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旗袍在何時被國民政府定為「國服」
1929年,國民政府將中山裝定為禮服,同年公布的《服裝條例》又選定旗袍為「國服」。
Ⅱ 旗袍是否可以作為中國國服
旗袍是清朝旗人的服飾,雖然它可以存托出女性的身材,是一種不錯的服飾,但要讓為中國的國服還是缺少點什麼,我覺的最能代表中國國服的服飾是漢服,它最能代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底蘊
Ⅲ 中山裝和旗袍為什麼會成為我國的國服
旗袍
界上有很多民族沒有自已的文字,沒有民族服裝的卻不多,中國56個民族中,藏、蒙、維等少數民族均有自已的民族服裝,唯獨中華民族的主體漢民族卻沒有。這種現象在人民幣圖案中可窺視一斑,舊版10元幣(俗稱大團結),票面上各民族穿各自的民族服裝,漢族卻穿中山裝。第四套人民幣,描繪了中國人口總數在百萬以上的各民族圖案,其它各族都有其獨特的民族服裝,唯獨10元券上的漢族與一角券上的滿族,卻穿同樣的服裝。這就難怪人們把滿人的族服當成國服了。
漢民族是中華民族的主體,擁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沒有自已的民族服裝是讓人很難理解散的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漢民族的服裝就已基本定型為寬衣肥袖式。寬大的衣袖是漢裝與其它各族服裝的主要區別。漢裝的另一個特點是不用衣扣,用一根寬腰帶將衣服束住,就不至於敞胸露懷。直接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穿短衫,上身稱「衣」,下身稱「裳」,這也是衣裳一詞的由來。士人們穿上衣下裳連為一體的袍服,漢以後到明各朝代,均採用衣袖寬肥不用衣扣的典型漢服作為朝服。
漢裝是有其文化底蘊作為依託的。漢民族是一個熱愛和平的民族,追求悠閑清凈的安祥生活。寬衣大袖的漢服適合觀月賞花、吟詩作賦、撫琴下琴。卻不適合騎馬打獵之類的劇烈運動,漢族與周邊各族的文化差異在服裝中就明顯的體現出來。可是這么說,漢裝是中原文化的產物,也是漢文明的象徵。
直到清兵入關,滿人入主中原,漢人在這些關外女真人的刀下被迫改飾易服。他們用「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方式強迫漢人剃發梳辮,並禁止漢人穿漢服,強制推行滿族旗人的緊身長袍馬褂(即旗袍)。就這樣延續了兩千年的漢服從此滅絕,漢族成了沒有自已傳統服裝的民族。
直至今日,滿清朝庭早已退出的歷史舞台,而漢民族服飾卻始終沒有恢復,當年辛亥革命成功後,革命黨人提倡的中山裝也沒有被百姓認同,外國人因中山裝太為西化沒有東方特點而沒有將其當成中國服裝來理解。反之滿人的旗袍因東方風味濃厚,被認為是中國的民族服裝,旗袍的英文單詞是「china dress」,也就是中國裙子的意思,這些洋人並不知道,這種所謂的「中國裙子」對佔中國人口90%以上的主體民族漢族來說,不僅沒有什麼關系,還是漢民族恥辱的象徵。
傳統的漢服在中國絕跡,卻在東鄰日本得以延續。漢服在唐代傳入日本,並得到推廣與發展。日本今天的和服就是在大唐服飾的基礎上形成的。從歷史這個角度來說,和服更應稱為漢式服裝。和服的歷史比漢服短,而且完全沿襲了漢服的寬衣大袖、不用衣扣的特徵。日本人將和服視為自已的民族服裝。每逢節日慶典時都會穿上和服。中國人已無法討還和服的發明權,世界共認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裝,將中國人在外族屠刀下強行穿上的旗袍當成中國民族服裝。更可笑的是 ,中國人不僅不抗議,反而欣然接受。
Ⅳ 為什麼說旗袍不能做為中國的國服
雖然我也不認為旗袍能代表五千年中國的服飾文化,真正代表的應該是深衣,但是,穿深衣不但對衣物很嚴格,連女子的發式裝飾,舉止,形態,禮儀,都有要求,而且現代的女子和古代的女子觀念差別太大,這些基本不可能做到,但還為了延續下所謂的文明,只能弄個帶點中國元素的西方衣服了,其實在旗袍出現的那個時代旗袍里被加入的西方元素遠大於原本的。而且不得不承認旗袍原型畢竟是少數民族的服飾,因為中國歷史主要還是漢族的。不過不得不承認好的旗袍面料與花式很中國,至於上面說漢服不倫不類的那位,中國的漢服已經被幾百代國母穿過了,不倫不類是你說的嗎
Ⅳ 漢服、旗袍都很美,為什麼旗袍可以稱國服,漢服卻不是
我們走在大街上經常會看到很多小姐姐身穿著美麗飄逸的漢服,可否認漢服確實是美麗大方,但是我國還有一個服飾叫做旗袍,非常的溫婉動人。漢服跟旗袍都很好看,但是為什麼旗袍會被稱為國服呢?因為旗袍是我國女性思想解放的一個象徵,是女性擺脫封建重重束縛後,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新型服飾。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女性的思想一直束縛。我們從歷史起源中的服飾就可以看出,古代服裝將女性層層包裹,甚至女性要待字閨中,不能出來拋頭露面。而旗袍的出現,讓女性思想得到解放,同時也讓女性意識到自己也可以像男人一樣去養家糊口,獲得社會尊重。
Ⅵ 旗袍是我國的國服嗎
算是吧
Ⅶ 中山裝、旗袍為什麼能成為國服
真正能代表中國傳統服飾的應該是漢服才對。畢竟漢服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除清朝以外,中國歷朝歷代,無論男女,都是穿漢服的,即便是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也深受中國漢服的影響,吸收了漢服的樣式,演變而來。今天,中國人把「唐裝」,旗袍當成了自己的民族服飾,的確是一種指鹿為馬的行為。「唐裝」,旗袍的原型其實就是清朝滿族人的民族服飾,經後天的改良,演變成今天的「唐裝」,旗袍。清朝覆滅之後,中國人將滿族婦女的旗袍結合西方的元素,改成了今天人們所穿的旗袍,其樣子,款式的確能夠凸顯女人美妙的身材,因此民國時期的中國婦女普遍穿的是旗袍,旗袍的影響力逐漸在中國形成。至於「唐裝」,也是在結合了西方的服飾元素之後,演變而成的。尤其是在2001年上海APEC會議上,按慣例,所有國家領導人都要穿上東道主國家的傳統服飾。而中國領導人與其他國家的人穿上了「唐裝」,這也就默認了唐裝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從那以後,「唐裝」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穿上了現在所謂的唐裝。中國人也逐漸接受了這兩種服飾。
我開網店的,專營唐裝旗袍。不過很多都是改良款的,現代人比較接受的,穿的人也越來越多了!穿旗袍,絕對搶眼!!
Ⅷ 結合對服裝史的認識,談談你對唐裝、漢服、旗袍哪個作為我國國服最好,為什麼
1相較漢服而言……
唐裝(我是說那種馬褂型的)以及旗袍……出現年代很短……漢服在皇帝垂衣裳治天下時代至明末……歷史悠久……在當時所著漢服人口基數也大……
2唐裝和旗袍剪裁是西式剪裁。在肩部是用縫合線的……旗袍幾乎就是個立領的西式晚禮服。袖子和肩連接處也是有縫合線的……漢服採用傳統剪裁方式,肩部無線,袖子從上臂接起……
3旗袍唐裝已經被服務行業穿的氾濫了……曾經在做電視時,嘉賓就說到,有個朋友從國外回國……家人每人定了旗袍一身,結果回國到了飯館,就有其他食客讓他們擦桌子、點菜什麽的……= =||
另外那些日系擦邊球漫畫、游戲……也給了旗袍情色的印象……
4旗袍無論是有袖子沒袖子,盤扣什麽樣子,下擺到哪裡,開叉有多高,材質怎樣,也總是那樣的款式……再怎麼穿還是像酒店服務生……
漢服款式多樣……你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場合穿的需要的服裝……游園可以穿常服,禮儀祭祀有禮服,最方便的還有短打……
盡管漢服不用每天穿……只在需要的時候穿……但是他的款式包容性,還是適用各種平時常見的場合的……
5旗袍對人的形體非常有要求,沒有好的身材,穿著不好看的……而漢服對形體沒有什麽要求,人人可穿。
6現在各地開始的官方祭祖祭孔祭軒轅紛紛改用漢服,說明漢服回歸趨勢勢不可擋。
7說到國服問題,有人會把其他少數民族搬出來。但是,現在沒有任何一種衣服比漢服更合適了,如果用旗袍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大滿族主義或者西化主義?而且……國服,並不是排斥民族服裝,沒有聽過有了國服就不許穿自己原有的民族服飾吧……
況且,日本也有少數民族,不止是大和民族,人家依舊以和服為國服。
4美國的國服……我基本認為可以算是牛仔褲了……因為歐美國力強盛……所以其他地區是仿效他們的衣服……於是即使現在穿了……也感覺不到國服……再者……服裝和國家強盛與否無必然聯系
Ⅸ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為什麼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民國時期的旗袍可謂中外聞名,不少外國女星也穿旗袍拍寫真,可見旗袍的影響力有多大
Ⅹ 為何說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