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吐瓦魯在哪
吐瓦魯是一個國家,位於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南北兩端相距560公里,由西北向東南綿延散布在約13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里,而陸地面積僅26平方公里。首都富納富提位於主島上,面積不超過2平方公里。侵襲島上最大的巨浪是3.2米,而吐瓦魯海拔最高的地點只有4.5米。持續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威脅著吐瓦魯,使這個國家面臨被遺棄的困境。
⑵ 吐瓦魯是哪裡
吐瓦魯(Tuvalu),位於南太平洋,南接斐濟,北臨吉里巴斯,西望索羅門群島,由富納富提、瓦伊圖普、納諾梅阿等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其中8個島有人居住。海拔最高4.5米。面積約為26平方千米,人口約為1萬,吐瓦魯人占總人口的的97%,其餘為吉里巴斯人,歐裔。官方語言為英語,吐瓦魯語,居民信奉基督教。首都為富納富提,貨幣為吐瓦魯硬幣和澳元。「吐瓦魯」在波利尼西亞語中意為「八島之群」。由於地勢極低,持續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嚴重威脅著吐瓦魯,使這個國家面臨被遺棄的困境。現國民已全部遷至紐西蘭。
⑶ 吐瓦魯首都是國家簡介。
富納富提,國慶日:10月1日。位於波利尼西亞群島西部,面積26平方千米,人口:1萬4千多。通用吐瓦魯語和英語,貨幣:吐瓦魯元。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晚12小時。
⑷ 關於吐瓦魯這個國家的英文介紹
Never frown,even when you are sad
⑸ 關於吐瓦魯的信息
吐瓦魯是一個國家,位於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該國海拔最高的地點只有4.5米。由於地勢極低,持續上升的氣溫和海平面嚴重威脅著吐瓦魯,使這個國家面臨被遺棄的困境。吐瓦魯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低度開發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少的國家(僅高於梵蒂岡)。目前與台灣有外交關系。吐瓦魯土地貧瘠,幾乎沒有天然資源,主要產業為捕魚業及旅遊業,但因為它地處遙遠所以每年只有少數旅客到達。它的主要收入來自外國的支助之手,因此長年依賴於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提供財政援助。另出售郵票亦為吐瓦魯財政來源之一。
中文名稱: 吐瓦魯
英文名稱: Tuvalu
簡稱: 吐瓦魯
首都: 富納富提
主要城市: 富納富提
國慶日: 1978年10月1日
國歌: 《吐瓦魯為了上帝》
官方語言: 英語
貨幣: 吐瓦魯元
國家領袖: 薩烏法圖·索波阿加,馬蒂亞·托法,薩洛阿·圖拉·圖亞
人口數量: 10,992人(2008年)
主要民族: 吐瓦魯人
主要宗教: 基督教
國土面積: 26平方公里
道路通行: 靠左駕駛
國名
「吐瓦魯」在當地語言中意為「八島之群」。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底為淺藍色;左上角為深藍
底上紅、白色的「米」字,是英國國旗圖案,它占據了旗面的四分之一;旗面右側排列著九顆黃色五角星。藍色象徵海洋和天空;「米」字圖案表明該國與英國的傳統關系;九顆五角星代表吐瓦魯的九個環形珊瑚島群,「吐瓦魯」在波利尼西亞語中意為「八島之群」。
人口
屬波利尼西亞人種,膚色為棕黃。講吐瓦魯語和英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信奉基督教。 全國人口10992人(2008年),三分之一居住在富納富提島。 吐瓦魯人屬波利尼西亞族,與東加及薩摩亞屬同一族。當地主要語言為吐瓦魯語,官方語言為英語,居住於北方Nui島之居民則用吉里巴斯方言。
語言
英語是官方語言,吐瓦魯語、斯瓦西里語為通用語言。
國徽
該國國徽為盾徽。大盾內套有小盾,小盾下半部為黃、藍相間的波紋,象徵海洋,表明該國的地理位置;波紋之上的建築物是吐瓦魯人民傳統的會堂——馬尼巴。小盾周圍相間環繞著八隻貝殼和八片香蕉葉,象徵「八島之群」土地之肥沃。盾徽下邊的綬帶上寫著「吐瓦魯敬奉上帝」。
編輯本段地理
自然地理
該國在南緯5°39′-10°45′、東經176°-179°51′之間。位於南太平洋,南接斐濟,北臨吉里巴斯,西望索羅門群島,由富納富提、瓦伊圖普、納諾梅阿等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其中8個島有人居住。南北兩端相距560公里,由西北向東南綿延散布在約13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里,而陸地面積僅26平方公里。是僅次於諾魯的大洋洲第二小國。首都富納富提位於主島上,方圓不超過2平方公里。海拔最高點不超過5米。溫差小,年平均氣溫29攝氏度,年降水量3,000毫米左右。屬熱帶海洋性氣侯。
歷史地理
舊稱「埃利斯群島」,也叫「潟湖群島」。吐瓦魯人世居島上;19世紀中葉西方殖民者將大批當地人販至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為奴。1892年成為英國保護地,在行政上與北部的吉爾伯特群島合二為一。1916年,英國吞並了這塊保護地。1942-1943年曾被日本佔領。1975年10月埃利斯群島成為單獨的英國屬地並改用舊名吐瓦魯。1976年1月吐瓦魯完全同吉爾伯特群島分離,1978年6月實行自治,10月1日獨立,成為英聯邦特別成員(不出席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由托阿利皮·勞蒂任總理。1981年9月托馬西·普阿普阿繼任總理。1985年9月普阿普阿連任總理。
編輯本段政府機構
1998年肯尼貝尤·帕埃尼尤(Bikenibeu Paeniu)當 吐瓦魯所在位置
選總理。1999年4月,議會通過對帕尼尤總理的不信任案,選舉艾奧納塔納·艾奧納塔納(Ionatana Ionatana)為總理。2000年12月8日,艾奧納塔納總理在紐西蘭猝然去世。2001年2月23日,經吐瓦魯議會秘密選舉,法依馬拉加·盧卡(Faimalaga Luka)當選新任總理。2001年12月,吐瓦魯議會通過對法伊馬拉加·盧卡總理的不信任案,考魯阿·塔雷克(Koloa Talake)任總理。2002年7月薩烏法圖·索波阿加(Saufatu Sopoanga)當選總理。 該屆政府於2002年8月組成,主要成員有:總理兼外長薩烏法圖·索波阿加(Saufatu Sopoanga);副總理兼工程、通信和交通部長馬蒂亞·托阿法(Matia Toafa);財政、經濟計劃和工業部長比凱尼·佩紐(Bikeni Paeniu);內政和農村發展部長奧蒂尼盧·陶西(Otinielu Tausi);教育、體育和衛生部長阿萊薩納·塞盧卡(Dr. Alesana Seluka);自然資源、環境、能源和旅遊部長薩姆克盧·艾泰奧(Samuclu I' Teo)。
憲法
新憲法於1978年10月1日獨立時生效,按憲法規定,圖為英聯邦成員國。英女王根據總理推薦任命總督。總理由議員選舉產生。內閣對議會負責,由總理和4名部長組成。總檢察長為政府的主要法律顧問。1986年6月修改憲法,總督失去對政府所提建議的否決權。
議會
該國為一院制,由12名議員組成,任期4年,本屆議會於2002年7月產生。議長薩洛阿·圖拉·圖亞(Saloa Taula Tauia)。
司法
設最高法院。由一名大法官主持受理地區法院和八個島法院的上訴案。如要進一步上訴則由斐濟上訴法院代理或呈請英國樞密院司法委員會審理。
編輯本段經濟
物產
吐瓦魯海岸線
該國資源匱乏,土地貧瘠,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農業落後,幾乎無工業。家族是生產和生活的最基本單位。集體勞動,主要從事捕魚和種植椰子、香蕉、芋頭,所獲物品在家族內平分。買賣主要是以物易物。近年發展漁業、旅遊業。外匯收入主要靠外援、郵票和椰干出口、收取外國在圖海域的捕魚費和在瑙礦工作的僑民匯款。農業主要有椰子、香蕉、芋頭、家禽、豬等。漁業資源豐富,但無開發能力,是世界上主要的魚翅出產地之一。該國每年可獲捕魚費30萬澳元。交通運輸以水運為主。首都富納富提有深水港。吐瓦魯有通往斐濟等的不定期班輪。斐濟航空公司每周有3次自蘇瓦飛富納富提的航班。該國主要出口椰干;主要進口食品、燃料、製成品、機械及交通工具。主要貿易對象為紐西蘭、澳大利亞和斐濟。外國援助主要來自英、澳、新、日、歐洲發展基金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自1987年起,英國對圖財政預算援助每年減少10萬澳元。澳、新、英、日本和韓國為主要捐助國。現還發動其他國家參加捐款。1986年,圖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使圖可從世界銀行得到特許貸款。根據關貿總協定,圖出口商品可獲特別關稅待遇。 農業主要有椰子、香蕉、竽頭、家禽、豬等。漁業資源豐富,但無開發能力。圖與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簽有漁業協定,每年可獲捕魚費30萬澳元。
總量
1993年旅遊收入30萬美元。1994年遊客為1224人。 2006年政府財政預算收入為2003萬美元,預算支出為2094萬美元。收入主要來自「吐瓦魯信託基金」、僑匯、出售捕魚許可證和英特網電信協議。 2006年國內商品出口總額20.9萬美元,進口總額1539.5萬美元。主要出口椰干、魚;主要進口食品、燃料、製成品、機械及交通工具。主要貿易對象為紐西蘭、澳大利亞和斐濟。 國內生產總值(2005):約2000萬美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5):約2072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07):2.5%。 通貨膨脹率:3.6%(2006) 貨幣名稱:吐瓦魯硬幣;通用澳元。
交通
當地車輛靠左行駛。內陸交通以機車及汽車為主,近年來首都已有小型民營巴士服務。 吐瓦魯地理位置偏遠,土地狹小,且無良好深水港,故海空運交通均極為不便。 吐瓦魯機場僅能容50人座之小型飛機起降,目前斐濟蘇瓦與吐瓦魯之間僅有斐濟航空以Brasilia EMB-120ER型30人座之小飛機飛航。 澳洲政府所資助吐瓦魯在首都興建之深水碼頭,可供中小型散裝貨輪裝卸20公尺貨櫃。斐濟首都蘇瓦與富那富提間有貨輪通航,每月約1班次,澳紐亦有貨輪Southern Moana往來吐瓦魯,每1個月1班次。 至於吐瓦魯各島間之人員貨物流通,則全賴國營600噸之貨輪「尼旺加二號」(Nivaga II)及馬努佛勞(Manufolau)運送,且除首都有可供靠泊之碼頭外,該輪僅能停泊於其他各島之沿岸,再以小船接駁上岸。 島上有7家計程車提供服務,一間租借腳踏車,租金為每天澳幣5元。摩托車租借共有10家經營每天租金10-15元不等。公車為政府經營,全島兩部公車自早上7時到晚上7時全島南北來回載客,采隨招隨停製,大人50分澳幣,小孩20分澳幣。 首都所在的富拿富提本島對其他八島有交通傳往返,其中最南邊Nuilakita因人口過少,沒有固定交通船往返。船班每3個月調整一次。原則上,以富拿富提島為中心,約半個月到一個月船班往返一次,路線分為北區島、中間島和南區島3線。北區島包含Nanumea、Niutao及Nanumanga,中區島包含Nui、Vaitupu、Nukufetao及Funafuti;南區島包括Nukalaelae及Niulakita。 土瓦魯富拿富提機場除飛機起降時段外,居民常於在傍晚時間聚集於機場跑道附近的綠地踢足球(foot ball / rubby)或玩當地傳統的球類游戲Ano。Ano 乃一由林投葉編制而成的手工球,參與者分兩隊,不分人數多寡,以球不落地之隊伍獲勝。 土瓦魯人對於死去的親人采土葬,往往葬在自家前後院,也有少部分來自外島,採集中土葬。家境較好的人家甚至會在墳上蓋屋頂,避免風吹日曬。土國人對於亡者抱以親人的方式對待,常可看見小孩或大人躺在墓上,或是蓋上一條SULU游戲於上。
編輯本段文教
宗教
宗教上以基督教為大多數人民的信仰,在富納富提島上共有四間教堂及八個社區聚會所(community hall),此兩者維系吐瓦魯人的宗教與家庭信仰。由於各島都有人移到島生活,而聚會所則扮演維系該島居民感情及聚集之場所。其中各島各有一個聚會所,Nui和Niulakita則因在人口數較少而兩島合一。
島聚
平均一年約有三至四次的島聚,島聚除傳統食物外,載歌載舞同歡場面表現南太平洋的熱情與民族性。傳統美食fekei、falifu、subumei 等多半由芋頭、麵包果搗碎後加入椰漿製成。食物由各戶人家分別准備,每戶准備一大籃的食物,裝在用林投葉編製成的laulau內,帶到聚會所分享,傳統煮食法以水煮和油炸為主。酒由椰子樹的花梗切開流出的汁液收集成Towdy,再經由三天的發酵製成的,成為傳統酒Kao;而Towdy稀釋後成為平日飲料。 歌舞部分,則於飯後分成主客兩隊較勁,雙方各著傳統服裝,或是正式服裝,以傳統歌曲舞蹈回敬對方,其中特色為吐瓦魯音樂以桌子(box)代替鼓作為伴奏,全隊瘋狂投入歌舞,節拍歌聲響測雲霄,用以表達熱誠迎賓。土國民風純朴,治安良好,重視分享。來自同島的鄉親可借住聚會所,食物也多由同島的鄉友共同分享,這樣的家族傳統,導致年國民所得僅約1663美金(2004)的土國沒有路邊乞討的現象。 吐瓦魯傳統用餐方式乃保留原始的手抓法,不使用刀餐湯匙等餐具,客人席地而坐,地上鋪滿林投葉編制而成的手工席子。食物放置於長桌上,取食方式類似西方的buffet, 由客人自行取用。吐瓦魯傳統男尊女卑,並重視長老及輩份。在聚會時,通常主人致詞完畢後,由客人拿著椰子葉製成的拖盤當餐具取食,接著由男人先用餐,最後才是女人和小孩,椰子汁為永遠的飲料。當用餐完畢後,會有侍者前去收拾,並遞上水及毛巾供客人清洗雙手。
娛樂
吐瓦魯富納富提機場除飛機起降時段外,居民常於在傍晚時間聚集於機場跑道附近的綠地踢足球(foot ball / rubby)或玩當地傳統的球類游戲Ano。Ano 乃一由林投葉編制而成的手工球,參與者分兩隊,不分人數多寡,以球不落地之隊伍獲勝。 吐瓦魯人對於死去的親人采土葬,往往葬在自家前後院,也有少部分來自外島,採集中土葬。家境較好的人家甚至會在墳上蓋屋頂,避免風吹日曬。吐瓦魯人對於亡者抱以親人的方式對待,常可看見小孩或大人躺在墓上,或是蓋上一條SULU游戲於上。 當地習俗傳統對於即將離開吐瓦魯的人多半於脖子上套上貝殼或是當地種子製成的項鏈,以表達不舍之情。脖子上項鏈越多,表示人緣越好。而飛機起降時段也是全島居民聚集的大好時機,如果要找人或是想遇見重要人士,到機場附近等待,多半不令人失望。 吐瓦魯人擅長航海,能夠憑肉眼觀測星象、風雲、潮汐、辨別方向,因此不會在海上迷航。家庭是吐瓦魯的基層生產單位,集體耕種和出海捕魚,產品在家庭中平分共享。吐瓦魯人有咀嚼檳榔的習慣。
編輯本段外交
國策
主要來自英、澳、新、日、歐洲發展基金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自1987年起,英國對圖財政預算援款每年減少10萬澳元。為解決由此帶來的困難,圖政府制訂了一項發展基礎設施計劃,並於同年6月設立吐瓦魯信託基金。澳、新、英、日本和韓國為主要捐助國,2000年基金達6010萬澳元。圖還發動其他國家參加捐款。1986年,圖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圖可從世界銀行得到特許貸款。根據關貿總協定,圖出口商品可獲特別關稅待遇。
國際交往
奉行與所有國家友好合作的政策,同英、澳關系較深。同斐濟關系密切,在斐濟設有高級專員署,是圖在海外的唯一常駐外交機構。圖與英聯邦成員國和比利時、智利、荷蘭、法國、德國、日本、韓國等有外交關系。 1979年初圖與美國簽訂了友好條約(1983年9月生效)。根據這一條約,美放棄對吐瓦魯南部四小島的主權要求。 1986年2月,圖因對法國繼續在法屬波利尼西亞進行核試驗不滿而拒絕法軍艦訪圖。1990年7月,圖要求英美賠償在二戰中破壞圖農田修築機場的損失。1992年6月,總理佩紐出席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環發大會,並在會上呼籲採取措施,防止溫室效應的影響,否則將使赴圖投資者卻步。他對美國在環發會上的立場表示失望。 圖參加的國際組織有亞太經社會、太平洋島國論壇、太平洋共同體、萬國郵政聯盟、亞洲開發銀行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是英聯邦特殊成員。2000年9月加入聯合國。
與中國的關系
1988年6月,圖總理普阿普阿隨同南太島國領導人訪華,李鵬總理會見。1997年3月,圖遭風災,中國紅十字會向圖捐款1萬美元。1998年中國與吐瓦魯雙邊貿易額為8.1萬美元,皆為我方出口,無進口。2000年和2001年中圖雙邊貿易額為零。2007年中圖雙邊貿易額為670萬美元,我方出口664萬美元,進口4萬美元。 台灣當局於1972年同吐瓦魯「建交」。2001年台向圖出口25000美元,無進口。
編輯本段旅遊
島國
太平洋島國吐瓦魯
海洋水面上升正日益嚴重地威脅著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報道說,由於地球氣溫越來越高,引起海水上漲,吐瓦魯部分土地被海潮淹沒,導致居民無家可歸。吐瓦魯政府已向紐西蘭政府發出呼籲,希望紐西蘭能接納3000名吐瓦魯居民前往定居。 吐瓦魯總理艾奧納塔納·艾奧納塔納說,海洋水面上升將使一些小珊瑚島群變得無法居住,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吐瓦魯居民需要移居紐西蘭。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20日說,她預計新圖雙方會在不久將舉行的兩國政府間會談中討論這個問題。 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在50年內遭遇滅頂之災,因而向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提出允許其百姓遷居的請求。這一請求日前已經遭到澳大利亞移民部長雷鐸的拒絕。 吐瓦魯政府發言人表示,據估計,該國的島嶼將於50年內遭海水淹沒。島上許多坑洞已遭海水灌入,可居住面積越來越小。一些居民已開始遷移往美國、紐西蘭等國。據不完全統計,該國已有一半居民出逃至外國,但無一國家願意接受難民。 國歌也翻譯為 吐瓦魯屬於上帝! 哥本哈根全球氣象大會上還提到了即將被淹沒的吐瓦魯。
習俗
10月1日是吐瓦魯的獨立日。 宗教上以基督教為大多數人民的信仰,在富拿富提島上共有四間教堂及八個社區聚會所(community hall),此兩者維系土瓦魯人的宗教與家庭信仰。由於各島都有人移到富拿富提島生活,而聚會所則扮演維系該島居民感情及聚集之場所。其中各島各有一個聚會所,Nui和Niulakita則因在人口數較少而兩島合一。平均一年約有三至四次的島聚,島聚除傳統食物外,載歌載舞同歡場面表現南太平洋的熱情與民族性。
飲食
傳統美食fekei、falifu、subumei 等多半由芋頭、麵包果搗碎後加入椰漿製成。食物由各戶人 即將被淹沒的吐瓦魯
家分別准備,每戶准備一大籃的食物,裝在用林投葉編製成的laulau內,帶到聚會所分享,傳統煮食法以水煮和油炸為主。酒由椰子樹的花梗切開流出的汁液收集成Towdy,再經由三天的發酵製成的,成為傳統酒Kao;而Towdy稀釋後成為日常飲料。歌舞部分,則於飯後分成主客兩隊競賽,雙方各著傳統服裝,或是正式服裝,以傳統歌曲舞蹈回敬對方,其中特色為土國音樂以桌子(box)代替鼓作為伴奏,全隊瘋狂投入歌舞,節拍歌聲響徹雲霄,用以表達熱誠迎賓。土國民風純朴,治安良好,重視分享。來自同島的鄉親可借住聚會所,食物也多由同島的鄉友共同分享,這樣的家族傳統,導致年國民所得僅約1663美金(2004)的土國沒有路邊乞討的現象。
服飾
在服裝上,島民不論男女都著南國文化特色之一的沙龍裙(Sulu Fiji / Lavalava),女生的SULU顏色鮮豔,打結在旁側;男生的則顏色暗沉,沒有花色,看似西裝褲,結於中側。而出席正式場合,男性上半身多半會搭穿鮮豔顏色的島嶼服裝(Island wears);女性則穿著連身洋裝。一般居民平日多半不穿鞋,即使到辦公大樓上班或是部長洽公,亦以拖鞋替代皮鞋。小朋友打赤腳亦為街角長久之景狀。 當地習俗傳統對於即將離開土國的人多半於脖子上套上貝殼或是當地種子製成的項鍊,以表達不舍之情。脖子上項鍊越多,表示人緣越好。而飛機起降時段也是全島居民聚集的大好時機,如果要找人或是想遇見重要人士,到機場附近等待,多半不令人失望。
⑹ 吐瓦魯現狀如何
現在還沒有,不過也快了。
2001年,吐瓦魯宣布面對著海平面上升,吐瓦魯的居民將會撤出該群島。紐西蘭同意接受每年配額的撤離者,但是澳大利亞則拒絕了吐瓦魯政府的請求。海平面上升已經迫使不少居民從2002年起搬遷到紐西蘭。吐瓦魯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氣候災難舉國搬遷的國家。
⑺ 吐瓦魯的歷史沿革
1568年,西班牙航海家門達尼亞·德內拉首先發現了努伊島,隨後其他島被陸續發現。因其8個島群有居民,故得名吐瓦魯,意為「八島之群」。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諸國未注意該地。(1764年約翰·拜倫在歐洲人中最先發現這一群島。)
1819年,一支英國船隊再次發現此島,並以船主之名命名該地為埃利斯群島,其後,各國在此海域開展捕鯨活動。
1850-1875年間,由於島民被西方殖民者大量虜往附近斐濟、薩摩亞、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種植園為奴,加上歐洲疾病在島蔓延,島嶼原住人口急劇下降,從2萬降至3000。
1877年英國建立了西太平洋高級專員公署,埃利斯群島和其他群島置於它的管轄之下。
1892年成為英國保護地,在行政上與北部的吉爾伯特群島合二為一。
1916年,英國英國正式宣布吉爾伯特和埃利斯群島為直屬殖民地,稱為「英屬吉伯特和埃利斯群島殖民地」,歸英國駐西太平洋高級專員管理。
1942-1943年吉爾伯特群島被日本佔領。吉伯特和埃利斯群島的行政機關一度臨時遷至富納富提。埃利斯群島成立地方政府。
1971年,埃利斯群島提出要求,希望與吉爾伯特群島分離。
1974年5月建立了議會取代原來的立法委員會,議會選舉產生一名主席部長。在8、9月間舉行的公民公決中,90%以上投票贊成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分離,單獨成為一個國家。
1975年10月,埃利斯群島上同吉伯特分離,成為單獨的英國屬地並改用舊名吐瓦魯;吉伯特和埃利斯群島的副總督就任吐瓦魯的英國專員。
1976年1月吐瓦魯完全同吉爾伯特群島分離。
1978年2月在倫敦舉行的一次會議最後所定獨立憲法,6月實行自治,10月1日吐瓦魯宣布獨立,仍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留在英聯邦內,成為英聯邦特別成員。由托阿利皮·勞蒂任總理。
1979年初,同美國簽訂友好條約(1983年9月生效),根據這一條約,美國放棄對吐瓦魯南部四小島的領土主權要求,吐瓦魯疆域確認。同年,與中國台灣建立外交關系由台駐湯加大使兼任駐圖大使。
1981年9月托馬西·普阿普阿繼任總理。
1985年9月普阿普阿連任總理。
1986年2月,圖因對法國繼續在法屬波利尼西亞進行核試驗不滿而拒絕法軍艦訪圖。6月,憲法修正案,總督失去對政府所提建議的否決權。
同年,被聯合國列為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1987年,英國決定對圖財政預算援款每年減少10萬澳元。為解決由此帶來的困難,圖政府於同年6月設立吐瓦魯信託基金。
1988年6月,圖總理普瓦普瓦隨同南太島國領導人訪問中國,受到李鵬總理的會見。
1990年7月,圖要求英美賠償在二戰中破壞圖農田修築機場的損失。
1992年6月,總理佩紐出席在巴西舉行的聯合國環發大會,並在會上呼籲採取措施,防止溫室效應的影響,否則將使赴圖投資者卻步。他對美國在環發會上的立場表示失望。
1997年3月,吐瓦魯遭風災,中國紅十字會向圖捐款1萬美元。
1999年4月,議會通過對帕埃尼尤總理的不信任案,選舉艾奧納塔納·艾奧納塔納(Ionatana Ionatana)為總理(1999.4-2000.12.9病逝)。
2000年9月,吐瓦魯加入聯合國。12月8日,艾奧納塔納總理在紐西蘭猝然去世。
2001年,2月23日,經吐瓦魯議會秘密選舉,法依馬拉加·盧卡(Faimalaga Luka)當選新任總理(2001.2.23-12)。11月15日,吐瓦魯政府宣布「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經失敗」,面對著海平面上升,吐瓦魯的居民將會撤出該群島。紐西蘭同意接受每年配額的撤離者,但是澳大利亞則拒絕了吐瓦魯政府的請求。12月,吐瓦魯議會通過對法伊馬拉加·盧卡總理的不信任案,考魯阿·塔雷克(Koloa Talake)任總理(2001.12-2002.7)。
2002年7月,薩烏法圖·索波阿加(Saufatu Sopoanga)當選總理,議長薩洛阿·圖拉·圖亞。8月,組成政府:總理兼外長薩烏法圖·索波阿加,副總理兼工程、通信和交通部長馬蒂亞·托阿法,財政、經濟計劃和工業部長比凱尼·佩紐,內政和農村發展部長奧蒂尼盧·陶西,教育、體育和衛生部長阿萊薩納·塞盧卡,自然資源、環境、能源和旅遊部長薩姆克盧·艾泰奧。
2010年,9月16日,舉行大選,共有26名候選人競逐15個議席。獲勝的15名議員中有5人是新當選議員。9月29日,議會投票選舉馬蒂亞·托法出任新政府總理並組建新政府。副總理埃內爾·索波安加。
2011年1月14日,民眾在首都舉行示威遊行,要求財政部長辭職下台,政府發布緊急命令限制集會,以免示威活動「危及國家政局穩定」。
⑻ 吐瓦魯的相關介紹
吐瓦魯概況
國名:吐瓦魯(Tuvalu)
國慶日:10月1日(1978年)
自然地理:位於南太平洋,南接斐濟,北臨吉里巴斯,西望索羅門群島,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南北兩端相距560公里,由西北向東南綿延散布在約13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里,而陸地面積僅26平方公里。是僅次於諾魯的世界第二小國。首都富納富提位於主島上,方圓不超過2平方公里。海拔最高點不超過5米。溫差小,年平均氣溫29攝氏度。屬熱帶海洋性氣侯。
人口:1.02萬(1997年)。屬波利尼西亞人種,膚色為棕黃。講吐瓦魯語和英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信奉基督教。
首都:富納富提(Funafuti)
簡史:吐瓦魯人世居島上。19世紀中葉西方殖民者將大批當地人販至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為奴。1892年成為英國保護地,在行政上與北部的吉爾伯特群島合二為一。1916年,英國吞並了這塊保護地。1942-1943年曾被日本佔領。1975年10月埃利斯群島成為單獨的英國屬地並改用舊名吐瓦魯。1976年1月吐瓦魯完全同吉爾伯特群島分離,1978年10月1日獨立,成為英聯邦特別成員(不出席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
政治:家族仍是生產和生活的最基本單位。集體勞動,所獲在家族中平分。買賣主要是以物易物。按憲法規定,圖為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女王是國家元首並享有行政權,由女王任命總督為其代表,行使行政權。總督必須是吐瓦魯公民,由總理提名。
外交:奉行與所有國家友好合作的政策。
⑼ 吐瓦魯商標注冊概述
吐瓦魯商標法使用在先原則為主,注冊在先原則為輔,商標種類有:商品商標、處事商標、系列商標、聯合商標,採用的是英國的商品分類法。吐瓦魯商標有效期: 從申請日起算 10 年 ,注冊有效期滿需繼續使用的,應在注冊有效期滿前 6個申請續展注冊。
1973年(第63章)26/27號法律公告生效日期 :1939年8月22日;任何人在英國的商標的注冊所有人,憑借登記冊備存的商標1938年,根據商標法或任何法令修正或取代該法,任何人取得所有權等中的一個條目注冊所有人通過轉讓或其他方式轉讓,可隨時申請,存續期間登記在英國有這樣的商標注冊在吐瓦魯就在英國注冊的商品包括部分或全部。
⑽ 吐瓦魯商標注冊流程
1、形式審查
2、檢索報告
3、實質審查
4、吐瓦魯商標公告
5、吐瓦魯商標注冊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