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北京傳統女子服飾是怎樣從漢裝到旗袍過渡的
在中國
⑵ 上海南京西路942號龍鳳旗袍店地鐵2號線哪個出口
2號線南京西路站1號出口向西400米左右,到陝西北路路口過馬路就能看到了。
⑶ 我們要演出朗誦的人穿學生裝,我是邊上彈古箏的,該穿什麼衣服比較搭配,不要旗袍,漢服之類的,要現代點的
穿漢服彈古箏,漂亮極了!
⑷ 關於漢服立領與旗袍立領有什麼區別啊
漢服飾發展到明朝,已具極大豐富性,這是歷朝歷代所不能比擬的。女袍有四種形式,一般是交領(斜領)、直領(對襟),盤領(圓領),合領(高領),這種高領就是許多人所謂的立領了。這種高領實際上只是對襟領的變種之一罷了。他流行於明清之際,特別為南方一般中層女子的家常裝飾,其特徵是:領子高約一寸許,有一二個領扣。
那麽明清時期漢人女子的高領是不是即是旗袍的立領呢?只能說,高領與立領之間很像,但仔細觀察,他們之間是有很大區別,首先,形式不同。明朝漢族女子的高領,領子通常沒有鑲邊,不做過多裝飾,邊角逞直線型,自然流暢。但再看滿族的立領,一般都有鑲邊,這種風氣後來愈演愈烈,另外他逞元寶型,有一定的弧度,這在同時期的康濤所繪的三娘子中對比即可分曉;其次,開邊方式不同。漢族女子的高領,一般是直線對襟開邊。而滿族女子的立領,則是弧線繞襟開邊。第三,表現形態不同。漢族的高領具有更強的修飾性,而且往往有內衫和外衫兩種形式。內衫之外還會套上對襟或是圓領等等款式。體現了明朝服飾已具有時裝的混搭性和層次性。而滿族的服飾作為系扣的實用則大過裝飾,而且一般只是以單一的外衫形式存在。
另外,立領這個概念實際上即便籠統稱呼清代的元寶領也是不太正確的。立領是特指在民國二三十年代後,那種領子經過上漿處理,顯得硬挺的旗袍領。而這也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漢服和旗袍的區別,不在高領或立領,旗袍的標志是他的布藝盤扣和斜腋線開邊。而漢服相對的則是系帶和斜腰線開邊。
漢民族服飾中的立領即明豎領,其特點是方角,瘦高,領上通常裝飾有兩顆金屬扣,因此此類衣服也被稱為「扣身襖兒」,最早出現於明朝中期,至明後期在女性服飾中已廣泛流行,歷史觀點認為豎領的產生與當時「小冰河」特殊氣候變冷有關,但當時立領的形成結構來看,他更像是寬交領的一種變異形式。由於明末清初滿洲八旗強迫漢人「剃發易服」制度所謂的「男從女不從」,明豎領與其它女裝在一段時間內得以短暫保持,明豎領的款式主要有二種:一種是大襟襖兒(即斜襟:它與旗人的廠字襟不同,是直線斜襟至腋下系帶);另一種是對襟襖兒。至清代中期,即乾隆中後期,隨著整個社會的變化,女性的豎領也開始發生許多變化,首先是高度變低,通常鑲有深色緣邊,這種領子在清末被新興的弧形高領代替,這種弧形領子即後世俗稱的旗袍領的鼻祖。其實旗人的長袍原先是無領式的,所謂的旗袍領不過是旗人借鑒了漢人女性服飾在袍子上裝領子後才有的產物。
⑸ 春晚《大地春暉》,最後一個漢族登場時,怎麼穿的是現代旗袍禮服可以把漢服無視到這種地步嗎這算是
他們無知 旗袍很明顯就是從旗人服飾改來的 從這一點還要小小的鄙視一下滿清 但我認為這是製作人和編選節目的人的大大的過失 今年春晚已經經過嚴格篩選 為啥還是不能理解旗為滿呢!
⑹ 跟日韓不同,為什麼現代的中國女性穿傳統的民族服裝時都是穿旗袍而不是穿漢服服裝店好像很少賣漢服的吧
第一:切不可望文生義,所謂的「旗袍」其實是地地道道的漢服,滿族人在沒入關之前的衣服都是不帶領子的,跟現在的旗袍沒有一點關系,因為旗袍的顯著特點就是有立領(開叉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才興起的),而這種立領在明朝中期就已經是漢服的標准制式了,只是後來的滿清統治者覺得他們像T恤一樣的無領衣服穿起來實在不夠威風,這才採用了漢人的服式,只不過男人把袖子改成了馬蹄袖而已,女人的服裝則照樣原搬,畢竟當時滿人是統治者,旗人女子衣服上的刺綉比以前多了點,質地也好一些,正式場合下穿著得也多一點,因此上行下效,這種衣服也就被稱作「旗袍」了,但旗袍卻不是滿族人原來的服裝,而是標準的漢服,這就像所謂的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人發明的一樣。
第二:和服跟韓服才是標準的唐裝,只是加上了各自的民族元素演繹了,當然更接近唐裝本色的還是韓服,唐代女子的標准「五大件」(長裙、抹胸、束腰、小馬甲、大披肩)基本被保留下來了,現在韓系女服里那種非常短小的外套在唐代已非常流行了,為當時的「潮女」必備服式。
⑺ 在地鐵穿漢服(傳統的)應不應該
個人覺得可以盡量錯開高峰期坐地鐵,穿漢服坐地鐵沒什麼錯,畢竟地鐵站也沒有具體規定。但是罵人就不對了,出了什麼問題可以好好說話,沒必要動不動就罵人。
⑻ 廣州深圳這么多女的穿漢服,不是說不讓進地鐵站嗎 😱ི😱ི😂
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飾,沒有說不給穿哦!
⑼ 漢服與旗袍在傳統的問題。
1 個人認為,旗袍只是時裝,不能算作中國傳統,旗袍興起於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中國上海,才幾十年的歷史,像迪奧香奈爾什麼品牌也那麼多年了,到現在不也還是時裝,沒見過人家把這個算做自己國家的傳統。
2 個人認為也不能算滿族的傳統,因為它是從旗裝改良而來,已失去了旗裝的韻味,很多身邊的滿族同胞也並不認同旗袍。現在有些旗袍製作粗糙,開衩更是開到有傷風化的地方,不要說作為滿族的傳統,恐怕作為時裝也已失去了當年的優雅秀氣。滿族的傳統是旗裝,要更加端莊了。
3 漢服可以稱得上全中國的傳統。看漢服算不算全中國的傳統,可以從中國現有的其他文化遺產,如建築、文學等等來看,因為在歷史中記載的人也罷,創造那些建築啊,詩詞啊的人(像李白杜甫李冰唐太宗漢武帝)也罷,穿的都是漢服,(除清朝後)那麼中華傳統精神當然在於漢服。
4 我覺得這樣當然更好,比如日本有和服,韓國有韓服,如果讓人一提起中國就想起旗袍還不如讓他們想起漢服。但中國有那麼多民族,人家未必樂意,如果人家不願意,我覺得還是大家的和諧友愛親熱為重,就算我中國沒國服又怎麼樣了。但如果中國需要國服,漢服絕對可以當此重任。
5 的確,是一時流行的產物,時裝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