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到底誰才算是真正的傳統國服是旗袍、唐裝還是漢服
我認為漢服才算是真正的傳統國服,其他的旗袍、唐裝只能算是漢服的傳承。也和我們之前的國服設計理念已經完全不一樣了,而且旗袍和唐裝都是近世紀才出現的,沒有那麼悠久的歷史,並不能算是傳統國服。漢服出現的就比較久了,漢服最早出現在黃帝時期,經過歷史的演變,形成了古時候服飾。
如今大家說起國服,都以為旗袍和唐裝才是真正發國服,只不過是因為旗袍和唐裝距離我們的年代比較近,人們對這類服裝印象深刻而已,事實上漢服才是真正的國服代表,因為漢服,擁有悠久的歷史,並且是屬於漢族的服飾,才更能稱之為國服的代表。
B. 為什麼說旗袍不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
旗袍,這衣服的出現既有時間因素也有民族因素,首先,它出現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清朝,出現的時間是在20世紀前的,按我們國家的歷史算是夠晚的了,若就因此說它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就會對漢服、唐服,不公了。因為它們出現的時期要比旗袍早得多得多呢!其次,清朝的統治者本身不是漢族人,他們是除了元朝時期的統治者蒙古族外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起來的王朝,它本身就不具備廣泛性,因為從古至今漢族人口都是佔中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是沒排過第二的。最後,雖說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旗袍還是大多數人的常用服裝,但即使如此也改變不了它的來源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才出現的這一事實。它是滿族人為了既滿足他們的審美觀感,又能體現他們的身份及地位的尊貴,還有當時的統治需要——為了能和漢族人和平共處,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才有了旗袍的誕生。所以它哪能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即使在清朝,旗袍也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平頭老百姓能買得起的,因為旗袍普遍都是價格不菲的。
C. 唐裝和旗袍的由來
1、旗袍
這一被當代國際服裝界譽為「東方女裝」的代表,如今不僅受到我國廣大漢族婦女的愛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歐美婦女的青睞。其實,提起旗袍,它還是起源於十六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至於這種旗袍是誰設計的,又是怎樣得以推廣的呢?滿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從前鏡泊湖畔有個滿族漁家姑娘,因為長得臉黑俊俏,心靈手巧,人稱她「黑妞兒」。她覺得穿著古代傳下來的肥大衣裙,打魚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種連衣帶裙多扣拌長衫,既省布合體,又勞動方便。後來,她被選進宮中封為黑娘娘,因過不慣官廷生活,穿不慣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從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長衫。皇上認為她擅自改變官廷服飾有罪,就趕她出宮,並一腳踢中她後心而死去。關東滿人聽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還穿起她剪裁的那種長袍來紀念她。後來,在旗的婦女認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為「旗袍」。說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婦女,都變得十分苗條、俊美,據說那是心靈手巧的黑娘娘在暗中幫她們打扮哩。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說,但也說明這種滿族的民族服飾旗袍由原始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代漢旗婦女喜愛的線條流暢、貼身合體的流線型旗袍,是經歷了多少的漫長演變。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過腳。只有滿族婦女出嫁時,才穿過腳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因為,滿族貴族婦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們的旗袍過腳,以便將腳蓋住。清世祖入關,遷都北京,旗袍開始在中原流行。清統一中國,也統一全國服飾,男人穿長袍馬褂,女人穿旗袍。以後,隨著滿漢生活的融合,統一,旗袍不僅被漢族婦女吸收,並不斷進行革新。特別隨著辛亥革命的風雲,旗袍迅速在全國普及。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隨之變短,身長僅過膝,袖口縮口,滾邊變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漸漸變長甚至曳地,兩邊的權開得很高,裡面襯馬甲,腰身變得極窄,以至貼體,更顯出女性的曲線。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縮短,而袖子則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幾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長馬甲時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輕便適體,變成流線型。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肩縫旗袍,暗褶式開衩旗袍、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2、「唐裝」的興盛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就是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這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規律的必然,更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
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它們的回歸可能通過另一種形式,就是元素。
D. 漢服唐裝旗袍哪個最能代表中國,中國的傳統文化
漢服是非常好看的,但是有個不要臉的島國侵權稱為和服。旗袍是清朝八旗子弟的著裝,被八國聯軍壓著打而且是滿族。唐朝在當時是最厲害的。波斯帝國牛逼吧?到唐朝俯首稱臣。大唐王朝包括幾乎所有亞洲,半個歐洲小半非洲等等,國際上稱中國人為唐人,各地哪怕日本都有唐人街。哪個能代表不用說了吧
E. 唐裝,旗袍,中山裝,為什麼中國人很少穿中國特色的服裝。不好看么,大家說說自己想法
這種唐裝源於清代馬褂(本是滿族男女的服飾,馬褂也是有女式的,款式上和男式差不多,但比較緊身一些),但因為清朝統治了中國300年的緣故,馬褂也已經成為廣大中華民族服飾中的一個款式了,不但只有滿族,漢族,其他少數民族的民族傳統服飾中也大多有馬褂款式。馬褂的特點:立領,盤口,對襟。由此可以看出馬褂的款式已和現代服飾的款式接軌了。 而現代的「唐裝」也並非完全是馬褂,而是融入西方剪裁的新服飾。雖然女式唐裝沒有現代旗袍那麼性感嬌艷,但唐裝也有幾個很大的優點:1。有中國特色,馬褂唐裝也只有中國才有了,穿著馬褂唐裝,大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中國年2。唐裝和中國傳統工藝的結合十分完美, 絲綢,錦緞,刺綉,吉祥圖案等等一切美好的中國服飾傳統藝術在一件小小的衣服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在1,2點唐裝遠勝過中山裝]3。方便現代人穿著,現代人穿的衣服一般是對襟有紐扣的短衣了,下配長褲。而唐裝正是這樣的,所以穿著方便。搭配靈活。雖然女子穿唐裝不如穿旗袍那麼性感嬌艷,但面料材質風格千變萬化唐裝真的是男女老少皆宜,春夏秋冬皆宜的傳統服飾了,在這一點上唐裝遠勝旗袍。所以現代中國男女在過傳統節日或婚典喜慶或平時都可以輕松隨意地穿上現代唐裝,盡情地享受中華傳統了。所以我的日本韓國同學問我中國是不是家家戶戶有旗袍的時候,我回答說:「現代中國家家戶戶有唐裝」[雖然誇張了一點,但的確唐裝是現代中國人選擇的中國傳統服飾中最多的一個款式了,無論是武術,茶藝表演或者其他中國傳統藝術表演,馬褂因為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和便利的穿著方式都成為傳統的最佳代言人了,南方不清楚,但北京以及北方東北人沒有人不知道唐裝的。10個裡面至少5個有唐裝]。我想唐裝之所以有今天的火暴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1。有鮮明的中國傳統特色,適合現代人穿著[穿著簡單對身材要求不高],變化搭配靈活[衣料四季都有,春夏秋冬皆宜],這些都是唐裝本身的優點,過硬的真功夫才折服了廣大中國人!2。這就要歸功於APEC峰會了。主席等中國政要以及外國政要穿上咱中國的唐裝,那個影響力不可說不大啊,比請任何一個國際巨星都有影響力得多,所以真的給唐裝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十分良好的平台!3。自那以後,中國的主持(央視到地方各台),明星等紛紛在穿起唐裝,又是一強大的推動4。在民間也掀起了唐裝熱潮,北京、北方和東北等地唐裝是很熱的,(香港台灣海外華人早就穿馬褂啦,唐裝其實是先從他們帶動的),中國的政治中心北京以及北方東北又逐漸影響了中國其他地方,所以唐裝自然是全面開花了!其實我想廣大中國人之所以選擇唐裝並不在於它要多麼多麼性感好看。而在於那一份濃厚的中國情。中國人不缺現代服飾,而在過去的一段歲月里一直沒有找到被廣大群眾接受的中國服飾,而唐裝的出現,正符合了廣大中國人的要求,也許有人認為唐裝有點土,有點俗,但廣大中國人依然選擇唐裝,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記得以前有首歌的歌詞是「洋裝依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現在可以改為「唐裝穿在身,我心繫中國」了!而且隨著唐朝顏色,面料的多樣化,唐裝必然會越來越美麗,傳統與時尚的結合越來越好,也會越來越受中國人的喜愛。 最後,唐裝也真應該感謝這個「唐」字,真的很響亮,很得人心。雖然以前人們就穿馬褂(唐裝的前身),但如果唐裝沒命名為唐裝而是叫馬褂或清裝的話,穿還是有人會穿的,但在響亮度上可能會打些折扣吧,哈哈。 以上是我對中國傳統服飾的分析,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包涵! 其實雖然國家沒明確國服的概念,但我從現代大多數中國人對傳統服飾的選擇上,覺得唐裝已經是實際上的國服了。 當然最後重申國服不是由個人決定的,而是由中國政府和廣大中國人民決定的, 無論是旗袍,中山裝,唐裝,漢服哪個成為國服或都成為國服,我都開心,都支持! 都是中國的傳統服飾,誰當國服或都當國服,都是中國人的榮幸!作為中國人,我都會快樂地接受!最後再就2008的奧運服飾說一句,希望2008的奧運服飾真能如恆源翔所說,是中國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即使奧運會過後也能被中國人平時穿著的中國服飾吧,希望奧運服也能成功地做起來,但我希望還是應該以傳統為主,否則奧運服也只能是因為奧運才穿的服飾了, 畢竟中國的現代服飾那麼多,為什麼大家一定要選奧運服呢[奧運服離開奧運會這個背景[奧運會總會結束的]又還有多少穿的價值呢?]?當然現在還言之尚早。奧運服只有到2008年才能看到實物,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F. 旗袍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嗎
。。。。。建議在服飾那個地方發問,保證有滿意答案
但可以很負責的告訴LZ,旗袍是後來的改良裝,而中國人的傳統服裝是唐裝和漢服(這個是分歧點),只能提供那麼多,詳細請細查
G. 唐裝 華服 旗袍 漢服,各有什麼區別
唐裝是中國服飾,但是有兩種不同的意義和款式。一是指唐風漢服或唐代服裝,為古代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圓領、右衽、系帶、無扣或布扣。
2006年3月17日,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國際服裝論壇以「和諧·時尚·國服」為主題,邀請海內外專家為中國國服尋找答案。許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專家學者紛紛提出建議,要求國家正式確立國服。有鑒於此,李延聲委員特提出建議設計「中華服」作為國服的提案。
旗袍,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 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H. 中國有哪些傳統服飾,別只知道漢服和旗袍
既然是中國傳統服飾,那五十六個民族的都要算上呀。
漢族漢服
漢服是漢族人的傳統服裝,是漢族人從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衣著服裝的總稱,在明末清初清軍入關之時被強制廢除。主要特徵為交領右衽,衣間多系帶,給人以灑脫飄逸的形象,風格可素雅可端莊。
注意:漢服不是漢朝的服裝,漢服的漢不是漢朝的漢;漢服也不是影視劇中的服裝(更不是古裝),影視劇中的服裝不符合漢服的形制規定,稱為影樓裝。
I. 旗袍和唐裝是漢族的服飾嗎
不屬於漢族但也不屬於滿族屬於中華民族。。其實旗人的馬褂原先是無領式的有也是用的假領而且滿人也沒有所謂的旗袍滿人的叫女式長袍。清中期到清末漢人在旗裝馬褂等服飾的基礎上裝上明朝服飾明立領中的立領元素經過多次改良才有的產物(而明立領的前身則是漢服深衣中的深交領其實也是一種立領)。滿人的服飾原本是沒有立領的,唐裝、旗袍這種立領起源弧形高領,旗裝、馬褂等服飾到了清中期特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漢人在圓領旗裝、馬褂等服飾的基礎上變為一寸多高的立領這種領子源於明朝服飾明立領,這種領子在清末被漢族新興的弧形高領(弧形立領)代替,從而形成了旗袍,這種弧形領子即後世俗稱的旗袍領的鼻祖。滿族服飾雖也是布扣但不是布紐他們的紐子是用的珠紐。而且皇家的用珍珠做紐子,平民老百姓用的是類似於佛珠哪種紐子,而旗袍唐裝用的是布紐。清後期漢人將自己穿的馬褂旗裝長袍等服飾恢復漢族紐子的同時又與滿族布扣融合就形成了這種滿不滿漢不漢的布紐盤扣 。民國時期孫中山為了驅逐韃虜,不能讓中華民族重蹈覆轍不準中國人穿民族服飾,為了中華民族(五族)走向共和所以實行斷發易服,當時只有5個民族屬於中國也就是過去稱的五族,也就是滿漢藏蒙回現在這5個民族除了蒙古族都已經演變了很多民族。當年孫中山為了五族走向共和,決定讓5個民族統一穿一樣的服飾因為漢服只能代表漢族所以讓5個民族穿一樣的服飾代表中國5個民族走向共和,也就是現在的中山裝旗袍唐裝等等改良的立領服飾,後來少數民族將自己民族特色比如滾邊花色加入唐裝里,不同民族滾邊圖案就不一樣,。。馬褂旗裝歷史,清朝前期是沒有立領的,清朝中期加了立領也就形成了後來的唐裝和旗袍,現在蒙古服飾和各大少數民族服飾也出現了立領,民國時期讓全國人民不準穿滿族服飾,統統穿旗袍唐裝,所以後來中國大部分民族都是立領服飾。。五族裡的漢:包括現在的漢族,以及西南、華南的少數民族如苗族、白族、壯族等。過去一般都把西南的少數民族當作漢人的分支。
五族裡的藏:包括現在的藏族、門巴族、珞巴族。這幾個民族其實生活習慣和語言都差不多的。
五族裡的滿:解放前的滿族定義比現在大得多,除了現在的滿族以外還有東北的錫伯族、達斡爾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日本佔領東北的時候,這些民族的人戶口都算作滿族。
蒙:基本上和現在沒變化
回:包括現在的回族,以及西北地區所有信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保安族等。都被孫中山斷發易服化了。解放後這些民族都演變成了多個民族...
朝鮮族、俄羅斯族這些外來民族舊時一般都被當作僑民,有中國國籍的叫做「歸化族」(歸化就是入籍的意思,這個詞韓國、日本現在還在用,你加入日本國籍就叫「歸化」),除了日本佔領東北建立偽滿洲國的時候,把朝鮮族算做「滿洲國人」(反正都是日本人的地盤)
後來出現56個民族無非是一些人想謀求點優待而已。。。
J. 唐裝華服旗袍漢服,各有什麼區別
現在我們說的唐裝一般是指民國時期由滿族的旗裝改良成的衣服,特徵為對襟盤扣(還有一種釋義是唐代的服裝,不過用的很少)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而旗袍、唐裝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代表不了漢族),二者概念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