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韓信是怎樣布置背水陣的
劉邦登壇拜韓信為大將後,便按照韓信的戰略構想,盡起漢中之兵「東鄉爭權天下」?在韓信的指揮下,漢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奪取了三秦?
勝利後的劉邦躊躇滿志,很想成就一統大業,乘項羽北上攻打齊國的機會,親自率領諸侯兵五十六萬軍向東進發,一路凱歌,攻下了楚都彭城?在驟然大勝面前,劉邦忘乎所以,以為大功即將告成,開始享受起珍寶美人?不料,項羽親率三萬兵馬回師彭城,殺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
驚慌失措的劉邦逃回到滎陽?成皋一帶,在韓信的協助下,依託有利地形,組織多層次的戰略防禦體系,止住了戰略潰敗的頹勢,同項羽打起了持久戰?
然而,彭城之戰,劉邦損兵數十萬,更為嚴重的是,原來已經投降和歸附他的諸侯也都紛紛背漢就楚?漢軍北面的魏?代?趙等國就反戈一擊,由友變敵,對漢軍的側翼構成巨大的威脅?
面對這一危險的形勢,劉邦便再次重用韓信,派他領兵開辟北方戰場,消除肘腋之患?天才的韓信利用這一機會,又一次淋漓盡致地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
伐魏之戰,韓信聲東擊西,避實攻虛,用木罌缶渡過黃河,僅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平定了魏地三郡五十二縣?隨後,韓信充分估量了楚?漢雙方的力量對比和客觀形勢,繼「漢中對」之後向劉邦提出了又一個戰略計劃?他說:「願益兵三萬人,臣請以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
這一戰略建議的確謀深識遠,它把正面戰場的持久防禦同側翼的大舉進攻結合起來,通過正面防禦,疲痹?消耗敵人,通過側翼進攻發展壯大自己,最後奪取全局的勝利?
劉邦對這一戰略計劃表示了贊同,於是,韓信著手籌劃進攻趙國?
與此同時,身為代王並兼趙相的陳余也預感到戰爭迫在眉睫,便和趙王歇積極謀劃對策?他首先命代相夏說率領代國的全部兵力南下,駐守在鄔縣,阻止漢軍北上或從側翼牽制漢軍東下?陳余和趙王歇則率領趙國的全部兵力,開赴井陘,以便隨時援救代軍和防守井陘口?
針對代?趙聯軍的部署,韓信決定突然襲擊,長驅直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代軍,消除自己東下破趙時來自側翼的威脅?閼與一戰,趙軍還沒有來得及反應,韓信就擒斬夏說,全殲代軍?
滅代之後,韓信立即揮師東進攻趙?但是,當時韓信所面臨的形勢卻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是韓信領兵以來最為嚴峻的時刻?
一是部隊戰鬥力不強?韓信的三萬人馬大多是剛招募的新兵,沒有經過系統的軍事訓練,更缺乏戰斗經驗?韓信本人對這些不是經自己一手培養?訓練出來的將領和士卒,能否在對趙之戰中傾心盡力也大存疑慮,可以說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犯了兵家之大忌?面對這支「卒不經練,士不親附」的部隊,如何激發部隊的士氣,發揮部隊盡可能大的戰斗潛力,這是韓信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二是兵力對比懸殊?當時趙軍的兵力達二十萬之多,而韓信只有「兵數萬」,並且最讓韓信心疼的是劉邦在他伐魏滅代之後,為了防止韓信勢力的發展,以成尾大不掉之勢?不但把俘虜的代軍都調到滎陽,而且連大將曹參及其所部也一同調回,韓信實際能夠用於作戰的部隊只有三萬餘人,僅占趙軍七分之一強?眾寡懸殊,強弱異勢,這對於用兵一貫反對循規蹈矩,長於用奇的韓信來說,他不得不思索怎樣使用手中有限的兵力?
三是地理險惡?韓信從代東下來攻打趙國,必須越過太行山,通過井陘口,才能進入位處華北平原的趙國?據《呂氏春秋》記載:「天下九塞,井陘其一,亦曰土門關?」這里四周高峰環繞,中間低窪,形似一口井,只有一條小道蜿蜒其間?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這樣的地理狀況,如果處理不好,極有可能落個覆軍殺將的悲慘下場?因此,怎樣穿越咽喉之地井陘口,是韓信東下攻趙要定下決斷的第一個現實問題?
四是遠離後方作戰?韓信離開滎陽正面戰場,獨自率軍北上作戰,可以說是孤軍深入,客場求戰,大失先利?因為,千里行軍,不但後勤補給相當困難,而且,在戰事危急需要友軍援助的時候,也往往是遠水不解近渴?更何況伐魏滅代所得的軍資和俘虜,本來可以緩解一下補給和兵員問題,卻都被劉邦盡數調走?所以,指望生死攸關之際,讓劉邦分兵援助自己,那是十分不現實的?
韓信方面唯一佔有優勢的地方就是雙方統帥的軍事指揮才能不可同日而語?韓信熟諳兵法,富有作戰指揮經驗,自帥兵征戰以來,還沒有敗績?趙王歇是個傀儡,碌碌無能之輩?把持趙國實際大權的陳余,雖稱得上是個久歷戰場的一員大將,但這個人儒酸氣太足,滿腦子的仁義道德,而且死讀兵書,缺乏權變?
由上看出,雙方態勢,一目瞭然,韓信處於十分明顯的劣勢?如果韓信在作戰謀劃和指揮上稍有不慎,就會陷入萬劫不復?身敗名裂的境地?
面對這樣嚴峻的態勢,韓信殫精竭慮,運籌帷幄,他深深明白只有做到「先勝而後求戰」,才能贏得這場決戰的勝利?
如前所述,韓信與趙軍決戰,自己面臨的態勢是部隊士氣低落,兵力匱乏,地形不利?因此,一切作戰計劃的制定都必須把這些不利的因素考慮進去,作通盤地籌劃?
首先,如何安全穿越險惡之地井陘口,這是韓信十分頭痛的事情?他特別擔心自己的部隊在通過井陘口的時候,遭到趙軍側翼的襲擊和正面的堵截?
恰在這時,韓信偵察到陳余的作戰部署是:拒絕李廣車正面堅壁不出,側後迂迴包抄,斷漢軍歸路的建議,主動放韓信通過井陘口,自己率二十萬部隊在井陘的東邊修築堅固的壁壘,以逸待勞,企圖以自己的絕對優勢兵力和韓信進行正面決戰,從而一舉全殲韓信軍?
陳余的部署實際上已經使韓信擔憂的第一個問題不復存在,韓信於是就率軍越過太行山,傍晚到了井陘口以西三十里處安營駐扎?
但是,被動不利的局面並沒有因此而有太多的減少?如果按照常法,率領軍隊去攻打趙軍壁壘,面對面地和趙軍決戰,那正是中了陳余的下懷,肯定會遭到敗績?
韓信經過徹夜反復思考,認為這次作戰必須一如既往地出奇制勝?這個「奇」要達到三個目的:一是要能夠激勵部隊的士氣,增強他們的戰鬥力;二是要引蛇出洞,變攻為守,反客為主;三是要「奇中有奇」,把有限的兵力巧妙使用,使敵人防不勝防?
這個「奇」是什麼?韓信早已成竹在胸?當韓信率軍出井陘口時,已經把即將作戰的地理狀況俯瞰了一遍?他對自己的部隊作了部署?
首先,韓信以一萬兵力背靠綿蔓水布陣?其次他選二千騎兵,每人手持漢軍的赤旗一面,從偏僻小道前進,潛伏在趙軍營壘周圍的山中?並告訴他們,暗暗地監視趙軍的行動,等趙軍都出營去同漢軍作戰時,就發起迅速而突然的襲擊,佔領趙軍的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遍插漢軍的赤旗?最後,他自己親自率領二萬人馬前去趙軍營壘挑戰,引誘趙軍出壘而戰?同時告訴三軍,「破趙會食」?
第二天拂曉,韓信就讓萬人先行,到達綿蔓水東岸背水列陣?趙軍望見都大笑起來,以為韓信絕地布陣,不會用兵,很是輕視漢軍?接著,韓信率二萬人馬出井陘口,到趙軍營壘前挑戰?
趙軍果然打開壁門來交戰,大戰了很久,韓信丟鼓棄旗,向背水陣退去?陳余以為漢軍已被擊敗,應該乘勝把他們殲滅掉,就率領全部趙軍空壁跟蹤追擊,向漢軍的背水陣發起猛烈的攻擊?
趙軍將士被逼入絕境,前有大軍追殺,後有河水斷路,唯有一戰,才可能死裡求生?於是,漢軍人人爭先,個個奮勇,無不以一當十?趙軍雖然人數眾多,卻沒有討得絲毫便宜,一時難以取勝?
就在這時,預先埋伏在趙軍大營附近的二千騎兵,突然發起攻擊,兵不血刃,佔領了趙軍營壘,全部拔掉趙軍的旗幟,統統插上了漢軍的紅旗?
攻擊背水陣的趙軍鏖戰多時,也無法取勝,准備回營休息,來日再戰?不料回頭一看,營壘上到處飄揚著漢軍的紅旗,大吃一驚,誤以為統帥被俘,頓時大亂?陳余等連殺多人也制止不住,全軍紛紛潰逃?
韓信見時機已到,便乘勢發起攻擊,同佔領趙營的騎兵前後夾擊,一舉擊潰了趙軍,大獲全勝,擁有強大兵力的趙國頃刻間就成了韓信的掌中之物了?
「宜將剩勇追窮寇」,韓信不給敵人以任何喘息的機會,全力追殺陳余在汦水上,在襄國斬殺趙王歇,在鄗縣全殲趙軍殘部,並迅速平定了趙國的全境,韓信在北方戰場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韓信巧布背水陣,以三萬「烏合之眾」,勇破趙國二十萬精銳之師,一個早晨就完成了破趙任務?從現象上看,的確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然而,韓信的背水陣就在於他巧妙地利用戰場地形,布絕陣,將有限的兵力進行了正確的部署和合理的分配使用?
首先,背水布陣,把士卒置於死地,戰是死,不戰也是死,不如拚命一戰,還可能求得一生?
其次,背水布陣,漢軍左右兩翼是河流,兩面都是天然屏障,一時難以逾越,後翼是綿蔓水和太行山,趙軍更不能出擊?這樣,韓信不必擔心趙軍從側翼和後方進行迂迴進攻,而可把兵力集中在一個方向上,即正面與敵決戰?
韓信的背水陣絕不是純粹地防禦,他是要等待時機進行反擊,也就是在他的「奇兵」得手後展開進攻?這樣,當他的部隊發動進攻時,就不需要轉換陣形的時間,從而以最快的速度攻擊趙軍?戰場上,機會稍縱即逝,誰都明白時間的極端重要性?
再次,由於背水陣只需在一個方向上部署兵力,這就直接地大大減少了兵力的使用?因為對於一貫用奇?而此戰又必須用奇制勝的韓信來說,無疑是放開了被束縛住的手腳,能夠從有限的兵力中抽出極其寶貴的一部兵力以作奇兵?
最後,擺背水陣,向趙軍示愚示弱,麻痹趙軍,讓他們產生輕敵之心,可以引誘趙軍出壁而戰,進而達到變客為主的目的?韓信率二萬兵力攻打趙軍的壁壘,佯裝失敗,退入背水陣,趙軍果然出壁壘來攻打韓信軍?
由此可知,背水陣的成功,絕不僅僅就是一個士氣就能決定了的問題?它包括了兵力的部署,兵力的分配使用,主客態勢的轉換以及對方將帥弱點的利用,等等?不過,韓信的背水陣確是不得已之作,是「行險」「僥幸成功者也」,韓信的成功,除了他超凡卓絕的軍事才能之外,不能不說是趙軍統帥的迂腐和無能把勝利拱手贈給了韓信?
Ⅱ 韓信有幾個夫人
有三個,分別為香姬,薄姬,齊王妃殷嬙。
1、香姬
香姬的一生是凄慘的,她身上所體現的是朴實和善良,她不同其他女人。她是在韓信最困難的時候出現,並在韓信都快要放棄自己的時候,給予鼓勵,使韓信有活下去的慾望。
2、薄姬
香姬之後韓信妻子就是薄姬,她跟之前那位香姬,兩者的出身都差不多,都是歌姬出身。她沒有香姬對韓信的熱愛,就好像是韓信一生的過客。
3、殷嬙
殷嬙,俗稱淮安夫人。她的智慧給予韓信的幫助也是眾多的,替韓信處理好家庭大小事務,並在後期,她對於韓信來說,就好像是保護傘。
殷姬。是劉邦親封的齊王妃,這位才貌雙全的女子更是前秦大臣殷德之女。殷氏一族歷朝為大官,後不滿秦暴統治,辭官定居今日江南一帶為商,書香門第,一帶名門望族。淮安夫人,是韓信死後呂雉所封。呂雉是她的表姨,當年是呂後派她到韓信身邊,有照應。
信對殷嬙的感情雖然不可能像對香姬(紅顏知己)那麼濃烈深刻,卻也是以妻子的身份喜愛著寵溺著她的。劉邦被困於滎陽,找韓信急救,殷嬙替劉邦求情,韓信扯開話題讓她去煮銀耳羹的時候語氣、表情都甚為溫柔。而且貴為齊王,此後韓信至死都只有殷嬙一人相伴左右。
韓信死後,呂雉感覺對殷姬有愧,接殷姬入宮封淮安夫人,呂後常與她談心,有分寸知進退。直到韓言成年,回淮陰世代襲爵侯。
Ⅲ 韓信做的三件缺德事分別是什麼
1、銅錢慣娃
據說,韓信有次逃跑穿過一片森林,當他停留在一棵大樹下的時候,有個藏在樹中的孩子往韓信身上撒尿,韓信的頭發和衣服都濕透了,抬頭一看,竟然是個調皮的孩子,身上又臟又臭的韓信不禁有些生氣,提劍想殺了這個孩子。
不過韓信先是給這個孩子錢,並讓孩子撒尿到待會路過的人身上,這樣他會有更多的錢。接下來路過的人是項羽,小孩子聽了韓信的話尿在項羽身上,最後給孩子帶來災難。
2、誘騙核桃
傳言說,有天韓信見幾位小孩子手中拿著核桃在玩耍,為了得到這幾個核桃,韓信便跟著幾個小朋友說,將核桃放進磨眼裡更好玩,於是幾個孩子照做,紛紛將核桃丟進了磨眼中。
可是再也拿不出來,等到幾個孩子失望離去之後,韓信就將水灌進磨眼中,就把核桃拿來吃了,這一招真是太損了。
3、活埋生母
有民間傳言說,韓信有次做夢,夢中有位高人告訴他,他站的位置是一塊風水寶地,只要將親人葬在那,就能庇佑子孫,為後世帶來福運,韓信一聽,心中極為歡喜,不過他和母親相依為命。
於是韓信將母親頭發等葬在那,這是大不敬行為,甚至有人說韓信活埋了自己的母親。
(3)韓信睡衣照擴展閱讀:
1、韓信原歸屬項羽,但不得重用。他結識蕭何後,十分受蕭何賞識,並被劉邦拜為將軍。
2、韓信的母親死後,窮得無錢來辦喪事,然而他卻尋找又高又寬敞的墳地,要讓那墳地四周可安頓得下一萬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信(西漢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淮陰侯)
Ⅳ 請問有沒有這個圖的原圖。李白和韓信的合照
圖片如下:
Ⅳ 韓信是怎麼得到劉邦的賞識的呢
韓信早年間非常窮困,但是他的腰間卻始終系著一把劍,因為他的心不在此處,他的心在戰場。很多人對韓信的這種做法表示不解,正是因為韓信的高度是普通人無法達到的。這也是韓信非常可悲的一點,因為他的才華只有高級將領級別的人物才能夠發現,但是,有哪個高級將領會有那麼多閑功夫去發現人才呢?人才,大多是需要自己找上門去的。
既然遇到了一個人才,劉邦自然不會放過,而項羽當初也是如此。如果按照正常的步驟進行,要麼就是像項羽做的一樣,將其調到自己的身邊,然後讓他做參謀,之後再進一步進行升職。要麼就是適當地將他的級別進行提升,等他之後做出更好的成績了再進行提拔。
其實,不管一個人的才華有多高,要想擁有較高的級別和位置,首先得有一定的經驗和履歷。從這方面講,項羽和劉邦對待韓信的態度其實是沒毛病的,畢竟如果沒有前期的經驗,突然將他提拔為了高層,肯定會有很多人感到不滿。
可是,韓信實在是太傲了,如果讓他按照正常的路線走,他是非常不願意的,而且如果他的想法不能實現,立刻就會走人。虧得是遇到了劉邦這樣極具膽魄的人,韓信才沒有被埋沒。
而劉邦既然敢直接讓韓信當了大將軍,自然也是由於在他看來,他的集團是很有實力的,而且,即便韓信與他的這番談話不過是紙上談兵,等到實戰時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他也會為韓信配備一個相當有能力的輔助團體,比如張耳,比如曹參,他們就都是相當有能力的人。
Ⅵ 王者榮耀韓信說的一句對面的孩子們哪下一句是什麼
《王者榮耀》韓信說的一句:「對面的孩子們哪」下一句是 too young to simplr
太年輕太簡單
Ⅶ 韓信看問題高屋建瓴,既全面又透徹,這才是高手的樣子嗎
在丞相蕭何的極力引薦之下,劉邦把名不見經傳的韓信封為大將軍,蕭何還說了,漢王平時待人就很隨便,這拜大將軍可不是兒戲,您要沐浴齋戒,還要搭起檯子來,鄭重其事的舉行儀式,劉邦被蕭何逼的急迫,就一一照辦了。
Ⅷ 求一張王者榮耀韓信白龍吟的Q版頭像
求一張王者榮耀韓信白龍吟的Q版頭像你去網上找一下應該有很多的,超值英雄寶箱上架時間:11月29日更新後~12月4日,折扣價格:13888金幣(原價:19776金幣),禮包內包含橘右京和小喬兩個英雄,每人限購1次,已有的英雄會在禮包價格中進行扣除,超值限時搶購,王者榮耀裡面還有MVP根據你參團的次數,死亡次數,殺人次數,和戰損值有一定的因素,當你獲得MVP的榮耀的時候游戲內還會有MVP的圖標顯示,別人都可以看到哦,多麼高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