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民國女裝演變成旗袍

民國女裝演變成旗袍

發布時間:2022-01-20 02:21:18

A. 民國女子服飾的演變,有哪些特點呢

清朝末期,隨著清王朝的衰落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人們在意識形態領域產生了深刻變化。由人治向法制,由專制向民主轉變,特別是年輕人思想變化很是激烈。反映在服裝樣式上,便是斷發改裝。

在清朝,最為流行的民眾服飾,其實就是長袍和馬褂,雖然幹活的百姓多是短打,為了方便幹活,不過也是由長袍馬褂變種而來,但是到了這個時期,由於西方文化,開始由長袍馬褂向西裝與中山裝過度。多數稱之為洋裝。

清末民初的服飾變化是一個社會移風易俗的表現,許多進步人士主張穿著西服,以西服的形式向世界宣布中國的進步,以此來證明中國與世界的接軌。剪發易服是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把有等級的服飾觀念打破,是一次重要的進步。

B. 民國時期旗袍的改良與演變過程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C. 民國多少年,女子開始穿旗袍

1919年五四運動之後

D. 找一部民國電視劇 女主好像是在某個店裡做衣服(旗袍的)

(上海一家人)。女主名叫若男。也是做衣服的。女強人!好像也做旗袍!

E. 民國時期的旗袍是怎麼一步步改進變化的呢

民國旗袍在中國婦女服飾史上是中國婦女服飾史發展的一個創新。
民國早期旗袍有著寬大的線條,透著簡潔明快的風。20年代的旗袍仍然寬大平直;與當時流行的倒大袖相呼應,旗袍的下擺比較大,整個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狀。但肩、胸乃至腰部,則已呈合身之趨勢。
30年代末出現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結構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時出現了肩縫和裝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體了。有人還使較軟的墊肩,謂之「美人肩」。這表明女性開始拋棄以削肩為特徵的舊的理想形角。這時旗袍已經成熟已經定型,以後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確定的基本形態,只能在長短、肥瘦及裝飾上作些變化。全世界女性們所鍾愛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為典型的。

F. 旗袍的歷史演變

現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袍不開衩,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傳統滿族旗袍的起源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漢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民國時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內褲和絲襪,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G. 民國旗袍的發展歷程是什麼樣的

民國旗袍以海派旗袍為代表,成為影視劇中三十年代民國婦女的經典形象。隨著上海的開埠,各種西洋特色的服飾湧入上海,服裝設計師們吸收了各種國外服飾的特點後製成了各種特色的改良海派旗袍。

H. 民國時期上海流行的旗袍,這種服裝是怎麼演變出來的

說到旗袍,這對很多女性來說應該不奇怪,特別是民國時期,旗袍成為那個時代女性非常獨特的服務。事實上,這種服裝是從滿族服務演變而來的。必須說,這些青年學生為旗袍的普及做出了自己的積極貢獻。

旗袍流行的黃金時代是上世紀30年代,旗袍在這一時期流行起來,風格不斷翻新,旗袍在流行之初,人們常穿得有點豐滿,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風格得到了改進,它綜合了一些西方短裙的優點,領口相應減少,長度也適當縮短。

我想很多女人都很欣賞這種服務,當然,有些現代女性還是要求服裝店為她們剪一兩件旗袍,但她們大多隻是想在家裡過「民國」癮,時代日新月異。

I. 民國女子服飾的發展歷史,民國女子服飾有什麼特點

民國時期女子的服飾樣式多樣,很多人覺得旗袍是一個代表。旗袍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很多人喜歡穿,因為可以顯示出女子的優雅氣質和優美身材,也是女性突破以往裹腳束縛的體現,這個時代就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女子的變化尤其大,很多上層名媛也是身著旗袍,出入高檔場所。



民國時期女子的服飾更多的是體現了當時的氣息,那就是自由和平等。很多人呢穿著不再是那種束縛式的,而是舒服樣式的,現在的女子感覺跟那個時候是一樣的,清新自然大方是那個時代女子服飾發展的特點,也是對中國古代服飾一個巨大的改變,我們現在的很多服飾,基本上是延續民國時期的那個理念,你喜歡民國時期的女子服飾嗎?

J. 中國旗袍從本世紀20年代至今的發展演變過程

旗袍是中國女性著裝文化的典型標志,它不僅在整體造型的風格中符合中國藝術和諧的特點,同時又將具有東方特質的裝飾手法融入其中,其獨特魅力在於它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因此能在中國民族服裝中獨領風騷,久盛而不衰。

今日我們穿的所謂「旗袍」,不能確定僅僅是滿族服裝的傳統款式,它是中華多個民族服飾文化的融合。它源自古代蒙古系游牧民族女子的袍服,至清代滿族承襲了這種服裝。滿族入主中原後,實行的是八旗制度,凡編人旗籍者,都被稱為「旗人」。旗人所穿之袍被統稱為「旗袍」,其中包括朝袍、蟒袍和常服袍等。後來則將婦女的家居之袍稱之為「旗袍」,「旗袍」成了專用名稱。
旗袍在近現代的發展來看,作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服裝,凝結了整個民族幾千年來的服裝文化之精華。它之所以流傳至今與其「取捨」、「變化」有很大的關系,它在保持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同時,大量吸收了西方的思想觀念和制衣技巧,融合並演變出東西合壁的現代旗。無論從其外形塑造還是內部結構來看,無不蘊涵著東西方服飾風格的雙重特點,旗袍的基礎形制源自中國傳統服飾,而緊身的外形強調著形體的存在,突出表現了女性的曲線與柔美。這種適體的造型是以相應的結構處理為基礎的,特別是胸、腰、臀圍上相同數量的放鬆取值,更是鑒於東方女性的體形特點而設置的。這種純西方式的裁剪技巧,使得旗袍的整體表現力更為完美,更具有時代性。現代服裝設計作品既要有民族情感、傳統的精神,又應具有時代的氣息,從而滿足現代審美需求,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正如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那樣,主旋律是越劇調兒,但整個感覺又是現代的。

與民國女裝演變成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林正英僵屍片大電影全部免費 瀏覽:276
上海皇帝有幾部 瀏覽:405
周星馳電影 在線 瀏覽:911
查派機器人2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544
文胸填充物什麼合格 瀏覽:800
黃色動畫 瀏覽:621
有沒有向一路向西那樣的電影 瀏覽:620
香港色愛情電影 瀏覽:632
一件褲子英語怎麼翻譯 瀏覽:473
女孩玩套路性器官電影 瀏覽:637
德國女兵藏很多武器是什麼電影 瀏覽:408
褲子穿的緊小腹痛 瀏覽:244
試褲子腿過敏了怎麼辦 瀏覽:113
鹽城羽絨服 瀏覽:23
電影狄龍姜粵語下載 瀏覽:948
不要會員網站 瀏覽:961
如何區分真皮和人造皮皮帶 瀏覽:339
香芋紫風衣搭配圖片大全 瀏覽:823
淑女寵愛在線電影 瀏覽:703
日本瑜伽片 瀏覽: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