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xc山地車外胎選擇
其實,只要自己喜歡,光頭胎也是可以越野的;但是講究一點,肯定有所區別,下面只講建大的幾個,其它品牌參照著建大的外形看就行了:1、K1010,一般的各種越野都夠了,除非你真的要去跳山;2、K1047 ,我在用,市裡用、城鄉道都OK,難得的既能越野又能在馬路上表現很優秀的胎,超輕薄。3、K1012,越野的OK。 越野性能\強度\輪齒顆粒大小:K1010>K1012>>K1047,碎石路及林道應該要K1010了,但是這娃在市裡跑肯定比K1047明顯難受,如果你都很少騎平路的,就直接K1010。至於磨損,跟用胎習慣(道路、氣壓、體重)直接關聯,在這方面我覺得沒什麼可考慮的,因為500塊的胎絕對不比50塊的胎耐磨十倍!磨壞了就換,只有不是高端胎,不必痛心。倒是強度更值得考慮,強度有一個值來表示(好像叫TPI):越大越強(就是越硬、不易扎胎),但可能越重,一般60是基本,120就是優秀級別的了,可以跳崖了。 供參考:K1047是輕薄設計,很輕!很薄!一般的騎行很爽!但是因為跳台階、沖爛石坡(48Km/h)、公路上被磚頭梗翻車,一個月炸了9個眼!9個眼/月 啊有木有,哭一個~~ 綜上所述,我的建議是K1010,當然了,可以僅僅參考它的輪齒形狀、外形尺寸、價錢什麼的,去買別的品牌和款式,品牌大的、價錢貴的,耐磨、一些細節可能明顯好一些。 ~~一個字一個字敲滴~~
❷ 山地車(XC)外胎選擇
外胎選擇還是看自己的需求吧,TT相當不耐磨,總的來說都挺好,而且如LS所說,TT感覺更傾向於越野路段。我也覺得MARK其實不錯,MAXXIS的胎都不怎麼耐磨,平時養成好的騎行習慣,別總是急剎去燒胎就會好點,就拿來和熱門的1047比,平路上可能都差不多,不過越野路面1047基本就有點擺設的味道了,特別是遇到泥水1047就是光頭胎了。其它猶如WTB的SS(貌似是這個型號)朋友在用,評價挺好,也挺耐用的,價格基本和MARK差不多。還有建大的1104,基本設計上感覺和1110有點類似(1110隻有1.9的版本,感覺出2.0會表現更好),1104隻有30TPI的,不過價格便宜,這也算個不足,不過確實表現算很不錯的胎,一般路面都能應付,碎石子路面上就顯得穩定性欠缺點。還有哈奇森的蟒蛇,據說挺不錯,這個品牌就相對來說小眾一些。還有米其林的COUNTRY看過些介紹,貌似也還行。基本上100以內的外胎還是很多選擇的還是很多,沒必要太糾結,基本上好多外胎紋路雖然有不一樣,實際感受並不會差太遠
❸ 如何選擇山地自行車輪胎
如果你已經騎了一段時間的山地自行車,感覺是時候升級你的游戲了,輪胎升級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怎麼,你問?獲得牽引力或更低的滾動阻力:獲得更大牽引力的輪胎帶來更大的信心,這意味著作為騎手更有趣和更快的進步。如果你需要速度,考慮犧牲一點抓地力來獲得滾動效率。
「無管」意味著更少的公寓:它不會結束所有的公寓,但是,在飛機上安裝了一些公寓,你將永遠不會有可怕的縮放(沒有管夾!)你也可以使用更低的輪胎氣壓,給你一個不那麼有彈性的汽車和更好的感覺。多讀一些關於無管的好處。
❹ 山地車輪胎怎麼選購
一般在描述輪胎的特性時,大致上是分成幾個方向:
滾動阻力、抓地力、路感、耐磨性、防爆、重量、價錢。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性是經常被忽略但很重要的:力量傳導以及製造品質。
1、滾動阻力
當輪子開始滾動的時候,你會希望它一直滾下去不要變慢,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會面臨風阻和其他阻力。以自行車本身的阻力來說,一小部份原因是花轂培林的阻力,另一個主要的部份就是輪胎的「滾動阻力」了。滾動阻力越小,速度就越容易維持,換句話說你用同樣力氣去踩速度就會加快。不必說,滾動阻力越小越好。
2、抓地力
在你過彎或煞車的時候,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就是打滑,此時輪胎的「抓地力」就是一個關鍵。即使是直線加速,力道強大的時候也會需要抓地力。抓地力是越大越好。
3、路感
遇到不平整的路面,有些胎會讓你覺得很顛,震得全身不舒服,有些胎是悶悶的沒什麼感覺,另有些胎則是讓你感覺得到有路況的變化但不覺顛簸。這些感覺統稱為「路感」,你會希望有一個舒適的路感,而不是一個顛得你七葷八素的路感。
4、耐磨性
自行車輪胎普遍來說算是貴的,用單位橡膠所需的金額算起來的話,比汽車輪胎不知貴了多少倍。所以你當然會希望這么貴的東西能夠撐久一點,這就是輪胎「耐磨性」的責任了。耐磨性越好,可以使用的里程越長。
5、防爆
破胎可以說是從事自行車休閑運動最常碰到的故障,而且為了輕量化胎皮往往只有薄薄一層,不太容易耐得住石頭、玻璃、樹枝的穿刺。大多數戶外使用的輪胎都有「防爆」的設計,避免異物刺穿織網罩。
6、重量
也許你是追逐輕量化的一員,自行車上任何一個零配件,都要計較那十幾二十克。無疑地內外胎也是一個輕量化的標的,一車份加起來,可以差到一兩百克之多。姑且不論減輕輪胎的重量有什麼效果,光看到整車帳面上的重量減輕,可能就會讓你乖乖把錢掏出來買輕量化輪胎了。
7、力量傳導
如果你跟我一樣,騎過登山車的顆粒胎,再換成光頭胎,一定可以感覺到在起步的時候,花一樣力氣加速度得更明顯,在爬坡的時候,也變得更輕巧。這就是輪胎的「力量傳導」變得更好了,或者可說是輪胎的「剛性」更好。力量傳導不佳的輪胎,好像胎面黏在柏油路上似的,用很大的力氣去踩卻好像踩進泥巴里一樣。
8、製造品質
有些胎為了視覺效果或其他理由,加入了不同的顏色,可是你有沒有發現顏色交界處歪歪斜斜的?有些胎裝上輪框以後轉轉看,你有沒有發現它其實不是「正圓」,有上上下下的偏差?即使是生產廠商應該也不樂見產品有這些令人不愉快的地方,但有可能是品管達不到要求或者考量成本下所做的犧牲。
9、價錢
輪胎價錢的差異性也是很大的,一條競賽用的輕量化外胎,可能要價達兩三千塊,但一條練習胎,卻可能只要五百塊不到。市面上有某些擁有突出特性的外胎,例如特別輕量或者可打超高胎壓,往往要看你願意花多少代價去換來這些特性,而這些花錢換來的特性可能會讓你騎車時感到愉悅,或讓比賽成績更進一步。
除了價錢之外,兼顧所有特性幾乎是有可能做到的,端視製造廠商的設計巧思與工業技術。不過往往加入了成本與售價因素後,妥協也就產生了。
❺ 關於如何選用山地車外胎的問題
才60公里,用什麼胎沒關系啦!我用的是1.95的齒胎,一個下午60公里下來,沒覺得什麼…多練練就可以!我的同學,2000公里的路程部還照樣用1.95的~2.3的是寬了一點,太寬的胎打足了氣比較容易爆!但是不打足氣也夠你受的!但是60公里就不用太講究了!有坡就爬!60公里就算去練車了!什麼時候騎1000公里以上再去換吧!
話說,胎也不便宜~省點把~哈哈哈!
我不喜歡光頭!!因為要飈的話,我的齒胎沒必光頭慢多少!46沒問題,這樣的速度夠把自己弄死了~沒必要上光頭~飈50有意義嗎……速度上了30感覺都差不多!但摔車後果差很遠~
說要輕松的話,光頭是輕松一點!但是,在一般速度下,沒必要計較那麼一點點地力氣!不建議為了輕松換光頭!如果是為了追求什麼,速度或者是很長距離的話,換光頭倒是還講得過去!
❻ 山地車外胎的幾種類型
山地車外胎的類型是根據各種不同路面情況的需求而決定的,主要分類為6個款式: A款 AM XC越野用山地車外胎 A款外胎有著明顯的深齒結構,同時齒紋之間間距相對較大,其主要用於山地越野,深齒紋帶來了很強的抓地力,一定的避震效果以及擋泥等性質,在越野用輪胎中 是具有綜合性機能的全能產品。 B款 休閑式山地車外胎 B款外胎和深齒外胎比較起來,其紋路明顯要小很多,其主要是用於城市周邊騎行,應付一些環湖小路,又或者是鄉間的乾燥小路,能夠得心應手,屬於多用途的休閑式山地外胎。 C款 城市用光頭山地車外胎 C款外胎一看基本上就和公路外胎沒有什麼區別,不過,山地車和公路車之間,因為騎行姿勢不一樣,所以,很多車友都不願意去購買只注重速度的公路,而是選擇 舒適為主的山地,但是,還是有很多車友喜歡奔跑的感覺,就誕生出了光頭的山地外胎,山地外胎最明顯的優勢就是阻力非常小,能夠很快的加速,同時也能夠讓山地車將速度提升至極限,帶來騎行的暢快感受! E款 長途山地車外胎 F款 山地越野外胎 F款外胎是比較適合碎石較多的路面的外胎,齒紋分布廣,跨度大,對於小碎石可以說是得心應手,特別適合風沙較大碎石較多的路面騎行,不過缺點和山地一樣,阻力較大,這類外胎就算你全力沖刺,也很難上到45km/H。
❼ 山地車外胎推薦
建大1047,經典小八塊!防滑耐磨,滾動阻力小!聽我的,沒錯!
❽ 山地車外胎選擇
胎的型號大小就是胎的薄厚,馬西斯胎價格還行,質量也不錯,而且款式也多,跑公路買個薄點的胎17.5的紋少點的就行。前提是得買真貨,也可以買個防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