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卞氏旗袍坊

卞氏旗袍坊

發布時間:2022-02-14 10:37:03

① 卞姓的由來


【起源參考】 「卞」源出 :
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的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及妾子皆稱為"支子") 受封於卞邑(在今山東省兗州, 泗州附近), 稱為卞伯, 其後為"卞"氏。
春秋時魯國有勇士莊子為卞邑大夫, 稱為卞莊子, 又寫為弁莊子, 其後亦為卞氏, 亦為 弁氏。
【起源參考二】 卞姓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卞姓起源於姬姓。周朝時周武王的弟弟,文王第六子叔振鐸被封在曹邑(今山東曹縣),叔振鐸的後代有一人名叫「庄」,他去魯國作官,後來因功被封在卞邑(今山東兗州泗水附近),稱卞莊子。因此卞莊子的後代就以封地「卞」為姓。由於曹邑人後來多數以「曹」為姓,因此,卞,曹其實是源於同一個祖先。卞姓後來在濟陰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濟陰望。廣韻;周曹叔之後,支庶食采於卡,因以為氏。
【家族名人】 卞和,春秋楚人。於荊山得璞玉獻於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後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卞莊子,春秋卞邑大夫,以勇著名,嘗刺虎,一舉而獲兩虎,齊人懼之,不敢伐魯。漢朝時,因避明帝(劉庄)諱,改庄為嚴。或稱為卞嚴、卞嚴子、弁嚴子。
【地域分布】 山東濟陰郡,河南濟陽郡。

② 卞姓的由來簡要說明

卞姓
舊百家姓排名:86
卞姓源流 郡望堂號

一、來源有二

1、相傳黃帝有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吾融的兒子被封在卞 國(在今山東泗水縣東的卞橋鎮),史稱卞明。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遂成卞氏。按《呂氏春秋》載,在商朝之際,湯與伊尹計謀功伐 夏桀時,有個叫卞隋的名士,因拒行湯王之計而投水自盡。可見卞氏 起源很早。

2、西周時,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鐸於曹(今山東省曹 縣),世稱曹叔振鐸,其後以曹為氏,遂成曹姓。後來叔振鐸的支庶子孫中有個勇士名庄,在魯國做官,又被封於卞邑(在今山東省袞州 ,泗水一帶)。爵位為子,故時稱卞莊子,其後人遂以卞為姓。形成 了卞姓的一支。

二、郡望堂號

郡望:

1、濟陰: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濟陰國;漢 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為濟陰郡。在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2、濟陽:晉惠帝(公元290棗306年在位)時,將陳留郡 之一部分設置濟陽郡,南渡後廢。故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

1.陶城卞氏是江陰著名氏族之一,繆荃孫等編纂的《民國江陰縣續志》在卷十《氏族》中有如下表述:「卞氏由常州遷江陰陶城,遂定居焉。卞榮,明正統乙丑進士,有《蘭堂集》。卞思敏,弘治壬戌傳臚,官戶部郎中。」

周庄鎮卞姓人口眾多,可稱大姓。追溯卞氏起源,歷史悠久。相傳黃帝有個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吾融的兒子明被封在卞國 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的卞橋鎮 ,史稱卞明。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遂稱卞氏。西周時,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鐸,封地在曹國 今山東省曹縣 ,世稱曹叔振鐸,其後以曹為氏,遂成曹姓。後來叔振鐸的支庶子孫中有個勇士名庄,在魯國做官,又被分封於卞邑 今山東省兗州、泗水一帶 。爵位為子,故時稱卞莊子,其後人便以卞為姓,形成了卞姓的一支。卞姓望族居濟陽 今山東定陶縣西北 。有一副詠卞氏的楹聯:「源自殷商流光遠;望出濟陽世澤長」。

江陰周庄卞氏的先祖就在山東,2004年出版的《江陰卞氏宗譜》卷二十六《傳略》中,收入了卞氏祖先卞壼、卞彬等人的小傳。

卞壼 公元281-328年),字望之,晉代濟陰冤句 今山東曹縣西北 人。卞壼兄弟六人並登宰府,世稱「卞氏六龍」。卞壼生而明敏,行履端方,好習兵書,知古兵法,從小為鄉人所重。晉元康年間,卞壼任江陵法曹,當時有人作亂,殺死江洲判官,卞壼率人生擒賊首,餘眾皆降。永嘉中,卞壼任著作郎。晉元帝鎮建鄴,召卞壼為從事中郎,掌選官之職。晉明帝時領尚書令,與王導等俱受遺詔輔政。卞壼樸素廉潔,勤於吏事,官拜先祿大夫,加散騎常侍。他力勸瘐亮勿征蘇峻入朝。後蘇峻攻打建康,他率六軍拒擊,苦戰而死。二子卞、卞盱相隨作戰,同時遇害。

卞彬(公元?-約500年),字士蔚,南朝齊濟陰冤句 今山東菏澤西南 人。仕宋,官奉朝請、員外郎。入齊,累遷至平越長史、綏建太守。卞彬有文才,好飲酒,以蚤、蝸、蝦蟆等為題作賦,又作《禽獸決錄》,指刺權貴。文章不脛而走,流傳閭巷。

卞氏原居山東,東晉初遷到南京。南宋初卞長卿奉高宗趙構之命,從開封來到鎮江,與金兵作戰,由於傷病復發而死,被賜葬於毗陵 常州 永勝鄉。於是,子孫們便定居在這里。

元末明初,世居毗陵勝西的卞氏有一支來到江陰陶城。卞氏江陰始祖名卞王與,譜稱嘉玉公,因當時所居常州一帶戰事頻繁,避亂來到陶城卜居,勤業修行。《江蘇江陰卞氏宗譜.嘉玉公傳》:卞王與「念祖父身登仕籍,名顯一時,每自奮勵,懷仁愷以濟人,嚴義方以教子,三世而繁,五世而顯,遂為陶城北分之祖。」

與卞王與同時從常州遷來江陰陶城的,還有他的堂弟卞琳。卞王與的子孫定居在陶城四周,並向南沙、後塍 今屬張家港市 一帶移居,稱為北支。卞琳的後代向南發展,在居忠巷、三房巷、老住基等地並向江陰西郊移居,稱為南支。卞氏的後裔散布在蘇南、浙北以及其他省市。

卞榮 公元1418-1487年),字華伯,明代文學家。正統十年 公元1445年)卞榮以明經中進士,試政大司馬,歷官戶部主事、員外郎中,能詩善書,文思敏捷,濡墨揮筆,頃刻就數十篇。卞榮曾奉命檢校戎馬南畿,監稅河西務,干辦金沙洲,所至皆能其官。後來,卞榮回到江陰陶城老家,博覽群書,致力於寫詩,文名譽稱吳越。卞榮當時還是一個很有名的畫家,世稱為「卞郎中畫」。好事者常常登門求索,川流不息,卞榮口占手書,盡力為之。上至達官縉紳,下至馬醫走卒。都以得到卞榮書畫作品為榮。《江陰卞氏宗譜.蘭堂公傳》雲:「蓋自大江以南,無一人不知公名,無一家事蓄公篇。翰者或贗為公作,持售輒得錢。縉紳之往來是邦者,無晝夜叩門請,而富人大賈至捐重貨購之,所得遂不貲。而性儉嗇,每有所投遺,往往從人素紙筆,不妄使一錢,人或傳以為笑,然視他貴人之武斷豪奪,則吐舌縮首,不欲為也。」由此可見,卞榮的詩書畫俱佳,大有「洛陽紙貴」的勢頭。

卞榮的詩作頗多,由其門生錫山吳糹廷花三年時間,編成《卞郎中詩集》7卷,於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刻印,後被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此外,卞榮還有《蘭堂集》,雍正癸丑(公元1733年)卞采京輯,乾隆庚辰(公元1760年》鐫版。清顧季慈編輯江陰詩歌總集《江上詩鈔》,卷十收入卞榮詩作100多首。卞榮逝世於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享年69歲。

繼卞榮之後,卞氏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三房巷人卞思敏,字行甫,初號東崖,更號練江。他從小聰明過人,孩提時就能寫詩。他勤奮苦讀,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這一年,江陰有15人同時中舉,轟動一時,名聲大震。在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會試中式,殿試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僅次於狀元、榜眼、探花,稱為傳臚,被授為南京太常寺博士。此後,又任南京工部都水司署員外郎、南京戶部湖廣司郎中。55歲罷官回鄉,以耕讀傳家,寄情詩酒。卞思敏性格沉穩,不苟言笑。為文奇思逸發,如同天馬行空,不拘泥於古人法度,而形成了自己峻楚雄健的風格。卞思敏生於明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卒於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年61歲。江陰縣衙在城內大街為之建立了傳臚坊,卞氏在三房巷蓋了傳臚廳。

陶城卞氏,繁衍生息,人才輩出。有清一代,卞氏就涌現貢、廩、附生16人。

③ 卞氏的起源 古今卞氏人物


【起源參考】 「卞」源出 :
以邑名為氏。據《元和姓纂》所載,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的支子(嫡妻第二子以下及妾子皆稱為"支子") 受封於卞邑(在今山東省兗州, 泗州附近), 稱為卞伯, 其後為"卞"氏。
春秋時魯國有勇士莊子為卞邑大夫, 稱為卞莊子, 又寫為弁莊子, 其後亦為卞氏, 亦為 弁氏。
【起源參考二】 卞姓未進入前一百大姓。卞姓起源於姬姓。周朝時周武王的弟弟,文王第六子叔振鐸被封在曹邑(今山東曹縣),叔振鐸的後代有一人名叫「庄」,他去魯國作官,後來因功被封在卞邑(今山東兗州泗水附近),稱卞莊子。因此卞莊子的後代就以封地「卞」為姓。由於曹邑人後來多數以「曹」為姓,因此,卞,曹其實是源於同一個祖先。卞姓後來在濟陰郡發展成望族,世稱濟陰望。廣韻;周曹叔之後,支庶食采於卡,因以為氏。
【家族名人】 卞和,春秋楚人。於荊山得璞玉獻於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後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卞莊子,春秋卞邑大夫,以勇著名,嘗刺虎,一舉而獲兩虎,齊人懼之,不敢伐魯。漢朝時,因避明帝(劉庄)諱,改庄為嚴。或稱為卞嚴、卞嚴子、弁嚴子。
【地域分布】 山東濟陰郡,河南濟陽郡。

④ 我們卞姓的字輩是怎樣的

卞姓
卞姓源流 郡望堂號
一、來源有二
1、相傳黃帝有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吾融的兒子被封在卞 國(在今山東泗水縣東的卞橋鎮),史稱卞明。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遂成卞氏。按《呂氏春秋》載,在商朝之際,湯與伊尹計謀功伐 夏桀時,有個叫卞隋的名士,因拒行湯王之計而投水自盡。可見卞氏 起源很早。
2、西周時,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鐸於曹(今山東省曹縣),世稱曹叔振鐸,其後以曹為氏,遂成曹姓。後來叔振鐸的支庶子孫中有個勇士名庄,在魯國做官,又被封於卞邑(在今山東省袞州,泗水一帶)。爵位為子,故時稱卞莊子,其後人遂以卞為姓。形成 了卞姓的一支。
二、郡望堂號
郡望:
1、濟陰:漢景帝中元六年(公元144年)置濟陰國;漢 元帝初元年(公元48年)改為濟陰郡。在今山東省定陶縣一帶。
2、濟陽:晉惠帝(公元290棗306年在位)時,將陳留郡 之一部分設置濟陽郡,南渡後廢。故地在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
1.陶城卞氏是江陰著名氏族之一,繆荃孫等編纂的《民國江陰縣續志》在卷十《氏族》中有如下表述:「卞氏由常州遷江陰陶城,遂定居焉。卞榮,明正統乙丑進士,有《蘭堂集》。卞思敏,弘治壬戌傳臚,官戶部郎中。」
周庄鎮卞姓人口眾多,可稱大姓。追溯卞氏起源,歷史悠久。相傳黃帝有個兒子叫龍苗,龍苗生吾融,吾融的兒子明被封在卞國 在今山東省泗水縣東的卞橋鎮,史稱卞明。其後代子孫以國名為姓,遂稱卞氏。西周時,周武王姬發封自己的弟弟叔振鐸,封地在曹國 今山東省曹縣,世稱曹叔振鐸,其後以曹為氏,遂成曹姓。後來叔振鐸的支庶子孫中有個勇士名庄,在魯國做官,又被分封於卞邑 今山東省兗州、泗水一帶。爵位為子,故時稱卞莊子,其後人便以卞為姓,形成了卞姓的一支。卞姓望族居濟陽 今山東定陶縣西北。有一副詠卞氏的楹聯:「源自殷商流光遠;望出濟陽世澤長」。
江陰周庄卞氏的先祖就在山東,2004年出版的《江陰卞氏宗譜》卷二十六《傳略》中,收入了卞氏祖先卞壼、卞彬等人的小傳。
卞壼 公元281-328年),字望之,晉代濟陰冤句 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卞壼兄弟六人並登宰府,世稱「卞氏六龍」。卞壼生而明敏,行履端方,好習兵書,知古兵法,從小為鄉人所重。晉元康年間,卞壼任江陵法曹,當時有人作亂,殺死江洲判官,卞壼率人生擒賊首,餘眾皆降。永嘉中,卞壼任著作郎。晉元帝鎮建鄴,召卞壼為從事中郎,掌選官之職。晉明帝時領尚書令,與王導等俱受遺詔輔政。卞壼樸素廉潔,勤於吏事,官拜先祿大夫,加散騎常侍。他力勸瘐亮勿征蘇峻入朝。後蘇峻攻打建康,他率六軍拒擊,苦戰而死。二子卞、卞盱相隨作戰,同時遇害。
卞彬(公元?-約500年),字士蔚,南朝齊濟陰冤句 今山東菏澤西南 人。仕宋,官奉朝請、員外郎。入齊,累遷至平越長史、綏建太守。卞彬有文才,好飲酒,以蚤、蝸、蝦蟆等為題作賦,又作《禽獸決錄》,指刺權貴。文章不脛而走,流傳閭巷。
卞氏原居山東,東晉初遷到南京。南宋初卞長卿奉高宗趙構之命,從開封來到鎮江,與金兵作戰,由於傷病復發而死,被賜葬於毗陵 常州 永勝鄉。於是,子孫們便定居在這里。
元末明初,世居毗陵勝西的卞氏有一支來到江陰陶城。卞氏江陰始祖名卞王與,譜稱嘉玉公,因當時所居常州一帶戰事頻繁,避亂來到陶城卜居,勤業修行。《江蘇江陰卞氏宗譜.嘉玉公傳》:卞王與「念祖父身登仕籍,名顯一時,每自奮勵,懷仁愷以濟人,嚴義方以教子,三世而繁,五世而顯,遂為陶城北分之祖。」
與卞王與同時從常州遷來江陰陶城的,還有他的堂弟卞琳。卞王與的子孫定居在陶城四周,並向南沙、後塍 今屬張家港市 一帶移居,稱為北支。卞琳的後代向南發展,在居忠巷、三房巷、老住基等地並向江陰西郊移居,稱為南支。卞氏的後裔散布在蘇南、浙北以及其他省市。
卞榮 公元1418-1487年),字華伯,明代文學家。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卞榮以明經中進士,試政大司馬,歷官戶部主事、員外郎中,能詩善書,文思敏捷,濡墨揮筆,頃刻就數十篇。卞榮曾奉命檢校戎馬南畿,監稅河西務,干辦金沙洲,所至皆能其官。後來,卞榮回到江陰陶城老家,博覽群書,致力於寫詩,文名譽稱吳越。卞榮當時還是一個很有名的畫家,世稱為「卞郎中畫 」。好事者常常登門求索,川流不息,卞榮口占手書,盡力為之。上至達官縉紳,下至馬醫走卒。都以得到卞榮書畫作品為榮。《江陰卞氏宗譜.蘭堂公傳》雲:「 蓋自大江以南,無一人不知公名,無一家事蓄公篇。翰者或贗為公作,持售輒得錢。縉紳之往來是邦者,無晝夜叩門請,而富人大賈至捐重貨購之,所得遂不貲。而性儉嗇,每有所投遺,往往從人素紙筆,不妄使一錢,人或傳以為笑,然視他貴人之武斷豪奪,則吐舌縮首,不欲為也。」由此可見,卞榮的詩書畫俱佳,大有「洛陽紙貴」的勢頭。
卞榮的詩作頗多,由其門生錫山吳糹廷花三年時間,編成《卞郎中詩集》7卷,於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刻印,後被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此外,卞榮還有《蘭堂集》,雍正癸丑(公元1733年)卞采京輯,乾隆庚辰(公元1760年》鐫版。清顧季慈編輯江陰詩歌總集《江上詩鈔》,卷十收入卞榮詩作100多首。卞榮逝世於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享年69歲。
繼卞榮之後,卞氏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三房巷人卞思敏,字行甫,初號東崖,更號練江。他從小聰明過人,孩提時就能寫詩。他勤奮苦讀,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這一年,江陰有15人同時中舉,轟動一時,名聲大震。在弘治十五年 (公元1502年)會試中式,殿試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僅次於狀元、榜眼、探花,稱為傳臚,被授為南京太常寺博士。此後,又任南京工部都水司署員外郎、南京戶部湖廣司郎中。55歲罷官回鄉,以耕讀傳家,寄情詩酒。卞思敏性格沉穩,不苟言笑。為文奇思逸發,如同天馬行空,不拘泥於古人法度,而形成了自己峻楚雄健的風格。卞思敏生於明天順三年(公元1459年),卒於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年61歲。江陰縣衙在城內大街為之建立了傳臚坊,卞氏在三房巷蓋了傳臚廳。
陶城卞氏,繁衍生息,人才輩出。有清一代,卞氏就涌現貢、廩、附生16人。
另曹操之妻卞氏,請參見詞條"武宣卞皇後"。

⑤ 卞姓的堂號

濟陰堂:以望立堂。
濟陽堂:以望立堂。
證璞堂:系出自《韓非子·和氏》中著名的「卞和獻玉」故事之典。
忠貞堂:來源於卞氏第三世祖卞壼為國犧牲的光輝歷史。東晉明帝時,太後臨朝,卞壼與大臣庚亮共同輔政。後來,庚亮解除大將蘇峻兵權。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蘇峻率軍謀反,卞壼以尚書令(宰相)身份領軍抵抗,軍敗戰死。二子卞眕,卞盱因力戰救父而死難。卞壼之妻裴夫人將幼孫卞欽、卞鏞寄於鄰家,率女卞春英、卞春芳服毒而亡。卞氏一門同時死亡六人,父為國死,子女為父死,妻為夫死。後來,晉明帝追封卞壼為忠貞公,旌表其居為「忠孝之門」,敕卞氏堂名為「忠貞堂」。卞壼後裔自稱「忠貞堂卞氏」,表示對先祖報國忠心念念不忘。
傳臚堂:資料有待補充。江蘇江陰人卞思敏小聰明過人,孩提時就能寫詩。他勤奮苦讀,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參加鄉試考中舉人。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會試中式,在殿試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僅次於狀元、榜眼、探花,稱為「傳臚」。五十五歲罷官回鄉,以耕讀傳家,寄情詩酒。卞思敏終年六十一歲。江陰縣衙在城內大街為之建立了傳臚坊,卞氏在三房巷蓋了傳臚廳,並以其為堂號。

與卞氏旗袍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男裝皮衣配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459
品牌女裝批發價格 瀏覽:866
男襯衫後背設計 瀏覽:214
西裝外套修改 瀏覽:972
卡地亞舊款二手女裝電子表 瀏覽:328
手工西裝馬甲手工 瀏覽:308
牛油果褲子多少錢 瀏覽:416
杭州火車站怎麼去童裝批發市場 瀏覽:380
文藝男穿衣風格褲子 瀏覽:749
睡衣襯衫是什麼牌子 瀏覽:629
針織小孩帽子帽子圖片欣賞 瀏覽:646
魔力寶貝帽子工 瀏覽:36
女表批發皮帶 瀏覽:24
無錫市校服招標 瀏覽:919
衣前後片怎麼分片織法 瀏覽:730
香菇燜肉帽子怎麼做 瀏覽:166
蕾絲長袖上衣配什麼裙子 瀏覽:852
中老年男八角帽帽子編織 瀏覽:121
怎麼洗白褲子不容易黃 瀏覽:87
我要學編織帽子的織法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