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兒童詩一首
《月亮》
天上月亮圓又圓,
照在海里像玉盤。
一群魚兒游過來,
玉盤碎成兩三片。
魚兒嚇得快逃開,
一直逃到岩石邊。
回過頭來看一看,
月亮還是圓又圓。
(1)祖母方塊鉤兒童外套擴展閱讀:
兒童詩歌是指以兒童為主體接受對象,適合於兒童聽賞、吟誦、閱讀的詩歌。它應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審美特點,既包括成人詩人為兒童創作的詩,也包括兒童為抒懷而創作的詩。
2. 用洗衣刷編兒童詩
小小刷子本領大,
愛和污漬去打架。
它是媽媽好幫手,
衣褲多臟都不怕。
3. 現代兒童詩
我終歸是要走的 ,
人總歸是要長大的。
童年再好,
不能將自己封閉在童年的幼稚和天真里。
野小河再值得留戀,
也不能永遠陪著野小河度過所有歲月。
那畢竟是一個非常狹小的地方。
只有外面,
才有廣大、豐富的世界。
就是對養育了自己的故鄉而言,
也只有在更廣闊的世界裡有所作為,
才算對其更好的報答。
其實,
小河也不會永遠呆在,
那個較為閉塞的天地里,
它也會長大。
等它長大後,
它也會沖到外面去。
跟我一樣 。
4. 描寫兒童情趣的詩
描寫兒童情趣的詩有:《古朗月行》、《牧童》、《村居》、《小兒垂釣》和《舟過安仁》。
1、《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譯文:
小時候不認識月亮, 把它稱為白玉盤。
又懷疑是瑤台仙鏡,飛在夜空青雲之上。
2、《牧童》
唐·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卧月明。
譯文: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牧童斷斷續續悠揚的笛聲。
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圓月。
3、《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草木生長鳥兒飛舞的楊春二月時節,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般的水汽之中。
村裡的孩子們放學回家天色還早,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4、《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
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釣魚,側身坐在青苔上綠草映襯著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不敢回應路人生怕驚動了魚兒。
5、《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譯文:
一艘小小的漁船上有兩個小孩,他們把撐船的長竹篙收起來,坐在船里。
怪不得沒下雨他們就張開了傘,不是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傘當帆讓船前進啊。
5. 北京那有賣(永不過時祖母方格鉤編)這本書謝謝
我在京東上買的~
6. 自編童年兒童詩
夢回童年
滿眼夜星,滿手白泥,滿嘴蟠桃味。一道道白光,在天邊隱約閃亮。今夜無夢。童年在眉間緩緩流淌。
風生。水起。花開。花落。
轉身的瞬間,老家的屋檐已然青苔斑斑。一群小傢伙不知不覺長大了。
夢回童年。兒時往事,遠山一般寂靜,唯二枚黃皮果的葉子,貼在眼簾上,清涼,清涼.....
藍藍的天
白白的雲
鳥兒成群的飛
草地上的我們在玩耍
沒有憂愁
沒有煩惱
有的是那開心的笑
有的是那藍天碧草
清清的河水丁冬丁冬
童年的時光不在回返
珍惜今天的光陰
讓童年成為你快樂的回憶
窗前的布穀鳥》---童年小詩
窗前的布穀鳥啊
在這溫婉浴雨的傍晚
你讓我記起了美麗的童年
那一人獨走在山林的恐幻
「布穀」「布穀」
是外婆皺紋里的寓言
那久遠的銅錢
裹著紅燦燦的雞毛毽
在憨厚的靰鞡鞋上
雀躍沖天
那銹蝕的銅環
挾著奇形的鐵絲鉤啊
在少年的手裡
「吱吱「地顛簸向前
哦,「布穀、布穀」
還有外公那調皮的繭殼耗子
隨風飛轉的「南瓜」輪
我最最喜歡的啊
「布穀、布穀」 你知道么
是那八角的風箏
在海一樣的天空中游盪
那是少年曾經的夢想
「布穀、布穀」
你還記得嗎
外公那神奇的雙手
外婆那藏著故事的皺紋啊
還有 還有
「布穀、布穀」
你聽我說
還有我那會說話的紙飛機
是我的靈性啊
「布穀、布穀」
我美麗的童年啊 ……
7. 描寫童年的兒童詩
1、《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白話文:白天在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陰下學著種瓜。
2、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白話文:年少時離鄉老年才歸家,我的鄉音雖未改變,但鬢角的毛發卻已經疏落。家鄉的兒童們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裡來的呀?
3、《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白話文:草木生長鳥兒飛舞的楊春二月時節,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般的水汽之中。村裡的孩子們放學回家天色還早,趕緊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4、《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白話文:瑟瑟的秋風吹動梧桐樹葉,送來陣陣寒意,江上秋風吹來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一點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5、《觀游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游,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白話文:閑來無事圍著水池散步看魚兒游來游去,正好遇到小童在船上釣魚。同是一樣地喜歡魚但想法卻各不相同,我是來給魚兒餵食,你是來垂鉤釣魚。
8. 《天上飄下來的禮物》閱讀答案
1、選文中的「兒子「噔噔噔」地下樓,又「噔噔噔」地上樓。他快樂得像一陣風」運用了哪種人物描寫方法?有什麼好處?
答:運用了動作描寫方法。表現出孩子與老人相見前後的高興心情,從側面烘托兩人相處得非常親切愉快。
2、簡述第⑩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答:作用是點明文章題目,揭示出關愛老人這一中心。
3、目前社會上存在著「空巢」現象,我們該如何關愛「空巢老人」?(至少回答出三點)
答:1,常回家看望老人,;2,幫助老人做家務;3、陪老人散步、聊天。
9. 一首兒童詩
一、《小小的船》
1、作者:葉聖陶
2、全文: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二、《金色花》
1、作者:泰戈爾
2、全文: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 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裡呀?」我暗暗地在那裡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後,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陰,走到做禱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你到哪裡去了,你這壞孩子?」
「我不告訴你,媽媽。」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三、《強強穿衣服》
1、作者:任溶溶
2、全文:
早晨七點多鍾,強強起了床,看了半天的書,他才穿衣裳。
穿上一個袖子,他就去洗臉,再穿一個袖子,他去吃早點。
扣上兩顆扣子,他去玩郵票,再扣兩顆扣子,中飯時間到。
穿上一條褲腿,他去踢球玩,再穿一條褲腿,已經吃晚飯。
四、《鄉愁》
1、作者:餘光中
2、全文: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五、《彩色的夢》
1、作者:高洪波
2、全文: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夢,有的長,有的圓,有的硬。
他們躺在鉛筆盒裡聊天,一打開,就在白紙上跳蹦。
腳尖滑過的地方,大塊的草坪,綠了,大朵的野花,紅了,大片的天空,藍了,藍——得——透——明!
在蔥郁的森林裡,雪松們拉著手,請小鳥留下歌聲。
小屋的煙囪上,結一個蘋果般的太陽,又大——又紅!
我的彩色鉛筆,是大森林的精靈。
我的彩色夢境,有水果香,有季節風,還有紫葡萄的叮嚀,在溪水裡流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兒童詩
10. 祖母方格是什麼意思
祖母方格鉤織是一種傳統的鉤織方法,將它用於鉤織各種居家小物件,不僅讓家裡色彩絢爛、煥然一新,更能讓你感覺到生活的放鬆、愜意、自然、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