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評價一下康熙
一、康熙皇帝的歷史功績
1、康熙六年(1667年),智除鰲拜奪回統治權。九年,肅正朝綱,恢復內閣制度,舉行「經筵」,頒布《聖諭十六條》,並巡視關外。
2、康熙十二年(1673年)起,歷時八年平定「三藩」之亂。
3、二十年(1681年),派官前往「規復台灣」。二十二年(1683年),降服鄭克爽,收取台灣,設建制並駐兵屯守,備御殖民者的侵略者。
4、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收復沙俄所侵雅克薩(今屬俄羅斯斯科沃羅丁諾以南,時屬中國)。
5、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派員與俄使談判並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
6、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三次率軍鎮壓准噶爾丹叛亂,均取得了重大勝利。五十九年(1720年),派兵驅逐准噶爾部隊。
7、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派兵進駐烏魯木齊。至此,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得到鞏固。
康熙在位期間,為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重視農業生產,號召和獎勵墾殖;明令停止圈地,改明末藩王莊田為「更名地」;大力治河,減輕水患;蠲免錢糧,規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等等,提高生產力,緩和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曾六次南巡,察閱河務,調查民生,觀鑒風俗民情。注重人才,開「博學鴻儒」科,大量吸收知識分子。又設明史館,纂修《明史》,編纂《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康熙字典》等。對天文、歷法、數學、生物和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亦有一定造詣,主持編修了《數理精蘊》、《歷象考成》、《皇輿全鑒圖》等。其中《皇輿全鑒圖》歷三十載實地測量而成,在發展民族科學文化方面也做出了重大貢獻。著述有《庭訓格言》、《朱子全書序》、《清聖祖御制文集》等。
二、康熙的錯誤
1、在文化領域採取鎮壓措施,大興文字獄。
2、在國策上閉關自守。由康熙肇始的「禁海」閉關政策,自此被清朝定為「國策」,及至乾隆,都自以為「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不假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種夜郎自大式的驕傲,導致了中國對外政策的顢頇和保守,加固了中國社會的封閉性。而此時的西方世界,已經開始了影響深遠的工業革命,新興的資產階級昂首邁向政治舞台,「老死不相往來」的世界舊格局漸被打破,全球第一次被納入同一時空中。英、荷、法等國佔得先機,他們率先異軍突起了,其最有戰略眼光、也最富擴張性的人士的目光,已在向遙遠的東方張望。這時的中國,非常需要一位俄國彼得一世式的人物,他能夠清醒地認識到祖國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謙虛自省,放下泱泱大國的架子,以開放的姿態向世界敞開大門,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產品,同時效法西方對國內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變革,以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使中國在這個「世界史的關鍵時期」不致落伍,才能使中國免遭日後的侵略和欺辱。可是,盡管康熙大帝與彼得大帝幾乎處於同一時代,兩人卻迥然相異。為真實了解西方,彼得大帝親赴英、荷等國考察,回國後仿效西歐,強力改革,勵精圖治;而康熙此時卻閉關自守,盲目樂觀,欣賞自己的長壽和多子多孫,說與歷代帝王相比,「在位久者,朕為之首」,除了「傳位」之事讓他苦惱,似乎一切都好。強大壯闊的中華帝國,就這樣在歌舞昇平、其樂陶陶的沉醉中一天天走向衰退,一步步落後於他人。事實證明,有清一朝衰敗乃至最後沒落的禍根,恰恰是在其最「聖明」的康熙皇帝執政期間種下的——歷史上還有比這更具有悲劇意味的事情嗎?
B. 歷史如何評價多爾袞
是非功過 試與評說
多爾袞位寵功高,擅權過甚。豪格雖然鎮壓張獻忠有功於清室,但因在繼嗣問題上和他有爭,終於在功成返京後,就被他羅織罪名,置之死地。濟爾哈朗原和多爾袞同居輔政,被多爾袞逐漸排擠,終被罷其輔政。在排除異己的同時,則任人唯親。他的同母兄弟阿濟格、多鐸,都得到重用。尤其對多鐸,待之甚厚,順治四年,封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取代了濟爾哈朗。多爾袞勉勵他說:「汝繼予輔政,益加勤勉,斯名譽非小矣。」當時就有人議論他,「凡伊喜悅之人,不應官者濫官;不合伊者濫降」。他又將應貯大內的「信符」。貯於自己府中,國家大事也基本不向幼帝講述,完全獨斷專行。順治帝後來說:「睿王攝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國家之事,朕既不預,亦未有向朕詳陳者。」所以,多爾袞才是當時實際上的皇帝,以至當他入朝時,出現「諸臣跪迎」的場面。
多爾袞身材細瘦,虯須,素患風疾,入關後病情日重,常常「頭昏目脹,體中時復不快」。剛到北京時,又復一度「為疾頗劇」,順治四年以後,由於風疾加重,跪拜不便,使他時感「幾務日繁,疲於應裁」,因而煩躁憤懣,易於動怒。上上下下都怕他,據說就是達官顯貴往往也不能直接同他說話,要趁他外出過路時借便謁見。但他始終以全副精神經營清王朝的「大業」,牢牢控制著軍國重務。為此他一再令臣下,「章疏都須擇切要者以聞」,要求文字簡明扼要,不允許有浮泛無據之辭,以免徒.費精神。據多爾袞自己說,他之體弱神疲,是由於松山之戰時親自披堅執銳,勞心焦思種下的病根。其實,和他好聲色也有一定關系。他的妻子是博爾濟吉特氏,當他的哥哥皇太極死後,順治五年,他又將嫂嫂、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娶了過來,這就是當時人稱的「皇後下嫁」;在他的侄子豪格被幽禁死以後,順治七年(1650年)正月,他又將豪格的妻子博爾濟吉特氏也娶了過來;五月,又征朝鮮女成婚。
多爾袞厚自奉養,睿王府宏偉壯麗,甚過帝居。據當時人楊義說:「墨爾根王府暈飛鳥革,虎踞龍蟠,不唯凌空斗拱與帝座相同,而金碧輝煌,雕鏤奇異,尤有過之者。」他還「服皇帝之服裝」。由於感到北京暑熱,曾下令在古北口外築避暑城,為此加派錢糧,福臨親政後,才令此工程停止。李白成退出北京時,皇宮曾毀於火,多爾袞命令修復,曾從京外弄來工匠七百名,「俱皆鐵鎖所系」,舉一反三,多爾袞在修建睿王府、避暑城時,工匠的悲慘境遇可想而知。
C. 我姓「鹿」 大家能幫我查一下這個姓的歷史背景嗎
鹿姓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鹿姓起源眾說紛紜,但主要來源方式有五種。
鹿姓名人眾多。由於鹿氏族人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因此號稱「鹿走神州」。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康叔後裔,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據史籍《風俗通》記載:西周初期,周文王之子康叔建立了衛國。 在周公旦平定了商紂王之子武庚祿父聯合管叔、蔡叔等人發動的殷商遺民叛亂之後,封其同母少弟姬封於「衛」。實際上,康叔最初的封地在康邑(今河南禹縣),金文中常見的康侯、衛康叔、康公,都是指叔封及其子嗣。衛國封地在殷墟及其周圍數百里的地方,大體包括今河南北部和河北南部地區。這一帶曾是夏朝與國韋之所在地,也是商王朝末期「大邑商」中心區,所以,周族人仍習慣稱商地為「衣」、「殷」。「殷」、「韋」二字古代同音相通,康叔封此國號曰衛,即取舊地為名。衛國建立之後,衛康叔遵守周公教誨,「啟以商政,疆以周索」,充分利用商人政治來貫徹周法,治理的很成功。衛國成為屏蕃周朝的重要支柱,衛康叔也被提拔到宗周王室擔任上卿即大司寇。這樣,衛國實際上就交由其子姬庸伯(大庸)統治。
衛康叔的支系子孫世代為衛國大夫,後來有人被封於五鹿(今河南濮陽),其後裔子孫遂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五鹿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鹿氏、五氏等,世代相傳至今,其鹿氏史稱正宗。鹿氏族人大多尊封衛康叔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
源於鮮卑族,出自鮮卑族拓跋部阿鹿桓氏,屬於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魏書·官氏志》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魏政權的鮮卑族中有代北鮮卑族三字姓阿鹿桓氏,後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於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遷都洛陽入主中原後大力推行的漢化改革政策實施過程中,改為漢姓鹿氏,後逐漸融入漢族,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犬鹿氏,屬於以氏族名稱為氏。蒙古族歷來有「犬鹿成族」的歷史傳說,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其為姓氏者,漢化單姓為鹿氏。
內蒙古師范大學著名蒙古族語言學家芒·牧林教授提出了新觀點,他認為,中華民族有著共同的祖先「犬鹿氏」或「鹿犬氏」,約在一萬千五千年前生活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扎賚諾爾地區和黑龍江省的齊齊哈爾地區。
第四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①蒙古族博爾蘇特氏,源於元朝時期的別速惕氏族,著名將領哲別、迭該、古出古兒闊闊出皆出此族,世居錫喇木楞。後有滿族引以為姓氏,滿語為Borsut Hala。後冠漢姓為鹿氏。
②蒙古族博古羅特氏,源於元朝時期舊姓,是阿蘭豁阿五子之一不古納台的後裔,世居揚什木。後有滿族引以為姓氏,滿語為Bogulot Hala。後冠漢姓為鹿氏。
③蒙古族博和羅克氏,亦稱博古羅克氏,世居科爾沁。後有滿族引以為姓氏,滿語為Bohelok Hala。後冠漢姓為鹿氏。
第五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布希氏,源於金國時期女真族蒲鮮氏部落,以姓為氏,是東真國國主蒲鮮·萬奴的後裔,滿語為Busi Hala,漢義為「去毛的狍皮、鹿皮」,世居葉赫(今吉林梨樹葉赫鄉南部),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多冠漢姓為鹿氏、步氏、布氏等。
得姓始祖
康叔(姬封、衛康叔、康侯、康公)。
遷徙分布
鹿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灣省也名列第三百七十三位,多以濮陽、扶風、定興為郡望。
今河北省定興縣西江村;山東省的菏澤市單縣徐寨鎮鹿庄村、鄆城縣隨官屯鄉高庄村、巨野縣龍固鎮鹿樓村、泰安市寧陽縣葛石鎮鹿家崖村、淄博市沂源縣南麻鎮東沙溝村、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諸城市百尺河鎮岳溝村、高密市柴溝鎮前鹿家莊、高密市柴溝鎮東尚口村、高密市柴溝鎮西尚口村、肥城市潮泉鎮王莊鎮、曲阜市時庄鄉鹿王村、成武九女鄉鹿堂村、安丘景芝鎮鹿村、安丘市大汶河開發區西友戈村、萊州鹿家村、萊西市大淳於村、萊蕪市牛泉鎮東、西牛泉村、魚台縣鹿窪村、單縣鹿樓村、曹縣桃源鄉鹿寨村、鹿廟村,庄寨鎮祥東村鄆城縣隨官屯鄉高庄村、掖縣梁郭鎮鹿家村,河南省的封丘縣曹崗鄉鹿合村及其周邊村莊、開封市杞縣高陽鎮常蹇村、輝縣市常村鎮趙凝屯村、沈丘縣白集鎮鹿樓村、沛縣鹿樓鎮、封丘縣鹿合村、夏邑縣劉店鄉鹿廟村、新鄉市,江蘇省的徐州市賈汪區賈汪鎮鹿樓村、徐州銅山縣鹿樓村、徐州茱萸山、徐州賈汪紫庄,安徽省的蒙城縣板橋鎮鹿樓村、鹿小圩、大鹿、小鹿等村莊、阜陽鹿祠街、潁上鹿家廟、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甘肅省的天水市禮縣鹿家鎮,山西省的榆社縣南王村、小杜余溝村、東庄、馬會村、北王村、郭郊、翼城縣,陝西省的藍田縣華胥鎮、咸陽市禮泉縣煙霞鎮上營村……等地,均有鹿氏族人分布。
由於鹿氏族人廣泛分布在全國各地,因此號稱「鹿走神州」。
親和力的商務風情及柔和的色調組合搭配高端大氣上檔次 中老年男夾克春秋款品牌排行榜前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