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醫生的外套稱為什麼

醫生的外套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2021-10-01 14:14:52

⑴ 可以把醫生稱為什麼

白衣天使

⑵ 醫生的稱呼是怎麼來的

2015年08月01日 13:19:16 來源: 北京晚報

張 勇
治病救人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非常神聖的工作,對於從事這項工作的人,我們現在通用的稱呼是醫生、大夫。其實,在古代,他們的稱呼還有很多,那些稱呼都用於哪個時期,又是怎麼來的呢?
《黃帝內經》以黃帝和岐伯二人問答的形式行文,後人遂以「岐黃」代指醫生及其行業,如「岐黃術」、「岐黃家」等。蘭台是漢代宮廷圖書館,《素問·靈蘭秘典論》稱黃帝將岐伯之言藏之「靈蘭之室」,後世代指醫生及其行業,《蘭室秘藏》、《蘭台軌范》等書名均含此意。
疾醫是周代醫官名,《周禮·天官》記載,周代分醫學為四科,即「食醫」、「疾醫」、「瘍醫」和「獸醫」。疾醫相當於後世的內科醫生。
《本草備要》說「然經史百家靡不殫究,而於岐黃之書為尤嗜,蓋以刀圭家鮮能探注,而養生者又不可以不知也。」「刀圭家」是古代醫生的又一稱謂。
漢代醫生,通用的稱呼是醫工
古代以官職稱呼醫生是很常見的,不是因為這個人在醫院有職務,而是因為這個人在官府里任職。過去很多知識分子,包括文學家、哲學家等多懂葯學醫理。而這些科舉出身的人又大都在官府任職,他們閑暇時間在民間救死扶傷、治病療疾,與如今的醫生沒有什麼區別,所以大家都以其官職相稱了。
秦代的醫官稱為奉常。公元前2世紀中期,漢景帝改稱太常。西漢時設太常、少府官職,屬於太常的為百官治病,屬於少府的在宮廷里治病。東漢曹魏時設置太醫令,隋唐改稱太醫署令。此系掌管醫療機構的職官。北魏置太醫博士以教弟子。唐代已設葯醫師(後稱葯師),負責采辦諸葯、調和制劑等。漢代名醫淳於意,以創寫中醫病志「診籍」名傳青史,因他曾做過齊國主管糧倉的「太倉長」,所以世人稱他為「倉公」。司馬遷就是這樣稱呼他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述的就是他和扁鵲的事跡;唐代醫家王冰,用12年的時間,補充、整理、注釋《素問》24卷,名揚天下,因他曾做過太僕令,人們稱他為「王太僕」;宋代許叔微,是中醫傷寒學派的代表人物,少時苦攻醫學,頗有成就,他寫的《傷寒九十論》、《普濟本事方》,很受醫學界歡迎,因他曾是集賢院的學士,故有「許學士」的別稱;還有《南陽活人書》的作者朱肱,也在當時聞名遐邇,因宋徽宗時被授以「奉議郎醫學博士」,所以病家都尊稱他為「朱奉議」。《後漢書·費長房傳》記載東漢方士費長房見一市井老翁懸壺賣葯,活人無數,市罷則入壺中,故高明的醫生又稱「壺公」。
神醫扁鵲相傳為盧國人,後世以「盧醫」稱呼名醫。張仲景曾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醫學界都以「張長沙」呼之;金元四大名醫之一劉完素,因闡發火熱病機而成為河間學派的開山,大家都叫他「劉河間」;倡導「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元代醫家朱震亨,是中醫陰陽學派的鼻祖,因他常居浙江義烏的丹溪行醫,於是就有了「朱丹溪」或者「丹溪翁」的美稱;名噪鄉里的明代醫家汪機,因為祖居安徽祁門的石山,所以人稱「汪石山」。三國時董奉避居江西廬山,隱世為醫,只求愈者植杏樹以為答謝,數年積10萬杏林,售杏以濟貧民,深受時人愛戴,故醫生又被尊稱為「杏林翁」。
有些名中葯,原來其實是人名
劉寄奴、使君子、何首烏等是我們熟知的中葯,其實原來這些都是人名。
金元時期的名醫 「穆大黃」,就是因為善治火熱症,巧用中葯大黃而得名的;明代醫家張景岳,長於溫補法,善用中葯熟地,他創制的29方「新方八陣」中,僅熟地就佔了22方,故時人稱之為「張熟地」;清代醫家張錫純,試圖用現代葯理探討中葯石膏生用和煅用的不同機制,被醫林呼之「張石膏」;民國初年北京著名中醫陸仲安,善用中葯黃芪治療疑難病症,胡適的所謂「糖尿病」,就是他用大劑量的黃芪,配伍黨參、山葯、黃精、石斛治癒的,所以大家都尊稱他為「陸黃芪」。
醫生之稱始於唐代。《唐六典》載:「醫生四十人」。《辭源》釋:「後周醫正三百人,隋太醫有生一百二十人,皇朝置四十人,因肄業官學習醫,故稱醫生。」 這里的「醫生」就是學醫的生員。後來就演變成從事醫療工作的人的通稱。如宋代范成大《書事》詩就有:「門外雖無車轍,醫生卜叟猶來。」
郎中最早是官名,起於戰國時。宋代在醫官中設有「郎」這一級,民間就開始稱醫生為郎中。如宋代洪邁《夷堅志·劉師道醫》:「伸手求脈……婦在旁,忽鼓掌笑曰:劉郎中細審此病,不可醫也。」周密《武林舊事·諸色伎藝人·說葯》有「楊郎中」、「徐郎中」。直到現在江西、湖南方言和吳方言中仍稱中醫醫生為郎中。如《吳歌乙集》:「十字街口有高明郎中來一個,看好奴情郎,頭上金釵拔一雙。」《吳組緗小說散文集》:「請郎中開了許多葯方,吃了並不見效。」「郎中」之稱多見於南方,北方則多稱「大夫」。如民諺:「交了九月九,省了大夫的手。家家吃蘿卜,病從何處有。」「大夫」以前是一種較高的官職,春秋時大夫有上、中、下之分,到了秦漢,又有諫議大夫,唐代有御史大夫。宋代在醫官中設大夫、郎、醫效、祗候等。這就是說「大夫」是醫官中最高的一級,後來民間把醫生通稱為大夫了。
「先生」本意為父史。如《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何晏集解引馬融曰:「先生,謂父兄。」又指老師或年老有學問的人,或婦女稱自己的丈夫。方言中出於敬重,常稱醫生為先生。如《簡明吳語方言詞典》「先生」條下舉例說:「勿適意,請先生看過?」北方鄉間亦把醫生稱為先生。
「衙推」原為唐代所設的官名,五代、宋時用來稱操醫卜星相之業的人。宋代又用於稱市井醫。如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陳亞詩雲:『陳亞今年新及第,滿城人賀李衙推。』李乃亞之舅,為醫者也……北方人市醫皆稱衙推。」又稱「牙槌」,似為衙推之訛。如元代古君寶《秋胡戲妻》:「怕不待要請太醫看脈息,著甚麼,做葯錢調治,赤緊的當村裡都是些打當的牙槌。」

⑶ 醫生穿的白色外套的學名是什麼

我學的是護理專業 但我聽醫學系的學生差、稱他們的衣服是白大衣或者白大褂 不知道是不是最准確的 希望能幫助到你

⑷ 醫生的服裝叫什麼

白大褂

⑸ 外套古文稱之為什麼

披風

(1)擋風。 宋 秦觀 《長相思》詞:「開尊待月,掩箔披風,依然燈火 揚州 。」(2).穿在身上的對襟大袖的外衣,是直領、對襟、兩腋下開衩、有二長袖的一種長衫。《舜水朱氏談綺》《醒世恆言·吳衙內鄰舟赴約》:「若是不好,教丫鬟尋過一領披風,與他穿起。」《儒林外史》第十四回:「那船上女客在那裡換衣裳,一個脫去元色外套,換了一件水田披風。」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呼韓邪從錦帳中緩步走出,身穿披風。」《
編輯本段
簡介

披風,穿在身上的對襟大袖的外衣,是直領、對襟、兩腋下開衩、有二長袖的一種長衫。與斗篷不同,斗篷常穿於室外,披風室內外均可穿。盛行於明清時期,從許多畫像以及筆記資料上看,披風是明代比較流行的一種服飾,在明末的《雲間據目抄》裡面就提到了「披風便服」,清朝入關之後,由於「男從女不從」,所以披風仍然流行了一段時間,在《紅樓夢》中也反復出現披風這種衣物,值得注意的是,紅樓夢中既有披風又有斗篷,說明這二者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明代王圻的《三才圖會》雲:「背子,即今之披風也。」換言之,明清時代的披風,就是宋時的背子。《三才圖會》中帶有「背子」的插圖,展示了一種直領、對襟、兩腋下開衩、有二長袖的一種長衫,其形式與清末畫家改琦《紅樓夢圖詠》中王熙鳳身上所穿的外衣一樣,改琦所繪的王熙鳳形象正是《紅樓夢》第六回中見劉姥姥的那次,「那鳳姐兒家常帶著秋板貂鼠昭君套,圍著攢珠勒子,穿著桃紅撒花襖,石青刻絲灰鼠披風,大紅洋縐銀鼠皮裙,粉光脂艷,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
中國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朱舜水【既:朱之瑜(1600~1682)明清之際的學者和教育家。字楚嶼,又作魯嶼,號舜水,漢族,浙江餘姚人,明末貢生。】曾經在日本講學二十二年,成為日本教育史上一位大教育家,被尊為「日本孔子」,桃李滿國,學生英才輩出。1682年他八十二歲時在日本逝世,留下大量遺稿。日本寶永五年(公元1708年,清康熙四十七年),朱舜水的學生安積覺又編輯刊印《舜水朱氏談綺》3卷。《舜水朱氏談綺》中描述的披風為對襟直領,制衿,左右開衩。
按照《三才圖會》與朱舜水的資料,明代的披風其實和宋代的褙子樣式是相似的,披風跟斗篷則是不一樣的,披風是有袖子、直領、兩邊開叉的。
後來,披風還出現了立領對襟的樣式,這在一些清代的畫像中經常可見,日本人中川忠英編著的《清俗紀聞》中就有立領披風,除了領子的變化,其他部分照舊。
近現代及外國「披風」(其實只是斗篷,根本就不是披風)種類:在5000年前的古埃及浮雕像中就有著這類「披風」的人物形象。這種類型的「披風」長期流行於地中海地區,在11世紀前後盛行於歐洲。
近現代常常把斗篷誤稱為披風。婦女作時髦服飾,除夏季不用,春、秋、冬三季都穿用。質料上,有單、夾、棉、皮的。用綢緞縫制,顏色以綠者為時髦,也有大紅、粉紅、咖啡和灰色等。三十歲以上一般多穿深色,有些用濃重的黑色,以示穩重端莊。長度通常在膝蓋部位,冬天的略長些。「披風」兩襟,釘有鈕扣或帶子,但穿著時修往往不用,任其敞開,走路時一般都用兩手交叉抓住衣襟,以顯示氣派和風度。婦女和兒童用的,多綉有花紋飾,男用一般為素式。按披及人體的部位可分為3類:
①長「披風」(斗篷),披到腰部以下,其中及地「披風」俗稱大斗篷。
②短「披風」,披於腰部以上。女用披在肩部的,稱小「披風」,或稱披肩(前開襟以襻紐系合)。
③連帽「披風」,與帽連成一體,又分連帽小「披風」、連帽斗篷等。
按用途可分為:
①日常生活中用的「披風」。以波蕾若「披風」(小「披風」)比較著名;其他有寶寶斗篷和連帽式「披風」雨衣(雨披)等。
②宗教人士用的「披風」,有基督教的祭披及其十字褡。
③舞台用「披風」,魔術師用的及膝圓型「披風」(圓形裁片在中間留領口)。
④禮儀用的「披風」,有觀劇「披風」,英國元首加冕服蔻普斗篷,劍橋大學博士服大斗篷等。此外還有騎兵穿用的長「披風」,護士「披風」(以深藍色毛料裁製、有紅襯里的七分長「披風」),鬥牛士穿用的兩色「披風」(柯波特),游泳上岸用的海灘「披風」,以及中國彝族的「擦爾瓦」、納西族的「七星羊皮披肩」等。
但實際上近現代以及外國所說的這些個「披風」都是「斗篷」,而不是中國古代文獻、古畫、文物中所展示的披風。

⑹ 醫生稱為白衣天使,那麼郵遞員稱為什麼

醫生稱為「白衣天使」,郵遞員則稱為「綠衣使者」。
其它如下:
教師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解放軍戰士 -「鋼鐵長城」;
清潔工 -「城市美容師」。

郵遞員:
世界上最早的郵遞員被稱為信使或郵差。 1979年英國發行的一套 4枚《郵票發明人羅蘭·希爾》郵票,其中一枚「 19世紀的郵差」就再現了 19世紀初英國的郵遞員(圖 1)。因那時還沒有發明郵票,也沒有設置郵筒,當時的郵遞員是上街收集信件的,他們頭戴禮帽,身穿鮮艷的紅色外衣,搖動手中金光閃閃的小銅鈴,人們一聽到清脆的鈴聲,便拿著信件和郵資從四方八面趕來交給郵遞員。

⑺ 醫生被人們稱為什麼

醫生被人們稱為"白衣天使".因為醫 生可以讓那些身受病痛折磨的人擺脫痛苦。可以讓人變得健康

⑻ 醫生的雅稱

中國自古不同於西方,宋以前,對醫生的稱呼較為復雜,一般根據其專科進行稱呼,如食醫、疾醫、金瘡醫等。宋代始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時,天子及諸侯皆設之。分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3 級。秦漢以來,有御史大夫、諫大夫、太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階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稱大夫。舊時,太醫院專稱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後官銜泛濫,以官名稱呼逐漸形成社會風氣,所以,北方人尊稱醫生為「大夫」。為了區別於官名,將稱醫生為「大夫」的「大」讀成 dài,而不讀 dà。
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為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始有,秦漢治置。後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郎中作為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尊稱醫生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後官銜泛濫所致。
坐堂醫是在中葯店中為患者診脈看病的中醫大夫。坐堂醫源於漢。相傳漢代名醫張仲景曾作過長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醫,並分文不取。為了紀念張仲景崇高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後來許多中葯店都冠以某某堂,並把坐在葯鋪里診病的醫師稱為「坐堂醫」。
直至近代,醫生才成為為業醫生者之通稱。

⑼ 形容醫生的衣服穿的衣服詞語

潔白如雪

⑽ 醫生穿的衣服叫什麼

第一:白色不賴臟有一點臟就能看出來,以表現醫院的干凈程度; 二:醫院的工作人員都有潔癖,而且醫院各種病毒細菌多,一般醫院都定期給工作人員的工作服清洗消毒,用的消毒劑都會使衣服脫色,即使是彩色的衣服洗一段時間後也變成白色的了; 三:白色比較柔和,不容易刺激病人的神經(當然,因為長期用白色,很多孩子一看到穿白衣的人往往就會害怕); 四:白色代表純潔. (叫白大掛吧)

與醫生的外套稱為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式外套新款羊剪絨 瀏覽:419
閬中多維校服 瀏覽:719
蓮塘一中校服 瀏覽:639
穿低匡威配什麼褲子 瀏覽:392
男士韓式丅恤中袖小領襯衫 瀏覽:816
胖人穿襯衣搭什麼褲子好看圖片 瀏覽:559
女生穿裙子的裡面穿什麼褲子 瀏覽:269
款兒童羽絨服 瀏覽:15
小馬甲寫的書 瀏覽:689
機車款外套貼身好還是寬松好 瀏覽:253
怎麼樣織小寶寶衣 瀏覽:776
韓國女生風衣都是什麼牌子的好看 瀏覽:873
霧藍灰羽絨服配什麼顏色褲子好看 瀏覽:626
男生什麼衣服配校服好看 瀏覽:398
織圍巾上的圖案好看圖片欣賞 瀏覽:13
土褐色風衣 瀏覽:621
淡粉色的衣服搭什麼褲子好看 瀏覽:20
哺乳期多少文胸夠用 瀏覽:455
褲子穿緊了腿怎麼麻 瀏覽:603
鎘淺綠色衣搭配圖片 瀏覽: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