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有關美索布達米亞的問題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兩河文明的鼎盛時期,《舊約全書》稱其為"希納國"(Land of Shinar)。兩河沿岸因河水泛濫而積淀成肥沃土壤,史稱"肥沃的新月地帶"(南美的那個和"金三角"齊名的地區堪稱"罪惡的新月地帶")。由於兩河不象尼羅河一樣是定期泛濫的,所以確定時間就必須靠觀測天象。住在下游的蘇美人發明了太陰歷,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准,把一年劃分為12個月,共354天,並發明閏月,放置與太陽歷相差的11天。把一小時分成60分,以7天為一星期。還會分數、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發明了10進位法和16進位法。他們把圓分為360度,並知道π近似於3。甚至會計算不規則多邊形的面積及一些錐體的體積。
4000BC,蘇美人最早發明了表意和指意符號的象形文字,因為這種文字大多刻在磚、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筆重而印痕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座花園傳說是當時的國王為公主而建的。
之後的尼羅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兩河文明的促進下發展起來的。希臘人從那裡學到了數學、物理學和哲學;猶太人從那裡學到了神學,並將它傳播於世;阿拉伯人從那裡學到了建築學,並以此教化了整個中世紀野蠻的歐洲。
大約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倫城為首都的巴比倫王國。1792BC,漢謨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並頒布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備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烏爾納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共有282條,刻在一塊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倫王國被亞述所滅。605BC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了亞述。後來,神廟祭師集團當權,終於在538BC,被位於伊朗高原的波斯所滅。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作為一個獨立的整體便告結束。
『貳』 美索不拉米亞現在世界上那個 地方!
簡介: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希臘語的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又稱兩河文明)發源於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之間的流域——蘇美爾(Sumer)地區(中下游地區)。美索不達米亞是古巴比倫(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國境內
『叄』 遼國皇後服飾的穿法 遼國皇後服飾有沒有等級之分
第二章 人類服 性特徵【教學目的】 1、掌握人類的服裝動機與人類服裝發展的一般規律。 2、熟悉影響人類服裝變化的主要因素。 3、了解服裝起源與人類勞動的關系與服裝變化的現象。 【教學重點】人類服裝發展的一般規律 【教學難點】影響人類服裝變化的主要因素 【教學內容】: 第一章 人類服裝的起源 一、服裝的概念、功能及構成 二、原始社會的服飾狀況 1、裸態生活期 2、獸皮葉草與裝飾期 3、纖維織物期 三、原始人類的服裝動機 1、生理需求論 (1)氣候適應說 (2)身體保護說 2、心理需求論 (1)護符說 (2)象徵說 (3)裝飾審美說 3、性需求論 (1)遮羞說 (2)吸引說 四、服裝起源與人類勞動的關系 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了人與纖維、獸皮接觸、結合的機會,促進 人類產生了服裝的動機,並在勞動中繼續發展。 第二章 人類服裝的共性特徵 一、影響人類服裝變化的主要因素 1、環境因素 (1)自然環境 (2)社會環境 (3)功能環境 二、服裝變化的現象 1、阻力與動力的矛盾 2、漸變與激變交叉 3、外因與內因的沖突 三、人類服裝發展的一般規律 1、模仿從眾與標新立異的規律 2、趨簡求便與裝飾求美的規律 3、順應環境與內因支配規律 4、融合吸收與自我傳承的規律 5、符號標示與個性自由的規律 6、發揚優秀與淘汰陳舊的規律 【作業】 1、簡述原始人類的服裝動機。 2、簡述人類服裝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三章原始社 會服裝 奴第四 隸社會服裝— —積淀 與定型 【教學目的】了解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服飾的基本形制。 【教學重點】中國服裝初始時期在工具材料技術上的表現以及冕服的體 【教學難點】兩種基本服裝形制的形態特徵以及在中國服裝史的地位【教學內容】: 第三章 原始社會服裝 一、最早的縫紉工具和身體飾物 1、最早的縫紉工具;骨針 2、身體飾物 (1)裝飾品;項鏈 3、織機(織布機)4、纖維和織物 (1)纖維 第四章奴隸社會服裝 一、原始信仰及其對服裝觀念的影響 1、服裝體現了對自然和祖先的崇敬 (1)冕服形制採用玄衣纁裳。形制和色彩代表天地,體現對天地 的崇拜。 (2)天子冕冠前後各垂12 旒,代表一年12 個月的天文觀,體現 對天的崇拜。 (3)天子冕服上的 12 種紋飾(十二章),體現對自然的崇拜。十 (4)冕服配蔽膝是對祖先的崇敬和祈求2、服裝體現了陰陽五行說的宇宙觀 二、禮制與冠服制度 1、冕服 三、冕服冕服由冕冠、上衣下裳,韍(f)、舄(x)、帶等組成。 四、兩種基本服裝形制 中國古代服裝從款式分為兩種:逗上衣下裳地形制和逗上下連屬地 形制。 五、服飾禮儀與社會民俗 【作業】 1、名詞解釋禮制、正色、弁服、深衣、命婦服、十二章 紋、冕旒、笄、脛衣 、夾衣 衽、裳、五服。 2、為什麼說追溯服裝體現的原始信仰對認識我國服裝文化具有重要意 義看並分析其具體內容。 3、什麼是冕服?簡述其形制和種類。 4、簡述上衣下裳和上下連屬兩種基本形制及其對我國歷代服裝產生的 影響。 5、夏商西周的民俗民風是如何影響服飾禮儀的?請舉例說明。 【教學目的】掌握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裝及服飾品特徵, 了解絲綢的發展,充分認識絲綢之路的開辟及意義。 【教學重點】楚漢文化與袍服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時尚在男女服裝上的體現 第五章封建 社會前 期服裝 【教學內容】: 第五章 封建社會前期服裝 一、絲綢與絲綢之路 染色多層織物——錦首先,絲綢之路是中國與西方世界相互了解的最早窗口之一。絲綢 之路開通後,中國的絲織品在歐洲享有盛譽,中國文化影響了東亞許多 國家和地區 ,在世界文化交往的歷史上是有非常的意義的事件 其次,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域少數民族接受先進文化、了解外部世界的通道。 二、楚漢袍服 1、楚文化與楚袍、漢文化與漢袍 (1)楚文化與楚袍 楚文化在戰國時期發展到鼎盛,高超的絲織和絲綉水平,是這一時 期的重要標志之一。 公元前3 世紀—公元前4 世紀,戰國中晚期,楚文化鼎盛時期,直 裾為當時的時尚款。 楚袍紋樣南方山川迤邐、風光奇瑰的風格,國人敬鬼好巫,崇日尚 赤的地方特色。 色彩特點:黑紅為名貴色彩,明暗相襯,對比強烈。 楚國男子的曲裾深衣 穿曲裾深衣的楚國婦女 (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帛畫) (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出土帛畫) (2)漢文化與漢袍 源於楚文化,史官文化,特點多為寫實性,樸厚,宏偉而飛動,破 除陳舊、創建新風具有宏偉氣魄和積極樂觀的時代精神的文化。 漢袍形制:承襲了秦代禮儀,以袍服為主,受楚袍影響最大。分曲裾交 服的花紋顯得素淡。漢袍曲裾:衣襟右側連綴一塊三角形的帛,使衣襟延長,尖端繞至 身後再從左腋下繞至身前。稍短曲裾只繞至身後止。 漢袍直裾:楚袍的延續,自西漢至東漢逐漸普及,最終取代曲裾袍,成 為主流服裝款式。 三、魏晉南北朝衣衫 2、短衣、佩劍及帶鉤戰國時期南北地域分裂,各國衣冠異制,最為突出的是北方改穿胡 春秋時期青銅器鑄造業十分發達,劍的大量產生,使佩劍成為一種時尚流行。 帶鉤形制:用青銅做成,固定在革帶的一端,束腰時把帶鉤鉤住革 帶另一端的環或孔,與今天所使用的皮帶類似。 五、女子發式及時尚 1、發式:女子無冠,以發筓固定,其發式成為發髻。 (1)、商周發髻:以梳辮為主,捲曲垂於肩或盤成頂心髻,加骨筓 橫貫其間來固定。 (2)、戰國發髻:1、在背後編發中結成雙環 2、下垂做圓錐形 3、雙辨搭在胸前在辮梢上接以假發延長至膝 (3)、漢代發髻:大致分為兩種,一垂背後,一盤於頭頂 2、步搖: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其製作 多以黃金屈曲成龍鳳等形,其上綴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 成鳥獸花枝等,晶瑩輝耀,與釵細相混雜,簪於發上。 【作業】 1、簡述絲綢之路的作用和影響。 2、簡述楚漢袍服所依賴的文化背景以及它們各自的特點與相互關系。 3、什麼是大袖衫,有什麼特點。 4、簡述封建社會前期男子的冠,女子的發式及其主要的時尚特點。 【教學目的】了解封建社會中期紡織印染的空前發展,掌握唐宋時期重 要的特色織物及其特點,了解唐代官服的品級特徵,掌握唐代女服女妝 的特點;掌握宋代女服的特點,了解開放唐風給服飾帶來的影響,了解 宋代服飾時代特徵的根源。 【教學重點】唐宋著名的織物繚綾和宋緙的特點,唐宋官服的特點,唐 代女服、女妝的特點;宋代褙子的特點。 【教學難點】唐代官服、唐代女妝的特點 社會中期服裝 【教學內容】: 一、紡織印染與衣料 紡織印染的空前發展。隋、唐時代的染織工藝又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織錦由於發明了緯 線提法,使錦紋的配色和圖案更加豐富多彩。 2、唐綾宋緙新品紛呈 3、衣料上的紋飾與圖案 衣料上的紋樣與圖案最能表現時代的風尚,反映出社會文化的主流 傾向。織錦紋樣中最具代表性的聯珠紋,以及對稱格式的圖案組織—— 二、唐宋官服官服是服飾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對社會主流服裝 產生導向作用或支配作用。官服又服從於官僚體制的變化,是官服的具 體表現。 唐宋官僚體制唐宋官僚機構的改革,對服裝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規范化、簡約 化、明了化的官僚機制和一大套詳細而完備的官服制度,使服裝的符號 性更為鮮明突出,數百年官服的威風不減成為後來歷代封建王朝的典 唐代官服(1)、圓領長袍;領座、袖口、衣裾邊緣貼邊 (2)、前後直裁,前後襟下緣各用一整幅布,橫接成橫斕(斕衫袍), 宋代官服官服包括祭服、朝服、公服、時服 三、唐代女服 唐代是中國服裝文化史上最為發達的階段。政治開放,思想活躍, 服裝款式也比前朝解放的多,唐朝女裝可以稱為時裝,變化迅速展示性 強。化妝美容的流行也非一般年代可比。 初唐時,女裝就不再流行深衣,而改為上衣下裙,上身著窄小的逗襦地。 唐代女裝基本形制:領口很低,更有一種u 型領,把整個前胸都袒 露出來,在襦的外面,套兩襠或半臂,都是短袖外衣,領口低於內襦, 所以雖有披帛(長圍巾)半圍,前胸仍裸露著。 四、唐代女妝 3、面妝(敷面、畫眉、點唇、貼面)五、宋代女服 封建社會的衰敗,政治上保守,程朱理學的思想禁錮,加之對外的 投降退讓,使中國服飾文化日漸肅殺,款式和色彩再也沒有唐代那樣開 放和豐富多彩了。宋代女裝色彩比較素雅,小襦襖與褙子造型趨於瘦長, 另一種性感服飾文化色出現:纏足。(妓女多,色情行業興盛,青樓服 飾文化) 宋代婦女的一般服飾: (1)、襦襖:襦是一種短衣,平時一般作為褻衣(內衣)在後 期被穿在外面。 一般上衣,羅衫(3)、袍(僅宮廷樂女穿用) 背子(男做便服或穿用在禮服裡面,女作常服及常禮服穿用)長袖,長衣身,腋下開胯,腋下和背後綴有帶子,做裝 對襟式男女均用 半袖長衣 (7)、背心裲襠 男女均用 鬱金香染的黃裙最貴,紅裙歌姬樂女(10)、褲褌 有襠短褲稱為褌 (11)、足履 纏足之風盛行 穿鞋多 綉風頭 六、服飾時尚與百工百衣 風盛行胡服的便利和舒適合體受到中原人民的歡迎,胡人的其他生活、藝 術也逐漸隨著民族的融合而進入中原,被漢人所接受。唐代婦女的胡服 通常是由錦綉帽、窄袖跑、條紋褲、軟綿靴組成套服。 時世妝當時女子物衣著鮮艷,面妝也是艷如霞光的赭面妝,這是盛唐時期 流行的女子面妝。 3、百工百衣 【作業】 1、簡述唐宋衣料織物的種類及特點。 2、唐宋官僚機構體制對官服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看具體表現在那些方 3、唐代服飾具有怎樣的歷史地位看造就唐代服飾豐富多彩的因素有哪些看結合女裝與女妝加以具體說明。 4、為什麼宋代褙子在當時的服裝中最具有時代特色看宋代服飾風格與 唐代相比有哪些異同看 5、什麼是胡服看為什麼唐代會盛行胡服看 第七章封建社 會後期 服裝 【教學目的】了解封建社會後期衣料與圖案的新變化,認識遼、金、元 的服飾特徵,掌握明清官服形制、明清婦女服裝特徵。 【教學重點】元代服飾的特點,明代的補服制度,明代女子服飾的特點, 清代滿族男子和女子服飾的特點,吉祥圖案及寓意。 【教學難點】遼金元時期面料紋樣的變化,補子的文化意義,清代服飾 風俗。 【教學內容】: 衣料與圖案的新變化1、棉花的推廣普及為服裝衣料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2、絲織物的發展 3、衣料紋樣與吉祥圖案 二、遼、金、元的民族服裝 1、遼國契丹族服裝與發式 契丹族服裝一般為長袍左衽,圓領窄袖,下穿褲,褲放靴筒之內。 2、金國女真族服裝服裝主要採用獸皮製作,特別是到了冬天,不分貴賤都穿獸皮服裝, 就連褲子和襪子也都用毛皮製成,以擋風寒的侵襲。 元代蒙古族服裝蒙古族男女均以長袍為主,樣式較遼為大。 三、明代官服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國後,先是禁胡服、胡語、胡姓,繼 而又以明太祖的名義下詔:逗衣冠悉如唐代漢制地。 明代官服胸前和背後縫綴的補子為當時服飾的一大特色。以動物為 標志區分等級,文官綉禽,武官綉獸,袍色花紋、首服、佩綬、笏板等 都有具體規定。 四、明代婦女服裝 1、貴族婦女服裝中的鳳冠與霞帔 冠服:皇後、皇妃、命婦,皆有冠服,一般為真紅色大袖衫,深青 色背子,加彩綉帔子,珠玉金鳳冠,金綉花紋履。 一般婦女服裝與褙子明代婦女的服裝,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 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為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 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袖端呈馬蹄形是歷代不曾有過的。長袍造型簡練,立領直身,偏大襟,前後衣身有接縫,下擺有兩開衩、 四開衩和無開衩幾種類型。馬褂作為外用,有單、夾、棉幾種不同形式, 一般採用較素的顏色。 皇帝有時還賞穿黃馬褂,以示特別恩寵。影響所及,其他顏色的馬 褂遂在官員士紳中逐漸流行,成為一般的禮服。四、五品以上官員還項 掛朝珠,用各種貴重珠寶、香木製成,構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點。絲紡 綉染及各種手工專業的進步,為清代服飾品種的豐富創造了條件。 2、剃發蓄辮與變通措施 3、清冠服制繁縟龐雜、冠帽、袍褂與補服 因其禮節輕重,其形制差別主要表現在頂部修飾上。頂珠、花翎與 補子一樣是區分官階的重要標志之一。為適應不同氣候其材料選用不 同。因此又分為冬夏兩種,冬戴暖帽,夏戴涼帽。 前後各綴有一塊補子,清朝補子比明朝略小,,是清代主要的一種官服,穿著的場所和時間也較多。凡補服都為石青色。補子是區分官職品級的 主要標志。 六、清代婦女服裝 1、滿族女服 滿族婦女為不分衣裳的長袍,常加罩一件短的或長至腰間的坎肩。 長袍,袖端及衣襟、衣裾也鑲上各色邊緣,領間常圍一條圍巾,開始較 為寬大,逐漸變為小腰身。後演變為漢族婦女的主要服飾之一,即所謂 逗旗袍地。滿族的女式旗鞋,腳穿2 寸高的逗花盆底地,用木製,中部鑿成馬蹄式,故又叫逗馬蹄底地。 漢族女服清初漢族婦女服裝承明代樣式,後來受滿族婦女服裝影響,發生變 化,保留漢服傳統,又吸收了滿族服裝的優質因素。漢族女子上身著襖、 衫,下身束裙為主。 襖有大襖小襖之分,小襖內穿,大襖外穿。多為右衽大襟,衣長至 膝或更下,袖口初尚小,後漸大,至清末又復短小,衣領有高低變化。 並在衣襟、袖口有寬邊鑲滾。 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 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 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 在這上面。 3、女服衣襟與衣紐 七、明清服飾時尚 男子巾帽、男子衣履 【作業】 明代服飾在繼承傳統上有哪些變化看請結合官服以及貴族婦女服飾的種類、形制、配件等方面的內容給予說明。 清代是如何強制改官易服的,它反映了服飾變化中怎樣的規律看簡述變異後的清代宮服的具體形制。 請簡述清代女子服裝的種類和特點,試分析滿漢兩族婦女為什麼能夠長期保持其原有的服裝形式看 【教學目的】了解鴉片戰爭、辛亥革命對服裝的影響,掌握民國時期男子服裝樣式,掌握新文化運動對女裝的影響,認識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 及解放初到改革開放時期的服裝。 【教學重點】中國近代男裝和女裝的銳變與革新;民國時期旗袍的發展 變化 【教學難點】新思想新觀念在服裝上的影響。 【教學內容】: 一、晚清時期服裝 1、鴉片戰爭後傳統的服制發生動搖 中國進入了近代。帝國主義的侵略,逐步使我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 地的地位。同時,西方資本主義文化的影響也日趨擴大,衣冠服飾隨之 而發生變化。婦女發飾,隨著社會風氣的轉變而不斷變化。 早期,服裝式樣變異甚少,民間仍然是長袍馬褂為男子服飾;女子 2、西風東漸對晚清服飾的影響3、軍服和學生服及青年女裝的嬗變 第八章 近代社 會服裝 二、辛亥革命後的男裝 民國時期的男子中士禮服民國男子服飾主要有馬褂和長衫。用作禮服的馬褂、長衫,其款式、 質料、顏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馬褂,一般都用黑色絲麻棉毛 製品為之,對襟窄袖,下長至腹,前襟釘鈕扣五粒。長衫則用藍色,其 形制為大襟右衽,長至踝上二寸,袖長與馬褂並齊。在下擺左右兩側開 衩。用作便服的馬褂、長衫,顏色可以不拘。 1911 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全國各地紛紛響應。與清初 強迫漢人剃發相比較,辛亥革命也把頭發看成是個人的政治宣言,獨立 各省很自然地把標志漢人臣服於滿清朝廷的辮子作為革命目標,逗剪辮 子地立刻成為逗革新地的標志。一時間,剪辮子成了一股浪潮,這從當 時坊間流傳一句笑談可以窺得一二一一逗不剪發不算革命。並且也不算 時髦,走不進大衙門去說話,走不進學堂去讀書。地中國人留辮子的歷 史折騰了三百多年,到此終於落下了帷幕。 2、短裝盛行、發式與冠帽 三、新文化運動後的婦女服飾 1、新文化運動對婦女的影響 2、襖裙與衫褲、女學生裝、時裝、發式、配飾與鞋 四、近代中國民族服裝的發展 1、近代中國服裝產業的發展 2、中山裝 當時的中國思想對外來服裝的改造,這種服裝好看、實用、方便、 省錢,不像西裝那樣,除上衣、襯衣外,還要硬領,這些東西多是進口 (當時這些東西多從外國進口),費事費錢。1922-1924 小袋,倒山形筆架式袋蓋——尊重知識(分子),下兩大袋,琴式,衣襟5 權分立,3袖紐——三民主義 旗袍從20 世紀20 年代至四十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二十多年,款式 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低,使旗袍徹底擺脫 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以來束胸駝背的舊貌,讓女性體態與曲 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大功。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 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 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 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 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 20 世紀 10 年著旗袍者極少,20 年代才略有回 清末滿族旗女穿的旗袍,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至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袖、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 二十年代,旗袍開始普及。其樣式與清末旗裝沒有多少差別。但不 久,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歐 美服裝的影響,旗袍的樣式也有了明顯的改變,如有的縮短長度、有的 收緊腰身等等。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經盛行。當時的樣式變化主要 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即使在盛 夏,薄如蟬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聳及耳的硬領。漸而又流行低領,領子 越低越逗摩登地,當低到實在無法再低的時候,乾脆就穿起沒有領子的 旗袍。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時兒流行長的,長過手腕 ;時兒流行短 到了20世紀30 年代,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集中在領、袖及長度等 方面。先是流行高領,漸而又流行低領,甚至流行起沒有領子的旗袍。 袖子的變化也是如此,時而流行長的,長過手腕;時而流行短的,短至 露肘。至於旗袍的長度,更有許多變化,在一個時期內,曾經流行長的, 走起路來無不衣邊掃地以後,又流行短的,但通常都在膝蓋以上。 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 20 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 國女性服裝的代表。學界把上個世紀 20 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 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由於上海 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逗改良旗袍地,從遮掩 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 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逗國服地。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 年代已基本完成,40 年代是其黃 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五、20 世紀下半葉服裝 1、解放初到文革前的服裝 2、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服裝 3、改革開放時期的服裝 【作業】 1、晚清至辛亥革命前後男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看舉例說明,並分析其 變化的原因看 2、簡述中山裝和旗袍的特點和影響。從它們的演變過程中你怎樣理解 民族服裝的發展看 3、新中國的服裝經歷了哪幾個階段看改革開放後又出現了哪些變化看 其原因是什麼看 4、從中國近現代服裝的銳變與革新中,你是怎樣理解服裝發展與社會 變化的關系看如何正確處理服裝變革中繼承傳統與創新、民族與時代的 關系看 第九章古代服 【教學目的】了解西方古代服裝的源頭與遷徙,掌握古代西亞、北非、歐洲的服裝和飾品特徵及代表 【教學重點】古代西亞和北非的服裝特點。 【教學難點】古代西方包纏式服飾的穿法。 【教學內容】: 一、古代西亞與北非服裝 1、古西亞的地理位置和的民族宗教 2、古西亞男裝、女裝特點(蘇美爾、巴比倫、亞述、波斯) (1)蘇美爾服飾 男人——裹裙,一直到纏繞到底部邊緣,露肩,而其餘的織物從掛 在腰間、皮帶 、赤腳、長頭發,成流蘇狀。 女人——包裹服裝,不露肩,就像一整塊布,從她的肩膀上面覆蓋 下來,頭發纏裹她的頭,赤腳。 (2)、巴比倫服飾 服裝面料與圖案都有了較大的變化,以棉,亞麻為衣料,取代了原 來的羊毛衣料,服裝的造型也有了改變,衣服的垂褶更加豐富。 巴比 倫穿這種纏繞式的衣服,衣長至膝下,稱為卷衣。 (3)亞述服飾 :種類繁多的服飾 (4)、波斯服飾 長袍袖子開始出現。衣服下擺不像以前那樣纏裹蓬鬆的那麼誇張.。 在這個階段逐漸形成不逗褲地形。 北非古埃及的主要服飾由於古埃及天氣炎熱,服飾具有三個特點:寬敞、輕盈、省布。布 料決定地位,法老的衣服用細軟的亞麻布製作,還用金絲來裝飾。 古埃及男子服飾:赤膊 ,下身包纏式圍裙,通常採用亞麻布。法 老褶裙後會垂下獅尾,士兵則穿著帶有條紋的或彩色布料的褶裙。卡拉 西里斯,征戰美索不達米亞的戰利品 。筒型上衣,穿在半身圍裙外的 罩衣,長而寬松,沒有褶皺紋樣,腰上纏繞著毒蛇的圖案。 古埃及女子服飾:貼身長裙,以直筒裙為主,在一側縫合,從胸一 直垂至腳踝。緊身直筒裙上做很多固定褶皺,貴族用漂白的亞麻布做成 褶衣,上漿固定。 古埃及裝飾:宗教因素,出於愛干凈的需要,男子剃光,女子剪短, 假發,假鬍子成裝飾品。新埃及王朝時期,假發發展到極致,鑲黃金飾 代,五彩玻璃,珠寶。 二、古代歐洲的服裝 1、克里特島地區的服裝 2、古希臘的主要服裝 多里克式希頓用毛織物,衣褶厚重、粗獷,具有簡朴、莊重的男性 特徵 。愛奧尼克式希頓用亞麻織物,衣褶細膩豐富,具有柔和、優雅 的女性特徵。 希瑪純:穿在希頓外面的所有外衣,廣義上也泛指矩形布料。一般 為方形的毛織物,大體上長約3 至5.5 米,寬約1 穿著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單肩式、雙肩披掛式 古羅馬的主要服裝古羅馬服飾特點——豪華富麗、庄嚴。古羅馬十分崇拜紫色,但與 希臘相同,以白色和乳白色為主體。 托加: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衣服,同時羅馬法律規定只有羅馬男公民 才能穿。 帕拉:古羅馬女公
『肆』 美索不達米亞人是怎樣製作印章的
現代政府通過在護照上加蓋官方印章來證明其真實有效,公證員也是通過將自己的印章附在某個人的簽名之後來證明其有效性,這些做法都是大約7000年前始於美索不達米亞的一種習俗的延續。今天,美索不達米亞的圓筒印章已成為最有吸引力的、通常也是最美麗的手工製品。
圓筒印章雖然尺寸不一,但通常都很小,是以凹雕的形式刻成的。這種印章在濕泥版上滾過時會留下一道連續的印跡。大約到公元前3000年時,美索不達米亞人開始在圓筒印章上鑽一個直上直下的孔,以便主人可以將它釘在衣服上,或者用一根繩子串起來掛在脖頸或手腕上。
多數圓筒印章是用寶石和半寶石製成的,但木頭、金屬、玻璃、象牙、骨、烘乾的黏土和其他材料也可用來製作印章。早期印章上的圖案非常繁復,之後趨於簡單,再後來印章雕刻的技術得到復興,印章上的圖案變得紛繁多姿,並且栩栩如生。雕刻這些圖案時先在印章上鑽下小孔,然後把這些小孔連接起來,成為所需要的形象。
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在我們只能使用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方寸之間,古美索不達米亞人卻能在這彈丸之地做出大文章。
『伍』 美索不達米亞
三千七百多年前。一個神話般的時間。西元前的古老。
他們的愛情和三千七百年後的今天一樣美麗。或許是一份很平常的愛情,可是它發生了,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過去。歷史的天空有道愛情的流星劃過,很耀眼,留下了一道很深的痕跡。如今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沒有人知道,更沒有人記得曾經發生的一切,他和她,他們的故事。
他很愛她,即使是在西元前文明剛剛起源的時候,他就開始愛她。當古巴比倫漸漸形成一座屬於人類的城市,泥土建的淺黃色的城牆,隔著他與她。
當古巴比倫王漢謨拉比威嚴地坐在王位上看著臣服於他的子民時,風中響起士兵們深沉的號角,他透過人群去看她,看她穿著的白色袍子隨著風飄舞,她的長發從袍子中跳躍了出來,亞麻色的長發泛著小麥的光澤,他陶醉了。她看到他在看自己,於是她轉過身,她對他很平靜地笑了,她的微笑在陽光下的平原是他最美的記憶。西元前的那時侯,他愛上了她,那個栗色眼睛亞麻色頭發的她,他們的愛成了穿越城牆的一段宿命,他與她穿梭其間。
城牆邊的黑色玄武岩上,巴比倫王派工匠刻下了楔形文字,記載著三千七百多年前的生存法則,它被後來出土發現時,命名為《漢謨拉比法典》。它一如他們的愛情,幾十個世紀後經久不衰。楔形文字用它的美麗和古老文明記錄下了他與她的故事,刻在另一塊很小的石塊上,是他為她刻的,上面只有三個字,許多科學家研究了很久,依舊不明白那三個字是什麼意思,這成了一個謎。那三個字刻得很深很工整,只要看到了他看她的眼神,就知道,那是他在對她用心說,我愛你。
西元前的歷史在繼續,他要為他的國家戰斗,他是個古巴比倫的士兵。他帶著她的愛在血流成河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撕殺,他要踏上他的歸路,因為他知道她在城牆口等他,整日整日地等,手裡拿著那塊用楔形文字刻著我愛你的石頭。巴比倫王野心勃勃,在他的王位上准備迎接他的士兵回來,他的臉上是高傲的笑。
終於,當號角再次吹響時,他精疲力竭地倒下了。他口中喃喃地念著他的家鄉古巴比倫,他念念不忘他的那個還在等他的她,他疲倦了,可他不願倒下,他的手緊緊地握成了拳,頭望著天,看到了她久違的笑。旁邊的喊聲震天,又一個士兵被殺了,鮮血撒到他的眼中,他卻沒有力氣擦掉了。他死了,沒有閉上眼睛。
城牆邊的蘇美女神像掉落在地上,摔得粉碎。她看到了,纂緊了手裡的石塊。她還在等他回來,回來擁抱她,回來娶她,回來好好愛她。
時間就這樣流淌,他和她彼此追逐,在一個又一個世紀的輪回中尋找,風還在怒吼,水還在不停地流,他和她的宿命在前世的遺憾中等待,他依舊愛著她,沒有什麼能夠動搖他愛她的誓言。或許他們是一個傳說,記載了西元前的愛情,掉落在了現在。
風化成為泥土,是他們曾經的實體,埋葬的是他與她的過去,他與她的愛情一如往日的美麗。她透過櫥窗看那塊刻著奇怪字元的小石塊,還是長長的亞麻色頭發,栗色的眼睛,和三千七百多年前一樣美麗,不過這是現在的她,現在的她是過去的她的未來,是輪回了幾十次後的她。她站在那裡看了很久,她感覺自己好象見過這塊石頭,盡管風化了,可字跡還是深深地印在了上面,清晰可見。 她一低頭,看見了一雙鞋。她抬起頭來,看見他。他也在緊緊地盯著那塊石頭,然後發現她在看自己,於是對她一笑。頓時颳起了一陣大風,她的白裙子在風中飛舞。他們始終在對視,一直看著對方,然後他開口了,他問她:「你知道這字是什麼意思嗎?」
她笑了,說:「你也應該知道吧。是我愛你。」
他也笑了:「我也愛你。」
愛在西元前成了一個傳說,他與她的誓言,公元的今天,在三千七百年後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終於實現了。他與她的愛亘古不變,西元前的愛,就算只剩下難解的語言,依然會被他們解開,他愛她,她愛他,他們的愛超越了古老的文明。
『陸』 美索吉他是哪個國家的 好嗎
美索吉他全稱:美索不達米亞吉他,美索樂器旗下品牌,以生產中高端吉他為主 ,精工製作,國內高端吉他品牌!
美索不達米亞吉他——國內首家熱處理制琴,打破發達國家技術壟斷
工藝特點: 熱處理是高端吉他製作中十分重要的工藝,對提升木料穩定性,內在質量,使用壽命,加強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吉他愛好者認識到這一點卻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和很大的代價。由於熱處理影響的是吉他的內在質量,它一般不會改變吉他的形狀與外觀,不會使人直觀地感到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反而延長了吉他的製作時間,增加了製作成本,以致這個行業很長時間處於落後狀態,而歐美發達國家特別注重吉他木材熱處理的研究和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職業樂手青睞進口吉他的原因之一!
美索不達米亞吉他名字的由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 Civilization),又稱兩河流域文明,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人類音樂的起源地!
名字寓意:音樂從這里開始
『柒』 "美索不達尼亞"是什麼
這個詞語被我們熟悉
更多是源於周傑倫的歌
愛在西元前。 呵呵。樓上的介紹也對拉。
『捌』 美索吉他怎麼樣
美索吉他全稱: 美索不達米亞吉他——國內首款熱處理制琴,打破歐美國家技術壟斷
工藝特點: 熱處理是高端吉他製作中十分重要的工藝,對提升木料穩定性,內在質量,使用壽命,加強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競爭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吉他愛好者認識到這一點卻花費相當長的時間和很大的代價。由於熱處理影響的是吉他的內在質量,它一般不會改變吉他的形狀與外觀,不會使人直觀地感到它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反而延長了吉他的製作時間,增加了製作成本,以致這個行業很長時間處於落後狀態,而歐美發達國家特別注重吉他木材熱處理的研究和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職業樂手青睞進口吉他的原因之一!
『玖』 美索不達米亞的日常生活
古代美索不達米亞人喜歡聚會和盛宴,他們有嬉戲、音樂、舞蹈和體育活動,也有妓院和賭場。古美索不達米亞的家庭成員早晨見面時,有以接吻表示問候的習俗。古巴比倫王宮和富人家裡有自己的浴室,百姓則在運河或院中的水池中沐浴。從雕像中看,美索不達米亞人的發型濃密;蘇美爾人刮干凈鬍子,而巴比倫人則留有鬍子。前19世紀後期,出現祭神競技,包括賽跑、抱腰式摔跤、戰車賽、擊球、拳擊、擊劍、戰斗演習等體育活動。亞述國王將獅子等野生動物放在獵苑中屠殺,根據當時一份文獻記錄,亞述國王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一世曾殺死不少於920頭獅子,800頭在戰車上殺死,120頭是站在地面上殺死的,另外還有10頭大象和6頭野牛。
美索不達米亞人會玩的棋類,有古西亞連棋、烏爾王族局戲。 烏爾王陵 灌木叢中的山羊
在美索不達米亞,最常見的喪葬方式是土葬,但在烏爾、巴比倫、亞述等地也發現了火化的骨骸,不過有學者認為這些是外來移民的火葬形式。在巴比倫、烏爾、尼普爾等地發現城市中較大的墓區,不過也有人們預先在城外選擇墓地。蘇美爾人有把死者埋在自家房下的習慣,亞述也同樣的習俗。1989年,伊拉克考古學家在尼姆魯德發現了兩處亞述時期王室的墓穴,墓葬主人為王後,有大量精美工藝品陪葬,在一處發現80件黃金飾品,總重約14千克,另一處可能是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王後的墓穴,其中有440件黃金工藝品,總重約23公斤,精巧優美的飾品讓現代學者看到亞述君主的另一面,他們不僅是殘忍而成功的鬥士和帝國主義者,而且具有無窮的財富和高超的藝術鑒賞力。烏爾王陵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一處重要墓葬區,其年代為前第三千紀晚期,僅英國的伍萊爵士在此就發現1850處墓穴,其中王室墓穴16座,而其他被盜和被毀的可能約兩倍於此。其不同尋常之處不僅在於多達2萬多件文物的出土,而且發現用人陪葬。為烏爾國王和王後陪葬的人從4人到74人不等。陪葬的人主要為女性,衣著盛裝,戴黃金和寶石鑲嵌的頭飾、項鏈、指環,身份分別為樂師、侍女或女僕;陪葬的男性則為衛兵和馭手,按發現人伍萊的說法現場沒有暴力的痕跡,陪葬人應該是心甘情願赴死。