤零零的待在家裡。童年的那段時間,是最無聊的,沒有快樂,沒有趣味。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大樹下一個盪鞦韆的大姐姐在空中飛舞,像一隻鳥兒,更像一隻蝴蝶,快樂是她的翅膀,她飛的很高很高,秋天的陽光溫順的依偎在她的身上,一瞬間,她像一顆金色的流星,劃過藍色的天空,快樂緊緊的跟著她一起歡唱。
我被這快樂而有趣的鞦韆吸引住了,更被這個姐姐吸引住了,我走到她旁邊,用稚嫩的聲音對他說:「姐姐,我也想玩玩,好嗎?」
「好啊。」她爽快的答應了。
我坐上鞦韆,「准備好了嗎?」她問。
「好了。」我說。
姐姐的手用力一推,頓時,一種力量從身後涌來,我一躍而起,彷彿盪入了雲霄,然後盪下來,帶著一陣風。
「我飛嘍,我飛嘍,再高一點,再高一點!」我高興的喊著。
「好的。」她也微笑著回應著我。
「我又飛嘍~~~~~~~」
鞦韆越來越高,我們的笑聲也越傳越遠。
從那以後的每一天,我都會來這里,和那個大姐姐一起盪鞦韆,風吹動了我們的衣裙,公園里洋溢著我們的笑聲,那個秋天,那個鞦韆,就是我童年的幸福鍵,只要一觸,就趣味不斷。
彷彿一切令人魂牽夢系的往事歷歷重現,我繼續回憶著那個夢幻的季節……我想,童年就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永不消失;童趣就是樹下搖盪的鞦韆,把所有的煩惱和不開心的記憶,隨著你的搖動,讓它們飄向天外。

與詩盪千秋陪什麼褲子好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藍色針織衫怎麼配 瀏覽:403
白羽絨服上弄上辣椒油了怎麼清洗 瀏覽:632
精品女裝代理什麼品牌好 瀏覽:672
桑塔納志俊正時皮帶怎麼裝 瀏覽:987
怎樣用衣織風衣 瀏覽:269
皇卡男裝品牌簡介 瀏覽:110
繁星藩王穿情侶裝什麼意思 瀏覽:554
貝克漢姆爬長城同款襯衫 瀏覽:159
為什麼現在不流行旗袍了 瀏覽:538
哪款帽子顏色最好看 瀏覽:87
黑色羽絨服內搭粉色長裙好看嗎 瀏覽:537
羽絨服男款褲 瀏覽:649
在哪能買到女士純藍色的風衣 瀏覽:596
裙子大衣搭配板鞋 瀏覽:340
淺灰色褲子配紅色上衣 瀏覽:871
老年人女士大碼羽絨服 瀏覽:217
粉餅灑褲子上怎麼洗 瀏覽:990
兒童麻花套頭衣編織教程 瀏覽:92
過冬下身穿什麼褲子保暖 瀏覽:658
黑色衣周傑倫校園視頻 瀏覽: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