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有幾張國家博物館各展品的照片,要帶展品編號(每個展館時期拍一張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導游員郭ZZ。歡迎來到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是一座系統向世界展示中華民族文化歷史、向國人介紹世界優秀文明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有藏品100餘萬件,49個展廳。在我們的左側就是「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兩個基本陳列。還有十餘個各藝術門類的專題展覽及國際交流展覽。在二層,您將欣賞到「義大利經典設計藝術展」和珍貴的「辛亥革命名家墨跡展」。「印加人的祖先--南美印加文化展」也是此行的必游之地。最適合小朋友們參觀的要屬以「知『竹』」為命題的創意展館。喜歡藝術的朋友,建議您到四層《德國啟蒙藝術展》了解歐洲,特別是德國啟蒙運動以來的藝術與生活。相信這次國家博物館之旅,一定讓您受益無窮!祝您參觀愉快!
② 國家博物館有什麼展出
主辦:中國國家博物館 法國國家博物館聯合會—大皇宮
展品來源: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凡爾賽宮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蓬皮杜現代藝術中心、畢加索博物館
為慶祝中法建交50周年,法國五座知名博物館首次聯袂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帶來拉·圖爾、弗拉戈納爾、雷諾阿、畢加索、費爾南·萊熱、蘇拉熱等8位大師的10幅極具代表性的法國繪畫傑作。作品涵蓋了法國從16至20世紀的重要藝術成就,以獨特的方式體現了各時代藝術思潮的不同側面。
展覽圍繞五座博物館而設計成五個單元,使觀眾在欣賞這些從未到訪中國的法國名家名作的同時,近距離感受五家法國著名博物館的獨特風采。
這也是第九屆「中法文化之春」藝術節的開幕展覽。
③ 中國國家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都有哪些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以歷史和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該館坐落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國家博物館裡面珍藏很多具有歷史和文化藝術的珍奇寶物,因此倍受歡迎。
利簋出土在陝西臨潼縣零口鎮,是我們迄今為止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在中國商周時期,青銅的差量是很稀缺的,所以當時人們稱青銅為「金」,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使用這種貴金屬。
利鑄造青銅器的金屬就是武王賞賜給他的,讓他打造一件青銅器作為永世留念。利簋價值的體現集中在該器腹內底部4行33字的銘文上。雖然這段字簡單,但是證實了歷史上的「牧野之戰」。它為古代史上這一著名的戰役有了一個絕對年代;它為商周兩代的劃分,提供了重要的年代依據 。
④ 國家博物館展廳分布及各展廳主題
地下一層展廳:包括古代中國展廳、公共服務區、演播室、劇院和學術報告廳,主要展出「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劇場與學術報告廳層:主要包括劇院、學術報告廳、專家樓。
一層展廳:包括北區N1-N4展廳、南區S1-S5展廳、復興之路展廳、西大廳公共服務區和中央大廳(C1)。
二層展廳包括:公共服務區、復興之路展廳、北區N8-N11展廳、南區S6-S10展廳。
三層展廳:包括北區展廳N16-N19和南區展廳S11-S14、二號中央大廳C2。
參觀請勿攜帶物品清單:
一、槍支、軍用或警用械具類(含主要零部件)及上述物品的仿製品;
二、爆炸物品類,包括炸葯、爆破器材、煙花爆竹製品及上述物品的仿製品;
三、管制刀具類,如匕首、三棱刀(包括機械加工用的三棱刮刀)、民族刀、帶有自鎖裝置的彈簧刀以及其他類似的單刃、雙刃、三棱刀等;
四、管制刀具以外的利器、鈍器,如菜刀、餐刀、大型水果刀、工藝品刀、剪刀、鋼(鐵)銼、斧子、錘子等;
五、易燃易爆物品,如:酒精、汽油、煤油、柴油、打火機、火柴、發膠、摩絲、指甲油、染發劑、去光劑等;
六、帶有毒害性(汞、劇毒農葯等)、腐蝕性(鹽酸、硫酸等)的危險物質;
七、液體類物品(各類軟、硬包裝的飲料製品經本人試喝檢驗後可以帶入場館);
八、違反相關法律規定涉及政治、宗教、商業等宣傳展示活動的印刷品、宣傳品;
九、任何可能影響參觀秩序的標語、條幅、旗幟;
十、除上述物品以外,中國法律法規明令禁止的其他可能影響觀眾參觀或文物安全的物品。
⑤ 國家博物館有哪些展品
1、後母戊鼎
後母戊鼎,也稱司母戊鼎。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中國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中國古代對財富的標準是計重製,越重越值錢。大鼎重達832.84公斤,在當時屬於國之重器了。器身飾獸面紋及夔龍紋,耳外廓飾雙虎食人紋。腹內鑄有「後母戊」三字,字體雄健豐腴。
該鼎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戊」而作。大鼎於1939年3月在安陽出土,險些被切割賣走。村民將其埋在土裡,終於熬過了八年抗戰。戰後大鼎被運到南京,由於太重,沒被運到台灣。1959年轉交國博。
2、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代最大方尊。肩部聳出四個卷角羊頭,尊腹為羊的前胸。此尊集線雕、圓雕、浮雕等各種技巧,端莊典雅,鑄造精細,是商代泥范法鑄造工藝的巔峰之作。
這個器物解放前出土於湖南寧鄉,抗戰期間隨湖南省銀行內遷沅陵的途中,車隊遭到日寇轟炸,四羊方尊被炸成了20多塊。之後這些碎片就一直被丟棄在湖南省銀行倉庫的一隻木箱內,直到解放後才被修復,現在幾乎看不到破損的痕跡了。
3、人面魚紋陶盆
此彩陶盆呈紅色,口沿處繪間斷黑綵帶,內壁以黑彩繪出兩組對稱人面魚紋。人面呈圓形,頭頂有似發髻的尖狀物和魚鰭形裝飾。前額右半部塗黑,左半部為黑色半弧形。眼睛細而平直,似閉目狀。鼻樑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
嘴巴左右兩側分置一條變形魚紋,魚頭與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內同時銜著兩條大魚。另外,在人面雙耳部位也有相對的兩條小魚分置左右,從而構成形象奇特的人魚合體。在兩個人面之間,有兩條大魚作相互追逐狀。整個畫面構圖自由,極富動感,圖案簡潔並充滿奇幻色彩。
4、虎紋石磬
1950年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 , 長84厘米、寬42厘米、厚2.5厘米 。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有了石磬。在河南安陽殷墟出土多件商代石磬,婦好墓中出土5件長條形石磬,製作比較精細,磬身上分別刻有文字和鴞紋,其中有3件,均為白色,泥質灰岩,形亦相近,可能是一套編磬。
這件虎紋石磬可稱為商代磬中之王,正面刻有雄健虎紋,據測定此磬已有5個音階,可演奏不同樂曲。
5、大盂鼎
大盂鼎,西周。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出境展覽文物。西周前期重器,鼎為圓體,口沿下環飾六個曲折角獸面紋,足上端飾卷角獸面紋,襯以雷紋為地,內壁鑄銘文19行291字,銘文字體雄渾,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該鼎於清道光年間出土,曾被左宗棠收藏,是清末海內三寶之一。
⑥ 國家博物館小報圖片
有的,看我簡介 進去之後你自己去拿哦
⑦ 國家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陳列在哪
1、上海博物館——上虞帖
三星堆古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三星堆博物館就位於三星堆遺址東北角,這里不計其數光怪陸離奇異詭譎的古蜀秘寶,給人以身臨其境、故國神遊的感覺。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的八棵青銅神樹,屬夏代晚期青銅器。其中最大的一號神樹高達3.96米,樹干殘高3.84米,巨大到需要仰望,普通相機甚至難以拍下全景。
⑧ 請問國家博物館里這個展品是什麼
這是「銅壺滴漏」,為古人計時工具。
這是「浮箭式漏壺」,4壺一套 ,制於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
它放置在階梯式架子上,4隻銅壺大小不等,自上而下,依次遞減。最大的一隻高75.5厘米,口徑68.2厘米,底徑60厘米。由於自上而下的3隻銅壺外壁分別鑄有太陽、月亮和北斗七星圖,所以被分別命名為日壺、月壺和星壺,最下面的銅壺叫受水壺。日、月、星壺近底部都有一個龍頭形滴水口,壺蓋上開有一個進水孔,小水滴從日壺滴進月壺,再從月壺滴進星壺,最後進入受水壺。受水壺裝有兩個重要部件:一個是豎立在壺蓋正中的銅尺,高達66.5厘米,上面刻畫12條橫線,旁邊標有十二時辰的名字,每個時辰是兩個小時。再一個是浮箭,也就是在一塊小木塊上連接一把木尺,隨著受水壺里水量的增加、水面的上升,浮箭自然同步上升。人們觀看浮箭頂端指示的銅尺刻度,就可以知曉當時、當地的准確時間了。
⑨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門圖片,或者里邊的圖片。清楚 點
http://www.chnmuseum.cn/ 國博官網你也可以去那找找
PS的話 截邊就好
⑩ 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
第一件: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又稱後母戊大方鼎、後母戊方鼎,是商朝的一件價值連城的青銅文物,其作用主要是用於祭祀。
司母戊鼎出土於1939年,從1959年開始就一直藏於國家博物館。這件巨物重達832.84公斤,連耳高133厘米。
據考證此物後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鑄造而成的,在商後期鑄造後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約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製作水平是當時最為頂尖,幾乎可以代表整個商周時期的巔峰工藝。
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現為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
第二件:孝端皇後鳳冠
孝端皇後鳳冠,一件從上大下全部是珠寶的文物極度奢華,上面有九龍四鳳,上有翠蓋,下垂結珠,周身布滿了各種寶石,翡翠,珍珠,工藝也及其復雜,上面還用了很殘忍的翠鳥羽毛點翠技術,左右兩條口銜珠寶流蘇。
冠後部飾六扇珍珠、寶石製成的「博鬢」,呈扇形左右分開。此冠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孝端皇後鳳冠是明朝明神宗孝端顯皇後(萬曆皇帝的愛妃)的鳳冠,1956年在明十三陵附近被考古隊挖掘出土。當時清理到這件文物時隊員全部被震撼到了,馬上向上級報告。
第三件: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一件罕見的繪畫珍品)
在國內的各個大小博物館中你也許見到過類似的文物,這是一個時代的陶器風格,其最有價值的一件現給就珍藏於國家博物館。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是新石器時期仰韶文化的文物,其主要作用是陪葬品。1978年在河南汝州附近挖掘出土。
其文物為為紅陶砂質,高47厘米,口徑32.7厘米,底徑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側就是著名的鸛魚石斧圖,有學者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副畫作,是現在中國畫的老祖宗,是最原始的中國畫雛形,
同樣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史前圖畫,它的價值無可估量,是迄今中國發現最早、面積最大的一幅陶畫。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在 200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64件不可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首。
(10)國家博物館的旗袍圖片擴展閱讀: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簡稱國博,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截止至2013年末,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
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2012年遊客接待量達到537萬人次,2013年達到745萬人次,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2018年3月,國家博物館正式取消紙質門票,觀眾持身份證即可直接進入國博參觀。
參觀須知
開放時間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16:30清場,17:00閉館)周一閉館(含國家法定節假日)
2018年9月22日,國家博物館發布公告,因展覽施工原因,國家博物館自2018年9月25日起暫停對公眾開放,恢復開放時間另行公告。
服務介紹
國博一層大廳服務台提供手機自助導游服務(租機40元或者下載客戶端30元)和普通導覽器(30元)。各展廳有志願者提供免費講解服務。國博專職講解員在特定展廳提供定時免費講解服務,具體安排如下:
古代中國:9:15、9:45、14:00、14:30在地下一層北側《古代中國》序廳集合,每場約2小時
《復興之路》:9:15、9:45、14:00、14:30在一層大廳北側《復興之路》序廳集合,每場約1.5小時。
專題展覽(含青銅器、佛造像、錢幣、玉器、古代繪畫):9:15、14:00、14:30在三層大廳《中國古代青銅器藝術》展廳南側入口處集合,每場約2小時。
觀眾須知
基於國家博物館藏品舉辦的基本陳列和專題展覽觀眾可以拍照留念,但請勿使用閃光燈和三腳架。引進的臨時性展覽,將依據辦展協議確定是否可以拍照,若不可拍照,將在展廳內設立明顯的提示標識。
請勿吸煙。請勿觸摸展櫃。
觀眾自帶液體飲料經本人試喝檢驗後可以帶入場館,觀眾自帶食品經安檢後可以帶入場館;
請勿將各類管制刀具、打火機、光碟、危險品及寵物帶入場館;
為快速完成安檢,請盡量不要攜帶箱、包入場(尤其是雙肩包和單一尺寸超過40厘米的大包),如已隨身攜帶箱、包,請先持國家博物館門票經安檢、存包後再進入場館參觀;
違禁的私人物品請存包或於館外自行處理;
參觀前請您整理好衣物,衣冠不整者謝絕入內;
參觀時請勿大聲喧嘩並請將手機設置為靜音以免影響他人參觀;參觀時請勿觸摸展品;
請您在指定區域就餐;場館內請勿吸煙;場館內請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