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服裝安全技術類別B類和C類是根據什麼分辨的。怎樣知道什麼衣服是可直接接觸的或不可直接接觸。
服裝安全技術類別是按照衣服中的甲醛含量分類的。
1、A級的標準是≤20mg/公斤,屬於嬰幼兒用品。
2、B類則是≤75mg/公斤,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3、C類為≤300mg/公斤。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衣服的標簽上一般都有標注是A類、B類還是C類的。如果不符合技術要求建議不要購買。
(1)一般呢子外套安全技術類別擴展閱讀
1、嬰幼兒用品是指年齡在3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嬰幼兒用品應符合A類產品的技術要求。
2、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是指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產品的技術要求。
3、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指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產品的技術要求,其中窗簾等懸掛類裝飾產品不考核耐汗漬色牢度。
《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規定了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安全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
國家標准委工業標准二部主任戴紅介紹,鑒於嬰幼兒和兒童群體的特殊性,該標准在原有紡織安全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的各項安全要求,安全要求全面升級。
在化學安全要求方面,標准增加了6種增塑劑和鉛、鎘2種重金屬的限量要求。在機械安全方面,標准對童裝頭頸、肩部、腰部等不同部位繩帶作出了詳細規定,要求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頭頸部不允許存在任何繩帶。
2. 請問誰知道羊絨大衣的執行標准和安全類別是什麼呢
1、羊絨大衣的執行標准包括:
(1)毛呢套裝規格 GB/T 14304-2008,2009年3月1日開始實施。本標准適用於以毛、呢、毛型化纖及其混紡、交織織物為主要面料成批生產的套裝
(2)女西服 大衣 GB/T 2665-2009,2010年1月1日開始實施。本標准適用於以毛、毛混紡及交織品、仿毛等機織物為主要面料生產的女西服、大衣等毛呢類服裝。
(3)羊絨針織品 FZ/T 73009-2009,2010年4月1日開始實施。本標准適用於鑒定精、粗梳純羊毛針織品和含羊毛30%及以上的毛混紡織品的品質。
(4)毛針織品 FZ/T 73018-2012,2013年6月1日開始實施。本標准適用於鑒定精、粗梳純羊毛針織品和含羊毛30%及以上的毛混紡織品的品質。
2、羊絨大衣的安全類別是:GB 18401-2010 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類)
根據2011年8月1日起實施的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把紡織產品的安全級別分為A類、B類、C類。同時針對不同安全級別的紡織產品,對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異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都做了具體的規定。這三類紡織產品都要求無異味,禁用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
A類:
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根據國家規定,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如尿布、內衣、圍嘴兒、睡衣、手套、襪子、帽子、外衣、床上用品等,必須達到A類標准。嬰幼兒紡織產品必須在使用說明上標注「嬰幼兒用品」字樣。
B類:
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標准。這類紡織產品指的是在穿著和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如內衣、襯衣、T恤、裙子、褲子、襪子。
C類: 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標准,如冬天穿的厚外套等。
(2)一般呢子外套安全技術類別擴展閱讀:
如何辨別羊毛大衣真假:
1、手感:
真羊絨比較柔軟,而纖維絲偽造的假絨大多數較粗糙。
2、色澤:
真羊絨分白絨和紫絨兩種,白絨呈土白色,每塊之間深淺顏色不一,而纖維絲偽造的大多數或全部呈一色,兔毛偽造的呈亮白色;紫絨呈黑、灰、青、白等顏色
3、直觀識別:
真羊絨特別細,長短不一,而纖維絲偽造的絨線較粗,長短一致,大多數長度2寸左右,織成織物後前者細膩、輕薄,後者硬結而沉重。
4、斷絲識別:
真羊絨揀去羊毛,用兩手捏住絨絲兩頭,稍加用力即斷,而纖維絲偽造的用力很大不一定全部斷絲,比較結實。
5、火燒識別:
真羊絨用火燒後為灰,而纖維絲偽造的為膠狀。羊毛產品,燃燒時,一邊冒煙起泡一邊燃燒,並伴有燒毛發的臭味,灰燼多,有光澤的黑色必脆塊狀。
腈綸產品,燃燒時,一邊溶化一邊緩慢燃燒,火焰呈白色,明亮有力,略有黑煙,並有魚腥臭味,灰為白色圓球狀,脆而易碎。
錦綸產品,一邊溶化一邊緩慢燃燒,燒時略有白煙,火焰小呈蘭色、並有芹菜香味,灰為淺褐色硬塊,不易捻碎。
3. 衣服的安全類別
正規廠家生產的衣服,即便是C類也不會有質量問題,只是在穿著的時候需要在皮膚與衣服之間有一個夾層而已。
為確保對人體健康無害,我國強制性國家標准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紡織品服裝提出了基本安全技術要求,並根據指標的嚴格程度將技術要求分為A、B、C三類:
A類:嬰幼兒用品,如寶寶的衣服、被褥、尿布之類。
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成人貼身內衣、單衣、外衣、家用紡織品和其他製品等。
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必須穿在其他內衣或中衣外面及家用及其他紡織製品等。
4. 服裝安全技術類別 C類和B類有什麼區別 哪個差 一般羽絨服是哪類的
1,對應的衣服種類不同。
B類型是可以直接皮膚類的產品,C類是不可直接皮膚的產品,C類通常都是用在外套類型的服裝,根據我國強制性國家標准GB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紡織品服裝提出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中,第四章產品分類,第一節有明確規定產品分為3類:
A類:嬰幼兒用品;對應類型為尿布、尿褲、內衣、圍嘴、睡衣、手套、襪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對應類型為文胸、腹帶、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夏天)裙子、(夏天)褲子、襪子、床單。
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對應類型為毛衣、外衣、裙子、褲子、窗簾、床罩、牆布、填充物、襯布。
2,安全技術標准不同。
不同級別也意味著對一些有害物指標的限量完全不同,A級最嚴,如對甲醛的要求,A級的標準是≤20mg/公斤,而B類則是≤75mg/公斤,C類為≤300mg/公斤。
因此,綜合所述,C類比B類差,羽絨服屬於外套,通常適合C類。
第五章第二節規定,嬰幼兒用品應符合A類產品的技術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產品的技術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產品的技術要求,其中窗簾等懸掛類裝飾產品不考核耐汗漬色牢度。
嬰幼兒用品必須在使用說明上標明"嬰幼兒用品"字樣。其他產品應在使用說明上標明所符合的安全技術要求類別(例如:A類、B類或C類)。產品按件標注一種類別。
5. 外套的安全級別通常都是C類嗎
外套基本都是屬於C類的,C類是服裝的級別分類,一般是指不能直接接觸皮膚的衣服等紡織品。
紡織品的分類一般是A類、B類、C類,A類是指可以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比如嬰幼兒服裝、高檔內衣等,B類也是指可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但是比A類的衣服要稍微差一點。
一般指襯衫、毛衣、貼身秋衣、短裙、家用紡織品等,C類是指不能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一般指外套、床單、被罩、地毯等。
(5)一般呢子外套安全技術類別擴展閱讀:
在購買衣服的時候,細心觀察下,衣服里層大都加有標簽,上面提示了不同數字、字母和符號。
專家介紹,在國內,偏瘦體型一般用Y表示,A、B、C分別表示正常、偏胖和胖。上裝的具體規格尺寸標注為:165/88A,指的是適合身高為165厘米、胸圍為88厘米、體型為A的人穿著。
同時,衣服內標簽的使用說明還有其他信息,比如水盆帶浪線為基本水洗符號,插入一隻手錶示可以手洗。熨斗圖形表示熨燙,上面打叉代表不可熨燙,還要注意內標簽上的安全級別標注。
A類是能讓2周歲以內嬰幼兒穿的;B類是能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是不能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如果你發現內衣上標著C類或者標著「合格品」,則不要購買。
6. 外套的安全類別應該怎麼標
衣服安全類別分為A類、B類和C類。
為保證紡織品、服裝對人體健康無害,我國強制性國家標准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紡織品服裝提出了基本安全技術要求,並根據指標的嚴格程度將技術要求分為A、B、C三類,即你所說的安全技術類別,A類要求最嚴。另外,標准還規定了嬰幼兒服裝必須滿足A類,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至少滿足B類,非直接接觸至少滿足C類。
強制性標准——《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該規范對服裝的色牢度、甲醛含量、偶氮染料、氣味、PH值等5項健康安全指標都作出了詳細規定。新生產的符合該規范的服裝,要帶有「GB18401-2003」的標識。即將服飾紡織品分為A、B、C三類,分別是嬰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和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同時根據不同類別的產品對甲醛、PH值、色牢度分別提出了限量要求。
之所以要使用該標識,是因為服裝或紡織品的面料或輔料中很有可能含有甲醛、可分解芳香胺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超標,長期可導致人體白血病等一些疾病。所以按照接觸皮膚親密程度不同嚴格分為A類、B類和C類。
7. 衣服標簽上安全技術類別(分ABC類)各代表什麼
1、A類是嬰幼兒服裝;
2、B類服裝就是可以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比如床單、內衣等產品;
3、C類產品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比如外套、窗簾、布藝就是C類產品。
2003年出台的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紡織類產品的甲醛含量、色牢度、pH值、芳香氨含量等做了規定,把紡織產品的安全類別分為A、B、C三種。
據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只有安全類別在B以上的產品,才適合貼身穿著。
(7)一般呢子外套安全技術類別擴展閱讀:
消費者購買衣服時,應注意參看衣服的商標及貨號。衣服商標上的貨號還能透視出生產年份、季度等隱形信息,如貨號為K2084JJ333—990的,K代表著公司品牌的縮寫、2表示種類,08是年份,4是季度、JJ33是貨品的種類及流水號等,990代表顏色的編碼。
紡織服裝在印染等生產過程中要加入各種染料、助劑等整理劑,或多或少含有或者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當有害物質殘留在紡織品上並達到一定量時,就會對人們的皮膚乃至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消費者應注意從衣服商標上標明的相關指標中辨認出衣物的質量安全水平。
正規渠道銷售的服裝都會在吊牌上標出安全類別,消費者在選購著裝時注意辨別衣物的安全類別,避免將標為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衣服貼身穿著。
8. 衣服吊牌上的安全技術類別B類,什麼意思,這是如何定位的
1、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2、A類是指嬰幼兒用品,即年齡在3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如尿布、尿褲、內衣、圍嘴兒、睡衣、手套、襪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B類指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的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文胸、腹帶、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夏天)裙子、(夏天)褲子、襪子、床單;
C類指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外衣、裙子、褲子、窗簾、床罩、牆布、填充物、襯布。
拓展資料:
根據《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2010》的相關參數規定,要求衣服中的甲醛含量、PH值(酸鹼度)、色牢度、異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共計五項必須達標,根據紡織產品與人體接觸的程度和嬰幼兒的特殊情況,將紡織產品劃分為:A類:嬰幼兒用品;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異味的判定採用嗅覺評判的方法,評判人員應是經過一定訓練和考核的專業人員。樣品開封後,立即進行該項目的檢測。試驗應在潔凈的無異常氣味的環境中進行。操作者須戴手套,雙手拿起試樣靠近鼻腔,仔細嗅聞試樣所帶有的氣味,如檢測出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氣油、煤油味)、魚腥味、芳香烴氣味中的一種或幾種,則判為"有異味",並記錄異味類別。否則判為"無異味"。應有3人獨立評判,並以2人一致的結果為樣品檢測結果。
9. 服裝安全技術類別 C類和B類品分別有哪些
根據《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服裝安全技術類別是按照衣服中的甲醛含量分類的,有3中類別:
1、A級的標準是≤20mg/公斤,是嬰幼兒紡織產品,即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如尿布、高檔內衣、睡衣、床上用品等;A類產品的甲醛含量必須低於20毫克/千克,pH值允許在4.0~7.5的偏酸性范圍。
2、B類則是≤75mg/公斤,B類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襯衣、T恤衫、裙子、褲子等;B類產品甲醛含量低於75毫克/千克,pH值與A類產品一樣。
3、C類為≤300mg/公斤,C類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外套、窗簾、桌布等。C類產品甲醛含量要求低於300毫克/千克,pH值允許在4.0~9.0范圍。
(9)一般呢子外套安全技術類別擴展閱讀:
國家標准中專門將嬰幼兒、兒童服裝等紡織產品分成了A、B、C三大類,不同類別有不同的安全技術要求。其中,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
這樣一來,家長給孩子選購嬰童產品時,不僅要關注顏色、樣式是否好看、可愛,更要注重產品安全,特別是要仔細看產品的標識:購買嬰幼兒服裝等產品時,要選購標簽上標明「GB 31701 嬰幼兒用品」字樣的產品;
購買兒童服裝等產品時,要看標簽上是否標注了「GB 31701 B類」或者「GB 31701 C類」;如果是購買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服裝等產品,要看是否有「GB 31701 B類」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