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坂東玉三郎的求學中國
舞台上的「坂東版」杜麗娘出神入化,地道的蘇白、純正的崑腔、恰到好處的節奏,婉轉動人,但事實上,就在兩年前,坂東玉三郎還是一句中文都不會、一點崑曲基礎都沒有。坂東玉三郎說起自己結緣崑曲和《牡丹亭》的前後,覺得多少有些陰差陽錯。「其實,我最早是被牡丹亭的故事吸引,我喜歡這個美麗的關於夢的故事,我想把它帶回日本,移植到歌舞伎表演。」2007年,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幫助和安排下,坂東玉三郎來到中國觀看崑曲《牡丹亭》,在蘇州,他對崑曲名家張繼青的表演「一見鍾情」,於是開始跟隨張繼青學習昆劇杜麗娘的表演技巧。
在蘇昆學習時間日久,坂東玉三郎被這門古老的中國戲曲藝術深深牽絆,蘇州昆劇院朝夕相處的夥伴們開玩笑說,與其把《牡丹亭》移植到歌舞伎,不如就自己演昆劇吧。坂東玉三郎回想起這些說,「當時不知道怎麼了,自己就心動了,於是說,那就合作演一出吧。」
中日版《牡丹亭》於是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張繼青特地灌錄了唱詞和念白,寄到日本讓坂東玉三郎學習。而為了學會這門全新的藝術,對中文一竅不通的坂東玉三郎採用注音法進行記憶,並對照錄像中的口型反復練習。每天,他都要打一個半小時的國際長途電話給導演,請導演為他講解每一句唱詞的意思。而進入排練場合成的時候,他硬是用「耳朵」記住了柳夢梅扮演者俞玖琳表演的每一個細節,以使自己和他在台上的合作「天衣無縫」。
更讓中方工作人員驚異的是,坂東玉三郎還翻出了《論語》、《孟子》和《老子》、《莊子》,一本一本地讀,他說,他就是要加深下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張繼青對此感慨萬千,她說:「坂東玉三郎是一個了不起的演員,他對藝術非常執著,自我要求非常嚴格。他的表演,讓身邊其他演員都顯得渺小。」但坂東玉三郎則顯得異常謙虛:「我只是一個初學者,只能是努力而又努力地想辦法接近它,但距離表現崑曲之美的要求,還差得很遠。」
2008年3月6日至25日,坂東玉三與中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合作的中日版崑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楊貴妃》在京都南座公演20場,並在同年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廣大戲樓演出10場,開創了中日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在中日版崑曲《牡丹亭》執行導演靳飛看來,這也是此版《牡丹亭》最大的亮點,「坂東的演出使這一經典煥發出獨特的美感,崑曲的舞台魅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一個不會中文的日本人能喜歡上中國古典藝術,而且能透徹地理解劇中唱詞的意義,唱念都做到完美,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中國文化的魅力無法阻擋。
在研究昆劇、京劇的同時,玉三郎也十分愛好中國的文學與電影,《論語》《孟子》和《老子》《莊子》,他是一本一本地讀,還笑說看不懂哪行就先空著,等找到老師再看。當他讀完時,頗有感慨的說:我好像有點懂杜麗娘的心態了。在電影方面,除了一些戲劇電影,被歌舞伎藝術暈染了半個世紀,坂東玉三郎的舉手投足都有著優雅的氣息,他談吐悠緩,分寸有致,始終帶著淡淡的微笑,即使神韻間難免有女性化的痕跡,但卻絕不會讓人有任何齷齪的想法。和他交往過的人,都說這是一個無比純凈的人,無論是舞台上還是生活中。平時的日子,坂東除了白天在排練廳度過,晚上在劇場演出,臨睡前半個小時接受專業醫師的按摩,幾乎沒有任何個人生活和社會活動。
作為日本最好的歌舞伎藝術大師,他在日本幾乎人盡皆知,地位尊崇。而作為這門日本傳統藝術的代表人物,坂東並沒有滿足於這個傳統的舞台。他多次走出日本,走出東方,和西方藝術進行融合。他和現代舞大師貝嘉合作,和中國大提琴家馬友友合作巴赫靈感音樂電影中的第五部作品《追尋希望》。坂東玉三郎說,他從未想過要改變歌舞伎的傳統,但他只是希望實現東西方文化的互融,超越文化的界限,讓更多人了解歌舞伎藝術。 很多看過坂東玉三郎表演的中國觀眾說,看過了他那種美,終於了解了梅蘭芳的美。而事實上,坂東玉三郎半生都痴迷梅蘭芳,他和梅蘭芳的淵源更可延續到父輩。
許多人認為,坂東玉三郎的扮相與我國的京劇大師梅蘭芳相似。事實上他也確實與中國文化有不解之緣。早在上世紀20年代,坂東的祖父十三世守田勘彌就與訪日的中國京劇大師梅蘭芳同台演出,守田家族也因此與京劇結緣。坂東玉三郎年少時,便常常聽父親談起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大師,因此從小就深受梅蘭芳影響。他不僅在家中掛著梅蘭芳的劇照,還閱讀了大量與梅蘭芳有關的資料。20歲時,父親問他將來想演什麼,坂東玉三郎答道:「除了歌舞伎,還想演京劇《楊貴妃》。」幼小的坂東玉三郎當時遭到了父親的呵斥,認為他信口開河,但是這沒有阻擋他追尋梅蘭芳足跡的想法。1987年,坂東玉三郎專程到北京,向梅蘭芳之子梅葆玖學習了京劇《貴妃醉酒》,把其中的台步和水袖,應用到了他後來出演的歌舞伎《玄宗與楊貴妃》中。時隔22年,坂東玉三郎又和中國戲曲結緣。他甚至笑說:「當初,梅蘭芳學習昆劇以滋養京劇,現在我卻把從梅葆玖那裡學習得來的京劇元素再還給崑曲,這確實很有意思。」而對於梅蘭芳,他至今仍然有著特殊的感情:「梅蘭芳當年對我們家族乃至對於日本歌舞伎界的影響,延續了幾十年,至今仍在。」時隔22年,坂東玉三郎又和水磨崑曲結緣,令人驚奇的是,在那張塗著日本歌舞伎特有的厚厚白粉妝容的杜麗娘的臉孔下,竟在眉來眼去間,水袖翻飛中讓觀眾找到了當年梅蘭芳大師留下的神態……難怪戲曲專家章詒和觀賞之後也不禁贊嘆 ——「梅蘭芳的精神在日本」。 崑曲融入日本美
這次的《牡丹亭》採用「全男旦」的形式,坂東玉三郎將攜兩名中國青年男旦飾演杜麗娘。其中坂東出演《驚夢》、《離魂》兩折,中國國家京劇院的劉錚出演《寫真》,《游園》則由正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就讀的董飛擔綱。
「玉三郎對兩位中國青年男旦的培養不僅限於戲,更有對男旦的嚴格、特殊的要求。」著名崑曲藝術家許鳳山表示,能看到從前男旦「以老帶新」的傳統在玉三郎和兩位中國青年男旦之間變成現實,中國戲曲的傳統在此次中日藝術家的合作中得到延續,讓人感到欣慰。
作為參演的另一方,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表示,與青春版《牡丹亭》相比,中日版《牡丹亭》更向傳統回歸。「坂東玉三郎並不是用歌舞伎的東西來改造崑曲,而是認真地按照崑曲的套路演崑曲。」蔡少華說。
坂東玉三郎說,相對於場面宏大的歌舞伎表演,崑曲的表演空間更小,藝術品格也更加內斂,但卻具有極大的張力和藝術感染力,這使他在演出中甘願卸下多年的歌舞伎表演經驗,一心向崑曲的傳統表演方式回歸。
然而,玉三郎並不僅僅是依葫蘆畫瓢,而是多方面吸取營養來塑造心中完美的杜麗娘。他的演唱多使用頭腔共鳴,近於程硯秋的「腦後音」,而身段富於舞蹈的造型美,也與程派風格極為相似。在《離魂》一折中,他為杜麗娘加上了在臨死前向母親再拜的動作,又將母親和春香輕輕推開。在靳飛看來,玉三郎在《牡丹亭》中融入的「日本美」,獨具匠心。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兩大文化遺產碰撞出新火花
今年3月6日至25日,中日版《牡丹亭》曾在日本京都南座劇場公演20場,獲得巨大成功。演出場場爆滿,每場演出結束後,觀眾都報以20多分鍾持續不斷的掌聲,平均每場演出要謝幕4次。擁有600年歷史的中國崑曲,在作為歌舞伎發源地的南座劇場大放異彩,吸引了許多日本觀眾的目光。
「坂東玉三郎使崑曲的欣賞群體走出了華語人群。在日本的演出,使很多日本觀眾接觸到了我們的藝術。」蔡少華說。作為崑曲的國際傳承人和推廣人,坂東玉三郎正在推動中國崑曲走向世界——這也是中日版《牡丹亭》在演出之外更加深遠的意義。
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廣會館的演出中,由坂東玉三郎親自指導蘇州昆劇院青年演員周雪峰排演的歌舞伎《楊貴妃》也將同時上演。歌舞伎《楊貴妃》將使用中文唱詞,由中國演員演唱,同時由中國演奏員使用中國樂器伴奏。這是日本歌舞伎誕生400年來,首次使用非日語唱詞為演出伴唱,並由非日籍演員承擔演出任務。
崑曲和歌舞伎這兩大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在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第三十個夏天,在北京古老的戲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B. 坂東玉三郎出演了哪些作品
坂東 玉三郎 ばんどうたまさぶろう TAMASUBURO BANDO 代數:五代目 屋號:大和屋 定紋:花かつみ、のし菱 生辰:昭和25年(1950) 4月 25日 本名:守田 親市 出身:東京都 血型:B型 [編輯本段]曾獲獎項 1970年(昭和45年)3月:芸術選奨新人賞受賞 1971年(昭和46年)ゴールデンアロー賞 1981年(昭和56年)松尾芸能優秀賞 1985年(昭和60年)1月:第三回都民文化栄譽賞受賞 1991年(平成3年)仏シュバリエ勲章中國文化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號 1992年(平成4年)泉鏡花文學獎特別獎 [編輯本段]相關書籍 『真夜中のノート』(サンリオ) 『玉三郎の邦楽ジョッキー』(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玉三郎舞台の夢』(新書館) [編輯本段]寫真集 『女形玉三郎』(講談社) 『玉三郎』(婦人畫報社) 『坂東玉三郎-冬の旅ヨーロッパ古都を歩いて』(講談社) 『坂東玉三郎の世界』(朝日新聞社) 『坂東玉三郎ONNAGATA』(平凡社) 『ナスターシャ』(ぴあ) 『坂東玉三郎の宇宙』(ダンスマガジン増刊新書館) 『山鹿八千代座坂東玉三郎華麗に舞う』(NTT出版) 『監督坂東玉三郎夢の女』(NTT出版) 『坂東玉三郎ひかりの中で』(松竹) [編輯本段]ビデオ作品集 『坂東玉三郎舞踴集』10巻 『東京蜃気樓』(イメージファクトリーアイエム) [編輯本段]後援會 坂東玉三郎メンバーズ TEL 03-3543-7701 〒104-0045 中央區築地4-3-4 第二アワヤビル5F [編輯本段]詳細資料 日本歌舞伎演員,女形 出生於料亭家庭,幼年時因為歌舞伎演出吸引而立志從藝。 昭和32年12月以『寺子屋』的小太郎役初登台,39年6月以十四代守田勘彌的養子身份,在歌舞伎座上演的『心中刃は氷の朔日(しんじゅうやいばはこおりのついたち)』後襲名五代目坂東玉三郎。 作為傑出的歌舞伎演員,克服疾病等諸多困難,磨練升華技藝,當之無愧的成為一代藝術大師,有著「歌舞伎的奇跡」的贊譽。在美國,英國,法國,歐洲,中國台北等進行的海外公演,使世界了解到歌舞伎藝術的魅力。 不僅在歌舞伎方面造詣頗深,還廣泛涉足各個藝術領域,舞蹈,演奏,電影,舞台劇,其導演的電影曾入圍柏林電影節。 2008年3月6日至25日,坂東玉三與中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合作的中日版崑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楊貴妃》在京都南座公演20場,並在同年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廣大戲樓演出10場,開創了中日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在中日版崑曲《牡丹亭》執行導演靳飛看來,這也是此版《牡丹亭》最大的亮點,「坂東的演出使這一經典煥發出獨特的美感,崑曲的舞台魅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一個不會中文的日本人能喜歡上中國古典藝術,而且能透徹地理解劇中唱詞的意義,唱念都做到完美,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中國文化的魅力無法阻擋 許多人認為,坂東玉三郎的扮相與我國的京劇大師梅蘭芳相似。事實上他也確實與中國文化有不解之緣。 他生於日本歌舞伎世家,其祖父曾與梅蘭芳同台演出。幼時的玉三郎就常常聽父親講述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對中國戲曲和文化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7年,已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男旦)的玉三郎專程來到北京,向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在這個過程中,他得知《醉酒》深受崑曲影響,而崑曲產生的時間,與日本的能樂和歌舞伎差不多。從此,他對崑曲產生了濃厚興趣。2007年,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支持下,玉三郎來到蘇州,觀看原汁原味的崑曲《牡丹亭》,並向中國崑曲名家張繼青學習「杜麗娘」一角。 《牡丹亭》幾乎是每個崑曲旦角演員的必修課,但真正能演好杜麗娘的少之又少,直到今天只有梅蘭芳、蔡瑤銑、華文漪、張繼青等少數幾人得到認可。為了演好《牡丹亭》,坂東玉三郎很早就開始了解中國文化,他讀了《論語》、《孟子》、《莊子》和《老子》,幾乎每天打一個半小時的國際長途電話到北京,讓靳飛給他講解《牡丹亭》每一句唱詞的意思。 對於一個不會中文的日本人來說,學習崑曲的最難之處莫過於語言的掌握。為了學習蘇州話,玉三郎對照張繼青灌錄的唱詞和念白,用注音法強行記憶,反復練習,家裡的電視總是在播放張繼青的口型錄像。為了在演出中為杜麗娘配上一副圓潤的嗓音,已經20年不食肉的玉三郎特意「開戒」吃肉。 在看了玉三郎版的杜麗娘之後,張繼青感慨道:「坂東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演員,他在台上的表演讓其他的演員都顯得生嫩了。」 「是哪處曾相見,相看儼然」 傳統崑曲也可融入「日本美」 這次的《牡丹亭》採用「全男旦」的形式,坂東玉三郎將攜兩名中國青年男旦飾演杜麗娘。其中坂東出演《驚夢》、《離魂》兩折,中國國家京劇院的劉錚出演《寫真》,《游園》則由正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就讀的董飛擔綱。 「玉三郎對兩位中國青年男旦的培養不僅限於戲,更有對男旦的嚴格、特殊的要求。」著名崑曲藝術家許鳳山表示,能看到從前男旦「以老帶新」的傳統在玉三郎和兩位中國青年男旦之間變成現實,中國戲曲的傳統在此次中日藝術家的合作中得到延續,讓人感到欣慰。 作為參演的另一方,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表示,與青春版《牡丹亭》相比,中日版《牡丹亭》更向傳統回歸。「坂東玉三郎並不是用歌舞伎的東西來改造崑曲,而是認真地按照崑曲的套路演崑曲。」蔡少華說。 坂東玉三郎說,相對於場面宏大的歌舞伎表演,崑曲的表演空間更小,藝術品格也更加內斂,但卻具有極大的張力和藝術感染力,這使他在演出中甘願卸下多年的歌舞伎表演經驗,一心向崑曲的傳統表演方式回歸。 然而,玉三郎並不僅僅是依葫蘆畫瓢,而是多方面吸取營養來塑造心中完美的杜麗娘。他的演唱多使用頭腔共鳴,近於程硯秋的「腦後音」,而身段富於舞蹈的造型美,也與程派風格極為相似。在《離魂》一折中,他為杜麗娘加上了在臨死前向母親再拜的動作,又將母親和春香輕輕推開。在靳飛看來,玉三郎在《牡丹亭》中融入的「日本美」,獨具匠心。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兩大文化遺產碰撞出新火花 今年3月6日至25日,中日版《牡丹亭》曾在日本京都南座劇場公演20場,獲得巨大成功。演出場場爆滿,每場演出結束後,觀眾都報以20多分鍾持續不斷的掌聲,平均每場演出要謝幕4次。擁有600年歷史的中國崑曲,在作為歌舞伎發源地的南座劇場大放異彩,吸引了許多日本觀眾的目光。 「坂東玉三郎使崑曲的欣賞群體走出了華語人群。在日本的演出,使很多日本觀眾接觸到了我們的藝術。」蔡少華說。作為崑曲的國際傳承人和推廣人,坂東玉三郎正在推動中國崑曲走向世界——這也是中日版《牡丹亭》在演出之外更加深遠的意義。 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廣會館的演出中,由坂東玉三郎親自指導蘇州昆劇院青年演員周雪峰排演的歌舞伎《楊貴妃》也將同時上演。歌舞伎《楊貴妃》將使用中文唱詞,由中國演員演唱,同時由中國演奏員使用中國樂器伴奏。這是日本歌舞伎誕生400年來,首次使用非日語唱詞為演出伴唱,並由非日籍演員承擔演出任務。 崑曲和歌舞伎這兩大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在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第三十個夏天,在北京古老的戲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C. 求坂東玉三郎先生的資料
簡介 坂東 玉三郎 ばんどうたまさぶろう TAMASUBURO BANDO 代數:五代目 屋號:大和屋 定紋:花かつみ、のし菱 生辰:昭和25年(1950) 4月 25日 本名:守田 親市 出身:東京都 血型:B型 [編輯本段]曾獲獎項 1970年(昭和45年)3月:芸術選奨新人賞受賞 1971年(昭和46年)ゴールデンアロー賞 1981年(昭和56年)松尾芸能優秀賞 1985年(昭和60年)1月:第三回都民文化栄譽賞受賞 1991年(平成3年)仏シュバリエ勲章中國文化大學名譽文學博士號 1992年(平成4年)泉鏡花文學獎特別獎 [編輯本段]相關書籍 『真夜中のノート』(サンリオ) 『玉三郎の邦楽ジョッキー』(日本放送出版協會) 『玉三郎舞台の夢』(新書館) [編輯本段]寫真集 『女形玉三郎』(講談社) 『玉三郎』(婦人畫報社) 『坂東玉三郎-冬の旅ヨーロッパ古都を歩いて』(講談社) 『坂東玉三郎の世界』(朝日新聞社) 『坂東玉三郎ONNAGATA』(平凡社) 『ナスターシャ』(ぴあ) 『坂東玉三郎の宇宙』(ダンスマガジン増刊新書館) 『山鹿八千代座坂東玉三郎華麗に舞う』(NTT出版) 『監督坂東玉三郎夢の女』(NTT出版) 『坂東玉三郎ひかりの中で』(松竹) [編輯本段]ビデオ作品集 『坂東玉三郎舞踴集』10巻 『東京蜃気樓』(イメージファクトリーアイエム) [編輯本段]後援會 坂東玉三郎メンバーズ TEL 03-3543-7701 〒104-0045 中央區築地4-3-4 第二アワヤビル5F [編輯本段]詳細資料 日本歌舞伎演員,女形 出生於料亭家庭,幼年時因為歌舞伎演出吸引而立志從藝。 昭和32年12月以『寺子屋』的小太郎役初登台,39年6月以十四代守田勘彌的養子身份,在歌舞伎座上演的『心中刃は氷の朔日(しんじゅうやいばはこおりのついたち)』後襲名五代目坂東玉三郎。 作為傑出的歌舞伎演員,克服疾病等諸多困難,磨練升華技藝,當之無愧的成為一代藝術大師,有著「歌舞伎的奇跡」的贊譽。在美國,英國,法國,歐洲,中國台北等進行的海外公演,使世界了解到歌舞伎藝術的魅力。 不僅在歌舞伎方面造詣頗深,還廣泛涉足各個藝術領域,舞蹈,演奏,電影,舞台劇,其導演的電影曾入圍柏林電影節。 2008年3月6日至25日,坂東玉三與中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合作的中日版崑曲《牡丹亭》及歌舞伎《楊貴妃》在京都南座公演20場,並在同年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廣大戲樓演出10場,開創了中日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在中日版崑曲《牡丹亭》執行導演靳飛看來,這也是此版《牡丹亭》最大的亮點,「坂東的演出使這一經典煥發出獨特的美感,崑曲的舞台魅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一個不會中文的日本人能喜歡上中國古典藝術,而且能透徹地理解劇中唱詞的意義,唱念都做到完美,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中國文化的魅力無法阻擋 許多人認為,坂東玉三郎的扮相與我國的京劇大師梅蘭芳相似。事實上他也確實與中國文化有不解之緣。 他生於日本歌舞伎世家,其祖父曾與梅蘭芳同台演出。幼時的玉三郎就常常聽父親講述中國京劇和梅蘭芳,對中國戲曲和文化懷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87年,已是日本歌舞伎著名女形(男旦)的玉三郎專程來到北京,向梅葆玖學習京劇《貴妃醉酒》的台步、甩袖程式。在這個過程中,他得知《醉酒》深受崑曲影響,而崑曲產生的時間,與日本的能樂和歌舞伎差不多。從此,他對崑曲產生了濃厚興趣。2007年,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的支持下,玉三郎來到蘇州,觀看原汁原味的崑曲《牡丹亭》,並向中國崑曲名家張繼青學習「杜麗娘」一角。 《牡丹亭》幾乎是每個崑曲旦角演員的必修課,但真正能演好杜麗娘的少之又少,直到今天只有梅蘭芳、蔡瑤銑、華文漪、張繼青等少數幾人得到認可。為了演好《牡丹亭》,坂東玉三郎很早就開始了解中國文化,他讀了《論語》、《孟子》、《莊子》和《老子》,幾乎每天打一個半小時的國際長途電話到北京,讓靳飛給他講解《牡丹亭》每一句唱詞的意思。 對於一個不會中文的日本人來說,學習崑曲的最難之處莫過於語言的掌握。為了學習蘇州話,玉三郎對照張繼青灌錄的唱詞和念白,用注音法強行記憶,反復練習,家裡的電視總是在播放張繼青的口型錄像。為了在演出中為杜麗娘配上一副圓潤的嗓音,已經20年不食肉的玉三郎特意「開戒」吃肉。 在看了玉三郎版的杜麗娘之後,張繼青感慨道:「坂東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演員,他在台上的表演讓其他的演員都顯得生嫩了。」 「是哪處曾相見,相看儼然」 傳統崑曲也可融入「日本美」 這次的《牡丹亭》採用「全男旦」的形式,坂東玉三郎將攜兩名中國青年男旦飾演杜麗娘。其中坂東出演《驚夢》、《離魂》兩折,中國國家京劇院的劉錚出演《寫真》,《游園》則由正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就讀的董飛擔綱。 「玉三郎對兩位中國青年男旦的培養不僅限於戲,更有對男旦的嚴格、特殊的要求。」著名崑曲藝術家許鳳山表示,能看到從前男旦「以老帶新」的傳統在玉三郎和兩位中國青年男旦之間變成現實,中國戲曲的傳統在此次中日藝術家的合作中得到延續,讓人感到欣慰。 作為參演的另一方,蘇州昆劇院院長蔡少華表示,與青春版《牡丹亭》相比,中日版《牡丹亭》更向傳統回歸。「坂東玉三郎並不是用歌舞伎的東西來改造崑曲,而是認真地按照崑曲的套路演崑曲。」蔡少華說。 坂東玉三郎說,相對於場面宏大的歌舞伎表演,崑曲的表演空間更小,藝術品格也更加內斂,但卻具有極大的張力和藝術感染力,這使他在演出中甘願卸下多年的歌舞伎表演經驗,一心向崑曲的傳統表演方式回歸。 然而,玉三郎並不僅僅是依葫蘆畫瓢,而是多方面吸取營養來塑造心中完美的杜麗娘。他的演唱多使用頭腔共鳴,近於程硯秋的「腦後音」,而身段富於舞蹈的造型美,也與程派風格極為相似。在《離魂》一折中,他為杜麗娘加上了在臨死前向母親再拜的動作,又將母親和春香輕輕推開。在靳飛看來,玉三郎在《牡丹亭》中融入的「日本美」,獨具匠心。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兩大文化遺產碰撞出新火花 今年3月6日至25日,中日版《牡丹亭》曾在日本京都南座劇場公演20場,獲得巨大成功。演出場場爆滿,每場演出結束後,觀眾都報以20多分鍾持續不斷的掌聲,平均每場演出要謝幕4次。擁有600年歷史的中國崑曲,在作為歌舞伎發源地的南座劇場大放異彩,吸引了許多日本觀眾的目光。 「坂東玉三郎使崑曲的欣賞群體走出了華語人群。在日本的演出,使很多日本觀眾接觸到了我們的藝術。」蔡少華說。作為崑曲的國際傳承人和推廣人,坂東玉三郎正在推動中國崑曲走向世界——這也是中日版《牡丹亭》在演出之外更加深遠的意義。 5月6日至15日在北京湖廣會館的演出中,由坂東玉三郎親自指導蘇州昆劇院青年演員周雪峰排演的歌舞伎《楊貴妃》也將同時上演。歌舞伎《楊貴妃》將使用中文唱詞,由中國演員演唱,同時由中國演奏員使用中國樂器伴奏。這是日本歌舞伎誕生400年來,首次使用非日語唱詞為演出伴唱,並由非日籍演員承擔演出任務。 崑曲和歌舞伎這兩大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在中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的第三十個夏天,在北京古老的戲台上,碰撞出新的火花。
D. 董飛的人物生平
1996-2002年就讀於陝西安康中學;
2002-2006年就讀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日本語系,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6年至今就讀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專業戲劇戲曲學,研究方向中日戲劇對比和戲曲美學;
2006年8月20日拜師梅蘭芳大師親傳弟子、梅派名家李毓芳老師為師;
2007年9月作為特邀戲曲指導參加中央芭蕾舞團一級編導舒均均代表作五步曲芭蕾舞劇《光》,指導《梁祝》芭蕾男旦表演;
2007年9月進入電影《梅蘭芳》劇組並在《一屢麻》中飾演丫鬟春蘭;
2007年10月和崑曲大師張繼青先生學習崑曲《牡丹亭》;
2007年11月正式參加中日版崑曲《牡丹亭》排練;
2008年2月27日隨蘇州昆劇院赴日本京都開始在南座劇場為期25天的公演,場場爆滿,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
2007年,日本國寶級歌舞伎大師坂東玉三郎來華訪問,這位被日本人稱為歌舞伎「奇跡」的戲劇大師,傾情於中國傳統戲曲的傑出代表——崑曲,並希望尋找到一位中國的男旦與其共演一段 《牡丹亭》。年輕的董飛在這次的演出中脫穎而出。
那時,董飛還是中國藝術研究院的在讀戲劇學碩士。從眾多的候選演員中勝出之後,他被安排在蘇州昆劇院開始接受近一年的崑曲培訓。2008年3月6日到26日,《牡丹亭》在日本京都連演近1個月,6萬張票在全團出征日本前就已經全部售空,並創下了中國劇團在日本演出的最高價。於是,董飛覺得,自己為男旦藝術所承受的一切辛勞怨悶,在挑簾亮相的一剎那都不再重要了。
男旦演員,作為這樣一種精緻的存在,在當代社會的確是可遇不可求的。或許男旦的發展應該順其自然,但無論是男旦還是女旦,只要經得起舞台和觀眾的檢驗,就是好旦角,就有其存在和發展的道理。面對董飛,記者懷著期待,相信觀眾們也懷著同樣的期待。
E. 從古至今,除了四大名旦之外,還有哪些男旦是唱京劇的或崑曲的。(包括現在的,都有哪些)
當代的年輕男旦比較有名的有 胡文閣(梅葆玖大師的弟子) 劉錚(主攻張派) 董飛(京劇兼崑曲)還有楊磊,著重介紹一下楊磊,這是新中國京劇界唯一一個經歷過科班訓練的男旦。現在在國家京劇院工作,主攻程派青衣,頗有趙老(趙榮琛)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