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全詩
全詩為: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舊友告別了黃鶴樓向東而去,在煙花如織的三月漂向揚州。
帆影漸消失於水天相連之處,只見滾滾長江水在天邊奔流。
作者:唐·李白
(1)煙三月下揚州旗袍修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② "煙花三月下揚州"整首詩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名篇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首句點出送別的地點:一代名勝黃鶴樓;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州」;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去;只留一江春水。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
③ 請問:煙花三月下揚州,是誰的詩句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詩文解釋】
老朋友在西面的黃鶴樓與我辭別,在三月份煙霧迷漫、繁花似錦的春天去揚州。孤船的帆影漸漸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長江浩浩盪盪地向天邊流去。
【詩文賞析】
李白與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剛出四川不久,正當年輕快意的時候,他眼裡的世界,還幾乎像黃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歲的孟浩然,這時已經詩名滿天下。詩人送友人遠行,對老朋友要去繁華的揚州充滿了羨慕,詩中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詩人在江邊極目遠送,可見兩人友情的深厚。全詩自然清麗、境界開闊、形象傳神
④ 煙花三月下揚州是哪首詩里的
《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代:唐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⑤ 打傘穿旗袍的煙花三月下揚州舞蹈柔情似水的舒情典雅的感覺
雨天路滑需降低車速,避讓行人,因行人在雨天,打傘或穿雨衣的情況下視線和聽覺都不好所以一定要注意,過水時要低擋大油門快速通過中間不易收油門或停車,且避免與大車同時過水,水漠到輪胎一半時不要涉水,大雨時形成雨霧視線不好可以打開大燈和雙閃。
⑥ 煙花三月下揚州全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譯文
老朋友向我頻頻揮手,告別了黃鶴樓,在這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漸漸地遠去,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一線長江,向邈遠的天際奔流。
二、出處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6)煙三月下揚州旗袍修擴展閱讀:
這是一首送別詩。孟浩然從湖北到廣陵去,李白在黃鶴樓給他送行,作了這首詩時間應當在李白出蜀漫遊以後。
李白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之間,雖然也到處漫遊,但卻比較固定的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外,這時,他認識了當時著名的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比他大11歲,本是襄陽(今屬湖北省)人,隱居鹿山門,常在吳、越、湘、閩等地漫遊。這時他正想出遊吳、越一帶,兩位大詩人在黃鶴樓分別,留下著名詩篇。
⑦ 煙花三月下楊州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註解】:
1、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西邊的黃鶴磯上,下面就是長江。
2、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
3、碧空盡:指船消失在水與藍天相接的地方。
【韻譯】:
老朋友孟浩然,辭別西楚的黃鶴樓;
陽春三月煙花如海,他去游歷揚州。
一葉孤舟,遠遠地消失在碧空盡頭;
只見浩浩盪盪的長江,向天際奔流!
⑧ 煙花三月下揚州的全首詩
這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