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果戈里外套人物形象

果戈里外套人物形象

發布時間:2022-01-13 03:37:32

1. 《欽差大臣》人物形象分析

是俄國現實主義戲劇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一反當時俄國舞台是毫無思想內容的庸俗笑劇和傳奇劇的做法,在繼承俄國現實主義戲劇傳統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社會主要矛盾——官僚集團與人民大眾的矛盾為基本社會沖突的社會喜劇,並以典型生動的形象和緊湊的情節以及深刻犀利的諷刺,躍居當時世界劇壇的前列,劇本題詞「自己臉丑,莫怨鏡子」——形象的闡明了文學創作是現實生活的一面鏡子的現實主義創作的原則。市長的台詞「你們笑什麼?笑你們自己!」則直接表現果戈里現實主義喜劇的社會作用。他的不朽劇作《欽差大臣》,不僅標志著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俄國喜劇發展的高峰,而界為整個十九世紀俄國戲劇創作指明了一條現實注意道路,劇本《欽差大臣》同時標志著果戈里的現實主義的諷刺藝術已經完全成熟

2. 果戈理 小人物 請問果戈理那些作品中那些形象是小人物形象(最好有社會背景和人物簡析,萬分感謝!)

《彼得堡故事集》中的五篇小說(《狂人日記》《外套》《涅瓦大街》《肖像》《鼻子》)。其中前兩個中就有「小人物」形象,《狂人日記》中的波普里辛,他是一個小官吏,被官僚等級制度迫害致瘋發狂的故事;《外套》中的巴士馬奇金則是寫他畢生抄寫文書,過著貧困屈辱的生活,好不容易攢錢買了一件外套,但是後來連外套都沒保住,悲慘而死。這兩個主人公都是「小人物」形象。
這些「小人物」題材的作品,表現了他們生活在冷酷社會中的貧苦凄慘、孤苦無依,而且反映了他們對不公正的社會的不滿和抗議,也表現了作者對他們的同情。
《外套》人物描寫的特色:用復仇鬼魂形象啟迪小人物的覺醒意識,「小人物」巴士馬奇金的鬼魂復仇,影射了對公理難辨,正義難伸的俄國黑暗現實的揭露,蘊含貧民階層不平則鳴,討還公道的思想以及反抗壓迫伸冤復仇的願望。
不僅如此,通過鬼魂復仇勝利獲得心理平衡的情節描寫,體現了歷史轉折時期「小人物」生存意識的審視,標志著對「小人物」形象社會情節的超越。

3. 《死魂靈》集中塑造了哪些主要人物形象

死魂靈》果戈里塑造的乞乞科夫成為了當時俄國社會家喻戶曉的人物,這個形象深入人心,在刻畫人物的同時果戈理用逼真而生動的文筆,展現出俄國那個時期農奴制下農民的悲慘生活,同時也辛辣的揭露的當時俄國官場的腐敗真相。主人公乞乞科夫是俄國資本主義積累時期新型小資產階級的典型代表,一個貫穿整篇情節的重要人物。
01
《死魂靈》的作者是果戈里 全稱:尼古拉·瓦西里耶維奇·果戈理,是十九世紀俄國一位傑出的諷刺作家,俄羅斯文學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人之一,俄國「自然派」的創始人,自然派是當時俄國最重要的文學流派。他特別善於描繪生活,將現實和幻想結合,具有諷刺性的幽默。魯迅稱果戈理小說「以不可見之淚痕悲色,振其邦人」

果戈理是俄羅斯文學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的偉大作家。他繼承了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傳統,同時又對列夫·托爾斯泰等之後的俄羅斯作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眾所周知,普希金稱果戈理是「愉快的憂郁者」,而別林斯斯說果戈理的笑是「含淚的笑」、最後以眼淚收場」的「生活的可笑的喜劇」的概括,以及他對魯迅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讀了《死魂靈》後魯迅創作了《狂人日記》。

02
《死魂靈》的寫作背景。在十九世紀農奴制的俄國,每隔數年,國家人口普查一次。農奴的名冊是單獨的叫做「納稅人口花名冊」,每個地主必須按照名冊的數目繳納農奴稅。如果在兩次普查之間,農奴有死亡的地主還得按照名冊繳納農奴稅,直到第二次普查為止,這樣的政策顯然是對地主十分不利的。一次閑聊中普希金向果戈理講述了一個官員向地主低價收購死農奴,拿去抵押發了大財的故事。果戈理一下就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於是馬上決定把這個故事作為自己新作品的題材了。

果戈理原計劃把《死魂靈》寫成三部曲,第一部是地獄篇,第二部是煉獄篇,第三部是天堂篇。他在寫這幾部書時遇到了自己的理想國和無法改變的社會現實的種種矛盾後,他曾先後兩次焚稿,一度陷入精神危機。在《死魂靈》第三部「天堂篇」完成草稿後,他一把火燒了他的稿子,這位偉大的作家帶著遺恨離開了人世。所以,目前現存於世的只有第一部和不完整的第二部《死魂靈》。

03
《死魂靈》這部小說講了一個什麼樣的荒誕故事

故事講的是五品文官乞乞科夫偶然發現政府每隔一年普查一下地主戶籍上的農奴,以便勾銷已死農奴的戶籍。而在每年普查前,死掉的農奴也必須按照人頭由地主來交納人頭稅。自幼狡詐又善於取巧的乞乞科夫發現這個事情有利可圖,於是他

4. 《外套》的簡介

九品文官亞卡基·亞卡基耶維奇平日兢兢業業,奉公守法,但由於官蘄微薄,生活窮困,終年只得穿一件破舊外套去上斑,常常受到同僚們的奚落。

經過一段時間的節衣縮爭,苦心經營,他好不容易添置了一件可以禦寒的新外套。新外套剛穿上一天,當晚便被一夥強盜剝走。他來到警察局和「某要人處」請求尋找失去的外套。

卻遺到局長大人和「某要人」聲色俱厲的呵斥和凌辱。這一連串意外的打擊,終於使他驚嚇成疾,最後在一片念念不忘「外套」的囈語和胡話中死去。

(4)果戈里外套人物形象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世紀初,果戈理任彼得堡的一個小公務員。工作期間,他深刻地體會到了人情冷漠、腐敗黑暗的社會現實。這段經歷,為他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外套》的題材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酷愛打獵的窮公務員,節衣縮食買了支獵槍。當他第一次乘船外出打獵時,不小心把獵槍掉進水中。

他費了很大的勁,還是沒有能把獵槍撈上來。這個意外的打擊使他得了一場重病,卧床不起。多虧幾個朋友同情他,湊錢為他買了一隻獵槍,他的病才好了起來。

這個小公務員渺小的希望和可悲的命運,深深地打動了俄國作家果戈里的心。這時果戈里聯想起自己的命運。果戈里中學畢業後,他的地主家庭已經破產。

他千方百計謀到了一個替人抄抄寫寫的小公務員的工作,但薪體微薄,連一件保暖的外套也買不起。

1842年,果戈里以上述故事為素材,結合自己的經歷,把一支獵槍改成一件生活必需的外套;把那個失而復得的喜劇性結尾改成純悲劇性的結尾,寫出了《外套》。

賞析:

小說中的阿卡基一生真的就是平淡無奇,「無論換了多少任廳長和各級上司,他總是做在老地方,還是老樣子,干著老差事,依然是個抄抄寫寫的官兒,以至於人們後來都相信。

他顯然是現在這樣一副摸樣,「穿著制服,頭上謝頂,降生到人世上來的,他在廳里一點也不受尊重。」他進入公事房就象是「一隻普通的蒼蠅飛進來一樣」。

他沒有結過婚,生活里只有抄寫,吃飯,睡覺,沒有去過什麼娛樂場所,也不與人打交道,只是一個人,形單影只,活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阿卡基的一生過於單調,生活過於平凡。

他的一生就是按計劃行事的,一生早已註定,只需要按部就班。他沒有什麼雞腸小肚,沒有什麼心眼,每天重復著單調的動作。阿卡基麻木地工作,完全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會照章辦事。

阿卡基們永遠是別人嘲笑的對象,年輕的官員們,盡量施展出他們公務員的全部機智來嘲笑他,挖苦他:「當著面大講有關他的種種瞎編的故事。

說他跟房東老太太--一個年已70的老太婆有私情,說那女人總是打他,還問他們倆什麼時候辦喜事,又把紙片撒在他的頭上,說是雪花飛舞」。而他懦弱無能,面對別人的凌辱。

他從來都置若罔聞,「一言不發,彷彿前面也沒有什麼人似的,這樣的逗笑甚至也沒有影響他的工作:雖然在一陣陣打擾之中,他也不會抄錯一個字」。

只是實在太過分時,也只會輕輕地嘟嚷一句,在嘲笑中求別人不要笑他。沒有惡語反擊,沒有翻臉粗脖子,阿卡基在自覺不自覺中已養成了一種逆來順受的性格。

他的精神狀態也就被弄到近乎麻木痴呆的地步。「他一輩子從來沒有注意過每天街上發生的事情」「除了抄寫以外,彷彿什麼東西對他都不存在」。

他既沒有現實的歡樂,也沒有對於未來的憧憬,他簡直成了一架整日轉動不停的只會抄寫公文的機器。小說沒有就此結束。死去的阿卡基陰魂不散,以一個復仇者的身份出現了。

常在涅瓦大橋及附近一帶游盪,他在尋找被人扒去的外套。也許是官員們做賊心虛,也許是真的害怕幽靈的到來,人們如臨大難,這時才想起來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的字寫得多麼工整。

而幽靈針對的復仇目標最終鎖定在大人物身上。乍一看,大人物似乎很無辜,他只是對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發了幾句脾氣,並不是搶他外套的人。

而小說最後,幽靈剝了大人物的外套後消失了,「至少任何地方都不曾聽說從人們身上扒走外套的傳聞了」「顯然,將軍的外套披在他的肩上是完全合適的」。

小說的魔幻的結尾,比普希金的《驛站長》深刻一些,《外套》不美化貴族了,而是給予批判:「大人物」是「小人物」致死的主要原因,剝「大人物」的外套。

實際上是在剝他們的皮。不僅是以一種強烈的一報還一報的反抗來還擊這種從肉體到精神上毒害人們的公務員體制,更是剝開了人類的皮,直面人魔鬼般的內心。

幽靈不僅是阿卡基阿卡基耶維奇本身,更是作者本身。不僅如此,作者在幽靈身上賦予了更多的人物形象,總和了更多的人物性格特徵。

5. 《外套》的簡介

《外套》是俄國作家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理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集《彼得堡故事》,首次發表於1840年。

《外套》反映了一個地位卑下的小公務員是怎樣在反動官僚制度的沉重壓力下生活著、掙扎著、以至死亡的過程。

果戈理以普通的日常生活為題材描寫小人物的不幸遭遇,其中滲透著作者對造成小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的揭露和批判。果戈理認為小說主人公這種扭曲的性格是長期貧困和備受壓迫造成的,是彼得堡貴族官僚爾虞我詐的罪過,是農奴制不公平的結果。

作品鑒賞

果戈理在《外套》中概括了彼得堡社會上小公務員的形象。他們的社會地位低下,因此受到人世間不平等、不人道的對待。阿卡基·阿卡基維奇活在這個世界上,無人尊敬他。他受到的待遇只是無休止地被嘲弄,被欺凌。他是一個「誰都不去保護、誰都不去尊重、誰也不關心的……生物」而已。

他活著,大約只能是抄抄公文,除此以外,就是順從地忍受著人們的凌辱和生活的貧困。可是有時他還竟然自得其樂,「在抄寫時看到一片變化萬千、令人愉悅的世界。欣喜之情溢於言表……。」有時回家後實在無公文可抄時,他還要故意抄一個副本來自我欣賞,以滿足自己的心理上的樂趣。

6. 果戈里是誰請介紹一下他

俄國19世紀前半葉最優秀的諷刺作家、諷刺文學流派的開拓者、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於烏克蘭一個地主家庭,中學畢業後在十二月黨人革命運動的影響下到了彼得堡,當過小公務員,薪俸微薄,生活拮據,這使他親身體驗了「小人物」的悲哀,也目睹了官僚們的荒淫無恥、貪贓枉法、腐敗墮落。1831年辭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 1831~1832年他的處女作短篇小說集《狄康卡近鄉夜話》問世,書中贊揚烏克蘭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善良,揭露封建主義和金錢勢力的罪惡。1835年,中篇小說集《米爾戈羅德》和《彼得堡的故事》的出版給他帶來聲譽。《米爾戈羅德》收入四篇小說,其中《塔拉斯·布爾巴》是歷史題材,塑造了哥薩克英雄布爾巴的形象,歌頌了民族解放斗爭和人民愛國主義精神。《彼得堡的故事》取材當時現實生活,展示了生活在專制制度下「小人物」的悲劇,尤以《狂人日記》、《鼻子》和《外套》最為突出。《狂人日記》藝術構思獨特,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狂人和狗的通訊、幾篇日記,形式荒誕。小說主人公是一個微不足道、安分守己的小公務員,受階級社會重重壓迫,處處被人侮辱蹂躪,最後被逼發瘋。《外套》寫地位卑微的小官吏唯一生存樂趣是渴望攢一點錢做一件外套。不料新外套剛上身便被人劫走。這件事反成笑料,主人公最後含恨死去。 1829年,自費出版長詩《漢斯·古謝加頓》; 1831至1832年,發表《狄康卡近鄉夜話》第一卷和第二卷; 1835年,出版《密爾格拉得》; 1835年至1841年間,出版《彼得堡故事集》,含《狂人日記》《外套》 等; 1835年12月,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完成,並於1836年4月首次上演; 1841年完成《死魂靈》第一部,1842年發表; 1848年開始創作《死魂靈》第二部。 1836年果戈理發表了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又譯《巡按》),它改變了當時俄國劇壇上充斥著從法國移植而來的思想淺薄、手法庸俗的鬧劇的局面。《欽差大臣》描寫紈絝子弟赫列斯達可夫與人打賭輸得精光,正一籌莫展,從彼得堡途經外省某市,被誤認為「欽差大臣」,在當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鬧出許多笑話。果戈理用喜劇這面鏡子照出了當時社會達官顯貴們的丑惡原形,從而揭露了農奴制俄國社會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動。 1842年果戈里發表長篇小說《死魂靈》。描寫「詭計多端」的投機家乞乞科夫為了發財致富想出一套買空賣空、巧取豪奪的發財妙計,在N市及其周圍地主庄園賤價收購在農奴花名冊上尚未注銷的死農奴,並以移民為借口,向國家申請無主荒地,然後再將得到的土地和死農奴名單一同抵押給政府,從中漁利。作者通過乞乞科夫遍訪各地主庄園的過程,展示了俄羅斯外省地主肖像畫廊。通過對地主種種丑惡嘴臉的生動描寫。作者令人信服地表明,俄國農奴制已到了氣息奄奄的垂死階段,客觀上反映出它必然滅亡的規律,由於思想的局限。果戈里並未指出俄國的出路在哪裡,但《死魂靈》以俄國「病態歷史」而震撼了整個俄羅斯。它的意義和價值,就在於對俄國封建農奴制度的無情揭露和批判,而其批判的深刻在俄國長篇小說中,果戈里是第一人,所以《死魂靈》歷來被認為是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 果戈里後來長期僑居國外,脫離了國內先進文學界,思想發生了逆轉,轉而保護、贊美農奴制,曾受到別林斯基的嚴厲譴責。他企圖續寫《死魂靈》第二部,終未成功。1852年他在病中將稿件付之一炬,不久辭世。 在歐洲東部和俄羅斯,最為奇特的神秘現象之一就是「幽靈」火車之謎,歷史上曾有過許多關於「幽靈」火車的報道,怪誕的「鬼火車」事件曾在俄羅斯的一些報紙媒體上多次報道,莫斯科大學的科學家也曾對「幽靈」火車現象進行過調查研究。但是由於鐵路部門一般不願將這類無法解釋的現象公布於眾,還有一些與「幽靈」火車有關的事件不為人知。 與俄羅斯著名作家果戈里頭骨遺失有關的火車失蹤事件就是其中之一,果戈里曾被許多人稱為「俄羅斯的狄更斯」。

7. 果戈里與契柯夫筆下的小人物形象

果戈里筆下的有《狂人日記》《外套》等等,契訶夫的有《小公務員之死》什麼的。

首先這些作品你應該都了解的,然後挑幾個重點的做詳細分析。

可以先分別分析這些小人物的性格、命運什麼的,然後就是作比較啦,因為是兩個作家嘛,肯定有不同之處的。至於不同之處,老師可能講過,因為這兩個作家的創作特色是不一樣的。結合他們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比較相同與不同,然後總結一下,應該就 ok 吧。

8. 俄國文學小人物形象的定義是什麼(外國文學史)

http://..com/question/693122.html?fr=qrl3

俄國文學人物簡介

普希金(1799~1837)
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國民族意識高漲以及貴族革命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映。普希金抒情詩內容之廣泛在俄國詩歌史上前無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詩《致恰達耶夫》(1818)、《自由頌》(1817)、《致西伯利亞的囚徒》(1827)等,也有大量愛情詩和田園詩,如《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1825)和《我又重新造訪》(1835)等。普希金一生創作了12部敘事長詩,其中最主要的是《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虜》(1822)、《青銅騎士》(1833)等。普希金劇作不多,最重要的是歷史劇《鮑里斯•戈都諾夫》(1825)。此外,他還創作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1831)、散文體小說《別爾金小說集》(1831) 及關於普加喬夫白山起義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1836)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時代的重大問題:專制制度與民眾的關系問題,貴族的生活道路問題、農民問題;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多餘的人」、「金錢騎士」、「小人物」、農民運動領袖。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文學形象的產生,大大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有利於喚醒人民,有利於俄國解放運動的發展。普希金的優秀作品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他的抒情詩內容豐富、感情深摯、形式靈活、結構精巧、韻律優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集中、結構嚴整、描寫生動簡練。普希金的創作對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及世界文學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
俄國19 世紀文壇上享有世界聲譽的一位小說家,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陀思妥耶夫斯基生於醫生家庭,自幼喜愛文學。遵父願入大學學工程,但畢業後不久即棄工從文。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思潮影響下,他醉心於空想社會主義,參加了彼得堡進步知識分子組織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組的革命活動,與涅克拉索夫、別林斯基過往甚密。 1846年發表處女作《窮人》,繼承並發展了普希金《驛站長》和果戈里《外套》寫「小人物」的傳統,對他們在物質、精神上備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慘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喚醒他們抗議這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幾個中篇小說使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別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劇,乃至關系破裂。後者認為上述小說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態心理以及為瘋狂而寫瘋狂的傾向,「幻想情調」 使小說脫離了當時的進步文學。1849~ 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長期脫離進步的社會力量,使他思想中沮喪和悲觀成分加強,從早年的空想社會主義滑到「性惡論」,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義和宗教反對唯物主義和無神論,以溫順妥協反對向專制制度進行革命斗爭的矛盾世界觀。他流放回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向心理悲劇。長篇小說《被侮辱與被損害的》(1861)繼承了「小人物」的主題。《窮人》里偶爾還能發出抗議的善良的人,已成了聽任命運擺布的馴良的人;人道主義為宗教的感傷主義所代替。《死屋手記》(1861~1862)記載了作者對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說描寫了苦役犯的優秀道德品質,控訴了苦役制對犯人肉體的、精神的慘無人道的摧殘,無情揭露了沙皇俄國的黑暗統治。《罪與罰》(1866)是一部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的重要作品。《白痴》(1868)發展了「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主題,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亞強烈的叛逆性和作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與純潔,使小說透出光明的色調。但一些用以攻擊革命者的「虛無主義者」形象,削弱了小說的揭露力量。在《群魔》(1871~1872)中已沒有被侮辱與損害者的形象,而只有對革命者的攻擊了。最後一部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學思考的總結。作者以巨大的藝術力量描寫了無恥、卑鄙的卡拉馬佐夫家族的墮落崩潰。對顛沛流離、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極的一面,例如認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價值,只有寬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類社會等說教。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對人類肉體與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寫是其他作家難以企及的。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斗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產階級關系的紛繁復雜。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劇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惡矛盾性格組合、深層心理活動描寫都對後世作家產生深刻影響。

9. 果戈理的《死魂靈》五個人物形象有什麼寓意

瑪尼洛夫、科落皤契加、羅士特萊夫、梭巴開維支和潑留希金,其中潑留希金的形象,是果戈里筆下成功的地主階級典型。與莎士比亞喜劇《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劇《慳吝人》里的阿巴公,巴爾扎克小說《歐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被稱為歐洲文學中不朽的四大吝嗇鬼典型。其實總的來說,死魂靈中著重描寫的五個人物無非是果戈理在批判俄國當時的社會狀態,農奴制和專制制度搖搖欲墜的現實。

10. 獵人筆記 人物形象

1、霍利(黃鼠狼):農奴,聰慧能幹、有精明的頭腦、是個實用主義的人物、但為人很邋遢;

2、卡里內奇:農奴,為人忠誠、心裡非常的善良,人物有自由主義,也非常的浪漫,屬於妻管嚴;

3、卡里內奇:有精明的頭腦、為了一切達到目的,是一個很貪婪的人物(一直想提高霍利的租金);

4、霍利的老婆:欺軟怕硬(懼怕丈夫,欺壓兒媳婦們,毆打家裡的狗)。

(10)果戈里外套人物形象擴展閱讀

《獵人筆記》是19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問世的。這時正是俄國解放運動從貴族革命向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過渡的時期,是俄國社會生活處在大轉變的歷史時期。這一時期,俄國專制制度腐朽的本質更加暴露出來了,農奴制度的危機更加加深了。

從20年代起,俄國的農奴制度就進入了危機階段,並且,這種危機在不斷地加深著。資本主義在俄國逐漸地發展起來了。它猛烈地沖擊著農奴制度,使農奴制度的經濟逐漸解體了。應該說,農奴制經濟的解體,是農奴制危機的根本原因。

同時,農民反對農奴制度的斗爭也在不斷地加強著。據統計,從1826年到1850年,農民騷動達到了576次。此外,這時平民知識分子的革命家,正在逐漸代替著貴族革命家,參加革命運動的進步力量擴大了。屠格涅夫正是在俄國解放運動的深刻影響下創作了《獵人筆記》。

與果戈里外套人物形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領帶常規尺寸多少合適 瀏覽:936
明星同款睡衣女家居服 瀏覽:389
手織衣如何鎖邊 瀏覽:967
旗袍小萌兌換 瀏覽:686
kevlar褲子怎麼樣 瀏覽:165
睡衣派對的派對細節 瀏覽:495
秋季穿旗袍適合披肩嗎 瀏覽:927
翠綠色外套配什麼顏色打底衫 瀏覽:36
男士黑色印花長袖襯衫 瀏覽:423
小的外套怎麼畫 瀏覽:416
格子百褶裙搭什麼外套 瀏覽:930
白襯衣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696
有劉海配什麼帽子 瀏覽:756
諾漫奇羽絨服 瀏覽:357
品牌折扣女裝店如何陳列 瀏覽:180
什麼品牌夾克口袋是封的 瀏覽:876
黑色半身紗裙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625
外套口袋太小怎麼辦 瀏覽:907
如何製作襯衫暗門襟 瀏覽:501
如何讓羊褲子變得松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