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圖中這種海魚叫什麼魚
五彩搏魚,Betta splendens (Regan, 1910),別名泰國斗魚,原產於泰國,屬絲足鱸科,搏魚屬的一種魚類。飼養斗魚的歷史比較早,這是比較容易飼養的觀賞魚之一。
魚體長可達8厘米。泰國斗魚喜歡生活在22~24度的水中,但不能低於20度。對水的雖酸鹼性、硬度不苛求。五彩搏魚以好鬥聞名,兩雄相遇必定來場決斗,相鬥時張大腮蓋,抖動諸鰭。因此在飼養中,不能把2尾以上的成年雄魚放養1缸。
斗魚類主要分布於熱帶亞熱帶,我國分布著兩種,一種屬廣布性的圓尾斗魚,另一種分布於南方的叉尾斗魚。圓尾斗魚的搏鬥能力較差,而叉尾斗魚則非常好鬥。叉尾斗魚比起泰國的博魚,則稍微遜色。泰國的博魚是斗魚中最美麗和最好鬥的。過去,泰國曾有專以博魚打鬥為業的賭場,賭資相當可觀。近幾年來,博魚被作為觀賞魚飼養。
Ⅱ 海里那種扁平的像地毯一樣的魚叫什麼
蝠鱝類
還有什麼動物比蝠鱝(fèn)更神奇!它們伸展著寬達6米多的巨大「翅膀」在海中「翱翔」,時而輕輕拍動「翅膀」向前滑行,時而做出360度的轉體翻騰,時而在原地自由旋轉,跳起優美神秘的舞蹈。巨大的身軀和優雅的舞姿,山洞般的巨口和溫柔的性格,蝠鱝將種種「矛盾」集於一身,它們就是謎一般的動物。
為蝠鱝唱歌
當我哼起我心愛的歌《通往天堂的階梯》時,透過潛水面罩,我清晰地看見巨大的蝠鱝轉身向我游來。它極為「隱密」地滑翔在水中——它的身體幾乎沒有任何運動,那厚重的翅甚至沒有絲毫的拍動。
游至離我不到1米的近處,它弓起背,抬起已經收卷的圓裂型大嘴,就在我眼前慢慢向天空升騰,寬達5米的巨翼完全遮住了太陽的光輝。我抬頭仰望,它在我頭頂蔚藍色的海面上形成一片巨大的「雲彩」。
接著,這只蝠鱝悠然略略前行,在我上方輕柔地盤旋起來。我繼續著哼唱,伸手向上,開始觸摸它白色的腹部。雖然它的皮膚非常粗糙、感覺像在摩擦砂紙,我還是繼續撫摸著,一直向下到它的尾部。
它的身體,尤其是它的翅,開始振顫,宛如人沉浸在多重狂喜之中。我看見自己呼出的串串氣泡急沖到它的身體下方,然後沿它的翅尖慢慢上升飛散。它在我的指尖上「悸動」了10秒後,漸漸上升離開。在這藍色深淵完成了一個「巨拱造型」後,它又回來謀求另一次搔癢。在它遊走之前一直這么享受著。
四周的海水碧藍透徹,光線從海浪的縫隙中刺入水中,巨大的生物在我身邊「翱翔」往來,我在這種類似宗教性體驗的感覺中一陣恍惚,不由自主地張大了眼睛和嘴,結果嗆了自己滿口海水。盡管我的手指被它粗糙的皮膚擦傷,這次經歷簡直不可思議!
潛水樂園索科羅
蝠鱝是世界上最大的鰩魚,它們近似菱形的身體寬達六七米,體重能達到2噸多。我這次潛水遇到的蝠鱝全名叫「雙吻前口蝠鱝」。這是因為它們頭上口兩側各有一對能夠轉動的鰭,這對鰭能幫助捕食浮游生物和小魚。
這次潛水旅行中,許多同伴像我一樣,和蝠鱝這種庄嚴的動物有過親密接觸。我們潛水的地方叫「the Boiler」,是位於墨西哥的雷維亞希赫多群島附近海域的水下山脈。雷維亞希赫多群島位於太平洋東岸,它在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亞半島以南350公里處。它由4座火山島嶼組成,其中最大一座叫索科羅,所以人們也稱這里為「索科羅群島」。這幾座小島是在數千年前的火山活動中從海底湧起,如今繁育著豐富的海洋生物,從當地特產的號角天使魚到各種鯊魚應有盡有。
我們這組22個潛水者看到了好些種類的鯊魚,包括雙髻鯊、絲鯊、銀鰭鯊、白鰭礁鯊、加拉巴哥鯊、白鰭鯊和當地特產的巨大的索科羅鯊魚。我和鯊魚的大多數遭遇都發生在羅卡帕蒂達島附近海域,那裡有一座被鳥糞滿滿覆蓋的海底小山峰,只有海域狀況良好時才能抵達。
我們中的一些人還在一個潛水點與一小群寬吻海豚有了10分鍾的邂逅。這些興致勃勃的小型鯨類體長不到4米,和我們玩起了走走停停的游戲,它們故意游得很慢,讓我們能跟上,卻從不讓我們靠近到一個身長以內的距離。
蝠鱝表演水中芭蕾
在雷維亞希赫多群島附近潛水的6天里,我依然享受著和巨大的太平洋蝠鱝相遇的極樂瞬間。有幾次我們在鄰近水域同時遇到4條以上的蝠鱝,每一條都表演著獨一無二的水下芭蕾。像是由某位隱形的指揮家精心設計,這些蝠鱝迅速扭轉、猛然變向、輕巧空翻、原地迴旋,彷彿依照著無聲的交響曲翩翩起舞。我們這些旁觀者只能滿懷敬畏和驚嘆地觀測著。
當這些海洋中的「大鳥」接近我們潛水點時,許多號角天使魚和彩虹隆頭魚沖上去迎接它們,原來這些小魚是去啄蝠鱝身上的死皮和寄生蟲。這些海洋動物之間有著完美的共生關系,細小的魚兒熱切地在龐大的嘴部進進出出,在5對腮裂間反復穿插,而蝠鱝們一動不動地呆著,酣暢地享受著小魚們的修飾清理服務。有時,「佩戴」在蝠鱝身上的3英尺長的吸盤魚則會驅趕這些身量小巧的清潔工,似乎想獨占蝠鱝身上所有的廢屑。
索科羅群島的蝠鱝和太平洋上其它的鰩相比,有些獨具的特性。這些傢伙非常大,我們遇見的翼展在4到5.5米間,而有報告說在這里發現過翼展達到6—6.7米的個體。這里的蝠鱝大多數都沒了尾巴,可能是被鯊魚咬掉的。
我們還在這個地區還發現了相當數量的背部為黑色的蝠鱝。有些潛水者叫它們「Darth Vader」(電影《星球大戰》中的一個角色),因為它們的樣子很像《星球大戰》電影中Darth Vader的「黑披風」。當然,這些龐大的動物與這個邪惡角色名不副實。科學家們正對這些雷維亞希赫多群島巨大蝠鱝進行DNA測試和其它研究,試圖發現它們和它們太平洋中的體型很小的親戚間是否有遺傳差異。
喜歡聽歌的蝠鱝
我們潛入海中時,蝠鱝似乎很願意游過來圍繞著我們。當它們向我們游來或和我們平行游動時,它們的眼睛翻轉著,總是望向我們這些潛水者的方向。潛水教練鼓勵潛水者唱歌給蝠鱝聽(當然,潛水時不能用嘴唱,只能輕輕哼唱),有趣的是,這似乎真的管用。它們總是離唱歌的潛水者更近,有時近到我以為自己會被撞上。所幸每當臨撞上的最後一刻,這些水下「芭蕾舞女」就會豎起身子旋轉著,完全避免了任何碰撞。
另外一些時候,這些奇特的生物會在目瞪口呆的潛水者面前翻個360度的筋斗。這些優雅的巨人喜歡潛水者的氣泡給它們抓癢,喜歡在它們身體某些特定的部位擦摩。有條蝠鱝還對人類表現出極大的信任,它甚至會讓潛水者擦摩它的腮裂。墨西哥當局制定了法律來保護蝠鱝,潛水者不準戴手套(可能刺激蝠鱝的皮膚),也不準騎乘或追逐蝠鱝。
有人提出蝠鱝是鰩魚家族中最聰明的,但專家們也常對此爭論不休。雖然如此,是什麼原因令索科羅蝠鱝喜歡和潛水者接觸,我們從未弄明白過。因此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它們的友好行為。我期待享受它們的舞蹈演出和那不可思議的親密接觸,而且,我希望不久能再次唱《通往天堂的階梯》給它們聽(這首歌在20世紀70年代被許多世界性的廣播電台提名為「世紀之歌」)。
http://www.cng.com.cn/nh/photo/20050131/20051311624100.jpg
http://www.sonic2000.com/cgi-bin/lb5000/attachment.cgi?forum=9&topic=2615&postno=1&type=.jpg
http://www.18888.com/bbs/1149676853/Fid_59/59_18225_6149f14e927f339.jpg
Ⅲ 類似這種「穿裙子」的魚叫什麼名字
斗魚~,單獨養
Ⅳ 又薄又扁的魚叫什麼魚
又扁又薄的魚的魚叫鯧魚,別名有鮀魚、鏡魚、鯧鯿,昌侯龜、昌鼠,鏡魚、平魚,白昌,叉片魚等。體型短而高,身形扁,略呈菱形狀。頭比較小,嘴巴比較小牙齒細。成魚腹鰭消失。尾鰭分叉頗深,下葉比較長。身體是銀白色的,上身部位呈青灰色。以甲殼類等動物為食。鯧魚是亞熱帶和熱帶食用和觀賞兼備的大型魚類。
(4)像穿風衣一樣的魚叫什麼擴展閱讀:
外形特徵
鯧魚屬於鱸形目,屬於鯧科。鯧魚的體型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頭比較小,嘴巴圓而小,牙齒細。成魚腹鰭消失,尾鰭分叉頗深。下葉較長,身體呈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殼類等為食。
體型: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體長約20厘米。
頭部:頭較小,側扁而高。嘴巴短,稍微突出於下領之前。眼睛小。眼間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側各2個,前鼻孔圓形,後鼻孔呈裂縫狀,嘴巴小,微斜。
頜部:上頜骨達眼前緣的下方。兩頜各有1行細齒,排列緊密。
鰓部:鰓孔小,鰓耙短弱,排列比較稀鬆。
鱗部:鱗細小,圓形,極易脫落。側線鱗110-130,側線位高,幾與背緣並行。
鰭部:背鰭Ⅸ~Ⅻ,Ⅰ-42-48,起點在臀鰭的起點前方。臀鰭Ⅵ-Ⅶ,Ⅰ-41-46。背鰭、臀鰭相同形狀,鰭棘均呈截形,鰭條部前端皆隆起呈鐮刀狀。胸部鰭長大,24-27。無腹鰭。尾部鰭17,分叉很深。體銀白色,身體上部微呈青灰色,大多數魚鱗上面布有細微的黑色小點點。
Ⅳ 這種魚叫什麼體型扁,長。
這種魚叫塔嘛魚,是地方俗稱(常見於北京、天津一帶)是由「塌目魚」演化而來的,是比目魚里的一種。是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鰈形目的1科。通稱鰨目魚,又名舌鰨。體側扁,呈長舌狀(見圖);眼常位頭左側;尾舌骨縱窄板狀;有偽間髓棘;奇鰭完全相連;無胸鰭。主要產自黃渤海區,我國的東海以及朝鮮,日本沿海也有一定的分布,是一種典型的地方性魚類。因此類魚種本身繁殖能力非常弱,所以比較稀少珍貴。
Ⅵ 海洋里的魚群叫什麼。就是像旋風一樣的魚群。這種魚叫什麼啊啊
海洋中很多洄遊魚都有集結成龐大魚群集體行動的行為,這樣既能節省個體的體力,也能抵禦大型魚類的攻擊。這些鏡頭普遍出現於各種海洋和動物為題材的紀錄片中。比較常見的旋風狀的魚群有金槍魚、大馬哈魚、鱈魚等等。
Ⅶ 請問這叫什麼魚呢帶花紋的 尾部像夾子式
帶花紋的魚有很多呀。 有小丑魚,有石斑魚,還有虎皮魚,條紋丑魚。 總要發一張圖片上來對比一下吧! 淡水魚還是海魚。 顏色偏向哪種色系。
Ⅷ 請問這種扁扁的魚叫什麼
鰩魚是多種扁體軟骨魚的統稱。分布於全世界大部分水區,從熱帶到近北極水域,從淺海到2700米以下的深水處。共9屬,分3科。鰩魚體呈圓或菱形,胸鰭寬大,由吻端擴伸到細長的尾根部;有些種類具有尖吻,由顱部突出的喙軟骨形成。體單色或具有花紋,多數種類脊部有硬刺或棘狀結構,有些尾部內有發電能力不強的發電器官。就現在所知,全部鰩類魚均為卵生,其卵又稱「美人魚的荷包」,常見於海灘,長方形,有革質殼保護。
准備:素扁魚1條(約重一斤),生薑、蔥、食鹽、醬油、番茄果醋、白糖、植物油各適量。
步驟:
1、素扁魚放在熱油鍋裡面兩煎至金黃色。
2、鍋內放少許熟油,油熱放入適量生薑末、蔥花,略煸炒,加入醬油、清水少許、蓋上蓋燜一下。
3、燜至鹵汁將干,放些白糖和番茄果醋。將魚翻個身,等鹵汁稍收干即成。
特點:色紅,味濃,鮮嫩。功用為調胃氣,助消化,散寒散表,止嘔行水。用於胃寒不和、風寒感冒、消化不良、嘔吐等症。
Ⅸ 請問這種扁扁的魚叫什麼。能吃嗎
鮟鱇(ānkāng),俗稱結巴(jiébā)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一般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深海水域。屬硬骨魚類,鮟鱇目(Lophiiformes)、鮟鱇科,為世界性魚類,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