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女裝百科 > 郎光旗袍

郎光旗袍

發布時間:2021-07-07 03:03:57

⑴ 東莞大朗馨儀高端旗袍有這公司嗎

東莞有這樣一個公司的。而且他還是一個有名的大公司。

⑵ 旗袍唐裝中山裝就是國服

旗袍、偽唐裝、中山裝都算不上國服,漢服才是漢族的傳統服裝,旗袍出現才不過120年,真正的唐裝也是漢服,現在所謂的唐裝完全是混淆視聽。 為什麼我們穿了幾千年的漢服大家視而不見,而被滿族人當作奴化漢人的這些「工具」才不過一兩百年卻成了「傳統」了,悲哀。

⑶ 旗袍在台灣有個別名叫什麼

沒聽過其他別名,老一輩也都稱旗袍

台灣
台灣早期華人女人和男人流行穿旗袍和長衫。女人穿旗袍是因為為了平權,表示男人能用的東西女人也能用。
旗袍在台灣流行3次。第一次是起源於1919年日本總督田健治郎在台灣推行「同化政策」,要求台灣人放棄漢族的意識和文化,直接導致台籍菁英份子的反彈,發展出台灣首次的「新文化運動」。展現在服飾上的即是在30年代風行一時的單件式旗袍[13][14]。
第二次是在日本戰敗後,台灣光復初期。僅管在物質條件嚴重缺乏的情況下,台灣的婦女仍把嫁妝的衣服修改成旗袍,來表達對台灣光復的慶賀[15][16][17]。然而這一時期的旗袍熱為時短暫,在228事件發生後即迅速地消退,在事件期間更發生過著旗袍和中山裝者遇襲。[18]

陳誠夫人譚祥於1961年7月訪問美國時,以旗袍示人
第三次是1950年代至60年代,隨著政府遷台的大量外省軍民帶來了第三次的旗袍風潮。在影視歌星、選美小姐、以至於上層社會的官夫人的帶動下,歷時十年始漸漸消退。[19]。
由於中共在1949年後打壓旗袍文化,所以旗袍文化得以在台灣保留。 [20]反對聲音卻於白色恐怖中被沉息。[21]
1950年代,李敖在台灣大學就讀時,因為穿長袍被稱為「長袍怪」。蔣中正終身喜著長袍和軍裝,而宋美齡姐妹公開場合永遠旗袍示人。據稱蔣中正曾因兒媳不穿旗袍而拒絕見面。[22]
1970年代經濟起飛以來,旗袍服飾在台灣亦獲青睞。中華民國外交部曾要求較為鄭重的外交場合穿旗袍或套裝。但近年來因為本土化運動以及上述法律廢止的關系,現在已取消。
1990年代後,隨著社會的多元化及西方文化薰陶,目前民間之年輕女性,平時和正式場合幾乎著洋裝,官方亦是一樣,再加上台灣本土意識高漲,著旗袍或改良旗袍的人已相當罕見,幾乎在公眾視線前消失。
2010年代後,偶時在春節過年的氛圍上,電視主播會身著旗袍亮相報導,例如:東森主播陳海茵[23]、非凡主播朱芳君[24]。

維基網路

⑷ 13歲朗誦表演什麼色旗袍最配

在台上穩而有序地展示著旗袍的秀麗,每一小步都散發出讓人驚嘆的美。熱愛藝術的美人 ,如人生路途上喚醒我們熱愛的純潔的水晶,身著旗袍的女子或風格素雅,或色彩艷麗,都是讓人賞心悅目、不斷回眸的風景。

⑸ 結婚穿旗袍

結婚穿旗袍如何搭配?
一、色彩:
玫瑰紅:適合年紀較輕的新娘,因為本身皮膚的膚質很好,襯以玫瑰紅色,可以使新娘顯得青春俏麗。深紅色:適合穩重有涵養的知識女性。白色:適合比較講究生活質量而又收入頗豐的新娘,局部可以滾紅色的邊,或大面積鑲銀光亮片,會顯得非常的雍容華貴。黃色與橘黃色:也是不因循守舊的新娘可考慮使用的顏色
二、款式:
旗袍的款式與新娘的身材身材瘦小的新娘從嚴格意義上說不適合穿旗袍。身材粗大型適合穿x型旗袍,這種款式可以對過於豐滿的臀部起到遮掩效果。性格活潑好動型新娘也適合穿X型,這樣新娘的站立行坐可以更自如一些。般人都認定,盡顯玲瓏身材的旗袍,只屬高個女人的專利。當然不是這樣了!新派旗袍由長變短,例如及膝旗袍,就算是最個子矮小的新娘子,一樣可以穿出古典美。身材勻稱腿型較好的新娘穿上兩邊開岔的旗袍更能顯出形體的優勢。另一個新派旗袍的重要元素,是七彩鮮艷的顏色,代表喜氣洋洋,尤其適合膚色黝黑的新娘子,令她們看上去更加醒目,艷光四射。
三、旗袍的領口與新娘的臉型氣質高雅而脖子較長的新娘非常適合穿高領旗袍。脖子較短的新娘適合穿無領的。四、旗袍的面料盡量不考慮人造絲和純滌面料,因為非常容易起靜電。春夏秋季節結婚應考慮用清薄的料子比如真絲,顏色也不要太凝重;冬天舉辦婚禮最好選用織錦緞,這種面料可以襯托婚禮的豪華。

⑹ 婚宴上穿什麼顏色的旗袍最好啊

沒個人喜歡的都不同,在中國都是穿白的.
現在的婚禮一般分為中式和西式兩種,不論中式或者西式在婚禮的儀式上女方都要穿婚紗,而在其後的婚宴上則稍稍有區別。
通常情況下西式的婚宴一般為自助性質的,帶點PARTY的味道,所以新娘可以不需要換衣服,繼續著婚紗迎接親朋好友的祝賀並影像留念。
中式婚宴則稍微復雜一些,通常情況下新娘要准備幾套禮服,大約的流程和服裝是這樣的:
新郎接新娘並乘車游覽攝影直至步入結婚典禮舉辦地的時候著婚紗;
在舉行婚禮儀式的時候更換為紅色的中國傳統新娘裝;
婚宴舉行期間更換為紅色旗袍;
鬧洞房儀式前更換為顏色艷麗的晚禮服。
上述只是個大概的介紹,會因為地區和風俗的不同加入或減少內容,個人自便。只要符合喜慶氣氛的都可以,沒有很固定的著裝要求。

⑺ 中國旗袍為什麼叫小鳳仙

原因:

「小鳳仙裝」也是一種旗袍,由清代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正是由周海媚扮演的清末名妓小鳳仙穿著而出名。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 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

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7)郎光旗袍擴展閱讀

樣式變遷

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

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

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

⑻ 《旗袍》觀後感

[《旗袍》觀後感]准確地說,應該是《潛伏》惹的禍,自《潛伏》熱映以後,導演一個勁而地導此類諜戰片,我也跟著一個勁兒地看,從《黎明之前》到《追捕》,再到《旗袍》,好的壞的,算是過了一把癮,《旗袍》觀後感。雖然《追捕》看後,除了埋怨白白浪費了大把時間之外,連發幾句感慨都懶得去敲鍵盤。據說《旗袍》與《潛伏》不相上下,於是又一頭栽了進去。一邊看片,一邊推測後面的情節發展,是我與LG看片最大的樂趣,情節最後符合了誰的推測,對的那方就將不對的那方狠狠嘲笑一番。為了爭取不被對方嘲笑,我們兩人在看片之前就將"劇情簡介"仔細地看過一遍,然後再在劇情簡介的基礎上,做每一段情節的推測,但令人失望的是,好像盒子上的"劇情簡介"都是亂寫的:什麼"她是一名情感缺失者,奉命愛上不愛的男人,還要被所愛的男人所痛恨,找到了真愛卻沒有圓滿結果。她的身份有口難辯,每一次執行任務,幾乎都要經受巨大的精神煎熬。…她犧牲的時候,留下的僅有衣櫃里一襲襲寂寞的旗袍…"真是亂彈琴,感覺寫劇情簡介的人簡直就是沒有看過這部電視,或者是根本沒有看懂。劇中的關萍露明明在對趙世傑失望之後,對錢鵬飛的英勇與無畏產生了真誠的愛慕,錢鵬飛在妻子尚小蘭犧牲之後,也深深地愛著關萍露。哪裡是"奉命愛上不愛的男人?"只是奉命與錢鵬飛假結婚了而已。更有"她犧牲的時候,留下的僅有衣櫃里一襲襲寂寞的旗袍…"簡直是胡扯。關萍露在殺丁默群之前,一直流浪在外,靠撿垃圾維持生活,哪裡還有家?哪裡還有衣櫃裝她的"一襲襲寂寞的旗袍"?更何況,在煤氣爆炸中,關萍露只是被巨大的氣浪震暈了過去,身體上受了傷,並沒有犧牲。還有,《旗袍》中的祖峰(飾趙世傑),就比如在《旗袍》中看到祖峰,也許在《潛伏》中的角色對他的印象已壞到骨子裡,因此,在《旗袍》最初,盡管他是一個熱血青年,但看他的表演就別扭,終於他做了叛徒,又成為一個壞到頭頂流膿、腳底流油的特工總部副隊長,才長吁了一口氣,觀後感《《旗袍》觀後感》。但在趙世傑從共產黨到特工總部副隊長的轉變中,導演硬是一丁點兒轉折也沒有,殺丁默群就不擇手段地殺,幫丁默群幹活時轉回頭殺共產黨也是不擇手段,真是千面嬌郎,對他的殺父之仇,導演用了很多時間說他的父親是怎麼死的,但後來也沒有交待一句,不失為一個很大的漏洞也。很喜歡王志文的演技,不愧是一塊老薑,將特工總部主任的趾高氣揚和卑鄙無恥飾演得淋漓盡致。也喜歡李幼斌,可能是因為《亮劍》的感覺慣性。馬蘇身段妖嬈,風情萬種,也非常喜歡,劇情就不多說了,總算是絲絲入扣,除了個別漏點之外,基本上找不出多少漏洞,不過諜戰片總是有許多討巧之處,現實的戰爭中,情報真是那麼好搞的嗎?只是導演對關萍露的身份鋪墊得很好,因為她之前是一個演員,在那樣的魔窟中,能左右逢源,沒有高超的演技是不行的。想說的是結尾,按照我的推測,如果我是導演,我會讓關萍露死去,與大漢奸丁默群一起去死,雖然大團圓的結局可以關照大多數觀眾的內心,但總是沒有悲劇來得更令人震憾。更有劇情簡介上的錯誤導向,更堅定了我的推測。然而不是。丁默群在那樣的煤氣爆炸中,又被錢鵬飛打了兩槍,導演還是給了他的手一個特寫鏡頭,在鏡頭中,他的手指頭動彈了幾下…關萍露在死裡逃生後,一起與錢鵬飛乘上了一條小船,錢鵬飛的話更有深意:"等你完全康復後,我們再開展新的旗袍行動。"剎那間恍然大悟啊,據說這個電視劇雖然網路上可免費看,也可以買到碟,但還沒有公映。可以想像如果熱映之後,導演的用心良苦了。那就是《旗袍》的續集,甚至還可以想像一下續集的主要演員:丁默群沒死,理所當然地還是國民黨的某位司令或要員,關萍露沒死,也理所當然地再次以"旗袍"為代號再次潛伏…只是,電影啊,電視劇啊,續得太多,也就成了懶婆娘的裹腳布,又長又臭了,索然無味了。但願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的猜測吧。()〔《旗袍》觀後感〕隨文贈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隨時都可能拉開,關鍵是你願意表演,還是選擇躲避。】

⑼ 傳統旗袍和改良旗袍有什麼區別

傳統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
改良旗袍平肩翹臀,凹凸有致,充分釋放了女性婀娜多姿的體態,盡顯典雅、高貴氣質;亭亭玉立,窈窕玲瓏,它充分展現了女性纖柔曼妙的身姿,如風擺俏荷,雨灑芭蕉,極富古典詩情意韻,它融入刺綉、綴珠、團龍、手繪等中西方元素形式和圖案,特具有中國特色和西式審美。改良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旗袍起源於京派文化,它在清代主要是旗人所穿之袍,由於現代「旗袍」這個詞專指女裝,所以又可以說旗袍起源於旗女所穿之袍。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大多都放棄了旗服,故而直到20世紀20年代,旗袍才重新在上海流行起來,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
經過現代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成為最能體現中國女性美的服裝,用最特色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典雅時尚服裝———改良旗袍,穿在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

⑽ 小鳳仙、旗袍、裙褂、唐裝的區別

一、產生時間不同。

1、唐裝是唐朝時期產生的。

2、裙褂是明朝時期產生的。

3、旗袍是民國時期產生的。

4、小鳳仙是旗袍的一種,也是民國產生的。

二、款式不同。

1、唐裝的款式,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系帶。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2、裙褂是對襟立領馬面裙款式的衣服。

3、旗袍的款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等。

4、小鳳仙也是旗袍的一種。

(10)郎光旗袍擴展閱讀:

清代旗袍

在濃厚的清朝封建禮教氛圍中,想要婦女如現代一般外露曲線是不可能的。清代旗裝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有觀點認為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旗裝,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裝是滿族綿延至今的民族服飾。

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下擺不開衩,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在袖口領口有大量盤滾裝飾。黃色是皇家獨尊之色,民眾是忌用。旗裝色彩鮮艷復雜,用料等花色品種就多樣,喜用對比度高的色彩搭配。

在領口、袖頭和掖襟上加上了幾道鮮艷花邊或彩色牙子盤滾設計。旗裝是一種平面服飾,盤滾成為旗裝除面料外的唯一設計空間,因而以多盤滾為美。

清末曾時興過「十八鑲」(即鑲十八道花邊)。清代旗裝紋樣多以寫生手法為主,龍獅腆麟百獸、鳳凰仙鶴百鳥、梅蘭竹菊百花,以及八寶、八仙、福祿壽喜等都是常用題材。

與郎光旗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衣服裙子圖片怎麼畫 瀏覽:5
博柏利風衣精仿 瀏覽:347
絨外套該怎麼搭配衣服 瀏覽:655
酒紅色襯衣搭什麼外套好看圖片 瀏覽:128
褲子加皮帶扣 瀏覽:564
這條褲子太長了翻譯英語 瀏覽:558
男冬加絨加厚睡衣品牌介紹 瀏覽:252
穿羽絨服安全座椅 瀏覽:588
米色棉衣打什麼色圍巾好看嗎 瀏覽:917
褲子屁股有個洞怎麼補 瀏覽:39
男士的黑色短靴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180
品牌衣女外套 瀏覽:717
老年人睡衣什麼顏色好 瀏覽:406
新品牌高檔女裝加盟店 瀏覽:476
女士皮衣配裙子搭配什麼鞋子 瀏覽:999
男生襯衫尺碼 瀏覽:734
褲子嘞住的腰部很癢 瀏覽:771
怎麼越來越感覺襯衫難看 瀏覽:56
白色棉馬甲配啥好看圖片 瀏覽:637
紅色闊腿褲牛仔外套搭配圖片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