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正宗日本和服的衣服材質是什麼樣的
和服的面料是《詩經》裡面的用料。《詩》曰:「蒙彼縐絺。」縐絺就是縮緬和縞。正裝冬天採用縮緬,夏天用紗羅,浴衣則用木棉。和服正裝傳統上使用的材料為並幅(小幅)反物,通常禮服服地為御召縮緬,以延續德鹿子柄絞染振袖和服川幕府大奧女中禮制。也有傳統織布機織造的夏布以及其他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指定傳統工藝品,如小千谷縮、結城綢、八丈絹等等。
和服依照四季的不同,從種類、材質、花紋乃至飾品小物有其搭配的規則,特別是修習茶道、花道、舞踴等日本傳統技藝者,更是注重時服的傳統。時服的形式分為單衣、袷、綿入。袷是有襯里的和服。綿入是絲綿夾層的。端午節以後更換夏裝。10月到次年5月初則著袷。日本女人的和服喜歡以四季為主題隨季節更換服裝。在和服於繪紋樣中, 春天的梅、夏天的菖蒲、秋天的楓、冬天的松與日本人的季節感直接相關。
❷ 日本人穿的都是什麼衣服袍子
這是校服。在日本,高中生一般的校服有兩種,一種是西服式的,一種就是這種立領樣子的校服。無論穿那種看起來都很威風,很大氣的。一般校服是學校按照一個人一個人集體訂做的。市面上很少賣的。就是有也是校服的專門店。看樣子不好入手···
http://item.rakuten.co.jp/kimono-kyoukomati/10021845/
這是到了夏季,尤其是看煙火的時候。日本的男女,主要是年輕人穿的叫「浴衣」的一種近似和服的衣物。浴衣穿起來比和服要容易,做工也簡單。當然價錢很相應的便宜得多。近年來男生穿的浴衣的花色和顏色也很大方,時尚。在一般的商店裡買只要花RMB7,800元就可以了···你可以通過日本的網站買的。可是有一點要記住這種浴衣只能在夏天穿的···
❸ 什麼是日本衛衣布
實際上,衛衣布是廣東/香港的叫法,搖粒絨也叫衛衣布,還有一種布:面上平紋布,底上組織的像魚鱗片一樣帶環繞狀的,也叫衛衣布。衛衣布一般都是毛圈布,而編織毛圈布的緯編組織一般都使用襯墊組織,襯墊組織又稱起絨組織或稱夾入組織,是在編織線圈的同時,將一根或幾根襯墊紗線按一定的比例在織物的某些線圈上形成不封閉的圈弧,在其餘的線圈上呈浮線停留在織物反而的緯編組織。 單衛衣布不封閉圈弧和浮線在織物中的排列方式有直墊式、混合式和位移式三種,直墊式是所有橫列上的不封閉線圈都處於同一線圈縱行上,這種墊紗方式所形成的針織物,拉毛後絨毛分布不平整,不豐滿,因此很少用;位移式是相鄰橫列中不封閉線圈和相鄰位置,都是橫移過一定的針數;混合式是直墊式和位移式的綜合。後兩種墊紗,經拉絨後可以得到比較平整豐滿的絨面,盡管如此,目前還是以1:2的位移式墊紗應用最為廣泛。
❹ 請教懂日文的,衣服標上面料是:毛 100% , 下面還有一行字是:フリー,請問是什麼意思,是羊毛的嗎
直接翻譯過來的話是自由的意思。
在衣服上就是尺碼的意思的意思,一般尺寸是 XXL,XL(LL),L,M,S為標准,自由可理解為沒有限制,什麼人都可以穿,也就是我們的均碼衣服。
均碼是指大部分人穿上去都能合適的尺碼。但是現在的品牌服裝上面除了陪襯品(襪子、內褲等)會使用這個尺碼,一般的衣服都是分為從XS—XXL尺碼的。
(4)曰本衛衣是什麼面料擴展閱讀:
男裝的均碼
男裝的均碼 [1] 一般是170/88Y/A/B/C,也就是中碼M ,身高170,胸圍88,YABC是型號,也即是胸圍跟腰圍的差值。Y22~17 A16~12 B11~7 C6~2(都是CM為單位的)其中Y表示瘦體型,A表示標准體型,B表示偏胖體型,C表示胖體型,市面上銷售和多為A型。
女裝的均碼
女裝上衣S號(小號)的號型是155/80A;M號(中號)為160/84A;L號(大號)為165/88A。「號」是指服裝的長短,「型」是指服裝的肥瘦。如165/88A,斜線前後的數字表示人體高度和人的胸圍或腰圍,斜線後面的字母表示人的體形特徵。
Y型指胸大腰細的體型,A型表示一般體型,B型表示微胖體型,C型表示胖體型,區別體型的方法是看胸圍減去腰圍的數值而定。
女裝的胸圍跟腰圍的差值為:Y24~19 A18~14 B13~9 C8~4。袖長差值為:46cm~52cm
正常情況下,女裝均碼是身高155到163,體重不超過120斤,腰圍在1尺9到2尺2左右,胸圍在80到92。
❺ 日語翻譯 衣服面料上的成分分別是什麼 感謝
NO:7112806
品質表示
裏地(里料,襯料):
毛-毛,一般是羊毛 60%
ポリエステル- 聚酯纖維 30%
ナイロン-尼龍纖維、レーヨン-人造絲、アクリル-腈綸/亞力克、棉-棉 共佔10%
表地(面料,外面的料): ポリエステル- 聚酯纖維 100%
リブ部分:袖口(或者用松緊帶綁的部位):
アクリル-腈綸/亞力克 85%
ポリエステル- 聚酯纖維 10%
ポリウレタン-聚氨酯 5%
以上就是圖片顯示的就是您要的衣服面料上的成分。
❻ 日本衣服上的材料圖標看不懂
1,紙樣 パタ一ン /型紙
2,樣品 サンプル
3,顏色 カラ一
4,打樣 マス
5,胸圍 バスト
6,腰圍 ウエスト
7,臀圍 ヒップ
8,褲子 パンツ
9,襯衫 シャツ
10 上衣 ジャケット
11 裙子 スカ一ト
12 上襠 股上
13 下襠 股下
14 橫襠 渡リ,ワタリ
15 膝圍 膝巾
16 下擺 裾巾
17 門襟 前立て
18 襯 里地
19 袖口 カフス
20 衣袋 ポケット
21 腰耳 ル一プ
22 鉚釘 リベット
23 插標 ビスネ一ム
24 拉練 ファスナ一
25 紐扣 ボタン
26 皮帶,帶子,腰帶 ベルト
27 印花 プリント
28 灰色 ゲレ一
29粉色 ビンク
30 米色 ベ一ジュ
31紫色 パ一プル
32綠色 グリ一ン
33藏青 コン
34藍色 ブル一
中日英面料詞彙對照~
1, 布寬 生地巾 fabric width
2,單幅 シングル巾 single width
3,雙幅 ダブル巾 double width
4,丹尼爾 デニ一ル denier
5,提花 ジャカ一ド jacquard
6,條紋 ストライプ stripe
7,條格花紋 チェック check,plaid
8,多臂花式織 ドビ一 dobby
9,絲,真絲 シルク silk
10,平紋織布 ロ一ン plain
11,密織平紋 ブロ一ド broad cloth
12,彩色格子布 ギンガムチェック gingham check
13,斜紋勞動布 ダンガリ一 ngaree
14,牛津布 ォックスフォ一ド oxford
15,斜紋布 ッイル twill
16,牛仔布 デニム denim,jean
17,絲光卡其軍服布 チノクロス chino cloth
18,雙縐布 デシン crepe de cine
19,喬其布 ジョ一ゼット georgette
20,緞紋布 サテン satin
21,緞背縐 バックサテン satin-back crepe
22,凹凸組織 ピケ pique
23,棉絨 ベっちん cotton velvet
24, 燈心絨 コ一デュロイ corroy
25,絲絨,天鵝絨 ベルベット velvet
26,嗶嘰呢 サ一ジ serge
27,華達呢 ギャバジン gaberdine
28,蘇格蘭格子 タ一タンチェック tartan check
29,小方格子花紋 グレンチェック gien check
30,粗呢,粗花呢 ッィ一ド tweed
31,緯呢斯緞紋 ベネシャン venetian
32,法蘭絨 フラノ fiannel
33,麥爾登呢 メルトン melton
34,柳條縐 よぅりゅぅ crepe
35,泡泡布 サッカ一 sucker
36,馬德拉斯條子細布 マドラスチェック madras check
37,繭綢,山東府綢 シルクポンジ一 silk pongee
38, 花塔夫 タフタ taffeta
39,人造短纖維 スバンレ一ョン spun rayon
40,毛氈,氈合織物 フェルト felted fabric
41,植絨印花 フロッキ一加工 flock printing
42,半透明處理,爛花處理,乳白處理 ォバ一ル加工 opal printing
43,凹凸扎花,拷花處理 ェンボス加工 emboss finish
44,桃皮起毛處理 ビ一チスキン加工 peach-skin finish
45,上膠塗布 コ一ティング coating
46,雙面布 グブルフェ一ス double faced fabric
47,針織布 ニット生地 knitted fabric
48,單面針織布 シングルジャ一ジ一 single jersey
49,雙面針織布 ダブルジャ一ジ一 double jersey
50,平針織布 天竺 plain knitting fabric
51,雙羅紋織布,棉毛 スム一ス double rib
52,羅紋織 リブ rib
53,毛巾布,起毛毛圈布 テリ一 terry
54,絲絨 ベロア一 velour
55,絨頭紗布 バイルクロス pile cloth
❼ 日本的服裝的特點
提起日本的傳統服裝,大家都會聯想到那千姿百態、寬松修長、典雅艷麗的日本和服。日本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古詩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和服的歷史大約有1千多年了。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是從奈良時代開始的。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
「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到了平安時代,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
當時古代婦女在進宮或節日時會穿一種叫「十二單」的服裝,它分為唐衣、單衣、表著等,共十二層。鐮倉時代,貴族的奢華結束後,為了便於作戰,服裝恢復了素樸,寬袖又變回了窄袖。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徽,是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
桃山時代,人們一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從左肩、左袖到襟、裙成一幅圖案)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的時期,那時的和服變得接近現代,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沿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到了明治時代,現在意義上的和服就定型了。
在日本,出席茶道,花道,觀看文藝演出,參加各種祭典儀式,慶祝傳統節日,人們還是要穿上漂亮的和服去參加,增添了不少氣氛。
在日本,每年有「女孩節」和「男孩節」,日本的母親們都要給孩子們穿上和服,為他們祝福。
在日本,過傳統的「七五三」節的時候,孩子們穿上新和服,由父母帶領參拜神社。
在日本,過「成人節」的時候,年滿20歲的姑娘都要打扮一下,穿上未婚女子專用的「振袖」(振り袖ふりそで)和服,歡歡喜喜地去參加慶典,以示成人。
日本的婚禮,新娘要穿象徵神聖、純潔的「白無垢」(白無垢しろむく)和服。平時,家庭婦女,下班歸來的男人,全都喜歡浴後著和服,這種和服叫「浴衣和服」。
日本的繪畫、戲劇、舞蹈、雕塑等藝術和服有密切聯系。比如說日本俗版畫——浮世繪中的美人畫,離不開和服。再比如在戲劇中的舞蹈演員用長袖表達感情,有時演員背向觀眾,目的是讓觀眾欣賞身著和服的服飾美。
日本的和服,在穿法上比較復雜,講究。以婦女為例,穿和服時,最裡面是貼身襯裙,其次是貼身汗衫,再其次是長襯衫,最後才是和服。然後繫上「細帶」與「兜包」。穿和服時,下面多赤足或穿布襪,出門時穿草履或木履。日本婦女著和服時,要梳上相應的頭飾。
日本服裝史鼎盛時期-江戶時代
日本幾乎所有傳統習俗,如茶道、花道、書道、祭祀、陶瓷、織錦、古詩、古詞、甚至文字等等,多少都受到古代中國的影響,和服也不例外。
綜觀日本上古時代的粗布服裝,窄袖斜襟與古代中國穿著十分相似。但是,真正有文字記載,將中國服飾引進日本,並將之制度化,應該是從奈良時代開始。
奈良時代正值中國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批學者、僧侶到中國學習。這些遣唐使者把唐代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都帶回了日本。「衣服令」就是奈良時代模仿唐代制定的制度之一。「衣服令」規定了禮服、朝服和制服,朝服包括冠帽按官職等級區分。制服是無官職的公務人員服裝,按行業分類。奈良時代服裝色彩較簡單。
到了平安時代(九世紀以後),由於受到當時國風影響,衣服色彩開始多樣化,衣袖也向寬大方向發展。鐮倉時代,元朝統一中國,恐怕受元的影響,元朝曾連續十次浸犯曰本,為了便於戰斗,服裝又回復素樸,寬袖又變回窄袖。
在衣服上印上家紋,古代日本按姓氏每家都有家紋,估計家紋數目超過二萬種(本網站稍後將專題介紹家紋),便服設計開始禮服化,是進入室町時代的特徵。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人們開始講究不同場所穿著不同服式,於是出現了參加婚宴、茶會時穿的「訪問裝」和參加各種慶典、成人節、宴會、相親時穿的「留袖裝」。
江戶時代是日本服裝史上最繁盛時期,現今所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續了江戶時代服裝特式。
❽ 衣服面料是日本棉和太空棉的區別
日本棉(即粘纖,又稱人造絲、粘膠長絲,是取材自天然棉中的纖維,經先進科學的處理方法去處雜質,提純纖維素,通過集束拉伸後形成連續不斷的、纖細的、潔白的絲狀物,再經過處理加工後製成的紡織纖維。粘纖全天然的原材料及精密的製造工藝賦予其與眾不同的個性與風采,使粘纖享有「棉的本質,絲的品質」之美譽。現在市面上的高檔服裝、潮流服裝,上面綴著的標簽幾乎都標著粘纖含量)
太空棉是一種開放式細胞結構,具有溫感減壓特性,可製作各種服裝、特種職業裝、鞋、帽、床上用品、帳篷及門窗簾等。
另外,最近NASA科學家推出了的納米金太空棉,准確的來說納米金太空棉不是一種材料,而是一種代表全球最新最高科技的棉質材料加工技術,最早應用於2012年的NASA的Z系列太空服。
當然是太空棉貴了,你看以前電視廣告,記憶枕頭,小軟
跪求採納
❾ 潮牌衛衣用的什麼面料
,像JJ,JASONWOOD,馬克華菲什麼的,介意你別碰 呵呵 傑克瓊斯 耐克 阿迪 匡威 bape 。 日本潮牌。一件T也要八九百,很好看的。 chevignon 。
❿ 日本的衣服什麼樣的
和服(わふく,wafuku) ,江戶時代以前通常指吳服,是日本的一種民族服飾。語出《古事記》、《日本書紀》、《松窗夢語》。明治時代前和服泛指所有服裝。
和服在19世紀末期以前的日本稱作吳服。和服的稱謂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與西洋文化接觸中興起的概念。這個稱謂源於中國三國時期,東吳與日本的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及衣服縫制方法經 傳入日本的緣故。在更加精確的層面上,吳服一詞是專指以蠶絹為面料的高級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會用「太物」來稱呼。中國吳地以吳服聞名天下。《松窗夢語》載:「至於民間風俗,大都江南侈於江北,而江南之侈尤莫過於三吳。自昔吳俗習奢華、樂奇異,人情皆觀赴焉。吳制服而華,以為非是弗文也;吳制器而美,以為非是弗珍也。四方重吳服,而吳益工於服;四方貴吳器,而吳益工於器。是吳俗之侈者愈侈,而四方之觀赴於吳者,又安能挽而之儉也。」
和服屬於平面裁剪,幾乎全部由直線構成,即以直線創造和服的美感。和服裁剪幾乎沒有曲線,只是在領窩處開有一個20厘米的口子,上領時將多餘的部分疊在一起。如將和服拆開,人們可以看到,用以製作和服的面料,仍然是一個完整的長方形。由於和服的裁剪製作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在量體裁衣方面比較自由。在製作和服時,較少為人的體型所左右,高矮胖瘦不同的人,即使穿著同一尺寸的和服,也很少給人以衣不合體的印象。因為,它可以因人而異,在腰間調節尺寸。和服雖然基本上由直線構成,穿插在身上呈直筒形,缺少對人體曲線的顯示,但它卻能顯示莊重、安穩、寧靜,符合日本人的氣質。不僅如此,和服同時也順應日本的自然;日本絕大部分地區溫暖濕潤,因此服裝的通氣性十分重要。由於和服比較寬松,衣服上的透氣孔有8個之多,且和服的袖、襟、裾均能自由開合,所以十分適合日本的風土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