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旗袍一般有那些版型,款式呢
現代高端旗袍的版型都是進行了改良,取傳統收腰線、如意襟、琵琶襟等突出女性曲線魅力工藝的精華,同時對一貫的高領、長袖以及旗袍的長度進行創新和改良,推出了鏤空包襟、袖形多變、及膝低開衩等新樣式。優拿定製
B. 什麼場合下適合穿旗袍
旗袍的穿著與搭配和其他服裝一樣,也有一定的規范和要求。有正式場合的,也有非正式場合的。
所以在這列舉幾個比較常見的場合該穿什麼樣的旗袍。
日常場合
很多人對旗袍有著一種天生的刻板成見,認為旗袍只適用於正式場合或者某些特定場合,其實是大錯特錯的。現在有很多短款旗袍和各式各樣的改良旗袍,是非常適用於日常穿的。
C. 旗袍的製作過程
這個不是一二句話能講得清楚的,需要經過系統學習,會使用放樣、並且還要會使用相應的工具,因此建議報班或找師傅學習。
可以先找些資料自學一下。碰到具體的不懂的問題再上網提問,獲得有針對性的專業答案!
D. 有誰知道旗袍的製作方法及版型,知道的告訴我,重賞!!!
其實樓上的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我補充些,忘對樓主有幫助
旗袍製作過程(縫制順序與方法)
**一.裁剪紙型(紙型必須核對正確:肩、脇邊、下襬是否等長、等寬)
1.剪下前片獨襟(獨襟前中心留1cm縫份)
2.前片底襟疊份(剪下後之襟留6~7cm縫份)
**
二.裁剪表布(先疊出布寬,找出布紋之方向,與花紋之中心主體,用熨斗燙出中心線)
1.裁剪後片:
(將後片紙型放在布尾,領口部分及右手邊是剩布)
(縫份留法:脇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2.裁剪前片(前片因右上半身有小襟,故先裁上層布之小襟
與大襟疊份約7~8cm再與大襟疊合,剪下前片)
(縫份留法:脇邊2cm,下襬4cm,袖口0.7cm,有接袖留1cm,
肩留2cm,領口先不裁,等肩線接好,與前領一起開)
(大襟留0.5~1cm,底襟前中心留0.5~1cm,下疊份留7~8cm,)
(領口與褶子用線釘做記號,或用粉片畫出褶子與領口線)
**三.製作程序:
1.車褶子(燙出中心線,疏縫固定)照記號車縫,褶尖要用車線打結,不可回針,(褶子左右分開燙平)褶子小,褶份少時,往上倒角燙平,車完褶,下擺→斜針縫處理好,即可車布邊。
2.底襟之處理:
折0.7cm~1cm車0.8cm
3.大襟的處理:
(1)上牽條(1cm寬)
(2)裁剪貼邊
4.後身之縮燙與上牽條
5.前身之縮燙與上牽條
6.開叉之處墊叉布
7.合肩線.車縫(領口之處再回針約4~5cm,避免剪領口後分家)
8.裁剪袖口貼邊
9.做領子
10.開領口(用皮尺立起來量,比實際的領圍少3~4cm,因包括縫份)
11.上領子(回針縫固定,必須將領襯藏住,但不縫到表布)
12.接合脇邊(車縫)
13.畫盤扣位置及釘暗扣記號,底襟暗扣下墊力布,縫領勾
14.上拉鍊(齒入0.1cm)用星點回針縫固定
15.縫暗扣,領上0.8cm先縫領鉤,領角縫暗扣
16.下襬與脇邊開叉,固定下襬使用斜針或藏針縫,脇邊:千鳥縫
17.開叉止點,拉鍊止點以上固定防裂開
18.整燙,大公告成啦~~~恭喜恭喜!!!
http://www.hercity.com/enews/news/200711/0001_1314222040.html
這是關於一些盤扣以及旗袍的樣式,你可以參考
http://www.hercity.com/enews/news/200705/0006_1213311517.html
同上,也是樣式參考
http://www.kurhn.cn/bbs/read.php?tid=65
這里是製作的基本流程圖,希望有幫助
E. 小作精女主千千萬,為何《旗袍美探》的蘇雯麗讓我真香
沒想到,直到馬伊琍44歲我才get到她的魅力和演技!不過萬萬沒想到,一部《旗袍美探》讓我對她真香了。
所以不管劇情如何,光是看這些衣服就很帶貨很養眼。
這部劇,我真香了。44歲的馬伊琍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F. 我國的旗袍最早出自哪個朝代
旗袍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開來,盛行於三四十年代。當時的上海是貴婦、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奢華的社交生活並追趕時髦,帶領著旗袍的流行風尚。
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因此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6)帶領的長版日常旗袍擴展閱讀:
旗袍文化全面的復甦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西方設計師逐漸發現旗袍的魅力並開始對其進行設計,一時間旗袍熱層出不窮,並成為中國、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徵。
隨著旗袍的材質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產生新的特色,不同質地的面料製成的旗袍具有不同的風格韻味,絲綢作為我國傳統面料,所做出的旗袍高貴、華麗,深受女性喜愛。棉布作為旗袍的常用面料,它的舒適感、以及低廉的價格被廣泛群眾所接受。
毛料製作的旗袍現在較為少見,但由於毛料天然的纖維成分使其具有良好的透氣性,且製作的旗袍更為挺括、不沾身、光澤柔美,能表現出女性的知性美。
G. 楊雪高清懟臉照,穿旗袍盡顯古典大氣你愛了嗎
旗袍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之一,在時尚界處於領先地位。它不需要展現太多的肌膚,但最能體現女性迷人的風情。今天的旗袍順應時代潮流,在設計上不斷創新,弘揚了旗袍的傳統服飾,旗袍是一種具有時代感的服裝。很多明星愛豆,不僅在拍攝的時候需要穿,參加一些日常活動的時候也需要穿。這不,楊雪穿上旗袍現身活動現場,一身黃色旗袍會襯托出整個人的氣質的古典與大氣,即使臉上浮腫,也難掩自己的氣質!現在就讓我們來解讀楊雪旗袍的造型,分析哪些旗袍的選配要點可以從她身上學到!
在大多數旗袍款式中,旗袍通常是單獨穿的,很少與其他服裝搭配。然而,楊雪打破了傳統的穿著方式。她將雪紡開叉裙與旗袍下半身搭配,不僅增添了優雅與活力,也為傳統風格注入了現代時尚。同時,裙擺的分體式設計也能突出修長的腿部線條,起到一定的顯瘦作用。在色彩方面,採用穩重的黑色既能突出黃色的高貴精神,又能弱化大面積黃色的宣傳性。「明暗結合」的色彩搭配富有層次美感。民國式旗袍最接近傳統旗袍。這種旗袍保留了原來旗袍的立領設計、斜排扣設計,以及象徵性的修身和分體式設計。它看起來低調,優雅和女性化。不過,這種旗袍也是測試身體狀況的最佳款式。比較適合上身脂肪不太多、腹部扁平的姐妹。
H. 梅子熟了.漢復刻【宦娘】原創設計漢服大袖衫立領斜襟明制長衫春,這套漢服質量怎麼樣,版型可以嗎
不太建議買梅子熟了家的漢服。
1、像梅子熟了的無綉花的立領斜襟琵琶袖長衫,完全可以來料,而且還貼身,價格大概250以上,版型比梅子熟了更好。
2、梅子熟了不是專業做漢服的,而是復古風,國風時裝,做時裝跑去做漢服的通病就是喜歡緊身,收腰這類。
3、版型,梅子熟了放量明顯不足。文物圖我已經上傳,對比腋下,你會發現,梅子熟了放量不足,容易卡腋下,其他細節具體看不出,因為商家沒發大圖。
I. 穿旗袍時的站姿,坐姿,走姿應是怎樣的
一、正確的站姿:
1、頭正、頸挺直、雙肩展開向下沉,人體有向上的感覺。
2、收腹、立腰、提臀。
3、兩腿並攏、膝蓋挺直、小腿往後發力,人體的重心在前腳掌。
4、穿旗袍時,可站丁字型或「V」字型,頷略收,雙手交叉置於肚臍位置上。
5、站立時應保持面帶微笑。
穿上旗袍後,人的姿態會得到適度修正,比如習慣弓背的人就自然趨向於挺直身板;不願意看到小腹凸出則會自覺地去收腹,站立的時候,除卻衣服的緊身度不讓自己弓背塌腰外,主觀上也一定要有挺胸直腰的意識,雙手比較自然地合搭在胃的高度或者小腹前。
坐下時,首先應該撂一撂後裙擺,給身體彎曲以足夠的空間。旗袍正因為是連體的緊身設計,如果不騰出空間,很容易引起面料的輕微撕扯。出於同樣道理,坐也只能坐在椅子的前端,不可坐滿。更不能因為坐下就又習慣性弓背塌腰,否則,背後的縫紉和線頭等同樣會遭受牽引撕扯。
雙腿不能隨性擺放,盡量以優雅的姿勢掩藏在裙擺內。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雙臂都應該緊貼身體,需要做任何動作時,也最好只是文雅地使用肘之前的小臂,避免因為幅度過大而露出下腋,這在穿無袖旗袍時更要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