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片:用尺子根據已經測量好的孩子的身長以及領寬、肩寬、袖籠深尺寸再布料上進行標注,並用線將各個點進行連接,畫出前片衣服的尺寸。並根據已經畫好的尺寸進行裁剪。
3、後片:將布料對折後,根據已經測量好的尺寸將後片衣服的各個位置進行標注並用線連接後進行裁剪。後肩在裁剪的時候袖籠深度要比前肩的袖籠深度多1cm。
4、袖子:將布料對折後,根據肩高和袖深、袖口寬度對袖子的各個部分進行標注連線,然後裁剪處袖子。裁袖子的時候要注意前後片的袖籠弧線深度是不一樣的。
5、前片開襟:旗袍,一般都是要前片進行開襟的。為了製作方便,我就在前片已經裁剪好的基礎上將前片進行分割。分割後在裁剪一片內襟布就可以了。
6、前片開襟的另一種辦法:為了節省布料,有的人喜歡在裁剪的時候就將開襟裁好,這樣,比較好掌握。
㈡ 旗袍裙裁剪圖
裁剪是一件衣服的靈魂
㈢ 旗袍如何裁剪
睡啦
㈣ 旗袍滾邊如何製作啊
這個我教你吧,(*^__^*) 嘻嘻……我們天天做這個呢。
滾邊工藝,有很多種方法的,這個要根據你需要的效果來做。
1、滾條製作。
1)顏色。
配色是個大學問,對於我這個設計師來說,配色是第一位的。可以雅緻。也可以撞色。可以遵循傳統,可以打破傳統。關鍵看你想要什麼樣的效果。
2)上漿。
老師傅做滾條(我是指專業做旗袍的老師傅,比如我O(∩_∩)O~),一般都會對滾條布縮水,然後刮漿。而拒絕使用各種粘合襯。為啥呢,因為考慮到了後期的穿著和效果。這是專業旗袍的一部分。可惜,現在這樣做的旗袍太少了。因為太麻煩。
3)斜裁。
45°角斜裁,必須滴。因為布條的拉扯力。緯絲有彈力,一拉變形,所以放棄。經絲,沒有彈力,不利於滾邊邊緣線的塑造(否則太僵硬),所以,45°是兩者的結合,最好的滾條角度最好的拉伸力。
4)寬度。
裁剪多寬,要根據你需要的滾邊的成型效果來定的。
如果是成型滾邊寬度在0.5cm,那麼你的滾條應該在2.2-2.5,這個要看滾條的厚度和彈力來定。做之前,可以多試驗幾次看看效果。
2、滾邊工藝。分為機縫、手縫。
機縫的也可以做到表面沒有明線,但是不好的地方在於,機縫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拉扯滾條和大身布,不能保證滾邊的松緊。如果一旦有松有緊,那滾邊最後就不好看(有的地方會皺巴巴的)。
建議手縫。但是很多商家為了追求速度,一般第一道縫紉線還是採用機器縫紉,最後一道線採用手縫。這樣的縫紉方法是目前好一點的旗袍比較常用的,但是本人並不認同,貌似多少有點掩耳盜鈴的味道。
最好的旗袍,滾邊所有的縫紉線全部是手縫的,因為手縫過程中,可以適當調整滾條的松緊程度,這樣滾出來的邊,才粗細均勻,不會有起伏褶皺。
你看看先看看下面的這個圖片,如果有不懂的再私信我吧。
㈤ 怎樣裁剪旗袍
旗袍裁剪製作的講究還是很多的,好的旗袍合體有韻味。
㈥ 請教:平裁旗袍和普通旗袍區別是什麼
古典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民國旗袍這些與西方服飾審美一致的特徵,並非偶然產生。在當時,上海這個中西文化雜處的大都市,是最具條件誕生如今我們或許已經難以尋找的民國旗袍的,在上海誕生的證據雖不甚確鑿,但我們還是可以斷言,海派袍是民國旗袍的典型。如果我們再膽大一點,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現代旗袍,或狹義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兩字所引發的聯想或意象,就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凝練。
近代旗袍進入了立體造型時代,衣片上出現了省道,腰部更為合體並配上了西式的裝袖、旗袍的衣長、袖長大大縮短、腰身也越為合體。
㈦ 旗袍上衣裁剪公式 適合中老年的
這種直接去旗袍店定製就好了~稍微好一點的旗袍店都有量衣師傅量很定做的~
㈧ 有誰知道旗袍的製作方法及版型,知道的告訴我,重賞!!!
其實樓上的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補充些,忘對樓主有幫助
旗袍製作過程(縫制順序與方法)
**一.裁剪紙型(紙型必須核對正確:肩、脇邊、下襬是否等長、等寬)
1.剪下前片獨襟(獨襟前中心留1cm縫份)
2.前片底襟疊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縫份)
**
二.裁剪表布(先疊出布寬,找出布紋之方向,與花紋之中心主體,用熨斗燙出中心線)
1.裁剪後片:
(將後片紙型放在布尾,領口部分及右手邊是剩布)
(縫份留法:脇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2.裁剪前片(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層布之小襟
與大襟疊份約7~8cm再與大襟疊合,剪下前片)
(縫份留法:脇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疊份留7~8cm,)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三.製作程序:
1.車褶子(燙出中心線,疏縫固定)照記號車縫,褶尖要用車線打結,不可回針,(褶子左右分開燙平)褶子小,褶份少時,往上倒角燙平,車完褶,下擺→斜針縫處理好,即可車布邊。
2.底襟之處理:
折0.7cm~1cm車0.8cm
3.大襟的處理:
(1)上牽條(1cm寬)
(2)裁剪貼邊
4.後身之縮燙與上牽條
5.前身之縮燙與上牽條
6.開叉之處墊叉布
7.合肩線.車縫(領口之處再回針約4~5cm,避免剪領口後分家)
8.裁剪袖口貼邊
9.做領子
10.開領口(用皮尺立起來量,比實際的領圍少3~4cm,因包括縫份)
11.上領子(回針縫固定,必須將領襯藏住,但不縫到表布)
12.接合脇邊(車縫)
13.畫盤扣位置及釘暗扣記號,底襟暗扣下墊力布,縫領勾
14.上拉鍊(齒入0.1cm)用星點回針縫固定
15.縫暗扣,領上0.8cm先縫領鉤,領角縫暗扣
16.下襬與脇邊開叉,固定下襬使用斜針或藏針縫,脇邊:千鳥縫
17.開叉止點,拉鍊止點以上固定防裂開
18.整燙,大公告成啦~~~恭喜恭喜!!!
http://www.hercity.com/enews/news/200711/0001_1314222040.html
這是關於一些盤扣以及旗袍的樣式,你可以參考
http://www.hercity.com/enews/news/200705/0006_1213311517.html
同上,也是樣式參考
http://www.kurhn.cn/bbs/read.php?tid=65
這里是製作的基本流程圖,希望有幫助
㈨ 旗袍裁剪圖,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