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胡佛總統和聯邦調查局的那個胡弗是同一個人嗎
不是,基本上沒有關系
赫伯特·C·胡佛:是美國第31位總統,生於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3日去世。父親是傑西·克拉克·胡佛,有兩個孩子。
參考資料:
美國聯邦調查局,是世界著名的美國最重要的情報機構之一,隸屬於美國司法部,英文縮寫FBI。「FBI」不僅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縮寫,還代表著該局堅持貫徹的信條——忠誠(Fidelity)、勇敢(Bravery)和正直(Integrity),象徵聯邦警察。
FBI的任務是調查反聯邦法罪犯,支持法律,保護美國,調查來自於外國的情報和恐怖活動,在領導階層和法律方面執行。對聯邦、州、當地和國際機構提供幫助,同時在響應公眾需要和忠實於美國憲法的前提下履行職責。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聯邦調查局
『貳』 J·埃德加·胡佛與胡佛總統有什麼關系
沒有任何關系,赫伯特胡佛總統離任後一次去加拿大,服務員看他姓胡佛,問他是否是fbi局長埃德加胡佛的親屬,胡佛否定了這一點
『叄』 胡佛總統哪個黨派的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1874年8月10日——1964年10月20日)美國第31任總統(1929年3月4日--1933年3月3日)。
1928年6月,在密蘇里州堪薩斯城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胡佛經第一輪投票就以絕對優勢獲得提名,參加總統競選。
1929年3月4日是共和黨人胡佛宣誓就任總統的日子。胡佛成為第一個出生於密西西比河西部地區的總統。
『肆』 如何全面的評價胡佛總統
胡佛是一位能力一般的總統,在大蕭條面前束手無策,一無建樹。但是胡佛在此前與此後的成就卻更為輝煌。
「除了赫伯特·胡佛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美國人曾聽到過更熱烈的贊頌或更尖刻的批評。」 赫伯特·胡佛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舉辦的胡佛生平展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白。「他在1928年以壓倒優勢當選美國第31任總統,然而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這位世界聞名的英雄竟在自己的國土上變成了替罪羊。時至今日,人們仍不免將胡佛與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大蕭條聯系一起,它讓幾百萬美國人丟了飯碗。」
美國總統胡佛一向自以為是地堅持:「美國的基本企業,是立足於健全與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危機只是暫時的,「繁榮就在眼前」。他實行了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沒有提出力挽狂瀾的對策,反而堅決地阻止國家提供對付危機的福利補償。呼籲勞資雙方在「自願合作」的基礎上解決經濟問題。於是,當城裡的工人因無力付錢而在飢饉中度日時,農民們卻因牲畜滿欄、穀物滿倉而失望。因為他們既無力將它們賣掉,也無力繼續對它們進行飼養和保存。
但是,以當代美國經濟學派默里·N.羅斯巴德(其代表作是《美國大蕭條》,謝華育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3年中文版)為首的新的經濟學派認為,胡佛政府對於經濟危機的政策並非「自由放任」,而是強制干涉給私營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胡佛對經濟的干預包括抬高工資率和物價、擴張信貸、扶持瀕臨破產的企業和增加政府開支(如對失業人口進行經濟補貼,為公共工程融資等)。正是政府的過多干涉和對私營產值的掠奪,才導致經濟危機形勢愈益嚴重。他的新政是羅斯福新政的前導。他強調,「在一個崩潰的時代,僅僅亡羊補牢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徹底擺脫政府對經濟的規劃,使政府完全遠離貨幣供給和經濟領域,這樣我們才能走進一個以企業為主導,真正自由而無阻礙的市場經濟。」
拋開那一段短暫而艱難的白宮歲月,胡佛的一生還是多姿多彩的。正如胡佛總統博物館所述:「胡佛作為一名采礦工程師享譽世界。全世界都感激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是他在第一次世界戰期間及戰後為被戰爭蹂躪的歐洲提供了糧食。」
胡佛作為美國近代的一位總統,在美國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他著有《對自由的挑戰》(1934年)、《持久和平的問題》(1942年)、《持久和平的基礎》、《回憶錄》(三卷,1951年至1952)和《美國史詩》(四卷,1959年至1964)等書。他還將大量的文物、資料、古玩等捐獻給母校,供建立胡佛研究所之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文獻資料和物品是他在天津生活期間的實物和文件。這里是美國人了解中國和亞洲的基地。歷經幾十年,它在美國國會和政府中擁有大量的會員,在美國主流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美國參眾兩院,凡涉及中國的問題,都要來咨詢胡佛研究所。
『伍』 埃德加·胡佛的個人生活
性取向
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和副局長克萊德·托爾森。胡佛終身未娶,而至少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有關於他是同性戀的傳聞。聯邦調查局的副局長同時也是胡佛的繼任者克萊德·托爾森被認為是他的同性情人。
一些傳記作者曾澄清胡佛同性戀謠傳,特別認為與托爾森發生關系不太可能,而其他人則認為兩人的戀情極有可能甚至是「確信無疑」的,還有一些人提到了謠言,卻沒有表達立場。胡佛將托爾森描述成他的「另一個自我」(alter ego):一個不僅可以在白天親密無間的工作,而且可以一起吃飯,去夜店以及度假的人。兩人之間極度親密的關系常常被拿來當作兩人戀人關系的證據,盡管一些了解他們的聯邦調查局雇員,例如馬克·費爾特(Mark Felt),說這種關系僅僅是兄弟情誼。
托爾森繼承了胡佛的房產,並搬入其中,並接過了覆蓋在胡佛靈柩上的美國國旗。托爾森在國會公墓(Congressional Cemetery)的墓地於胡佛的僅有數碼之遙。
羅伊·科恩律師,曾在50年代協助胡佛調查共產主義者,他本人也是一個未公開身份的同性戀者,認為胡佛對自己的性慾十分恐懼,以至於不能嘗試擁有正常的性生活或感情生活。據傳科恩曾稱穿女裝的胡佛為「瑪麗」(Mary)。
在其1993年的傳記《官方的及秘密的:胡佛的隱秘生活》( Official and Confidential: The Secret Life of J Edgar Hoover), 安東尼·薩默斯引用了目擊者蘇珊·羅森蒂爾(Susan Rosenstie)的話,她稱曾看到過胡佛在20世紀50年代時著異性裝扮,她說曾兩次見過胡佛穿著有花邊的蓬鬆黑裙,長筒襪,高跟鞋,以及黑色鬈假發,出現在同性戀群交派對中。
「 1958年,雙性戀百萬富翁,蒸餾酒製造業者及慈善家劉易斯·索倫·羅森蒂爾(Lewis Solon Rosenstiel)問他的第四任妻子蘇珊·羅森蒂爾(Susan Rosenstie),曾與另一個雙性戀者有過9年婚姻的她,是否見過「同性群交」。盡管蘇珊曾經一度對於自己68歲的丈夫和他的律師羅伊·科恩同床而感到驚訝,她告訴薩默斯她從未被邀請去見證男性間的性愛。問過這個問題之後不久,在蘇珊的同意下,這對夫婦共同前往曼哈頓的廣場飯店。科恩,曾擔任參議員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和共和黨權力經紀人(power breaker)的助手,在門口迎候他們。當她和丈夫進入套房後,「蘇珊說,她認出了另外的一個人:約翰·埃德加·胡佛」,聯邦調查局局長,她曾在紐約上東區的排屋中見過他。胡佛,劉易斯解釋道,給予他接觸有影響力的政客的機會,他則部分通過為局長的賭博債務埋單來答謝。 」
薩默斯還說,黑手黨曾經敲詐過胡佛,結果是胡佛不願意採取積極行動遏制有組織犯罪。盡管未被證實,有關易裝癖的指證廣為流傳,「J·艾德娜·胡佛」成為了電視,電影和其他地方的笑談。用作家托馬斯·多亨迪(Thomas Doherty)的話說,「在美國流行文化中,胖胖的聯邦調查局局長可能成為克里斯汀·約根森(Christine Jorgensen,首個廣為人知的變性人)實在太誘人,不能不細細品味」。大多數傳記作家認為聯邦調查局正調查黑手黨的情況下,黑手黨敲詐的說法實在不足採信。杜魯門·卡波特曾幫助散布這些謠言,而他曾說過,他更感興趣的是激怒胡佛,而不是檢驗這些傳言的真假。
胡佛追蹤並威脅任何對於他性取向含沙射影攻擊的人。他還散布毀滅性的、無根據的謠言稱,阿德萊·史蒂文森(Adlai Stevenson)是同性戀,陰謀破壞自由政府1952年的總統選戰。 他的大量秘密文件包含了對於埃莉諾·羅斯福傳言的同性戀人的監聽材料,被猜測是意圖用來進行敲詐的。
胡佛的傳記作者理查德·漢克並沒有糾纏於胡佛的同性戀傳聞,而是爆料說胡佛和女演員多蘿西·蘭默在20世紀30年代晚期和40年代早期曾有過交往。在胡佛死後,蘭默也並沒有否認自己在兩次婚姻之間曾有過一段和胡佛的戀情。漢克還爆料說,四、五十年代時,胡佛曾經常同舞蹈家和演員琴吉·羅傑斯之母萊拉·羅傑斯(已離異)一起出現在社交場合,以至於很多他們共同的朋友認為他們最終會結婚。作為總統林登·約翰遜特別助手且私交甚密的好萊塢資深說客傑克·瓦倫蒂盡管曾和約翰遜的私人秘書有過兩年的婚姻,仍然於1964年受到FBI關於他和一位商業攝影師是否有同性關系的調查。華盛頓郵報根據陽光法案得到了相關資料,並報道了此事。
『陸』 美國的胡佛總統的具體評價!
胡佛是一位能力一般的總統,在大蕭條面前束手無策,一無建樹。但是胡佛在此前與此後的成就卻更為輝煌。 「除了赫伯特·胡佛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美國人曾聽到過更熱烈的贊頌或更尖刻的批評。」 赫伯特·胡佛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舉辦的胡佛生平展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白。「他在1928年以壓倒優勢當選美國第31任總統,然而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這位世界聞名的英雄竟在自己的國土上變成了替罪羊。時至今日,人們仍不免將胡佛與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大蕭條聯系一起,它讓幾百萬美國人丟了飯碗。」 教材中強調(這也是我國史學界目前基本認可的典型意見),美國總統胡佛一向自以為是地堅持:「美國的基本企業,是立足於健全與繁榮的基礎之上的」,危機只是暫時的,「繁榮就在眼前」。他實行了典型的「自由放任」政策,不但沒有提出力挽狂瀾的對策,反而堅決地阻止國家提供對付危機的福利補償。呼籲勞資雙方在「自願合作」的基礎上解決經濟問題。於是,當城裡的工人因無力付錢而在飢饉中度日時,農民們卻因牲畜滿欄、穀物滿倉而失望。因為他們既無力將它們賣掉,也無力繼續對它們進行飼養和保存。 但是,以當代美國經濟學派默里·N.羅斯巴德(其代表作是《美國大蕭條》,謝華育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3年中文版)為首的新的經濟學派認為,胡佛政府對於經濟危機的政策並非「自由放任」,而是強制干涉給私營經濟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胡佛對經濟的干預包括抬高工資率和物價、擴張信貸、扶持瀕臨破產的企業和增加政府開支(如對失業人口進行經濟補貼,為公共工程融資等)。正是政府的過多干涉和對私營產值的掠奪,才導致經濟危機形勢愈益嚴重。他的新政是羅斯福新政的前導。他強調,「在一個崩潰的時代,僅僅亡羊補牢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徹底擺脫政府對經濟的規劃,使政府完全遠離貨幣供給和經濟領域,這樣我們才能走進一個以企業為主導,真正自由而無阻礙的市場經濟。」 拋開那一段短暫而艱難的白宮歲月,胡佛的一生還是多姿多彩的。正如胡佛總統博物館所述:「胡佛作為一名采礦工程師享譽世界。全世界都感激這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是他在第一次世界戰期間及戰後為被戰爭蹂躪的歐洲提供了糧食。」 胡佛作為美國近代的一位總統,在美國有著相當大的影響。他著有《對自由的挑戰》(1934年)、《持久和平的問題》(1942年)、《持久和平的基礎》、《回憶錄》(三卷,1951年至1952)和《美國史詩》(四卷,1959年至1964)等書。他還將大量的文物、資料、古玩等捐獻給母校,供建立胡佛研究所之用,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文獻資料和物品是他在天津生活期間的實物和文件。這里是美國人了解中國和亞洲的基地。歷經幾十年,這個民間研究機構目前已成為美國白宮研究亞洲及中國問題的權威咨詢機構,它在美國國會和政府中擁有大量的會員,在美國主流社會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現在美國參眾兩院,凡涉及中國的問題,都要來咨詢胡佛研究所。 總之,現代史學研究不能夠只以經濟危機中胡佛的表現來評價胡佛,應該看到胡佛他一生對美國,乃至全世界的貢獻!
『柒』 胡佛是美國第幾任總統
您好!
這是胡佛的資料!
窮酸秀才赫伯特·克拉克·胡佛(1874.8.10—1964.10.12)是美國第31任總統。
他生於衣阿華州,父親為鐵匠,在胡佛6歲時死去。
母親赫爾達·明索恩則在胡佛9歲時去世。
孤兒胡佛和他的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先由叔叔阿倫·胡佛撫養,兩年後胡佛住在了舅舅約翰·明索恩家。
胡佛畢業於斯坦福大學。1897年,胡佛為一家公司所僱用去了澳大利亞,次年來到中國,在開平煤礦工作。
後胡佛自己開了公司,到1914年,他已經擁有了400萬美元的財產。他以這些財產為後盾逐步步入政界。
1921年任商業部長。1928年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獲勝。胡佛上台後,正趕上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墜入深淵,這使他原來的希望依靠美國科學潛力來開辟一個「新時代」的願望破滅。盡管他進行了不少努力,但危機一天天加重,終無力回天。
1932年大選中,他被羅斯福擊敗。退休後,他著書立說,著作頗豐。
1897年,胡佛與羅·亨利結婚。亨利受過良好的教育,婚後成為胡佛的賢內助。他們有兩個兒子。
下面是美國1-43任總統的名單!
1喬治·華盛頓1789年-1797年開國總統
2約翰·亞當斯聯邦黨1797年-1801年
3托瑪斯·傑弗遜民主共和黨1801年-1809年
4詹姆斯·麥迪遜民主共和黨1809年-1817年
5詹姆斯·門羅民主共和黨1817年-1825年
6約翰·昆西·亞當斯民主共和黨1825年-1829年 父親是第二任美 國總統
7安德魯·傑克遜民主黨1829年-1837年
8馬丁·范布倫民主黨1837年-1841年
9威廉·亨利·哈里森輝格黨1841年上任一個月後便死在任期內
10約翰·泰勒輝格黨1841年-1845年第一個由副總統接任總統的人
11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民主黨1845年-1849年
12扎卡里·泰勒輝格黨1849年-1850年死於任內
13米勒德·菲爾莫爾輝格黨1850年-1853年
14福蘭克林·皮爾斯民主黨1853年-1857年
15詹姆斯·布坎南民主黨1857年-1861年
16亞伯拉罕·林肯共和黨1861年-1865年在任內被暗殺致死
17安德魯·約翰遜共和黨1865年-1869年任內曾遭國會的彈劾動議,以一票之差沒有通過.
18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共和黨1869年-1877年
19拉瑟福德·B·海斯共和黨1877年-1881年
20詹姆斯·加菲爾德共和黨1881年上任半年後被暗殺,死於任內
21切斯特·A·阿瑟共和黨1881年-1885年
22格羅弗·克利夫蘭民主黨1885年-1889年
23本傑明·哈里森共和黨1889年-1893年祖父是第九任美國總統
24格羅弗·克利夫蘭民主黨1893年-1897年曾經擔任第22任美國總統,落選一屆後再度競選成功
25威廉·麥金萊共和黨1897年-1901年任內遇刺身亡
26西奧多·羅斯福共和黨1901年-1909年
27威廉·霍華德·塔夫脫共和黨1909年-1913年
28伍德羅·威爾遜民主黨1913年-1921年
29沃倫·G·哈定共和黨1921年-1923年在任內去世
30卡爾文·柯立共和黨1923年-1929年
31赫伯特·胡佛共和黨1929年-1933年
32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民主黨1933年-1945年任期最長的美國總統,連任四屆,最後死於任內
33哈利·S·杜魯門民主黨1945年-1953年
34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共和黨1953年-1961年
35約翰·F·肯尼迪民主黨1961年-1963年任內被暗殺
36林登·約翰遜民主黨1963年-1969年
37理查德·尼克松共和黨1969年-1974年任內因水門事件而辭職
38傑拉爾德·福特共和黨1974年-1977年唯一一名未經選舉就接任副總統,然後總統的人
39吉米·卡特民主黨1977年-1981年
40羅納德·里根共和黨1981年-1989年
41喬治·H·W·布希共和黨1989年-1993年
42比爾·柯林頓民主黨1993年-2001年任內國會曾提起彈劾動議,但未獲通過
43喬治·W·布希共和黨2001年至今父親曾任第41任美國總統
『捌』 美1929-33年經濟危機時人們住的房為什麼叫「胡佛小屋」
胡佛上台前這不吹牛么,說能讓美國人過上怎麼怎麼好的生活。結果經濟危機了……胡佛的承諾的好東西肯定都沒有。比如胡佛說讓美國人人吃好的,結果美國人吃不起豬肉,只能捉野兔松鼠啥的充飢,這就是胡佛帶給我們的好吃的呀,所以諷刺說,這就是「胡佛豬」。同理,住的小破房也就是「胡佛小屋」,聚集的比較多的,就是「胡佛村」了,胡佛成了貧窮的代名詞了。
『玖』 胡佛為什麼被評為史上最差的總統
胡佛是一位能力一般的總統,在大蕭條面前束手無策,一無建樹。但是胡佛在此前與此後的成就卻更為輝煌。「除了赫伯特·胡佛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美國人曾聽到過更熱烈的贊頌或更尖刻的批評。」 赫伯特·胡佛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舉辦的胡佛生平展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白。「他在1928年以壓倒優勢當選美國第31任總統,然而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這位世界聞名的英雄竟在自己的國土上變成了替罪羊。時至今日,人們仍不免將胡佛與20世紀30年代的那場大蕭條聯系一起,它讓幾百萬美國人丟了飯碗。
『拾』 胡佛任美國總統期間,國內的經濟情況是怎樣的
1929年3月,共和黨人胡佛就任總統。胡佛曾以「每家鍋里有一隻雞,每戶車房裡有一輛汽車」作為競選口號,並以「偉大的社會工程師」自詡。正當壟斷資本家們高唱「繁榮」贊歌的時候,經濟危機已悄悄地襲擊了美國。農業危機從1927年即已發生,有一百多萬個農場破產。作為20年代美國經濟繁榮三大支柱的建築、汽車和鋼鐵工業,從1928年11月、1929年5月和6月,也分別開始出現生產停滯的現象。從1929年9月起股票價格開始下跌,並繼續發展,10月21日發生了第一次股票慘跌,股票持有者大量拋售,到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僅開盤半小時,股票出售達1600萬股,創造了美國證券拋售的最高記錄。股票市場全部崩潰。月底,股票所有人損失已達150億美元。股票行市是資本主義經濟的晴雨表,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的崩潰,正是生產過剩危機加深的信號。壟斷資本家驚呼:「黑色的星期五」又來臨了!經濟危機立即遍及各部門,美國經濟出現了總崩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