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迷娘那裡看到的,想問下是哪家的小裙子,有點草ヽ(〃∀〃)ノ
蛇盤山鷹愁澗
西遊記 吳承恩
第十五回 蛇盤山諸神暗佑 鷹愁澗意馬收韁
卻說行者伏侍唐僧西進,行經數日,正是那臘月寒天,朔風凜凜,滑凍凌凌,去的是些懸崖峭壁崎嶇路,迭嶺層巒險峻山。三藏在馬上,遙聞唿喇喇水聲聒耳,回頭叫:「悟空,是那裡水響?」行者道:「我記得此處叫做蛇盤山鷹愁澗,想必是澗里水響。」說不了,馬到澗邊,三藏勒韁觀看,但見--齋
涓涓寒脈穿雲過,湛湛清波映日紅。聲搖夜雨聞幽谷,彩發朝霞眩太空。主
千仞浪飛噴碎玉,一泓水響吼清風。流歸萬頃煙波去,鷗鷺相忘沒釣逢。知
師徒兩個正然看處,只見那澗當中響一聲,鑽出一條龍來,推波掀浪,攛出崖山,就搶長老。慌得個行者丟了行李,把抱下馬來,回頭便走。那條龍就趕不上,把他的白馬連鞍轡一口吞下肚去,依然伏水潛蹤。行者把送在那高阜上坐了,卻來牽馬挑擔,止存得一擔行李,不見了馬匹。他將行李擔送到面前道:「,那孽龍也不見蹤影,只是驚走我的馬了。」三藏道:「徒弟啊,卻怎生尋得馬著么?」行者道:「放心,放心,等我去看來。」齋
他打個唿哨,跳在空中,火眼金睛,用手搭涼篷,四下里觀看,更不見馬的蹤跡。按落雲頭報道:「,我們的馬斷乎是那龍吃了,四下里再看不見。」三藏道:「徒弟呀,那廝能有多大口,卻將那匹大馬連鞍轡都吃了?想是驚張溜韁,走在那山凹之中。你再仔細看看。」行者道:「你也不知我的本事。我這雙眼,白日里常看一千里路的吉凶。象那千里之內,蜻蜓兒展翅,我也看見,何期那匹大馬,我就不見!」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著話,淚如雨落。行者見他哭將起來,他那裡得住暴燥,發聲喊道:「莫要這等膿包形么!你坐著,坐著!等老孫去尋著那廝,教他還我馬匹便了。」三藏卻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裡去尋他?只怕他暗地裡攛將出來,卻不又連我都害了?那時節人馬兩亡,怎生是好!」行者聞得這話,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濟,不濟!又要馬騎,又不放我去,似這般看著行李,坐到老罷!」哏哏的吆喝,正難息怒,只聽得空中有人言語,叫道:「孫大聖莫惱,唐御弟休哭。我等是觀音菩薩差來的一路神祗,特來暗中保取經者。」那長老聞言,慌忙禮拜。行者道:「你等是那幾個?可報名來,我好點卯。」眾神道:「我等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各各輪流值日聽候。」行者道:「今日先從誰起?」眾揭諦道:「丁甲、功曹、伽藍輪次。我五方揭諦,惟金頭揭諦晝夜不離左右。」行者道:「既如此,不當值者且退,留下六丁神將與日值功曹和眾揭諦保守著我。等老孫尋那澗中的孽龍,教他還我馬來。」眾神遵令。三藏才放下心,坐在石崖之上,吩咐行者仔細,行者道:「只管寬心。」好猴王,束一束綿布直裰,撩起虎皮裙子,揝著金箍鐵棒,抖擻精神,徑臨澗壑,半雲半霧的,在那水面上,高叫道:「潑泥鰍,還我馬來,還我馬來!」知
卻說那龍吃了三藏的白馬,伏在那澗底中間,潛靈養性。只聽得有人叫罵索馬,他按不住心中火發,急縱身躍浪翻波,跳將上來道:「是那個敢在這裏海口傷吾?」行者見了他,大吒一聲「休走!還我馬來!」輪著棍,劈頭就打。那條龍張牙舞爪來抓。他兩個在澗邊前這一場賭斗,果是驍雄。但見那--知
龍舒利爪,猴舉金箍。那個須垂白玉線,這個眼幌赤金燈。那個須下明珠噴彩霧,這個手中鐵棒舞狂風。那個是迷爺娘的業子,這個是欺天將的妖精。他兩個都因有難遭磨折,今要成功各顯能。主
來來往往,戰罷多時,盤旋良久,那條龍力軟筋麻,不能抵敵,打一個轉身。又攛於水內,深潛澗底,再不出頭,被猴王罵詈不絕,他也只推耳聾。古
行者沒及奈何,只得回見三藏道:「,這個怪被老孫罵將出來,他與我賭斗多時,怯戰而走,只躲在水中間,再不出來了。」三藏道:「不知端的可是他吃了我馬?」行者道:「你看你說的話!不是他吃了,他還肯出來招聲,與老孫犯對?」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時,曾說有降龍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原來那猴子吃不得人急他,見三藏搶白了他這一句,他就發起神威道:「不要說,不要說!等我與他再見個上下!」主
這猴王拽開步,跳到澗邊,使出那翻江攪海的神通,把一條鷹愁陡澗徹底澄清的水,攪得似那九曲黃河泛漲的波。那孽龍在於深澗中,坐卧不寧,心中思想道:「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我才脫了天條死難,不上一年,在此隨緣度日,又撞著這般個潑魔,他來害我!」你看他越思越惱,受不得屈氣,咬著牙,跳將出去,罵道:「你是那裡來的潑魔,這等欺我!」行者道:「你莫管我那裡不那裡,你只還了馬,我就饒你性命!」那龍道:「你的馬是我吞下肚去,如何吐得出來!不還你,便待怎的!」行者道「不還馬時看棍!只打殺你,償了我馬的性命便罷!」他兩個又在那山崖下苦鬥。斗不數合,小龍委實難搪,將身一幌,變作一條水蛇兒,鑽入草科中去了。知
猴王拿著棍,趕上前來,撥草尋蛇,那裡得些影響?急得他三屍神咋,七竅煙生,念了一聲絡字咒語,即喚出當坊土地、本處山神,一齊來跪下道:「山神土地來見。」行者道:「伸過孤拐來,各打五棍見面,與老孫散散心!」二神叩頭哀告道:「望大聖方便,容小神訴告。」行者道:「你說什麼?」二神道:「大聖一向久困,小神不知幾時出來,所以不曾接得,萬望恕罪。」行者道:「既如此,我且不打你。我問你:鷹愁澗里,是那方來的怪龍?他怎麼搶了我的白馬吃了?」二神道:「大聖自來不曾有,原來是個不伏天不伏地混元上真,如何得有什麼的馬來?」行者道:「你等是也不知。我只為那誑上的勾當,整受了這五百年的苦難。今蒙觀音菩薩勸善,著唐朝駕下真僧救出我來,教我跟他做徒弟,往西天去拜佛求經。因路過此處,失了我的白馬。」二神道:「原來是如此。這澗中自來無邪,只是深陡寬闊,水光徹底澄清,鴉鵲不敢飛過,因水清照見自己的形影,便認做同之鳥,往往身擲於水內,故名鷹愁陡澗。只是向年間,觀音菩薩因為尋訪取經人去,救了一條玉龍,送他在此,教他等候那取經人,不許為非作歹。他只是飢了時,上岸來撲些鳥鵲吃,或是捉些獐鹿食用。不知他怎麼無知,今日沖撞了大聖。」行者道:「先一次,他還與老孫侮手,盤旋了幾合。後一次,是老孫叫罵,他再不出,因此使了一個翻江攪海的法兒,攪混了他澗水,他就攛將上來,還要爭持。不知老孫的棍重,他遮架不住,就變做一條水蛇,鑽在草里。我趕來尋他,卻無蹤跡。」土地道:「大聖不知,這條澗千萬個孔竅相通,故此這波瀾深遠。想是此間也有一孔,他鑽將下去。也不須大聖發怒,在此找尋,要擒此物,只消請將來,自然伏了。」知
行者見說,喚山神土地同來見了三藏,具言前事。三藏道: 「若要去請菩薩,幾時才得回來?我貧僧飢寒怎!」說不了,只聽得暗空中有金頭揭諦叫道:「大聖,你不須動身,小神去請菩薩來也。」行者大喜,道聲:「有累,有累!快行,快行!」那揭諦急縱雲頭,徑上南海。行者吩咐山神、土地守護,日值功曹去尋齋供,他又去澗邊巡繞不題。古
卻說金頭揭諦一駕雲,早到了南海,按祥光,直至落伽山紫竹林中,托那金甲諸天與木叉惠岸轉達,得見菩薩。菩薩道:「汝來何干?」揭諦道:「唐僧在蛇盤山鷹愁陡澗失了馬,急得孫大聖進退兩難。及問本處土神,說是菩薩送在那裡的孽龍吞了,那大聖著小神來告請菩薩降這孽龍,還他馬匹。」菩薩聞言道:「這廝本是西海敖閏之子。他為縱火燒了殿上明珠,他父告他忤逆,天庭上犯了死罪,是我親見玉帝,討他下來,教他與唐僧做個腳力。他怎麼反吃了唐僧的馬?這等說,等我去來。」那菩薩降蓮台,徑離仙洞,與揭諦駕著祥光,過了南海而來。有詩為證,詩曰:古
佛說蜜多三藏經,菩薩揚善滿長城。摩訶妙語通天地,般若真言救鬼靈。齋
致使金蟬重脫殼,故令玄奘再修行。只因路阻鷹愁澗,龍子歸真化馬形。主
那菩薩與揭諦,不多時到了蛇盤山。卻在那半空里留住祥雲,低頭觀看。只見孫行者正在澗邊叫罵。菩薩著揭諦喚他來。那揭諦按落雲頭,不經由三藏,直至澗邊,對行者道:「菩薩來也。」行者聞得,急縱雲跳到空中,對他大叫道:「你這個七佛之師,慈悲的教主!你怎麼生方法兒害我!」菩薩道:「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我倒再三盡意,度得個取經人來,叮嚀教他救你性命。你怎麼不來謝我活命之恩,反來與我嚷鬧?」行者道:「你弄得我好哩!你既放我出來,讓我逍遙自在耍子便了,你前日在海上迎著我,傷了我幾句,教我來盡心竭力,伏侍唐僧便罷了。你怎麼送他一頂花帽,哄我戴在頭上受苦?把這個箍子長在老孫頭上,又教他念一卷什麼緊箍兒咒,著那老和尚念了又念,教我這頭上疼了又疼,這不是你害我也?」菩薩笑道:「你這猴子!你不遵教令,不受正果,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誑上欺天,知甚好歹!再似從前撞出禍來,有誰收管?須是得這個魔頭,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門路哩!」行者道:「這樁事,作做是我的魔頭罷,你怎麼又把那有罪的孽龍,送在此處成精,教他吃了我的馬匹?此又是縱放歹人為惡,太不善也!」菩薩道:「那條龍,是我親奏玉帝,討他在此,專為求經人做個腳力。你想那東土來的凡馬,怎歷得這萬水千山?怎到得那靈山佛地?須是得這個龍馬,方才去得。」行者道:「象他這般懼怕老孫,潛躲不出,如之奈何?」菩薩叫揭諦道:「你去澗邊叫一聲『敖閏龍王玉龍三太子,你出來,有南海菩薩在此。』他就出來了。」那揭諦果去澗邊叫了兩遍。那小龍翻波跳浪,跳出水來,變作一個人象,踏了雲頭,到空中對菩薩禮拜道:「向蒙菩薩解脫活命之恩,在此久等,更不聞取經人的音信。」菩薩指著行者道:「這不是取經人的大徒弟?」小龍見了道:「菩薩,這是我的對頭。我昨日腹中飢餒,果然吃了他的馬匹。他倚著有些力量,將我斗得力怯而回,又罵得我閉門不敢出來,他更不曾提著一個取經的字樣。」行者道:「你又不曾問我姓甚名誰,我怎麼就說?」小龍道:「我不曾問你是那裡來的潑魔?你嚷道:『管什麼那裡不那裡,只還我馬來!』何曾說出半個唐字!」菩薩道:「那猴頭,專倚自強,那肯稱贊別人?今番前去,還有歸順的哩,若問時,先提起取經的字來,卻也不用勞心,自然拱伏。」齋
行者歡喜領教。菩薩上前,把那小龍的項下明珠摘了,將楊柳枝蘸出甘露,往他身上拂了一拂,吹口仙氣,喝聲叫:「變!」那龍即變做他原來的馬匹,又將言語吩咐道:「你須用心了還業障,功成後,超越凡龍,還你個金身正果。」那小龍口銜著橫骨,心心領諾。菩薩教悟空領他去見三藏,「我回海上去也。」行者扯住菩薩不放道:「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西方路這等崎嶇,保這個凡僧,幾時得到?似這等多磨多折,老孫的性命也難全,如何成得什麼功果!我不去了,我不去了!」菩薩道:「你當年未成人道,且肯盡心修悟;你今日脫了天災,怎麼倒生懶惰?我門中以寂滅成真,須是要信心正果。假若到了那傷身苦磨之處,我許你叫天天應,叫地地靈。十分再到那難脫之際,我也親來救你。你過來,我再贈你一般本事。」菩薩將楊柳葉兒摘下三個,放在行者的腦後,喝聲:「變!」即變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無濟無主的時節,可以隨機應變,救得你急苦之災。」行者聞了這許多好言,才謝了大慈大悲的菩薩。那菩薩香風繞繞,彩霧飄飄,徑轉普陀而去。主
這行者才按落雲頭,揪著那龍馬的頂鬃,來見三藏道:「,馬有了也。」三藏一見大喜道:「徒弟,這馬怎麼比前反肥盛了些?在何處尋著的?」行者道:「,你還做夢哩!卻才是金頭揭諦請了菩薩來,把那澗里龍化作我們的白馬。其相同,只是少了鞍轡,著老孫揪將來也。」三藏大驚道:「菩薩何在?待我去拜謝他。」行者道:「菩薩此時已到南海,不耐煩矣。」三藏就撮土焚香,望南禮拜,拜罷,起身即與行者收拾前進。行者喝退了山神土地,吩咐了揭諦功曹,卻請上馬。三藏道:「那無鞍轡的馬,怎生騎得?且待尋船渡過澗去,再作區處。」行者道:「這個好不知時務!這個曠野山中,船從何來?這匹馬,他在此久住,必知水勢,就騎著他做個船兒過去罷。」三藏無奈,只得依言,跨了剗馬。行者挑著行囊,到了澗邊。古
只見那上流頭,有一個漁翁,撐著一個枯木的筏子,順流而下。行者見了,用手招呼道:「那老漁,你來,你來。我是東土取經去的,我到此難過,你來渡他一渡。」漁翁聞言,即忙撐攏。行者請下了馬,扶持左右。三藏上了筏子,揪上馬匹,安了行李。那老漁撐開筏子,如風似箭,不覺的過了鷹愁陡澗,上了西岸。三藏教行者解開包袱,取出大唐的幾文錢鈔,送與老漁。老漁把筏子一篙撐開道:「不要錢,不要錢。」向中流渺渺茫茫而去。三藏甚不過意,只管合掌稱謝。行者道:「休致意了。你不認得他?他是此澗里的水神。不曾來接得我老孫,老孫還要打他哩。只如今免打就彀了他的,怎敢要錢!」那也似信不信,只得又跨著剗馬,隨著行者,徑投大路,奔西而去。這正是:廣大真如登彼岸,誠心了性上靈山。同師前進,不覺的紅日沉西,天光漸晚,但見--主
淡雲撩亂,山月昏蒙。滿天霜色生寒,四面風聲透體。孤鳥去時蒼渚闊,落霞明處遠山低。疏林千樹吼,空嶺獨猿啼。長途不見行人跡,萬里歸舟入夜時。古
三藏在馬上遙觀,忽見路旁一座莊院。三藏道:「悟空,前面人家,可以借宿,明早再行。」行者抬頭看見道:「,不是人家莊院。」三藏道:「如何不是?」行者道:「人家莊院,卻沒飛魚穩獸之脊,這斷是個廟宇庵院。」知
師徒們說著話,早已到了門首。三藏下了馬,只見那門上有三個大字,乃「里社祠」,遂入門里。那裡邊有一個老者:頂掛著數珠兒,合掌來迎,叫聲:「請坐。」三藏慌忙答禮,上殿去參拜了聖象,那老者即呼童子獻茶。茶罷,三藏問老者道:「此廟何為『里社』?」老者道:「敝處乃西番哈飛國界。這廟後有一古
庄人家,共發虔心,立此廟宇。里者,乃一鄉里地;社者,乃一社土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辦三牲花果,來此祭社,以保四時清吉、五穀豐登、六畜茂盛故也。」三藏聞言,點頭誇贊:「正是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那裡人家,更無此善。」老者卻問:「仙鄉是何處?」三藏道:「貧僧是東土大唐國奉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的。路過寶坊,天色將晚,特投聖祠,告宿一宵,天光即行。」那老者十分歡喜,道了幾聲失迎,又叫童子辦飯。三藏吃畢謝了。行者的眼乖,見他檐下,有一條搭衣的繩子,走將去,一把扯斷,將馬腳系住。那老者笑道:「這馬是那裡偷來的?」行者怒道:「你那老頭子,說話不知高低!我們是拜佛的聖僧,又會偷馬?」老兒笑道:「不是偷的,如何沒有鞍轡韁繩,卻來扯斷我曬衣的索子?」三藏陪禮道:「這個頑皮,只是性燥。你要拴馬,好生問老人家討條繩子,如何就扯斷他的衣索?老先休怪,休怪。我這馬,實不瞞你說,不是偷的。昨日東來,至鷹愁陡澗,原有騎的一匹白馬,鞍轡俱全。不期那澗里有條孽龍,在彼成精,他把我的馬連鞍轡一口吞之。幸虧我徒弟有些本事,又感得觀音菩薩來澗邊擒住那龍,教他就變做我原騎的白馬,俱同,馱我上西天拜佛。今此過澗,未經一日,卻到了老先的聖祠,還不曾置得鞍轡哩。」那老者道:「休怪,我老漢作笑耍子,誰知你高徒認真。我小時也有幾個村錢,也好騎匹駿馬,只因累歲屯屮,遭喪失火,到齋
此沒了下梢,故充為廟祝,侍奉香火。幸虧這後庄施主家募化度日。我那裡倒還有一副鞍轡,是我平日心愛之物,就是這等貧窮,也不曾捨得了。才聽老之言,菩薩尚且救護,神龍教他化馬馱你,我老漢卻不能少有周濟,明日將那鞍轡取來,願送老,扣背前去,乞為笑納。」三藏聞言,稱謝不盡。早又見童子拿出晚齋。齋罷,掌上燈,安了鋪,各各寢歇。主
至次早,行者起來道:「,那廟祝老兒,昨晚許我們鞍轡,問他要,不要饒他。」說未了,只見那老兒,果擎著一副鞍轡、襯屜韁籠之類,凡馬上一切用的,無不全備,放在廊下道:「,鞍轡奉上。」三藏見了,歡喜領受。教行者拿了,背上馬看,可相稱否。行者走上前,一件件的取起看了,果然是些好物。有詩為證,詩曰:知
雕鞍彩晃柬銀星,寶凳光飛金線明。襯屜幾層絨苫迭,牽韁三股紫絲繩。古
轡頭皮札團花粲,雲扇描金舞獸形。環嚼叩成磨煉鐵,兩垂蘸水結毛纓。齋
行者心中暗喜,將鞍轡背在馬上,就似量著做的一般。三藏拜謝那老,那老慌忙攙起道:「惶恐,惶恐!何勞致謝?」那老者也不再留,請三藏上馬。那長老出得門來,攀鞍上馬,行者擔著行李。那老兒復袖中取出一條鞭兒來,卻是皮丁兒寸札的香藤柄子,虎筋絲穿結的梢兒。在路旁拱手奉上道:「聖僧,我還有一條挽手兒,一發送了你罷。」那三藏在馬上接了道:「多承布施,多承布施!」主
正打問訊,卻早不見了那老兒,及回看那裡社祠,是一片光地。只聽得半空中有人言語道:「聖僧,多簡慢你。我是落伽山山神土地,蒙菩薩差送鞍轡與汝等的。汝等可努力西行,卻莫一時怠慢。」慌得個三藏滾鞍下馬,望空禮拜道:「肉眼凡胎,不識尊神尊面,望乞恕罪。煩轉達菩薩,深蒙恩佑。」你看他只管朝天磕頭,也不計其數,路旁邊活活的笑倒個孫大聖,孜孜的喜壞個美猴王。上前來扯住唐僧道:「,你起來罷。他已去得遠了,聽不見你禱祝,看不見你磕頭。只管拜怎的?」長老道:「徒弟呀,我這等磕頭,你也就不拜他一拜,且立在旁邊,只管哂笑,是何道理?」行者道:「你那裡知道,象他這個藏頭露尾的,本該打他一頓,只為看菩薩面上,饒他打盡彀了,他還敢受我老孫之拜?老孫自小兒做好漢,不曉得拜人,就是見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個喏便罷了。」三藏道:「不當人子!莫說這空頭話!快起來,莫誤了走路。」那才起來收拾投西而去。主
此去行有兩個月太平之路,相遇的都是些虜虜、,狼蟲虎豹。光陰迅速,又值早春時候,但見山林錦翠色,草木發青芽;梅英落盡,柳眼初開。師徒們行玩春光,又見太陽西墜。三藏勒馬遙觀,山凹里,有樓台影影,殿閣沉沉。三藏道:「悟空,你看那裡是什麼去處?」行者抬頭看了道:「不是殿宇,定是寺院。我們趕起些,那裡借宿去。」三藏欣然從之,放開龍馬,徑奔前來。畢竟不知此去是什麼去處,且聽下回分解
1、韓都衣舍HSTYLE
韓風快時尚女裝品牌,是專門為20歲到35歲的都市時尚女性設計的,不僅舒適優雅,還可以體驗時尚穿搭。韓都衣舍至今成立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始終以時尚,流行的理念來設計,不斷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消費者更多的選擇性。
4、La Chapell拉夏貝爾
拉夏貝爾(La Chapelle)品牌始創於1998年,是來自上海的經典之作,並將法蘭西民族的浪漫、時尚、優雅服飾引入了中國人的生活。拉夏貝爾一直追求強調個性化的設計, 是將設計滲透人文文化的時尚品牌。
Ⅲ 楊冪光腳拍寫真,穿液體裙盡顯女人味,好身材藏不住,有多美
對於女生來說,為了保持端莊得體的體態,在搭配禮服時,尤其是在正式場合穿絲襪時,會用絲襪來襯托自己的優雅知性,以示尊重。其實絲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女生看起來更性感,更有女人味。楊冪的身材一直都很完美,很讓人羨慕。
紅色是火熱奔放的,尤其是紅色,既能襯托白皙的皮膚,又能表現出良好的氣勢。但是紅裙容易翻車,想要控制的話需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楊冪穿的是斜肩的紅色裙子。纖薄的設計看起來既安全又保守。紅色漆皮腰帶依然暴露出不羈的氣息。這條裙子的設計相當獨特。最搶眼的是搭配心形黑色絲襪。雖然圖案很多,看起來也不凌亂,但是更有少女氣息。
保守的絲襪一直深受職場女性的喜愛,簡約的風格可以襯托出簡約的氣質,特別是搭配職業裝,充分體現職場女性精英。楊冪穿的是黑熱絨裙,其凹凸有致的身材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Ⅳ 古代女子穿的衣服叫什麼
古代女子的衣服根據朝代不同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西漢:曲裾深衣、襦裙
東漢:直裾深衣
唐代:襦裙(分為高腰襦裙,交領襦裙,對襟襦裙)
宋代:背子
明代:襦裙
清代:旗裝
Ⅳ 這個裙子好看么
這是一條A字裙,穿起來顯瘦,特別顯得有職業的氣質,依個人喜好,我自己認為很喜歡,這樣的裙子
Ⅵ 電影《冒牌天神》布魯斯得到上帝能力後,在街上一高興用超能力把一個女人的藍裙子吹起來了是第幾分鍾
第38分鍾5秒
Ⅶ 楊超越機場穿旗袍裙扮在逃公主,被拖鞋拉垮,你愛了嗎
我愛了,我覺得楊超越扮演的這個在逃公主實在是太形象了,有一種很絕美的氣質。
Ⅷ 身高160.體重92斤,做一套對襟襦裙,裙子為馬面裙,大概需要多大布料,還有它的腰帶是什麼布料好
矮胖女孩的穿衣之道停止抱怨!上帝還沒有慷慨到給每個人模特般身材的地步。立即行動起來,通過穿衣服的小魔術,你稍嫌豐滿,或略微矮胖的身材也能亭亭玉立!上衣是否合體?do:准備一件腰身卡得非常合體的上衣,確定這件上衣裁剪得非常合適,這樣在束腰帶時就不會亂糟糟了。don』t:對自己身材沒有自信而隨意地包以一件寬大運動衣的做法是不對的,這會使你看起來又矮又胖。展示你的體型do:一件有型的黑色夾克對於展示你的形體來說,至關重要。及臀的上衣和直筒裙配搭能塑造完美的直線。don』t:切忌讓一件平庸的運動衣破壞了整體的柔順光滑感。瘦褲塑造流暢線條以拉鏈後置或側置的長褲來塑造你臀部曲線。簡單的窄窄的或微喇的褲腳和低腰或中腰的設計是這些褲子對抗肥胖的有力要素。按比例搭配do:及膝的套頭衫和短裙配搭。這把身體分成三部分,塑造出了更苗條的曲線。don』t:切忌在長裙上罩上一件大衣,這會使你顯得更矮。相反,你應該套上一件夾克。選擇正確的印花do:搜尋一些精緻的印花:花色幾乎是一致的,那些雜亂的圖案並不適合你。don』t:不要為那些大大的、前衛的印花所誘惑,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印花只能強調你的寬度。穿著合適的內衣do:內里平滑的內衣非常重要,像無痕的填充內衣和裁剪簡單的內褲。don』t:切忌穿著像雷管般的使你胸部變得扁平的內衣以及有明顯印痕的比基尼內褲。延展你嬌小的身材do:你穿著長度超過寬度的細長裙非常合適。don』t:而長寬相近的短裙則是你的大忌。這會使你顯得像箱子一樣又矮又胖。輕質料使你更美do:輕質料的針織衣不會對你的身體曲線吹毛求疵。don』t:厚重的編織衣立即就會給你增加幾斤。和諧配搭do:記住:上短+下長=高。瘦長的褲子加上短短的上衣能製造修長效果。don』t:而上短+下短=矮。短小的衣服會使你變得更矮。成為亮點do:要敢於穿出這個季節的亮點來,那些不光滑的金屬質料衣服也可以是你的選擇。don』t:但要注意尺度,例如,全身蓋滿亮片顯然不是很好的選擇。適度亮度能美化衣服,將你和衣服都最好地顯現出來。一般人認為大腿較粗的人不適合穿迷你裙,但事實上在迷你風吹襲下,又怎捨得不趕一下時髦呢?幸好A字線條的短裙,或打兩片活褶的短裙,裙片較寬,正好能讓腿部有多餘寬松的視覺影響,所以能充分掩飾大腿部位,喜愛迷你裙的朋友,千萬別錯過!較長的上衣,能刻意遮住微突的小腹:較長的上衣,不論是T恤或襯衫,正好刻意的遮住微突的小腹,穿著此類上衣時,只需注意將露在裙或褲外的衣服下擺均勻整理好,即可達到又時髦又避免小腹突出的困境,何樂不為呢?較寬大或傘狀上衣可成功掩飾渾圓腰部:如果你只是腰部粗一點,不希望被人察覺到自己的小缺點時,別忘了趕快添購一件讓你穿起來既舒服又自在的寬上衣。寬上衣的質料不限,只要是與自己原有的服裝搭配得當的款式皆可,不過,需注意下半身最好選擇較合身的。此外,如果你個子較高,則可選擇寬大又長的上衣,如果你較嬌小,最好選擇剛好過腰的寬上衣,便可成功掩飾渾圓的腰部。背心式的長洋裝:解決胸圍過大的煩惱:豐滿的胸圍,是性感的象徵,但如果胸圍過大時,也會常常找不到合適又時尚的穿衣模式,不過,也別因此而氣餒,背心式或圍裙式的長洋裝,因可以搭配不同顏色的上衣,而適時造成前胸圍的視覺切割,使得胸圍看起來順暢恰好,選擇此類洋裝時需注意布料盡可能以平織布為主。時髦的寬長裙,能讓人看起來特別修長:穿著較寬線條的長裙,除了能讓你看起來更加優雅之外,還有明確的修飾修長功能,即使腿部肥胖,小腿略胖,腹部微突都可因寬長裙而改變視覺效果,喜好較年輕穿法的人可搭配較厚重或粗獷的皮鞋,或高筒布鞋等。合身直筒長裙:臀圍較大,個子矮小的人從此眉開眼笑:每年的流行趨勢里,總少不了長裙的作陪,即使今年流行較短的迷你裙,長裙的樣式,風貌也隨著年代而改變,但唯一不受趨勢影響的直筒合身長裙,卻一直因它適合各種身材為一般女性的最愛。小腿肥胖者的大好消息:香煙褲型,當一切身材比例都恰到好處時,最怕就是小腿肥胖,因為那會使一切的美感歸於平淡,而這樣的人,都適合穿著香煙褲型。香煙褲型的優點在於稍微寬松的褲型,但臀圍卻又合身,小腿部分將因褲型而顯得修長。通常香煙褲型多以斜紋布,丹寧布,棉質布,牛仔布為主,所以非常合適活潑帥氣,中性的打扮。PS:如果你的體型細小,你可以選擇顏色偏淺、質感強、有彈性、松緊適中、款式簡潔服裝。而避免選用色澤深沉,質地硬括,線條復雜的服裝。如果你身材矮胖,你不妨選擇質地柔軟重墜,花色素雅,腰身適合並有縱向感的服裝。而不宜穿質地粗厚,色彩熱烈,過於緊身或線條不流暢的服裝。如果你腰顯粗,可以藉助開衫掩飾。也可誇張上身和下擺,使腰相對顯細。如果你的腿較短,最好選擇連衣裙類,並將裙腰上提再用寬腰帶束腰。如果你的乳房過小,首先可以選擇加墊的胸罩,選擇上身柔軟寬松的束腰服裝顏色的搭配有了以上介紹,相信你也自信了不少,下面讓我們來談談色彩如何搭配。衣櫥里的服裝色:一類是基本色,一類是中性色中性色:的衣服是組成衣櫥的基礎。中性色和什麼色都配得起來,反復穿也不會讓人討厭。暗的(深的)中性色用於冬季服裝,淺的中性色用於夏季服裝。以黑白灰為主。中性色:黑色、藏青、灰色、綠棕色、駝色、深棕色、褐色、茶色;白色、淺灰、淡米黃、淡玫瑰紅、淡藍色、淺土黃、金黃色、乳白色、紅灰、肉色等。基本色:深紅色、紅色、群青、綠色、墨綠色、紫紅、草綠、朱紅、淺紫、淺朱紅、血牙色等。淺色與深色放在鄰近的部位會相互影響,使深色更深,淺色更淺。所以身材矮小的人不宜穿上、下裝顏色反差太大的服裝,以免破壞統一與和諧感,讓不很高大的身材被分割成不相稱的兩部分,失去平衡感。如果你個子矮小又不很臃腫,不妨選用亮麗、擴張感強的色彩幫助你恢復自信心。暖色如紅、黃、橙色,這種顏色給人熱情、自信、友愛、爽朗的感覺,有助結交朋友,增強自信,從而能夠擴大社交圈子。適合需要經常接觸人和特別講求人際關系的工作。相對而言,冷色及深色的衣服,如黑色、深啡色、深藍色等,能營造嚴肅氣氛,予人冷淡、神秘等感覺。這類顏色的衣服適宜出席重要會議,尤其是上司對下屬召開的會議,和發布政策時穿著,從而增加氣勢。中性顏色的衣服,包括啡色、米色、淺灰色等,可緩和緊張氣氛,達致平衡效果。對比色搭配:兩個相隔較遠的顏色相配,如:黃色與紫色,紅色與青綠色,這種配色比較強烈。兩個相對的顏色的配合,如:紅與綠,青與橙,黑與白等,補色相配能形成鮮明的對比,有時會收到較好的效果。黑白搭配是永遠的經典。近似色相配兩個比較接近的顏色相配,如:紅色與橙紅或紫紅相配,黃色與草綠色或橙黃色相配等。不是每個人穿綠色都能穿得好看的,綠色和嫩黃的搭配,給人一種很春天的感覺,整體感覺非常素雅。職業女性穿著職業女裝活動的場所是辦公室,低彩度可使工作其中的人專心致志,平心靜氣的處理各種問題,營造沉靜的氣氛。白色搭配:白色可與任何顏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也需費一番心思。紅白搭配是大膽的結合。上身著白色休閑衫,下身穿紅色窄裙,顯得熱情瀟灑。在強烈對比下,白色的分量越重,看起來越柔和。黑色搭配:黑色是個百搭百配的色彩,無論與什麼色彩放在一起,都會別有一番風情,和米色搭配也不例外!褐色搭配:與白色搭配,給人一種清純的感覺。褐色毛衣配褐色格子長褲,可體現雅緻和成熟。褐色厚毛衣配褐色棉布裙,表現出穿著者的特有個性。米色搭配:嚴謹的味道用米色也可以穿出來。一件淺米色的高領短袖毛衫,配上一條黑色的精緻西褲,穿上閃著光澤的黑色的尖頭中跟鞋子,將一位職業女性的專業感覺烘托得恰到好處。在或柔媚或熱烈的色彩中,米色是時尚美眉們常用的色彩。藍色搭配:在所有顏色中,藍色服裝最容易與其他顏色搭配。不管是近似於黑色的藍色,還是深藍色,都比較容易搭配,而且,藍色具有緊縮身材的效果,極富魅力。生動的藍色搭配紅色,使人顯得嫵媚、俏麗,但應注意藍紅比例適當。上身穿藍色外套和藍色背心,下身配細條紋灰色長褲,呈現出一派素雅的風格。因為,流行的細條紋可柔和藍灰之間的強烈對比,增添優雅的氣質。藍色與淡紫色捂配,給人一種微妙的感覺。1、上衣用淺色,下裙,褲用深色;2、同色調的衣服,上衣應用料厚重;3、選擇直身上衣,上衣衣袖不要太肥;4、別穿質地特硬的裙子,會看上去臃腫;5、脖子上加裝飾或戴耳環,有助增高;6、鞋子選高底或較適當,看上去較高;7、衣服裙子選擇豎條紋細條紋,效果較好;8、線條集中在胸前,顯得人較高;9、腿上絲襪用淺灰,淺黑色調,人顯高。呼呼!夠了吧
Ⅸ 【漢服】北宋時期女子穿著
宋朝建立於公元960年,統一的社會局面帶來了宋朝經濟的繁榮。「偃武修文」的基本國策,使程朱理學逐步居於統治地位,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人們的美學觀念也相應發生變化,服飾開始崇尚儉朴,重視沿襲傳統,樸素和理性成為宋朝服飾的主要特徵。
從衣服樣式來看,宋代最流行的女裝樣式有這么幾種:
一、普通MM服裝:上襦下裙
上衣大多為襖、襦、衫、背子、半臂等,下身為裙子、褲等。襦和襖是基本相似的衣著,形式比較短小,下身配裙子。顏色常以紅、紫為主,黃次之。貴者用錦、羅或加刺綉。一般婦女則規定不得用白色、褐色毛緞和淡褐色匹帛製作衣服。
襦裙的樣式和傳世作品《韓熙載夜宴圖》所描繪的大體相同。唯衣襟不拘規則,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數民族的影響。在裙子中間的飄帶上常掛有一個玉制的圓環飾物——「玉環綬」,用來壓住裙幅,使裙子在人體運動時不至於隨風飄舞而失優雅莊重之儀。
上襦多為大襟半臂,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徵是折襇很多。宋宮中的裙子褶更多而細密,稱為千褶裙。
裙子上的紋飾更是豐富多彩,有彩繪的,有染纈的,有作銷金刺綉的,有綴珍珠的……
裙子的色彩以鬱金香根染的黃色最為高貴;也有紅色裙,是歌舞伎穿的;而色彩艷麗的石榴裙最負盛名。老年婦女和農村女子多穿深色素裙。裙料多以紗羅為主,綉繪圖案或綴以珠玉,當時還出現了前後開衩的「旋裙」及相掩以帶束之的「趕上裙」(宋理宗時,宮中時興前後不縫合的拖地裙,名趕上裙)。
晉祠侍女像:穿襦裙、披帛、系玉環綬
宋代仕女圖之襦裙樣式
插簪釵、穿襦裙、披帛的婦女(宋人《妃子浴兒圖》)
宋代插簪釵首飾、穿短襦長裙的貴婦及穿袍的侍女(宋人《半閑秋興圖》)
二、貴族禮服
原宋代大袖衫、長裙、披帛是晚唐五代遺留下來的服式,在北宋年間依然流行,多為貴族婦女所穿,是一種禮服。雖然宋代,連宮中服裝也以窄袖為主,但寬衣大袖仍被視為華貴的標志。《宋史·輿服志》:「其常服,後妃大袖。」《朱子家禮》:「大袖,如今婦女短衫而寬大,其長至膝,袖長一尺二寸。」另註:「眾妾則以背子代大袖穿著這種服裝,必須配以華麗精緻的首飾,其中包括發飾、面飾、耳飾、頸飾和胸飾等。
三、普通便服:背子
最常見的宋代服裝是「背子」。背子的款式,以直領對襟為主,兩襟離異不縫合,亦不施襻紐,袖子可寬可窄;衣服的長度,有的在膝上、有的齊膝、有的到小腿、有的長及腳踝;衣服兩側開衩,或從衣襟下擺至腰部,或一直高到腋下,也有索性不開衩的款式。
在同一個時代,背子被男女老少不分尊卑貴賤地喜愛,實在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
宋時女子穿背子的有皇室的後妃、公主,也有朝廷命婦;有尋常人家的女子,也有教坊、街巷的歌舞伎,背子是宋代婦女的常服。
在題為《瑤台步月圖》的畫作中,穿著背子的女子盡顯文靜優雅,河南禹縣白沙宋墓出土壁畫上的女伎也穿著背子,山西晉祠泥塑中也有穿背子的侍女。(宋朝男子也穿背子,就不在此貼中說了)
背子的廣泛穿著,與宋代的文化密不可分。從造型上看,這種衣服的廓形直直的,把人的身體裹成一個圓筒,沒有曲線,與袒領、闊裙、輕紗罩體大袖衫的唐服有著鮮明的區別。比較起來,唐人的服裝更加張揚,而宋人的服裝卻顯得含蓄、內斂,有一種禁慾傾向。
著直領對襟窄袖背子的宋代婦女形象
身分較低的勞作婦女,如仆佣、侍女等人,所穿的背子較短,上層社會的女子,所穿背子較長。
穿背子的貴婦(宋人《瑤台步月圖》)
穿背子的雜劇女演員(宋人《雜劇人物圖》)
太原市晉祠聖母殿北宋彩塑侍女立像(左邊兩位穿襦裙披帛,右邊的穿的就是背子)
太原市晉祠聖母殿北宋彩塑侍女立像,梳盤髻,穿衫裙、背子
宋代婦女居家服飾形象(選自沈從文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
四、宋代皇後禮服:褘衣
宋代,皇後在受冊封、朝會等重大的禮儀場合穿褘衣。
褘衣是上衣下裳連成一體的連體式服裝,用以象徵女子在感情上的專一。其制為深清色、五彩翟紋。領、袖、裾都紅色雲龍紋樣的鑲緣。穿著這種服裝,必須戴鳳冠,內穿青紗中單,腰飾深青蔽膝。另掛白玉雙佩及玉綬環等飾物,下穿青襪青舄。
與之相配套的是華美的九龍四鳳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12枝,並在冠的左右各有兩個葉狀飾物,稱為博鬢或掩鬢。
戴龍鳳珠翠冠、穿褘衣的皇後(南薰殿舊藏《歷代帝王像》)
皇帝冕服圖/皇後褘衣圖(選自聶崇義《三禮圖》)
五、勞動婦女的服飾
宋代的社會生活已經非常豐富了,各種身份的人,從官宦、商販、醫生、農民、車夫、僧道,到士人、船工、藝人……在服飾上都有區別。有穿袍衫的,有披背子的;有梳髻的,有裹巾子的;有較齊整的,也有較隨意的。
穿長褲的勞動婦女(傳王居正《紡車圖》局部)宋太平街景圖宋太平街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