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美麗的旗袍教案

美麗的旗袍教案

發布時間:2022-06-28 01:25:46

如何描述旗袍的樣子

1、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出自《文學作品》,作者:月色靜好。意思:穿著青色衣衫的人,映襯著滿樹的碧綠。寬大飄逸的兩袖,是絕代的優雅美人啊。形容絕代風華,遺世而獨立,不染纖塵。

2、旗服雅緻襯嬌容,藍底白花雅韻生。東方佳麗多絕代,款款飄忽步履輕。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意思:旗袍很是雅緻,襯托容貌很是嬌美。藍色的底布生滿白花,雅韻油然而生。東方很多麗人,風華絕代,步履款款。用來形容旗袍和穿著旗袍的人都非常的好看

3、錦袍華貴淑女嬌,玲瓏曲折現苗條。媚態橫生銷魂處,飄然漫步飛燕騷。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意思:錦袍很是華貴,襯得淑女很是嬌美。玲瓏、身材苗條。媚態應然而生,惹得他人皆銷魂,款款而來,像極了樑上的飛燕,輕巧美麗。

4、新巧藍袍軟腰肢,拈花一笑惹情痴。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意思:有新意的藍袍,柔軟的腰肢,輕輕一笑,便惹來了一群花痴。形容漂亮的旗袍穿在身傷,笑起來非常的好看。

5、腰瘦襯裙袍,袍裙襯瘦腰。出自《醉美旗袍美人》,作者:吳雨謙。意思:腰身很小的人襯得旗袍很美,反過來,旗袍也稱的腰身很小。因為旗袍尤其能掩蓋掉中國女人腰長、胸部不太豐滿等身材缺陷,更能突出中國女性特有的風情與魅力。

㈡ 幼兒園中班漢服之美教案

設計背景
我們的祖國是個多民族國家,,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色,在服飾上也不例外。每個民族都有代表他們民族特徵的服飾。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了解了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國家,我國一共是由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組成了「中國」這個大家庭。除了我們漢族以外,還有許多的少數民族,他們有著本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服裝特點。他們的服裝大都色彩鮮艷,顏色豐富。小朋友通過欣賞各民族服裝的圖片,還畫出了各民族服裝的特點。
活動目標
1、認識各民族服裝,感受服飾的民族特點。
2、使幼兒了解幾個重要民族的服飾,知道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服飾。
活動准備
1、各族服飾圖片。
2、幼兒活動手冊1第39頁。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小朋友,我們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你們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嗎?(56個)。 那,你們都知道哪幾個民族?
2、 每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的代表性服飾,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來認識一下幾個民族的服飾(出示圖片)
二、漂亮的民族服飾
學慣用圖案和花邊繪畫,裝飾民族服飾。
1、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藏族服飾。藏族的衣服袖子很寬大,穿長靴。
接下來我們再來認識一下蒙古族服飾——他的主要特點是身穿長袍,斜衣襟,頭上扎著頭巾或者戴著皮帽子,腰間束腰帶,腳穿皮靴。
最後我們來認識一下維吾爾族服飾——男子穿斜領無扣的長袍,腰系長方巾。女子多在寬袖連衣裙外套上對襟背心,小姑娘多梳幾十條小辮子。
----我們漢族的衣服最最典型的衣服就是旗袍,很神聖的,女孩子穿上很漂亮。
2、剛才你們在欣賞民族服飾的時候,都看到了些什麼不同的地方?逐一提問,引導幼兒發現圖案裝飾的主要地方。
小結:小朋友看得真仔細,這些美麗的民族服飾的圖案主要裝飾在衣服的袖口、領口、衣角。
3、 那袖子兩邊的圖案是不是一樣的?(是)這就叫對稱。小朋友再仔細觀察,除了袖子還有什麼地方能表現對稱美?(衣領、褲腳、紐扣)。
4、 衣服上的圖案有什麼顏色?是怎樣排列的,有什麼規律?再看下一張圖片。它怎樣排列的?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聰明,原來這些民族服飾不僅有對稱美,圖案的排列也很有規律,就像我們數學里的排序。
5,欣賞二方連續圖案,了解其規律。
三、欣賞作品
1·幼兒裝飾圖案,教師關注幼兒對二方連續圖案的運用,鼓勵幼兒裝飾出不同的民族服飾。
2.幼兒作品展示。
活動延伸
將幼兒的作品進行展覽,請家長欣賞幼兒的民族服飾。
評價分析
都說繪畫和語言是融為一體的,說能為幼兒繪畫做好鋪墊,繪畫能讓幼兒說的內容更加豐富。活動需要讓幼兒在了解民族服飾的基礎上,進行手腦並用表達,也即繪畫。前面的活動已經讓幼兒充分了解了服飾的特徵,教師在繪畫前讓幼兒又一次觀看各種圖片,承上啟發式的談話,能讓幼兒馬上回憶起已有的經驗,進行口語表達,為繪畫打開一個廣闊的思路。然後教師進行地民族服飾的范畫展覽,讓幼兒在欣賞、回顧的基礎上,進行簡單地交流,並為幼兒創造一個空間,讓幼兒與夥伴商量,並可以模仿,可以自己設計,雖然是「留白」的空間,但是可以豐富幼兒頭腦中對服飾的印象。接著,我讓幼兒進行第一次繪畫表達,並進行展示,一是幫助繪畫展示的本人以自信,在第二次繪畫的時候進行創作。二是經過大家的展示交流,豐富其他小朋友的視野。
教學反思
本主題的活動目標是通過觀察和比較,了解幾個少數民族服飾的名稱和特點,感受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服飾,在活動過程中,我利用幼兒用書的畫面,讓幼兒了解我們祖國是多民族的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除了漢族以外,其他都是少數民族,各民族有各民族的服飾特點,我們壯族是個大少數民族家庭,服飾也很有特色,很漂亮,隨後讓幼兒動手製作新疆帽,自己欣賞或交換欣賞各自的作品,從而使達到了活動的目標,使幼兒了解少數民族服飾名稱和特點,以及分辨少數民族服飾特點,及製作少數民族的服飾作品,從而培養了幼兒熱愛祖國的文化的思想感情。活動達到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活動效果好。

㈢ 旗袍各方面一百字以內小介紹

旗袍,這一被當代國際服裝界譽為「東方女裝」的代表,如今不僅受到我國廣大漢族婦女的愛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歐美婦女的青睞。其實,提起旗袍,它還是起源於十六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至於這種旗袍是誰設計的,又是怎樣得以推廣的呢?滿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從前鏡泊湖畔有個滿族漁家姑娘,因為長得臉黑俊俏,心靈手巧,人稱她「黑妞兒」。她覺得穿著古代傳下來的肥大衣裙,打魚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種連衣帶裙多扣拌長衫,既省布合體,又勞動方便。後來,她被選進宮中封為「黑娘娘」,因過不慣官廷生活,穿不慣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從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長衫。皇上認為她擅自改變官廷服飾有罪,就趕她出宮,並一腳踢中她後心而死去。關東滿人聽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還穿起她剪裁的那種長袍來紀念她。後來,在旗的婦女認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為「旗袍」。說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婦女,都變得十分苗條、俊美,據說那是心靈手巧的黑娘娘在晴中幫助她們打扮哩。

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說,但也說明這種滿族的民族服飾旗袍由原始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代漢旗婦女喜愛的線條流暢、貼身合體的流線型旗袍,是經歷了多少的漫長演變。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過腳。只有滿族婦女出嫁時,才穿過腳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因為,滿族貴族婦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們的旗袍過腳,以便將腳蓋住。清世祖入關,遷都北京,旗袍開始在中原流行。清統一中國,也統一全國服飾,男人穿長袍馬褂,女人穿旗袍。以後,隨著滿漢生活的融合,統一,旗袍不僅被漢族婦女吸收,並不斷進行革新。特別隨著辛亥革命的風雲,旗袍迅速在全國普及。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隨之變短,身長僅過膝,袖口縮口,滾邊變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漸漸變長甚至曳地,兩邊的權開得很高,裡面襯馬甲,腰身變得極窄,以至貼體,更顯出女性的曲線。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縮短,而袖子則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幾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長馬甲時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輕便適體,變成流線型。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肩縫旗袍,暗褶式開衩旗袍、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漢族婦女為啥喜愛穿旗袍?主要旗袍的造型與婦女的體態相適合,線條簡便,優美大方,所以,有人認為旗袍是中國女人獨有的福音,可起到彩雲托月的作用。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賞。根據季節的變化和穿著者的不同需要、愛好,可長可短,可做單旗袍、夾旗袍;也可做襯絨短袍、絲棉旗袍。並且,隨著選料不同,可展現出不同風格。選用小花、素格、細條絲綢製作,可顯示出溫和、穩重的風韻;選用織錦類衣料製作,可當迎賓、赴宴的華貴眼飾。因此,當中國旗袍在日本、法國等地展銷對,很受當地婦女人士歡迎,她們不借重金,爭購旗袍,特別是黑絲絨夾金花、簍金花的高檔旗袍,最為搶手。總之,旗袍正以濃郁的民族風格,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服飾美。它不僅成為我國女裝的代表,同時也公認為東方傳統女裝的象徵

旗袍的大概起源——旗袍最早是滿族旗人的長袍,寬袍大袖,三百年來沒有改變。

「人人都學上海樣,學來學去學不像,等到學到三分像,上海已經變了樣。」這是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流行於世的歌謠,但已形象地反映出上海在當時的服裝界佔有多麼顯要的領先地位。

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中國近代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可以說是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說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典型代表。被稱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和加入西式風格的海派旗袍,很快地從上海風靡全國各地。讓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實際上是三十年代的旗袍,旗袍比較適合中國女性清瘦玲瓏的身材特點,尤其很受上海女性的歡迎。加上這一時期外國的面料不斷地進入中國,各大報刊雜志上都有服裝專欄,還有當時流行的月份牌時裝美女畫,都推動時裝的產生與流行。各大百貨公司也常常舉行時裝表演及展覽。尤其是上海,成了全國的時裝中心,因為當時歐美的追最新款式僅隔三、四個月就流行到上海,全國各地都以上海為樣板,競相模仿。國內外通商交流的機會越來頻繁,歐洲進口的布匹、羽紗、呢絨、蕾絲等紡織品大量湧入,使得人們選擇的范圍廣了、著裝的觀念也改變了。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了30年代旗袍的主流了。三十年代的上海上流社會名門閨秀追趕時髦、享受奢華的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她們崇尚西化的生活:游泳、騎馬、跳舞、打高爾夫球,這也就要求服裝更美觀、和體。加上30年代歐美流行收腰就更體現出女性美,這就註定旗袍會變得更修長而緊身,並有高叉,從而符合30年代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30年代旗袍的款式有兩個特點:「中西合璧,變化多端」。當時愛美女性旗袍穿著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局部西化,也有在旗袍外搭配西式外套。局部西化是指領和袖採用西式服裝做法。如西式翻領、荷葉袖、開叉袖、還有下擺綴荷葉邊,或綴不對稱蕾絲等誇張的樣子,但這僅是一些明星和貴婦的社交禮服,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將旗袍和西式服裝搭配起來穿。比如:在旗袍外穿西式外套、裘皮大衣、絨線衫、背心等,在脖子上系圍巾,或戴上珍珠項鏈顯得大方而別致。

當時修長而收腰的旗袍配上燙發、透明絲襪、高跟皮鞋、項鏈、耳環、手錶、皮包,都是最時尚的裝扮,女性角色的扮演得到了充分的強調。後來,還出現一種改良旗袍,就是在剪裁中加入很多西式剪裁方法,從而使旗袍更合體、更實用。旗袍,成為中華民族別具一格的「國服」了。

可以說,如果沒有近代上海的開埠,沒有「中體西用」,「西學東漸」就不存在旗袍西化,也就無所謂「海派旗袍」了

㈣ 傳統旗袍優雅美麗,它是怎樣展現出女性青春魅力

旗袍作為一種中國的傳統服飾,它所體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大家閨秀的風范,能夠將女性的優雅高貴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現在的很多旗袍都是改良旗袍,再加上非常廉價的布料和不規整的做工,往往導致了大眾對旗袍陷入了一種錯誤的理念。旗袍能夠最大程度的展現出女性的優雅,高貴氣質以及成熟的魅力,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貼合身體的曲線。

傳統的旗袍並不是完全的貼合於身體的曲線,反而是前後像這兩塊布一樣縫合起來更多的像是今天傳統的直筒裙,對於這樣的服飾對身材的要求並不會很高。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旗袍非常的貼身,開了非常高的差,這些都是後來的改良旗袍,在現在的時候為了能夠更加強調女性身材曲線上的優美,從而讓他變成了收腰高叉的款式。因為貼合身體的曲線,所以就會將女性的優美身形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㈤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什麼

旗袍的文化內涵及象徵意義是一種民族文化理念的代表。旗袍表達的是含蓄,朦朧,婉約,它適度地強調胸,臀和細腰,以造型的自然簡約格調體現服飾的大家品質:典雅,淑秀,端莊,給人以審美的感受。旗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它的產生和發展,都深深紮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

旗袍文化內涵對現代服飾市場其實具備著一定的影響力,在最近的幾年間,旗袍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不但成為女性的生活常服,更成為象徵中國民族風尚,凝聚歷史傳統的社交禮服。

旗袍文化其實始於清代,隨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族各部,設立了清軍中的紅,藍,黃,自四正旗。入關後又增添鑲黃,鑲紅,鑲藍,鑲白四鑲旗,以此來區分,統馭所屬軍民,稱做八旗。八旗所屬臣民習慣穿長袍,是滿族的土著服裝,故此而得名為旗袍。

旗袍的影響。

旗袍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它表現出了女性的溫柔、優雅、賢淑、美麗等氣質,旗袍連接著過去和未來,連接著生活和藝術,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旗袍文化內涵不僅僅是傳統象徵,還是中國女性解放的象徵,如此有代表性有超凡意義的服裝,高開叉不過是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旗袍的文化內涵是中國婦女解放的象徵,旗袍的文化內涵不僅是傳統的象徵,也是中國婦女解放的象徵。 中國古代婦女的服裝基本上是保守的。旗袍通常包含各種中國風格的元素。中國風格對國際時裝業產生了影響。

旗袍的文化內涵受到眾多著名設計師的青睞,大膽突破旗袍原有模式,融入時代創新精神,注入時代血液,賦予青春活力,表達新感受,以新理念展示旗袍的文化內涵。

㈥ 體驗別樣風情,來自旗袍的恬淡華麗

目錄體驗旗袍別樣風情旗袍配SUV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別看我平時休閑打扮居多,但是卻對旗袍情有獨鍾。在我看來,東方人骨子裡重尺度,對女?性之美崇尚含蓄,卻也不乏曼妙,而最能勾勒這種美感的衣裝,莫過於旗袍。旗袍它貼合女?性身材的剪裁,優雅的氣韻,含蓄內斂的性感,都完美體現了東方女性的大方美麗。對中國?女子來說,如果一生沒有穿過一次旗袍,感覺是一件遺憾的事。?我對旗袍的癮源於第一次看《花樣年華》,張曼玉穿著旗袍搖曳生姿,一個獨一無二的東方?美人和一個有點憂傷的愛情故事。。。被徹底打動,本來對旗袍不感冒的我,從那以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斥巨資買了好幾身旗袍。隔斷時間就拿出來穿一穿,體驗一番別樣的美。?旗袍一上身,整個人立馬就端莊起來,優雅的氣韻,含蓄內斂的性感,突然感覺有了不一樣?的自信與美麗。

文末福利,再放幾張自己非常喜歡的旗袍美照。下次見哦!

㈦ 從服飾看歷史教案

第二章 人類服 性特徵【教學目的】 1、掌握人類的服裝動機與人類服裝發展的一般規律。 2、熟悉影響人類服裝變化的主要因素。 3、了解服裝起源與人類勞動的關系與服裝變化的現象。 【教學重點】人類服裝發展的一般規律 【教學難點】影響人類服裝變化的主要因素 【教學內容】: 第一章 人類服裝的起源 一、服裝的概念、功能及構成 二、原始社會的服飾狀況 1、裸態生活期 2、獸皮葉草與裝飾期 3、纖維織物期 三、原始人類的服裝動機 1、生理需求論 (1)氣候適應說 (2)身體保護說 2、心理需求論 (1)護符說 (2)象徵說 (3)裝飾審美說 3、性需求論 (1)遮羞說 (2)吸引說 四、服裝起源與人類勞動的關系 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了人與纖維、獸皮接觸、結合的機會,促進 人類產生了服裝的動機,並在勞動中繼續發展。 第二章 人類服裝的共性特徵 一、影響人類服裝變化的主要因素 1、環境因素 (1)自然環境 (2)社會環境 (3)功能環境 二、服裝變化的現象 1、阻力與動力的矛盾 2、漸變與激變交叉 3、外因與內因的沖突 三、人類服裝發展的一般規律 1、模仿從眾與標新立異的規律 2、趨簡求便與裝飾求美的規律 3、順應環境與內因支配規律 4、融合吸收與自我傳承的規律 5、符號標示與個性自由的規律 6、發揚優秀與淘汰陳舊的規律 【作業】 1、簡述原始人類的服裝動機。 2、簡述人類服裝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三章原始社 會服裝 奴第四 隸社會服裝— —積淀 與定型 【教學目的】了解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服飾的基本形制。 【教學重點】中國服裝初始時期在工具材料技術上的表現以及冕服的體 【教學難點】兩種基本服裝形制的形態特徵以及在中國服裝史的地位【教學內容】: 第三章 原始社會服裝 一、最早的縫紉工具和身體飾物 1、最早的縫紉工具;骨針 2、身體飾物 (1)裝飾品;項鏈 3、織機(織布機)4、纖維和織物 (1)纖維 第四章奴隸社會服裝 一、原始信仰及其對服裝觀念的影響 1、服裝體現了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敬 (1)冕服形制採用玄衣纁裳。形制和色彩代表天地,體現對天地 的崇拜。 (2)天子冕冠前後各垂12 旒,代表一年12 個月的天文觀,體現 對天的崇拜。 (3)天子冕服上的 12 種紋飾(十二章),體現對自然的崇拜。十 (4)冕服配蔽膝是對祖先的崇敬和祈求2、服裝體現了陰陽五行說的宇宙觀 二、禮制與冠服制度 1、冕服 三、冕服冕服由冕冠、上衣下裳,韍(f)、舄(x)、帶等組成。 四、兩種基本服裝形制 中國古代服裝從款式分為兩種:「上衣下裳」形制和「上下連屬」 形制。 五、服飾禮儀與社會民俗 【作業】 1、名詞解釋禮制、正色、弁服、深衣、命婦服、十二章 紋、冕旒、笄、脛衣 、夾衣 衽、裳、五服。 2、為什麼說追溯服裝體現的原始信仰對認識我國服裝文化具有重要意 義?並分析其具體內容。 3、什麼是冕服?簡述其形制和種類。 4、簡述上衣下裳和上下連屬兩種基本形制及其對我國歷代服裝產生的 影響。 5、夏商西周的民俗民風是如何影響服飾禮儀的?請舉例說明。 【教學目的】掌握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裝及服飾品特徵, 了解絲綢的發展,充分認識絲綢之路的開辟及意義。 【教學重點】楚漢文化與袍服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尚在男女服裝上的體現 第五章封建 社會前 期服裝 【教學內容】: 第五章 封建社會前期服裝 一、絲綢與絲綢之路 染色多層織物——錦首先,絲綢之路是中國與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絲綢 之路開通後,中國的絲織品在歐洲享有盛譽,中國文化影響了東亞許多 國家和地區 ,在世界文化交往的歷史上是有非常的意義的事件 其次,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接受先進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二、楚漢袍服 1、楚文化與楚袍、漢文化與漢袍 (1)楚文化與楚袍 楚文化在戰國時期發展到鼎盛,高超的絲織和絲綉水平,是這一時 期的重要標志之一。 公元前3 世紀—公元前4 世紀,戰國中晚期,楚文化鼎盛時期,直 裾為當時的時尚款。 楚袍紋樣南方山川迤邐、風光奇瑰的風格,國人敬鬼好巫,崇日尚 赤的地方特色。 色彩特點:黑紅為名貴色彩,明暗相襯,對比強烈。 楚國男子的曲裾深衣 穿曲裾深衣的楚國婦女 (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帛畫) (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畫) (2)漢文化與漢袍 源於楚文化,史官文化,特點多為寫實性,樸厚,宏偉而飛動,破 除陳舊、創建新風具有宏偉氣魄和積極樂觀的時代精神的文化。 漢袍形制:承襲了秦代禮儀,以袍服為主,受楚袍影響最大。分曲裾交 服的花紋顯得素淡。漢袍曲裾:衣襟右側連綴一塊三角形的帛,使衣襟延長,尖端繞至 身後再從左腋下繞至身前。稍短曲裾只繞至身後止。 漢袍直裾:楚袍的延續,自西漢至東漢逐漸普及,最終取代曲裾袍,成 為主流服裝款式。 三、魏晉南北朝衣衫 2、短衣、佩劍及帶鉤戰國時期南北地域分裂,各國衣冠異制,最為突出的是北方改穿胡 春秋時期青銅器鑄造業十分發達,劍的大量產生,使佩劍成為一種時尚流行。 帶鉤形制:用青銅做成,固定在革帶的一端,束腰時把帶鉤鉤住革 帶另一端的環或孔,與今天所使用的皮帶類似。 五、女子發式及時尚 1、發式:女子無冠,以發筓固定,其發式成為發髻。 (1)、商周發髻:以梳辮為主,捲曲垂於肩或盤成頂心髻,加骨筓 橫貫其間來固定。 (2)、戰國發髻:1、在背後編發中結成雙環 2、下垂做圓錐形 3、雙辨搭在胸前在辮梢上接以假發延長至膝 (3)、漢代發髻:大致分為兩種,一垂背後,一盤於頭頂 2、步搖: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製作 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 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 【作業】 1、簡述絲綢之路的作用和影響。 2、簡述楚漢袍服所依賴的文化背景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與相互關系。 3、什麼是大袖衫,有什麼特點。 4、簡述封建社會前期男子的冠,女子的發式及其主要的時尚特點。 【教學目的】了解封建社會中期紡織印染的空前發展,掌握唐宋時期重 要的特色織物及其特點,了解唐代官服的品級特徵,掌握唐代女服女妝 的特點;掌握宋代女服的特點,了解開放唐風給服飾帶來的影響,了解 宋代服飾時代特徵的根源。 【教學重點】唐宋著名的織物繚綾和宋緙的特點,唐宋官服的特點,唐 代女服、女妝的特點;宋代褙子的特點。 【教學難點】唐代官服、唐代女妝的特點 社會中期服裝 【教學內容】: 一、紡織印染與衣料 紡織印染的空前發展。隋、唐時代的染織工藝又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織錦由於發明了緯 線提法,使錦紋的配色和圖案更加豐富多彩。 2、唐綾宋緙新品紛呈 3、衣料上的紋飾與圖案 衣料上的紋樣與圖案最能表現時代的風尚,反映出社會文化的主流 傾向。織錦紋樣中最具代表性的聯珠紋,以及對稱格式的圖案組織—— 二、唐宋官服官服是服飾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主流服裝 產生導向作用或支配作用。官服又服從於官僚體制的變化,是官服的具 體表現。 唐宋官僚體制唐宋官僚機構的改革,對服裝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規范化、簡約 化、明了化的官僚機制和一大套詳細而完備的官服制度,使服裝的符號 性更為鮮明突出,數百年官服的威風不減成為後來歷代封建王朝的典 唐代官服(1)、圓領長袍;領座、袖口、衣裾邊緣貼邊 (2)、前後直裁,前後襟下緣各用一整幅布,橫接成橫斕(斕衫袍), 宋代官服官服包括祭服、朝服、公服、時服 三、唐代女服 唐代是中國服裝文化史上最為發達的階段。政治開放,思想活躍, 服裝款式也比前朝解放的多,唐朝女裝可以稱為時裝,變化迅速展示性 強。化妝美容的流行也非一般年代可比。 初唐時,女裝就不再流行深衣,而改為上衣下裙,上身著窄小的「襦」。 唐代女裝基本形制:領口很低,更有一種u 型領,把整個前胸都袒 露出來,在襦的外面,套兩襠或半臂,都是短袖外衣,領口低於內襦, 所以雖有披帛(長圍巾)半圍,前胸仍裸露著。 四、唐代女妝 3、面妝(敷面、畫眉、點唇、貼面)五、宋代女服 封建社會的衰敗,政治上保守,程朱理學的思想禁錮,加之對外的 投降退讓,使中國服飾文化日漸肅殺,款式和色彩再也沒有唐代那樣開 放和豐富多彩了。宋代女裝色彩比較素雅,小襦襖與褙子造型趨於瘦長, 另一種性感服飾文化色出現:纏足。(妓女多,色情行業興盛,青樓服 飾文化) 宋代婦女的一般服飾: (1)、襦襖:襦是一種短衣,平時一般作為褻衣(內衣)在後 期被穿在外面。 一般上衣,羅衫(3)、袍(僅宮廷樂女穿用) 背子(男做便服或穿用在禮服裡面,女作常服及常禮服穿用)長袖,長衣身,腋下開胯,腋下和背後綴有帶子,做裝 對襟式男女均用 半袖長衣 (7)、背心裲襠 男女均用 鬱金香染的黃裙最貴,紅裙歌姬樂女(10)、褲褌 有襠短褲稱為褌 (11)、足履 纏足之風盛行 穿鞋多 綉風頭 六、服飾時尚與百工百衣 風盛行胡服的便利和舒適合體受到中原人民的歡迎,胡人的其他生活、藝 術也逐漸隨著民族的融合而進入中原,被漢人所接受。唐代婦女的胡服 通常是由錦綉帽、窄袖跑、條紋褲、軟綿靴組成套服。 時世妝當時女子物衣著鮮艷,面妝也是艷如霞光的赭面妝,這是盛唐時期 流行的女子面妝。 3、百工百衣 【作業】 1、簡述唐宋衣料織物的種類及特點。 2、唐宋官僚機構體制對官服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具體表現在那些方 3、唐代服飾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造就唐代服飾豐富多彩的因素有哪些?結合女裝與女妝加以具體說明。 4、為什麼宋代褙子在當時的服裝中最具有時代特色?宋代服飾風格與 唐代相比有哪些異同? 5、什麼是胡服?為什麼唐代會盛行胡服? 第七章封建社 會後期 服裝 【教學目的】了解封建社會後期衣料與圖案的新變化,認識遼、金、元 的服飾特徵,掌握明清官服形制、明清婦女服裝特徵。 【教學重點】元代服飾的特點,明代的補服制度,明代女子服飾的特點, 清代滿族男子和女子服飾的特點,吉祥圖案及寓意。 【教學難點】遼金元時期面料紋樣的變化,補子的文化意義,清代服飾 風俗。 【教學內容】: 衣料與圖案的新變化1、棉花的推廣普及為服裝衣料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2、絲織物的發展 3、衣料紋樣與吉祥圖案 二、遼、金、元的民族服裝 1、遼國契丹族服裝與發式 契丹族服裝一般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下穿褲,褲放靴筒之內。 2、金國女真族服裝服裝主要採用獸皮製作,特別是到了冬天,不分貴賤都穿獸皮服裝, 就連褲子和襪子也都用毛皮製成,以擋風寒的侵襲。 元代蒙古族服裝蒙古族男女均以長袍為主,樣式較遼為大。 三、明代官服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後,先是禁胡服、胡語、胡姓,繼 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衣冠悉如唐代漢制」。 明代官服胸前和背後縫綴的補子為當時服飾的一大特色。以動物為 標志區分等級,文官綉禽,武官綉獸,袍色花紋、首服、佩綬、笏板等 都有具體規定。 四、明代婦女服裝 1、貴族婦女服裝中的鳳冠與霞帔 冠服:皇後、皇妃、命婦,皆有冠服,一般為真紅色大袖衫,深青 色背子,加彩綉帔子,珠玉金鳳冠,金綉花紋履。 一般婦女服裝與褙子明代婦女的服裝,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 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為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 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袖端呈馬蹄形是歷代不曾有過的。長袍造型簡練,立領直身,偏大襟,前後衣身有接縫,下擺有兩開衩、 四開衩和無開衩幾種類型。馬褂作為外用,有單、夾、棉幾種不同形式, 一般採用較素的顏色。 皇帝有時還賞穿黃馬褂,以示特別恩寵。影響所及,其他顏色的馬 褂遂在官員士紳中逐漸流行,成為一般的禮服。四、五品以上官員還項 掛朝珠,用各種貴重珠寶、香木製成,構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點。絲紡 綉染及各種手工專業的進步,為清代服飾品種的豐富創造了條件。 2、剃發蓄辮與變通措施 3、清冠服制繁縟龐雜、冠帽、袍褂與補服 因其禮節輕重,其形制差別主要表現在頂部修飾上。頂珠、花翎與 補子一樣是區分官階的重要標志之一。為適應不同氣候其材料選用不 同。因此又分為冬夏兩種,冬戴暖帽,夏戴涼帽。 前後各綴有一塊補子,清朝補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種官服,穿著的場所和時間也較多。凡補服都為石青色。補子是區分官職品級的 主要標志。 六、清代婦女服裝 1、滿族女服 滿族婦女為不分衣裳的長袍,常加罩一件短的或長至腰間的坎肩。 長袍,袖端及衣襟、衣裾也鑲上各色邊緣,領間常圍一條圍巾,開始較 為寬大,逐漸變為小腰身。後演變為漢族婦女的主要服飾之一,即所謂 「旗袍」。滿族的女式旗鞋,腳穿2 寸高的「花盆底」,用木製,中部鑿成馬蹄式,故又叫「馬蹄底」。 漢族女服清初漢族婦女服裝承明代樣式,後來受滿族婦女服裝影響,發生變 化,保留漢服傳統,又吸收了滿族服裝的優質因素。漢族女子上身著襖、 衫,下身束裙為主。 襖有大襖小襖之分,小襖內穿,大襖外穿。多為右衽大襟,衣長至 膝或更下,袖口初尚小,後漸大,至清末又復短小,衣領有高低變化。 並在衣襟、袖口有寬邊鑲滾。 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 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 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 在這上面。 3、女服衣襟與衣紐 七、明清服飾時尚 男子巾帽、男子衣履 【作業】 明代服飾在繼承傳統上有哪些變化?請結合官服以及貴族婦女服飾的種類、形制、配件等方面的內容給予說明。 清代是如何強制改官易服的,它反映了服飾變化中怎樣的規律?簡述變異後的清代宮服的具體形制。 請簡述清代女子服裝的種類和特點,試分析滿漢兩族婦女為什麼能夠長期保持其原有的服裝形式? 【教學目的】了解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對服裝的影響,掌握民國時期男子服裝樣式,掌握新文化運動對女裝的影響,認識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 及解放初到改革開放時期的服裝。 【教學重點】中國近代男裝和女裝的銳變與革新;民國時期旗袍的發展 變化 【教學難點】新思想新觀念在服裝上的影響。 【教學內容】: 一、晚清時期服裝 1、鴉片戰爭後傳統的服制發生動搖 中國進入了近代。帝國主義的侵略,逐步使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 地的地位。同時,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也日趨擴大,衣冠服飾隨之 而發生變化。婦女發飾,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而不斷變化。 早期,服裝式樣變異甚少,民間仍然是長袍馬褂為男子服飾;女子 2、西風東漸對晚清服飾的影響3、軍服和學生服及青年女裝的嬗變 第八章 近代社 會服裝 二、辛亥革命後的男裝 民國時期的男子中士禮服民國男子服飾主要有馬褂和長衫。用作禮服的馬褂、長衫,其款式、 質料、顏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馬褂,一般都用黑色絲麻棉毛 製品為之,對襟窄袖,下長至腹,前襟釘鈕扣五粒。長衫則用藍色,其 形制為大襟右衽,長至踝上二寸,袖長與馬褂並齊。在下擺左右兩側開 衩。用作便服的馬褂、長衫,顏色可以不拘。 1911 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與清初 強迫漢人剃發相比較,辛亥革命也把頭發看成是個人的政治宣言,獨立 各省很自然地把標志漢人臣服於滿清朝廷的辮子作為革命目標,「剪辮 子」立刻成為「革新」的標志。一時間,剪辮子成了一股浪潮,這從當 時坊間流傳一句笑談可以窺得一二一一「不剪發不算革命。並且也不算 時髦,走不進大衙門去說話,走不進學堂去讀書。」中國人留辮子的歷 史折騰了三百多年,到此終於落下了帷幕。 2、短裝盛行、發式與冠帽 三、新文化運動後的婦女服飾 1、新文化運動對婦女的影響 2、襖裙與衫褲、女學生裝、時裝、發式、配飾與鞋 四、近代中國民族服裝的發展 1、近代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 2、中山裝 當時的中國思想對外來服裝的改造,這種服裝好看、實用、方便、 省錢,不像西裝那樣,除上衣、襯衣外,還要硬領,這些東西多是進口 (當時這些東西多從外國進口),費事費錢。1922-1924 小袋,倒山形筆架式袋蓋——尊重知識(分子),下兩大袋,琴式,衣襟5 權分立,3袖紐——三民主義 旗袍從20 世紀20 年代至四十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二十多年,款式 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低,使旗袍徹底擺脫 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以來束胸駝背的舊貌,讓女性體態與曲 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大功。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 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 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 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 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 20 世紀 10 年著旗袍者極少,20 年代才略有回 清末滿族旗女穿的旗袍,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袖、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 二十年代,旗袍開始普及。其樣式與清末旗裝沒有多少差別。但不 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歐 美服裝的影響,旗袍的樣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 收緊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經盛行。當時的樣式變化主要 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即使在盛 夏,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漸而又流行低領,領子 越低越「摩登」,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就穿起沒有領子的 旗袍。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時兒流行長的,長過手腕 ;時兒流行短 到了20世紀30 年代,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 方面。先是流行高領,漸而又流行低領,甚至流行起沒有領子的旗袍。 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時而流行長的,長過手腕;時而流行短的,短至 露肘。至於旗袍的長度,更有許多變化,在一個時期內,曾經流行長的, 走起路來無不衣邊掃地以後,又流行短的,但通常都在膝蓋以上。 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 20 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 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學界把上個世紀 20 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 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由於上海 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 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 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國服」。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 年代已基本完成,40 年代是其黃 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五、20 世紀下半葉服裝 1、解放初到文革前的服裝 2、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服裝 3、改革開放時期的服裝 【作業】 1、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後男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舉例說明,並分析其 變化的原因? 2、簡述中山裝和旗袍的特點和影響。從它們的演變過程中你怎樣理解 民族服裝的發展? 3、新中國的服裝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改革開放後又出現了哪些變化? 其原因是什麼? 4、從中國近現代服裝的銳變與革新中,你是怎樣理解服裝發展與社會 變化的關系?如何正確處理服裝變革中繼承傳統與創新、民族與時代的 關系? 第九章古代服 【教學目的】了解西方古代服裝的源頭與遷徙,掌握古代西亞、北非、歐洲的服裝和飾品特徵及代表 【教學重點】古代西亞和北非的服裝特點。 【教學難點】古代西方包纏式服飾的穿法。 【教學內容】: 一、古代西亞與北非服裝 1、古西亞的地理位置和的民族宗教 2、古西亞男裝、女裝特點(蘇美爾、巴比倫、亞述、波斯) (1)蘇美爾服飾 男人——裹裙,一直到纏繞到底部邊緣,露肩,而其餘的織物從掛 在腰間、皮帶 、赤腳、長頭發,成流蘇狀。 女人——包裹服裝,不露肩,就像一整塊布,從她的肩膀上面覆蓋 下來,頭發纏裹她的頭,赤腳。 (2)、巴比倫服飾 服裝面料與圖案都有了較大的變化,以棉,亞麻為衣料,取代了原 來的羊毛衣料,服裝的造型也有了改變,衣服的垂褶更加豐富。 巴比 倫穿這種纏繞式的衣服,衣長至膝下,稱為卷衣。 (3)亞述服飾 :種類繁多的服飾 (4)、波斯服飾 長袍袖子開始出現。衣服下擺不像以前那樣纏裹蓬鬆的那麼誇張.。 在這個階段逐漸形成不「褲」形。 北非古埃及的主要服飾由於古埃及天氣炎熱,服飾具有三個特點:寬敞、輕盈、省布。布 料決定地位,法老的衣服用細軟的亞麻布製作,還用金絲來裝飾。 古埃及男子服飾:赤膊 ,下身包纏式圍裙,通常採用亞麻布。法 老褶裙後會垂下獅尾,士兵則穿著帶有條紋的或彩色布料的褶裙。卡拉 西里斯,征戰美索不達米亞的戰利品 。筒型上衣,穿在半身圍裙外的 罩衣,長而寬松,沒有褶皺紋樣,腰上纏繞著毒蛇的圖案。 古埃及女子服飾:貼身長裙,以直筒裙為主,在一側縫合,從胸一 直垂至腳踝。緊身直筒裙上做很多固定褶皺,貴族用漂白的亞麻布做成 褶衣,上漿固定。 古埃及裝飾:宗教因素,出於愛干凈的需要,男子剃光,女子剪短, 假發,假鬍子成裝飾品。新埃及王朝時期,假發發展到極致,鑲黃金飾 代,五彩玻璃,珠寶。 二、古代歐洲的服裝 1、克里特島地區的服裝 2、古希臘的主要服裝 多里克式希頓用毛織物,衣褶厚重、粗獷,具有簡朴、莊重的男性 特徵 。愛奧尼克式希頓用亞麻織物,衣褶細膩豐富,具有柔和、優雅 的女性特徵。 希瑪純:穿在希頓外面的所有外衣,廣義上也泛指矩形布料。一般 為方形的毛織物,大體上長約3 至5.5 米,寬約1 穿著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單肩式、雙肩披掛式 古羅馬的主要服裝古羅馬服飾特點——豪華富麗、庄嚴。古羅馬十分崇拜紫色,但與 希臘相同,以白色和乳白色為主體。 托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同時羅馬法律規定只有羅馬男公民 才能穿。 帕拉:古羅馬女公

㈧ 急求!!!大班手工活動製作「小旗袍」的教案啊!!!誰有或者會寫啊!發一篇給我吧!第一次寫這樣的教...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看下吧
製作唐裝(手工)

活動目標

1. 嘗試有繪畫的方法設計自己喜歡的唐裝式樣。

2. 復習團花的基本剪發,嘗試將製作的團花合理的裝飾在唐裝的適當位置。

3. 學習與同伴商量、分工、合作,有序地使用操作材料。

活動准備

1. 唐裝或唐裝圖片若干,折剪團花的步驟圖(剪「教學材料」)。

2. 較大的色卡紙、各色圓形的彩紙(大小不同)、剪刀、糨糊等。

活動過程

1. 教師出示有團花圖案的唐裝或唐裝圖片,引導幼兒回顧唐裝的特點。

◆ 教師:唐裝有哪些樣式?男式的唐裝是什麼樣的?女式的唐裝有哪些樣式?唐裝上都有什麼樣的圖案?這些圖案是什麼樣的?(團花圖案)像什麼?你還在哪裡見過這樣的圖案?

2. 師幼共同討論設計唐裝的方法。

◆ 討論繪畫唐裝的方法。

教師:我們也來設計和裝飾一件好看的唐裝吧!你想設計一件什麼樣的唐裝呢?用什麼顏色的紙?在設計唐裝的時候要注意什麼?領子怎麼畫?扣子怎麼畫?唐裝需要畫多大才適合後面的裝飾呢?

◆ 師幼討論用團花裝飾唐裝的方法。

教師:用什麼圖案裝飾我們已經裁剪好的唐裝呢?你知道這種團花圖案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嗎?如果我們用剪紙的方法來製作團花,你會怎樣折疊紙張?

3. 教師出示折剪團花的步驟圖,引導幼兒學習折剪團花的方法。

◆ 教師:你能看懂這些圖嗎?用圓形的紙怎麼折?可以怎麼剪?團花的花紋剪成什麼樣會比較好看?(有疏有密)

◆ 教師小結:尖角處的鏤空剪顯示中心點(即紙張的中心處)紋樣的變化,兩長邊的鏤空剪顯示中間(從中心點至紙張邊緣的部分)紋樣的變化,多層(8層)短邊(即紙張的4條邊)的鏤空剪法顯示邊緣的變化,團花剪去的花紋應該有大有小。

◆ 師幼共同討論如何將剪好的團花貼在唐裝上。

教師:你會把剪好的團花裝飾在服飾的什麼位置?為什麼?大的團花在什麼位置比較合適?小的團花貼在什麼位置比較合適?怎麼抹糨糊才不會弄壞剪好的團花?

4. 幼兒與同伴一起設計裝飾唐裝,教師注意引導幼兒相互合作。

◆ 教師鼓勵幼兒共同討論,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想法,大膽創意,設計出與眾不同的唐裝。

◆ 教師提醒幼兒在剪貼前先分工後剪貼團花,注意細致有耐心,並考慮與唐裝底色的搭配。

◆ 教師幫助有困難的幼兒,鼓勵幼兒與同伴友好合作。

5. 展示幼兒設計和裝飾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 教師:你喜歡哪件唐裝?誰的唐裝裝飾得好看?

㈨ 中國旗袍的意義

旗袍是我國傳統服飾,其蘊含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一處的細節都彰顯了華夏民族的智慧與文明!
立領
在古代,立領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地位越高,身份越尊貴的人領子會越高,領子越高頭就會越往上揚,更能夠代表地位和身份的尊貴。高高的立領也代表了女人的忠貞,所以,旗袍就延續了立領。

盤扣
盤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而中國結寓意著美好吉祥如意等等,同時也是女德的象徵,所以每一件旗袍都會搭配漂亮的盤扣。盤扣的數量都是呈奇數排列的《易經》認為「陽卦奇陰卦偶」,奇數為陽數,取陰陽調和之意!所以,盤扣一般只採用奇數。

開襟
古時候,漢族傳統服飾文化是「左襟壓右襟」俗稱為開右衽,而只有蠻夷開左衽,而到了現代已經沒有太多民族的區分,開襟方式的含義就演化成:開右衽是代表著傳統開左衽代表著個性。

開衩
古時候的旗袍是不開衩的,由於男尊女卑,女性傳統而保守,但隨著女性思想的解放,地位的轉變,女性變得更加追求美觀,所以旗袍逐漸開始開衩,而且越開越高,低開衩代表保守含蓄,高開衩則代表性感開放!

旗袍的人生即是中國女性的人生!
它詮釋著一種本色的中國文化,旗袍是屬於民族的,也是屬於世界的!

㈩ 旗袍的特點

旗袍在外觀上基本都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絕對必要的。

古代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而近代旗袍則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發展至今,旗袍一直秉持著讓女性更美的宗旨融入潮流、追趕時代。到現在,旗袍也仍然是美麗典雅的代名詞。

(10)美麗的旗袍教案擴展閱讀

分類:

1、無袖

無袖的款式是通用款,無論胖瘦高矮還是老少,都可以駕馭的款式。張曼玉在影視作品《花樣年華》中身穿的無袖旗袍特別經典。無袖的旗袍,最大的特點就是清涼舒適,露出一整條手臂,所以最適合夏天的穿著。

2、連肩袖

連肩袖比無袖稍微長一些,它將人的肩部用衣物遮擋起來,但是並不會顯得十分死板,而是和自然的貼合我們的肩部的弧度,使肩部看起來非常柔美,連肩袖能夠很好的突出肩的曲線。

3、小蓋袖

如果在肩部和手臂連接的地方會顯得比較胖的話,但是又不想選擇袖子太長的旗袍,小蓋袖的旗袍是比較合適的一個選擇。因為它包住了一部分的手,不會顯得太胖。缺點呢就是如果旗袍使用的面料是沒有彈力的話,會有一點卡胳膊,限制活動。

小蓋袖與月牙袖很多姐妹也是傻傻分不清,小蓋袖的裁剪,袖口平直,而月牙袖就像彎彎的月牙一樣,袖口是有弧度的,切袖子長度比小蓋袖再短一些。

4、四分袖

四分袖是常見的袖型,長度在28公分左右,這個袖型非常適合胳膊比較有肉感的女性,可以適當遮擋手臂。

5、中袖(五分袖)

中袖容易顯成熟,更適合年輕的女子,所以選擇中袖旗袍要慎重些。另外胳膊比較粗的女性也不適合中袖旗袍,會顯得手臂粗且短。

6、七分袖

七分袖是一個比較適合春秋的長度,長度40cm~43cm這樣。這個袖子的好處就是露出纖細的手腕,而實際在初春和深秋穿的時候手腕處會感覺到寒涼,春末初秋時七分袖是不錯的選擇。

7、九分袖

基本上就是只露出手腕的一款旗袍袖子,長度一般在50公分及以上,可以很好的顯示出纖細的手腕,如果配上合適的首飾,就更好看了。相比長袖,九分袖在秋冬搭配外套更適合。

8、長袖

長袖大家都知道,袖子長度蓋住手腕,一般有55公分以上,但是長袖比較挑人,非常適合氣質雍容大氣的女性,不過天氣較冷的時候,穿上長袖旗袍比較保暖。

與美麗的旗袍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滌綸的風衣穿起來怎麼樣 瀏覽:381
重磅真絲刺綉旗袍 瀏覽:611
黑色衣裡面配什麼的內搭 瀏覽:241
衣肥怎麼搭配圖片欣賞 瀏覽:102
黃白條紋衣怎麼搭配 瀏覽:114
民國時期小孩帽子圖片大全 瀏覽:114
西安睡衣廠家 瀏覽:925
斐樂冬季男款衛衣多少錢 瀏覽:15
奢侈品牌折扣男士襯衫 瀏覽:636
上班怎麼穿防輻射服 瀏覽:3
淡青色上衣配什麼顏色褲子 瀏覽:31
上海維修羽絨服 瀏覽:721
暗紅色背帶裙配紅色襯衫好看嗎 瀏覽:747
女穿黑色風衣配什麼鞋 瀏覽:555
喜歡你襪子外套味道 瀏覽:73
鄭州例文女裝 瀏覽:64
棕色褲子搭配上衣圖片 瀏覽:362
女新款襯衫長袖 瀏覽:80
寬松版褲子搭什麼鞋子 瀏覽:300
男士老頭睡衣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